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吐鲁番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吐鲁番景区调查报告

吐鲁番景区调查报告吐鲁番景区调查报告一、引言吐鲁番,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自然风光的地方。
作为世界上最炎热的地区之一,吐鲁番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着众多游客。
本调查报告旨在对吐鲁番景区进行全面调查,探索其发展潜力和面临的挑战。
二、吐鲁番的自然景观吐鲁番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而闻名于世。
首先,吐鲁番拥有丰富的沙漠景观,如鄯善沙漠和库木塔格沙漠。
这些沙漠地区的沙丘和沙漠植被形成了独特的风景,吸引了许多摄影爱好者和自然探险者。
其次,吐鲁番还拥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火焰山。
这座火山岩山脉因其在阳光下呈现出的红色和橙色而得名。
火焰山的景色壮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此外,吐鲁番还有著名的葡萄谷和葡萄酒产业。
葡萄谷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合葡萄种植,吐鲁番的葡萄酒因其独特的风味而闻名遐迩。
三、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除了自然景观,吐鲁番还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
吐鲁番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因此保留下了许多古代建筑和遗址。
著名的有吐鲁番古城和吐鲁番博物馆。
吐鲁番古城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土城遗址之一,其建筑风格独特,展现了古代中亚文化的魅力。
吐鲁番博物馆则收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包括陶器、壁画和古代书籍等,为游客提供了了解吐鲁番历史的重要途径。
四、发展潜力与挑战吐鲁番作为旅游目的地,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首先,吐鲁番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游客,尤其是国内外的自由行旅客。
这为吐鲁番的旅游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其次,吐鲁番的葡萄酒产业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中国人对葡萄酒的需求不断增加,吐鲁番的葡萄酒产量和品质也在不断提高,成为吐鲁番的一张名片。
然而,吐鲁番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交通条件有待改善。
吐鲁番的交通网络相对薄弱,对游客来说不够便利。
其次,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吐鲁番的酒店和餐饮业发展相对滞后,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五、建议与展望为了进一步发展吐鲁番的旅游业,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
吐鲁番发展以旅游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探析

吐鲁番发展以旅游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探析作者:艾皮孜古丽·阿布都古丽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7年第3期吐鲁番历史悠久,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该地区交通便利,为开发旅游资源提供了基础条件。
坚持以旅游业为核心,走第三产业发展道路,是吐鲁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发展旅游业,扩大吐鲁番与外界间的文化交流,并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在吐鲁番发展旅游业的进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旅游发展中存在的客观问题,并采取积极应对策略,以推动旅游业的长效发展。
随着西部大开发与“一带一路”战略推进,新疆旅游业获得了发展的历史机遇。
吐鲁番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吐鲁番文化古迹众多,历史文化丰厚,为开展旅游业提供了现实条件。
坚持以旅游业为核心,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已成为吐鲁番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然而吐鲁番在推进旅游业发展的进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客观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探索吐鲁番旅游经济的发展之路。
一、吐鲁番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分析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与历史名城,吐鲁番享誉国内外,其古文化遗址与独特的景观,吸引着无数的人。
