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乳剂的研究性状及药效

合集下载

10.2%阿维·三唑磷微乳剂防治瓜亮蓟马药效初探

10.2%阿维·三唑磷微乳剂防治瓜亮蓟马药效初探
竹 竹 竹 竹 竹 竹 竹 竹 竹 ’ 竹 竹 1卞 竹 竹 竹 竹 竹 竹 竹 竹 竹 竹 1 1卞 卞 竹 竹 竹 竹 竹 ’ 卞 1 1卞’ 竹 竹 1中 竹 竹 竹 竹 ’ 1 1中 竹 竹 竹 竹 r 中 1 竹 竹 1 竹 竹 咋 1卞 咋 竹 竹 竹 1 竹
《 药 田 间药 效 试 验 准 则 》 并 采 用 D S( a 农 , P Dt a
PoesSs m) 据 处 理 系 统 对 防效 进 行 邓 肯 氏 rcs yt 数 e 新 复 极 差 法 ( MR 差 异显 著 性 测 验 。 D T) 药效计算方法 : 虫 口减 退 率 ( ) :— T × % /0 P 1 Y - F 防治 效 果 ( ) = %
围 内对 节 瓜 安 全 , 以 大 面 积 推 广 应 用 。 可
姒 姒
: l

: f j
21 0 1年 粮 食 最 低 收 购 价
I # £ , -

为 护 民 粮 极 , 步 进 食 产 展, 务院 准 决 适当 高 产区 0 l 保 农 种 积 性进一 促 粮 生 发 经国 批 ,定 提 主 2 1 1

25 —
嘲 比 楫 保
2 1 年第 3期 01 总第 1 5 2 期
试 验 硼 奔
1 . %阿维 ・ 唑 磷 微 乳 剂 02 三 防 治 瓜亮 蓟马 药 效 初 探
孙 光 忠
(.湖北省农药检定管理所 , 1 武汉
中 圈分 类 号 :4 ¥3
彭 超 美
邓 劲 松2
4 07 ) 3 0 0
实植物保护剂有限公司。
1 2 试 验 地 概 况 .
l ~l 叶 , 于初 花期 , 蓟 马发生 和为 害初 2 5片 处 是

5%~10%精喹禾灵微乳剂的研究

5%~10%精喹禾灵微乳剂的研究

精 呤 禾 口 前剂 型 以 乳 油为 , 少量 低 含 量 的 微 乳 剂 和 仃 水 N N 以及 水 分 散 性 颗 粒 刹 ,l L I 于该 除 剂 的作 用 机 理 决 定 口前 J 的水 乳 剂 和 颗 粒 剂 的 药 效 都 常 差 , 保 证 使 用 效 果 加 大 用 量 为 更加 重 了 污染 , 于 精 峰 禾 灵的 溶 解 度 不 是 很 大 , 岭 禾 灵 微 精 乳剂都足 以 5 8 %~ %为 {, 发 含 量 相 对 高 一 的 产 品 足 大 家 丌 点 都 希 的 , 章 就 是 通 过 溶 剂 和 乳 化 剂 的 筛 选 将 精 喹 微 乳 剂 含 文 量 可 以 由 5%到 高 到 1 。 0%
as f c.e lin ste d a fr lt n i a e pe e t y te i fhg — u ly Quz lfgp eh l ir mu so ;te po u twi e mo e l ef t muso i h ie l omuai ;te p p i rsn a s nh ss ih q ai iaoo -—ty M co e lin h rd c l b r o e o l o t l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原 料 及试 剂 .
精 呤 禾 灵 原 药 ( 量 分 数 9 ,山 东 京 博农 化 彳 限 公 司提 质 4% 丁 供) ,溶 剂 有 : 苯 、二 甲 苯 、 乏 氯 甲烷 、 DMF 环 已酮 、 丙 、 酮 、N 甲基 吡 咯 烷 酮 ,乳 化 剂 :农 乳 5 0 0 、农 乳 6 2 0 、OP 1、 一0 O 一0 P2 、农 乳 4 0 农 乳 10 、 烷 基 酚 聚氧 乙 烯 醚 确 磷 酸 酯 、 0、 6l 苯 乙基苯酚聚氧 乙烯醚磷酸 酯 ;防冻剂 :乙二醇、丙三酶 、乙 醇、脲素 。

