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环境保护教案

合集下载

2024版八年级环境教育教案全册各课

2024版八年级环境教育教案全册各课

修复技术
针对土壤污染,可以采取以下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如换土、深耕等;化学修复技术,如淋洗、化学 氧化等;生物修复技术,如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同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技术组合的方 式进行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
2024/1/26
18
05
生态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维 护
2024/1/26
19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节能减排技术应用
采用高效节能技术和设备,如LED照明、高效电机等;实施能源管理系统和智能化控制技术, 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利用;开展废弃物回收和资源化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14
04
环境污染与防治措施
2024/1/26
15
大气污染现状及治理方法
大气污染现状
当前,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工业 废气、汽车尾气等排放造成的空气中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含量超标。
工业污染
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 弃物等污染物严重破坏环境质量,危 害人类健康。
9
生态系统及其平衡原理
2024/1/26
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 依存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平衡的原理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环境因素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状态是通 过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竞争关系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当生态 系统受到外界干扰时,它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机制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然而,如果干
3
环境教育重要性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推动可持续发展
环境教育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 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 责任感。

八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

八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

八年级上环境教育教课设计第一课时环境保护一、教课目的 :知识与技术1.八年级上环境教育教课设计。

2.八年级上环境教育教课设计。

3.认识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和举措。

过程与方法1.培育从资猜中提守信息的能力和剖析问题的能力。

2.学会与同学合作研究 , 剖析议论问题 , 并能踊跃的表达与沟通。

感情态度和价值观培育热爱环境的感情 , 建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课要点:1.人类面对的主要环境问题。

2.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和举措。

三、教课难点: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由。

四、教课方法:1、鉴于对学生已有学习水平的预计, 同时针对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节课要注意联系生活实质, 运用比较法、议论法等教课方法 , 展开小组议论 , 让学生在合作与沟通中获得知识。

2、教课中重申图表运用 , 经由过程设计问题情形 ,五、教课过程:研究活动 1联系生活,说出你所认识的环境问题学生讲话老师指引:这些环境问题能够分为几大类?学生总结概括承转:面对这样多的胆战心惊的情形, 和我们人类的行为脱得了关连吗?!研究活动 2联合必修3《地区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所学知识 , 达成表示图[ 资料 1] 据科学工作者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水土流失成因研究发现, 自然因素惹起的水土流失量 , 占到目前总水土流失量的 9.6%, 而人为因素惹起的水土流失量要占到 90.4%。

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增加农需人水土业要口单更土壤继产多流退不的续稳增失化不劳长动高力研究活动 3联合此例,剖析议论环境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由。

学生议论 , 学生代表讲话老师概括:巨大的人口压力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由。

研究活动 4 阅读资料 2, 经过公司负责人说的话反应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由之一是什么[ 资料 2]近来国家环保总局在挂牌督办的黄河沿岸一家要点污染企业做调研时 , 公司负责人说:“偷排每天的净利润常常能达到几十万元,而环保部门最高罚款限额仅为10 万元 , 我情愿罚款。

八年级人教版综合实践教案

八年级人教版综合实践教案

八年级人教版综合实践教案一、第一章:环保行动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采取实际行动保护环境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环保知识介绍: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影响。

环保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或社区的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环保知识。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环保活动。

二、第二章:传统文化体验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传统文化知识介绍: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和文化艺术。

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学习传统手工艺等。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知识。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三、第三章:科技创新探索让学生了解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激发科技创新的热情。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创新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科技创新知识介绍:让学生了解科技创新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进行科学实验等。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科技创新知识。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四、第四章:社会服务实践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的重要性,培养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活动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社会服务知识介绍:让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的意义和方式。

社会服务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等。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社会服务知识。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实践活动。

五、第五章:健康生活指导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健康决策的能力。

健康生活知识介绍:让学生了解健康饮食、运动和心理调适等方面的知识。

健康生活实践指导:组织学生进行健康饮食计划、运动计划等。

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健康生活知识。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健康生活实践指导。

六、第六章:交通安全教育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交通法规,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初中环境教育备课教案

初中环境教育备课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环境教育备课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材:《环境教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3. 引导学生从自我做起,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1. 环境问题的现状。

2. 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从自我做起,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1. 教材《环境教育》。

2. PPT课件。

3. 环保活动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PPT课件,展示美丽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大自然的印象和感受。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内容,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如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2. 学生讨论环境问题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环保活动案例,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环保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从自我做起,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2.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五、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提出环保实践活动要求,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等。

2. 学生承诺并签订环保实践活动协议。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环保意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环境问题现状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环保意识重要性的认识。

