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隔离点检查表(参考)
集中隔离观察场所督导检查表(消毒)

集中隔离观察场所督导检查表(消毒)集中隔离观察场所名称:责任单位:一、清洁区(生活工作区域、物质保障供应区域)1.消毒药械配备齐全:是、否;消毒剂均在有效期内:是、否。
2.有全面、规范的消毒记录:是、否;消毒工作的操作人员和时间可追溯:是、否。
3.物体表面消毒频次每天至少1次:是、否;消毒剂的选择正确:是、否;消毒浓度使用正确:是、否;喷洒剂量使用正确:是、否;施药方法及作用时间正确:是、否。
(物表消毒建议使用过氧化氢或含漠消毒剂,地面常量喷雾或拖擦。
台面、桌面、门把手、电脑等手频繁接触的部位,可用消毒纸巾擦拭消毒。
怀疑有受到污染的时候,再做随时消毒和空气消毒。
)二、半污染区(缓冲区、隔离人员进出通道、垃圾清运通道、垃圾暂存点)1.缓冲区有使用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是、否。
4.有全面、规范的消毒记录:是、否;消毒工作的操作人员和时间可追溯:是、否。
5.缓冲区2人及以上工作人员脱防护装备时,是否分先后进行:后查;脱卸完防护装备后,是否做好鞋底的消毒:是、否。
6.垃圾暂存点的消毒,是否做到垃圾收集后消毒一次,垃圾清运后消毒一次:是、否。
7.有独立化粪池:是、否;化粪池每天消毒:是、否;余氯测定:是、否;污水在进入市政排水管网前进行过消毒处理:是、否;余氯测定:是、否。
8.物体表面消毒频次每天至少2次:是、否;空气消毒频次每天至少1次:是、否。
消毒剂的选择是否正确:是、否;消毒浓度是否正确:是、否;喷洒剂量是否正确:是、否;施药方法及作用时间是否正确:是、否。
(采用擦拭进行物表消毒时,物体表面应形成水膜。
环境物体表面消毒不能替代空气消毒。
)三、污染区(医学隔离观察区域)1.空气消毒的设备(电动超低容量喷雾机)功能完好:是、否。
2,对接收、解除隔离观察人员和转运症状人员后的房间、设施及物品及时进行消毒:是、否。
3.隔离人员房间的空调内表面、出风口表面以及空调过滤网消毒到位:是、否。
4.隔离人员房间的窗帘消毒到位:是、否。
隔离安排检查表(参考)

隔离安排检查表(参考)
检查项目
隔离设施
- [ ] 隔离房间的窗户是否能够正常关闭和密封
- [ ] 隔离房间的门是否能够正常关闭和上锁
- [ ] 隔离房间是否有足够的床位和床上用品
- [ ] 隔离房间是否有基本的卫生设施,如洗手盆、马桶和淋浴设施
- [ ] 隔离房间是否有足够的照明和通风设备
隔离措施
- [ ] 隔离房间是否有明显的隔离标识,如警示标语或标志
- [ ] 隔离房间是否有专门的出入口,避免与其他人员接触
- [ ] 隔离房间是否配备了所需的个人防护设备,如口罩、手套和防护服
- [ ] 隔离房间是否有专门的垃圾处理设施,以避免污染其他区域
- [ ] 隔离房间是否有足够的消毒设备和清洁用品
隔离食品和饮水
- [ ] 隔离房间是否有配备食品和饮水,以满足被隔离人员的基本需求
- [ ] 隔离食品和饮水是否符合卫生标准,如保质期、储存条件等
- [ ] 隔离食品和饮水的供应是否有定期检查和补充
隔离期间人员管理
- [ ] 隔离期间是否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监督和维护隔离措施- [ ] 隔离期间是否有专门的医疗人员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
- [ ] 隔离期间是否有针对被隔离人员的心理支持和娱乐活动安排
- [ ] 隔离期间是否有有效的通信手段,以保障被隔离人员与外界的联系
结论
以上是一份隔离安排检查表的参考内容,通过对每个检查项目的评估,可以确保隔离设施和措施的质量和有效性。
在制定具体的隔离安排时,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法律要求进行具体的规划和实施。
隔离场所检查表(卫生健康部门)

