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中考考点朝代更替列举中国与世界各地交往的实例,知道百家争鸣及作用

合集下载

历史中考复习考点(七年级全部)

历史中考复习考点(七年级全部)

中考复习考点(七年级)考点一:中华文明起源——北京人【p2—p5】1、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2、生活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看图对应】3、体质特征:头部像猿,四肢像人4、使用工具: 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5、火的使用:会使用和控制天然火6、生产方式:采集、狩猎7、生活方式:群居考点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一】分封制【西周大分封】【p24—p26】1、目的: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2、分封对象:王室亲属、异姓功臣、古帝王后代【出现了诸侯和列国】3、权利和义务:权利—周天子把土地和人口分给诸侯义务—诸侯要服从国王命令,镇守疆土、保卫王室、交纳贡税,定期朝见周王等4、作用:巩固了西周统治;维护了西周森严的等级制度;开发了边远地区5、与分封制相对应的是嫡长子继承制【二】商鞅变法【p43】1、原因:【1】根本原因: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推动生产关系变革【2】阶级基础: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队伍的日益壮大【3】秦国落后,巩固统治的需要2、性质:是战国时期封建地主进行的一次重要改革3、国家:秦国4、人物:秦孝公支持,商鞅主持变法5、指导思想:法家思想6、目的:富国强兵7、时间:公元前356年8、内容: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民间自由买卖【最能体现改革性质】2】奖励耕织、重农抑商3】奖励军功【限制旧贵族的特权,提高军队战斗力。

】4】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全国划为41个县,加强对地方控制】5】严明法令,实行“连坐法”9、影响【意义】:【p43】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军队战斗力也大大提高,为以后秦灭六国,实现统一打下坚实基础。

10、对今天社会改革的借鉴:改革要符合人民群众利益;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紧跟时代发展;改革要有良好的环境。

考点三: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皇汉武】【一】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p50—p52】政治上: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在中央设立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实行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确立】【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和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李斯的小篆】思想上:焚书坑儒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南平越族,开灵渠【二】汉武帝【p60_p63】1、巩固统一的措施【1】【“文治”】加强中央集权1】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2】设刺史【地方】、司隶校尉【中央】,强化监察职能3】削弱相权,加强皇权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发展儒学教育【2】【“武功”】巩固边疆1】派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2】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2、对比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与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方式和结果不同:前者,采用法家思想,手段粗暴,加速灭亡;后者,以儒学为正统,促进大一统【2】目的和实质相同:目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质都是文化专制【三】张骞通西域【p66_p70】1、西域的地理范围:汉代,人们把今天甘肃阳关和玉门关以西的广大地区叫西域。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命题点1:青铜器与甲骨文 1.★(2022·广安)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一部殷墟 发掘史,半部中国考古史。”“殷墟”发掘有助于研究( AA ) A.中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历史 B.中央王朝对西域的管理 C.玉米、甘薯、马铃薯等的引进 D.中外陆路和海路交通
命题点2:动荡的春秋时期 2.★(2022·眉山)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 土地。最能印证此结论的是( AA ) A.多处春秋墓葬发掘出的铁农具 B.影视剧作品里的有关生产场景 C.民俗研究学者的相关学术文章 D.有关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传说
(1)三家分晋: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 分 形成过程 (2)田氏代齐: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3)当时的诸侯国有十几个,其中齐、楚、燕、韩、赵、 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著名战役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长平平之战
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
特点
兼并战争
续时间长
历史解释 析和评判,包括意义、影响、作用等。如:商鞅变法 后,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是指历史事件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历史本质的外部 历史现象 表现,历史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如:西周建立后实行分封
制 是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做出的一种主观性、总结性认 识,包括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性质、意义、地位、影 历史结论 响等的认识。如: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为 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说集中在《老老子子》(又称《道德经》)一书中,这部
介 书成为道家的经典
老 (1)政治:主张“无无为为而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
思 子 就能太平


(2)哲学: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顺应应自

2023中考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古今中国的对外交往

2023中考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古今中国的对外交往

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对外开放闭关自守汉佛教传入中国西:张骞通西域朝 鉴真东渡 唐:玄奘西游朝 设置市舶司宋:海外贸易兴盛明:郑和下西洋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政策:闭关锁国西汉 张骞通西域,沟通了欧亚大陆,促进了古代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大秦(古罗马)意义:1.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丝绸之路是西汉时期以及以后,中国与西亚、欧洲各国的联系之路。

1.丝绸之路链接中考(2022·海南)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我国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不同历史时期显现出不同的特点。

材料一: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唐朝玄奘西行、鉴真东渡,明朝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闭关锁国。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中国对外交往的方式并列举两例其他方式。

