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牢文言基础(三)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合集下载

文言文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文言文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5.中心语 + 而 + 定语 + 者
缙绅而能不易其至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能够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官员,这么大的天下,有多少个呢
翻译要点:要把定语放回中心词的前面
三 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代词谁何奚、安曷胡恶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 在动词前面,
格式:主 + 宾 疑问代词 + 动
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赤壁赋〈苏轼〉 则又何羡乎 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庄子〉
以膏泽斯民, 使……得到好处
四、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名词活用作有认为以为意义的动词,表示 主语 认为 宾 语 怎样或 主语 把 宾语 当作什么,
1.形容词用作意动, 形容词不能直接修饰后面的名词
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认为……小
2.名词的意动
如:稍稍宾客其父 把……当作客人
▪ 13、乃我困汝, 困:使……处于困境,使动用法
▪ 14、头发上指, 上:向上,名词活用为状语
▪ 15、吾得兄事之, 兄:像兄弟一样,名词活用为状语
▪ 16、手巾掩口啼 巾: 用手巾 ,名词活用为状语,
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特殊句式 今天的句子,一般是主+状+谓+宾 古代的句子,主语可在谓语后,宾语可在谓 语前,状语可在谓语后,定语可在主语宾语 后,相对今天而言,其语序十分特殊,所以 称为特殊句式,
现代汉语最常用的词性活用为特定环境临时的词性
一、名词、形容词、动词、数词之间的词性转换
1.名词活用为动词:如:乳二世
沛公军霸上,
喂奶 驻军
2.动词活用为名词: 如:燕赵之收藏, 收藏的珠宝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卒使上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高考文言文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梳理

高考文言文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梳理

高考文言文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梳理在高考文言文的考查中,词类活用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理解和掌握词类活用现象,对于准确理解文言文的文意、提高阅读和解题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就对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知识进行一次全面梳理。

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当名词处于谓语的位置,且具有动词的意义时,就活用为动词。

比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原本是“军队”的意思,在这里用作动词,意为“驻军”。

再如“籍吏民,封府库”中的“籍”,本意为“户籍”,这里用作动词,是“登记”的意思。

2、名词作状语名词在动词前,不是主语而是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等,就活用为状语。

例如“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的“翼”,意思是“像翅膀一样”,修饰“蔽”这个动作,表示方式。

“吾得兄事之”中的“兄”,意为“像兄长一样”,也是表示方式。

“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朝”和“夕”,分别表示时间“早上”“晚上”。

3、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比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意思是“使……称王”。

4、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如“稍稍宾客其父”中的“宾客”,意思是“把……当作宾客”。

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用作名词动词在句中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动词就活用为名词。

例如“追亡逐北”中的“亡”和“北”,指的是“逃亡的人”“败逃的人”。

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产生这个动作。

比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意思是“使……活下来”。

3、动词的为动用法动词的为动用法,是指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为宾语而发出的。

例如“等死,死国可乎”中的“死”,意思是“为……而死”。

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备了名词的特点,就活用为名词。

翻译题考查点(三)——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

翻译题考查点(三)——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

[通法点拨] 1.从标志词入手,看是否符合被动句的特点。
判 2.从语法入手,看主语是否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如 定 是,则为被动句式。 技 3.没有标志词的句子,在句中动词的前或后加上“被” 法 而基本意义没有改变的是被动句式,如:弦歌凝而白云
(被)遏,加上“被”字意义没变,故其为被动句式。 翻 1.对有“固定标志”的被动句,翻译时要去掉表被动的 译 词语或结构,并在谓语动词前或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前加 技 上“被”字。如: “吾属今为.之虏矣”翻译为“我们 法 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