36.对低风险国家或地区入境人员的核酸检测频次调整为第 1、2、3、7、12、14、 15、18、21 天分别检测 1 次;对高风险国家或地区入境人员的核酸检测频次调整为 第 1、2、3、7、10、12、14、15、18、21 天分别检测 1 次;上述第 14 天、21 天采 取平行检测,双采双检双试剂;其他分不同时段采样检测;第 14 天双采双检的采样 工作上午完成,分送不同公立检测机构开展检测(同时采环境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是□否□ 均为阴性后方可以解除集中隔离。采样时采集鼻咽拭子,单采单管。在进行健康监 测、核酸采样等操作时,确保对面、隔壁房间门不同时打开。(如果疾控中心判定有 密接人员等特殊情况时核酸检测频次及隔离时间按疾控中心要求进行)。
33.对申请同住一房的人员严格按照要求甄别并按程序报批。(申请“同住一房”人员
包括:四类特殊人员、三种特殊情形涉及人员、夫妻,且原则上只能一个陪护;均需 提供 48 小时内新冠病毒核酸阴性证明,并由本人或监护人签订知情同意书,经医务
是□否□
人员评估同意后由集中隔离场所负责人审批并向属地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报备)。
40.加强对疟疾、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等蚊媒传染病监测。对 从非洲、东南亚入境者(含经其他国家或地区中转入境),在第 1、14 天开展末梢血 是□否□ 疟原虫抗原检测。做好隔离场所及周边蚊媒孳生地的清理和消杀工作。
41.规范转运诊治。对初检阳性者(含海关检测)立即“复采复核”(核酸、抗体同 采同检,使用不含裂解液的采样管采鼻咽拭子 3 管、口咽拭子3 管;使用无抗凝剂的 真空采血管采血 3 管,每管 5ml)。对复核结果仍为阳性者立即联系市四医院“转运 组”转运(转运前指导阳性者规范佩戴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乳胶手套);对有“十 是□否□ 大症状”者及时采样检测核酸,对核酸阳性者立即联系转运,核酸阴性者增加检测频 次;罹患其他疾病者经驻点医务组评估确有需要的,闭环转运至南海区人民医院或顺 德区人民医院诊治。
新冠隔离点防护用品穿戴巡查督导表

填写:1、正确记录每次所使用的防护用品:2、防护用品使用正确时打,使用不规范打“X”,具体见“防护用品穿戴要点
防护用品穿戴观察要点:1、帽子需将头发全部罩住;2、医用防护口罩需将鼻夹塑型,并做密合性检查;3、隔离衣背部应遮盖住内穿衣;防护服应粘贴好胶条,且衣领不应遮盖口罩
日期
检查方式:实时/回访
签名
备注
帽子
外科口罩
防护口罩
密合性检查
防护服
手套
面屏
鞋套/鞋套
抽查时间
备注:1、人员性质:①医务人员,②后勤人员,③安保人,④其他人员;2、防护用品使用类型:未选择的防护用品下方表格内划。
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卫生防护检查表

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卫生防护检查表
1. 基本信息
- 场所名称:
- 地址:
- 负责人:
- 联系
2. 入口处防疫检查
- 是否配备体温检测仪:
- 是否提供消毒液/手部消毒器具:
- 是否收集来访者相关信息:
- 姓名:
- 身份证号码:
- 居住地:
- 联系
- 是否实行佩戴口罩规定:
- 是否设置入口处隔离区:
- 是否对入口处隔离区定期进行消毒:
3. 隔离房间卫生防护检查
- 是否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
- 是否提供充足的饮用水和食物:
- 是否呈现通风良好、光线充足状态:
- 是否定期进行房间消毒:
- 是否有专人负责隔离区域的卫生管理工作:
4. 隔离人员生活卫生检查
- 是否给予隔离人员足够的卫生用品,如毛巾、牙刷等:- 是否为隔离人员提供一次性生活用具:
- 是否设置隔离人员的生活区域:
- 是否为隔离人员提供合理的生活保障:
5. 其他注意事项
- 是否遵循国家、省、市、区县有关防疫规定:
- 是否有应急预案:
- 是否有医疗救援措施:
- 是否有通风设备、空气净化器等环保设施:
- 是否有专家团队或医生巡查检查:
- 是否请专业机构检测空气质量等指标。
隔离场所检查表(参考)

隔离场所检查表(参考)检查日期:[填写日期]
检查人员信息
- 姓名:[填写检查人员姓名]
- 职务:[填写检查人员职务]
隔离场所基本情况
- 场所名称:[填写场所名称]
- 场所地址:[填写场所地址]
- 负责人姓名:[填写负责人姓名]
- 联系方式:[填写负责人联系方式]
隔离场所环境检查
1. 卫生状况:
- 是否保持清洁整洁:
- 是否定期进行消毒:
- 卫生设施是否完备:
2. 通风情况:
- 是否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通风设备是否正常运转:
3. 床位和床上用品:
- 床位数量是否符合要求:- 床位是否整洁:
- 床上用品是否清洁干净:
4. 隔离区域:
- 隔离区域是否符合要求:- 隔离区域的通风是否畅通:
5. 照明设备:
- 照明设备是否正常运作:- 照明设备是否安全可靠:
应急处理措施
- 是否有应急处理方案:
- 应急演练是否定期进行:
- 应急设备是否齐全可用:
其他注意事项
- 是否对员工进行健康状况监测:
- 是否有隔离管理制度:
请根据实际情况,对以上项目进行勾选、评估并填写检查结果和评语。
检查结果
根据对隔离场所的检查,以下为本次检查的结果:
[填写检查结果]
总结
隔离场所的环境和设施状况对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持续的检查和监测,确保隔离场所的卫生和环境条件符合相关要求,可以有效预防疾病传播和确保隔离措施的有效性。
集中隔离点通风系统检查表

