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必考题训练及解析(三)
【精品】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试题整理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我国历史上‘卧薪尝胆’的典故,讲的是哪位君王的故事()A. 楚庄王B. 晋文公C. 吴王阖闾D. 越王勾践【答案】 D【解析】【分析】卧薪尝胆,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终能够苦尽甘来。
《史记》原文为:“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故答案为:D【点评】典故: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
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
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
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
此时,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
但是吴国的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是吴王不听。
越王勾践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他们夫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坟墓和养马的事情。
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
后来吴王夫差有病,勾践为了表明他对夫差的忠心,竟亲自去尝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来判断夫差病愈的日期。
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与勾践预测的相合,夫差认为勾践对他敬爱忠诚,于是就把勾践夫妇放回越国。
越王勾践他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
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
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2.对下面三幅书法作品使用字体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 楷书草书行书B. 行书楷书草书C. 行书草书楷书D. 草书行书楷书【答案】 B【解析】【分析】A.东晋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兰亭序》,王羲之以行书著名;B.唐朝颜真卿的楷书作品《多宝塔碑》,颜真卿以楷书见长;C.唐朝怀素的草书作品《自叙帖》,怀素以草书著名。
语文高考文学常识知识点及练习题及解析

一、高考文学常识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厄纳斯特·海明威,美国现代作家。
1954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他秉持“冰山原则”创作了许多佳作。
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
B.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诗九百九十余首。
其诗风格飘逸、豪放,被唐宣宗称为“诗仙”。
C. 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D. 杜甫,字子美,他的诗,反映了唐代动乱的现实,揭示了人民的痛苦生活,称为“诗史”。
在艺术上,为古代诗歌开辟现实主义广阔道路,创造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被誉为“诗圣”。
2.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均选自《左传》。
B. 《战国策》内容多为战国时期策士的活动和言论,经西汉刘向整理,属国别体。
C. 朱自清,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学者、诗人、民主战士,我们学过他的作品《背影》、《荷花淀》等。
D. 《国语》以“国”为目,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部分史实,属国别体史书。
3.下列诗句对应传统节日正确的一项是()①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②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③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④此生长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A. ①元宵节②端午节③中秋节④七夕B. ①端午节②中秋节③七夕④元宵节C. ①中秋节②七夕③元宵节④端午节D. ①元宵节②端午节③七夕④中秋节4.下面所列作品与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章回体长篇小说《石头记》海棠诗会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B《祝福》反对封建礼教鲁迅《彷徨》贺老六C《大卫·科波菲尔》英国小说半自传体“密考伯主义”债多不愁,乐天知命D《荆轲刺秦王》历史散文纪传体重义轻生图穷匕见A. AB. BC. CD. D5.下列诗句中的典故和人物对应错误的一项是()A. 睢园绿竹——梁孝王B. 气凌彭泽之樽——陶渊明C. 邺水朱华——曹丕D. 光照临川之笔——谢灵运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A. 《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文言章回体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各次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甚至失败的过程。
高中文学常识试题及答案

高中文学常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部作品是鲁迅的代表作?A.《呐喊》B.《子夜》C.《家》D.《边城》答案:A2.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住所是?A. 怡红院B. 潇湘馆C. 蘅芜苑D. 稻香村答案:A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杜甫B. 李白C. 王维D. 白居易答案:C4.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A. 《哈姆雷特》B. 《奥赛罗》C. 《李尔王》D. 《威尼斯商人》答案:D5.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陶渊明B. 王维C. 孟浩然D. 李白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风”、“雅”、“颂”是其________。
答案:三部分2. 被誉为“诗史”的是唐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
答案:杜甫3.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________的代表作。
答案:加西亚·马尔克斯4. 在《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是________的敲钟人。
答案:巴黎圣母院5. 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部________。
答案:散文集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1. 简述《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故事。
答案:《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是指刘备、关羽和张飞在桃园中结为兄弟,共同发誓要为国家和民族的兴亡而奋斗。
这一情节体现了深厚的兄弟情谊和忠诚的价值观。
