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模拟试卷(带答案)-百度文库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模拟试卷(带答案)-百度文库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模拟试卷(带答案)-百度文库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模拟试卷(带答案)-百度文库

一、选择题

1.如图,田亮同学用剪刀沿直线将一片平整的树叶剪掉一部分,发现剩下树叶的周长比原树叶的周长要小,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数学知识是()

A.垂线段最短B.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

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经过两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

2.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A.a>b B.﹣ab<0 C.|a|<|b| D.a<﹣b

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有理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

B.如果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数相等.

C.如果一个数是正数,那么这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D.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那么这个数是正数.

4.把一根木条固定在墙面上,至少需要两枚钉子,这样做的数学依据是()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C.垂线段最短 D.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5.如图所示,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是2﹣1和2,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A.2B.2﹣1 C.2+1 D.1

6.以下调查方式比较合理的是()

A.为了解一沓钞票中有没有假钞,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B.为了解全区七年级学生节约用水的情况,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C.为了解某省中学生爱好足球的情况,采用普查的方式

D.为了解某市市民每天丢弃塑料袋数量的情况,采用普查的方式

7.墙上钉着用一根彩绳围成的梯形形状的饰物,如图实线所示(单位:cm).小颖将梯形下底的钉子去掉,并将这条彩绳钉成一个长方形,如图虚线所示.小颖所钉长方形的长、宽各为多少厘米?如果设长方形的长为xcm,根据题意,可得方程为()

A .2(x+10)=10×4+6×2

B .2(x+10)=10×3+6×2

C .2x+10=10×4+6×2

D .2(x+10)=10×2+6×2

8.3的倒数是( ) A .3

B .3-

C .

13

D .13

-

9.某商店有两个进价不同的计算器都卖了135元,其中一个盈利25%,另一个亏本25%,在这次买卖中,这家商店( ) A .不赔不赚

B .赚了9元

C .赚了18元

D .赔了18元

10.下列图形中,哪一个是正方体的展开图( ) A .

B .

C .

D .

11.如图,C ,D 是线段AB 上两点,若CB =4cm ,DB =7cm ,且D 是AC 的中点,则AC 的长等于( )

A .3 cm

B .6 cm

C .11 cm

D .14 cm

12.阅读:关于x 方程ax=b 在不同的条件下解的情况如下:(1)当a≠0时,有唯一解x=

b

a

;(2)当a=0,b=0时有无数解;(3)当a=0,b≠0时无解.请你根据以上知识作答:已知关于x 的方程 3x ?a= 2x ﹣ 1

6

(x ﹣6)无解,则a 的值是( ) A .1 B .﹣1 C .±1 D .a≠1

二、填空题

13.若x =2是关于x 的方程5x +a =3(x +3)的解,则a 的值是_____.

14.甲乙两个足够大的油桶各装有一定量的油,先把甲桶中的油的一半给乙桶,然后把乙桶中的油倒出

1

8

给甲桶,若最终两个油桶装有的油体积相等,则原来甲桶中的油是乙桶中油的______倍。

15.在数轴上,点A ,B 表示的数分别是 8-,10.点P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从A 出发沿数轴向右运动,同时点Q 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从点B 出发沿数轴在B ,A 之间往返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当点P ,Q 之间的距离为6个单位长度时,t 的值为__________.

16.如图,是七(2)班全体学生的体有测试情况扇形统计图.若达到优秀的有25人,则不合格的学生有____人.

17.如图所示,ABC 90∠=,CBD 30∠=,BP 平分ABD.∠则ABP ∠=______度.

18.已知a ,b 是正整数,且a 5b <<,则22a b -的最大值是______. 19.若

2a +1与212

a +互为相反数,则a =_____. 20.若x 、y 为有理数,且|x +2|+(y ﹣2)2

=0,则(x y

)2019

的值为_____.

21.已知代数式

235x -与2

33

x -互为相反数,则x 的值是_______. 22.一个由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形状图如图所示, 这个几何体是由_________个小立方块搭成的 .

23.已知7635a ∠=?',则a ∠的补角为______°______′.

