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系统思维导图
2023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项思维导图:风速

思维导图:风速【思维导图】[考点精析]一、风力的影响因素1、水平气压梯度力风是受三个力共同影响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而影响风力大小的只有摩擦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仅影响风向。
其中,水平气压梯度力是风形成的直接因素。
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一般题目中可以通过等压线密集程度判断,等压线越密集代表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强,风力越强。
气压差异是因为地表受热不均引起,因而更完整的表述应该把地表的冷热不均的程度表述清楚。
例如,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气压差异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较小;冬季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大,冬季风势力较强。
还有欧洲冬季西风势力强盛也是因为冬季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的气压梯度较大。
2、摩擦力一般来讲,下垫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摩擦力是风的阻力,摩擦力越大,风力就越小。
一般而言,海面比陆地风力更大;陆地地面越平坦开阔,风力越;建筑物越密集,风力较小(峡管效应除外),如城区的风一般比郊区或农村小。
3、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越高,风力越小。
我国冬季风势力强,故在广阔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国家兴建了三北防护林来改善当地自然环境,恢复自然植被对环境的保护功能。
4、地形起伏大小高原起伏和缓,风力大;山谷口,峡管效应,风力大;地形(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方向基本一致,风力大。
地形的狭管作用,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地形构成的峡谷时,由于空气质量不能大量堆积,于是加速流过峡谷,风速增大。
当流出峡谷时,空气流速又会减缓。
这种地形峡谷对气流的影响;称为“狭管效应”。
由狭管效应而增大的风,称为峡谷风或穿堂风。
【典题精研】下图为北京市北郊8月不同高度平均风速日变化统计图,依据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引起不同高度风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日月引力B.地面摩擦力C.地转偏向力D.水平气压梯度力2.不同高度平均风速白天差异小于夜晚,其原因是白天()A.空气对流运动显著B.大气保温作用弱C.大气削弱作用强D.人为热排放少【答案】1.B2.A【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风速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大致表现为变大,主要原因是因为,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地表建筑物等对风的摩擦力减小,导致风速加大,B选项正确;日月引力对风速的影响较小,A选项错误;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C选项错误;水平气压梯度力对高度的变化较小,D选项错误。
必修一知识总结 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重难点突破
● (1)看方向;北逆南顺 ● (2)看天体运行轨迹 看天体是绕太阳运行还是绕行星运行:如果绕日运行则可能为行星或者为彗星,如果是绕行星运行则可能为卫星。 ● (3)看相对位置关系 凌日:当某一地内行星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在地球上可以看到该行星“凌日”的现象。
冲日:某一地外行星与太阳、地球大致在同一条线上,且地球位于太阳与该行星的中间,则在地球上可以看到该行星 “冲日”现象, 这时的行星最亮,易于观测。
重难点突破
月相观察的方法
上半月的上弦 月出现在上半 夜,在西边天 空,月面向西; 下半月的下弦 月出现在下半 夜,在东面天 空,月面向东。 口诀:“上上上 西西,下下下 东东”。
下列诗词所描述的月相出现在农历相同日期的是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B.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二氧化碳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吸收地面辐射,使气 温升高
臭氧 水汽
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产生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
杂质
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干洁空气的成分体积
• 在25千米以下的干洁空气中,氮气和氧气合占总体积的99%
(一) 对流层
• 对流层是大气圈的最底层,集中了大 气圈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 杂质,大气中的污染物也多集中在这 一层
必修一知识梳理
第一章思维导图
天体物质形式
Material form of celestial body
• 晴朗夜空下,仰望星空,可以看到闪烁的恒星、轮廓模糊的星云,以及相对星 空背景有明显位移的行星、还可以看到一闪即逝的流星体、拖着长尾的彗星
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天气系统思维导图

常见天气系统冷锋、暖锋与天气变化
冷锋
运动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
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压低,气温高、湿度大,天气温暖晴朗
过境时阴天、强风、降温、雨雪
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压升高,气温、湿度下降,天气转晴
降水位置锋后
天气实例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寒潮、沙尘暴
暖锋
运动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
过境前受冷气团控制,气压高,气温低、湿度小,天气低温晴朗
过境时连续性降水或雾
过境后受暖气团控制,气压下降,气温、湿度升高,天气转晴
降水位置锋前
天气实例华北春雨连绵
准静止锋
运动冷暖气团势力相当
过境连续性降水