3. 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讨论环保活动的意义,以及签订环保实践活动协议,旨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课后跟进,了解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地理环保教案初中

地理环保教案初中

地理环保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影响。

2. 让学生掌握环保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调查、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

2. 利用实验、讲解等方法,使学生掌握环保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关爱地球、关爱自然的情感。

2.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影响。

2. 环保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3. 环保的行动和责任。

三、教学重点:1. 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影响。

2. 环保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四、教学难点:1. 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

2. 环保的行动和责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观看地球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影响:让学生列举生活中遇到的环境问题,讨论环境问题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3. 环保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讲解环保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让学生了解环保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4. 环保的行动和责任:让学生讨论个人和集体在环保方面的责任和行动,如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参加环保活动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环保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时刻关注环保,关爱地球。

六、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在环保方面的掌握程度和参与度。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环保行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保护自然环境教案

初中保护自然环境教案

初中保护自然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和责任感。

3. 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环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当前自然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3. 环保法律法规及环保政策4. 个人和集体在保护自然环境中的作用和责任5. 环保行动计划和环保建议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环境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2. 新课导入:介绍自然环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3. 案例分析:分析当前自然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让学生了解环保的紧迫性。

4. 法律法规:讲解环保法律法规及环保政策,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是法律规定的义务。

5.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如环保志愿者、企业代表、政府官员等,讨论在保护自然环境中的作用和责任。

6. 行动计划: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提出具体的环保行动计划,如节约用水、减少垃圾产生等。

7. 总结和建议:总结课程内容,给出环保建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8.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保护自然环境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践行。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环境的概念、法律法规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当前自然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 行动计划法:引导学生提出具体的环保行动计划,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行动计划:跟踪学生参与的环保行动计划,评价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树立起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为创建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力量。

青岛版八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青岛版八年级环境教育教案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感悟生活,培养创新能力。

2、开放形式,让学生写自己的所想所悟,我手写我心,提高写作兴趣。

3、使学生懂得保护环境,爱护人类资源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是我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类在这个地球上快乐地生活了一代又一代,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例如:我们每天不可缺少的淡水,新鲜的空气和优美的自然环境,而且还生活着我们人类共同的朋友一一-小鸟、老虎、熊猫。

…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灾害,大气和河流污染,文物古迹、基础生活设施遭到破坏,土地、森林、草原在战争中被摧毁,人们日常饮用的井水、河水受到了污染,变成血水、毒水。

有些在长时间内无法排除,形成持久而可怕的环境隐患。

近年来,全球气温变暖,最高气温达到40摄氏度左右,由于缺少干净的饮用水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

全球变暖对自然地球生态系统影响十分明显,由此造成的社会经济后果将非常严重,特别是对与生态脆弱区。

我们生存的地球已经千疮百孔。

二、情感激发提问:除了刚才老师介绍的内容之外,同学们还了解到什么关于环境受到破坏的事例吗?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伤害?如果你是科学家,或者保护环境的绿色使者,你将任何去做?(让学生各抒已见)2.激发学生的感情,让他们有创作文章的欲望,呼吁人们来保护自然环境。

三、出示习作要求[习作要求]1、作文紧紧围绕保护环境这--话题展开2、对当前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进行介绍3、对环境污染的根源进行分析4、对家乡未来的环境变化进行一个大致的。

构想【本单元作文参考题目]家乡环境的变化(一)、1.题目自拟2.文体不限3.有真情实(二)、让学生独立思考或找人合作,选择。

诗歌、童话、剧本、记叙文、书信、倡议书等文体,确定题目和文体微力文档(三)、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的文本开婚写作,教师进行指导。

四人小组互赏,推荐一篇佳作。

(点评者要做到:你最欣赏哪一点给他提一个意见。

2024版年度八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完整版

出行前做好路线规划,避免绕行和拥堵,减少油 耗和排放。
2024/2/2
26
07
2024/2/2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27
关键知识点总结
2024/2/2
生命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等层次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生物体与外界 环境的相互作用。
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
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能量流动等基本概念,认识生物多 样性的重要性及保护措施。
家庭环境优化建议
2024/2/2
保持家庭环境整洁
定期打扫卫生,清理垃圾,减少灰尘和细 菌滋生。
绿化家居环境
种植盆栽植物,增加室内氧气含量,净化 空气。
合理摆放家具
避免家具摆放过于拥挤,保持通风良好, 确保逃生通道畅通。
24
节约用水用电习惯培养
节约用水
关紧水龙头,避免长时间冲洗; 利用节水器具,减少用水量。
2024/2/2
影响因素
影响校园生态环境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政策因素等,其中人为因素是 最主要的因素。
后果分析
校园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学校形象和声誉,甚至会对 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同时,生态环境问题也可能引发社会关注和舆 论压力,对学校造成不利影响。
14
实践能力提升
评价自己在实验、探究等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分析自己在观察、 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是否得到提升。
29
下一阶段学习计划
巩固与拓展知识
针对自己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进行巩固练习,拓展相关领域的阅读 和学习,加深对生命生态安全领域的理解。
加强实践与应用
积极参与实验、探究等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初中八年级健康教育教案