2. 请简述《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性格特点。
答案: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笔下的一个复杂人物,他聪明、敏感、多疑,同时又具有深刻的哲学思考和道德矛盾。
他在剧中经历了从复仇到自我救赎的心路历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悲剧性。
3. 描述一下《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答案:翠翠是《边城》中的女主角,她天真烂漫、纯洁善良,具有一种自然之美。
她对待爱情忠贞不渝,对待生活充满希望,是沈从文笔下典型的乡村少女形象。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高考试题文学常识及答案

高考试题文学常识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关于《红楼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作者曹雪芹B. 又名《石头记》C. 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D. 故事发生在明朝答案:D2. 鲁迅的《呐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其中不包括以下哪篇作品?A. 《狂人日记》B. 《阿Q正传》C. 《药》D. 《边城》答案:D3. 下列古代诗人中,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A. 韩愈B. 柳宗元C. 苏轼D. 李白答案:D4. 以下哪位作家不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A. 徐志摩B. 闻一多C. 戴望舒D. 朱自清答案:C5. 下列作品中,不是老舍创作的是:A. 《茶馆》B. 《骆驼祥子》C. 《四世同堂》D. 《家》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三国演义》中,被称为“美髯公”的是______。
答案:关羽2.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中唯一一位女性是______。
答案:扈三娘3.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其中“大圣”是指______。
答案:孙悟空4.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故事发生在______。
答案:湘西5. 现代诗人艾青的代表作是______。
答案:《大堰河——我的保姆》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情节。
答案:《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情节发生在第二十三回,黛玉因宝玉与宝钗的亲近而心生嫉妒,独自在花园中葬花,表达了她对宝玉的深情和对自身命运的哀叹。
2. 简述鲁迅《呐喊》中《狂人日记》的主题。
答案:《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一个疯子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扭曲和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强烈批判和对人性的深切关怀。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答案: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智慧与忠诚的化身,他以卓越的智谋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文学常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文学常识考核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5分)1. 文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 文学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3. 文学体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4. 诗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5. 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文学作品的体裁?()A. 散文B. 小说C. 戏剧D. 电影2.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诗歌的分类?()A. 抒情诗B. 叙事诗C. 散文诗D. 歌词3.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小说的分类?()A. 现实主义小说B. 浪漫主义小说C. 科幻小说D. 童话4.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四大名著”?()A. 《红楼梦》B. 《西游记》C. 《三国演义》D. 《水浒传》5.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A. 《哈姆雷特》B. 《奥赛罗》C. 《李尔王》D. 《麦克白》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文学作品的四大体裁及其特点。
2. 请简述诗歌的分类及其基本特点。
3. 请简述小说的分类及其基本特点。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请论述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2. 请论述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四大名著”及其影响。
3. 请论述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 文学:文学是一种艺术形式,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表达人类情感、思想和审美追求的一种精神创造活动。
高考古代文化文学常识训练(附答案)

高考古代文化文学常识训练(附答案)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
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
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学,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
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
B.知贡举,主试者称为“知贡举”,就是“特命主掌贡举考试”的意思。
C.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没的御前讲席。
D.循吏,正史中记述的那些重农宣教、奉公守法、爱民富民的地方官。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郎,古代为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官员的统称。
战国始有,本文中是指为为君主侍从之官。
B、迁,移动、搬换、转变之意,在古代也可指官职的变动。
C、奉钱即资助之钱,如《史记·萧相国世家》中“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的“奉钱”即是此意。
D、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疏”原意是疏通的意思,引申为对问题的分析。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包括除了皇帝宫中私生活外的种种言行,一般不外传,仅作为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B.制诰,皇帝的诏令。
知制诰,官名,指承命草拟诏令。
南北朝时已有知诏诰、掌诏诰、典诏诰等名称出现,到唐代发展成为知制诰这一专门的职称。
初中文学常识试题及答案