24.中国始有历法大约在四千年前每页显示一日信息的叫日历,每页显示一个月信息的叫月历,每页显示全年信息的叫年历如图是2019年1月份的月历,用一个方框圈出任意

22?的4个数,设方框左上角第一个数是x ,则这四个数的和为______(用含x 的式子表示)

三、压轴题

25.已知数轴上,点A和点B分别位于原点O两侧,AB=14,点A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

(1) 若b=-4,则a的值为__________.

(2) 若OA=3OB,求a的值.

(3) 点C为数轴上一点,对应的数为c.若O为AC的中点,OB=3BC,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c的值.

26.已知数轴上有A、B、C三个点对应的数分别是a、b、c,且满足|a+24|+|b+10|+(c-10)2=0;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

(1)求a、b、c的值;

(2)若点P到A点距离是到B点距离的2倍,求点P的对应的数;

(3)当点P运动到B点时,点Q从A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C点运动,Q点到达C点后.再立即以同样的速度返回,运动到终点A,在点Q开始运动后第几秒时,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8?请说明理由.

27.已知,如图,A、B、C分别为数轴上的三点,A点对应的数为60,B点在A点的左侧,并且与A点的距离为30,C点在B点左侧,C点到A点距离是B点到A点距离的4倍.

(1)求出数轴上B点对应的数及AC的距离.

(2)点P从A点出发,以3单位/秒的速度向终点C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

①当P点在AB之间运动时,则BP=.(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②P点自A点向C点运动过程中,何时P,A,B三点中其中一个点是另外两个点的中点?求出相应的时间t.

③当P点运动到B点时,另一点Q以5单位/秒的速度从A点出发,也向C点运动,点Q到达C点后立即原速返回到A点,那么Q点在往返过程中与P点相遇几次?直.接.写.出.相遇时P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

28.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非.”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数学中应用极为广泛.

观察下列按照一定规律堆砌的钢管的横截面图:

用含n的式子表示第n个图的钢管总数.

(分析思路)

图形规律中暗含数字规律,我们可以采用分步的方法,从图形排列中找规律;把图形看成几个部分的组合,并保持结构,找到每一部分对应的数字规律,进而找到整个图形对应的数字规律.

如:要解决上面问题,我们不妨先从特例入手: (统一用S表示钢管总数)

(解决问题)

(1)如图,如果把每个图形按照它的行来分割观察,你发现了这些钢管的堆砌规律了吗?像n=1、n=2的情形那样,在所给横线上,请用数学算式表达你发现的规律.

S=1+2 S=2+3+4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其实,对同一个图形,我们的分析眼光可以是不同的.请你像(1)那样保持结构的、对每一个所给图形添加分割线,提供与(1)不同的分割方式;并在所给横线上,请用数学算式表达你发现的规律:

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用含n的式子列式,并计算第n个图的钢管总数.

29.已知:如图数轴上两点A、B所对应的数分别为-3、1,点P在数轴上从点A出发以每秒钟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点Q在数轴上从点B出发以每秒钟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

(1)若点P和点Q同时出发,求点P和点Q相遇时的位置所对应的数;

(2)若点P 比点Q 迟1秒钟出发,问点P 出发几秒后,点P 和点Q 刚好相距1个单位长度;

(3)在(2)的条件下,当点P 和点Q 刚好相距1个单位长度时,数轴上是否存在一个点C ,使其到点A 、点P 和点Q 这三点的距离和最小,若存在,直接写出点C 所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30.如图:在数轴上A 点表示数a ,B 点示数b ,C 点表示数c ,b 是最小的正整数,且a 、c 满足|a+2|+(c-7)2=0.

(1)a=______,b=______,c=______;

(2)若将数轴折叠,使得A 点与C 点重合,则点B 与数______表示的点重合; (3)点A 、B 、C 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A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 和点C 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假设t 秒钟过后,若点A 与点B 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 ,点A 与点C 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C ,点B 与点C 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 .则AB=______,AC=______,BC=______.(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 (4)直接写出点B 为AC 中点时的t 的值.

31.如图,数轴上有A 、B 、C 三个点,它们表示的数分别是25-、10-、10.

