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如何听课和做笔记

合集下载

培养良好的听课与笔记能力主题班会

培养良好的听课与笔记能力主题班会

选择合适的笔记工具
纸质笔记本
适合记录关键词和简单整理,便 于回顾和复习。
电子设备
如平板电脑、手机等,便于整理、 编辑和分享笔记,方便随时查阅。
软件应用
如印象笔记、OneNote等,提供丰 富的笔记编辑功能和整理工具。
学会抓重点,整理笔记
01
02
03
提前预习
了解课程内容和重点,有 助于在听课过程中快速捕 捉关键信息。
定义
良好的听课与笔记能力是指学生在课 堂上能够集中注意力,理解并掌握教 师讲授的知识点,同时能够快速、准 确地将重要内容记录下来的能力。
特点 包括专注力、理解力、记忆力、整理 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重要性及应用
提高学习效率
良好的听课与笔记能力有助于 学生在课堂上快速理解并掌握 知识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优秀的学习成绩往往与良好的听课和笔记能力密不可分。具 备这些能力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从 而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相反,缺乏良好的听课与笔记能力可能会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影响学习成绩。因此,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对于提高其学 习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02
为什么需要培养良好的听课 与笔记能力?
加深记忆
通过有效的笔记方法,学生可 以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并在 复习时更好地回顾和巩固所学 内容。
促进思维发展
良好的听课与笔记能力有助于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 思维发展。
提高表达能力
通过笔记的整理和归纳,学生 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和总 结能力,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
打下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所学的听课 与笔记技巧,持续提高自己的
学习能力。

学生如何听课和做笔记

学生如何听课和做笔记

学生如何听课和做笔记一、记提纲一目了然有的同学反映,课堂上记数学笔记,常感到听了来不及记,记了来不及听的现象。

其实,没必要记下所有的东西,应详略得当,提纲挈领。

记好提纲,使得一部分内容学下来后,觉得脉络清楚,然后可根据提纲进行回忆,补充。

记提纲也有个度的问题,如果一部内容先前进行了预习或在适当场合下接触过,在记录时可以言简意赅,点到为止。

如果是新学内容或较难理解的内容就应适当详细些,特别是一些经典的解释,更应不失时机在提纲下注解。

有了恰当的提纲,我们在整理笔记时,就可以进行补充和完善,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o:p style="padding-bottom: 0px; margin: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font-family: Verdana,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padding-top: 0px">二、记思维按图索骥曾经有人说,数学教学实质上就是解题的教学。

虽然有些偏颇,但也能从某个侧面反映数学学习的内在规律。

数学学习中,一些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解题的训练。

一般来说,解一道题,从题意分析,方法探讨,策略构建,过程表达,数学检验等,是个复杂的过程,滴水不漏地作好记录,时间上不允许,也容易造成记了来不及思考的顾此失彼的局面。

所以,记思路是切实有效的,有了思路,就像航海时有了航标灯,自然就有了前进的路线和方向。

记思路也要因地制宜,如果对于一个困难题,听了或仍头绪不清,难以理解,比较茫然,这时,记思路就应该详细些,并记好结论,方便复习和思考。

<o:p style="padding-bottom: 0px; margin: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0px; font-family: Verdana,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padding-top: 0px">三、记重点有的放矢对一个学生来说,怎样把握学习中的重点。

七天课堂:孩子上课效率低?这样听课做笔记最有用!

