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工作会议讲话

农村工作会议讲话
农村工作会议讲话

(2)

中共镇雄县委办公室2011年3月10日

紧扣形势谋发展突出重点抓落实

努力推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跨越发展

——在2011年县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3月9日)

县委书记冯学兰

同志们:

县委今天召开这次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县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总结我县“十一五”以来农业农村工作,认真分析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科

-1-

学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大计,全面部署2011年农业农村各项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目标,强化工作举措,全力推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跨越发展。

为开好这次会议,有关涉农部门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县委常委会还在会前进行了专题研究,就全县“十二五”和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进行了充分讨论,达成了广泛共识。

下面,我讲3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对形势的准确研判,是我们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十一五”以来,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究竟取得了那些成效,还存在什么问题和差距,现在面临哪些发展机遇,都是我们全县上下应该共同思考和掌握的问题。下面,我紧扣这三个问题作些简要的分析。

(一)正确估价我县“十一五”农业农村工作取得的成绩。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成功抵御和战胜了雨雪冰冻、5·12地震影响和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有效应对和-2-

防控了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全县农业农村始终保持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2010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3.79亿元,是2005年的1.83倍,年均增长12.85%;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1207元增加到2010年的2482元,年均增长15.3%。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主要特点是:

1.基础设施明显加强。水利建设上,全县投入水利资金6.24亿元,建成各类水利工程8678件,切实解决了51.98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耕地有效灌溉保证率由2005年的14.6%提高到19.58%;建成高稳产农田7900亩,土地产出能力有所提升。电力建设上,全县累计投入“农网改造”资金4.72亿元,全县农网覆盖率由2005年的15%提高到31%,一大批“无电村”、“无电户”的用电问题得到解决,广大农村生产生活用电条件有所改善。道路建设上,全县共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0.47亿元,是“十五”期间全县公路建设累计投资

2.17亿元的9.43倍,新增油路223公里,公路等级化率由2005年的“零”提高到13%,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得到有效缓解。

2.产业建设步伐加快。2010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38.53万吨,比2005年增长41%,年均增长7.1%;收购烟

-3-

叶32.96万担,实现烟叶利税4948万元,比2005年增长43.4%,年均增长7.5%;畜牧业产值达到12.57亿元,比2005年增长58.2%,年均增长9.6%;全县累计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8.2万人,完成务工总收入28亿元,劳务输出产业已经成为缓解人地矛盾、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洋芋、蚕桑、魔芋、天麻等农产品的生产与加工,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新兴产业;核桃、竹子、木漆产业培育力度加大,新增种植面积32万亩,为今后农业增收奠定了良好基础。

3.农业科技有效推广。“十一五”期间,全县共举办农村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5000余期,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70万人次,推广杂交玉米良种361.11万亩,地膜玉米171.8万亩,玉米育苗移栽36

4.15万亩,示范区玉米亩产量最高达到804公斤;推广脱毒洋芋18

5.3万亩,实施测土配方施肥270万亩,完成机制钵育苗305.7万亩,机耕面积32.93万亩。良种良法、生猪杂交改良、草料资源开发、科技养猪、农业栽培等综合配套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推广在种植业、养殖业方面的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不断增强。

4.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到2010年,全县涉农企业发展-4-

到9户,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47个。华业公司、叶茂公司、绿源公司等涉农企业龙头带动作用和辐射影响能力有所增强。叶茂公司生产的“赤水源山珍”系列产品和华业公司生产的云惠牌马铃薯淀粉分别获得了有机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赤水源山珍”系列产品连续两年在昆明农博会上荣获优质农产品银奖,“赤水源山珍”商标被省工商局认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全县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逐步加快。