(1)填空:AB = ,BC = ;

(2)现有动点M 、N 都从A 点出发,点M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移动,当点M 移动到B 点时,点N 才从A 点出发,并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移动,求点N 移动多少时间,点N 追上点M ?

(3)若点A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 和点C 分别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和7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试探索:BC -AB 的值是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请说明理由. 32.(阅读理解)

若A ,B ,C 为数轴上三点,若点C 到A 的距离是点C 到B 的距离的2倍,我们就称点C 是(A ,B )的优点.

例如,如图①,点A 表示的数为﹣1,点B 表示的数为2.表示1的点C 到点A 的距离是2,到点B 的距离是1,那么点C 是(A ,B )的优点;又如,表示0的点D 到点A 的距离是1,到点B 的距离是2,那么点D 就不是(A ,B )的优点,但点D 是(B ,A )的优点. (知识运用)

如图②,M 、N 为数轴上两点,点M 所表示的数为﹣2,点N 所表示的数为4. (1)数 所表示的点是(M ,N )的优点;

(2)如图③,A 、B 为数轴上两点,点A 所表示的数为﹣20,点B 所表示的数为40.现

有一只电子蚂蚁P从点B出发,以4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到达点A停止.当t为何值时,P、A和B中恰有一个点为其余两点的优点?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详解】

用剪刀沿直线将一片平整的树叶剪掉一部分,发现剩下树叶的周长比原树叶的周长要小,

∴线段AB的长小于点A绕点C到B的长度,

∴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数学知识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故选C.

【点睛】

根据“用剪刀沿直线将一片平整的树叶剪掉一部分,发现剩下树叶的周长比原树叶的周长要小”得到线段AB的长小于点A绕点C到B的长度,从而确定答案.本题考查了线段的性质,能够正确的理解题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属于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得出a、b两点到原点距离的大小,进而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由图可知a<0<b,

∴ab<0,即-ab>0

又∵|a|>|b|,

∴a<﹣b.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数轴,熟知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C

解析:C

【解析】

试题解析:A∵0的绝对值是0,故本选项错误.

B∵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故本选项正确.

C如果一个数是正数,那么这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D∵0的绝对值是0,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4.B

解析:B

【解析】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把一根木条固定在墙面上,至少需要两枚钉子故选B. 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列出算式,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

解:∵A,B﹣1,

∴A,B﹣1)=1;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了实数与数轴,掌握数轴上点的特点,利用数轴,数形结合求出答案.

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抽取样本注意事项就是要考虑样本具有广泛性与代表性,所谓代表性,就是抽取的样本必须是随机的,即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对象都要有所体现.

【详解】

解:A.为了解一沓钞票中有没有假钞,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故不符合题意;

B.为了解全区七年级学生节约用水的情况,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故符合题意;

C.为了解某省中学生爱好足球的情况,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故不符合题意;

D.为了解某市市民每天丢弃塑料袋数量的情况,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

解析:A

【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题目中图形,求得梯形的长.由图知,长方形的一边为10厘米,再设另一边为x 厘米.根据长方形的周长=梯形的周长,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详解】

解:长方形的一边为10厘米,故设另一边为x厘米.

根据题意得:2×(10+x)=10×4+6×2.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清题目中梯形变化为矩形,其周长不变.

8.C

解析:C

【解析】

根据倒数的定义可知.

解:3的倒数是.

主要考查倒数的定义,要求熟练掌握.需要注意的是:

倒数的性质:负数的倒数还是负数,正数的倒数是正数,0没有倒数.

倒数的定义:若两个数的乘积是1,我们就称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9.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设盈利的这件成本为x元,则135-x=25%x,解得:x=108元;亏本的这件成本为y元,则y-135=25%y,解得:y=180元,则135×2-(108+180)=-18元,即赔了18元.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1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

【详解】

解:A、能围成正方体的4个侧面,但.上、下底面不能围成,故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

B、C、四个面连在了起不能折成正方体,故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D、是“141"型,所以D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

故答案是D.

本题考查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及空间想象能力,熟练掌握正方体的展开图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由CB=4cm,DB=7cm求得CD=3cm,再根据D是AC的中点即可求得AC的长

【详解】

∵C,D是线段AB上两点,CB=4cm,DB=7cm,

∴CD=DB﹣BC=7﹣4=3(cm),

∵D是AC的中点,

∴AC=2CD=2×3=6(cm).