初中八年级健康教育教案第一课:保护环境卫生知识(1)居室通风、温度适宜:居室经常开窗通风,能减少空气中的病菌,有些病菌,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长繁殖,而在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的环境中,就会大大减少。

经常通风换气,还可提高空气中含氧的比例,保证人体正常的氧气需要。

室内温度,应以适应生理机能的正常需要为宜,一般保持在摄氏18度到22度为好,过高的室内空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下降。

(2)居室的采光照明适宜的自然采光可使室内得到良好的日照,一般窗户玻璃面积与地面之比例在1/5—1/10为宜,房内如有良好的日照,还可以起到杀菌作用。

为满足阅读需要,房内最低照度不低于50勒克司。

(3)噪声:居室内噪声主要来自室外车辆、喇叭声、锅炉、空调、通风系统等发出的响声和电视、音响播放声。

稿好植树绿化、合理布局噪声大的辅助用房并处理好其噪声,控制电视、音响设备音量,是减少噪声的重要措施。

(4)室内外绿化绿化植物不仅能保持生态平衡,而且还可以制造氧气,净化空气,减少噪声,吸收致癌物质,净化水源,有些还可以分泌出一种杀菌素,减少疾病的传播。

室内外养花种草种树,使得环境优美,芳香宜人,也陶冶了人的性情。

第二课:流行性疾病预防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和了解了流行性疾病的病症状况,懂得了一些常见的预防方法。

2.增强了学生对疾病的防范意识,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如何预防流行性疾病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游戏教学法一、导入:天气转冷,班上好多同学都生病了。

学生讨论:感冒给你带来哪些不便?这段时间,冷暖空气频繁交汇,天气多变忽冷忽热。

此时,同学们应该注意身体的保健、保暖,以免患上春季流行性疾病。

二、流行性疾病基本常识:预防疾病应该从了解疾病开始。

疾病分传染病和非传染性疾病两类。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并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染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

2024版八年级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积极参与健康宣传活动、与家人 朋友共同践行健康生活方式。
04 心理健康与情绪 管理技巧提升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分析
1 2
学业压力增大 八年级是中学阶段的重要转折点,学业压力逐渐 增大,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 问题。
生理变化带来的困扰 青少年时期生理变化较大,部分学生可能因身体 发育、外貌等方面的问题产生自卑、不安等情绪。
溺水自救
保持冷静,头向后仰,口 鼻露出水面,呼救并寻找 漂浮物等待救援。
交通安全常识及规则遵守
遵守交通规则
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走斑马线, 不闯红灯、不翻越栏杆。
识别交通信号和标志
了解并识别各种交通信号和标志的含 义,按指示行驶。
注意行车安全
骑车或开车时佩戴安全带或头盔,不 超速、不酒驾、不疲劳驾驶。
夏季防中暑
了解中暑的症状及预防措施,如避免长时间暴晒、 及时补充水分等。
秋冬防流感
了解流感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如注意保暖、 加强锻炼、接种流感疫苗等。
自我保护能力提升策略
增强安全意识
了解各种安全隐患,学会在危险情况下保护 自己。
学会拒绝与求助
面对不良诱惑和危险情况,学会拒绝并寻求 帮助。
提高自救自护能力
了解传播途径、主要症状及预防措施,如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避免不
洁性行为等。
个人卫生习惯养成教育
勤洗手
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洗手的习 惯。
勤洗澡、勤换衣
保持身体清洁,减少细菌、病毒滋生。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维护公共卫生,减少疾病传播。
季节性流行病防范措施讲解
春季防过敏
了解春季过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如避免接触花 粉、柳絮等过敏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环境污染》[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获得生态学知识,初步知道什么是环境和环境问题,认识环境。

即会分析环境质量与生命质量的关系。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利用资料提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产生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对环境负责的意识。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录像片,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学生准备:图片、表格、文字材料等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师:请同学们大屏幕,欣赏老师给大家带来的几个片断(播放课文中的图片课件,环境污染带来一系列危害。