七天课堂:孩子上课效率低?这样听课做笔记最有用!
预习时不懂的就应特别认真地听、仔细地听,如果有不懂得,还能及时发现,可以在课堂上提出来,也可以先记下不懂的部分,课后再请教老师或他人。
八、质疑存疑听课法
“质疑”即提出疑问。
听课时,有疑问或是有不懂得地方都可以举手提出来,这种方法,可以保证生。
听课的方法有很多,但同一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个人。以上介绍了七天课堂推荐的有效听课的八种方法,这些听课方法,不仅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绩,更能够帮助孩子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六、主动参与法
实践证明,凡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学习进步特别快、成绩好。课堂听课,一定要想办法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地学,随老师的教学思路转,这样也可以保证注意力高度集中,听课效果好。
七、目标听课法
这就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一定要预习!预习时,发现不懂的问题就及时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课,目标明确,针对性强。预习时弄懂了的,听一遍等于复习了一遍,加深了印象。
孩子上课效率低?这样听课做笔记最有用!
课堂是孩子学习的主要场所,听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如何听课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那么孩子应该怎样听课,才能取得既快又好的效果呢?七天课堂的老师们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一、听视并用法
又听又看,在通过声音传递来记忆抽象的概念的同时,又可结合图象直观,来强化具体的知识印象。听和看的内容应保持同一性,不能听此视彼,分散听课的注意力。
耳到:
即认真听老师所讲的内容、同学们的发言,不漏听、不错听。
眼到:
要随时看教材、看老师的板书、看教案ppt等。
口到:
即要发言,有疑问要提出来,要敢于回答老师的问题。
手到:
做好笔记,记下重要的知识和不懂的地方。
脑到:
动脑筋、思考为什么。不分心,专注听课。

简短听课记录

简短听课记录

简短听课记录1.听课笔记记笔记的方法(仅供参考)在讲重点方法之前,先说一点窍门。

首先,上课注意听重点,一般讲到重点,老师会音量加大且会重复,还有用老师彩色粉笔写的一般是重点。

其次是课前预习时或课后有自己不懂的很重要自己又记不住的东西可以记下来询问。

还有就是笔记不用做得很漂亮,毕竟是给自己看,实用就好。

下面开始讲具体记笔记的方法。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是不能顾此失彼。

不少同学忙于记笔记,没有处理好听、看、记和思的关系,影响了学习效果。

这可以说是事倍功半。

各位同学要注意几点:笔记的种类听课笔记没有固定的格式和千篇一律的方法,要根据学科特点和自己的学习方法选择具体的形式。

适合中学生的有这几种:1)批注式:读书时对重要的语句、段落或疑问之处,2)标3)以圈、点、叉杠等等符号。

也可以在书页的天头地脚写注、作批语。

4)摘录式:把与自己钻研有关的思想观点、事实根据、原始材料等,5)分门别类摘抄下来。

但应注意抓住重点,而6)不7)是连篇照抄;要保持原文观点、论据的完整性,8)不9)可歪曲原意;人、地名10)及数据要严格核对,11)避免错抄;要标12)上日期、出处、小标13)题,14)以备15)查找。

16)提要式:即编写读书纲要。

把所读之书先分成大段,17)每段再分小段,18)使层次分明,19)脉络清晰,20)便于推理。

做提要笔记应注意提纲全面,21)条理清楚,22)叙述简略,23)还应指24)出原书的参与价值。

25)索引式:如果所需材料你手头就有,26)或者其他笔记方式不27)便使用,28)可搜集文章的标29)题,30)抄写有关书目和子目,31)搞好索引目录,32)以供查找。

33)专题综合得要式:把有关研究的内容综合到一个提要里,34)以专题论文的形式表达出来。

这种笔记,35)具休说又可分为两种:“一步法”,36)是在研究之前便把综合提要的名37)目列出来。

然后分门别类使获得的东西对号入座,38)最后再细致加工。

听课做笔记的方法

听课做笔记的方法

听课做笔记的方法
1. 提前预习:在上课前,了解课程大纲和内容,提前阅读相关教材和资料,为听课做好铺垫。

2. 准备工具:准备好笔记本、笔和其他必要的用具,如荧光笔、便签纸等,以便随时记录重要内容。

3. 聚精会神:课堂上要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聚精会神地听讲,认真思考,不要分心。