和平交往:货物交换、学习文化。

暴力冲突:侵略、战争。

互派使节、直接拜访、联姻等。

西汉末年 佛教从古印度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对我国的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佛教传入3.玄奘西行唐太宗时期玄奘西行天竺取经,带回大量佛经,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4.鉴真东渡宋朝时期,海外贸易兴盛,广州、泉州成为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市舶司加以管理。

5 海上丝路6.元代的交往。

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梳理《夏商周的更替》

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梳理《夏商周的更替》

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梳理《夏商周的更替》一、开场小段子同学们,咱们今天要来聊聊历史上的“接力赛”——夏商周的更替!这可不是简单的你追我赶,而是三个朝代在历史的赛道上轮流闪耀、接力前行。

准备好,一起开启这段精彩纷呈的“接力赛”回顾吧!二、考点梳理1. 夏朝的建立与特点建立者:大禹的儿子启,他打破了禅让制,开启了家天下的局面。

特点: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转变。

它的政治中心是阳城,国家机构初具规模,有了专门的军队、刑法和监狱。

笑点插入:启同志可真是个“有野心”的人,直接就把禅让制给“砸”了,开启了家族传位的先河。

不过,这也使得我们的历史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2. 商朝的建立与特点建立者:商汤,他推翻了夏朝的最后一位君主桀,建立了商朝。

特点:商朝的政治中心是亳,后来迁都至殷(今河南安阳)。

商朝的文化非常繁荣,尤其是甲骨文和金文,成为了我们今天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笑点插入:商汤同志可真是个“会搬家”的皇帝,不仅建立了商朝,还多次迁都。

不过,这也使得商朝的文化更加多元、更加包容了!3. 周朝的建立与特点建立者:周武王,他联合其他部落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

特点: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其中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各地的统治。

同时,周朝还制定了严格的礼仪制度,形成了“周礼”,为后世的儒家思想奠定了基础。

笑点插入:周武王可真是个“团结友军”的高手,不仅联合了其他部落推翻了商朝,还实行了分封制,让各地的诸侯都乖乖听话。

不过,这也让周朝的统治更加稳固、更加长久了!4. 夏商周的更替规律从夏朝到商朝,再到周朝,这三个朝代的更替都遵循了一个规律:那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每个朝代的兴起都是因为统治者能够顺应民心、得到人民的支持;而每个朝代的衰亡也都是因为统治者失去了民心、引发了人民的反抗。

笑点插入:看来,“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可不是说着玩的!同学们,如果你们将来想要成为领导者或者政治家的话,可得好好学学这个规律哦!三、课堂小结好啦,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回顾了夏商周的更替这段历史。

中考历史重要知识点梳理中国古代文明与历史进程

中考历史重要知识点梳理中国古代文明与历史进程

中考历史重要知识点梳理中国古代文明与历史进程中国古代文明源远流长,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的演进与变迁。

对于历史科目的考生来说,掌握中国古代文明与历史进程的重要知识点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中考历史考试中可能涉及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与总结。

一、夏、商、周的建立及演进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可以追溯到夏朝时期。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也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人类社会从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转变,以“三纪”为主的农耕与玉器制作成为其特征。

商朝是夏朝的继任者,它的兴起标志着中国古代文明迈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商朝以青铜器制作和文字的发展为其特点,发展了贡赋制度和宗庙制度,形成了以王朝为中心的封建社会。

周朝在商朝之后兴起,经历了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西周时期实行了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宗法制度,东周时期则经历了春秋和战国的分裂局面。

周朝的灭亡标志着封建社会的终结,进入了战国时代。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封制度与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其间涌现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和学派。

在这个时期,采用了分封制度来维持国家的统一。

分封制度使封国成为诸侯之间的主要国家形式,加剧了诸侯之间的争斗。

同时,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和哲学理论也日臻成熟。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各种思想学派如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形成并举,相互交流争鸣,推动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进步。

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崛起,其核心理念即仁与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秦始皇统一中国与秦汉时期社会制度变革秦始皇的统一战争标志着中国历史进程中一个重要的时刻,结束了长期的分裂状况。

秦朝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如实行郡县制、修筑万里长城和推行标准化的度量衡等。

汉朝是秦朝的继任者,其统治持续了40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

汉朝时期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和制度,如推行科举制度、设立郡县制和实行屯田政策等。

汉朝还开展了多次著名的西汉文化繁盛阶段,涌现出了众多的文学作品,对后世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

高中历史必考知识点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事件回顾

高中历史必考知识点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事件回顾

高中历史必考知识点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事件回顾1. 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与繁荣在汉朝时期,中国与欧亚大陆进行了广泛的贸易往来,这就是丝绸之路的开辟。