农药制剂学-微乳剂

农药制剂学-微乳剂
增溶胶团作用是自动进行的,因此,微乳液能自发形成
胶束的形状
增溶于胶束 增溶于胶束的定向
的内核
表面活性剂分子之
间形成的栅栏层
增溶(吸附)于胶 增溶于胶团极 束表面,即胶束 性基团之间
与溶剂交界处
几何排列理论
Robbins(1977)、Mitchell和Ninham(1981)等从表面活 性剂聚集体中分子的几何排列考虑,提出了界面膜排列 的几何模型
水-油体系界面张力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大大降低,表面 活性剂的存在可以降低两相间的表面自由能和界面张力
加入助表面活性剂,则界面张力进一步降低至1×10-3~ 1×10-5 mN/m,形成稳定的界面膜,油分子向膜内渗透, 导致π增大到大于(γO/W)a时,则有γ<0,而负界面张力是 不可能存在的
为了达到体系平衡,体系将自发扩张界面,使更多的表面 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吸附于界面而使其体积浓度降低, 直至界面张力恢复至零或微小的正值,使分散质点分散度 增加,最终形成更小的液滴,界面张力γ由负值变为零
R比理论
热力学理论
瞬间负界面张力理论
Schulman和Prince(1977)等人针对微乳液的形成提出了 瞬间负界面张力理论
Schulman 提出微乳液形成的条件是: γ=(γO/W)a - π<0
式中:γ—油-水界面张力; π—膜压; (γO/W)a—加入助表面活性剂后的油-水界面张力
瞬间负界面张力理论
表面活性剂极性的亲水基头和非极性的烷基链分别与水 和油构成分开的均匀界面,在水侧界面,极性头水化形 成水化层,而在油侧界面,油分子是穿透到烷基链中的
从几何的角度来讲,设定填充系数V/(a0LC)
几何排列理论
该填充系数提供了亲水-亲油平衡的衡量标准,界面的 优先弯曲就取决于此系数,而此系数受到水和油分别对 极性头和烷基链溶胀的影响 填充系数=V/(a0LC) 式中: V—表面活性剂分子中烷基链的体积; a0—表面活性剂极性头的截面积稀释液油珠粒径为纳米级,有效成分分散度高, 粒径小,易于对靶标产生渗透,有利于发挥药效和增强 对有害生物体或植物体表面的渗透,故可以提高触杀效 果或用于防治隐蔽性害虫

农药微乳剂

农药微乳剂

农药微乳剂的研究进展杨克勤(河南科技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摘要:论述了农药新剂型微乳剂的进展、形成机理、特性和基本组成,较详细地讨论了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关键词:微乳剂稳定性透明表面活性剂70年代起美、英、德和日本等国家都有微乳液的研究报道,研究内容涉及卫生用药和农用杀虫、杀菌和除草剂等方面。

在农药微乳液研究中,80年代国外有关专利就有用非-阴离子复配制农药微乳剂的报道,90年代就研发出5%氰戊菊酯和 10%高效苯醚菊酯微乳剂产品进入市场。

我国80年代后期开始涉及家庭卫生用药的微乳剂开发,90年代开始研发拟除虫菊酯类微乳剂用在蔬菜和棉花上防治害虫。

目前我国对农药微乳剂不断增加兴趣和投入,并且迅速研发,是由于我国农药销售市场仍旧以乳油为主,约占 60%,每年使用的有机溶剂(主要是二甲苯为主的“三苯”溶剂)近 30万吨。

这些溶剂在加工时不仅存在易燃易爆和中毒问题,而且在使用中对人类和哺乳动物构成直接危害,也严重污染环境,还耗费大量资金(使成本增加)和造成石化资源的浪费。

农药微乳剂是我国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安全、环保型水基性的新剂型,也是发达国家近几年来重视研发的一种代替农药乳油的优良液体剂型,并已成为国际上农药新剂型发展的方向。

