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免疫组化步骤结果分析及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免疫组化操作方法、原理、步骤以及常见问题处理大总结

免疫组化操作方法、原理、步骤以及常见问题处理大总结

免疫组化操作方法、原理、步骤以及常见问题处理大总结免疫组化操作方法、原理、步骤以及常见问题处理大总结1、方法操作不难,最大的难处是出现异常结果时如何解决?这就需要掌握免疫组化实验原理,每一步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这样你才敢大胆地改革先前的不对的方法步骤。

如抗体孵育条件主要是抗体浓度、温度、时间,这三者一般是相互成反比的(相对),其中浓度是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温度决定反应的速度、时间决定反应的量。

就拿温度来说,可以有4 度、室温、37度,我推荐4度最佳,反应最温和,背景较浅;而37度反应速度较快,时间较短;室温我不太提倡,除非你每次都把环境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否则,尽量选择前两者。

2、免疫组化最大的优势是定位和定性。

相比于其他蛋白检测方法,免疫组化具有定性灵敏度高、定位较直接准确,是定位检测分析首选方法。

尤其对于有些因子的转位研究十分有用。

3、免疫组化结果定量分析的前提是高质量的染色切片。

免疫组化结果也能定量分析,但必须是背景染色浅而特异性染色较深的情况下,分析最为准确,这种原则可能也是我们日常审稿时判定研究结果的必备条件。

4、免疫组化实验一定要设置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

阳性对照一般是用肯定表达这种抗原的切片来做;阴性对照一般是用PBS或非一抗替代一抗来进行反应,其余步骤均一致。

前者是排除方法和实验系统有无问题;后者是排除有无一抗外的非特异性染色。

5、免疫组化的应用广泛,是当前实验研究的最重要方法之一。

如今发SCI论文时,明显感觉仅靠量化的数据来发文章很难,加一些形态学数据或图片,老外十分欢迎,可能是怕你学术造假吧。

当然也不能做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6、免疫组化技术掌握与否的鉴定标准是同一切片或不同切片中不同抗原均从摸索浓度或条件而做出优良的染色切片。

我在平时带教中就发现许多研究生把我已经摸索很成熟的反应条件、浓度、方法步骤,重复运用于同一性质的切片和同一种抗体,做出来后就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免疫组化方法,更换一种抗体后,居然连二抗的种属来源都拿错了。

免疫组化原理步骤及要注意的事项

免疫组化原理步骤及要注意的事项

免疫组化原理步骤及要注意的事项免疫组化是一种常用的细胞和组织学检测方法,通过利用免疫学原理,使用特异性抗体对目标分子进行检测,主要应用于分析蛋白质分子的表达,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不同细胞和组织中蛋白质的分布和功能,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免疫组化的原理、步骤及要注意的事项。

原理:免疫组化是利用特异性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的原理来进行的。

主要包括两种反应:免疫定位反应和信号测定反应。

-免疫定位反应:通过组织抗原表面与抗体的结合,将目标分子定位于细胞或组织的特定位置。

-信号测定反应:将已定位的抗原-抗体复合物进行颜色或荧光标记,发出可见信号,用于检测和记录。

步骤:免疫组化的主要步骤包括标本制备、抗原修复、非特异性反应阻断、一抗染色、二抗染色和显微镜观察。

1.标本制备:选择合适的组织样本,常用的样本有组织切片、细胞涂片和细胞悬液。

样本制备主要包括取材、固定、包埋等步骤,其中固定是关键步骤,常用的固定剂有福尔马林、乙酸乙酯和交联剂等。

2.抗原修复:组织样本在固定过程中往往会导致抗原的空间结构改变和蛋白质交联,使其成为免疫组化的目标结构。

为了恢复抗原的免疫反应性,常常需要进行抗原修复,包括酶解法、消化法、热解法等。

3.非特异性反应阻断:为了减少非特异性结合,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阻断非特异性背景信号。

常用的方法包括用蛋白质阻断剂进行封闭、用牛血清白蛋白或BSA预处理等。

4.一抗染色:在经过上述步骤之后,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抗原结合,构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为了增强抗原-抗体的结合力,常采用多种放大手段,如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或二级抗体等。

5.二抗染色:一抗与抗原结合后,用特异性二级抗体进行检测,二级抗体上带有标记物(如荧光素、酶等),对抗原-抗体复合物进行定位。

6.显微镜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检测特定信号的强度和位置,同时进行结果的记录和分析。

注意事项:-选择合适的抗体:免疫组化的关键在于合适的抗体选择,需要选择高度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的抗体。

