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ASCO肝癌最新研究进展(强烈推荐)
肝癌靶向治疗的新进展与应用

肝癌靶向治疗的新进展与应用肝癌是一种具有高度恶性度的肿瘤疾病,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肝癌的治疗一直以来都不是很有效,但是近年来,肝癌的靶向治疗逐渐受到关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本篇文章将会介绍一些肝癌靶向治疗的新进展和应用,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肝癌靶向治疗的概念肝癌靶向治疗是指通过针对肝癌细胞内某些特定的分子靶点进行干预,从而达到治疗肝癌的目的。
相比于传统化疗,肝癌靶向治疗不但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还能够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同时还能够降低副作用的发生率。
二、肝癌靶向治疗的新进展随着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肝癌靶向治疗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免疫治疗药物免疫治疗药物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治疗肝癌的方法之一。
和传统的化疗药物不同,免疫治疗药物不会对患者身体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免疫治疗药物可以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治疗肝癌,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2.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指将人工制备的基因剪切后再重新组合成可以切入肝癌细胞的细胞中,从而促进肝癌的死亡。
由于基因治疗具有针对性,因此其治疗效果得到广泛的认可。
3.靶向治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是一种新型的治疗肝癌的药物,这种药物能够在肝癌细胞内对某些分子进行定向攻击,从而促进肝癌的死亡。
靶向治疗药物具有一定的优势,它不会对患者身体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同时还可以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三、肝癌靶向治疗的应用肝癌靶向治疗可以通过药物、手术、放射性核素等多种方式进行应用。
其中,药物类肝癌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可。
1.索拉非尼索拉非尼是一种新型的肝癌靶向治疗药物,已经被应用到临床实践中。
索拉非尼具有很强的抗血管生成和抗肿瘤活性,能够有效地控制肝癌的发展和转移。
2.贝伐珠单抗贝伐珠单抗是一种针对肝癌的免疫治疗药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并且不会对患者身体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贝伐珠单抗可以通过改善患者的免疫系统来治疗肝癌,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3.阿帕替尼阿帕替尼是一种针对肝癌的靶向治疗药物,能够对肝癌细胞内的某些分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攻击,并且不会对患者身体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PD-1+CTLA-4”双免联合冲击肝癌一线,信迪利单抗联合IBI310加入战场

“PD-1+CTLA-4”双免联合冲击肝癌一线,信迪利单抗联合IBI310加入战场近年来,随着各种药物、治疗技术的进展,我们对于中晚期肝癌已经不再像20年前那样手中没有任何武器。
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的出现,使得即使是无法手术的晚期肝癌,也能延长寿命,同时提高生活质量。
免疫药物+靶向药物、双免疫药物的联合也已经被付诸实践。
通过比较免疫治疗在晚期肝癌的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双免疫联合疗法显示出可接受的安全性和令人鼓舞的有效性。
2020年3月10日,FDA加速批准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用于既往接受索拉非尼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
这一方案打开了双免联合治疗晚期肝癌治疗的大门。
至此之后,关于PD-1+CTLA-4联合治疗晚期肝癌的研究正式提上日程,包括一线治疗。
度伐利尤单抗联合Tremelimumab一线治疗肝癌III期结果曝阳2021年10月15日,肝癌一线治疗领域备受关注的III期HIMALAYA研究终于公布了高水平阳性结果,与索拉非尼单药治疗相比,度伐利尤单抗+Tremelimumab在一线治疗未接受全身治疗且无法切除的肝细胞癌(HCC)患者时,总生存期(OS)得到了显著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改善,达到了该研究的主要终点。
此外,度伐利尤单抗单药治疗显示出了不劣于索拉非尼的OS获益,且在数值上优于后者,同时度伐利尤单抗单药也比索拉非尼具有更好的耐受性。
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中采用了与众不同的独特的给药方案——STRIDE方案(T300+D),即患者首先接受一次Tremelimumab (300mg)和度伐利尤单抗(1500mg)的联合给药,然后每隔4周仅仅接受度伐利尤单抗(1500mg)单药治疗。
这样的给药方案旨在刺激T细胞激活的同时,减少CTLA-4抗体的毒副作用。
因此,这一创新的给药方案展示出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且并没有增加肝脏毒性。
HIMALAYA研究是第一项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基础上联合单次、高启动剂量CTLA4抗体的III期试验,也是双免疫治疗方案首次作为不可切除、治疗选择有限、长期预后差的肝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并改善了患者的OS。
ESMOAsia2020关键研究汇总!