自吐鲁番发展旅游业以来,当地旅游收入不断增长。
2015年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吐鲁番全年旅游消费达到了51亿元,景全门票收入突破了1亿元。
旅游收入增加,为吐鲁番兴建旅游基础设施提供了资金支持,并进一步提高了其旅游服务质量。
然而理性来看,吐鲁番在发展旅游业进程中,仍存在着一定的现实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物资源的脆弱性与不可再生性吐鲁番文物主要集中在聚居区边缘地带,有些处于完全裸露状态,受气候、地形与资金等影响,对这些文物开展保护的难度系数较高,如高昌故城,其处于室外原野之中,受风蚀雨淋等影响,故城一些地方已出现了较多破损,虽然经过了修缮处理,然而修缮与加固,弱化了历史文物的价值。
加上当地农民与游客缺乏文物保护意识,对这些文物资源带来了一定损坏。
吐鲁番调研报告

吐鲁番调研报告吐鲁番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个地级行政单位,也是新疆的重要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吐鲁番的发展现状和潜力,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
吐鲁番地处干旱气候区,多年来一直以农业为主导产业。
调研显示,目前吐鲁番的农业以葡萄种植为主,尤以葡萄干的生产和销售为核心产业。
该地区的葡萄干因其独特的风味和高品质而闻名于世。
调研还发现,吐鲁番的农业生产面临着水源短缺、土地贫瘠和灌溉技术落后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另外,吐鲁番还以旅游业为重要支柱产业。
该地区以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调研显示,吐鲁番的旅游业面临着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水平提升需求大、旅游产品创新欠缺等问题。
以千年古莲文化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在吐鲁番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进一步挖掘和开发。
此外,调研还发现吐鲁番在交通运输和物流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尽管吐鲁番是新疆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但因为区域内地势高低起伏大,交通运输受限,影响了物流效率。
因此,需要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并优化物流运营管理,提高物流效率。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和效益。
其次,需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丰富旅游产品。
此外还需加强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和改善物流运营管理,以提高交通和物流效率。
综上所述,吐鲁番是一个富有潜力的地区,农业、旅游业和交通物流是其重要的发展方向。
通过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物流运营管理等措施,吐鲁番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吐鲁番地区旅游业持续发展研究

n
To i tI u t y S s a n b e De e o ur s nd s r u t i a l v l pm e r n ntof Tu pa
HAN Chu — i n n xa
( olg f R su csa d E vr n n .Xi a g Unv ri Ur mu i 3 0 6 Chn ) C l eo eo re n n i me t e o  ̄in ies y, u q 0 4 ・ ia t 8
V o1 23.N o. . 4
N ov ..2 006
' ~ m . l 嘶一
吐 鲁 番 地 区 旅 游 业 持 续 发 展 研 究
韩 春 鲜
a 2 { n
( 疆 大 学 资 源 与 环境 科学 学 院 , 疆 乌鲁 木 齐 8 04 ) 新 新 30 6
收 稿 日期 ;2 0 — 00 0 51 —8 基 金 项 目 : 课 题 受 新 疆 大 学 世 川 良一 基 金 资 助 . 本 作 者 简 介 :韩 春 鲜 (9 7) 女 , 士 , 16 一 , 博 副教 授 , 事 干 旱 区旅 游可 持续 发 展 和绿 洲 变 迁研 究 工 作 从 ① 韩 春 鲜 , 旱 地 区 区域 旅 游 可 持 续 发 展 的理 论 与实 践 , 干 新疆 大学 博 士 论文 ,0 5 20.
“ 六要 素 ” 品分别 是交 通业 、 产 住宿 业 、 饮食 业 、 旅游 吸 引 ( ( u i trcin ) 、 游商 品业 和旅 行 物) To r t ta t s 业 旅 sa o
社业 提供 的产 品 , 种 产 品之间 是不 可替 代 、 竞争 的 , 同构成 了旅 游业 的产 品组 . 六 无 共 因此 , 旅游 业 “ 旅 是 游经 营 者 为满 足旅 游 者 在旅 游 活动 中的各 种需 要 , 向旅 游市 场 提供 各 种 物 品和 服 务 的综 合 性 产 业. 而 ” 旅 游业 产 品 由饮 食 、 宿 、 通 、 住 交 旅游 吸 引 ( ) 购物 品和旅 行 社 服务 构 成 , 别 由交 通 业 、 宿业 、 食 物 、 分 住 饮
吐鲁番旅游业的发展及影响因素分析

吐 鲁番旅游业 的发 展
玛依 拉 ·哈 力 克
(新疆 财经大学 经济学 院 。