免疫组化的完整步骤及各步原理

免疫组化的完整步骤及各步原理

免疫组化的完整步骤及各步原理免疫组化是一种常用的实验诊断技术,它通过检测细胞或组织中的特定蛋白质来帮助诊断疾病。

免疫组化的完整步骤包括抗原制备、抗体制备、预处理、染色和结果分析等几个环节。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每个环节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首先是抗原制备。

抗原是指能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的物质,常见的抗原有蛋白质、多肽和核酸等。

在免疫组化中,我们需要选择一种合适的抗原,并将其制备成适合免疫反应的浓度和形式。

一般来说,抗原可以采用化学合成法、生物来源法或基因工程技术等方法进行制备。

接下来是抗体制备。

抗体是指能够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它是免疫组化的核心成分。

在抗体制备过程中,我们需要先确定需要检测的抗原类型和数量,然后选择合适的动物或植物源材料,进行细胞融合或表达纯化等步骤,最终得到高纯度的单克隆抗体。

第三步是预处理。

在进行免疫组化之前,我们需要对样品进行一系列的预处理操作,以去除杂质和干扰物质的影响。

预处理包括样品稀释、缓冲液调整、基质效应消除等步骤。

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设计选择合适的预处理方法和条件。

第四步是染色。

染色是免疫组化的核心步骤之一,它可以将标记有抗体的二抗与待测样本中的抗原结合,形成可视化的斑点分布。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直接荧光法、间接荧光法、免疫印迹法等。

在染色过程中,需要注意染料的选择、浓度和作用时间等因素,以保证染色效果的质量和稳定性。

最后一步是结果分析。

免疫组化的结果分析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阳性对照品的比较、背景值的控制、图像处理和统计分析等。

常用的结果分析方法包括图像分析软件(如ImageJ)和统计分析软件(如SPSS)。

在结果分析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避免误判和漏判的情况发生。

免疫组化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技术,它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才能完成高质量的实验诊断任务。

希望以上的介绍能对您有所帮助!。

免疫组化结果判断及常见问题的分析

免疫组化结果判断及常见问题的分析

非特异性染色
总结词
非特异性染色是由于抗体与非目标组织成分的交叉反应导致的。
详细描述
非特异性染色是免疫组化实验中常见的问题,通常是由于抗体与组织中非目标成分的交叉反应。为了减少非特异 性染色,可以尝试降低抗体浓度、增加洗涤步骤或使用阻断剂等方法。
背景染色
总结词
背景染色是由于组织中其他成分的非特异性染色或由于抗体与组织中其他成分的交叉反应导致的。
免疫组化结果判断及常见问题 的分析

CONTENCT

• 免疫组化基本概念 • 免疫组化结果解读 •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 免疫组化在临床上的应用 • 免疫组化技术新进展
01
免疫组化基本概念
定义与原理
定义
免疫组化是一种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通过标记的抗体在组织 或细胞中检测特定抗原的方法。
免疫组化可以与其他技术如原位杂交、原位PCR等联合应用,以同时检测抗原和 相关基因的表达,提供更全面的分子信息,有助于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 。
联合应用多种技术可以相互补充,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临床诊断和治 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数字免疫组化技术
数字免疫组化技术是一种基于数字图像分析的免疫组化技术 ,通过高分辨率数字成像系统获取组织切片图像,利用计算 机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和处理。
数字免疫组化技术能够实现自动化、高通量的组织切片分析 ,提高检测效率,减少人为误差,特别适合大规模临床筛查 和流行病学研究。
免疫组化与其他技术的联合应用
04
免疫组化在临床上的应用
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
肿瘤诊断
免疫组化技术可以检测肿瘤组织中特定抗原 的表达,从而确定肿瘤的性质和来源。通过 对不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有助于医生对肿 瘤进行准确的诊断。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在免疫组化实验中,结果分析是一个关键的步骤,它能够帮助研究者准确评估目标分子的表达情况。

通过对免疫组织染色结果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免疫反应的程度和位置,从而为研究提供有力的依据和指导。

本文将围绕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分析展开讨论。

1. 实验结果描述在开始分析之前,首先要对实验结果进行描述。

描述应当包括样本编号、实验日期、染色报告等基本信息,并对结果进行文字描述,如颜色的强度、分布情况、阳性细胞数量等。

此外,还可以结合图像或照片进行结果展示,以便更直观地表达实验结果。

2. 染色结果的分析根据染色结果的颜色强度和阳性细胞的分布情况,可以分析免疫反应的程度和位置。

通常,颜色较深且阳性细胞较多的区域表示目标分子的高表达区域,而颜色较浅或无阳性细胞的区域则表示其低表达或无表达区域。

通过对颜色和阳性细胞数量的定量分析,可以量化目标分子的表达水平,并与其他样本进行比较和分类。

3. 阳性细胞计数和分布情况在免疫组化实验中,阳性细胞的计数和分布情况是结果分析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染色结果图像的定量分析,可以计算出阳性细胞的数量,并使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和验证。

