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数学广场—流程图沪教版

三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数学广场—流程图沪教版
3.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通过流程图的逻辑性和条理性,让学生体会步骤清晰、条理分明的重要性。
4.鼓励学生在面对问题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培养勇于尝试、不怕困难的积极情感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广场—流程图”的学习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现在请同学们分组讨论,选择一个你们熟悉的过程,如做早餐、上学路线等,讨论如何用流程图表示这个过程的步骤。”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共同绘制流程图。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正确地表达过程和步骤。
“同学们,在绘制流程图时,要注意步骤的顺序和逻辑关系,确保图形和符号的正确使用。”
(四)课堂练习
三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数学广场—流程图沪教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流程图的概念,掌握流程图的构成元素,如开始、过程步骤、判断、循环和结束等。
2.能够运用流程图来描述数学问题解决的步骤,培养问题分析、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学会使用简单的图形和符号来绘制流程图,通过流程图对实际问题进行有序、清晰的表示。
要求:字数不限,表达清晰,能体现出对流程图的理解和应用。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图形和符号有较高的敏感度。然而,由于年龄特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尚在发展中,对复杂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策略有待提高。
结合本章节“数学广场—流程图”,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并未系统接触过流程图,因此对其概念和绘制方法可能感到陌生。但学生对图形和符号的喜好为他们学习流程图提供了兴趣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逐步掌握流程图的绘制和应用。

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流程图

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流程图

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流程图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理解流程图在程序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流程图描述简单的算法和程序结构。

3. 帮助学生理解程序设计中的顺序、选择和循环结构,并能运用流程图表示。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流程图进行问题分析和算法设计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编程实践能力,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根据流程图编写简单的程序。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团队协作的能力,能够共同分析问题、设计算法和调试程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探索计算机科学的热情。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使他们能够认真对待程序设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3.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勇于克服问题,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程序。

本课程针对年级学生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运用流程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预期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程序设计基本概念:程序、算法、程序设计、流程图等基本概念及其关系。

2. 流程图绘制方法:流程图的符号、绘制规则及注意事项。

3. 算法描述: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的流程图描述方法。

4. 程序设计实例分析:结合教材实例,分析流程图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

5. 编程实践:根据流程图编写简单的程序,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程序设计基本概念,流程图绘制方法。

第二课时:顺序结构、选择结构的流程图描述方法及实例分析。

第三课时:循环结构的流程图描述方法及实例分析。

第四课时:编程实践,学生根据流程图编写程序,教师进行指导。

本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系统性地组织教材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运用流程图进行问题分析和编程实践的能力。

教学内容科学、系统,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路径,便于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和评估学生学习成果。