4. 记录重点:用简洁、明了的文字记录课堂上的重点内容,如概念、原理、公式等。

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增加理解和记忆。

同时,注意用符号、缩略词等简化笔记,提高效率。

5. 提问与讨论:遇到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或与同学进行讨论。

这样有助于理解和巩固知识点。

6. 适时回顾:课堂下来后及时回顾笔记,将散乱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加深印象。

回顾时也可以与同学进行交流,共同学习。

7. 定期整理:将笔记进行分类整理,方便日后查阅。

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可以制作思维导图、概要等,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8. 动手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或学术研究中,通过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9. 定期复习:周期性地复习笔记,巩固记忆,防止遗忘。

10. 与他人分享:与同学、朋友分享自己的笔记和心得,既可以加深自己的印象,也可以帮助他人。

听课做笔记的方法

听课做笔记的方法

听课做笔记的方法
听课做笔记是学生们日常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如何高效地听课并且做出有用的笔记也是一个需要学习的技巧。

以下是一些关于听课做笔记的方法。

一、提前预习
在上课前,先对课程进行预习,了解大体内容和重点难点,这样在上课时可以更好地理解老师的讲解,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做笔记。

二、提炼关键词
在听课时,要重点关注老师所讲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一些关键词语,可以将这些关键词语用颜色标注或者用符号标记,便于后期复习。

三、分类整理
在听完一节课之后,要及时将笔记进行整理和分类,将重点难点整理出来。

可以按照主题和时间顺序进行分类,这样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整个课程的内容。

四、注重思考
在听课的过程中,要注重思考,不仅仅是听老师的讲解,更要思考老师所讲内容的内涵和实际意义。

在做笔记时,也要注重思考,将自己的想法和感悟进行记录。

五、多角度考虑
在听课时,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考虑,不局限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也要考虑老师和同学的观点和想法,这样可以更全面地掌握知识。

六、及时复习
在听完课程之后,要及时进行复习,将笔记进行整理和回顾,加深记忆和理解,同时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补充和提高。

总之,听课做笔记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需要注重方法和技巧,同时也需要注重思考和多角度考虑,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听课记录写作方法

听课记录写作方法

听课记录写作方法听课记录是学生们在学习中必须掌握的一种写作方法。

通过听课记录,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记住重要的知识点,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以下是中文听课记录的写作方法。

一、准备工作在开始听课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是选好笔记本,字迹要清晰可辨。

其次要准备好写字工具,如铅笔、笔、圆珠笔等。

另外,还可以带上自己的标记笔或荧光笔,在课堂上对重点内容进行标记,以便后期复习。

二、记录方法在听课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记笔记要简明扼要:不要在纸张上乱涂乱画,要注意减少无用的笔记。

要注意避免复制老师所说的内容,而是对其进行概括和总结。

2.注意提取关键词语:听老师讲课时,要注意提取关键词语和句子,将其写在笔记中,并在课后进行回顾和复习。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记忆和掌握重点知识。

3.记录整体思路和框架:除了关键词语和句子之外,还要将整体思路和框架记录在笔记中。

因为老师讲授的内容往往是有结构和脉络的,通过记录整体思路和框架可以更好地梳理思路,帮助记忆和理解。

4.用图表等方式梳理知识点:为了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识点,可以使用图表等方式来梳理知识点。

比如可以画出概念图、分类表、流程图、时间轴等,这些图表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三、整理和复习听课记录并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需要经过整理和复习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在听完课后,可以在课后整理和复习一下笔记,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1.整理笔记整理笔记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可以帮助他们归纳和总结所学内容。

整理笔记的方法可以按照草稿——正式版——归档的方式来进行。

首先是整理草稿笔记,将一些筆記合併、刪解重複或錯誤的内容。

其次是完成正式版笔记,将更加理解的内容整理清楚,重点和细节表现的比较准确。

最后是归档笔记,将笔记保存起来,以供之后查阅。

2.复习笔记复习笔记可以帮助学生们巩固所学知识,让其更深入地记忆掌握,并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应用到相关的知识点中。

重点中学学生学习方法常规七步如何听课?