此外,还可以通过细胞计数的分析,了解阳性细胞在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从而为目标分子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提供线索。

4. 结果的统计学分析除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还可以使用统计学的方法对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例如,可以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和标准误等统计指标,并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等统计检验,以评估不同样本之间的显著性差异。

此外,还可以使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对大规模的实验结果进行系统整理和分类。

5. 结果的生物学意义和临床应用最后,要将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到生物学意义和临床应用上。

通过对目标分子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其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进而为相关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线索和靶点。

此外,还可以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其他实验数据进行综合,构建更完整和准确的分子机制模型。

实验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解读

实验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解读

实验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解读
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是一种用于检测组织中特定蛋白质表达的技术。

通过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可以观察到特定蛋白在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水平。

在解读免疫组化结果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样本准备,首先需要确认样本的质量和处理是否符合实验要求。

样本的保存和处理对免疫组化结果至关重要,因为不恰当的处理可能会导致蛋白质的降解或者失活,影响最终的结果。

2. 阳性对照,在解读免疫组化结果时,需要对照阳性对照组织切片,确保实验条件和试剂的有效性。

阳性对照通常是已知含有目标蛋白的组织切片,用于验证实验条件和试剂的有效性。

3. 组织结构,观察组织切片的整体结构和形态,确保实验过程中组织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免疫组化结果需要在正确的组织结构基础上进行解读,以排除可能的伪阳性或伪阴性结果。

4. 染色结果,观察组织切片的染色结果,包括颜色强度、分布和细胞定位。

根据染色结果的强弱和分布情况,可以初步判断目标
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和分布情况。

5. 数据分析,将染色结果进行定量分析,通常使用图像分析系统或者手动计数的方式进行。

通过定量分析可以得到目标蛋白的表达水平,进一步验证免疫组化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6. 结果解读,根据样本准备、阳性对照、组织结构、染色结果和数据分析,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综合解读。

需要考虑目标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和分布情况,结合实验条件和其他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综上所述,解读免疫组化结果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样本准备、阳性对照、组织结构、染色结果、数据分析和综合解读,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免疫组化步骤总结

免疫组化步骤总结

免疫组化步骤总结免疫组化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和定位特定分子在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本文将对免疫组化的步骤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免疫组化步骤主要包括样本制备、抗原修复、阻断非特异性结合、一抗孵育、二抗孵育、信号放大、显色与染色、显微镜观察和结果分析等环节。

下面将对这些步骤进行详细介绍。

1. 样本制备: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组织样本或细胞,可以通过切片、细胞培养等方法获得。

然后,将样本固定在载玻片上,常用的固定剂有福尔马林和乙醛等。

固定后,需要进行脱水和透明化处理,使样本适合于免疫组化的进一步步骤。

2. 抗原修复:有些抗原在固定和加工过程中可能会丧失免疫反应性,需要进行抗原修复。

常用的方法有热处理、酶解等,目的是使抗原恢复其免疫原性,提高抗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3. 阻断非特异性结合:在进行免疫反应之前,需要阻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减少假阳性结果。

可使用一些蛋白质,如牛血清蛋白、牛血清、小鼠血清等,进行预处理,将其涂覆在样本上,阻断不特异性结合位点。

4. 一抗孵育:将特异性抗体(一抗)与样本接触,孵育一定的时间,使抗体与靶分子发生特异性结合。

一抗可以是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具体选择要根据实验需求和抗体的特异性来确定。

5. 二抗孵育:一抗与抗原结合后,需要加入与一抗来源物种不同的二抗。

二抗是与一抗来源物种的免疫球蛋白发生反应的抗体。

二抗可以标记有荧光物质、酶物质等,以便于后续的信号放大和显色。

二抗的选择要根据一抗的来源物种和实验需要来确定。

6. 信号放大:为了增强免疫反应的信号,可以使用一些信号放大的技术。

常用的信号放大方法有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Biotin-Streptavidin System)、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

这些方法可以使目标物质的信号增强,提高实验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7. 显色与染色:信号放大后,需要进行显色与染色步骤。

这一步骤可以根据实验需要选择适当的染色剂,如荧光染料、酶标记物等。

免疫组化流程

免疫组化流程

免疫组化流程免疫组化是一种利用抗体与特定抗原结合的技术,用于检测细胞或组织中特定分子的存在和分布。

其流程包括标本制备、脱脂、抗原修复、抗体处理、染色和显微镜观察等步骤。

本文将以免疫组化的流程为主线,介绍各个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一步是标本制备。

要制备免疫组化的标本,可以使用细胞悬液、细胞刮片、冰冻切片或石蜡切片等。

标本制备的关键是保持细胞和组织的完整性和形态。

对于固定的细胞和组织,需要将其处理成适合免疫组化的形式,例如通过冰冻切片或石蜡切片的方法。

第二步是脱脂。

脱脂是将细胞或组织中的脂肪和非脂肪物质去除的过程,以便更好地显示目标分子的分布。

通常可以使用乙醇、醚或甲醇等有机溶剂进行脱脂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脱脂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可能导致抗原失活。