5.扶贫攻坚扎实推进。“十一五”期间,全县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4亿多元,有效解决了19.31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先后组织实施了省级整村推进项目699个、整乡推进项目1个、市级整村推进项目39个,改造茅草房6万多户,转移安臵贫困人口2500人;全县挂钩部门共直接投入资金达2157万元、协调落实资金3238万元、引进资金1556万元,“百千万帮扶工程”有效落实,扶贫措施进一步得到创新与落实,农村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6.社会事业明显进步。一是教育事业优先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教育仅基础设施投入资金就达3.44亿元,新增教师4989名,新增校舍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两基”

-5-

工作顺利通过“国检”,教育基础条件明显改善,“两免一补”政策有效落实,教育改革稳步推进,职业教育稳步发展,民办教育步伐加快,教育公平迈出新步伐。二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强势推进。2010年,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达6.68‰,比2005年下降 4.11个千分点,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三是以新农合、特困医疗救助制度为主的农村卫生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完善,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所缓解,全县共兑现落实新农合资金达3.92亿元。四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实施。以农村特困户救助、五保供养、救灾救济为主的社会救助体系初步建立,城乡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困难得到有效解决。“十一五”期间,全县共兑现农村低保金2.94亿元、农村困难群众补助金6500万元;泼机片区中心敬老院已建成投入使用;县城中心敬老院正在建设中。五是以农家文化大院、农村书屋等为载体的农村精神文明活动深入开展,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全县乡风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

7.基层组织有效加强。一是制定和下发了《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相关选拔任用、教育培训、管理监督等长效机制不断健全;二是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励保-6-

障机制,在尽力提高村“两委”成员工作补贴和相关待遇

的同时,制定和落实了村“两委”班子和成员工作实绩考

核办法,村干部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三是着力改善村级

办公条件,5年共投入资金1053万元,新建和改建了村级

组织活动场所127个;四是不断创新和改进村“两委”工

作制度和方法,认真落实《镇雄县村“两委”十项工作制度》,全面推行村干部“今日挂牌值班制度”、村务公开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村级权力的运行和监管更加阳光

透明;五是积极开展“大学生村官”选拔、培养和任用工作,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新力明显提高。

8.各项改革全面推进。以农村税费改革、政府机构改

革为主的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发展活力更加凸显。顺

利完成了7个乡镇的撤并,县域行政区划更加合理,乡镇

政府行政效能明显提高。全面实行“乡财县管”,大力推行“一事一议”,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集体林权

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林业产业发展活力更加凸显。同时,

教育、文化、卫生、供销、粮食等系统的改革也全面推进,农村发展的活力得到有效激发。

(二)客观分析我县“十一五”农业农村工作存在的问题。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7-

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基础太薄弱。2010年,全县耕地有效灌溉保证率仅为19.58%,公路等级率仅为13%,农网覆盖率仅为31%,分别比全市低14.1、11.2和23.4个百分点,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尚未彻底改变,农村公路通达率低、农民出行难的问题依旧存在,农民用电安全和用电保障仍然任重道远。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极低。龙头企业带动辐射能力不强,生产基地相对分散、特色产业布局不集中、部分农产品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格局远未形成。三是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社会事业发展欠账太大。农民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8年,低于全市、全省、全国水平,大多数外出务工者劳动技能低下,务工收入不高;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及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发展愿望和需求。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充分说明我县农业仍然是最弱的产业,农村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农民仍然是最困难的群体,农业农村工作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过坎阶段,做好新时期的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三)切实把握我县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战略机遇。当前,我县与全省、全市一样,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内

-8-

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不断改善,农业基础地位不断提升,支撑和保护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政策体系不断健全,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有利条件越来越多。就全国范围看,中央连续8年下发了以农业农村工作为主题的8个一号文件,形成了完整的政策体系,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政策投入导向更加明显,为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中央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特别是更加关注西部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尤其是乌蒙山片区扶贫开发的战略举措,无疑会给位于乌蒙山片区开发中心地段的镇雄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就全省范围看,省委、省政府不断探索完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为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同时,随着我省“两强一堡”战略的深入实施,必将为我县农产品拓展市场、提质增效、开展合作、发挥“一县连三省”的区域优势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就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来看,我县已被列入全市“十二五”时期“五个一”生产战略布局,作为“镇雄、威信特色经济片区”予以重点打造和扶持,发展机遇肯定将会更多。在全市“十二五”规划中,直接提及镇雄发展项目的,就占了7处之

