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大气压浮力实验报告单

大气压浮力实验报告单

大气压浮力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大气压浮力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大气压力的性质及其对物体的浮力产生的影响;2. 掌握利用大气压力产生浮力的实验方法;3. 分析实验结果,并探讨与理论值的偏差产生的原因。

实验器材:1. 一个圆柱形透明容器;2. 一根塑料管;3. 一块胶皮膜;4. 一张纸;5. 一本厚书。

实验步骤:1. 将圆柱容器内充满水,确保不留空气。

2. 将纸张平放在容器上方,然后用塑料管轻轻将胶皮膜压在纸张上,使气密封闭。

3. 将书平放在胶皮膜上方,然后用手按住书,减小胶皮膜面积,使其与容器内的水产生浮力。

4. 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胶皮膜上方的部分水形成一个凸起。

5. 可以用手指轻轻触碰这个凸起的水面,可以明显感觉到水面的弹性。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观察,可以发现胶皮膜上方的凸起部分是由于大气压力在水面上产生的浮力所导致的。

当手指触碰到凸起的部分时,可以明显感受到水面的弹性。

实验原理:浮力是由于物体在液体中所受到的上升力。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的液体的密度和被浸没物体的体积有关。

在本实验中,胶皮膜上方的凸起部分的浮力来源于大气压力在水面上的作用。

大气压力对水面产生的压力使得水面产生一个向上的力,从而形成浮力。

当手指触碰到凸起的部分时,可以明显感受到水面的弹性。

实验分析:根据理论计算,大气压力对水面的压强大约为10^5Pa,因此,在实验中产生的浮力应该与这个数值相当。

然而,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存在一定的偏差,可能是由于实验操作不精确或设备问题造成的。

此外,实验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控制其他因素,如水面的平整度和温度等,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大气压力对水面产生浮力的作用。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存在一定的偏差,需要进一步优化实验方法和控制实验条件,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我们也通过实验观察到了水面的弹性,加深了对浮力的理解。

这对我们进一步探索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和浮力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初中物理浮力实验报告范文

关于初中物理浮力实验报告范文

初中物理教育中,浮力实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实验项目。

浮力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水的浮力、密度、重力、压力等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

本文将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分析和结论等方面,详细讲解初中物理浮力实验,以供参考如下:一、实验目的1、理解浮力概念,了解浮力与重力的关系;2、掌握实验方法,提高学生实验能力;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4、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发展科学思维。

二、实验原理1、浮力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它在液体中排除掉的液体重量相等。

2、重力原理:物体的重力等于它的质量与受到的重力加速度的积。

3、水的密度:单位体积的物质质量。

三、实验过程1、准备实验器材:水池、物体、秤、注射器、水。

2、步骤一:测量物体质量。

将物体放在秤上,记录物体的重量,设为m。

3、步骤二:将物体置于注射器中,注入一定数量的水,记录此时物体的重量,设为m1。

4、步骤三:在水池中注入一定的水,记录此时的水位高度,设为h。

5、步骤四:将注射器放入水池中,记录此时的物体重量,设为m2。

6、步骤五:计算物体的浮力。

浮力=物体所排除液体的重量=m1-m27、步骤六:计算浮力和重力的比值。

比值=浮力/物体重量8、步骤七:计算物体的密度。

密度=物体质量/体积四、实验结果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一个重量为100g的小球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如下:物体质量m=100g注水前物体重量m1=101g注水后物体重量m2=98g水的密度p=1g/cm3水池水位高度h=15cm浮力=物体所排除液体的重量=m1-m2=3g比值=浮力/物体重量=3/100=0.03密度=物体质量/体积=100/(m1-m2)=33.33 g/cm3五、实验分析由实验结果可得,小球的浮力为3g,和球的重力相比,很小。

这表明小球所受的浮力很微弱,轻轻松松地被水给“按”住了。

若小球的密度高于水的密度,则小球就会往下沉;若小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则小球会浮在水上。

物体的漂浮能力实验报告

物体的漂浮能力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探究物体在液体中的漂浮能力,分析影响物体漂浮能力的因素,并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二、实验原理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

当物体所受浮力大于或等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将漂浮在液体表面;当物体所受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将下沉。

本实验通过测量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浮力,分析影响物体漂浮能力的因素。

三、实验材料1. 物体:铝块、铜块、塑料块、木块2. 液体:水、盐水、酒精3. 量筒4. 天平5. 弹簧测力计6. 细线7. 烧杯四、实验步骤1. 测量物体质量:用天平测量铝块、铜块、塑料块、木块的质量,记录数据。

2. 测量物体体积:将物体分别放入量筒中,观察液面变化,记录物体体积。

3. 测量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将物体用细线系住,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将物体放入水、盐水、酒精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录数据。

4. 计算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5. 分析结果:比较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浮力,分析影响物体漂浮能力的因素。

五、实验数据1. 物体质量(g):铝块:100,铜块:120,塑料块:80,木块:702. 物体体积(cm³):铝块:50,铜块:60,塑料块:40,木块:303. 弹簧测力计示数(N):铝块在水中的浮力:0.8,盐水中的浮力:1.0,酒精中的浮力:0.6;铜块在水中的浮力:0.9,盐水中的浮力:1.1,酒精中的浮力:0.7;塑料块在水中的浮力:0.7,盐水中的浮力:0.8,酒精中的浮力:0.5;木块在水中的浮力:0.6,盐水中的浮力:0.7,酒精中的浮力:0.4。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铝块、铜块、塑料块、木块在不同液体中的浮力均大于其在空气中的重力,说明这些物体均能在液体中漂浮。