)师:同学们,看到刚才播放的几个镜头,你们有哪些感受?想到那些问题?师:近几十年来,由于世界各国工农业迅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导致世界各国都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

大气、水、土壤等遭受严重的破坏,大面积砍伐树木、滥杀生灵,扰乱了生态平衡……人类生存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环境污染(板书课题)所以,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问题。

二、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师:同学们,中央电视台有一栏节目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挑战无处不在”。

这句话说的非常有道理,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真是到处充满挑战。

今天上课,咱们就以挑战的方式进行,叫“智者为王”。

全班同学共分成四个小队即:梅队、兰队、竹队、菊队。

(教师介绍挑战的方式)师:挑战无处不在,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联系生活中的现象回答按要求做答:1、请把你们能够想到的与环境有关的5个词语写出来,先独立写,然后小组讨论,每一位学生向小组成员讲解自己认为什么是“环境”?什么是“环境污染”?师:环境污染——指人类在生产与生活时所产生的有害物质(主要是废气、废水、废渣)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危害人类正常的生活和发展。

2、砍伐森林、水污染、白色污染、空气污染有什么害处?三、分析问题,探究明理师:同学们,请结合书、录像片及生活实际,我们开始“智者为王”第二轮挑战(教师介绍挑战规则:组与组之间是必答,组内是抢答)挑战题如下:1、你还知道哪些污染情况?2、根据学生提出的各种环境问题,对环境污染进行分类(不要求全部说出)师:A、空气污染B、水污染C土壤污染D全球变暧E臭氧层空洞F噪声污染G光化学污染H、大气污染3、各小组分析产生这些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4、这些污染对人类有什么影响?5、探究如何查找这些污染源的方法。

教师针对学生回答情况做必要的补充,完善下图。

附:关于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图四、师:(读图)“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所以,人类在发展进程中,需要“三思而后行”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以小组为单位,在下面两个活动中任选一个进行调查,也可以自行设计调查内容,并讨论污染的原因。

活动一:调查水污染1、确定一条被污染的河流。

2、取一瓶水带回家沉淀并观察。

3、填写调查报告。

活动二:调查学校或家周围的空气状况。

1、四个人为一个小组,分工合作,观察主要路段一小时内驶过多少辆汽车。

2、在学校或家庭附近数一数有多少个工厂的烟囱,看一看冒出的烟是什么颜色的。

3、在窗台上放一张白纸,观察一天后白纸上落了多少灰尘。

第二课时《环境污染的危害》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环境质量现状,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

2.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的社会调查活动,培养其自学能力,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课堂讨论和自主发言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与实践,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开放式、探索式、研究性的自主学习。

通过实践、社会调查、查询环保网站等相关资料,从不同角度去体会,感知环境污染的危害,从现象的感知中升华知识。

教学流程第一步:创设情景:发放学习目标及有关讨论题,提供实验的材料及查询的网站。

自主探究:指导学生确立自主探索的子课题1.通过调查法调查当地的环境污染情况。

2.通过实验法验证重金属Hg对生物的危害。

3.通过讨论法让学生区分水华和赤潮,水体富营养化和生物的富集作用。

4.通过网络查询法指导学生自主探讨环境污染方面的实例,并归纳总结环境污染的危害。

5.通过查询法查询化学、物理学科书籍,弄清酸雨的PH值,声音的度量单位分贝等学科间的知识。

分成五个小组,分别就老师确立的五个子课题展开实际探究性操作。

第二步:激兴导学以唐诗人李白赞美大自然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为导入语大屏幕展示以下文稿系列图片(1)大自然美好风光——蓝天、白云,花、鸟、虫、鱼(2)受污染后的恶果图片——美国洛杉矶化学烟雾事件的图片,秃山荒岭、浓烟滚滚、以及水污染等的图片和解说资料(来源于网络下载资料)。

观看大屏幕演示文稿,身心颤动,体验污染危害,涌动环保激情。

归纳整理:组织学生,让各小组汇报调查结果、实验结果,当地污染状况,并提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让学生展示他们所收集到的图片、资料。

各小组围绕不同侧面的情景所获得的认识,展开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分享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1组:空气质量调查组:从当地冬季煤炭燃烧引入大气污染问题,介绍:(1)什么是大气污染?(2)我国大气污染属于什么型污染?主要的污染物是什么?(3)目前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4)当地大气污染源有哪些?(5)大气污染的危害有哪些?2组:水质调查组:从水的重要性谈起,汇报当地水质情况,分析水污染的原因。