故选:B.

【点睛】

此题考察线段的运算,根据图形确定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即可正确解答.

12.A

解析:A

【解析】

要把原方程变形化简,去分母得:2ax=3x﹣(x﹣6),去括号得:2ax=2x+6,移项,合

并得,x=

3

1

a

,因为无解,所以a﹣1=0,即a=1.

故选A.

点睛:此类方程要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后,清楚什么时候是无解,然后再求字母的取值.二、填空题

13.5

【解析】

【分析】

把x=2代入方程求出a的值即可.

【详解】

解:∵关于x的方程5x+a=3(x+3)的解是x=2,

∴10+a=15,

∴a=5,

故答案为5.

【点睛】

本题考查了方程的解

解析:5

【分析】

把x=2代入方程求出a的值即可.

【详解】

解:∵关于x的方程5x+a=3(x+3)的解是x=2,

∴10+a=15,

∴a=5,

故答案为5.

【点睛】

本题考查了方程的解,掌握方程的解的意义解答本题的关键.

14.6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设原来乙桶中的油量为,甲桶中的油量为,则可列出方程求出答案. 【详解】

设原来乙桶中的油量为,甲桶中的油量为

第一次:把甲桶中的油倒出一半给乙桶,转移的油量为

甲桶剩

解析:6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设原来乙桶中的油量为1,甲桶中的油量为x,则可列出方程求出答案.

【详解】

设原来乙桶中的油量为1,甲桶中的油量为x

第一次:把甲桶中的油倒出一半给乙桶,转移的油量为1 2 x

甲桶剩余油量:

11

22 x x x -=

乙桶剩余油量:1

1 2

x+

第二次:把乙桶中的油倒出1

8

给甲桶,转移的油量为

1111

1

82168

x x

??

+=+

?

??

甲桶剩余油量:11191 2168168 x x x

??

++=+

?

??

乙桶剩余油量:

11177 1

2168168

x x x

????

+-+=+ ? ?

????

此时甲乙桶中油量相等

9177168168

x x +=+ ∴6x =

故原来甲桶中的油量是乙桶中的6倍 【点睛】

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在于转移油量之后,要减去,然后联立方程求出倍数关系即可.

15.【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别表示P,Q 的数为-8+2t 和10-3t ,并分到A 前和到A 后进行分析求值. 【详解】

解:由题意表示P,Q 的数为-8+2t ()和10-3t (),-8+3(t-6)() 解析:

12

5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别表示P ,Q 的数为-8+2t 和10-3t ,并分Q 到A 前和Q 到A 后进行分析求值. 【详解】

解:由题意表示P ,Q 的数为-8+2t (09t <≤)和10-3t (06t <≤),-8+3(t-6)(69t <≤)

Q 到A 前:103826t t -+-=,求得12

5

t =

,且满足06t <≤, Q 到A 后:82836t t -++--()=6,求得12t =,但不满足69t <≤,故舍去,

综上12

5

t =. 故填

125. 【点睛】

本题考查数轴上的动点问题,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将动点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进行分析求解.

16.5 【解析】 【分析】

根据达到优秀的人数和所占百分比求出总人数,然后用总人数乘以不合格所占的百分比即可. 【详解】

解:∵学生总人数=25÷50%=50(人), ∴不合格的学生人数=50×(1-5

【解析】 【分析】

根据达到优秀的人数和所占百分比求出总人数,然后用总人数乘以不合格所占的百分比即可. 【详解】

解:∵学生总人数=25÷50%=50(人),

∴不合格的学生人数=50×(1-50%-40%)=5(人), 故答案为:5. 【点睛】

本题考查了扇形统计图,熟知扇形统计图中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是解题关键.

17.60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平分线的性质的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是将两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因为BP 平分 ,所以只要求 的度数即可. 【详解】 解:,, , 平分, .

故答案为60. 【点睛】

解析:60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平分线的性质的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是将两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因为BP 平分ABD ∠ ,所以只要求ABD ∠ 的度数即可. 【详解】 解:

ABC 90∠=,CBD 30∠=,

ABD 120∠∴=,

BP 平分ABD ∠,

ABP 60∠∴=.