重点中学学生学习方法常规七步如何听课?

重点中学学生学习方法常规七步:如何听课?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条件。

以下我分别从预习、上课、作业、复习、课外学习、实验课等七个方面,谈一下学习方法的常规问题。

一、预习。

预习一般是指在老师讲课以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上课的准备。

所以预习就是自学。

1.通览教材,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

2.预习时如发现与新课相联系的旧知识掌握得不好,则查阅和补习旧知识,给学习新知识打好牢固的基础。

3.在阅读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发现自己难以掌握和理解的地方,以便在听课时特别注意。

4.做好预习笔记。

预习的结果要认真记在预习笔记上,预习笔记一般应记载教材的主要内容、自己没有弄懂需要在听课过程中着重解决的问题、所查阅的旧知识等。

二、上课。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不言而喻,上课也应是考生学好功课、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决定性一环。

上课要做到:1.课前抓紧时间简要回忆和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2.要带着强烈的求知欲上课,希望在课上能向老师学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3.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听讲,上课铃一响,就应立即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有意识地排除分散注意力的各种因素。

4.听课要紧紧抓住老师的思路,注意老师叙述问题的逻辑性,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5.不懂的问题要先记下来,接着往下听,课后再去钻研或向老师请教。

6.要努力当课堂的主人。

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积极参加课堂讨论。

7.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

要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

三、作业。

作业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作业不仅可以及时巩固当天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把学过的知识加以运用,以形成技能技巧,从而发展自己的智力,培养自己的能力。

1.先看书后作业,看书和作业相结合。

2.注意审题。

要搞清题目中所给予的条件,明确题目的要求,应用所学和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如何听课和做笔记
一、记提纲一目了然
有的同学反映,课堂上记数学笔记,常感到听了来不及记,记了来不及听的现象。

其实,没必要记下所有的东西,应详略得当,提纲挈领。

记好提纲,使得一部分内容学下来后,觉得脉络清楚,然后可根据提纲进行回忆,补充。

记提纲也有个度的问题,如果一部内容先前进行了预习或在适当场合下接触过,在记录时可以言简意赅,点到为止。

如果是新学内容或较难理解的内容就应适当详细些,特别是一些经典的解释,更应不失时机在提纲下注解。

有了恰当的提纲,我们在整理笔记时,就可以进行补充和完善,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二、记思维按图索骥
曾经有人说,数学教学实质上就是解题的教学。

虽然有些偏颇,但也能从某个侧面反映数学学习的内在规律。

数学学习中,一些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解题的训练。

一般来说,解一道题,从题意分析,方法探讨,策略构建,过程表达,数学检验等,是个复杂的过程,滴水不漏地作好记录,时间上不允许,也容易造成记了来不及思考的顾此失彼的局面。

