微观经济学教学进度表

合集下载

微观经济学课程大纲

微观经济学课程大纲

微观经济学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介绍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学科,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及其相互作用,以及市场如何运作。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分析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市场结构、市场均衡等问题,并了解政策对市场结果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经济现象的理解和判断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经济学课程和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1. 引言: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偏好、预算约束、消费者均衡3. 生产者行为理论:生产函数、成本函数、利润最大化4. 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5. 市场均衡:市场均衡的形成、均衡价格和产量的决定6. 要素市场:要素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市场均衡7. 市场失灵: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讲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微观经济学理论。

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考试: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要求1. 学生应按时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学生应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并按时提交。

3. 学生应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课程预习和复习。

六、教学材料1. 教材:[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2. 参考书籍:[参考书籍 1],[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参考书籍 2],[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3. 课件:教师自制的 PPT 课件七、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和期末考试。

其中,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占总评成绩的 XX%,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 XX%。

高微大纲及教学进度表

高微大纲及教学进度表

附件1:
上海财经大学
研究生课程大纲及教学进度表
课程名称:高级微观经济学
(英文名称:)ADV ANCED MICROECONOMIC THEORY
授课教师:冯金华
授课对象:博士生
适用年级专业:一年级,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微观经济学的最新发展,掌握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工具,能够对微观经济问题做出有说服力的理论分析。

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介绍微观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涉及微观经济学的各个领域,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局部均衡分析、一般均衡分析、福利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博弈论等。

本课程特别强调微观经济学的数学基础,强调公理化方法和数学模型在微观经济研究中的应用。

考核方式:
讨论30 %;论文60 %;考勤10 %
先修课程:
中级微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GEOFFREY A. JEHLE & PHILIP J. RENY, ADV ANCED MICROECONOMIC THEORY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
主要参考书目:安德鲁·马斯—克莱尔、迈克尔·温斯顿、杰里·格林:微观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课程内容及进度安排:
大纲撰写人:冯金华
大纲审阅人:冯金华
学院负责人:冯金华
制(修)订日期:1010年9月20日。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0k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0k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微观经济学课程名称(英文):Microeconomics课程编码:03011102开课学期:第二学期学时数、学分数:56学时、3.5学分适用专业:经济管理学院所有专业先修课程:微积分后续课程: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撰写人:邵同尧审定人:徐秀英、顾蕾、马锦生、邵同尧,姬亚岚一、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为本科经济管理类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其研究对象是从个体、个量出发,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植如何决定。

该课程的学习为宏观经济学以及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铺垫相关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市场经济的特性与运行特点,掌握微观经济学的有关概念、原理和基本框架,主要包括: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厂商均衡理论、收入分配理论,福利经济学,微观经济政策。

并能熟练运用弹性分析、边际分析、成本收益分析、最优化分析等经济分析方法。

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分析,初步具备探索和创造性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对本课程教学内容,提出三种不同基本要求:A:要求学生正确理解或熟练掌握B:要求学生一般理解或基本掌握C:要求学生有所了解第一章导论1.教学内容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含义,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组成,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西方经济学的演变发展及其局限。

2.基本要求A.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含义,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B.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及组成。

C.西方经济学的演变和发展及其局限。

第二章需求和供给1.教学内容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假设,需求与供给的概念,需求定理和供给定理,影响供给和需求的各种因素,供给及需求的变动,供求定理以及均衡价格在现实经济分析中的应用,恩格尔定律,恩格尔系数,各种弹性概念、计算及应用,蛛网理论。

2.基本要求A.微观经济的研究对象及基本假设,需求和供给的概念,需求定理和供给定理,影响供给和需求的各种因素,供给及需求的变动,供求定理以及需求弹性。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第二版)上(微观经济)-教学大纲_2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第二版)上(微观经济)-教学大纲_2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上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三、课程目标任务及基本要求1.课程目标任务根据微观经济学课程所面对的教学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①掌握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发展历程;②掌握需求和供给以及市场价格作用原理;③掌握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的基本内容;④掌握生产要素合理投入的分析方法;⑤掌握成本和收益理论及其分析方法;⑥掌握四种市场结构类型中产量和价格的确定;⑦掌握市场失灵原因和各种微观经济政策。