故答案为60. 【点睛】

角平分线的性质是将两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角平分线的性质在求角中经常用到.

18.-5

【分析】

根据题意确定出a的最大值,b的最小值,即可求出所求.

【详解】

解:,

,,

则原式,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估算无理数的大小,熟练掌握估算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解析:-5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确定出a的最大值,b的最小值,即可求出所求.

【详解】

<<,

解:459

∴<<,

23

=,

a2

∴=,b3

=-=-,

则原式495

-

故答案为5

【点睛】

本题考查估算无理数的大小,熟练掌握估算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

19.﹣1

【解析】

【分析】

利用相反数的性质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a的值.

【详解】

根据题意得:

去分母得:a+2+2a+1=0,

移项合并得:3a=﹣3,

解得:a=﹣1,

故答案为:

解析:﹣1

【解析】

【分析】

利用相反数的性质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a的值.【详解】

根据题意得:a2a1

10 22

+

++=

去分母得:a+2+2a+1=0,

移项合并得:3a=﹣3,

解得:a=﹣1,

故答案为:﹣1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一元一次方程,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系数为1,是解题的关键,此外还需注意移项要变号.

20.﹣1

【解析】

【分析】

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式求出x、y的值,然后代入代数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

由题意得:x+2=0,y﹣2=0,

解得:x=﹣2,y=2,

所以,()2019=()201

解析:﹣1

【解析】

【分析】

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式求出x、y的值,然后代入代数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

由题意得:x+2=0,y﹣2=0,

解得:x=﹣2,y=2,

所以,(x

y

)2019=(

2

2

-

)2019=(﹣1)2019=﹣1.

故答案为:﹣1.

【点睛】

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时,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

21.【解析】

【分析】

根据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之和为0,建立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

∵与互为相反数

解得: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相反数的性质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熟记相反数的性质建立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解析:27 8

【解析】

【分析】

根据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之和为0,建立方程求解即可.【详解】

∵23

5

x-

2

3

3

x-互为相反数

∴232

30 53

-??

+-=

?

??

x

x

解得:

27

8 x=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相反数的性质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熟记相反数的性质建立方程是解题的关键.22.5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意可得: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如下图所示,所以这个几何体是由5个小立方块搭成的.

考点:几何体的三视图.

解析:5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意可得: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如下图所示,所以这个几何体是由5个小立方块搭成的.

考点:几何体的三视图.

23.25 【解析】 【分析】

根据补角的概念,两个角加起来等于180°,就是互为补角,即可求解. 【详解】 的补角为

故答案为103;25.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补角的求解,熟练掌握,即可解题

解析:25 【解析】 【分析】

根据补角的概念,两个角加起来等于180°,就是互为补角,即可求解. 【详解】

a ∠的补角为180762313550'='?-??

故答案为103;25.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补角的求解,熟练掌握,即可解题.

24.【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题意分别列出四个数的关系,然后即可求得其和. 【详解】 由题意,得

故答案为.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整式的加减,解题关键理解题意找出这四个数的关系式. 解析:416x +

【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题意分别列出四个数的关系,然后即可求得其和. 【详解】

由题意,得

()()()

1771416

x x x x x

+++++++=+

故答案为416

x+.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整式的加减,解题关键理解题意找出这四个数的关系式.

三、压轴题

25.(1)10;(2)

21

2

±;(3)

28

8.

5

±±,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画出数轴,由已知条件得出AB=14,OB=4,则OA=10,得出a的值为10.

(2)分两种情况,点A在原点的右侧时,设OB=m,列一元一次方程求解,进一步得出OA的长度,从而得出a的值.同理可求出当点A在原点的左侧时,a的值.

(3)画数轴,结合数轴分四种情况讨论计算即可.

【详解】

(1)解:若b=-4,则a的值为 10

(2)解:当A在原点O的右侧时(如图):

设OB=m,列方程得:m+3m=14,

解这个方程得,

7

m

2 =,

所以,OA=21

2

,点A在原点O的右侧,a的值为

21

2

.