天气实例长江中下游的梅雨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
低压系统
气压状况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气压梯度力方向从四周指向中心
气流流向
北半球:逆时针辐合中心上升
南半球:顺时针辐合中心上升
天气状况阴雨
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
高压系统
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从中心指向四周
气流流向
北半球:逆时针辐散中心下沉
南半球:顺时针辐散中心下沉
天气状况晴朗干燥
长江流域的伏旱;我国北方“秋高气爽”天气。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大全思维导图(28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大全思维导图(28页)第1页:地理学简介地理学的定义地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地理学的分支和学科领域第2页:地球的基本特征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运动地球的结构和组成第3页:地图的基本概念地图的定义和作用地图的比例尺和方向地图的符号和注记第4页:地球的气候气候的定义和分类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气候类型和分布第5页: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中国的邻国和海域中国的行政区划和主要城市第6页:中国的地形中国的地形特点主要山脉和高原主要平原和盆地第7页:中国的气候中国的气候特点主要气候类型和分布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8页:中国的河流中国的主要河流河流的源头和流向河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9页:中国的湖泊中国的主要湖泊湖泊的形成和特点湖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0页: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主要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1页:中国的农业中国的农业特点主要农作物和种植区域农业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2页:中国的工业中国的工业特点主要工业部门和分布工业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3页:中国的交通运输中国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交通枢纽和线路交通运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4页:中国的城市化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主要城市的特点和发展城市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5页:中国的环境保护中国的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挑战环境保护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6页:中国的旅游中国的旅游资源主要旅游目的地和景点旅游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7页: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文化特点主要文化传统和习俗文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8页:中国的历史中国的历史概述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历史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9页:中国的民族中国的民族构成主要民族的特点和分布民族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0页:中国的国际关系中国的国际地位和角色主要国际组织和关系国际关系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1页:中国的经济中国的经济特点主要经济部门和产业经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2页:中国的教育中国的教育体系主要教育阶段和学校类型教育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3页:中国的科技中国的科技发展主要科技领域和成就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4页:中国的体育中国的体育发展主要体育项目和成就体育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5页:中国的艺术中国的艺术特点主要艺术形式和作品艺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6页:中国的宗教中国的宗教信仰主要宗教和教派宗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7页:中国的社会中国的社会结构主要社会问题和挑战社会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8页:中国的未来中国的发展前景主要挑战和机遇未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页: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运动地图的基本概念和类型第2页:气候与天气气候的定义和类型影响气候的因素天气和气候的区别第3页:中国的地理概况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的地形特征中国的气候特征第4页: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主要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自然资源的保护第5页:中国的农业中国的主要农作物农业的重要性农业的发展第6页:中国的工业中国的主要工业部门工业的重要性工业的发展第7页:中国的交通运输中国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交通运输的发展第8页:中国的城市与乡村中国的城市与乡村分布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第9页:中国的环境问题中国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原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第10页:中国的旅游资源中国的主要旅游资源旅游业的重要性旅游业的发展第11页:中国的文