所以,记思路是切实有效的,有了思路,就像航海时有了航标灯,自然就有了前进的路线和方向。

记思路也要因地制宜,如果对于一个困难题,听了或看了仍头绪不清,难以理解,比较茫然,这时,记思路就应该详细些,并记好结论,方便复习和思考。

三、记重点有的放矢
对一个学生来说,怎样把握学习中的重点。

的确是个比较困难的问题,要想记笔记时突出重点,需要有个积累经验和体验方法的过程。

首先要关注开头和结尾。

有的同学误认为,开头不是正文,结尾则是正文的重复,听不听无关紧要。

其实,老师讲课的开头,有的虽寥寥数语,却是言简意赅,全盘托出重点,有的循循善诱,引经据典,润物无声的引出重点。

所以在开头时就能明确提纲、把握重点,记录时就有的放矢。

结尾虽话语不多,却是这节
内容的精彩提炼和复习巩固的提示。

总之开头与结尾有前呼后应、互相启迪的作用,密切关注,必有收益。

还要高度关注老师反复强调的内容。

重点内容在课堂必会得到反复的强调,有时老师会把有关内容框出、划出,或者用彩色笔写出以求引人注目,突出重点。

明确了重点,我们的记录就能详略得当,经纬分明。

在记录重点时,也要不失时机记下有关解析内容的经典范例和突破重点的巧思妙解。

四、记疑难追根求源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是很正常的。

遇到疑难表明新学的知识或方法有所超越,如果我们发现困难,并克服了困难,无疑是一次进步。

否则表明我们的学习没有超越,只是在巩固,增加熟练程度而已。

记疑难是我们做笔记的一个重要内容,无论在自学或上课的过程中,发现疑难要不失时机的记录,因为疑难一般是在我们学习新知识或进行问题探究过程中产生的,是我们前进中的困惑,它会一闪而过,如果不及时记录,也会莫名其妙地遗忘,导致无形的损失。

记录了疑难,就明确了困难的方向。

我们应知难而上,及时各个击破解决困难,获得进步。

千万不能把问题积累,因为困难积累得太多,会让人丧失克服困难的信心,失去学习的激情
五、记补充信手拈来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经常会妙例譬喻,即补充一个经典的例题或恰当的比喻来引入概念、突破难点、强化重点、说明方法或优化思维。

有的会让我们恍然大悟,有的会让我们回味无穷。

记下补充的内容,用到的时候可以信手拈来,使得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这些补充内容的功能,把知识理解深刻,把方法掌握牢固。

教材是纲,教材是本,教材内容高度浓缩,简明扼要,点到为止。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在所难免,恰当补充些内容是必要的。

我们一方面记下课堂上老师补充的内容,另一方面,在自学其它的参考书时,也应收集并记录好的案例,多管齐下,使学习的内容丰满而精彩。

六、记总结高屋建瓴
会学习的人总是可以把学习内容先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

由薄到厚,是学习者不断思考补充、发问的过程。

而由厚到薄,就是学习者善于归纳和总结,明确重点、难点和关键,形成知识网络。

每节课听下来,老师都会归纳或引导同学归纳所学知识的精髓,达到高度概括,简明扼要。

记录好总结的内容,使得所学的相关内容变得一目了然。

如果自己能给出言简意赅的总结,说明这部分知识得到深刻理解,方法也掌握得游刃有余了。

总结已有系列。

每节课有归纳,每章节内容要通过复习给出总结,每学期的期中和期末也应给出阶段性知识和方法的梳理。

在总结时,不仅能给出各个单元的总结,还应梳理出有关单元的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体系,触类旁通,顾此失彼。

七、记感悟标新立异
学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懂”,就是听懂老师讲解的内容或看懂书上的有关内容,这是学习要达到的初级层次。

其次是“会”,需自己动手,动脑进行模仿练习和实践。

第三是“悟”,就是对所学知识悟出道理来,对所训练的方法悟出规律来,从本质上进行把握,这是学习的高层次,也是我们追求的效果。

感悟也分多层次的。

我们可以从学习每段内容的体会开始,有则多写,无则少写,然后对有关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点评,还要对重点突破和难点诠释的方法途径进行回顾。

长期坚持,就能形成习惯,提升感悟的层次,把握要点,掌握精神实质,促进方法的形成,提高思维能力。

俗话说:学习有法,学无定法。

上面仅是对做好笔记作了一些总结,可能挂一漏万,大家可以共同商榷,不断完善。

下面摘录《道乐吉学习方法》的一歌谣与大家分享:
课前要预习,听课易入脑。

温故才知新,歧义见分晓。

自学新内容,要把重点找。

问题列出来,听课有目标。

听课要专心,努力排干扰。

扼要做笔记,动脑多思考。

课后须复习,回忆第一条。

看书要深思,消化细咀嚼。

重视做作业,切勿照搬抄。

编织知识网,简洁又明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