初中文学常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鲁迅的代表作?A. 《阿Q正传》B. 《狂人日记》C. 《骆驼祥子》D. 《呐喊》答案:C2.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别号是什么?A. 怡红公子B. 绛珠仙草C. 神瑛侍者D. 通灵宝玉答案:A3. 以下哪位诗人不属于唐代?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苏轼答案:D4. 《水浒传》中,被称为“智多星”的人物是谁?A. 宋江B. 吴用C. 林冲D. 武松答案:B5.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目的地是哪里?A. 印度B. 西天C. 东土大唐D. 长安答案:B6.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字是什么?A. 孟德B. 子建C. 仲谋D. 奉先答案:A7. 《聊斋志异》的作者是谁?A. 蒲松龄B. 纪晓岚C. 曹雪芹D. 吴承恩答案:A8. 以下哪部作品不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A. 《哈姆雷特》B. 《奥赛罗》C. 《李尔王》D. 《罗密欧与朱丽叶》答案:D9.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谁?A. 吴敬梓B. 冯梦龙C. 施耐庵D. 罗贯中答案:A10. 《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是哪位法国作家?A. 雨果B. 巴尔扎克C. 莫泊桑D. 左拉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指的是各地的______。
答案:民歌2.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主要体现了______的思想。
答案:儒家3.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______。
答案:司马迁4.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共______卷。
答案:2945.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编撰的一部笔记小说,主要收录了魏晋及南北朝时期的______。
答案:逸事6. 《牡丹亭》是明代汤显祖的代表作,是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______。
初中文学常识题库及答案

初中文学常识题库及答案初中文学常识题库及答案「篇一」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
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初一的文学常识,欢迎阅读!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着作,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收集编撰而成。
2.《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着加以辑录、编撰而成,共49篇。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着作。
3.庄子,名周,是战国时人,即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4.韩非,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着作收在《韩非子》中。
5.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以慷慨悲壮着称。
《观沧海》、《龟虽寿》选自《乐府诗集》,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第一、四章。
6.孙权,字仲谋,三国十五国的创建者。
7. 刘义庆,南朝宋,组织一批文人编写《世说新语》。
8.《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等编着。
9.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诗仙”。
10.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着有《白氏长庆集》。
《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
11.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
唐代诗人。
12.杜牧,字牧之。
唐代诗人。
13.晏殊,字同叔。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14.杨万里,字廷秀,号城斋。
北宋诗人15.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
16.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著名爱国词人(《稼轩词编年笺注》)《西江月》,选自《稼轩长短句》17.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18.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19.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20.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学常识80道必考题训练及解析(三)4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
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六经,是《诗》《书》《礼》《易》《论语》《春秋》的合称。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就是“六经”。
4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通判泉州”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调。
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
”B.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
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
4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道’’是宋仁宗赵祯年号。
所谓“年号”,是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C.“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
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D.“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
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4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的是()A.“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
B.“母艰”,就是“母忧”,指母亲的丧事。
C.“河北”在古代指的是黄河以北,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
D.“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各有所爱所好。
4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宫,指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宫殿阁,也借指太子本人;汉代又指太后所居之宫。
B.诏,在古代指皇帝布告臣民的文书、颁发的命令。
如昭告天下、口诏、手诏等。
C.除,在古代常常指降低官员官职,义同“左迁”,如除拜、除授、除书等。
D.幸,古代多指帝王对女子及大臣的宠爱,如宠幸等;也指帝王到某地去,如巡幸等。
4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第”是古代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