集中隔离点通风系统检查表
检查日期:[填写日期]
检查人:[填写检查人]
隔离点信息
- 隔离点名称:[填写隔离点名称]
- 隔离点地址:[填写隔离点地址]
- 隔离点负责人:[填写负责人姓名]
- 联系方式:[填写负责人联系方式]
通风系统检查
1. 通风设备
- 检查通风设备是否正常运作。
- 确保通风设备的风量和压力符合要求。
- 清洁通风设备,确保无积尘和异物。
2. 通风口和通风道
- 检查通风口和通风道是否畅通,无堵塞和损坏。
- 清洁通风口和通风道,确保无积尘和异味。
3. 进风口和排风口
- 检查进风口和排风口是否正常运作。
- 确保进风口和排风口位置合理,避免直接对人员造成不适影响。
4. 电气设备
- 检查通风系统的电气设备是否正常运作。
- 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性,无漏电和火灾隐患。
5. 紧急通风措施
- 检查紧急通风措施是否完善,包括紧急开关和备用通风设备。
- 确保紧急通风措施能够快速启动并有效地改善空气质量。
结论
以上是对隔离点通风系统的一次检查,发现了以下问题:
1. [填写问题1]
2. [填写问题2]
3. [填写问题3]
请负责人及时整改,并在整改后重新进行检查确认。
检查人签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集中隔离场所检查表(疫情防控专项督查内容)

检查时间:
检查人员:
检查对象: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是
否
合理缺项
备注
场所
准备
常备紧急启用其中隔离房间间。预备集中隔离房间间。
是否制定《预案》
观察场所管理
相关通道和出入口有监控设备,中控室有人值守,隔离人员不得中配送饮食。重复使用的餐具应按照规定严格消毒。
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有效的消毒产品,床上用品至少一人一换。
按标准配备医疗、护理、服务人员、安保人员,24小时轮流值守,有医务人员驻守或巡视
加强场所和房间自然通风
留观场所内设置垃圾转运专用通道。
各项消毒工作应有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否
统一收集医疗垃圾放置指定的垃圾暂存处,暂存处应有冲洗设施、加锁。
是
否
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用专车进行回收处置,清运后冲洗消毒地面和收集桶,建立相关记录
是
否
日常消毒人员、集中医学观察工作人员脱下的防护眼罩、长筒胶鞋等是否直接放入盛有消毒液的容器内浸泡。一次性使用的物品使用后应放入黄色医疗废物收集袋中作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
是
否
配备安全、有效的预防控制蚊、蝇、蟑螂、鼠和其他病媒生物的设施设备,保证相关设施设备正常使用。
是
否
不具备织物用品清洗消毒条件的,应选择为社会提供洗涤服务的单位进行进行清洗消毒。应与洗涤服务单位签订洗涤合同,建立外送管理台账,有交接验收记录。
是
否
三、个人防护
日常消毒、送餐、收集垃圾人员是否穿戴工作服、一次性使用帽子、戴一次性使用手套和长袖加厚橡胶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罩)、穿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等。
是
否
门把手、桌椅、楼梯扶手、水龙头、饮水机把手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是消毒重点区域,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是
否
地面、墙壁、门窗等消毒隔离场所应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可进行预防性消毒措施,每天至少消毒一次。
是
否
消毒完毕后是否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消毒剂名称、浓度、消毒时间、操作者等。
是
否
床单、枕套、被套等床上用品应保持整洁,一客一换。
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监督要点
被检查机构: 集中医学观察隔离点
一、选址、布局
1.距人口密集区较远、相对独立的场所,在居民区下风向。
是
否
2.场所及房间应通风良好,隔离区域相对独立,被隔离者房间内设卫生间。
是
否
3.有独立的化粪池和污水处理池
是
否
4.根据需要进行分区,如:分为三区两通道,即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和医护通道、患者通道。各区之间界限清楚,标识明显。
是
否
集中医学观察隔离点
主要负责人: 监 督 员:
日期:
是
否
5.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使用
是
否
6.开窗通风,每日通风2~3次,每次15~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条件的可采用排风扇等机械通风措施。
是
否
7.无法通风的区域,可采用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无人条件下可选用紫外线灯等进行空间消毒。
是
否
二、日用品、物表消毒
每个房间内备有专用拖布和抹布等卫生用具,各房间不能混用。
是
否
集中医学观察工作人员,是否穿戴工作服、一次性使用帽子,一次性使用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罩)、穿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等。
是
否
四、医疗垃圾
产生的垃圾应当作医疗垃圾处理,是否建立记录。
是
否
医用垃圾袋装至四分之三时,应1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至湿润后扎紧。
是
否
五、污水处理
选择在化粪池检修口处投药,每天一次。
是
否
污水在进入市政排水管网前,进行消毒处理,定期投放含氯消毒剂,消毒1.5小时后,测总余氯量10mg/L。
是
否
六、隔离者管理要求
单人单间,被隔离者须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外科口罩,禁止离开房间和相互探访。在房间内单独就餐。
是
否
隔离期间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患者并被转移后,必须在当地疾控机构的指导下,由掌握有关消毒知识的人员及时进行终末消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