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五单元语文园地五 部编版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五》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五[教学目标]1.回顾六年的语文学习,交流自己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能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字的意思,推想词语的意思。
3.能体会到引用的好处,并在习作中尝试运用。
4.欣赏赵孟的代表作之一《三门记》,了解赵孟及其楷书的特点。
5.背诵关于发展和创新的名言。
[教学重难点]1.回顾六年的语文学习,交流自己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能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字的意思,推想词语的意思。
3.能体会到引用的好处,并在习作中尝试运用。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回顾六年的语文学习,交流自己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2.欣赏赵孟的代表作之一《三门记》,了解赵孟及其楷书的特点。
3.朗读并背诵关于发展和创新的名言。
一、交流平台:总结良好的学习习惯1.引导学生回顾:在本单元学习中,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你的学习起了帮助作用?能具体谈谈吗?2.指名交流。
小结: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善于搜集资料,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文章;有的善于使用工具书,帮助自己学习难懂的字词。
这些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3.过渡:六年的小学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六年期间我们学习了很多课程,也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你有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和同学分享呢?4.小组交流,教师反馈。
预设1:坚持每天阅读,让阅读成了习惯;边读边思考,学会了质疑,会带着问题去读书了。
预设2:在读书时能展开想象、联系实际;学会了做读书笔记,能不断积累好词好句好文章。
预设3:生活中开始注意观察了,开始留意周围事物的变化了;坚持每天写一写,通过多动笔提高了写作水平。
小结:同学们从不同方面对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了总结,现在请大家读读“交流平台”中几位同学的发言,看看他们养成了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5.启发思考:你觉得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什么好处?小结: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激发我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甚至对我们的生活产生良好的影响。
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养成越来越多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包含了两个部分:口语交际和习作。
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走进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学习本次活动,学生能进一步提高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习作部分以“遨游汉字王国”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提高学生对汉字的热爱和书写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口语交际技巧和汉字书写能力。
他们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在表达和交流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表达不清晰、逻辑不严密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汉字书写水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了解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能发现汉字的规律,提高汉字书写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学生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交际能力;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学生能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汉字的热爱;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提高自己的交际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运用口语交际技巧,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能发现汉字的规律,提高汉字书写能力。
2.教学难点:学生能在交际过程中,做到表达清晰、逻辑严密;学生能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交际中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口语交际的情境设置、汉字规律的分析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预习相关的内容,了解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和汉字的基本笔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汉字游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

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古诗两首《村居》、《渔歌子》)、《祖父的园子》、《草船借箭》、《景阳岗》;2. 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成语接龙)、《金字塔》、《索溪峪的“野”》、《刷子李》;3. 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文言文两篇《学弈》、《两小儿辩日》)、《将相和》、《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4. 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古诗词三首《村晚》、《游子吟》、《鸟鸣涧》)、《杨氏之子》、《手指》、《牧场之国》;5. 第五单元:语文园地五(趣味语文)、《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6. 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古诗两首《凉州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晨》、《草虫的村落》。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 学习和运用课文中的成语、词语、句子,丰富语言表达;3. 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培养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学习和理解、诗词的鉴赏、作文写作技巧的运用;2. 教学重点:课文的阅读理解、词语成语的积累、句子的仿写与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2. 学具:课本、练习册、字典、作文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图片展示、故事讲述等方式,引起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2. 阅读课文: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3.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结合实际例题,提高学生理解和应用能力;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能力;六、板书设计1. 课文及作者;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成语、句子;3. 课文结构及主题;4. 学生需掌握的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成语接龙;(3)翻译文言文;(4)作文:以课文为素材,进行创作。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5课《《语文园地五》说课稿(共1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5课《《语文园地五》说课稿(共1课时)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五》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的第5课。
本课是一篇综合性学习内容,通过园地中的不同板块,让学生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得到锻炼。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古诗欣赏、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写话练习、口语交际等。
本文将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详细的说课稿设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古诗的鉴赏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指导。
此外,学生对于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和写话练习的掌握程度不一,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正确认读和理解园地五中的生字词;能够熟练朗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通过填空练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认读和理解园地五中的生字词;能够熟练朗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填空练习中,运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音乐、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学习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3.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引导学生运用词语造句。
4.填空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教师检查答案,并进行讲解。
部编版(统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全套教学教案

部编版(统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全套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全套教学教案包含了本单元的所有内容。