“进士”是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服除”亦称“除丧”、“脱服”,俗称“脱孝”。
古代丧礼仪式之一。
即除去丧礼之服。
亲族中,按五服制度,各人所服及服期不同,除服时间亦先后不一。
C.“赠幽州都督”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D.“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4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4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4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翰林院是古代封建皇帝的秘书机构,入选翰林院被称为“点翰林”,由科举至翰林,是非常荣耀的,由翰林而朝臣是科举时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是“达则兼济天下”的表现。
B.用帝王年号来纪年是我国古代一种主要的纪年法,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以后都只有一个年号,如“永乐”是明成祖朱棣的年号,“景泰”是明代宗朱祁钰(景帝)的年号。
C.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乡试是每三年一次在各省举行的考试,考中者称“举人”,有做官资格。
会试是中央政府组织的考试,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及第者称为“进士”,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第一名称为状元。
D.古代任职授官很有讲究,用词不同,意义也可能不同。
如“拜、授、除”是授予官职,“徙、迁、调”是一般的官职调动,“擢、右迁、进”是升官,“谪、迁谪、左迁”是降官,“罢、黜、夺、免”是解除官职。
5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会试考取后,通过中央政府最后一级考试的人,称为进士。
B.服阕:古代居丧时穿丧服。
古代官员如父母去世,必须辞官回家,为父母守孝。
C.户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土地、户籍、赋税、俸禄等职事,长官为户部尚书。
D.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5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是()A.台辅,指三公或宰相之位。
三公,指国君手下负责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
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以大司徒、大司空、大司马为三公。
B.孝廉,“孝”是孝顺父母,“廉”是敬爱兄长,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
通过选举孝廉,在社会上造成“孝顺父母,兄弟和睦”的舆论和风尚,起到了一定的社会教育作用。
C.封禅,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封”多指在泰山顶上筑坛祭天;“禅”多指在泰山南梁父山上辟场祭地。
D.九族,泛指亲属。
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封建社会实行残酷的株连法,一人犯大法,往往要被灭“九族”,即“株连九族”。
5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祖、太宗,这些称谓是古代帝王谥号,一般是开国皇帝称谓高祖、世祖等,第二代称太宗等。
如汉高祖刘邦。
B.“除”,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僭”,是指享用与自己身份地位不相等的礼仪仪仗,“伪”是不符合正统的意思。
C.“朕”,意思是“我”,在秦代以前,不论尊卑,皆自称朕,自秦始皇开始,成为用于皇帝自称时的专用字,以后沿袭下来。
D.“路”,宋时行政区域名,如“烽火扬州路”;“宫禁”是帝王和王后居住的地方,借指帝王后妃。
5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掌书记”,全名“节度掌书记”,唐代官制,是掌管一路军政、民政机关的机要秘书。
B.“迁”,官职变动。
“左迁”是升迁的意思,文中“迁越州刺史”的“迁”就是“左迁”。
C.“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多就政事而言。
D.“以疾陈乞”中的“乞”,即“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
【原文:李逊,字友道。
登进士第,辟襄阳掌书记。
复从事于湖南,颇有声绩,累拜池、濠二州刺史……元和初,出为衢州刺史。
以政绩殊尤,迁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都团练观察使。
先是,贞元初,皇甫政镇浙东,尝福建兵乱,逐观察使吴诜。
政以所镇实压闽境,请权益兵三千,俟贼平而罢。
贼平向三十年,而所益兵仍旧。
逊视事数日,举奏停之。
逊为政以均一贫富、扶弱抑强为己任……寻改凤翔节度使,行至京师,以疾陈乞。
长庆三年正月卒。
】5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代察举专设童子科,规定儿童年龄在12岁至16岁之间,能博通经典可以入选,孝廉试经者拜为郎,年幼才俊者拜童子郎。
察举童子是一种奖励天才儿童的方法。
B.关东,俗称东北,位于山海关以东以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三市一盟。
关东地区是中国北方一个比较完整而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区域。
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风土人情,深厚的文化内涵。
C.“邑”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城邦。
先秦民众聚居地,包括城市或村镇及其附属田地。
陶渊明《桃花源记》亦有“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第五个年号,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一月到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三月。
这个时期的东汉朝廷的政治大权主要由董卓所掌握。
这一时期的文学家有“三曹”。
5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宫车晏驾”,“晏”:迟。
宫车迟出,旧为帝王死亡的隐讳说法。
B.“岁余,徙为卫尉”,“徙”,此处意为贬谪。
如《后汉书?张衡传》中“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徙”即为此意。
C.“幸大王自改”,“幸”,希望。
与《孔雀东南飞》中“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中的“幸”含义相同。
D.“元朔二年”,“元朔”是汉武帝时期的第三个年号。
以纪念前129年卫青打击朔方(北方)匈奴祭祀祖先的龙城。
同时“元朔”也指一年的第一个朔日,即正月初一。
56、下列对文中划线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校尉,官名。
校,军事编制单位。
尉,军官。
校尉为部队长之意。
西汉,汉武帝为了加强对长安城的防护而置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八校尉。
八校尉之秩皆为比二千石,属官有丞及司马。
B.游徼,乡官之一。
原为泛称,意为有秩禄的官吏中最低级人员。
秦末始为官名。
汉沿设。
掌巡察缉捕之事。
魏、晋、南北朝多沿设。
C.世券,又称铁券。
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
形制如瓦,其大小依官爵高低分为九等,外刻其功,中镌其过。
每副各分左右,左存功臣,右藏内府。
若子孙犯罪,取券勘合,折其功过予以赦减。
D.爵,在文中指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周以后各封建王朝都有封爵制度,爵称和爵位制度虽然因时而异,但被封爵者都有封地且可世袭。
57、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58、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