ESMOAsia2020关键研究汇总!2020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亚洲峰会(E S M O A s i a2020)虚拟⼤会于11⽉20-22⽇隆重召开,作为年度最后⼀场国际肿瘤盛会,众多经典研究的最新进展再次亮相,并带来了⼏项全新临床研究结果,彰显了亚洲肿瘤的发展盛况!肺癌1. GEMSTONE-302研究:PFS/OS均获益,⾸个国产PDL1单抗舒格利单抗联合铂类化疗⼀线治疗晚期NSCLC III期研究数据公布G E M S T O N E-302研究旨在评估舒格利单抗联合化疗对⽐安慰剂联合化疗,在未经⼀线治疗的、I V期N S C L C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研究纳⼊480例初治I V期N S C L C(包含鳞状和⾮鳞状),2:1随机分为舒格利单抗+化疗(n=320)和安慰剂联合化疗组(n=160)。
两组基线特征平衡。
主要终点为研究者评估的P F S。
结果显⽰:(1)截⾄2020年6⽉8⽇,479例患者(对照组⼀例患者)进⼊期中分析,数据显⽰,舒格利单抗联合化疗对⽐安慰剂联合化疗,研究者评估的中位P F S为7.8⽉v s4.9⽉,风险⽐H R=0.5(95% C I:0.39,0.64),p<0.0001;B I C R评估的中位P F S为8.9⽉v s4.9⽉,风险⽐H R=0.54(95%C I:0.41,0.70),p<0.0001。
显著延长患者的P F S,达到了研究的主要终点。
(2)亚组分析舒格利单抗联合化疗在鳞癌和⾮鳞癌患者、P D-L1表达≥1%和P D-L1表达<1%患者中均有获益:鳞癌患者中,中位P F S分别为7.16⽉v s 4.70⽉,H R=0.33;⾮鳞癌患者中,中位P F S分别为8.57⽉v s 5.16⽉,H R=0.66。
P D-L1表达≥1%患者,中位P F S为8.90⽉v s4.90⽉,H R=0.42;P D-L1表达<1%患者,中位P F S为6.97⽉v s4.93⽉,H R=0.66。
STORM研究

医脉通:ASCO上公布的STORM研究评估了索拉非尼用于肝细胞性肝癌切除或射频术后辅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您能否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项研究?近年来,肝癌辅助治疗研究取得了哪些进展?叔逵教授:这项研究是一项失败的研究,研究的初衷是希望早期的肝癌经过手术切除或者射频术后,口服索拉非尼能够预防或者推迟肝癌的复发。
但是现在看来这项试验没有达到它预期的效果,与安慰剂相比,无论是复发率还是复发时间都没有改善。
这个结果出乎意料,却也在意料之中。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肝癌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肿瘤,是同一个病人、在同一个时间、在同一个脏器具有两种性质不同的疾病,既有高度恶性的肝癌,也有肝炎、肝硬化的背景。
两种疾病互相影响,恶性循环,所以在整个诊断治疗的过程中,不能够顾此失彼。
在这项研究中,它就没有重视对肝炎、肝硬化的预防,没有提到要用抗病毒药物、保肝药物、利胆药物等。
第二个失败的原因是,东西方肝癌有很大的差异,比如说中国和国的肝癌主要是乙肝病毒感染,而欧美主要是丙肝病毒引起。
在我们国家还有水的污染、酗酒的问题、黄曲霉素的问题,而在西方国家主要是代性肝病引起的肝癌在逐步的增多。
因此,东西方肝癌不论在发病原因上、临床表现和进程上、临床分期和治疗策略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而这种不同已经很明显的影响到预后。
因此,我们认为应该把东西方肝癌当作两种疾病来看待,而这项研究却将东西方肝癌混为一谈。
第三个失败的原因是这项研究的策略不对。
本来早期肝癌复发和转移率就比较低,而且血管侵犯和其他的机会就比较少,这个时候再想做锦上添花非常难。
失败的原因与选择的病例有关。
选择早期的肝癌不如选择中期的肝癌,转移和复发风险比较大的肝癌会更好。
第四个方面就是索拉非尼也好,其他的抗血管生成药物也好,没有一个分子标志物可以预测它的疗效或者预测它的毒性。
以不变的一种药物来预防所有类型肝癌的复发与转移是很困难的。
未来应该研究索拉非尼的分子maker,以此筛选出可能有效的患者。
晚期肝癌治疗新进展2024PPT

目录 CONTENTS
01
系统治疗指南更新
02
治疗问题与建议解答
03
不同地区治疗指南对比
04
联合治疗方案探讨
系统治疗指南更新
基于ASCO2020年指南的研究
01
02
03
基于ASCO2020晚期HCC系统
治疗指南
整合了8项Ⅲ期随机对照试验数
据,作为本次更新的基础。
纳入10项最新RCT研究证据
二线及后线治疗选择问题
使用索拉非尼、仑伐替尼或度伐利尤 单抗作为替代的首选。
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一线 治疗进展后的二线治疗
度伐利尤单抗+替西木单抗一线 同样推治荐疗TK进I类展药后物的作二为线二线治治疗疗首
选,同时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 也可供选择。