《2.1流程图》教学设计

《2.1流程图》教学设计

§1 流程图●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流程图.(2)会用流程图表述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流程图的学习,了解并把握运用流程图表述实际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图形语言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用框图清晰地表达和交流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准确理解并绘制简单实际问题的流程图.难点:(1)抽象出流程图中的信息.(2)准确地绘制简单的流程图.对流程图的教学,需要在大量的实例中,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探索、模仿,掌握流程图的用法,体会流程图在表述问题中的优越性.在操作中探究,在探索中发现,在模仿中体验.(教师用书独具)●教学建议1.流程图描述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操作性的、过程性的活动,针对这样的教学,应遵循“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特别是创设的问题情境要真实,尽量是学生熟悉的.2.每一个操作性的过程性问题,都有自己的流程图,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流程图,因此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操作、探索、模仿.3.相同的背景下,根据不同的要求,可以画出不同形式的流程图.因此,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优化意识.●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示例与变式训练体验方法⇒归纳总结,深化认识【问题导思】家里来了客人,要沏茶喝水,当时的情况是:开水没有,茶壶和茶杯都要洗,茶叶有,完成每道工序所需时间如下表:3121 1图a【提示】共需3+12+1+1=17(分钟).2.若按图b所示的工序流程图操作,共需多少时间?图b【提示】共需12+1=13(分钟).1.流程图的构成流程图是由一些图形符号和文字说明构成的图示.2.流程图的特点流程图是表述工作方式、工艺流程的一种常用手段,它的特点是直观清晰.3.画流程图的步骤第一步:确定主要步骤和顺序;第二步:补足其他步骤;第三步:用流程图表示.某药厂生产某产品的过程如下:(1)备料、前处理、提取、制粒、压片、包衣、颗粒分装、包装;(2)提取环节经检验合格,进入下一工序,否则返回前处理;(3)包衣、颗粒分装两环节分别检验合格进入下一工序,否则为废品,画出生产该产品的工序流程图.【思路探究】按照画工艺流程图的三个步骤进行.【自主解答】工序流程图如图所示:要画工序流程图,首先要弄清整个过程要分多少道工序,其次是仔细考虑各道工序的先后顺序及相互关系、制约的程度;最后要考虑哪些工序可以平行进行,哪些工序可以交叉进行,把上述问题考虑清楚了,合理的工序流程图就可以画出来了.我们生活中用的纸杯从原材料(纸张)到商品(纸杯)主要经过四道工序:淋膜、印刷、模切、成型,首先用淋膜机给原纸淋膜PE(聚乙烯),然后用分切机把已经淋膜好的纸分成矩形纸张(印刷后做纸杯壁用)和卷筒纸(纸杯底部用),再将矩形纸印刷并切成扇形杯片,最后成型.请用流程图表示纸杯的加工过程.【解】由题意得流程图如图:材料准备(原纸)淋膜分切矩形纸张印刷并切割做杯壁粘合成品卷筒纸切割出杯底某企业2012年的生产总值为200万元,技术创新后预计以后每年的生产总值将比上一年增加5%,问最早哪一年的年生产总值将超过300万元?画出解决该问题的算法流程图.【思路探究】若设第n年后该企业的生产总值为a,则a=200(1+0.05)n,此时为2012+n年.【自主解答】算法流程图如图所示:法一法二判断框外,大多算法流程图的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解】算法流程图如图所示:考生参加某培训中心的考试需按以下程序进行:先进行考前咨询,若是新考生则需注册、编号、明确考试事宜、交费、考试、领取成绩单,最后发证;若不是新考生,需出示考生编号,直接到明确考试事宜阶段,以下同新考生程序,设计一个考试流程图.