如列传》)
见+谓语(或见
志 +谓语+于)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
如列传》)
类型
典例
固 “为”字句: ①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定 “为表被动”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标 “为……所” (《六国论》)
志 “为所” 无标志句
(意念被动句) “被”字句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①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②而刘夙婴.疾病(《陈情表》) 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答案:D
4.翻译下面语段中画线部分并指明其中特殊句式的特点。 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至刖。
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君车而出。君闻之 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 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 及弥子色衰而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尝矫驾吾车,又尝 食我以其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 爱憎之至变也。 故有爱于主,则知当而加亲;见憎于主,则罪 当而加疏。故谏说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之矣。
2.对无标志的被动句,翻译时要在动作行为的发出者 翻 前加上“被”字。如:“帝感.其诚”翻译为“天帝被他

文言文的语法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的语法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的语法知识点总结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它具有独特的语法特点。

掌握文言文的语法知识对于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总结一下文言文的常见语法知识点。

一、实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1、名词:在文言文中,名词的用法较为灵活。

有时名词会用作动词,例如“驴不胜怒,蹄之”中的“蹄”,本是名词“蹄子”,在这里用作动词“用蹄子踢”。

2、动词:动词也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意为“使……活下来”;“意动用法”则是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怎么样,例如“渔人甚异之”中的“异”,意思是“认为……奇异”。

3、形容词:形容词也可以用作动词,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就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意为“使……变绿”。

同时,形容词还能活用为名词,像“将军身被坚执锐”中的“坚”和“锐”,分别指“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

二、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常见的虚词有介词、连词、助词、副词等。

1、之:“之”的用法多样,可以作代词,如“执策而临之”中的“之”,代指千里马;也可以作动词,如“吾欲之南海”中的“之”,意思是“去、到”;还可以作助词,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而:“而”作为连词,用法丰富。

可以表示并列关系,如“黑质而白章”;也可以表示转折关系,如“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还可以表示承接关系,如“温故而知新”。

3、以:“以”常见的用法有“把、用、凭借、因为”等。

例如“以刀劈狼首”中的“以”是“用”的意思;“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中,前一个“以”是“因为”,后一个“以”是“把”。

4、于:“于”常用来表示地点、时间、对象等。

如“战于长勺”中的“于”表示地点“在”;“苛政猛于虎也”中的“于”表示比较“比”。

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常见的判断句标志有“……者,……也”“……,……也”“……者,……”等。

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

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

文言句式与词类活用一、文言句式课标《考试说明》规定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等。

(一)判断句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文言文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

被动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文言文语句中,根据习惯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句子叫省略句。

有承前省、蒙后省、承宾省、对话省以及概括性省略等。

省略句主要有五种形式:(四)变式句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总称为变式句,主要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

掌握这些变式句的特点,有助于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凝固结构。

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约定俗成,经久不变。

熟练地掌握这些句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快速、正确地翻译非常有帮助。

常见的文言固定句式分类归纳如下:1.“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译文:因此不积累每一小步,就无法到达千里之外;不汇集细微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海。

2.“……,抑……”,译为“是……,还是……”或“……,或者……”。

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译文:或者考察其成败的事迹,不都是由于人事所决定的吗?3.“有所”,译为“有……的”。

(人、物、事)例: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译文:死也是我厌恶的,(但是我)厌恶的还有比死更严重的,所以祸患(也)有(我)不躲避的。

4.“无所”,译为“没有……的”。

(人、物、事)例: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

(《指南录后序》)译文:天刚亮时,在竹林里躲避哨兵,(碰到)几十名巡逻的骑兵,几乎没法逃脱而死。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及常考文言文句子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及常考文言文句子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及常考文言文句子一、文言文的词类活用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其活用的语境主要有:①名词+名词,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例:晋军函陵。

(驻军)《烛之武退秦师》②名词+代词,这时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例: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口技》③副词(能愿动词)+名词,这时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云青青兮欲雨。

(下雨)《梦游天姥吟留别》④名词用"而"、"则"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衣冠而见之。

(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冯谖客孟尝君》⑤古代汉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作动词。

例: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攻下;向东进军)(《前赤壁赋》)2)名词活用为使动词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肉)《中山狼传》例: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

