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考试数学新课标命题规律归纳.doc

高级中学考试数学新课标命题规律归纳.doc
高级中学考试数学新课标命题规律归纳.doc

高考数学新课标命题规律归纳

高考数学新课标命题规律总结

1、广泛覆盖基础知识,重点考查主干知识

(1) 知识模块全面考查:本套试卷注重从学科结构上设计试题,全面覆盖中学数学教材中的理科21个知识模块和文科20个知识模块,知识点的覆盖面在60%左右。除主干知识重点考查外,已广泛涉及复数、集合、三视图、程序框图、逻辑与推理,几何概型,随机数,模拟方法等(新课程的新增加内容有意识考查),特别地,还注重了数学的现实情景和历史文化(如理科第5, 8,12, 18题,文科第8,9, 16,18题)。这就有利于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

(2) 主干内容重点考查:试卷在全面覆盖知识模块的同时,突出了学科的主干内容: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数列、概率与统计、导数的应用以及不等式、三角函数、向量等摸块在试卷中占有较高的比例,整体结构合理,同时也达到了必要的考查深度。对促进中学课程改革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其中,三角函数虽然没有出现在必做解答题,但理科第7, 9, 13题以及第11,19, 23题(文科第3,11, 15,23题)等,已广泛涉及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同角关系公式、诱导公式、正弦定理等,依然是考查的重点内容。主干内容的考查以模块内综合为主,也有知识模块之间的交汇、渗透与综合,如文、理科第17题有数列与取整函数的交叉,理科第19题有平面图形、简单几何体与空间向量的交叉等。

2、注重思想方法,凸显能力素养

(1)注重思想方法的考查:试卷在全面覆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七个基本数学思想在试卷中都有所涉及,其中,函数与方程的数学思想(如理科第3,4, 7, 9,12,13, 20, 21, 23,24等题),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如理科1, 2, 3,4, 5, 6,7, 10, 11, 12,13,14, 16,19, 20, 21, 22,23, 24等题),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如理科第5, 10, 12, 18, 19, 21等题)

体现较多。此外,理科第5,6, 17,21题,文科第7, 17, 20题,涉及分类与整合的数学思想;理科第10,18题,文科第8, 18题涉及或然与必然的基本数学思想;理科第10, 21题,文科第20题涉及有限与无限的基本数学思想。解题方法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代入法、消元法、配方法、换元法、反证法等。

(2)凸显能力素养的考查

当今的数学教学已经发展到数学素养、并与立德树人沟通的阶段,作为提供导向的高考,注重了能力的考查,继续强化运算求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同时突出了数据处理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考查,从而体现了: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数学核心素养。①数学运算核心素养在绝大多数题目中都有体现,其中,理科第5,10,12,17, 19, 20, 21题,文科第12, 17, 19,20,21题等还有运算与推理的结合,一方面,推理提出运算的需要,另一方面运算的结果提供推理的论据。②逻辑推理核心素养在很多题目中都有鲜明体现,特别突出的是理科第12, 14,15,19, 21, 22题,文科第12, 16, 19, 20,21, 22题等。③数学抽象核心素养除了体现在大批用数学符号或者数学术语予以表征的数学题目之外,还表现在经历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如理科第5, 18题,文科第8, 18题等。④直观想象核心素养体现在用到数形结合的题目中,特别突出的是理科4, 5,12,19, 20,22题,文科3,7, 14,19, 21, 22题等。

⑤数学建模核心素养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表现在理科第5, 17等题,文科第8,18等题。⑥数据分析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在概率统计题中,如理科第10,17题,文科第18题等。在考察数学能力素养的过程中,还很自然的考到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知识迁移能力,也关注到了数学应用,还有利于呈现学生的真实水平。比如理科第5题的类似情景(还有理科第15题、文科第16题的推理问题),初中、甚至小学课外读物都能找到,虽然背景是不尽相异元素的排列问题(可以化为相异元素的排列来解决)但并不考不尽相异元素的排列,它的求解可以体现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

数学运算、直观想象等数学素养。

3、体现两个有利,合理平衡高校选拔需要与中学教学导向

本套试卷既突出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的目标,强调思维量,保证区分度,又能结合中学教学的实际,为中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减负松绑的环境。

(1)在贴近教材中提高,继续为中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创造宽松的环境,为高考复习提供抓基础、重素养的导向

①试卷的知识构成、题型构成严格按照考试说明命制,试卷有近80%的题目体现教材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选择题的多数题目直接来自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运算或只作简单的变形,起点不高、坡度不陡,大多只涉及二三个知识点、仅进行二三步演算,切合多数学生的实际。填空题加大了思维量和运算量,但控制在中档难度以内。多数解答题也是形式不陌生、难度中等,这就可以对中学数学教学提供加强基础的有力导向,为高考复习提供抓基础、重素养的导向。

(2)在深刻背景下立意,强调思维量和运算量,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试题在体现选拔性上有新的努力:

①选择题中,思维量较强的有:理科第5,10,12题,文科第8,12题等。

②填空题中,理科第14,15题有思维量,第13, 16题有运算量;文科第15题有运算量,第16题有思维量。③解答题的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函数等内容上突出深刻背景下立意,可以考查学生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其中理科解析几何、函数的第二问思维量和运算量都要求较高。数列题加了高斯函数,立体几何题加了图形折叠的动态情景和不变性,都增大了思维量,立体几何题算两个方向向量也提高了运算量。

4、体现目标要求层次,注意文理科的差异与互补

(1)注意知识要求的目标层次性试题和答案所涉及的知

识与能力既注意了不超出《考试说明》规定的范围,又在考查要求上注意到了知识要求的目标层次性。①在每种题型中,既编拟了一定数量的容易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使大部分考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基本分,又编拟有一定难度的中高档题,考查学生较高层次的思维能力,以实现选拔的目的。总体上,以容易题、中档题为主体(达到80%,结构合理;预计,每道试题的设计难度都在0.2-0.9之间(实际难度会有出入),多数题目难度都在0.4-0.7之间,应该会有较好的区分度。②题目有两个从易到难的编排,一方面每类题型内部从易到难,另一方面三类题型之间从易到难。

(2)注重文理科的差异与互补

在新课程中,文科的内容比理科内容少一些,有些相同的内容文科比理科要求也低一些,在教学实践中文科的学生水平比理科低,今年的试题依然尊重文科与理科的差异,努力体现文科学习数学的特点。①有些文科题与理科题是相同的,有些是由理科改编过来的的姊妹题。实现文、理科差异的技术措施主要采取了:撤换文科不考的内容、降低题目的难度(姊妹题)、以及调换前后位置三种方式。②本套试题在知识内容上还有文理科的互补性,比如,理科没有考抛物线文科考抛物线,理科没有考线性规划文科考线性规划。当然,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互补,也不能所有知识点年年都考到(如二项式定理、定积分、数学归纳法等)。

5、关于稳中求新

今年试题在保持题型结构、难度结构、层次结构稳定的同时,又突出能力素养,努力呈现探索创新的元素。我们既肯定这些工作,同时又希望更上一层楼.(1)在增大思维量的同时,希望控制计算量,理科试题从填空题开始计算量不轻,到20,21题达到高潮,这会造成解答题的位置难度增大,甚至出现难度系数低于0.2的危险。(2)增加试题背景的新鲜度。许多教师谈稳中求新时都提到理科第5,10,12,15题,而第10题与陕西2012年理科第10题背景类似(第24题也与1993年理科第29题背景类似),至于第5, 12, 15题则竞赛资料中有类似背景,可能对参加竞赛培训的选手有利一些。(3)希望进一步加强知识模块

之间的交汇,完成从知识模块单一型到综合型的过渡。(4)希望进一步加强开放探索题、情景应用题、归纳概括题等。(5)加强三道选做题平衡性的研究。

高考数学选择题10种解题技巧高考数学选择题解题技巧

1.特值检验法:

对于具有一般性的数学问题,我们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将问题特殊化,利用问题在某一特殊情况下不真,则它在一般情况下不真这一原理,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

例:△ABC的三个顶点在椭圆4x2+5y2=6上,其中A、B 两点关于原点O对称,设直线AC的斜率k1,直线BC的斜率k2,则k1k2的值为

A.-5/4B.-4/5C.4/5D.2 5/5

解析:因为要求k1k2的值,由题干暗示可知道k1k2的值为定值。题中没有给定A、B、C三点的具体位置,因为是选择题,我们没有必要去求解,通过简单的画图,就可取最容易计算的值,不妨令A、B分别为椭圆的长轴上的两个顶点,C为椭圆的短轴上的一个顶点,这样直接确认交点,可将问题简单化,由此可得,故选B。

2.极端性原则:

将所要研究的问题向极端状态进行分析,使因果关系变得更加明显,从而达到迅速解决问题的目的。极端性多数应用在求极值、取值范围、解析几何上面,很多计算步骤繁琐、计算量大的题,一但采用极端性去分析,那么就能瞬间解决问题。

3.剔除法:

利用已知条件和选择支所提供的信息,从四个选项中剔除掉三个错误的答案,从而达到正确选择的目的。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尤其是答案为定值,或者有数值范围时,取特殊点代入验证即可排除。

4.数形结合法:

由题目条件,作出符合题意的图形或图象,借助图形或图象的直观性,经过简单的推理或计算,从而得出答案的方法。数形结合的好处就是直观,甚至可以用量角尺直接量出结果来。

5.递推归纳法:

通过题目条件进行推理,寻找规律,从而归纳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6.顺推破解法:

利用数学定理、公式、法则、定义和题意,通过直接演算推理得出结果的方法。

例:银行计划将某资金给项目M和N投资一年,其中40%的资金给项目M,60%的资金给项目N,项目M能获得10%的年利润,项目N能获得35%的年利润,年终银行必须回笼资金,同时按一定的回扣率支付给储户.为了使银行年利润不小于给M、N总投资的10%而不大于总投资的15%,则给储户回扣率最小值为()

A.5%B.10%C.15%D.20%

解析:设共有资金为,储户回扣率,由题意得解出0.1 0.1 0.4 +0.35 0.6-0.15

解出0.10.15,故应选B.