【思路探究】本题新考生与老考生的不同之处是新考生需注册、编号,而老考生只需出示考生编号即可,所以需用判断框判断是否为新考生,从而进行不同的选择,然后按事情的先后顺序完成.【自主解答】如图所示:流程图的画法、要求及遵循的原则(1)画法:一般要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来画.(2)要求:直观,流向明确,内容准确,易于操作即简捷、明了、高效.(3)遵循的原则:开始时工序流程图可以画得粗略,然后对每一框逐步细化.明天小强要参加班里组织的郊游活动,为了做好参加这次郊游的准备工作,他测算了如下数据:整理床铺、收拾携带物品8分钟,洗脸、刷牙7分钟,准备早点15分钟,煮牛奶8分钟(有双眼煤气灶可以利用),吃早饭10分钟,查公交线路图5分钟,给出差在外的父亲发手机短信2分钟,走到公共汽车站10分钟,等公共汽车10分钟.小强粗略地计算了一下,总共需要75分钟,为了赶上7:50的公共汽车,小强决定6:30起床,但是他一下子睡到7:00!请你帮小强安排一下时间,画出一份郊游出行前的流程图,使他还能来得及参加此次郊游.【解】 出行前流程图如下所示:审题不清,混淆变量致误如图2-1-1给出的是计算12+14+16 +…+120的值的一个算法框图,其中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 )A .i >10?B .i <10?C .i >20?D .i <20?【错解】 认为条件为i <10或认为i >20. 【答案】 B 或C【错因分析】 由于所计算的是10个数的和,误认为循环变量不会超过10,而选B ;把循环变量i 与累加变量混淆,而选C.【防范措施】 本题中涉及算法框图中的循环结构,应先判断条件是否成立,不成立则执行循环体,所以判断框中要填跳出循环的条件,分清谁是循环变量,要循环多少次是求解的关键.【正解】 S =12+14+16+…+120,需执行10次循环体,所以i >10时跳出循环,输出S的值,故选A.【答案】 A1.流程图常常用来表示一些动态过程,即明确地表示了从开始到结束的全部步骤.常见的一个画法是:将一个工作或工程从头至尾依先后顺序分为若干工序,每一道工序用矩形框表示,并在该矩形框内注明此工序的名称或代号.两相邻工序之间用流程线相连,自顶向下,逐步细化.一般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来画.2.画流程图的步骤:在绘制流程图之前,要弄清实际问题的解决步骤和事物发展的过程.可以按以下步骤: (1)将实际问题的过程划分为若干个步骤; (2)理清各个步骤之间的顺序关系; (3)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各步骤;(4)绘制流程图,并检查是否符合实际问题.1.进入互联网时代,发电子邮件是必不可少的,一般而言,发电子邮件要分以下几个步骤:a.打开电子信箱;b.输入发送地址;c.输入主题;d.输入信件内容;e.点击“写邮件”;f.点击“发送邮件”,则正确的流程是()A.a→b→c→d→e→fB.a→c→d→f→e→bC.a→e→b→c→d→fD.b→a→c→d→f→e【解析】发电子邮件要以“打开电子信箱”开始,“点击发送邮件”结束,“点击‘写邮件’”应在“输入发送地址”、“输入主题”、“输入信件内容”之前,故选C.【答案】 C2.图2-1-2所示算法框图能判断任意输入的整数x的奇偶性.其中判断框内的条件是()A.m=0?B.x=0?C.x=1?D.m=1?【解析】余数m=1则输出“x是奇数”,否则输出“x是偶数”.【答案】 D3.阅读图2-1-3的算法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则输出i的值为________.图2-1-3【解析】由框图知,a=1,i=0;i=1,a=2;i=2,a=5;i=3,a=16;i=4,a =65>50;则输出i=4.【答案】 4图2-1-44.如图2-1-4,小圆圈表示网络的结点,结点之间的连线表示它们之间有网线相连,连线上标注的数字表示某信息经过该段网线所需时间(单位:毫秒),试求信息由结点A传递到结点B所需的最短时间.【解】在A到B的所有连线中,以A→C→F→M→B的连接方式所用时间最短:1.5+1.1+1.0+1.2=4.8(毫秒).一、选择题1.如图2-1-5所示的工艺流程图,设备采购的下一道工序是()图2-1-5A .设备安装B .土建设计C .厂房土建D .工程设计【解析】 由流程图易看出设备采购的下一道工序是设备安装. 【答案】 A2.