-9-

多,其内容涉及交通、水利、城镇建设等诸多方面,这

可以看出市委市政府对镇雄的关心和厚爱,也可以感知

到镇雄美好的发展前景。就全县实际看,我县正处于前所

未有的重要发展时期,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战略的深

入推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将会逐渐增强;同时,近些年来,我县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制约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逐步破解,发展农业、繁

荣农村、富裕农民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为加快农业农村

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加之,我县先后组织实施了一大批

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农村生产

生活条件日益改善,特别是在应对金融危机和历史罕见的

各种自然灾害影响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农业农村工作经

验和成功做法,为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保持农业农村平

稳较快发展提供了保障。

综合起来,扎实抓好全县“十二五”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但总体上看,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多于困难。为此,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增强忧患意识,积极顺应变化趋势,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加快完善政策措施,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奋发有为的气魂和周密扎实的举措,从宏观着眼,从具体入手,多做抓基-10-

层、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努力做好农业农村工作这篇大文章,全力推动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力推动农业农村工作跨

越发展

“十二五”时期,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

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县“123456”发展思路,按照“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

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的基本

要求,以建设现代农业、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为核心,突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农业产

业基地,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和扶贫

攻坚力度,着力抓好劳务输出,强势推进新农村建设,

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切实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努力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全力开创“十二五”时期我县

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力争到201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达到40.85亿元和23.68亿元,年均增速分别

达到11.42%和4.5%,粮食总产量达到49.2万吨,年均增

长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年均增长15%。

要实现以上目标任务,必须突出抓好9个方面的工作。

-11-

(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要积极争取和抓住各种机遇,不断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增强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一要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紧紧抓住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加快推进一批重点水源工程、城乡供水工程、水保生态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中低产田地、中低产林地改造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确保胡家山中型水库和大岩、袁树子、草塘3座小(一)型水库2014年底完工的同时,力争启动并建设坝口河、苏木、坪上、场坝4座中型水库,完成红石桥、营地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快建成一批“五小”水利、人饮安全、中小河流治理、烟水配套、土地整治及中低产田地改造工程,确保48.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耕地有效灌溉保证率达35%以上。二要切实加大农网改造力度,确保完成农网改造升级,全力推进电网网架建设,强力推进多网并一进程,不断提升电力服务水平,确保到2013年全县农网覆盖率达90%以上,到“十二五”未,形成以220千伏镇雄输变电工程为支撑,以110千伏输电线路为主网架的电网结构。三要按照打造交通“百亿工程”计划,构筑“三纵一横”的公路骨干网,努力构建“铁、公、机”相结合的立体交通体系。全面完成镇凤、镇牛、镇以三条二-12-

级公路和镇毕高速公路建设任务,到2012年实现乡乡通油路目标,力争到2015年,通村油路取得较大突破;力争到“十二五”末,全面实现成贵高铁、隆黄铁路、昭遵铁路镇雄段建成通车,彻底打破镇雄交通瓶颈,基本解决农民“出行难”问题。四要切实加大农村新能源建设,到“十二五”未,计划建设沼气池1万口,推行节柴改灶1万户。85%以上的乡镇建立健全农村能源建设服务体系,沼气池、节柴灶的利用率达到90%以上,节柴灶的热转换率达到35%以上。五要大力改善农村民居环境。以强化新农村建设为着力点,切实整合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全工程、扶贫安居工程等各类资金,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的总要求,围绕建设新村庄、新产业、新农民、新面貌、新组织的“五新”要求,以“白墙、青瓦、翘檐、斜屋顶”特色民房的改造为重点,精心打造一批代表全市水平,具有镇雄特色的新农村示范点。