7.逆推验证法:

将选择支代入题干进行验证,从而否定错误选择支而得出正确选择支的方法。

例:设集合M和N都是正整数集合N*,映射f:M把集合M中的元素n映射到集合N中的元素2n+n,则在映射f下,象37的原象是()

A.3

B.4C.5D.6

8.正难则反法:

从题的正面解决比较难时,可从选择支出发逐步逆推找出符合条件的结论,或从反面出发得出结论。

9.特征分析法:

对题设和选择支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规律,归纳得出正确判断的方法。

例:256-1可能被120和130之间的两个数所整除,这两个数是:

A.123,125

B.125,127

C.127,129

D.125,127

解析:初中的平方差公式,由256-1=(228+1)(228-1)=(228+1)(214+1)(27+1)(27-1)=(228+1)(214+1)129 127,故选C。

10.估值选择法:

有些问题,由于题目条件限制,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准的运算和判断,此时只能借助估算,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推算,从面得出正确判断的方法。

高考数学填空题解题技巧

一、直接法

这是解填空题的基本方法,它是直接从题设条件出发、利

用定义、定理、性质、公式等知识,通过变形、推理、运算等过程,直接得到结果。它是解填空题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使用直接法解填空题,要善于通过现象看本质,熟练应用解方程和解不等式的方法,自觉地、有意识地采取灵活、简捷的解法。

二、特殊化法

当填空题的结论唯一或题设条件中提供的信息暗示答案是一个定值时,而已知条件中含有某些不确定的量,可以将题中变化的不定量选取一些符合条件的恰当特殊值(或特殊函数,或特殊角,图形特殊位置,特殊点,特殊方程,特殊模型等)进行处理,从而得出探求的结论。这样可大大地简化推理、论证的过程。

三、数形结合法

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数学中大量数的问题后面都隐含着形的信息,图形的特征上也体现着数的关系。我们要将抽象、复杂的数量关系,通过形的形象、直观揭示出来,以达到形帮数的目的;同时我们又要运用数的规律、数值的计算,来寻找处理形的方法,来达到数促形的目的。对于一些含有几何背景的填空题,若能数中思形,以形助数,则往往可以简捷地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结果。

四、等价转化法

通过化复杂为简单、化陌生为熟悉,将问题等价地转化成便于解决的问题,从而得出正确的结果。

高考数学大题的最佳解题技巧

一、三角函数题

注意归一公式、诱导公式的正确性(转化成同名同角三角函数时,套用归一公式、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时,很容易因为粗心,导致错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二、数列题

1、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时,最后下结论时要写上以谁为首项,谁为公差(公比)的等差(等比)数列;

2、最后一问证明不等式成立时,如果一端是常数,另一端是含有n的式子时,一般考虑用放缩法;如果两端都是含n的式子,一般考虑数学归纳法(用数学归纳法时,当n=k+1时,一定利用上n=k时的假设,否则不正确。利用上假设后,如何把当前的式子转化到目标式子,一般进行适当的放缩,这一点是有难度的。简洁的方法是,用当前的式子减去目标式子,看符号,得到目标式子,下结论时一定写上综上:由①②得证;

3、证明不等式时,有时构造函数,利用函数单调性很简单(所以要有构造函数的意识)。

三、立体几何题

1、证明线面位置关系,一般不需要去建系,更简单;

2、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角、二面角、存在性问题、几何体的高、表面积、体积等问题时,最好要建系;

3、注意向量所成的角的余弦值(范围)与所求角的余弦值(范围)的关系(符号问题、钝角、锐角问题)。

四、概率问题

1、搞清随机试验包含的所有基本事件和所求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

2、搞清是什么概率模型,套用哪个公式;

3、记准均值、方差、标准差公式;

4、求概率时,正难则反(根据p1+p2+...+pn=1);

5、注意计数时利用列举、树图等基本方法;

6、注意放回抽样,不放回抽样;

7、注意零散的的知识点(茎叶图,频率分布直方图、分层抽样等)在大题中的渗透;

8、注意条件概率公式;

9、注意平均分组、不完全平均分组问题。

五、圆锥曲线问题

1、注意求轨迹方程时,从三种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着想,椭圆考得最多,方法上有直接法、定义法、交轨法、参数法、待定系数法;

2、注意直线的设法(法1分有斜率,没斜率;法2设x=my+b(斜率不为零时),知道弦中点时,往往用点差法);注意判别式;注意韦达定理;注意弦长公式;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等等;

3、战术上整体思路要保7分,争9分,想12分。

六、导数、极值、最值、不等式恒成立(或逆用求参)问题

1、先求函数的定义域,正确求出导数,特别是复合函数的导数,单调区间一般不能并,用和或,隔开(知函数求单调区间,不带等号;知单调性,求参数范围,带等号);

2、注意最后一问有应用前面结论的意识;

3、注意分论讨论的思想;

4、不等式问题有构造函数的意识;

5、恒成立问题(分离常数法、利用函数图像与根的分布法、求函数最值法);