化中国的主要文化特点文化的重要性文化的发展第12页:中国的历史中国的主要历史事件历史的重要性历史的发展第13页:中国的民族中国的主要民族民族的重要性民族的发展第14页:中国的国际关系中国的主要国际关系国际关系的重要性国际关系的发展第15页:中国的经济中国的主要经济部门经济的重要性经济的发展第16页:中国的教育中国的主要教育阶段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发展第17页:中国的科技中国的主要科技领域科技的重要性科技的发展第18页:中国的体育中国的主要体育项目体育的重要性体育的发展第19页:中国的艺术中国的主要艺术形式艺术的重要性艺术的发展第20页:中国的宗教中国的主要宗教宗教的重要性宗教的发展第21页:中国的社会中国的主要社会问题社会的重要性社会的发展第22页:中国的未来中国的发展前景未来的挑战和机遇未来的发展第23页:中国的自然资源管理中国的自然资源管理策略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自然资源管理的挑战第24页: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特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城市化进程的未来展望第25页:中国的环境保护措施中国的环境保护措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的挑战第26页:中国的旅游业发展中国的旅游业发展现状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旅游业发展的挑战第27页:中国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国的文化传承文化创新的重要性文化创新的挑战第28页:中国的科技发展与应用中国的科技发展现状科技应用的重要性科技应用的挑战中心主题: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主要分支:1. 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运动地图的基本概念和类型2. 气候与天气气候的定义和类型影响气候的因素天气和气候的区别3. 中国的地理概况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主要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自然资源的保护5. 农业主要农作物农业的重要性农业的发展6. 工业主要工业部门工业的重要性工业的发展7. 交通运输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交通运输的发展8. 城市与乡村城市与乡村分布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城市化与逆城市化9. 环境问题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原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主要旅游资源旅游业的重要性旅游业的发展11. 文化主要文化特点文化的重要性文化的发展12. 历史主要历史事件历史的重要性历史的发展13. 民族主要民族民族的重要性民族的发展14. 国际关系主要国际关系国际关系的重要性国际关系的发展15. 经济主要经济部门经济的重要性经济的发展16. 教育主要教育阶段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发展17. 科技主要科技领域科技的重要性科技的发展18. 体育主要体育项目体育的重要性体育的发展19. 艺术主要艺术形式艺术的重要性艺术的发展20. 宗教主要宗教宗教的重要性宗教的发展21. 社会主要社会问题社会的重要性社会的发展22. 未来展望发展前景挑战和机遇未来的发展每个主要分支下,您可以继续添加子分支,以涵盖更多的细节和相关信息。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3.7 常见的天气系统课件 新人教版

(1)图(a)中(
)
A.①比②风速大 B.①比③云量少 C.②比③气压低
D.②比④气温高
(2)锋通过④地的时间可能为( A.上午 C.傍晚 B.下午 D .夜间 )
【解析】B、A。第(1)题,根据等压线疏密情况判断, ②比①的等压线密集,所以②比①的风速大,故 A 选项错误;①接近高压中心,为下沉气流,天气晴 朗,③为低压中心,为上升气流,阴雨天气较多, 故B项正确;读等压线数值,②比③气压高,故C选 项错误;④为冷锋前的暖气团,②为冷锋后的冷气 团,④比②的气温高,故 D 项错误。第 (2) 题,锋面 通过④地时应刮偏西风,从图中可以看出12点之前 为偏西风,故A正确。
C.③
D.④
【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锋面系统与天气相关知 识。从“当亚欧大陆上有一股强冷空气南下”可知 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冷锋天气,且冷 气团在亚欧大陆内部蒙古乌兰巴托附近南下,所以 正确的为③图。
【考点2】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与天气
【2—1】(2013· 北京卷 ) 下图 (a) 为某日 08 时海平面 气压分布图( 单位:百帕 ) ,图(b)显示④地24 小时内 风的变化。读图,回答第(1)~(2)题。
4 .天气特点:由图中可知,气旋的前方为 CD暖锋 控制,故在锋前 G 处等地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 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的后方为AB冷锋控制, 故在锋后F处等地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 气。 注意: (1)在水平气压场中,锋面一般形成于低压中心(气旋) 周围,而不会形成于高压中心 ( 反气旋 ) 周围,是因 为低压中心周围气流是向中心辐合,冷、暖气团可 以在低压槽线处长时间停留相遇,形成锋面。反气 旋在地面不能形成锋面,这是因为反气旋的水平
2019年常见天气系统思维导图-实用word文档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常见天气系统思维导图篇一:常见的天气系统的表格1、下列有关锋面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又叫锋区B、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叫暖锋 B、 C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叫冷锋D、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由暖锋形成 2、有关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A、台风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热旋B、台风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的反气旋 B、热带风暴风力超过10级就称为台风 D、台风中心是狂风暴雨最大区域 3、我国长江流域伏旱天气的形成是由于受:A、高气压控制B、反气旋控制C、低气压控制D、气旋控制 