摘 要 :在 我 国 旅 游 资 源 和 旅 游 业 发 展 的 方 面 ,吐 鲁番 的旅 游 产业 在 新疆 旅 游 中也 占有 非 常重要 的地 位 。在 发展 的过程 中 ,就 必须要 更 新旅 游 的观 念 ,解 放 思 想 ,切 实的 让企 业认 识 到 市场 的 强化 意识 ,竞 争 意识 以及 机 遇 意识 ,从 而培 养 吐鲁 番 旅 游产 业 的 支 柱 性 ,大力发展 旅 游业 ,发 挥旅 游的相 关经 济 带动 作 用 ,从 而促进 吐 鲁番 市对社 会 经 济发展 的 贡献 。本 文 就 对 吐 鲁 番旅 游业 的发 展 及 影 响 因素 进行 分析 ,从 中对存 在 的 问题进 行 有针 对性 的对 策 制定 。
的重要 方 面 。 1、旅 游 资 源 开 发 取 得 进 展 作 为文 化 的历 史 密集 区 域 ,吐鲁 番 有着 很 丰 富
3、努 力 推 进 技 术 研 发 与 创 新 为 改 变荆 门市 静 脉 产业 技 术 发 展 水 平 不平 衡 的 现 状 ,要 通过 产 学研 结 合 、人 才 一 体化 等 方 式 促进 各 种技 术 的研 发 、融 合及 推 广 ,提 高 静脉 产 业 的 技术 水 平 。一方 面要 依托 格林 美循环 经 济研 究基 地 ,鼓 励企 业 、科 研机 构 和 高校 通 过 静脉 产 业 技术 联 盟 ,项 目运 作 等 多种 产 学研 联 合 方 式 ,共 同研 究 开 发 静脉 产 业 的关 键 技术 。另 一方 面 依 托 “龙 泉 英才 计 划 ”和 高层 次 创新 创 业人 才 基地 建 设 ,实 现 人 才 柔性 引进 ,不求 所有 ,但求所用 ,为静脉产业技 术创新 提供强 大的人才 支持 。 4、加 强 宣 传 教 育 工 作 为 了 增 强 荆 门市 广 大 群 众 对 发 展 静 脉 产 业 ,保 护环 境 的 重要 性 的 认识 ,需要 政 府 引导 ,联 合 企 事业 单位 、学 校 、社 团机 构 等各 类组 织单 位 共 同开 展 宣传 和教 育 活 动 ,普 及 关 于循 环 经 济和 静脉 产 业 的知 识 , 鼓励 群 众 以主 动进 行 垃圾 分 类 、绿 色 消 费 等 实 际行 动支 持 静脉 产业 的发 展 。在 宣传 活 动方 面 ,除 了通过 荆 门 市 的 主 流 媒体 电视 、广 播 、微 信 公 众 号 、巨型 电 子 广 告 牌 、书 刊 、报 纸 等 多 种 渠道 进行 宣传 之 外 ,还 可 以在 各 大 商 场 、超 市 、广 场 等 人 流 量 大 的地 方 ,长 期开 展 系列 宣讲 活 动 。在教 育工 作 方面 ,除了对 政府 部 门和 企 事 业 单位 的人 员通 过 定 期 讲座 培 训 等 方式 进 行专 门教 育之 外 ,还 要对 各 类 学生 通 过 课 程 教 学 的 方式 进行 普及 教 育 。
吐鲁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吐鲁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吐鲁番作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地区,旅游业已经成为对外开放的主要窗口.但是,要想实现跨跃式发展,仍然是挑战与机遇并存,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思路.一、吐鲁番地区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挑战1.距离中心客源市场远.吐鲁番距离国内的中心旅游客源市场远,与周边补充客源市场也有较大距离.这种空间距离在旅游成为行业时,就转化为时间距离和支付距离,因此吐鲁番旅游属于较昂贵的旅游,受收入水平、假期时间、交通条件和交通费用的制约,国内游客特别是内地游客目前还很难形成大规模进入态势.。
吐鲁番调研报告

吐鲁番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吐鲁番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
由于地处干旱的土壤条件下,吐鲁番一直以来以其独特的气候、特色的农业和丰富的文化吸引着大批游客。
为了更好地了解吐鲁番的发展现状和潜力,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二、经济发展现状吐鲁番的经济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
由于地处干旱区域,农业资源十分有限,不过吐鲁番以葡萄、葡萄干和香梨等独特的农产品著称。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吐鲁番开始注重发展旅游资源和文化产业,大力推进农业旅游和生态旅游。
在经济发展方面,吐鲁番还存在一些问题。
旅游业虽然发展迅猛,但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不便已成为影响吐鲁番旅游行业发展的一个因素。
此外,由于吐鲁番地处偏远,基础教育和医疗资源也相对不足。
三、旅游资源与文化特色1. 气候条件:吐鲁番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全年阳光充足,气温高,被誉为"地球上最热的地方"。
2. 名胜古迹:吐鲁番有着世界级的旅游景点,如著名的吐鲁番古城、交河故城、吐鲁番火焰山和葡萄沟等。
这些景点都融合了吐鲁番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
3. 特色农业:吐鲁番以其独特的农业为人所知,其中以葡萄种植最为出名。
吐鲁番的葡萄不仅个头饱满,色泽艳丽,而且香甜多汁,深受游客的喜爱。
此外,葡萄干、香梨和葡萄酒等农产品也具有市场竞争力。
四、发展潜力与挑战1. 发展潜力:吐鲁番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历史文化积淀丰富,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发展农业旅游和生态旅游是吐鲁番未来发展的重点。
2. 发展挑战:吐鲁番仍然面临着一些发展挑战。
首先,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需要加大投资力度改善交通、教育和医疗等基础设施。