6、整体思路上保6分,争10分,想14分。

1.高考数学选择题解题十大技巧

2.高考数学选择题10种常用解法

3.巧解高考数学选择题的方法

4.高考数学选择题答题技巧

5.高考数学选择题十种解题法

6.2017高考数学选择题十大解法总结

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微型课题研究

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微型课题研究“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微型课题研究阶段总结报告 学概念是数学内容的基本点,是逻辑导出定理、公式、法则的出发点,是建立理论系统的着眼点;同时,它又是学生认知的基础,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核心。因此概念在数学教与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系统中的基本元素,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是数学研究对象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它反映了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是最重要的数学知识之一。学生在运用数学概念进行、判断的过程中要得出正确的结论,首先要正确地掌握概念。正确理解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是决定数学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因此,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对基本概念的教学一直是比较薄弱的,不少教师讲题时头头是道,十分生动,总有说不完的话,而讲基本概念时总是干巴巴的,没有几句话,有的教师对一些重要概念一带而过,很快就转入解题教学中去,这种教学形式是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正确理解的,由于初中生的知识水平,对很多概念的背景知识不可能展开说得很多,但总希望能把有关概念的背景、产生、内涵,适当地讲清楚。 国内外关于数学概念教学理论研究是比较多的,对于一些概念课授课方法也是有研究的。但是那些理论的得出和经验的总结都是特定教育环境下的产物;而对于今天所推进的新课程实验(特别是在我国刚刚开始实施阶段),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理论研究还几乎是一片空白。对于实践研究就更不足为谈了。 还有,对概念教学还有一个记忆与理解的关系问题,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我们要求学生准确记忆,但这种记忆不是死记硬背。我们时常可以看到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全班学生一起背某一段定义、定理。学生整齐划一,如同背古诗一样背

2011年版数学新课标解读

悉心研读课标筑建高效课堂 一、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小学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二、关于第二学段(4-6年级)学段目标 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标准》统筹考虑了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小学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两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小学阶段总体目标是通过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里重点解读一下第二学段(4-6年级)学段目标 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能解简单的方程。 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简单图形的运动过程,能在方格纸上做简单图形运动后的图形,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验随机事件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4.能借助数字计算器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 2.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3.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初中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9月19日教培中心组织了新一轮的培训学习。内容是关于新课标的解读说明、在线研讨等。薛老师作了详细的解读说明,使全旗的初中数学老师收获颇多,受益匪浅。本人通过学习了这个新课标,有了以下的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使我更加认识到课堂教学要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一、了解到删除的主要内容有:(1)有效数字;(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3)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求方程组的近似解;(4)梯形、等腰梯形的相关内容;(5)视点、视角; (6)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第二、了解到增加的主要内容有:(1)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2)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3)能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4)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5)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6)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及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 (7)为适当加强推理,增加了下列定理的证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切线长定理等。 第三、知道了本次数学要求从“双基”变成了“四基”。既: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第四、掌握了新课程下数学教学的特点 ①. 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 新课程标准努力倡导的目标,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为此,我想教师应该先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平时成绩等将学生

(完整版)高中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高中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本人有一些心得体会,现汇报如下: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总体目标中提出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本人认为可以简单的这样表述:数学知识是“数与形以及演绎”的知识。 1、基本的数学思想 基本数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符号与变换的思想”、“集全与对应的思想”和“公理化与结构的思想”,这三者构成了数学思想的最高层次。基于这些基本思想,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意渗透,从低年级开始渗透,但不必要进行理论概括。而所谓数学方法则与数学思想互为表里、密切相关,两者都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反过来又促进知识的深化及形成能力。 2、重视数学思维方法 高中数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的特性:概括性、问题性、相似性。数学思维的结构和形式:结构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关联系统,可分成四个方面:数学思维的内容(材料与结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维方法)以及个性品质(包括智力与非智力因互素的临控等);其基本形式可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类型。 3、应用数学的意识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主要是指在教与学观念转变的前提下,突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 4、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全体细致,尽可能的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5、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高中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二、课程设置

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

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定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制定的。根据《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标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明确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阐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提出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并对课程实施(教学.评价.教材编写)提出建议。 《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应当遵循这些基本理念和目标。《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个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照《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发展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为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有关的目标和内容,以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标准》提供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案例,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参考。 二、设计理念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作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要符合数学科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此,制定了《标准》的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 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课程内容

新课标下中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开题报告

新课标下中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开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马祥龙朱士好 寿县迎河中学数学课题组

新课标下中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对于教师更好地实施新课程,对于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课程资源是教学设计课程设计与实施的重要要素之一。为此,我们课题组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面访,查阅了教师的教学设计,结果表明,大多数教师没有很好地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课程资源,以促进教育教学,推进素质教育,我们课题组决定对本课题进行研究。 二、概念的界定和理论思考 1、课程资源 教材并没有包括课程的全部,它是一种教学资源。广义的课程资源指一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如教科书、图书馆、实验室、网络等。狭义的课程资源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如教材,图书馆等。总之,课程资源是指一切能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课程,并能成为课程素材,或能决定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因素的总称。或者说课程资源是指各种可能利用的途径、方法以及相关的物质基础。 2、理论思考 从历史上看,数学的发展与人类文明发展是同步的。现在数学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因此所蕴涵的数学课程资源无比丰富的,它或许是一段使人“知兴衰”的教学史,或者是发人深思的数学思想,或者是……,然而这些内容需要经过适当的加工,