当A在原点的左侧时(如图),

a=-21 2

综上,a的值为±21

2

.

(3)解:当点A在原点的右侧,点B在点C的左侧时(如图), c=-28 5

.

当点A在原点的右侧,点B在点C的右侧时(如图), c=-8.

当点A在原点的左侧,点B在点C的右侧时,图略,c=28 5

.

当点A在原点的左侧,点B在点C的左侧时,图略,c=8.

综上,点c的值为:±8,±28 5

.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通过画数轴,找出数轴上各线段间的数量关系并用一元一次方程来求解,需要注意的是分情况讨论时要考虑全面,此题充分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利用数行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6.(1) a=-24,b=-10,c=10;(2) 点P的对应的数是-44

3

或4;(3) 当Q点开始运动后第

6、21秒时,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8,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绝对值和偶次幂具有非负性可得a+24=0,b+10=0,c-10=0,解可得a、b、c的值;

(2)分两种情况讨论可求点P的对应的数;

(3)分类讨论:当P点在Q点的右侧,且Q点还没追上P点时;当P在Q点左侧时,且Q点追上P点后;当Q点到达C点后,当P点在Q点左侧时;当Q点到达C点后,当P 点在Q点右侧时,根据两点间的距离是8,可得方程,根据解方程,可得答案.

【详解】

(1)∵|a+24|+|b+10|+(c-10)2=0,

∴a+24=0,b+10=0,c-10=0,

解得:a=-24,b=-10,c=10;

(2)-10-(-24)=14,

①点P在AB之间,AP=14×

2

21

=

28

3

-24+28

3

=-

44

3

点P的对应的数是-44

3

②点P在AB的延长线上,AP=14×2=28,

-24+28=4,

点P的对应的数是4;

(3)∵AB=14,BC=20,AC=34,

∴t P=20÷1=20(s),即点P运动时间0≤t≤20,

点Q到点C的时间t1=34÷2=17(s),点C回到终点A时间t2=68÷2=34(s),当P点在Q点的右侧,且Q点还没追上P点时,2t+8=14+t,解得t=6;

当P在Q点左侧时,且Q点追上P点后,2t-8=14+t,解得t=22>17(舍去);

当Q点到达C点后,当P点在Q点左侧时,14+t+8+2t-34=34,t=46

3

<17(舍去);

当Q点到达C点后,当P点在Q点右侧时,14+t-8+2t-34=34,解得t=62

3

>20(舍去),

当点P到达终点C时,点Q到达点D,点Q继续行驶(t-20)s后与点P的距离为8,此时2(t-20)+(2×20-34)=8,

解得t=21;

综上所述:当Q点开始运动后第6、21秒时,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8.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掌握非负数的性质,再结合数轴解决问题.

27.(1)30,120(2)①30﹣3t②5或20③﹣15或﹣483 4

【解析】

【分析】

(1)根据A点对应的数为60,B点在A点的左侧,AB=30求出B点对应的数;根据AC=4AB求出AC的距离;

(2)①当P点在AB之间运动时,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AP=3t,根据BP=AB﹣AP 求解;

②分P点是A、B两个点的中点;B点是A、P两个点的中点两种情况讨论即可;

③根据P、Q两点的运动速度与方向可知Q点在往返过程中与P点相遇2次.设Q点在往返过程中经过x秒与P点相遇.第一次相遇是点Q从A点出发,向C点运动的途中.根据AQ ﹣BP=AB列出方程;第二次相遇是点Q到达C点后返回到A点的途中.根据CQ+BP=BC

列出方程,进而求出P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

【详解】

(1)∵A点对应的数为60,B点在A点的左侧,并且与A点的距离为30,

∴B点对应的数为60﹣30=30;

∵C点到A点距离是B点到A点距离的4倍,

∴AC=4AB=4×30=120;

(2)①当P点在AB之间运动时,

∵AP=3t,

∴BP=AB﹣AP=30﹣3t.

故答案为30﹣3t;

②当P点是A、B两个点的中点时,AP=1

2

AB=15,

∴3t=15,解得t=5;

当B点是A、P两个点的中点时,AP=2AB=60,∴3t=60,解得t=20.

故所求时间t的值为5或20;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