执行如图2-1-6所示的算法框图,输出的s 值为()图2-1-6A .-3B .-12 C.13D .2【解析】 i =1,s =2-12+1=13;i =2,s =13-113+1=-12;i =3,s =-12-1-12+1=-3;i =4,s =-3-1-3+1=2.故选D.【答案】 D3.图2-1-7是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流程图,则矩形框中应填入( )图2-1-7A.整理数据、求函数表达式B.画散点图、进行模型修改C.画散点图、求函数表达式D.整理数据、进行模型修改【解析】根据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实际过程可知,选C.【答案】 C4.如图2-1-8,小黑点表示网络的结点,结点之间的连线表示它们有网络相连,连线标注的数字表示该段网线单位时间内可以通过的最大信息量.现从结点A向结点B传递信息,信息可分开沿不同的网线同时传递,则单位时间内传递的最大信息量是()图2-1-8A .26B .24C .20D .19 【解析】 最大信息量是6+8+12=26. 【答案】 A5.阅读如图2-1-9所示的算法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输出的结果是( )图2-1-9A .3B .4C .5D .6【解析】 S =2 010,n =0;S =1 002,n =1;S =498,n =2;S =246,n =3;S =120,n =4;S =57,n =5.【答案】 C 二、填空题6.清代画家郑板桥在描述自己的画竹经验时,曾说过:“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如图是郑板桥竹画创作过程的简图.试将①眼中之竹,②画中之竹,③现实之竹,④脑中之竹填入框图中. ――→审美选择 ――→加工改造 ――→形诸画卷 【解析】 根据郑板桥的画竹过程填写. 【答案】 ③①④②7.(2013·江苏高考)如图2-1-10是一个算法的流程图,则输出的n 的值是________.图2-1-10【解析】 算法流程图执行过程如下: n =1,a =2,a <20; a =8,n =2,a <20; a =26,n =3,a >20. 输出n =3. 【答案】 38.(2013·南昌高二检测)如图2-1-11,若框图所给的程序运行的结果为S =156,那么判断框中应填入的关于k 的判断条件是________.图2-1-11【解析】 S =1,k =13;S =13,k =12;S =156,k =11.即输出S =156时,k =11,故应填入的条件是“k ≤11?”.【答案】 k ≤11? 三、解答题9.设汽车托运重量为P (kg)的货物时,每千米的费用(单位:元)标准为y =⎩⎪⎨⎪⎧0.2P ,P ≤20,0.3×20+1.1×(P -20),P >20. 画出求行李托运D 千米时费用的框图. 【解】10.某工厂加工某种零件的工序流程图如图2-1-12所示:图2-1-12按照这个工序流程图,一件成品至少经过几道加工和检验程序.【解】由流程图可知加工零件有三道工序:粗加工、返修加工和精加工,每道工序完成都要对产品进行检验,粗加工的合格品进入精加工,不合格品进入返修加工,返修加工的合格品进入精加工,不合格品作为废品处理;精加工的合格品为成品,不合格品为废品.由上可知一件成品至少要经过粗加工、检验、精加工、检验四道程序.11.某工厂装配一辆轿车的工序所花的时间及各工序的先后关系如下表所示:注:紧前工序,即与该工序相衔接的前一工序.(1)试在已画出装配该轿车的工艺流程图上标上工序代号;(2)装配一辆轿车的最短时间是多少小时?图2-1-13【解】(1)(2)装配一辆轿车的最短时间是11+5+4+12+5+3=40(小时).(教师用书独具)如图所示的算法框图,则输出S=()A.105B.126C.136D.166【思路探究】本题将流程图和数列的有关知识进行整合,解题时应先观察流程图,弄清流向和循环次数,再用数列的求和公式求解.【自主解答】观察流程图可知S=1+3×1+3×2+…+3×10=1+3×(1+2+ (10)=166.【答案】 D1.弄清流向和循环次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解读流程图就是弄清流程图有哪些步骤及步骤依次进行的顺序.把上例的算法框图改为如下图所示框图,则输出的结果是________.【解析】T=1,I=3不满足条件;T=3,I=5,不满足条件;T=15,I=7,不满足条件;T=105,I=9,满足条件;输出T=105.【答案】105。