才能把它们改造成有利于教学的课程资源。我们可以从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应用教育和美学教育四个维度来开发和利用教学课程资源。 科学教育维度充分体现数学的思想性和创造性,要突出数学发展的轨迹,其主题是“认识宇宙,也认识人类自己”,数学是科学研究的典范。 人文教育维度。在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蕴藏着无限的人文教育素材。数学家生平的介绍以及一些数学家的名言格句,可以感染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上处于世界最前列,吴文俊在计算机几何证明上所取得的成绩居世界一流等等,可以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并增强发扬光荣传统的责任感。 应用教育维度。数学必须根植于现实生活之中,要以学生的生活环境为背景,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还要让学生看到其它学科中数学的身影,这样,他们的数学意识会有力的强化。这种“跨学科综合”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能起到非凡的作用。 美学教育维度。数学是美的,是“冷而严肃的美”,数学美有很强的认知成分,学生在“数学现实”的基础上建构起“个人意义”的东西就能使他们欣赏教学,喜爱教学。因此,我们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挖掘教材数学美的内容,通过数学美的展示和解释,使学生欣赏数学,从而“喜爱数学”。 三、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通过课程研究,增强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识,拓宽课程资源的范围,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同时,促进广大教师更好地理解新课程标准,深化对新课程的认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学生适应新课程的学习提供支撑。

(完整word版)初中数学新课标解读

2011年初中数学新课标解读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结合2001年课程改革以来的经验,分析实验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和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经修订组研究,制订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按照新标准修订的数学教课书将在今年秋季开学时的七年级使用。 在认真学习数学新课标的基础上,参照从其它方面了解的情况,对新课标作以下几个方面的简单解读。 一、新课标修订的背景 在新课标制订之前,我们使用的数学课改教科书已经结合各方面的意见,于2005年和2007年进行了两次修订,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则是课标的第一次修改。 《标准2011年版》坚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保持《实验稿》的基本结构,对理念,目标,内容等做了一些重要修订,力图更加体现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适合我国基础课程改革的需要,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提供依据。 二、《标准2011版》的理念与目标 近年来,国内外数学教育更加关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每一位学生在数学上都得到相应的发展,为进一步学习和走向社会打下好的知识,能力,思维方法和实践经验的基础。 1、强调了数学的定义。标准强调了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教育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2、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个性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遵循“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掌握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关注学生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独立思考及实践经验,要特别关注学生兴趣的培养,把学习兴趣作为学习的不竭动力,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中要体现因材施教。 3、重新阐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实验稿》中有6条基本理念,修订后将数学学习和数学教学这两条合并成一条,形成现在的5条。数学课程与教学的总体要求是: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思想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含义,是对所有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提出的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有一个重要价值在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养成,良好的思想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运用一些数学概念,掌握一些数学方法,还应包括使学生感悟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一些数学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经验,如抽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它是现代社会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的。 课程内容强调要反映社会的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生活,从生活经验中提取素材,从日常生活中的数量和数量关系,图形和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来,要注意概念的背景,课程的内容不仅要包括数学的结果,还要有结果形成的过程和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不仅要有抽象后的概念和法则,也要有直观的说明和启迪。 数学教学活动强调实施积极参与的良好互动,共同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并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他人交流,从中学会思考,学

高中数学新课标解读

高中数学新课标解读 前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中数学,从教学内容到评价方法全盘苏化.以后几经修改,但始终未摆脱苏化的影子。建国五十几年来。我国高中数学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受到国际教育界的好评。在继承和发扬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到信息时代后,原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陈旧,刻意的形式化的表达,以及对数学作为工具课所应起的作用的忽视……,都制约了数学课在培养现代人的过程中的功能的发挥。所以我国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2003年,我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简称为高中数学新课标)的制定,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一次重大改革。它将使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都充满了活力,使数学课在形成学生的理性思维和促进学生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在提高我国公民的数学素养中,发挥出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 高中数学课程框架 (一)学校必须开设的内容:共10个模块 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包括以上10个模块和16个专题,分别包含在必修的5个模块和选修的4个系列中.其中必修的5个模块是基础知识,选修系列1是为文科学生开设的,选修系列2是为理科学生开设的,选修系列3和选修系列4 是为那些对数学有兴趣,希望进一步提高的学生开设的。 二.在高中阶段首次采取学分制新课标规定在高中阶段,每个学生修完一个模块,获得2学分;修完一个专题,获得1学分。 (一)达到高中毕业的标准: 修完必修的基础知识的5个模块,获得10学分。 (二)可以报考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高中毕业生的标准: 最低要求修满16学分如: 修完必修5个模块和选修系列1的2个模块,再选修系列3中的2个专题。较高要求: 修满20学分如: 修完最低要求的上述内容,再选修系列4中的4个专题。 (三)可以报考理工科专业的高中毕业生的标准: 最低要求修满20学分如: 修完必修5个模块和选修系列2的3个模块,再选修系列3中的2个专题,系列4中的2个专题。较高要求: 修满24学分如: 修完最低要求的上述内容,再选修系列4中的另4个专题。