(使……下)《李济雪夜入蔡州》3)名词活用为意动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把……当做宾客)《伤仲永》例: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

(把……当做仇人)《大铁锥传》4)名词活用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才能直接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的很少见。

而在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可以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的现象也极为常见,很值得我们注意。

普通名词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用于动词前作状语,所起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还具有比较浓厚的修辞色彩。

常见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例: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

(在路上)《宋定伯捉鬼》例: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专题一板块一 文言文基础落实篇 第三讲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

专题一板块一 文言文基础落实篇 第三讲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

类型四 数词的活用
类型
教材联想(解释加点词)
数词用作 ①六王毕,四海一.( )
动词
②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数词用作形 ③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容词 ( )
对应解释:①统一 ②使……两样,有二心 ③全
7.请找出画线句中的活用词,并翻译画线句子。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 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 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活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活用词:一,数词用作动词,统一。
有些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较难区分,必须紧扣上下文, 研究句子本身所表达的意思,方能确定其是何种用法。如:
小②①孔工子师登得泰大山木而,小则天王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
①中的“小”是“使之小”,使它小了;②中的“小” 是“以之为小”,认为鲁地小了。通过此例不难看出,使动 用法侧重客观行动,而意动用法侧重于主观感受,是个人的 看法,事实未见得如此,如②中的“小天下”,其实只是孔 子的一种主观感受,天下并未变小。
答案:活用词:贤愚: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者愚者。 美,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德。
译文:喜爱欲望高兴愤怒的情绪,贤者和愚者是一样 的,贤者能够克制它,不让它超过限度,愚者放纵它,(喜 爱欲望高兴愤怒的情绪)多到失去适当的限度。希望陛下 常常能自我克制,来确保能够善终的美德,那么千秋万世 就永远仰赖您了。
参考译文: 唐太宗问魏征说:“观察近来和古代的帝王,有传承帝位 十代的,有传承帝位一两代的,也有自己得到天下自己又失去 天下的。我常常心怀忧虑的原因(是),或者害怕抚慰养育人民 不能得到适当的方法,或者害怕心中产生骄傲懈怠的情绪,高 兴愤怒超过了限度,却不知道自己(已经超过限度了),您可以 为我说出这个情况,(我)应当把您的话当作准则。”魏征回答说: “喜爱欲望高兴愤怒的情绪,贤人和愚人是一样的,贤人能够 克制它,不让它超过限度,愚人放纵它,(喜爱欲望高兴愤怒 的情绪)多到失去适当的限度。希望陛下常常能自我克制,来 确保能够善终的美德,那么千秋万世就永远仰赖您了。”