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设计流程图

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设计流程图

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设计流程图
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的重点是元素概念和符号,难点是与原子的区别。

采用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情景设置、提问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查阅资料、分组讨论、对比、得出结论,达到教学目标。

因为本课理论性强,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所以需要结合实例、多做练,加深理解和巩固,使所学化学用语和概念更加清晰。

教学设计流程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展示图片,引发兴趣,情景导入
思考引导,提供资料
引入元素概念
解读概念,提出问题
情景设置,提出问题
点评指导
布置练,指导点评
提问引导,阅读课本
分组讨论元素概念
总结归纳元素概念
讨论元素种类决定因素
讨论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总结归纳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练巩固,应用实践
阅读课本,了解元素分布
情景设置,讨论化学变化中元素和原子的变化
讨论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游戏:比一比,巩固理解
总结课堂内容,个人表达
教学设计思路和流程图都已经修正,没有明显的错误或问题。

教学过程流程图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流程图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流程图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流程图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教学设计工具,能够帮助教师清晰地展示教学过程的步骤和关系,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下面将以教学过程流程图为设计基础,详细阐述如何进行一堂课的教学设计。

一、确定教学目标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根据学科的性质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列出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

二、设计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我们需要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该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匹配,既不过于简单,也不能太过复杂。

可以根据教材或其他参考资料,将内容进行安排和组织。

三、选择教学方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效果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常见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等。

在教学过程流程图中可以明确列出每个环节使用的教学方法。

四、制定教学计划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之前,我们需要制定教学计划。

在教学计划中,我们可以明确列出课程的总体安排、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和教师和学生的具体任务。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复习导入在每堂课的开始阶段,我们需要进行复习导入,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并与前一堂课或前几堂课的内容进行关联。

这一环节可以通过提问、展示教学资料或练习题等方式进行。

2. 新知讲授在介绍新知识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铺垫,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然后,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介绍新知识。

在教学过程流程图中可以明确列出具体的讲授内容和方式。

3. 学生实践通过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和实践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如实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让学生实际操作和应用所学知识。

4. 检查和评价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检查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提问、小测验等方式进行。

在教学过程流程图中可以明确列出检查和评价的内容和方式。

5. 总结归纳在教学结束前,教师需要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归纳,并与学生一同总结所学内容。

有教学流程图的教学设计

有教学流程图的教学设计

有教学流程图的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图是一种图形化的教学设计工具,用于展示教学步骤和教学过程的关键点。

以下是一个关于如何使用教学流程图进行教学设计的示例,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活动和评估等方面。

一、教学目标:确定学生需要达到的学习成果和能力目标。

教师需要先明确教学目标,例如学生需要掌握的特定知识、技能或能力。

教学目标可以从课程标准、学科要求或教材中提炼出来。

例如,教学目标可以是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某种数学公式或计算方法,或者是学生能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

二、教学准备:准备教学所需要的教材、资源和活动。

1. 教材准备:教师需要选择适合教学内容的教材或教学资源,例如教科书、工作本、多媒体材料等。

2. 教学资源准备:教师需要准备教学所需要的辅助教具、实验设备、计算机软件等。

3. 教学活动准备:根据教学目标,教师需要确定适合的教学活动,例如小组讨论、实验、场地考察等。

三、教学活动设计: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活动的顺序和方式。

1. 引入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讲故事、展示实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入教学内容。

2. 知识讲解: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

3. 学生练习:学生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小组合作、实验、角色扮演等方式巩固所学内容,并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

4. 自主学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自主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思考的能力。

5. 总结归纳:教师可以通过简要总结和回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强化记忆。

四、评估和反思: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并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

1. 评估方式: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选择适合的评估方式,例如作业、测验、考试、项目展示等。

2. 评估内容:评估的内容应该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一致,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 反思和改进:根据评估结果,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了解教学效果和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改进。