华师在线《中学数学新课标研究》在线作业

1.第1题 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2.第3题 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 材,学会()。 A.教教材 B.教课本 C.用教材教 D.教课标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3.第4题 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的过程。 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4.第5题 《新课标》强调“从双基到四基”的转变,四基 是指:() A.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

B.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C.基础知识、基本经验、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 D.基础知识、基本经验、基本思想和基本过程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5.第6题 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 A.成绩 B.目的 C.过程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6.第7题 推理一般包括()。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7.第8题 “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次。 A.一 B.二 C.三 D.四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8.第9题 在“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和年龄特征,注意活动的组织形式,使活动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 A.已有认知水平 B.兴趣 C.干劲 D.热情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9.第10题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的教学。 A.概念 B.应用题 C.定义 D.计算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10.第13题 “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课标十个核心概念解读

小学数学课标十个核心概念解读 在标准当中设计了十个核心概念,和原来的标准实验稿相比有所增加,有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从这10个核心概念中不难看出,核心概念不是指具体的内容本身,而是指内容本身所反映出来的基本思想、思维方法,也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该具备的感悟、观念、意识、能力等。核心概念反映了一类课程内容的核心,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目标,也是数学教学中的关键。与《实验稿》相比,在这10个核心概念中,有4个是新增加的,它们分别是几何直观、运算能力、模型思想、创新意识;有3个是名称或内涵发生较大变化的,它们分别是数感、符号意识、数据分析观念;剩下的3个,既保持了原有名称,也基本保持了原有内涵。 (一)为什么要设计核心概念 在这次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有两件事情是重要的,一个就是希望课程的这些东西,形成一个整体,如何整体的把握课程需要反复强调。从知识技能,从过程方法,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几个方面来构架整个数学课程。这是一个渗透在整个标准的研制过程中。第二件事,就是在研制的过程中,希望能够凸显出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的数学内容,因为它反应了数学最要紧的东西,最本质的东西,不仅应该把它当做目标,也应该把它和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 (二)核心概念的理解 1、数感 《标准》去掉了原来《实验稿》中对于数感描述中与运算有关的某些内容,将其独立为另一个核心概念:运算能力。 《标准》将数感定义为一种感悟,这既包括了感知、又包括了领悟,既有感性又有理性的思维。 《标准》将这种对数的感悟归纳为三个方面: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的估计。 数与数量,实际上就是建立起抽象的数和现实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这既包括从数量到数的抽象过程中,对于数量之间共性的感悟;

学习初中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多篇)

学习初中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学习初中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教师进修学校培训了“初中数学新课标”及“中学生组织化学习”,感悟颇深,认识颇深,也有了自己真切的体会。 一.绥棱推出“中学生组织化学习”,而新课程也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 营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氛围现代教育观念—-迈向学习化社会,提倡终身学习—-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与人共事。新课程理念下 的数学教学,要努力让学生做一做,从做中探索并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锻炼自己,把思想表达清楚,并听懂、理解同伴的描述,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 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我会经常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数学课本是你们的,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也是你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这样,在课堂上,学生会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节课下来不但能学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学中老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把自己知道的和与我们学习有关的说出来,大家互相促进。如果有几位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而其他的学生就会受其影响,上课发言也会非常积极。当然,课堂上不是说乱成一团才为妙,但一个开放的、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应该有他们自由表达意见的空间。适度的“乱”,在教师控制之中的“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教学中,让他们去创造性 的学习,会收到非常好的课堂效果。 二.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理解了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作用,因此,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也更加懂得了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培

高中数学新课程研究课题

高中数学新课程研究课题 专题1:高中数学课程的比较研究 1-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实验)》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比较研究 1-2 高中数学新课标教材与现行的“两省一市”教材的比较研究 1-3 各套高中数学新课标教材之间的比较研究 1-4 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与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研究 1-5 高中数学新课程与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新课程的比较研究 1-6 我国高中数学新课程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高中数学课程的比较研究 1-7 其他需要研究的课题 专题2: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实施研究 2-1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2-2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设计研究(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一个专题的教学设计,一个模块的教学设计) 2-3 新课程理念下对原有内容的教学研究 (1)函数教学研究 (2)向量教学研究 (3)立体几何教学研究 (4)解析几何教学研究 (5)导数及其应用教学研究 (6)概率与统计的教学研究 (7)不等式教学研究 (8)三角恒等变换教学研究 2-4 新课程理念下对新增内容的教学研究 (1)算法教学研究 (2)统计案例教学研究 (3)框图、推理与证明教学研究 (4)选修系列3教学研究 (5)选修系列4教学研究 2-5 双基与能力教学研究 (1)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双基教学设计研究 (2)关于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研究 (3)关于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中的作用的研究 (4)数学新课程实施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5)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研究