4、下列关于气旋、反气旋的叙述,正确的是:A、低气压的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流出B、高气压的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C、气旋过境时,常常出现阴雨天气D、反气旋控制的地区天气晴朗 5、下列天气现象主要由冷锋形成的是:A、华北夏季的暴雨B、冬季暴发的寒潮C、夏秋季节东南沿海的D、盛夏长江流域的伏旱篇二:必修一思维导图必修一(自然地理)复习思维导图(按考点归纳)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3、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4、地球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5、四季更替6、地球圈层结构及特点7、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篇三:常见的天气系统是学习的难点常见的天气系统是学习的难点,同时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
考纲中对本部分的要求是正确理解锋面、高压、低压、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以及对天气的影响。
在复习时,首先需要注意理解相关的概念,如高压、低压、气团、锋面、锋线等。
在正确区分以上概念的基础上,要把握不同类型锋面附近的天气现象和不同时段(锋面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现象,并将我国各地的天气现象与各类锋面附近的天气现象进行比较分析,要正确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锋面、低压、高压控制区的天气特点。
2023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思维导图学案:干旱

思维导图:干旱【思维导图】[考点精析]干旱并不等于旱灾,干旱只有造成损失才能成为灾害。
干旱通常指长期无雨或少雨,水分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
干旱从古至今都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即使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它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仍然比比皆是。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类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膨胀,水资源短缺现象日趋严重,这也直接导致了干旱地区的扩大与干旱化程度的加重,干旱化趋势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不论分析哪里干旱,都是水资源供求出现了问题。
供小于求便是干旱的原因。
分析供给不足的原因,还有需求过大的原因。
原因中又分自然和社会这两类。
注意系统思考,答案其实并不难得到01华北春旱(1)华北春旱严重的原因:①雨季未到,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②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③多大风,加速水分蒸发;④冬小麦返青,需水量大;⑤水资源浪费严重。
原理:由于春季来自大陆的干空气依旧控制北方地区,因此春旱一般发生在北方,发生时间在3-5月,此时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使得地表升温迅速,但地表空气只能得到地表的热量却得不到地表释放的水汽,因此使得空气干燥,不易成云致雨,且此时虽然暖空气开始活跃但一般活动在南方地区,到不了北方,也使得该地区降水稀少,出现旱情。
春旱是北方地区春季常见的灾害,时间长时,地表水干涸,地表龟裂,人畜饮水困难,因此做好预报工作,实时检测天气变化,节约用水,实行人工降雨,以及南水北调均可以缓解春旱。
02 长江中下游伏旱时间:大体上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原理:随着气温的升高,陆地气压降低,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气压(夏威夷高压)逐渐西移,正常年份在7月中旬-8月中旬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
在副热带高气压(夏威夷高压)控制下,下沉气流十分强盛,长江中下游地区难以形成降水,7、8月又多晴朗天气,气温高,蒸发旺盛,形成盛夏伏旱。
但由于气团单一,除局部地区的雷阵雨外,无大片雨区,普遍出现干旱酷暑天气,故叫“伏旱”。
影响地区:主要发生在中国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特别是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等省。
大气运动规律(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全国通用)

B.东南方
【真题探究】 大气环流 (2022·广东·统考高考真题)某研究统计了50°N以北地区1979-2016年发 生的所有气旋,并将中心气压值最低的前5%的气旋定义为超强气旋。下图 示意该地区1979--2016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影响图中北大西洋地区超强气旋生
1.地气系统受热过程 (1)太阳辐射分布
考点一 大气受热过程和温度高低
1.地气系统受热过程 (2)下垫面状况
下垫面指地球表面的特征,如海陆分布、 地形起伏和地表粗糙度、植被、土壤湿 度、雪被面积等等,它对气候的影响十 分显著。下垫面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在 于地面的比热容及反射率。一般可以跟 水汽进行联系。水汽含量较大,比热容 较大。吸热慢,放热慢。一般来说,土 壤的反射率:深色<浅色,潮湿<干燥, 粗糙<平滑;新雪面反射率最大,可达 95%。
整层空气下沉,厚度减 少,顶部增温大于底部
多在高气压区
【真题探究】 逆温现象
(2021·广东·高考真题)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
4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C )
大,原因可能是秋冬季( )A.土壤汞排放量更多 B.南下冷空B气更
频繁C.准静止锋更加强盛 D.植被的覆盖度更低
【真题探究】 热力环流 (2022·全国乙卷·高考真题)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 下图示意当日该市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第10题。
10.据图推测,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 D)A.东北方
题1.。造成夜间海面上云强烈对流的原因有(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