1 微乳液的形成和特性1.1 微乳液形成的机理Schulman 等人认为,油-水-表面活性剂体系要形成微乳液,体系的界面张力必须降到零附近。

Gerbacia 和 Rosano 认为,微乳液的形成与助表面活性剂(如乙醇)沿着界面迁移有关。

这种迁移作用暂时将界面张力降到零,使得液滴重组为更小的液滴,一旦迁移结束,助表面活性剂又像表面活性剂那样使高表面能的液滴稳定下来。

有时加入助表面活性剂也不能制得微乳液是因为不能使这些更小的液滴稳定下来,这些小液滴就聚结起来形成液径较大的乳液。

Shinda 和Hirnoko 则认为,微乳液中观测到的迁移现象与胶团溶液中出现的现象没有本质区别。

5.0%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的研究

5.0%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的研究

5.0%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的研究翟溯航【摘要】The effective ingredient 5% beta-cypermethrin microemulsion had been prepared successfully with the use of compound emulsifier. The stable performances can reach the national standard. New research methods had been used to determinat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kinds of dosage form, microemul sion and emulsion. The dispersed state, aggregation state after dried and the infiltration on plant leaf surface after diluted by water are all different These microscopic detec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5.0% self-made microemulsion comparing with traditional emulsion has better dispersion effect and invasive,and shows a distinct crystalline state.%采用自配复合乳化剂成功制备高效氯氰菊酯质量分数为5.0%的微乳剂,测定其稳定性能均能达到国家标准;采用新型研究方法从微观领域考察高效氯氰菊酯的微乳剂和乳油这两种不同剂型,发现稀释后,二者在水溶液中的分散状态、风干后的聚集状态以及在植物叶片表面的浸润情况都存在差异.这些微观检测结果说明高效氯氰菊酯质量分数为5.0%的微乳剂相较于传统乳油有更好的分散效果和浸润性,并显示了与乳油截然不同的结晶状态.【期刊名称】《河南科学》【年(卷),期】2012(030)003【总页数】4页(P337-340)【关键词】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微观【作者】翟溯航【作者单位】暨南大学材料系,广州5106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2.3+5高效氯氰菊酯(beta-cypermethrin,以下简称Bcy)又称顺式氯氰菊酯、高效灭百可,是将氯氰菊酯(cypermethrin)8个异构体中的两个无效体经催化异构转为高效体而得到的产品,相较于传统氯氰菊酯,Bcy的杀虫效力能提高1倍,而毒性降低50%~70%.Bcy主要用于防治棉铃虫、菜粉蝶、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等鳞翅目害虫,杀虫机理以触杀和胃毒为主,目前剂型有乳油(EC)、高渗乳油(HEC)、高渗水乳剂(HEW)、微乳剂(ME)、水乳剂(EW)、可湿性粉剂、粉剂、悬浮剂、片剂、烟剂等,实际使用中以乳油最为常见.近年来,Bcy的微乳剂和水乳剂逐渐发展并展露优势,兀新养、杨旭彬[1]等人研究了Bcy质量分数为4.5%的水乳剂的工艺和影响;吴秀华、陈蔚林[2]研究了Bcy质量分数为5%的微乳剂配方;此外,谭涓[3]等人还研究了Bcy与阿维菌素的复配;王亚廷[4]等探讨了Bcy与辛硫磷的复配.这些剂型以水为主要介质,代替了乳油中的二甲苯,环保效果尤为突出.但是目前水乳剂和微乳剂也存在缺陷,最明显的就是Bcy原药含量低,一般微乳剂中Bcy的质量分数为4.5%,而在乳油中可以达到20%甚至更高;其次,水剂的分散效果不如乳油理想,稳定性也有待提高,这些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都限制了水乳剂和微乳剂在实际中的应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了自配复合乳化剂,配置了Bcy质量分数为5.0%的微乳剂,并且采用微观方法对其性质和作用效果进行了研究.这些微观方法区别于传统的检测手段,不仅从外观上表征制剂,更是从粒子角度分析了制剂在用水稀释后的分散状况、与植物叶片的接触情况、带电性以及结晶状态,有助于对农药作用机理的研究,并对今后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1.1 实验材料Bey质量分数为95%的Bcy原药,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提供;乳化剂:农乳401(苯乙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HLB值为13~15)、农乳500#(十二烷基苯磺酸钙,HLB值为5.0)、EL-20(蓖麻油聚氧乙烯醚,HLB值为9.5)、农乳601#(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HLB值为13.5)、农乳602#(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HLB值为14.5)、农乳1600#(苯乙烯基苯基聚氧乙烯基聚氧丙基醚),均由邢台蓝星助剂厂提供;4.5%高氯乳油、正丁醇、丙三醇、乙酸乙酯、二甲苯,丙酮均为分析纯,广州化学制剂厂提供;去离子水等.1.2 实验仪器FLUKO公司FM200乳化机、DF-101集热式恒温磁力搅拌器、英国Malvern仪器有限公司激光光散射纳米粒度仪、德国Kruss公司DSA100型接触角测量仪、美国惠普公司Agilent 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怡星有限公司JSM 6510扫描式电子显微镜、精密天平.1.3 试验方法1.3.1 Bcy微乳剂的制备微乳剂溶液包括连续相和分散相.连续相主要为水,分散相包括Bcy原药、乳化剂和其他助剂[5].