(6)关于《标准》中课程内容与要求的科学性、可行性的研究 (7)数学文化对于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研究 (8)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探究、研究性学习的研究 2-6 其他需要研究的课题 专题3:数学教师的专业教育和发展研究 3-1 高中(初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3-2 高中(初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 3-4 校本教研制度下的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3-5高中数学课程实施与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系 3-6高中数学课程推进过程中不同层面教师培训研修模式的构建 3-7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师继续教育内容与模式研究 3-8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优秀教师成长研究 3-9数学新课程推进过程中青年教师的成长研究 3-10其他需要研究的课题 专题4: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研究 4-1 信息技术与初等函数教学整合的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4-2 信息技术与立体几何教学整合的研究 4-3 信息技术与平面解析几何教学整合的研究 4-4 信息技术与算法教学整合的研究 4-5 信息技术与统计(概率)教学整合的研究 4-6 信息技术与导数教学整合的研究 4-7 信息技术与数学史教学整合的研究 4-8 信息技术与“信息安全与密码”教学整合的研究 4-9 信息技术与“球面上的几何”教学整合的研究 4-10 信息技术与“对称与群”教学整合的研究 4-11 信息技术与“几何证明选讲”教学整合的研究 4-12 高中数学资源库的开发与应用 4-13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模式研究 4-14 高中(初中、小学)数学专题学习网站的开发与应用 4-15 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4-16 其它需要研究的课题 专题5:高中数学新课程管理研究 5-1 关于指导学生选择数学课程内容和制订学习计划的研究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读后感

信阳市平桥区胡店乡中心校吕大忠教育部2011年颁发了义务教务课程标准,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同时,全国各地纷纷开始了课改,为此,我校教研组也组织全体数学进行课程标准的,并要求教师们在平时的课堂中将新课标落到实处,下面就学习新数学课程标准,谈一谈我的一点和做法: 一、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中应相互沟通和?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以“教”为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课堂中“双边”变成了“单边活动”。另外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是跟着教师学,学生的学变成了复制。缺乏主动和创造。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应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二、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充分理解和学生? 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教师缺乏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充分信任,在讲课时,课上教师说得多、重复的地方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并不多。教师的讲为主的数学教学过程,占用了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使教师成为课堂上的独奏者,学生只是听众、观众,这大大地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在走进课堂前,每个学生的头脑中都充满着各自不同的先前经验和积累,他们有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这就要求教师新课程标准下要转变观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讨、交流,让他们有可说的问题,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从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并发展思维,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先生的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当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也不能“放羊”,在学生说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哈四中李颖健 作为一个在高中数学任教多年的数学教师,针对高中数学教育的问题一直很困惑,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是普通高中数学教学的一次重大改革。使我们高中数学教师很受触动,也很受鼓舞。它直接影响着普通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在促进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多样学习方式、形成理性思维、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我省自2007年正式进入新课程至今,已在教学中逐步适应了数学课程的转变,特别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上,不断尝试着各种教学方式,力图有效落实新课程理念。在研究探索的过程中,有如下分析与感受: 一、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特点 较为突出的有以下五方面内容:一是为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数学需求而规定数学基础课程;二是确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数学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数学课程标准之中;三是精选为学生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四是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过程与方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五是评价建议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建议采取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高中数学课程的基础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1.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

学基础,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 2.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高中数学课程由必修系列课程和选修系列课程组成,必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共同数学需求;选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数学需求,它仍然是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性数学课程。 (二)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 高中数学课程应为学生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未来人生规划的思考。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选择,必要时还可以进行适当地转换、调整。同时,高中数学课程也应给学校和教师留有一定的选择空间,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需求和自身的条件,制定课程发展计划,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选择,既能为不喜爱数学的学生减轻数学负担,使他们在其他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更能为喜爱数学的学生提供更充足的数学食粮,使他们尽早接受现代数学基础的熏陶,更快地走向数学研究的前沿。至于那些有愿望、有能力在众多方面都具有较高素养的学生,具有选择的课程也必将为他们提供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三)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高中数学课程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进一步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创造有利的条件,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新课标文辑——【2017年版】义务教育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2017年版】义务教育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2) 一、课程性质 (2) 二、课程基本理念 (2) 三、课程设计思路 (4)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8) 一、总目标 (8) 二、学段目标 (10)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12 第三学段(7~9年级) (12) 一、数与代数 (12) 二、图形与几何 (16) 三、统计与概率 (25) 四、综合与实践 (26)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26) 一、教学建议 (26) 二、评价建议 (36) 三、教材编写建议 (44)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51) 附录 (55) 附录1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55) 附录2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 (57)

第一部分前言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与分析

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与分析 一.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初中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在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思考、自己表述、自己动手,、自己得出结论。课堂教学应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接受—记忆—模仿—练习转化为探索—研究—创新,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灵活多样。 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例如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当然要配以多样的习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对于复习课,我们往往通过各类习题来帮

助学生复习总结已学过的知识;其实有时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学生上讲台演讲、游戏比赛、相互讨论、合作交流、作业比较、小组练习竞赛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上,我们有时还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虽然教无定法,但是重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达到课堂教学的效果,那么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三.新课程理念在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上更注重能力培养。 师生互动,人人参与。因此新课程理念是课堂教学应该坚持师生之间有平等的地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应该有序进行,要做到这一点,最根本的是必经坚持教师是师生平等关系中的首席的地位,只有这样,教师才有可能充分运用他的教学机智,很好的驾驭课堂,使课堂不至于乱糟糟,不至于失控,就好比写文章,我们不能信马由缰,我们应该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建立在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之上的,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那么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讨论就不会离开教师课堂教学的主题,这样教师的后续教学就可以依据学生的回答,顺着学生的思路来展开,教师可以通过以问代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更进一步的思考,随着思维的层层推进,讨论的逐步升级,师生的目标渐渐的就达到了一致,这样的数学课,让人听了有如行云流水、水银泻地般的干脆利落,我觉得这样的数学课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另外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