其次,由于其特殊的气候条件,吐鲁番需要更好地应对干旱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加强水资源的利用和节约。
五、建议为了更好地发展吐鲁番的旅游业和农业产业,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交通、教育和医疗等基础设施条件。
吐鲁番市全域旅游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吐鲁番市全域旅游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作者:李亚菊杜永凤贾燕来源:《旅游纵览》2022年第09期摘要:全域旅游是指导旅游产业结构转变的战略理念,既是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模式,也是一种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依托旅游目的地知名旅游品牌,发展全域旅游,能够促进城乡旅游互动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统计调查法、访谈法等,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结合网络查询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统计数据,运用SWOT 分析法明确吐鲁番市发展全域旅游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即构建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发展旅游产品加工业、完善全域旅游交通体系、拓宽宣传渠道、加强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推动当地全域旅游发展建设。
关键词:全域旅游;SWOT分析;吐鲁番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全域旅游是以旅游业为优势主导产业,实现区域资源的有机整合、产业的融合发展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以旅游业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1-2]。
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就加快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面优化旅游发展环境,走全域旅游发展的新路子作出部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19年,新疆昭苏县、博湖县成功通过验收,成为首批71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20年,经专家初审验收,推荐特克斯县、布尔津县、温泉县参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
全域旅游示范单位的扩大,是深度推进“旅游兴疆”战略的结果,也显示出各地区对全域旅游的重点关注[3]。
在此背景下,各地区要立足于自身旅游资源禀赋,打造差异化品牌,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合理构建发展布局[4]。
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统计调查法和SWOT分析法,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區统计局和吐鲁番市人民政府网获取研究数据,通过分析吐鲁番全域旅游发展的优势(Strengths)和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将全域旅游发展契机与吐鲁番旅游资源有机结合,提出吐鲁番发展全域旅游的对策,以期实现当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吐鲁番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2013-05-24 10:57 牛学兴/gov/front.do?method=view&id=26435根据地委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要求和分管旅游工作的实际,我在深刻分析疆内外旅游大区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对吐鲁番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问题症结、对策措施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我深深感到:“吐鲁番旅游产业发展喜忧参半”。
“喜”是:多年来,在地委、行署的坚强领导下,吐鲁番旅游产业持续发展,旅游品牌效应逐步发挥,新疆旅游大区地位不断巩固,基本具备了起步腾飞的客观条件。
“忧”是:目前,地区旅游产业定位不够准、产业发展层次不够高、产业内外循环不够畅、产业发展吸引眼球的亮点不够突出,与自治区党委张春贤书记“把吐鲁番建成新疆大客厅”的指示要求和疆内外地区旅游产业“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不相适应。
若我们不自视反省、正视差距、找准支点、奋力突破,不仅构建新疆旅游新高地的目标无法实现,甚至会失去在全国乃至全疆旅游大区上的一席之地。