采用相转化的方法,将Bcy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加入乳化剂和其他助剂制成分散相,在FM200乳化机的搅拌下(1000r/min),把去离子水缓慢加入到分散相中,完成有机相和水相之间的转化.1.3.2 物理性能测试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对自制Bcy微乳剂的外观、pH值、对硬水的稳定性、稀释稳定性、热贮稳定性(在54℃±2℃下保存14 d)和冷贮稳定性(在0℃±2℃下保存7 d)分别进行检测.1.3.3 Bcy稀释后在水中的分散情况用激光光散射纳米粒度仪分别对稀释500倍、1000倍、1500倍、2000倍的Bcy质量分数为4.5%的市售乳油和5.0%的自制微乳剂的粒径、粒径分布指数和表面带电荷进行测定.保持室温25℃,采用连续测量模式,每个样品测4次,取平均值.1.3.4 接触角的测量用DSA100型接触角测量仪测定Bcy质量分数为4.5%的乳油和5.0%的自制微乳剂稀释至500倍后与不同植物叶片的接触角.1.3.5 扫描电镜(SEM)采用JSM 6510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稀释1000倍的Bry质量分数为5.0%的微乳剂和4.5%的乳油制剂的形态和分布.2.1 微乳剂的制备及物理性能实验表1为初步筛选的结果,由于实验内容涉及具体配方,故所采用的乳化剂分别由字母A至F编号代表.根据外观以及热贮稳定性和冷贮稳定性初步判断第Ⅱ、Ⅵ、Ⅶ号微乳剂合格,并对其进一步分析,表2为进一步实验后的结果.可以看出,Ⅱ号、Ⅶ号各方面物理性能表现均良好,热贮稳定性实验和冷贮稳定性试验也都没有出现沉淀,保持无色透明;分散实验中将微乳剂逐滴加入到自来水中稀释200倍,液滴分散快速不聚集,30℃水浴1 h后无油无沉淀;在硬水中和自来水中也能保持稳定,说明这两种微乳剂是符合标准的.但是由于Ⅶ号微乳剂的乳化剂含量高而Bry含量略低,所以选择Ⅱ号微乳剂做后续实验.2.2 最佳配方经过实验筛选出最佳的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配方如下:Bcy质量分数5.0%;有机助剂为乙酸乙酯,质量分数为8.0%;乳化剂A+C占整个微乳剂体系总质量的12.0%;防冻剂丙三醇质量分数3.0%;剩余由去离子水补足100%.2.3 微观观察Bry微乳剂分散情况将自制的5.0%Bcy微乳剂和市售4.5%Bcy乳油仿照农业实际应用的要求分别稀释500倍、1000倍、1500倍和2000倍,采用激光光散射纳米粒度仪测定其粒径(D)、粒径分布指数(PDI)以及电荷(Zata)分布,结果见表3.通常农药微乳剂的粒径范围为1~100 nm,5.0%Bcy自制微乳剂稀释后粒径为30~60 nm,正好落在这个范围内,且随着稀释倍数增加微乳剂的粒径有变大的趋势;而乳油的粒径则要大得多,在160~200 nm.另外,从粒径分布指数上看,乳油的分布指数为0.3~0.5,微乳剂的分布指数都小于0.3,属于分散均匀的体系,分散状况比乳油要好.分布更均匀有利于植物对药物的充分利用,而小的粒径又增大了接触面积,二者共同作用能起到提高药效的效果.表3中Zata电位表示粒子所带的电荷性质和大小.粒子的带电性能往往会影响到粒子与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粒子的结合性能,两种制剂粒子都带负电荷且微乳剂的绝对值更大些,这就有利于粒子结合带正电荷的粒子特别是在形成复配药物时更容易.而复配药物是未来农药发展的趋势,这样看来,微乳剂更具潜力.2.4 接触角测定实际应用中还应考虑到药物与植物的接触即浸润情况,因为喷洒过程中大量农药会因为来不及完全浸润而流失在土壤中,因此,良好的浸润性是充分利用农药的前提.表4为使用DSA100型接触角测量仪测得的两种制剂在稀释500倍后,分别在包菜、上海青、芥蓝上的接触角.总体上看,微乳剂的接触角普遍小于乳油,这是因为乳油经稀释后在水中以大分子油滴的形式存在,与叶片接触时体现疏水性,而微乳剂的的尺寸小,液滴成分中油相含量少,在水中易分散,在植物表面更易浸润.良好的接触情况可以减少农药在喷洒过程中的损失,从而间接提高了药效.2.5 SEM结果将Bcy的微乳剂和乳油分别稀释1000倍后滴在载玻片上,经过风干、喷金后,进行测试,结果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微乳剂的结晶成分呈现分散的颗粒状粒径为几个微米;乳油的油汕滴则大范围不规则连续分布,这是不同剂型中不同的介质(乳油中为二甲苯,微乳剂中为乙酸乙酯和水)对结晶产生了影响,水溶液中更利于形成分散的粒状结晶,有机溶剂中更易形成连续的不规则结晶.Bcy是聚酯类农药中极为重要的一种,传统研究集中于宏观方向上的考察,如外观、杀虫效果等,而没有涉及微观层次的探讨.此次采用粒径分析、电荷分析、SEM和接触角测量,从微观领域对微乳剂和乳油进行分别研究,发现微乳剂在稀释后粒径更小,在纳米级,且分布更均匀,并带有更多负电荷,这有利于农药在实际使用中的药效提高和与其他农药制成复合药剂.另外Bcy的微乳剂的结晶状态和乳油也有明显差异,这种区别是由于分散介质对结晶产生了影响所致,至于这种影响的作用机理以及如何进一步利用微乳剂中的负电荷是今后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1]兀新养,杨旭彬,谭涓,等.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的研制[J].应用化工,2007,36(3):302-307.[2]吴秀华,陈蔚林,易秀成,等.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的研究[J].农药,1999,38(1):19-20.[3]谭涓,刘永忠,邹忠良.3.5%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的研究[J].应用化工,2007,36(2):202-209.[4]王亚廷,李波,刘亚敏,等.20%高效氯氰菊酯·辛硫磷微乳剂的研制[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7,28(9):46-49.[5]王广远.5.0%缓释型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的研究[J].农药,1998,37(12):13-15.【相关文献】[1]兀新养,杨旭彬,谭涓,等.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的研制[J].应用化工,2007,36(3):302-307.[2]吴秀华,陈蔚林,易秀成,等.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的研究[J].农药,1999,38(1):19-20.[3]谭涓,刘永忠,邹忠良.3.5%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的研究[J].应用化工,2007,36(2):202-209.[4]王亚廷,李波,刘亚敏,等.20%高效氯氰菊酯·辛硫磷微乳剂的研制[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7,28(9):46-49.[5]王广远.5.0%缓释型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的研究[J].农药,1998,37(12):13-15. Research of the 5.0%Beta-cypermethrin Microemulsion。