教学设计:流程图

教学设计:流程图

《流程图》教学目标:①通过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程序框图;②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工序流程图(即统筹图);③能绘制简单实际问题的流程图,体会流程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能绘制简单实际问题的流程图.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工序流程图又称统筹图工序,每一道工序用矩形框表示,并在该矩形框内注明此工序的名称与代号.两个相邻工序之间用流程线相连.两相邻工序之间用流程线相连.有时为合理安排工作进度,还在每道工序框上注明完成该工序所需时间.2.绘制流程图的一般过程绘制流程图的一般过程:首先,用自然语言描述流程步骤;其次,分析每一步骤是否可以直接表达,或需要借助于逻辑结构来表达;再次,分析各步骤之间的关系;最后,画出流程图表示整个流程.3.流程图的优势鉴于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所出现的种种弊端,人们开始用流程图来表示算法,这种描述方法既避免了自然语言描述算法的拖沓冗长,又消除了起义性,且能清晰准确地表述该算法的每一步骤,因而深受欢迎.二、设计算法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第一步、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算法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但为了使算法的程序或步骤表达得更为直观,我们更经常地用图形方式来表示它.第二步、画出程序框图表达算法;第三步、写出计算机相应的程序并上机实现. 三、例题解析例 1 两个形状一样的杯子里分别装有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 现在要将这两个杯子里所装的酒对调,试画出流程图.解:设装红葡萄酒的杯子为 A ,装白葡萄酒的杯子为 B , 为使两种酒能够对调,需要有一空杯,设为 C ,将 A 中所盛之物注入 C 内,记为 A →C ,于是流程图如图. 点评:简单的工序流程图,根据题目要求画出即可.例2 假设洗水壶需1min ,烧开水需15min ,洗茶壶、杯子需要2,取放茶叶需1min ,沏茶需1min ,试给出喝茶问题的流程图.例 3 商家生产一种产品,需要先进行市场调研,计划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市场进行市场调研,待研究结束后决定生产的产品数量. 请画出一下方案的洗茶壶杯2min取放茶叶1min烧开水15min洗水壶1min沏茶 1min洗水壶1min烧开水15min洗茶壶杯2min取放茶叶1min沏茶 1min洗水壶 1min烧开水15mi n洗茶壶 2min取放茶叶1min沏茶 1min流程图,并比较哪个更好?方案1 派出调研人员赴北京、上海、广州调研,待调研人员回来后决定生产数量.方案2 商场如战场!抓紧时间搞好调研,然后进行生产. 调研为此项目的瓶颈,因此需要添加力量,齐头并进(即平行工序)搞调研,以便提早结束调研,尽早投产使产品占领市场.四、课堂小结1、程序框图的特点和本质及不足特点:用程序框图表示的算法,比用自然语言描述的算法更加直观、明确、流向清楚,而且更容易改写成计算机程序.作用:可以直观、明确地表示动态过程从开始到结束的全部步骤.本质:程序框图就是算法步骤的直观图示.不足:不能轻易地从中分解出算法的本步骤.2.绘制流程图的一般过程首先,用自然语言描述流程步骤;其次,分析每一步骤是否可以直接表达,或需要借助于逻辑结构来表达;再次,分析各步骤之间的关系;最后,画出流程图表示整个流程.五、课后作业。

红绿灯—流程图教学设计

红绿灯—流程图教学设计

红绿灯—流程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主题:红绿灯流程图
目标学生:小学三年级
时间:1个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红绿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学习制作简单的流程图。

3.理解交通规则中红绿灯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
1.红绿灯的作用和意义;
2.红绿灯的颜色和含义;
3.红绿灯的使用方法;
4.制作红绿灯流程图。

教学步骤:
1. 导入教学内容,向学生简单介绍红绿灯的作用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红绿灯控制交通。

2. 介绍红绿灯的颜色和含义,让学生知道不同颜色的红绿灯分别代表什么含义,为后面的制作流程图做好准备。

3. 介绍红绿灯的使用方法,详细讲解不同车辆在不同颜色红绿灯下的行驶规则。

4. 制作红绿灯流程图。

老师首先展示一张简单的红绿灯流程图,然后向学生解释流程图的概念及其作用。

随后,引导学生们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红绿灯流程图,其中画出红绿灯的不同状态,以及不同车辆的行驶路径。