现从“怎么看”和“怎么办”两个层面来回答吐鲁番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必须正视资源秉赋与产业效益的巨大反差吐鲁番人文自然旅游资源富集多样、不可复制,素有“世界四大文化体系的交汇点、华夏灿烂文明进程的活化石、西域丝路精妙绝伦的博物馆、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欢乐园”之学术美誉。
在历史文化资源方面:吐鲁番境内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完全可以与地下文物第一大省——河南省和地上文物第一大省——陕西省相媲美。
公元前一世纪修建、号称东方巴比伦的交河故城、西域三十六国第一大都市遗址,盛唐长安城翻版、三重城廓仍存的高昌故城,展示着吐鲁番历史文化的悠远厚重;誉为中华屯垦第一城的柳中故城,具有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闻名遐迩的民族宗教大观园——吐峪沟、沟口最古老的维吾尔族村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的坎儿井、疆内最大的伊斯兰教古塔——苏公塔,展现了中华文明、俄罗斯文明、中亚细亚文明等各种地域文化的和谐共存,展现了佛教、伊斯兰教甚至失传了的摩尼教、祆教超时空的和谐共存,展现了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这些都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文化历史资源。
在民俗风情资源方面:张春贤书记说“民俗风情是新疆重要的、鲜活的旅游资源”。
吐鲁番是与南疆喀什比肩的维吾尔族两大中心之一,是享誉国内外的“歌舞之乡”,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各民族服饰、饮食、礼仪和祭祀、节庆、婚丧仪式、工艺品、建筑、宗教等,魅力独特、风格迥异,具有典型的吐鲁番地区特色。
在自然资源方面:库木塔格沙漠景区汇金色沙漠、完美沙线、边际绿洲、繁锦之城于一体,“金沙齐天际,碧水映绿城”,堪称华夏最美沙漠;火焰山景区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而闻名天下,可谓世人知晓率最高的中国传奇名山之一;葡萄沟景区特色鲜明、民俗迥异,公认为天下第一甜沟;艾丁湖——人类生存的最低点,世界地理教科书式的标志性景区。
吐鲁番地区6.98万平方公里境内荟萃着众多的世界级历史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在40公里旅游半径内,具备打造库姆塔格沙漠、火焰山、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坎儿井民俗园、吐峪沟、艾丁湖、葡萄沟8个国家5A级景区的条件,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吐峪沟3个文化遗址也具备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潜质,只要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锲而不舍下真功,完全有条件、有能力超越拥有7个国家5A 级景区的四川广元,成为全国5A级景区最多的地区。
跳出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秉赋,从区内对比、同一文化学科城市对比和游客网评三个角度来分析定位吐鲁番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我们深深感到: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慢进亦退。
从区内旅游产业发展对比分析:2011年全疆旅游排名,乌鲁木齐市接待游客1490万人次、旅游收入140亿元,伊犁州接待游客1385万人次、旅游收入55.85亿元,吐鲁番地区接待游客469万人次、旅游收入8.92亿元,阿勒泰地区接待游客397万人次、旅游收入29.82亿元,喀什地区接待游客315万人次、旅游收入13.5亿,吐鲁番地区接待游客数量居全疆第三、旅游收入居全疆第五,这一位次与新疆最早起步的旅游大区形象严重不符。
从同一文化学科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来对比分析:敦煌吐鲁番学作为国家的一门独立学科,深刻揭示了敦煌与吐鲁番不可割裂的历史渊源,两地的旅游产业发展也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敦煌市为县级市,人口14.2万人,距最近的酒泉机场300公里,离国道干线里程150公里,拥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3个4A级景区,莫高窟1992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现有旅行社63家,导游1014人,旅游相关企业1500家,旅游从业人员14500人,2011年接待游客209万人次,旅游收入17.8亿元。
吐鲁番地区人口63万人,毗邻首府,距地窝堡国际机场100公里,314国道横贯东西,拥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6处,现有旅行社4家,导游45人,旅游相关企业435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2000人,间接从业人员8000多人,2011年接待游客469万人次,旅游收入8.9亿元。
吐鲁番一个地区与敦煌一个县级市相比,吐鲁番在人口、交通便利程度、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和接待游客人次上占有优势,但在旅行社数量、导游人数、从业人数及旅游收入等反映旅游业态发展程度的核心指标上已远远落后于敦煌。
从游客网评来分析对比: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很多游客离境会通过网站评议、发送微博等方式在网络上对旅游景点和旅游城市进行评价打分,而潜在游客选择旅游线路会通过网络评价来确定旅游目的地。