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防治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药效试验报告

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防治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药效试验报告

剂 , 西 鑫 瑞 德 生 物 科 技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对 照 药 剂 : 陕 2 5 溴 氰 菊 酯 乳 油 , 尔 滨 瑞 丰农 化 有 限 公 司 。 防 治 . 哈
对 象 : 菜蛾 。 小
1 2 试 验 地 概 况 .
油 40 /m 5 mL h 的 防 效 。22 甲 氨 基 阿 维 菌 素 苯 甲酸 .
参 考 文 献
[] 江 苏新 医 学 院编 . 中药 大 词 典 ( 册 ) M] 1 上 [ .上 海 科 学
技 术 出 版社 ,0 1 1 7 -0 2 2 0 : 0 11 7 .
的溶 解 度 一 般 都 是 随 着 温 度 的 升 高 而 增 大 ; 时 升 高 同
温 度 也 会 使 溶 剂 的 黏 度 减 小 , 效 成 分 和 溶 剂 通 过 两 有
1 1 试 验 材 料 .
试 验结果见表 2 。对 施 药 后 2天 和 7天 的 防 效 进 行 方 差 分 析 结 果 表 明 , 药 剂 处 理 间 及 与 对 照 药 剂 其 各
防 效 有 显 著 差 异 。其 中试 验 药 剂 2 2 甲氨 基 阿 维 菌 .
素 苯 甲酸 盐 微 乳 剂 低 剂 量 5 . g h 、 5 O / m。处 6 8 / m 6 . g h
程 。因 此 本 实 验 认 为 用 2 ~ 4 0 O目地 榆 来 浸 提 比 较 适
28
师 , 药 工程 专业 , 表 论 文 5 。E ma : za0 5 @ y— 制 发 篇 — i wyho 0 9 a l
ho .c . n。 o om c
21 0 2年 刘 佳等 :. 甲氨基 阿 维 菌素苯 甲酸盐微 乳 剂防 治 十字花 科 蔬 菜小菜蛾 药效试 验报 告 第 1 22 期

微乳剂在农药制剂中的应用

微乳剂在农药制剂中的应用

引言在1958年“微乳”正式出现之前,微乳已应用于生产活动中,60年代以后,微乳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前景引起了广大科学工作者的兴趣,目前,微乳已在三次采油、日用化学、纺织染整、催化、化学反应介质、药物传递等领域广泛应用,其中,微乳剂作为一种水性化制剂,便是微乳在药物领域中的应用。