(2)技能目标①能运用需求、供给分析方法对简单的经济现象进行分析;②能运用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对消费者行为进行简单分析;③能对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进行分析;④能运用成本与收益理论对企业的长期和短期成本进行分析;⑤能运用市场理论对四种市场结构类型中产量和价格的确定进行分析;⑥能运用各种微观经济政策、市场因素和政府作用解决市场失灵问题进行分析。

2.基本要求本课程重在讲授微观经济的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基本方法, 以培养起学生对现代经济理论的兴趣和经济学思维, 并能掌握基本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1)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贯彻精讲的原则, 突出重点, 简化推导, 图文并貌, 重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3)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讲述中辅以一定量的习题讨论课, 给学生出一定量的思考题和习题, 并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作业, 以提高学生对微观经济学课程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4)分析与总结相结合, 宏观讲授与微观分析相结合, 对讲授内容及时总结, 对重点内容深入分析, 深入浅出, 循序渐进。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1.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2.供求理论与价格的决定, 政府价格政策及其应用;3.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及运用, 其他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4.边际效用分析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消费者剩余的概念, 消费者的其他决策;5.企业生产要素最优投入与规模经济, 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6.短期成本概念与分类和利润最大化原则, 长期成本概念, 机会成本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7.四种市场结构的特征,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与长期均衡, 垄断市场上的歧视价格, 垄断竞争市场上的产品差别竞争, 寡头市场均衡的特点, 围绕垄断的争论;8.衡量收入分配平等状况的标准与收入再分配政策,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9.市场失灵的原因及相关微观经济政策。

微观经济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微观经济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微观经济2. 学时安排:共XX学时,其中理论教学XX学时,实践教学XX学时。

3. 教学对象:经济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或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

4.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导论(1)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2)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3)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2. 需求与供给(1)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2)价格、产量与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3)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4)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3. 消费者行为(1)消费者偏好与效用理论(2)预算约束与消费选择(3)消费者剩余与无差异曲线(4)消费者行为与市场均衡4. 生产者行为(1)生产函数与边际技术替代率(2)成本函数与利润最大化(3)生产者剩余与市场均衡(4)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5. 市场理论(1)完全竞争市场(2)垄断竞争市场(3)垄断市场(4)寡头垄断市场6.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1)外部性(2)公共物品(3)信息不对称(4)政府干预政策7. 实践教学(1)案例分析(2)小组讨论(3)模拟实验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

4.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 模拟实验法: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微观经济学理论。

四、教学手段1. 课件展示: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 教材阅读: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3.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拓宽知识面,提高自学能力。

4. 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市场等实践基地,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微观经济学》说课

《微观经济学》说课

六、作业安排
对《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而言适当和科学的 课后习题安排是提高教学效果所必须的。考虑 到该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没有相应的配套习题, 本课程使用参考教材中的高鸿业《西方经济学( 微观部分)》的课后习题作为配套习题。 在每学完两章节课后安排一次作业,每次作业 安排的题量预计学生一个小时左右答完,对于 该章节的基本概念以名词解释的形式,对于基 本理论以简答题的形式,对于重点和难点则以 计算、图形分析或论述题的形式考查,以达到 练习和考核的目的。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趋向和实际 状况,本课程以讲授法为主。灵活运用多种 教学方法,如讲授法、问题导入法、研讨法 、辅导答疑法、实践指导法等以期提高学生 的理论素养和培养其分析经济现象的实际能 力,力求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信息量大、表现力丰富 、教学效率高的特点。在教学手段上,本课程 的教学会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根据不同章 节教学内容的特点,在制作PPT时有所侧重, 有的着重知识体系的概括,有的着重重点难点 的分析和探讨,等等,将文本、图像、声音、 视频等各种教学信息有机结合在一起,以激发 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四、教学进度
课程学时与分配 《微观经济学》课内学时为48学时,在 结合经济学基本理论、专业培养目标以及课 程目标的基础上,确定了课程内容及对应的 学时,具体安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0课时 概论 均衡价格理论 消费者行为 生产者行为 成本理论 竞争市场的厂商均衡 垄断市场的厂商均衡 要素价格决定 市场失灵与政府调节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 2课时 8课时 8 课时 8 课时 8 课时 6课时 6课时 0课时 0课时