(二)强化产业基地建设。要按照“原料基地上规模,龙头企业上水平”的目标要求,紧扣镇雄气候特征、资源优势、产业布局等实际,全力建设一批专业化、规模化、优质化、标准化的产业基地。一要认真做好产业规划。相关涉农部门要进一步搞清全县耕地、林地实际和产业现状,

-13-

抓紧完成种植业、养殖业、林产业及生物资源加工等方面的产业规划,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特色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二要切实做大产业规模。要立足市场前景,打破区域界限,采取有效措施,将人力、物力、财力向优势产业集中,努力改变当前全县相关产业基地小、弱、散的现状,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三要高度重视产业特色。要在巩固发展好粮烟畜等传统产业的同时,根据产业规划,按照“渠道不变、管理有序、目标统一、合理分工”的原则,整合财政、农业、扶贫、农业综合开发、小额信贷、水利等各项资金,向核桃、竹子、木漆等林产业和魔芋、天麻、果蔬等特色产业基地集中,确保农业产业投入到位、特色鲜明。四要切实制定和落实相关奖励和扶持政策,按标准化要求进一步加大绿色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培育和认证,不断打造镇雄自己的产业品牌。到“十二五”末,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10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49.2万吨,年均增长5%;马铃薯种植70万亩,总产量达到80万吨,力争将镇雄建成全市、全省乃至西南地区马铃薯商品生产基地;烤烟种植面积稳定在14.5万亩,确保收购烟叶30万担,实现烟叶产值2.6亿元以上;大力发展畜牧业,确保畜牧业产值达22.74亿元;新建核桃-14-

100万亩、竹子30万亩、木漆20万亩,发展10万亩以上的林业产业乡镇3个,5万亩以上的林业产业乡镇10个,5000亩以上的林业产业村100个;种植天麻2.5万亩、魔芋5.5万亩、蚕桑8万亩。

(三)强化龙头企业发展。以优势农产品加工为重点,按照“扶优、扶强、扶特、扶大”的原则,扶持发展一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作为扶持重点。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一是下决心引进雨润集团发展肉食品加工,实现年产值15亿元以上;二是引进培育1家年产3万吨的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实现年产值3亿元;三是培育发展1家有机茶加工企业,实现年产值1亿元以上;四是引进培育1个年产5000吨魔芋精粉等系列产品的魔芋加工企业,实现年产值2.5亿元;五是引进发展1个年产8000吨的竹笋加工企业,实现年产值3000万元;六是引进培育1家蚕茧加工企业,建成4组以上自动缫丝生产线及相关配套设施,建成基地桑园4万亩及相关养蚕配套设施,实现年产值1亿元;七是引进培育菜籽加工企业二个,实现年产值5000万元。八是引进培育1家万吨级饲料企业,实现年产值6000万元。九是培育发展白酒加工企业1个以上,实现年产值3亿元;十是巩固发展好现有的叶茂、华业

-15-

等县内农业龙头企业。力争到2015年,创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5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8家,县级重点龙头企业10家,培育发展好一批农产品流通企业和农村经纪人,拉动农产品规模、有序发展。

(四)加大科技推广力度。要用先进实用技术武装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不断提高整个产业链条的科技含量和最终产品档次。一是要坚持抓好良种良法农业综合配套措施的普及应用,努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要继续坚持层层举办粮食高产丰产示范样板,确保“十二五”期间全县粮食丰产示范样板每年稳定在130万亩以上。二是要大力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对农业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加快我县优质果蔬、蚕桑、烟叶等基地的建设步伐,选育一批适宜镇雄地理、气候条件的高产、优质新品种。三是要通过开展“绿证工程”培训、“三下乡”活动和各种适用技术培训,有效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科技生产水平。

(五)全力推进扶贫攻坚。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把乌蒙山区列为全国集中连片开发特殊困难地区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大争取力度,强化资源整合,创新扶贫方式,大打一场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全面完成19万-16-