在农药、安全性和环境污染要求日趋严格的今天,以水为基剂的农药新剂型已成为世界农药剂型研究和发展的方向,而作为一种新型的水性化农药制剂,微乳剂正是这样一种绿色农药制剂。

外观透明、均匀的微乳剂是一种热力学稳定的O/W型体系,是由农药有效成分和乳化剂、分散剂、防冻剂、稳定剂、助溶剂等助剂均匀地分散在基质水中而形成的。

1 微乳剂在农药加工中的应用1.1 农药制剂概况我国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大国,随着农药的大量使用,农药领域存在的问题也愈来愈突出,其中,广泛引起注意的问题之一就是农药给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

目前,我国使用的农药剂型主要有乳油、可湿性粉剂、颗粒剂、粉剂、水剂、悬浮剂、微乳剂等。

在农药剂型使用方面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例如:水稻、棉花是我国主要作物,虫害普遍发生,杀虫剂的使用约占整个农药产量的70%,而杀虫剂中乳油制剂占各种剂型总量的70%,其中有机磷农药又占70%。

这种不合理情况也可由1998年我国各种剂型制剂数占制剂总数的百分比情况来说明:乳油(EC)、可湿性粉剂(WP)、粉剂(DP)、颗粒剂(GP)四种传统剂型占我国剂型产量的75%,其中乳油产量及制剂数就占一半。

由于乳油要耗用大量的甲苯、二甲苯等有毒的有机溶剂,而这些有机溶剂在使用中绝大部分又被白白耗费,这不仅造成了生产成本的提高,而且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发达国家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出发,限制和禁止芳香烃类有机溶剂在农药中的使用,尤其是在蔬菜、果树上的使用。