微观经济学课程设计

微观经济学课程设计

微观经济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如市场、供求关系、价格机制等。

2. 帮助学生了解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以及市场均衡的实现。

3. 引导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工具,如需求曲线、供给曲线、边际分析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分析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图表和数据解读经济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经济规律的欲望。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认识到市场经济中的道德伦理约束。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使其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尊重、共同进步。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高中年级的微观经济学启蒙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其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高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经济现象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可能缺乏系统性的经济学知识。

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二、教学内容1. 基本概念:市场、供求关系、价格机制、商品、服务等。

2. 消费者行为:需求、偏好、预算约束、消费者选择等。

3. 生产者行为:生产要素、生产函数、成本、利润最大化等。

4. 市场结构与竞争: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市场等。

5. 微观经济学分析工具:需求曲线、供给曲线、边际分析、弹性分析等。

6. 市场失灵与政策分析:外部性、公共物品、市场失灵、政府干预等。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基本概念及市场供求分析第二周:消费者行为分析第三周:生产者行为分析第四周:市场结构与竞争第五周:微观经济学分析工具第六周:市场失灵与政策分析教学内容与课本关联性: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本章节,以课本为指导,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微观经济学课程授课进度计划

微观经济学课程授课进度计划
课堂讲授
第四篇
(一)完全竞争市场习题
9
1/5
五一放假
——
——
3/5
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
政府对竞争市场的调节
课堂讲授
习题课
深入理解政府对竞争产业的调节后果及福利损失
10
8/5
完全垄断市场特征与形成原因
完全垄断市场短期与
长期均衡
课堂讲授
预习第八章案例
11/5
垄断者的价格歧视
政府对垄断市场的调节
讲授与课堂讨论结合
第四篇
(二)完全垄断市场习题
11
15/5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
垄断竞争市场短期与
长期均衡
课堂讲授
比较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的市场效率
17/5
寡头的定义与特征
寡头垄断模型
课堂讲授
第四篇(三)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习题
12
22/5
博弈的基本概念
讲授与互动游戏
预习博弈论
24/5
博弈策略与均衡
课堂讲授
比较不同策略的均衡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教学参考资料
曼昆(美),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
课程成绩构成
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
考核方式
笔试
笔试类型
闭卷
教师联系方式
E-mail:wxuehui@
答疑安排
周四上午8:30 – 10:00;地点:经济管理学院410室
13
29/5
要素市场均衡理论
完全竞争下要素需求量的决定
课堂讲授
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的区别,要素市场类型的划分
31/5
不完全竞争下要素需求量的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观经济学教学进度表
课程编号:0102012
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01225]
开课时间:秋季
授课学时:48
授课教师:甘德安
修读类型:必修
课程层次:学科专业类
考核方式:考试
第一章:导论
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微观经济学
二、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三、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学时:4
第二章供求原理
教学内容:
2.1 需求
2.2 供给
2.3 供给与需求模型
2.4 弹性理论
2.5 蛛网模型
教学方法:讲授、辅导习题;案例讨论:案例—管制价格、税收的归宿;案例—丰收的悖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学时:6(其中:讲授5学时;辅导习题1学时)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教学内容:
3.1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基数效用论)和消费者剩余
3.2 无差异曲线及边际替代率、预算线、消费者的均衡(序数效用论)
3.3 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PCC、ICC曲线);物品的价格效应、收入效应、替代效应
3.4 不确定性和风险。

教学方法:讲授;辅导习题;案例讨论:案例—实物补贴与货币补贴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学时:6(其中:讲授5学时;辅导习题1学时)
第四章生产理论
教学内容:
4.1厂商
4.2生产函数
4.3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4.4两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4.5生产者均衡
4.6扩展线
4.7规模报酬
教学方法:讲授;辅导习题;案例分析:案例—规模报酬实例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学时:6(其中:讲授5学时;辅导习题1时)
第五章成本理论
教学内容:
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学时:6(其中:讲授5学时;案例分析1学时)
第八章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
教学内容:
8.1 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8.2 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
8.3 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
8.4 社会福利函数
8.5 效率与公平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学时:4
第九章市场失灵与政府
教学内容:
9.1 不完全信息
90.2 外部经济
9.3 公共产品
9.4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案例—生产与消费的外部性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学时:4(其中:讲授3学时;案例分析1学时)
总复习:学时2
考试方式
平时作业占20%、期末闭卷考试占80%。

微观经济学教学进度表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