索拉非尼或仑伐替尼作为一线 专家组推治荐疗使时用的另一二种线T选KI类择药物(
全身系统治疗在晚期HCC的应用
晚期HCC病人可选用索拉非尼等TKI类药物或免疫和靶向药物进行一线和二线系统治疗。
局部治疗与全身系统联合应用的优势
局部治疗与全身系统联合应用能更好地控制肿瘤进展,提高生存率,适用于肝功能Child-Pugh A级、美国东部肿 瘤协作组体力活动状态评分0~1分的晚期HCC病人。
谨慎使用推荐方案
在肝功能Child-Pugh B或C级的晚期HCC 病人中,应充分考虑基础肝功能变化、出 血风险等因素,谨慎使用推荐治疗方案。
肝功能Child-Pugh B或C级病人总 体肝功生能存C期hil短d-Pugh B或C级的晚期HCC病
人的总体生存期通常比肝功能Child-Pugh A级的病人短。
双免联合治疗的应用前景
肝癌的介入治疗新进展

肝癌的介入治疗新进展肝癌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位居全球肿瘤相关死亡原因的前列。
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肝癌的介入治疗方案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肝癌介入治疗的新进展,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经导管消融治疗以及靶向治疗等。
一、肝动脉化疗栓塞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简称TACE)通过将抗肿瘤药物直接输送到肝癌部位,封堵肝癌部位供血的肝动脉,同时减少心脏和肾脏供血的副作用,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肝癌的方法。
然而,传统的TACE治疗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如药物在输送过程中容易被稀释,仅有一部分药物能够达到肝癌灶,且副作用较大。
近年来,新型的TACE技术逐渐应用于肝癌的治疗。
例如,利用介入导航系统的辅助下,能够更加精确地将药物输送到肝癌灶,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此外,一些新型的缓释药物也被应用于TACE治疗中,通过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延长药物在肝癌灶内的驻留时间,提高治疗的效果。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得TACE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更好的效果,为肝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二、经导管消融治疗经导管消融治疗(Percutaneous Ablation Therapy,简称PAT)是一种无创的肝癌治疗方法,通过经皮穿刺将导管引导至肝癌灶并进行热疗或冷冻疗法,直接破坏肿瘤细胞。
相比传统的手术切除,PAT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并且可以针对较小的肝癌灶进行治疗。
随着技术的进步,经导管消融治疗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射频消融技术是目前最常使用的消融技术,通过射频电流产生热能,进行热疗杀灭肝癌组织。
除此之外,微波消融技术和冷冻消融技术也逐渐得到应用,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三、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特定的生长信号途径来进行治疗的方法。
相比传统的化疗,靶向治疗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更低的毒副作用。
在肝癌的靶向治疗中,一些靶向药物被广泛应用。
2020 CSCO肝癌指南

2020 CSCO肝癌指南一线治疗:对肝功能Child-PughA级或较好的B级(≤7分)患者Ⅰ级专家推荐增加:①多纳非尼(1A类证据);②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1A 类证据)。
Ⅲ级专家推荐增加:①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或纳武利尤单抗(2B类证据);②奥沙利铂为主的系统化疗联合卡瑞利珠单抗(2B类证据);③阿帕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2B类证据)。