通过网络信息查询,可以看到,游客对九寨沟、黄山、张家界包括疆内的喀纳斯等知名景区好评如潮,认为是钻石级旅游景区,物超所值,值得一去。
而少数一部分游客已经把吐鲁番旅游评价为了酱油级旅游,网上发贴称:到吐鲁番旅游的感觉就是路挺远、地挺荒、天挺热,千山万水跑来打了个酱油。
可见,吐鲁番的旅游地位正在被边缘化,正面临非常严峻的考验。
二、必须反省旅游大区与产业羸弱之间矛盾的深层问题吐鲁番作为新疆旅游大区,在旅游产业发展实践和效益上却呈现出产业规模总量小、市场发育程度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低、对经济拉动的贡献率低的“一小三低”现象。
在分析中,我认为景区开发的初级水平、市场主导权的旁落、旅游宣传不够理想、旅行社和导游不大、不强是导致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大而不强现状的四大瓶颈问题。
在景区开发方面:旅游景区的开发程度与旅游产业的发展程度始终成正比。
地区目前各景区无一例外地存在着开发深度不够、广度延伸不够、内涵挖掘不够、设施档次不够,更深层次的是旅游产品与游客的旅游需求衔接不够、互动交流不够等问题。
比如:交河故城景区、葡萄沟景区旅游设施不够完善,旅游线路安排都仅有半个小时,导游过程中也只是说说景点、走马观花、快进快出,停留在合影留念、到此一游的初级层面,游客对景点背后深层次的久远历史背景、深厚文化底蕴、独特民俗风情缺乏感知,无法满足游客感受领悟、增长知识、丰富阅历的高端旅游需求。
这一方面对游客不负责任,使游客花那么多的钱,没有得到足够的回报;另一方面,景区和景区所在地也没有获得更大的效益,中国旅游研究院统计表明,葡萄沟的收入为0.45亿元,仅为全国五A景区平均收入的(5.3亿元)的十分之一。
对所在地的影响,主要是从客观上为一日游提供了支撑,因为这样的线路,这样的安排,吐鲁番只能一日游。
这是吐鲁番旅游最大的瓶颈。
在旅游市场方面:这些年来,吐鲁番旅游市场始终被乌鲁木齐市旅游业界所控制,到吐鲁番来多少游客、参观哪几个景点、行程线路安排都受乌鲁木齐几家旅行社的操控,统一营销公司作为吐鲁番旅游的主要承担者,只是被动应战,根本发挥不了对旅游的掌控和主导作用。
在宣传推介方面:强势宣传推介是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强心针,而宣传受众是否全面准确、宣传内容是否符合产业规律、宣传主题亮点是否吸引眼球则是关键。
比如:现在游客出行前往往先在网络旅游资讯平台上了解情况、确定线路,然后再与旅行社对接,同时自驾游等新兴旅游方式极为盛行,而我们现行的旅游宣传还是针对旅行社的多,忽视了直接面向游客个体的宣传,导致游客对吐鲁番旅游资源的知晓率不高,不知道来看什么、怎么看,到吐鲁番旅游的主观愿望不强。
再如:宣传内容上对旅游资源绚烂多彩的历史人文、民俗风情、景观特性挖掘不够,宣传口径也都是吐鲁番一日游,在新疆旅游线长点稀的特性下,很多游客在安排线路上都选择从乌鲁木齐绕道看看,朝发夕归,缺乏对吐鲁番旅游深度体味的意愿。
在具体景点宣传上泛泛而谈,没有实行差别化推介,很多游客去了交河故城,高昌故城就不去了,都说看了介绍是一回事,这就说明我们的宣传推介上有误区。
此外,吐鲁番旅游缺少一句抓人眼球、令人震撼的广告词。
地区对外推介最多的一句就是“世界四大文化体系的交汇点、华夏灿烂文明进程的活化石、西域丝路精妙绝伦的博物馆、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欢乐园”,这作为一种学术交流的定义非常准确,但对游客而言不甚理解、不知所云,引发不了即刻启程的冲动。
在旅行社和导游发展方面:旅行社是联系客源的纽带,是主导旅游市场的重要力量,导游是景区至关重要的形象。
吐鲁番本地的旅行社和导游,一是数量少、规模小;二是经营能力和素质普遍较低,已给吐鲁番的旅游造成不少负面的影响。
三、必须把握产业内、外循环和节庆载体三大支点,构筑新疆旅游新高地旅游新高地:一是旅游国际化。
包括客源市场国际化、旅游产品国际化、旅游服务国际化、旅游产业国际化、旅游法律环境国际化、交通和信息现代化、城市现代化,能达到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的要求和标准,成为“国际多样性文化旅游区”,“新疆名符其实的会客厅”,获得“最佳旅游城市”,进入由北京市发起的“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
二是能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新疆重要的旅游集散地,能通过跨越式发展,使吐鲁番的旅游成为GDP占比超过5%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能够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成为新疆旅游发展最重要的增长极。
三是成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能在带动当地百姓致富,机制创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方面不断创出经验和典型。
吐鲁番构筑新疆旅游新高地应当是一个全面推进、渐进发展的系统工程,远期目标的选择绝不能拘泥于景点、旅游收入等个别指标上,而应当放在地区发展全局的高度和广度来考虑。
从业态发展规律来看,打通旅游产业内、外循环,促进旅游产业点——线——面的整体隆起是实现目标的根本路径。
(一)打造内循环内循环包括景区的内循环和游客进入吐鲁番地区之后的内循环两个方面。
1、打造景区内循环。
游客在一项产品上消耗的时间越长,会觉得价值越高;游客在一项产品上消耗的体力越多,会觉得价值越高;游客在一项产品的体验中越兴奋,会觉得价值越高;因此,时间、体力的消耗,精神的参与,成为游客旅游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抓住游客的心,围绕游客的心理预期开发打造产品,是旅游致胜的最重要的途径,也是提升地方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