教学方式:
1.讲解法。

2.案例分析法。

3.练习法。

教学辅助工具:
1.图片或视频素材。

2.黑板、彩色粉笔。

3.流程图绘制软件或纸张、笔。

教学评价: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制作红绿灯流程图,及时评价纠正学生绘制图形的错误,鼓励并肯定学生的成果,适时回顾教学内容,点名询问学生掌握情况、易错知识点,运用小组合作、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流程图习题专题复习》教学设计沈巷中学于志敏一、教材分析考试手册对学生优秀水平标准提出,能综合运用适当的化学概念和原理解决目标、结构清晰的化学问题,能解释化学知识在实践中的一些应用,能有依据的解释给定化学实验过程,能有依据的陈述情境陌生的探究性任务的解决思路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学生需要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对获取的信息加以分析、归纳、重组,并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初中化学流程图题是化学综合实验试题的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对学生综合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考查的知识点主要围绕着物质的检验、推断、转化、分离和提纯等,涉及到大部分综合知识,是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表达能力的一种主要方式。

本课题围绕着常见的流程图(主要是化学工艺流程图)进行的专题复习课,选取了矿石冶炼、工业废水中金属的回收、海水的开发利用等符合初中化学知识体系的题目背景,容纳了金属、酸碱盐的知识、化学基本实验操作等多个知识块。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各化学知识点的复习,注重加强各知识块间的联系,以达到化学学科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

二、学情分析本课题放置在5月中旬,模拟考试之后,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对基础知识点有了一定的把握,更需要综合的训练以便能熟练的将杂糅在一起的基础知识梳理、分析、归纳、总结。

单一的知识点的复习已不能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需要实在的、有现实意义的、有些难度的课题的学习。

化学知识与科技、社会生活紧密关联,学生需要对习题的背景有一定的实际的接触,近而才不会被复杂的生产背景吓到。

这类题目的综合性强,要求考生既要熟知工业生产的基本原理,又要对流程图中所给出的信息进行提取、筛选,对考生的学科能力要求较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以化学实际问题为背景的流程图题的分析、归纳,认识流程图组成特点,了解解题思路,理解物质的检验、推断、转化、分离和提纯等知识的综合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习题分析过程中,学会提取有效信息,学会分析流程图题方法,熟练应用基础知识综合分析化学问题,提高科学素养,体会学科知识的实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化学题型的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体会“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养成关注与化学有关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的习惯。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流程图题的解题思路的形成;理解物质的检验、推断、转化、分离和提纯方法在工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难点:流程各步所得的产品分析及分离方法的选择。

五、教学过程: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

了解课题。

流程意图。

该流程的起始物质是______。

该流程的目标产物是______。

解释例1的中间过程。

【课题导入】什么是化学?化学不仅研究制取物质也可解决矿石提炼、处理污水、开发海水资源等实际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依据一定原理实现某些物质的转化,利用一定操作得到最终产物。

这一过程可用流程图的形式来表现。

这节课分析看怎样从流程图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基本化学问题。

【板书】化学流程图【投影】例题1:金属冶炼厂的管道烟泥中含有相当量的铜、锌以及能造成污染的硫及其他杂质。

考虑把铜、锌回收利用,并对硫进行适当的处理。

【讲解】看到这样复杂题干先找什么信息。

【讲解】首先要了解流程的目的,进行圈划。

也就是要确定流程的起始物质和目标产物。

【板书】起始物质→→目标产物【提问】起始物质是怎样变成目标产物的?【讲解】流程有方向感、流动性,一步一步完成各个环节的转化和分离。

要标出各环节的成分,帮助推导出完整的流畅的过程。

【板书】操作1、2、3……↓主成分转化↓除杂/分离【讲解】了解了流程的意图和思路,掌握相切入主题,抓住主题,挖掘实际问题与化学知识的关系。

了解学习主要任务了解流程图的组成,学会读图。

根据教师引导分析例题得出流程图分析一般思路。

《流程图专题复习》学习单【课前任务】【自主储备】1.分离难溶固体和液体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

2.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氯化钠固体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或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高温煅烧石灰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生石灰放入水中:________________。

③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Na 2CO 3+__________→ CaCO 3↓+__________。

⑤CuSO 4+_________→ Cu+____________。

4.写出常见金属活动顺序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条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尝试分析】例题1:某金属冶炼厂的管道烟泥中含有某些金属,随机取样对烟泥进行分析得知,在烟泥中含有相当量的铜、锌以及能造成污染的硫。