至此,目前肝癌领域一线治疗布局如下:1、靶向治疗领域,索拉非尼、乐伐替尼一线治疗地位稳固,多纳非尼后浪来袭,首次入选临床指南;2、免疫治疗领域,作为唯一获批的肝癌靶免联合治疗方案,此次,CSCO指南将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收入麾下;此外,已获得突破性疗法认定的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疗法也是首次加入CSCO大家庭;3、国产免疫药物卡瑞利珠单抗杀出重围,联合化疗或靶向药物一线治疗均有疗效,期待其更多Ⅲ期研究数据!二线治疗:对肝功能Child-Pugh A级或较好的B级(≤7分)患者Ⅰ级专家推荐:①删除“PD-1 单抗(包括纳武单抗、派姆单抗等)(2A 类证据)”,替换为“PD-1 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和卡瑞利珠单抗等)(2A 类证据)”;②新增阿帕替尼(1A 类证据)。
Ⅱ级专家推荐:①删除“卡博替尼(1B 类证据)”,替换为“卡博替尼(1A 类证据)”;②增加“既往使用过索拉非尼者可考虑卡瑞利珠单抗联合FOLFOX4(2A 类证据)”和“既往使用过奥沙利铂为主的方案者可考虑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2B 类证据)”。
Ⅲ级专家推荐:增加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2A 类证据)。
至此,肝癌二线治疗领域布局如下:1、靶向治疗领域,国产黑马阿帕替尼闪耀2020 ASCO舞台,并凭借优异的临床数据以Ⅰ级专家推荐(1A 类证据)入选肝癌二线治疗,与瑞戈非尼平分秋色;卡博替尼Ⅱ级推荐从1B类证据变为1A类证据,与雷莫芦单抗平起平坐。
2、免疫治疗领域,国货卡瑞利珠单抗已获批用于晚期肝癌二线治疗,此次以Ⅰ级专家推荐(2A类证据)登上指南,未来可期。
肝癌治疗的5种PD-1PD-L1免疫疗法一览

肝癌是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根据发表在《柳叶刀·全球健康》(Lancet Global Health)杂志中的一个研究中的数据指出,我国肝癌患者的5 年生存率仅为12.1%。
常用于治疗肝癌的方法为手术治疗、放疗、化疗,但由于很多肝癌患者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错失了手术的机会,因此开发新的药物疗法十分关键。
在这个背景下,随着研究人员对肝癌发病机制的研究,PD-1/PD-L1免疫药应运而生,为肝癌治疗带来了新的转机。
PD-1/PD-L1免疫药目前国内获批的肝癌PD-1/PD-L1免疫药仅有卡瑞利珠单抗(Cabozantinib)和A+T (Tecentriq+Avastin)联合治疗方案,但是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纳武利尤单抗单药(Nivolumab)以及O+Y(Opdivo+Yervoy)等也已获得FDA批准。
1、卡瑞利珠单抗(Cabozantinib)2020年3月4日,卡瑞利珠单抗(Cabozantinib)已在中国获批,用于接受过索拉非尼和/或含奥沙利铂系统化疗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治疗,成为中国首个获批的肝癌免疫治疗药物。
卡瑞利珠单抗治疗肝癌的研究结果已发表在《柳叶刀·肿瘤》(Lancet Oncology)杂志中。
研究结果显示:截至2018年11月16日,中位随访时间为12.5个月时,14.7%的患者得到有效缓解,55.9%的患者总生存期超过一年。
2、A+T(Tecentriq+Avastin)联合治疗2020年5月,美国FDA批准抗PD-L1疗法Tecentriq(特善奇,通用名:atezolizumab,阿特珠单抗)联合Avastin(安维汀,通用名:bevacizumab,贝伐单抗)一线治疗不可切除性肝细胞癌(HCC),A+T联合治疗是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不可切除性HCC的癌症免疫治疗方案。
同年10月,日本厚生劳动省(MHLW)批准A+T联合治疗肝细胞癌患者,近日,中国NMPA也已批准该疗法用于肝细胞癌的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考虑
样本量计算:
• 假定安慰剂组的中位OS为6.0个月,阿帕替尼组为8.5个月 • 双侧显著性水平为0.05 • 至少80%的把握度 • 阿帕替尼和安慰剂2:1随机分组 • 入组时间:12个月;研究治疗时间:36个月 • 脱落率:15% • 计划390例患者进行随机化
在中国,仅瑞戈非尼被批准用于晚期肝癌的二线治疗(2017.12) 阿帕替尼是一种靶向VEGF-2的新型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既往II期研究显示阿帕替尼
在晚期HCC患者的一线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 中位OS:9.8个月;中位TTP:3.3个月;安全性可耐受 此项III期临床研究(AHELP)旨在评估阿帕替尼在先前接受过索拉非尼和/或系统性化 疗的HC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1. https:///ct2/show/NCT02329860. 2. Qiu Li, et al. ASCO 2020. Oral Abstract 4507.