中学数学课标研究与教材研究课程感想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程作业 学院数理与信息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联系电话 成绩 评阅教师朱哲 日期: 2017 年 10 月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程感想在上这门课之前,我从未思考过教师与课程标准、教材之间的关系,只是单纯地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按照课本将知识以生动有趣的形式传授给学生。但上了这门《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后,我发现教师不能仅停留在讲授教材上,更应该从宏观尺度上把握教材,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目标等,才能够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最开始的时候,老师问我们数学是什么。的确,学了这么多年数学,我还从未深入思考过这个问题。数学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我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却又张不开嘴。直到老师引用恩格斯的“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我才发觉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是对数学最简洁的概括。向量、函数、矩阵研究的是数量关系,几何、拓扑研究的则是空间关系。 关于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数学课程首先应当是基础的,学生要能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其次,数学课程应当具有发展性,有潜力的同学可通过选修高级课程来达到更高的数学水平。这也符合大家对现代数学教育的认知。 关于数学课程的目标,“四基”概念的提出令我耳目一新,学生不仅要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需要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基础知识是指数学中的概念、公式、定理等内容,基本技能则包括运算、作图、推理等能力,这两样对应着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把知识作为根本;而修改后的四基则更关注学生的切实需求与发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过去由双基主导的课程目标虽然令我国学生在国际测试中优于其他国家,但也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无疑凸显出四基的价值所在。 我认为教学目标的确定这块内容具有很好的实践价值。在真实教学场景下,我们刚入职的师范生具有的通病是设计的目标不够细化,难以衡量,也不会有意识地去构建三维目标。既然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也就无从保证了。这一块内容带给我的启发是如何设定目标,套用时间规划中的Smart原则,可以归纳为:明确的、可衡量的、可达成的、实际的和可追踪的。 上一节课的最后,老师问我们什么是数学素养。我认为的数学素养是掌握数学的本质,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关系,并建立数学模型加以解决的能力。这一素养能够切实地将数学这一抽象学科应用到实际生活,需要在点滴中培养,值得我们一生去追寻。

人教版初中数学目录(新课标)

初中人教版数学目录 七年级上-------------------------------- 第一章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1.2 有理数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1.5 有理数的乘方 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 2.1 从算式到方程 2.2 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 2.3一元一次方程讨论(二)2.4 实际问题一元一次方程 第三章图形认识初步 3.1 多姿多彩的图形 3.2 直线、射线、线段 3.3 角的度量 3.4 角的比较与运算 第四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4.1全面调查举例 4.2抽样调查举例 4.3“你怎样处理废电池?” 七年级下---------------------------------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 相交线 5.2 平行线 5.3 平行线的性质 5.4 平移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6.1 平面直角坐标系 6.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第七章三角形 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7.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7.4 课题学习镶嵌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8.2 消元 8.3实际问题二元一次方程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1 不等式 9.2 实际问题元一次不等式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9.4 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比赛 第十章实数 10.1 平方根 10.2 立方根 10.3 实数八年级上 --------------------------------- 第十一章一次函数 11.1变量与函数 11.2一次函数 11.3用函数观点看方程与不等式 第十二章数据的描述 12.1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象 12.2用图表描述数据 12.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 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 13.1全等三角形 13.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13.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第十四章轴对称 14.1轴对称 14.2轴对称变换 14.3等腰三角形 第十五章整式 15.1整式的加减 15.2整式的乘法 15.3乘法公式 15.4整式的除法 15.5因式分解 八年级下 -------------------------------- 第十六章分式 16.1分式 16.2分式的运算 16.3分式方程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 17.1反比例函数 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 18.1勾股定理 阅读与思考勾股定理的证明 18.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十九章四边形 19.1平行四边形 19.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9.3梯形 19.4课题学习重心…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20.1数据的代表 20.2数据的活动 信息技术应用用计算机求几种统 计量 阅读与思考数据波动的几种度量 20.3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 数据分析 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0 九年级上 -------------------------------- 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 21.1二次根式 21.2二次根式的乘除 21.3次根式的加减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22.1一元二次方程 22.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第二十三章旋转 23.1图形的旋转 23.2中心对称 23.3课题学习图案设计 第二十四章圆 24.1圆 24.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24.3正多边形和圆 24.4弧长和扇形面积 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 25.1概率 25.2用列举法求概率 25.3利用频率估计概率 25.4课题学习键盘字母排列规律 九年级下 -------------------------------- 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 26.1二次函数 26.2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 2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第二七章相似 27.1图形的相似 27.2相似三角形 27.3位似 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 28.1锐角三角函数 28.2解直角三角形 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8 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 29.1投影 29.2三视图 阅读与思考视图的产生与应用 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 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