打牢文言基础(三)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打牢文言基础(三)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应用体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杖 击之,即逸去。至山下月明处,则虎也。是人非能胜 虎,而气以盖之矣。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杖 击之,即逸去。 译文: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圣人之治也,自闺门、乡党至于朝廷皆有教,以率天下之 善,则有罪者易以寡也。 译文: (2)以上下交修而尽天下之谋虑,以公听并观而尽天下之情伪。 译文: 解析:(1)句中的“善”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善行”的意思。 (2)句中的“修”为动词活用为名词,意思是“匡助的做法”。 参考答案:(1)圣人治理天下,从家庭、乡里到朝廷都有教化, 来带领天下的善行,那么犯罪取 意见和观察事物来辨明天下事情的真假。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五)使动用法
• • • •
例句: 1.①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2.①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 秦论》) • ②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 3.①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 ②徐孺下陈蕃之榻。(《滕王阁序》)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第一课时
• • • • • • • • 1、课前预习词类活用(一)—(三)类型 2、堂上检查预习。例句: 1.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2.沛公军(于)霸上。(《鸿门宴》) 3.(1)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 4.扣舷而歌之。(《赤壁赋》) 5.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游褒禅山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欤?
岂不是……么?
……庶 几 ……与 (欤 ) ……或许……吧?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与其……孰若……?
与其……,不如……?
其……邪(耶),其……邪(耶)? 是……呢,还是……呢?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句式标志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规律总结
教材例句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规律总结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教材例句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规律总结
教材例句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规律总结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翻译格式 怎么能……呢? 为 什 么 要 ……呢 ? 还 要 …… 干什么呢? 有 什 么 ……呢 ? 怎 么 能 …… 呢? 怎么能……呢? 哪 里 ……呢 ? 难 道 ……吗 ? 怎么……呢? 哪里……呢?怎么……呢? 不也是……吗? ……不是……吗? 难道……吗? 难道……吗?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省略兼语 使(之)快弹数曲(《琵琶行》)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句式标志 奈何?奈……何?
何如? 何以……? 何所……? 如……何 孰与……,与……孰?
何故?
翻译格式 怎么办?把……怎么办?怎么?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多么, 怎么那么……啊
直……耳 只不过……罢了 惟……耳 只是……罢了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句式标志 无乃……乎(与)?
翻译格式 恐怕……吧?只怕……吧?
得无……耶? 得无……乎?
大概……吧?恐怕……吧?该不是…… 吧?能……吗?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句式标志 诚……则……
然则
翻译格式 如果……那么(就)……
既然这样,那么;如果 这样,那么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句式标志 然而 虽然
翻译格式 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 虽然这样,(但),即使如此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为什么? 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根据什么……?凭什么……?为
什么?怎么会? 所……的是什么? 对(把)……怎么办? 跟……比较,哪一个……?与 ……相比,谁更……? 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句式标志 何……哉(也)?
何……为?
何……之有?
如之何……? 岂(其)……哉(乎,耶,邪)? 庸……乎?安……哉(乎)? 不亦……乎? ……非……欤? 顾……哉? 岂独……耶(乎、哉)?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教材例句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规律总结
教材例句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规律总结
教材例句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规律总结
教材例句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规律总结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省略句 的类型
例句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①沛公军霸上,(沛公)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承前省略 主语) 省略主语 ②(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蒙后省略主语) ③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 (《鸿门宴》)(对话省略主语)
翻译格式
无以、无 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 从 有办法,不能
有……的(人、物、事),有什么……,有……的 有所……
地方,有……的原因,有……的办法
没有……的(人、物、事),没有什么……,没有 无所……
什么地方……,没有什么办法,没有条件……
比及 等到……的时候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教材例句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规律总结
教材例句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规律总结
教材例句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规律总结
教材例句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规律总结
教材例句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规律总结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承前省略 谓语) 省略谓语 ②因跪请秦王(击缶)。秦王不肯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蒙后 省略谓语)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鸿门宴》 省略宾语 )(省略动词宾语)
②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省略介词宾语)
省略介词 列坐(于)其次(《兰亭集序》)
翻译格式 ……的 原 因 , 之 所 以 ……, 为 什 么 ……; 用 来 ……的方法,用来……的东西,是用来……的, 用来……的地方,用来……的人(事),靠它来…… 的
所以,因为……的缘故
认 为 ……是 ……, 把 ……当 作 ……; 让 ……作 ……,任用……为……;用……作……,把…… 作(为)…… 认为他(它)是,认为;用它来 叫作,就是,才算;这就叫作;就是,说的就是 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终究,到……结 局,到……时候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教材例句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规律总结
教材例句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规律总结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教材例句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规律总结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跟踪检测 点击此处
句式标志 何乃 既……又…… 且夫 是故 是以 所谓 未尝 何者、何则 谓之
翻译格式 怎么这样 又……又…… 再说,而且 所以,因此 所以,因此,因而 所说的,所认为的 从来没有,不曾 为什么呢? 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作
句式标志
所以
以故,以 ……故 以……为
…… 以为 ……之谓 至于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教材例句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规律总结
教材例句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规律总结
教材例句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规律总结
教材例句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规律总结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教材例句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规律总结
教材例句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结 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