第三步是抗原修复。

抗原修复是为了使被固定的细胞或组织中的抗原恢复或暴露出来,以便与相应的抗体结合。

常用的抗原修复方法包括煮沸法、酶解法和酸碱解法等。

不同的抗原修复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标本类型和抗原性质。

第四步是抗体处理。

在免疫组化中,需要使用一种与目标分子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通常可以使用一抗和二抗的结合用于检测。

一抗是与目标分子特异性结合的主抗体,而二抗则与一抗结合,用于产生荧光或酶标信号。

在抗体处理过程中,需要进行固定、洗涤和孵育等步骤。

第五步是染色。

染色是将经过抗体处理的样本显色或标记的过程,以便更好地观察目标分子的分布。

染色的方法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常用的有免疫荧光染色、酶标染色和银染等。

在染色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验要求和标本特点进行适当的控制,以获得准确的染色结果。

最后一步是显微镜观察。

经过以上的操作,样本已经准备好进行显微镜观察和分析。

观察时需要注意光线的调节和对焦的正确,以获得清晰和准确的图像。

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验要求和预定的结果指标进行分析和解读。

总结起来,免疫组化的流程包括标本制备、脱脂、抗原修复、抗体处理、染色和显微镜观察等步骤。

每个步骤都需要精确控制和注意细节,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读懂免疫组化步骤结果分析及注
意事项
一文读懂  免疫组化步骤、结果分析及注意事项...
导语实验室花花师姐正在教导新来的师弟:“想拿高分文章,不学免疫组化怎么行?”免疫组化王子毛博旁边插话:“是这个理,今天我就豁出去,将我十多年的心得和经验奉献给小师弟你了。

”小师弟感激涕零,唯诺细听两位前辈的教诲......
免疫组化,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是一项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经过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对蛋白定位,定性的实验技术。

免疫组化主要用的是组织标本和细胞标本两大类,组织标本包括石蜡切片(病理切片和组织芯片)和冰冻切片。

石蜡切片,对组织形态保存好,保存时间也长,虽然对组织抗原暴露有影响,但能够抗原修复,因此石蜡切片依然是首选的标本制作方法。

免疫组化步骤详解免疫组化结果分析很多时候,我们千辛万苦地染出了一张张漂亮的免疫组化片子。

可是却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分析,得出理想的结果。

这实在是一件憾事。

如下图,正常的结果应该是这样的:镜下细胞核呈蓝色,阳性结果呈深浅不一的棕色。

结果分析主要有两种方法,阳性着色细胞计数法和评分法。

前者是在40*光镜下,随机10个视野下计数阳性着色细胞;后者则是在光学显微镜下按染色程度(0分阴性着色,1分淡黄色,2分浅褐色,3分深褐色)和阳性范围(1分0-25%,2分26-50%,3分51-75%,4分76-100%)评分,最终分数相加。

免疫组化结果分析是毛博的特长,以下是她传授的独门绝技。

1.对照染色
和做实验的时候必须设立对照组一样,免疫组化也必须设立对照染色。

没有对照染色的免疫组化结果是不可信的。

对照一般有阳性组织对照,阴性组织对照,阴性试剂对照,自身对照。

一般来说,有一个阳性组织对照和一个阴性组织对照就足够了。

2.定位
抗原表示必须在特定部位。

如LCA应定位在细胞膜上;CK应定位在细胞浆内;PCNA及p53蛋白应定位在细胞核内等等。

不在抗原所在部位的阳性着色,不能视为确切的阳性结果。

有可能是非特异性染色或者假阳性。

不能确定怎么办?这就要用到上一段提到的对照染色了。

3.半定位
现在一般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

如果你的实验室不幸没有那么高大上的话,就只好赶鸭子上架,用肉眼定一下量了。

因为人为主观性比较强,因此只能称作半定量。

免疫组化的半定量一般就分为三级:弱(+),中(++),强(+++)。

以绿色免疫荧光为例,则表现为浅绿色荧光、明显绿色荧光和亮绿色耀眼荧光。

弱(+)=1,中(++)=2,强(+++)=3。

至少随机观察5-10个HPF。

然后根据(+)% x 1 +(++)% x 2 +(+++)% x 3计算出数值;总数值1.5者为(+++)。

4.图像分析仪
如果要进行精确定量的话,就要用到图像分析仪。

图像分析仪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