鉴于此,我国应压缩乳油的产量,大力发展新剂型品种,逐步开发乳油的替代品。

1.2 微乳剂在农药制剂中的应用从一些国家和地区限用、禁用乳油农药起,许多科学工作者致力于微乳剂的研究。

50%乙草胺微乳剂的研究

50%乙草胺微乳剂的研究
(2)在50%乙草胺微乳剂的配制过程中,选用合适的助表面活性剂,可扩大透明温区范围,提高微乳剂的低温性能和稳定性。
(3)配制50%乙草胺微乳剂时,助表面活性剂最佳用量为质量分数5%。
(4)50%乙草胺微乳剂与乳油相比,降低有机溶剂用量60%以上,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
1实验部分
1.1实验设备
高效气相色谱,SP502,山东鲁南化工仪器厂;电热恒温培养箱,NMK02型,湖北省黄石市医疗器械厂;农药乳液稳定性测试仪,BC01N型,大连北方分析仪器厂;架盘药物天平、冰箱、烧杯、比色管、安培瓶若干。
1.2实验药品
乙草胺原油(质量分数92.4%),工业级,山东省滨州市农药厂;乳化剂,自制,由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而成;助表面活性剂,工业级,自选。
50%乙草胺微乳剂的研究
农药微乳剂是剂型开发的新方向之一。在农药乳油中大量有机溶剂的使用,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近年来,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农药制剂中使用的二甲苯等的限制日益严格,从而促使水性化农药如微乳等剂型的发展。我国直到20世纪90年代微乳剂才真正进入研究和开发阶段,微乳剂品种较少,特别是关于除草剂微乳剂的报道更少。乙草胺是目前全国旱田除草剂的第一大品种,除草效果优异,并且使用方便,价格便宜,深受广大用户欢迎。目前仅见奥克公司已研制出50%乙草胺微乳剂乳化剂OX8503报道。鉴于50%乙草胺微乳剂的广阔前景及其独特性能,在此特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1.3微乳剂的配制及透明温度区的测定
将计量好的原油加入搅拌器中,然后加入规定量的乳化剂,助表面活性剂及水,搅拌至均匀透明即可。取上述调制好的微乳剂置于50mL具塞比色管中,插入温度计,放在水浴中缓慢升温,出现反相混浊时的温度为透明温度区上限。同样在冰箱中存放,缓慢降温至冻结,由冻结状态恢复至均相透明液态时的温度为透明温度区下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2
接触角 !! " 的测定
仪器 ’ CCDBE 型 接
能优越于 198毒死蜱乳油 ! 有利于药效的发挥 $
触角 测量 仪 ( 载片 ’ 石蜡涂 片 ( 按 文 献 %1& 方 法测定 ! 测得的 ! 值 ! 结果 ) 表 2 #$
/5 @
798 毒死蜱 微乳剂 田 间 药 效 试 验
/99/
年我们在山东宁阳县南驿镇么庄村进行了 798 毒 死 蜱 微 乳 剂 和 198 毒 死 蜱 乳 油 防 治 苹 果 树 绵蚜的田间药效试验$ 本试验共设 2 个处理 "包括 3 个空白对照 ,! 每处理 1 次重复 ! 共 /9 个小区 ! 每小区 7 棵树! 树龄为 32 年 ! 历年苹
稳定性良好 $
制剂外观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 结果 "表 /%$ 将试样装安培瓶密
/7 /
封!
经时稳定性试验
/7 8
抗冻稳定性试验
在不同的低温下 ! 将
" 9;2% ! & 自 然条件 下长期 贮存 ! 观察
试样冷冻 41’! 结果 "表 8%$
实 验 表 明 在 560! 以 下 ! 试 样 出 现 半 透 明 或胶冻状! 但恢复室温后! 其仍能变为透明 均相液体! 且在水中可自动分散成透明溶
乳化剂 ’ 烷基酚聚氧乙烯 "6832 ) 醚 "9!:68
42 ) & 壬 基 酚 聚 氧 乙 烯 醚 磷 酸 酯 " ;<=<91) &
烷 基 酚 聚 氧 乙 烯 醚 磺 基 琥 珀 酸 酯 " /000)& 吐 温 /0810 " >:/?81? )& =9:<9 嵌 段 型 表 面 活 性 剂 " =<= ) & 蓖 麻 油 聚 氧 乙 烯 " 6?84?? ) 醚 " =@:6?84??)& 苯 乙 烯 " 或 !: 甲 基 苯 乙 烯 ) 苯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 " 宁乳 A??B)& 二苄 基联苯基聚氧乙烯醚 " 农乳 C??B)& 苯乙烯基 苯酚聚氧乙烯醚 "D?CB)&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 +:3?2)( 溶 剂 ’ 二 甲 苯 ( 助 剂 ’ EF 8ED 醇 % 均为工业品 %
45 /
配方选择
根据对微乳剂产品的要求!
通过对多种有机溶剂 & 乳化剂及助剂的筛选 ! 配方确定如下 ’ 毒 死 蜱 ’ C?7 & 溶 剂 ’ 二 甲 苯 G78427 &
! 45 3
实验部分 原料及规格 毒死蜱 ’ 原药含量 !627 (
乳化剂’ ;!=!91 和 =!= 按一定比例混合4G78
/7 4
得到透明淡黄色液体 $
在 *21"/% !烘箱中贮存 41’! 在贮存前后分 外观 ’ 淡 别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有效成份的含量! 分 析误差为"4: ! 结果 * 表 4 %$ 由表 4 结果可见 ’ 80: 毒死蜱微乳剂热贮
47 1
80: 毒死蜱 微乳剂 性能测 定
/)
黄色透明液体 ! 无可见悬浮物及沉淀 $ 乳化分 散性 ’ 按文献 (4& 进行 ! 80: 毒死蜱微乳剂能
农药科学与管理
!"#$%&%’" (&%")&" *)’ +’,%)%#$-*$%.)
/001 !/2 "34 #
农 药 研 究
30% 毒死蜱微乳剂的研究" 性状及药效
田文学 3! 王开运 /! 闫新华 3
"35 山东华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山东 泰安
/A3133 (
/5 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 山东 !"#$% &’ ()* +,-&./%.01&2 304.&56#-20&’
收稿日期 ! !""#$"%$&’
$ !( $
农 药 研 究
农药科学与管理
!"#$%&%’" (&%")&" *)’ +’,%)%#$-*$%.)
/001 !/2 "34 #
//:& 助剂 ’ 4:;8:& 水 ’ 补足 499:$ 47 8 89: 毒死蜱微乳剂的制备
将毒死蜱溶于溶剂中! 再与乳化剂& 将上述溶液慢慢倒入水中! 在充分搅拌
/5 65 4
同时 ! 708毒死蜱微乳剂药效好于 198 毒死蜱 乳油 ! 且在 28 水平上两者差异性显著 $ 根据 成本估算 ! 798 毒死蜱微乳剂工厂成本比 198 毒 死 蜱 乳 油 低 ! 吨 成 本 约 降 低 1 999:1 299 元 ! 以年产 299$ 计 ! 可增利 税 /99 万 ://2 万 元$
迅速 & 自然均匀分散于水中 ! 呈透明的均相溶 液 $ 乳化稳定性 ’ 按文献 (4& 乳化稳定性合格 $
/)
进行 ! 80: 毒死
47 87 4 47 87 /