本单元的主题是“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的世界”,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汉字的起源、发展和特点,提高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对汉字文化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汉字读写能力,对汉字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汉字的起源、发展和特点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学习来提高他们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汉字的书写规范和美观程度还有待提高,需要教师的指导和示范。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汉字的起源、发展和特点,提高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书写规范,提高书写美观程度。
3.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汉字的起源、发展和特点的理解和掌握。
2.汉字的基本笔画和书写规范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的练习和合作学习,达到学习目标。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汉字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向学生介绍汉字的起源、发展和特点,让学生对汉字有更深入的了解。
操练(10分钟)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书写规范。
然后,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他们对汉字的认识和书写能力。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字典,了解汉字的更多信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汉字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以及汉字的基本笔画和书写规范。
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汉字的短文,可以是介绍汉字的起源、发展,或者是讲述一个有趣的汉字故事等。
板书设计汉字的起源、发展和特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书写规范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分析:一、教学情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字的起源、发展和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情境。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 五》教案

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教学
后记
1请学生自由朗读《我的朋友蓉蓉》,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默读课文结合批注,想一想课文是怎么写容容这个人的?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4.教师总结。
第一课时
一、学习“交流平台”
1.谈话导入。
2.学生自由读交流平台的内容。
3.四人小组交流讨论:如何在习作时选择典型案例。
4.全班交流汇报。
5.教师小结:习作选择典型案例,必须选择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典型的事件。
应用
作业
作业练习
语文练习册
实践应用
找出课文中有趣的部分,说说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有过什么发现。
文化
阅读
拓展阅读书、同步进阶阅读
学习
重难点
1.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方法,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
2.激发学生善于观察、勇于实践的能力,提高写作的兴趣。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第一课时
活动一:学习交流平台
活动2:学习“初试身手”
1.谈话导入
2.课间十分钟,观察一位同学,捕捉一个瞬间,试着用过的方法写一写。
3.教师小结
活动3:学习“习作例文”
1请学生自由朗读《我的朋友蓉蓉》,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默读课文结合批注,想一想课文是怎么写容容这个人的?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4.教师总结。
板书
设计
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 五》教案
学 科
语文
单 元
八单元
备课者
课 型
整合课
课 题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5课《《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共1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5课《《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共1课时)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五》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的第5课,本节课主要通过一系列的阅读材料和练习题,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语文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古诗词、现代文、文言文等多种文体,既能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文中的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读。
但是,对于一些文言文和较深奥的句子,学生可能存在理解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
2.难点:对于文言文和较深奥的句子,能够进行深入理解,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于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式,通过讲解,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
2.引导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练习,自主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重点词汇和句式等,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2.练习题: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教师通过课件呈现重点词汇和句式,进行讲解和解释。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练习题,进行阅读理解训练,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讲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5课《《语文园地五》教案(共1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5课《《语文园地五》教
案(共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明确主题。
2.能够领会文中的情感。
3.学会区分要点及主要细节。
4.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领会文中蕴涵的情感。
3.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
1.回答关于课文的问题,深入理解文中内容。
2.总结课文中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
1.课文教材《语文园地五》。
2.教学录音设备。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起学生兴趣。
2. 阅读与思考(25分钟)
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主题和人物情感。
3.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课文要点及主要细节。
3. 情感体验(15分钟)
学生模仿文中情节,体验人物感情变化。
4. 总结(10分钟)
1.学生汇报小组讨论成果。
2.教师总结课文要点,强调学习重点。
六、板书设计
•课文标题:《语文园地五》
•重点: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难点:深入理解、总结情感
七、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要点及内容。
2.思考并记录课文中的人物情感变化。
以上是本课时的教案内容。
希望老师和同学们能够通过本节课更深入地理解和体会《语文园地五》的精彩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五单元语文园地五
1.通过交流平台,使学生明白要写好一个人物,写出人物的特点,不仅需要细致地观察,还要了解一些写人的基本方法。
2.通过本次习作指导,教会学生“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的方法,体会典型事例对于塑造人物的特殊表达效果。
3.通过初试身手,试着用学过的方法写一个人物,达到学以致用。
1.有创意的表达,通过典型事例描写反映人物个性。
2.掌握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2课时
课件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导入语:本单元鲜活的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要写好一个人物,写出人物的特点,不仅要细致观察,还要了解一些写人的基本方法。
2.分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1)选用典型事例,把它写具体。
(2)可以运用描写人物的语言、心理等方法,把人物的特点写出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也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3)可以描述周围人的反应,间接地写出人物的特点。
3.分析具体事例,感悟描写方法。
课件出示: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两茎灯草》
人与事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往往在做事情、与别人相处时,才显出自己的特点,习作时应该选择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事例。
如本段文字,通过写严监生临死前仍惦记节省灯油这件事,很好地表现了它的特点——吝啬。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
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
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
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他
像一棵挺脱的树》
描写人物的特点除了描写语言、心理等方法以外,还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如本段文字细致地描写了祥子结实健美的身体,表现了他旺盛的生命力。
二、初试身手。
1.过渡语:通过交流平台和本单元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一些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
现在我们就要初试身手。
课间十分钟,观察一位同学,捕捉一个瞬间,试着用学过的方法写一写他。
(1)学生分组讨论。
(2)小组推选一名同学汇报交流。
(3)完成练习。
(4)佳作欣赏。
下课了,操场上可热闹了。
瞧,有的跳橡皮筋,有的捉迷藏,有的滑滑梯,有的玩荡秋千……最有趣要数我们一班和三班的拔河比赛。
只见我班的“大力士”王东升使劲拉着绳子!他的身体半蹲,两只手一前一后死死地握住绳子。
他的脚像陷在坑里一样,稳如泰山,前腿蹬后腿弓,拔也拔不动!他的表情就像开大会一样严肃!