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目标。一是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县级领导和县直部门挂钩帮扶制度,形成“领导带头、单位挂钩、企村共建、职工结对”的挂钩帮扶合力,切实解决全县91个深度贫困村的贫困人口脱贫问题,确保挂钩村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二是要深入实施整村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农村危房改造等工程项目建设。力争“十二五”期间,争取上级投入扶贫资金2.5亿元以上,完成整村推进项目800个,扶贫安居工程7500户,异地搬迁2000人,扶贫到户贷款2亿元。三是要继续加大申报国家级革命老区县的力度,争取镇雄成为中央财政革命老区转移支付的扶持范畴,确保更多的老区建设项目资金投入镇雄。

(六)着力抓好劳务输出。刚刚过去的2010年,全县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28.2万人,完成务工总收入28亿元、务工纯收入16亿元,劳务输出产业已经成为我县缓解人地矛盾、帮助农民增收、统筹城乡发展的支柱产业。为此,各级各部门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创新培训方式,竭建转移平台,强化跟踪服务,大力提升劳务输出质量和水平。县委组织部、统战部、人力资源办等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要认真做好“外出务工党员项目化管理”工作,及时掌握外出务工党员动态,在有效帮助他们维权创收的同时,

-17-

通过他们树好镇雄务工人员形象,打造镇雄劳务输出品牌。“十二五”期间,全县力争培训农村劳动力12.5万人次以上,稳定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30万人以上,累计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50万人次以上,完成务工工资性收入150亿元以上,完成务工纯收入70亿元以上,确保全县劳务输出产业实现“质”的飞跃。

(七)努力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进步。一要提升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和各项免补优惠政策,抓紧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强化农村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努力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二要提升农村公共医疗服务水平。逐步更新和强化基本医疗设备,巩固和提高新农合成果,统筹做好农村基本医疗服务工作。三要提升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水平。要以继续大力实施“农家文化大院”、“农家书屋”以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项目为切入点,着力加强农村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加快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和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建设,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四要提升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扎实做好新农保试点工作,不断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和覆盖范围,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加大对农村残疾人员的救助力度;加大以农村危房-18-

改造及地震安全工程、扶贫安居工程等为重点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切实把民心工程办好办实。五要提升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坚决落实各项行之有效的人口控制措施不动摇,大力推行“少生快富”工程,加大“奖优免补”政策实施力度,全力确保“一年打基础、两年还旧账、三年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五年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人口计生工作既定目标圆满实现。

(八)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基本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既有利于密切党群政群干群关系,又有利于构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必须不折不扣地带着群众感情和公仆情怀做好。2010年,我县的信访总量、治安案件发案率和刑事案件发案率均呈上升趋势,这固然与全国处于发展“黄金期”和矛盾凸显期的大背景有关,但也和我们的群众工作不到位、工作方法不恰当不无关系。为此,我们必须把做好群众工作、构建和谐稳定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抓紧抓好。一是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治本之策,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用发展的办法和成果,促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二是要树牢群众观点。要把群

-19-

众普遍关注的焦点作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把群众不满意的事情作为我们的失误警醒和改正重点,真正做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干群众所愿。三是要改进工作方法。要坚持“村务公开”、“一事一议”、“四议两公开”等行之有效的方法,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决策在民主中进行,政策在透明中落实。四是要转变工作作风。要认真学习借鉴孟连近两年做群众工作的“一线工作法”和“七步工作法”,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做到最近距离接触群众、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让矛盾化解在基层、感情连接在一线。

(九)着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凸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搞好农业农村工作的关键。我县不少地方经济发展迅速,农民增收较快,就是因为基层组织战斗力较强,有一个好班子和一个好支书,比如牛场镇田坝村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全县各级党组织要在“创先争优”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要抓好“三培双带”工作,切实解决党的基层组织“支部有能人、能人进支部、党员是能人、能人是党员”的问题;要建立健全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等长效机制,切实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