丝绸之路贯穿中国、中亚和地中海地区,不仅促进了商品的交换,还带来了文化的交流。

通过这条古老的贸易网络,东西方的文化、艺术、科技、宗教等方面的交流逐渐增多,对世界的影响至今可见。

2. 唐朝的文化繁荣与外交往来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

这个时期,中国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兴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

许多外国使节、学者和商人来到中国,进行交流与考察。

唐朝通过外交渠道将中国在文化、艺术、科学等方面的成就传播到周边国家和远方之地,同时也接纳了外国文化的影响。

3.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是一个文化交流的中心。

在这个时期,意大利城市兴起了大量的艺术家、学者和文化交流中心。

他们通过翻译古代希腊、罗马的经典著作,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艺术家通过对古代艺术的研究和借鉴,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意大利的文化繁荣吸引了来自欧洲各地的人们,成为当时的文化中心。

4. 西方科学的传播与发展在近代历史上,西方科学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殖民扩张和贸易活动带来了知识的传播与交流,欧洲的科学家通过对外界科学成就的研究和借鉴,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同时,科学的发展也为西方国家提供了优势,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世界事务。

5. 二战后的联合国与国际合作二战后,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联合国成立了。

联合国以其总部设在纽约的经济和社会理事会为依托,推动了各国之间的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联合国通过组织国际会议、开展跨国项目等方式,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并为各国合作提供了平台。

6. 当代的数字化与全球化当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

数字化和全球化的趋势使得信息的传播和文化交流更加便捷、迅速。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和分享各种文化资源,以及与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交流与合作。

初中历史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一、中外的交往与冲突1. 早期的中外交往:早在商朝时期,中国就开始与周边国家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

而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各国更是与周边强国如韩、赵、齐、楚等展开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2.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与西方国家进行交流的重要通道。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可以出口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也可以引进马匹、大象、石油等商品。

3. 汉武帝时期的外交:汉武帝时期,中国与外国的交往达到了高峰。

汉武帝派出张骞、班超等使节,走出了汉朝的疆域,前往西域、大宛等国家进行交流,推动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

4. 唐朝的对外关系:唐朝时期,中国与外国的交往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唐朝通过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欧洲国家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推动了唐朝与外国的友好关系。

5. 蒙古帝国的崛起:蒙古帝国在13世纪崛起后,迅速征服了中国北方。

蒙古帝国扩张的过程中,与中国、中亚、欧洲等国家发生了许多冲突和战争。

6.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1.郑和下西洋:——最远大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南岸(1)原因: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2)时间:1405-1433年(3)影响: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强化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2.戚继光抗倭——岳家军与戚家军是我国两支著名队伍:戚家军(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绩,永载入史册)3.葡萄牙于1553年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明清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逐渐加深。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与南洋诸国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清朝时期,康乾盛世,中国与欧洲国家的关系得到了极大改善。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1. 秦朝的统一和集权:秦朝建立后,始皇帝采用了一系列措施强化君主集权,包括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币制等。

同时,始皇帝还实行焚书坑儒,禁止私人藏书,以加强对文化思想的控制。

2. 汉朝的官僚制度:汉朝时期建立了官僚制度,大力选拔贤能之士进入政府机构,并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集中了国家的最高权力在皇帝手中。

历史中考知识点归纳2024

历史中考知识点归纳2024

历史中考知识点归纳2024一、先秦时期。

1. 原始社会。

-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 北京人:距今约70 - 20万年,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 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具有审美观念。

2. 夏商周时期。

-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商朝青铜铸造业发达,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 西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建立西周。

实行分封制,目的是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给诸侯,诸侯要向周王进献贡物,服从周王调兵等。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3. 春秋战国时期(东周)- 春秋时期:- 经济上,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 政治上,诸侯争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

诸侯争霸的影响: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一些诸侯国被消灭,国家出现了走向统一的趋势。

- 战国时期:-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 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内容包括: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④严明法度,禁止私斗;⑤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⑥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⑦统一度量衡;⑧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意义: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 思想文化: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 儒家: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考点: a,朝代更替时序,123页
歌诀: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二、中考考点,a,列举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交往的实例,知道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是相互影响的汉代开辟丝绸之路,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唐朝的玄奘西行,鉴真东渡日本,元朝海上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来华,郑和下西洋。

三、中考考点,a,知道百家争鸣及其对早期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
儒家孔子,《论语》,仁、礼。

儒家孟子,仁政,民贵君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道家老子,《道德经》,无为,自然;道家庄子,顺其自然。

墨家墨子,反对战争,非攻;爱一切人,兼爱。

韩非子——法家
孙子——《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膑——《孙膑兵法》
四、中考考点:概述元时期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举措(b)
五、中考考点18:知道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成就和重要发明(a)
(二)宋元时期的重要的科技成就和重要发明(P113—115) 宋元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高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