因此从效益和环保角度出发,应考虑把铜、锌解析:该流程的最初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流程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

该流程中涉及的基本知识: 1.2.3.【练习巩固】例题2:“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

常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请根据“捕捉”CO2过程图回答问题:① 加入A物质的化学式是;分离操作Ⅰ的名称是;写出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高温反应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 可循环利用的B物质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_ 。

③ 该过程中还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

④该流程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仅写一点即可)【课上检测】练习1: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实验室中收集一桶含有FeSO4、CuSO4的废液。

他们想从中回(1)操作a、b的名称是,其目的是除去溶液中。

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甲同学提出X可用金属铁,乙同学认为X可用金属锌,你认为谁的意见是正确的,理由是。

加入过量的金属X的目的是。

(3)滤液1与滤液2的组成是否完全相同,。

混合在一起蒸发对获得晶体纯度是否有影响,理由是。

练习2:镁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金属材料,目前世界上60%的镁从海水中提取。

主要步骤如下:(1)为了使MgCl2转化为Mg(OH)2,试剂①可以选用_________________,要使MgCl2完全转化为沉淀,加入试剂①的量应______________,验证MgCl2已完全转化为Mg(OH)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圈划:初始物质、目标产物;主要成分的转化方法,标出各环节的成分。

蒸发Ⅱ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操作bⅠ加入过量的金属X ,操作a含FeSO4、CuSO4的废液金属混合物A滤液1滤液2金属B晶体(2)按照(1)中方案加入试剂①后,能够分离得到Mg(OH)2沉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则溶液A中的溶质一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剂②可以选用__________。

(4)无水MgCl2在熔融状态下通电后会产生Mg和Cl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1. 用作牙膏摩擦剂的轻质碳酸钙,工业上常用石灰石来制备,主要生产流程如右图:①在“沉淀池”中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②若在化学实验室里分离“反应池”中的混合物,该操作的名称是。

③本流程图中(物质)可以替代“碳酸钠溶液”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和节能减排。

2.为了将氯化钠和氯化钙的混合物分离,并测定其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最初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根据流程图回答:①沉淀B化学式是,试剂甲是,滤液C中溶质成分有。

②为了让沉淀B完全溶解,所加试剂甲的量需___________,这对溶液D经过步骤Ⅳ得到氯化钙固体的纯度是否有影响,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步骤Ⅱ加入Na2CO3溶液后,分离出沉淀B的实验操作名称是。

④验证步骤Ⅱ中所加的碳酸钠溶液已经过量的操作方法是。

3.实验室废液中含有硝酸银、硝酸铜,实验小组利用稀硫酸和铁粉分离回收银和铜,设计如下方案。

先在废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A,其成分为银、铜和铁。

再对滤渣A按如下流程图处理:①先在废液中加过量的铁粉,过量的目的是。

Ⅰ、加快反应速度Ⅱ、铁的金属活动性较强Ⅲ、使反应充分进行②滤液D中溶质的成分有(填化学式)。

③含有硫酸亚铁的滤液有(填框图中字母)。

4.电缆生产过程中产生了一定量的含铜废料。

化学兴趣小组利用稀硫酸和铁粉分离回收铜,并获得硫酸亚铁晶体。

先将含铜废料粉碎,再按如下设计方案处理:查阅资料得知:(1)在通入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铜可与稀硫酸反应转化为硫酸铜。

−∆2CuSO4+2H2O。

(2)硫酸亚铁晶体的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 +2H2SO4+O2−→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①蓝色溶液A中溶质的成分是(填化学式);②该方案中应该加入略过量的铁粉,过量的目的是;从固体C中获得纯净的铜,操作(Ⅱ)的具体处理方法是;③浅绿色溶液B经一系列操作[操作(Ⅰ)]可得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该系列操作的顺序为(用编号a、b、c表示)→洗涤干燥。

a.冷却结晶b.过滤c.加热浓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