蜱微乳剂经实验无浮油& 沉油和沉淀析出!
助剂混合均匀 $ "转数为 499;/99-<,%)! 搅拌时间为 80,%)%
!
结果与讨论 热贮稳定性试验 将 80: 毒死蜱微乳剂
实验表明 ! 798 毒死蜱微乳剂的接触角最 小 ! 说 明 798 毒 死 蜱 微 乳 剂 的 展 着 性 能 较 乳 油更优越 $
果树绵蚜发生较重$ 798毒死蜱微乳剂用药量分 别为 3 299 倍液 * 有效成分浓度为 /99,H=IH,!
/ 999 倍液 *有效成分浓度为 329 ,H=IH,! / 299
/5 65 /
该剂型 是以水 为 介 质 ! 既 可 以 改 善
工厂的操作环境! 减少了有机溶剂对操作工 人的毒害! 又避免了大量有机溶剂的浪费和
4A615771Βιβλιοθήκη 721# !" #
参照表面活性剂润湿力的 倍液 * 有效成分浓度为 3/9 ,H=IH,! 198 毒死 蜱乳油用药量为 / 999 倍液 * 有效成分浓度为
/5 >
润湿力测定
测定 * F;=G /2@2!A1#! 测得润湿时 间 ! 结 果 * 表 >#+ 由表 > 可看出 ! 798 毒死蜱微乳剂润湿性
/99 ,H=IH,$ 试验药剂施用后各处理苹果树绵
摘 要 ! 本文介绍了 C?7 毒死蜱微乳剂配方的组成和制备方法 ! 并对其性能和田间药效进
行了测试和试验 " 关键词 ! 农药 # 微乳剂 # 毒死蜱 中图分类号 ! (1G/ 文献标识码 ! Q 文章编号 ! 3??/:21G? "/??1)33:??/A:?C
微 乳 剂 是 由 油$水$表 面 活 性 剂 构 成 的 透明或半透明的单相体系! 是热力学稳定的 胀大的胶团分散体系% 具有质量稳定& 贮运 安全& 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 毒死蜱是一种 有机磷类中等毒的广谱性杀虫剂 ! 具有触杀 & 胃毒& 熏蒸作用! 常规剂型为乳油! 是以甲 苯和二甲苯& 甲醇等为溶剂% 这些溶剂的加 入不仅提高了产品成本! 而且对环境的污染 也大大增加! 给贮运也带来了不便% 微乳剂 加工要求农药有效成分在水中相对稳定! 具 有较好的生物活性! 原药含量相对稳定! 毒 死蜱原药具有上述特点! 因此可以加工成微 乳剂% 本文介绍了毒死蜱微乳剂研制& 性能 和田间药效试验 %
液$
/7 1
水质影响试验
以不同水质配制 89: 毒
死蜱微乳剂 ! 进行稳定性实验 ! 结果 "表1 %$
5 !" 5
农药科学与管理
!"#$%&%’" (&%")&" *)’ +’,%)%#$-*$%.)
/001 !/2 "34 #
农 药 研 究
实验表明 ! 水质硬度虽对制剂的稳定性有 一定影响 ! 但不是很大 ! 因此 ! 从保证产品质 量和成本最低化等因素考虑 ! 在生产过程中使 用自来水就可以生产 798毒死蜱微乳剂 $
泰安
/A3?3G )
!"#$ %&$’(& "$5*F5 "HI*)’.)J KL*M*)J >"&I).F.JM E.5 ! @$’5 ! >*%*) /A4144) 782".94"! >I" &.,N.#%$%.) *)’ N-"N*-*$%.) .O $I" C?7 &IF.-NM-%O.# ,%&-.",LF#%.) P"-" %)$-.’L&"’ %) $I%# N*N"- 5>I" N-.N"-$%"# *)’ $I" "OO"&$ .O $I" N-.’L&$ P"-" $"#$"’ *)’ ’"$"-,%)"’5 :5% ;&.<2! N"#$%&%’" ( ,%&-.",LF#%.)( &IF.-NM-%O.#
蚜虫口减退与防治效果 *表 @,$
/5 6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从药效评价来看 ! 在有效成分浓度相
对大自然的污染! 而且贮运也比乳油更加安 全$
参考文献 %4 & ;<=>97?@A 化 工 部 化 工 产 品 标 准 审 查委员会 5 农药标 准汇编 5 北京 ’ 中国标准出版社 ! 4AA4544 %/ & ;<=>97B@A 刘步林主编 5 农药剂型加工技术 5 北京 ’ 化 学工业出版社 ! 4AA657A4:147 %7 & 微乳化技术及应用 5 崔正刚 ! 殷福珊编 5 北京 ’ 中国轻 工业出版社 ! 4AA/5744:74A %1 & 赵国玺5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5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