2.要写好一篇作文,除了掌握一些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还要学会选择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你的爸爸妈妈有什么特点?想一想可以用哪些典型事例表现他们的特点,列出来,和同学们交流。
(1)观察题目,确定中心。
想一想,要围绕什么中心来选择材料。
(2)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想一想,什么样的事例最能表达中心。
(3)小组交流,提出建议。
(4)学生汇报,师生评议。
第二课时习作(习作指导)
一、谈话导入。
1.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小区里锻炼身体的叔叔阿姨,学校里的校长、老师、同学,还有上学时遇到的公交车售票员,维护秩序的交通警察,报刊亭的小贩……我们今天要从中选择一个人物,把他的特点写具体。
2.板书课题: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二、片段赏析。
首先,请大家欣赏下列精彩片段,边读边想,为什么这些形象不但没有被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所淹没,反而愈发清晰,似珍珠般熠熠生辉呢?
祥子: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
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嘎子:
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
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
小嘎子已
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勾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
胖墩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摔跤》
二、讨论交流。
1.讨论问题: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的要素有哪些?
2.学生讨论,师做小结引出课文篇目的查找。
三、技法指引。
经过同学们的讨论、交流,我们不难发现,写人离不开叙事,要用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写出人物的个性是常用常新的方法。
用这一方法写人,以下二点不容忽视:1.选用恰当而有情趣的事例。
恰当,才能突出人物个性;有情趣,才能把人物性格写得丰富有内涵。
如突出一个特征,笔墨要相对集中;如突出好几个方面的个性,则要从不同侧面选取事例,力避重复与雷同。
如果想表现“叔叔记忆力超群”这一特点,我们怎么选取事例呢?
事例1:他读了一本故事书,能把所有的细节都记下来。
事例2:他记住了我昨天说过的一句话。
事例3:他竟然能记住我的生日。
事例4:那幅地图他只看了一遍,就能一点儿不差地画下来。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事例1和事例4最能体现叔叔记忆力超群的特点。
2.细微处见精神。
典型的细节是突出人物性格、丰富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粗线条勾勒、大手笔刻画之余,抓住一个小小的动作、一抹浅浅的微笑、一个微不足道的景或物细致描摹,会使形象生动,意蕴丰厚,达到妙不可言的效果。
当然细节不能单独存在,它总是依附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的描写上。
(1)外貌描写: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对于表现人物个性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物年龄不同,阅历不同,心理不同,那么眼神也各不相同,或者清澈明亮,或者饱经沧桑,或者写满期待,或者充满绝望……在描写人物外貌时要细心观察,要善于发现被描写者不同于他人之处。
切忌面面俱到,从头到脚泛泛而谈,而应该有所选择,有所侧重。
(2)语言描写:
俗话说:“言为心声”,由于人物的年龄、性别、性格、经历、职业、文化程度、思想觉悟等不同,所以语言风格也一定是不相同的。
不看写作对象,想当然的用描写小弟弟的语言描写老爷爷。
用描写老奶奶的语言描写小姑娘,用描写知识分子的语言描写劳动人民,这并不是你描写的人物自己在说话,而是让他们说你设计的话,这是一定要避免的事。
因此描写人物语言一定要把握语言风格,避免众口同腔。
(3)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要做到准确、真实。
人物是怎么做的就怎么写,实事求是,真实的反映生活实际。
在动词的运用上要揣摩、推敲,选择最恰当,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的词语。
四、学生写作。
1.学生根据老师的点拨,开始写作。
2.教师巡视。
把一个人物的特点写具体
选取典型事例
外貌描写
恰当的描写方法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