研究背景
2018年全球肝癌发病率
2018年全球肝癌死亡率
近80%肝细胞癌(HCC)患者就诊时处于晚期,5年总生存(OS)率为10-20% 全球近50%HCC患者为中国患者 中国HCC患者的发病原因、分子生物学行为、治疗策略和预后方面具有特殊特征
统计方法:
• 统计学方法:采用分层对数秩和检验,比较主要治疗组之间的OS分布 • 使用分层Cox比例风险模型来计算HR和相关的95%CI • 当达到预先指定的312个事件时,进行最终的OS分析
1. https:///ct2/show/NCT02329860. 2. Qiu Li, et al. ASCO 2020. Oral Abstract 4507.
研究概况
分配至阿帕替尼 (n=267)
接受阿帕替尼治疗 (n=261)
治疗持续 (n=15)
入组评估 (N=522)
随机分配 (n=400)
6例患者未接受阿帕替尼治疗
3例研究者决定 2例撤回同意 1例在研究治疗前死亡
1. https:///ct2/show/NCT02329860. 2. Qiu Li, et al. ASCO 2020. Oral Abstract 4507.
研究设计
主要纳入标准:
• 经病理组织学、细胞学证实的,或经 过临床确诊;无法从手术切除或放疗 中获益的HCC患者
1. https:///ct2/show/NCT02329860. 2. Qiu Li, et al. ASCO 2020. Oral Abstract 4507. Nhomakorabea 研究背景
已获批可用于晚期二线靶向治疗药物:瑞戈非尼(2017.04)、卡博替尼(2019.01)、 雷莫芦单抗(2019.05)
- 血管侵犯和/或肝外转移(是或否)
安慰剂 750 mg QD
直到疾病进展、 不可耐受毒性、 撤回知情或研
究者决定
• 主要研究终点:OS • 次要研究终点:6个月、12个月OS率;PFS;3个月、6个月、12个月PFS率;TTP;DoR;DCR;SD≥6周和安全性
缩写:BCLC,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ECOG PS,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况评分;RECIST,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PFS,无进展生存期;ORR,客观缓 解率;DoR,缓解持续时间;DCR,疾病控制率;SD,疾病稳定
免疫联合靶向治疗
➢ Poster Discussion 4519 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Ib期研究 ➢ e16690 TKI和PD-1抗体联合治疗将初治不可切除肝癌降期为可切除肝癌
目录
局部治疗±系统治疗
➢ Poster Discussion 3015 T-VEC肝内肿瘤注射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的Ⅰ期研究 ➢ Poster 4518 载表柔比星DEB-TACE对比cTACE治疗HCC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 Poster 4574 奥沙利铂联合雷替曲塞经肝动脉灌注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II期研究 ➢ Poster 4580 仑伐替尼联合TACE用于术后有高复发风险的肝细胞癌患者辅助治疗研究 ➢ Poster 4590 Y90放射栓塞联合纳武利尤单抗治疗亚洲晚期HCC的II期研究 ➢ e15504 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TACE抵抗肝细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 e16602 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阿帕替尼和特瑞普利单抗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RWS研究
• 接受过系统性化疗和/或索拉非尼治疗 后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
• 肝功能Child-Pugh 分级:A或B(≤7) • BCLC分期:B或C • ECOG PS: 0-1 • 至少一个可测量病灶(基于RECIST
1.1)
阿帕替尼 750 mg QD
分层因素:
R
- ECOG评分(0或1)
2:1 - 既往索拉非尼治疗(是或否)
Oral 4507
阿帕替尼二线治疗中国晚期肝细胞癌(HCC):一项随 机、安慰剂对照、双盲III期研究
Apatinib as second-line therapy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double-blind, phase III study.
ASCO 2020 肝癌研究进展
目录
靶向治疗
➢ Oral 4507 阿帕替尼二线治疗中国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III期研究 ➢ Oral 4506 多纳非尼对比索拉非尼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II/III期研究
免疫治疗
➢ Oral 4508 替西木单抗联合德瓦鲁单抗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研究 ➢ Poster 4599 纳武利尤单抗单药或联合伊匹木单抗用于可切除肝癌围手术期Ⅱ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