汇报验证被Hg污染的水对水蚤生命活动的影响的实验结果。

(1)水污染包括哪几个方面?当地水污染情况如何?(2)讨论为什么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鱼类等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启发引导,发散思维再次鼓励学生自由畅谈,培养其发散思维。

“搭起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

自由发言,凸现出了学生极强的表现欲望。

出示问题:(1)归纳自己周围存在哪些环境污染?有什么治理方法?(2)请预测未来环境的发展趋势?积极发言,各抒己见,都热切地表示从自身做起,倡导同学及家人都立即树立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和和责任感。

课后强化:鼓励学生利用校园网络资料在网上发布以“保护环境,拯救自己”为题的倡议书。

除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再次上网收集环保信息资料,丰富环保知识,并自发建立了“环保好少年”网站。

第三课时《环境污染及其治理》[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够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及其环境污染的分类。

(2)能够说出产生环境污染的原因。

(3)能够说出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

2.能力目标:(1)能够对教师给出的环境污染的案例进行阅读、分析和讨论。

(2)能够运用人地关系理论,分析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

(3)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忧患意识和参与意识。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对环境污染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2.让学生提出一些治理环境污染的建设性的意见和措施。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把预先准备好的环境污染的案例发给每一位学生,每个案例后面都有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

[案例1] 据报道,南极洲有一个比新加坡面积大9倍的冰架从南极冰帽中分离出来。

科学家们的判断颇让人担心:炎热夏季即将来临,其他的冰架也频临瓦解边缘,这预示着南极洲的冰河流量将增加,全球海平面将上升,对低地地区将造成危害。

全球变暖,冰在哭泣。

冰架是覆盖南极大陆的冰层的浮动伸延部分。

此次冰架完全瓦解碎片,是30年来发生的此类事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科学家们警告,这一事件是大自然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再次发出警报。

问题:(1)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哪些?(2)主要的温室气体有哪些?它们主要来自于哪里?(3)全球气候变暖会造成哪些后果?(4)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治全球气候变暖?请提出一些建议和设想。

[案例2]近几年,我国水体水质总体上呈恶化趋势。

1990年,全国城市污水排放量为179亿立方米,1999年为351亿立方米,其中生活污水80%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

全国湖泊约有75%以上的水域受到显著污染。

在调查的约10万千米河段中,有近47%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水域,以及50%的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的遭到污染其中有10%的河段污染严重,已基本丧失使用价值。

更为严重的是,全国已有90%的城镇的饮用水源受到污染,华北地区也被列为21世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地区。

问题:(1)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华北地区为什么会被列为21世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地区?(提示:从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去分析。

)(3)请你谈谈华北平原如何解决水资源缺乏的问题?(4)生活在华北平原的你可以为本地用水问题做些什么?[案例3]经调查,目前上海的生活垃圾日产量达1、1万吨,其中废旧塑料制品占了7%,每年排入环境的废旧塑料总量可达29万吨,这中间最为惹眼的是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

由于管理不善,处理困难,人们经常可以看到河面上、绿化带中、铁路两旁以及中小道路上,一只只白色的发泡塑料餐盒被随意乱扔,以致“白色污染”一词逐渐成为废旧塑料污染环境的代名词而家喻户晓。

问题:(1)何为“白色污染”?(2)“白色污染”的根源在哪里?(3)政府采取了那些措施治理“白色污染”?(4)你可以身体力行的做些什么?[案例4]请你结合学校周围环境,调查一下是否有噪声污染。

问题:(1)噪声污染的来源有哪些?(2)噪声有哪些危害及影响?(3)你认为你所在班级学习环境是否良好?(4)请你为本班级出谋划策提出一些可以降低本班噪声污染的合理建议。

2.课堂教学:(1)复习旧知:从人地关系模式图中说出人地关系的内涵。

教师补充说明:环境具有供给物质、能量和容纳、消除废弃物的能力,但其能力是有限的。

人类若能正确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就会向着有益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反之,恶化的环境必然惩罚人类。

(2)引入新课:我们已经了解了由于人类的活动所产生的有害物质对大气、水质及土壤的污染,因而有害于人类及其它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就是环境污染。

课前,同学们对老师发下来的案例都进行了阅读和思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一下产生这些环境污染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理?并请提出你们的看法。

(3)新课教学:分组进行讨论,每一小组讨论一个案例。

小组代表上来发言。

(略)教师引导学生在谈设想和建议时,要把自己也融入进去,引导学生将认识升华到行动中去。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总结反馈。

(4)巩固新课:展示一幅漫画:“地球出汗了”。

讨论漫画揭示的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引起的后果和解决的措施。

最后教师总结:我们每一位有能力、有责任的公民,都要关心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环境,使环境向着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