2. 铝块、铜块、塑料块、木块在盐水中的浮力均大于其在水中的浮力,说明盐水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物体在密度较大的液体中更容易漂浮。

3. 铝块、铜块、塑料块、木块在酒精中的浮力均小于其在水中的浮力,说明酒精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物体在密度较小的液体中漂浮能力减弱。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报告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报告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后的深度的关系
(改变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其它因素应控制不变)
结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关。

2.探究浮力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的关系
(改变物体浸在水中的体积,其它因素控制不变)
结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关。

且物体浸入水中的
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3.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
(改变液体的密度,其它因素控制不变)
结论: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关。

当物体浸入液体体积一定时,液体的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实验结果表明: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有关,
跟有关。

浸在液体中的越大、液体的越大,浮力就越大。

教科版五年级上下全册科学实验报告

教科版五年级上下全册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浮力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浮力实验观察材料的浮沉情况,了解产生浮力的原理。

实验材料:小玻璃瓶、水、铅球、木块、小铁钉、塑料袋等。

实验步骤:
1.取一个小玻璃瓶,将其放在水中,观察玻璃瓶的情况。

2.向瓶中加入适量的水,观察玻璃瓶的浮沉情况。

3.往玻璃瓶中分别放入铅球、木块、小铁钉和塑料袋,观察它们的浮
沉情况。

实验结果:
经过观察发现,当瓶中没有加水时,玻璃瓶沉入水中;当瓶中加水后,玻璃瓶能够漂浮在水中;往瓶中加入铅球、木块、小铁钉和塑料袋后,它
们都能够浮在水中。

实验原理:
浮力是产生物体漂浮的力。

实验中,瓶中加入水后,水会对玻璃瓶产
生向上的浮力,使得玻璃瓶能够浮在水中。

而当往瓶中加入其他物体时,
它们也能够浮在水中,是因为它们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因此受到浮力的
作用而浮在水中。

实验总结:
通过这个实验,我了解到了浮力的原理,当物体在液体中受到向上的
浮力时,它就能够浮在液体中。

这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有很大
的影响,比如船只能够漂浮在水中,风筝能够飞翔等。

同时,我也学会了
用实验的方法来观察、研究科学现象,培养了动手实践和观察的能力。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小心操作,否则可能会发生危险。

利用浮力测量密度实验报告

利用浮力测量密度实验报告

利用浮力测量密度实验报告1. 下沉在测量物体密度中的应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下沉金属块的密度 原理:测得物体的重力,和在水中受到的拉力F,可以测出物体的密度。

根据公式那么这个式子是怎么推导出来的,你能推导出这个公式么?在空气中测量一下物体的重力 G 在水中测量一下绳子的拉力F推到过程: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就可以用实验测得的数据,计算密度了。

2、测量金属块的密度:实验器材:金属块,水杯,弹簧测力计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在空气中测量金属重力G,并记录数据2、在水中测绳的拉力F,并记录数据3、带入原理公式,计算物块的密度,查密度表判断这是什么物体G/N F/N F浮/N ρ物金属A金属B2、应用漂浮物体测量木块的密度如果物体体积为V物排开水的体积V排能否应用这两个物理量计算出物体的密度呢?有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可以推出结论。

对于体积符合(v=s h )的物体,此公式可以简化:===V hV a排物液液物Sh ρρ液ρρSa=h a物液ρρ由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测出物块的密度,由公式二,我们只要测量物块的高度a,和物块浸入水中的深度h,就可以测出物块的密度。

测量木块的密度=V V 排物物ρρ液原理:=h a物液ρρ 实验仪器:水杯,直尺,木块(2)如果知道一个木块的密度,能否用木块测出家中食用花生油的密度? 根据公式此时可以变换成:根据公式四,我们就可以用木块的密度算出油的密度。

对于符合V=Sh 规则的物体,我们可以把公式四简化===V Sa a V Sh h物液物物物液ρρρρ得到公式五=VV排物物ρρ液=V V物液物液ρρ=a h液物ρρ根据公式五,我们就可以求出家中食用花生油的密度从公式中可以说明,物体浸入液体中深度越深,说明液体密度是越大,还是越小?用公式五的原理测量酒精、盐水,油的密度利用漂浮测量液体密度实验原理:=a h液物ρρA B C密度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作的问题一:密度计底面积越大越好,还是越好?是A 好,还是B 好?问题二:密度计浸入液体越深,说明,液体密度大还是小?问题三:同一密度计插入不同液体中,请问A 、B 、C 那种密度大?问题四:如果将一个密度计放入水中,此时刻度表示密度是1,请问表示密度0.8的刻度在1的上端D 点还是下端E 点?A密度计就是一个瘦长的漂浮的木条,当然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他会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形态,但是原理就是上面说的内容真实的密度计问题3:空易拉罐随地都是,作为一个喜欢喝饮料的小朋友,你对易拉罐有多少了解呢?你知道他是什么物质构成的呢?让我们来测一测他的密度,鉴别一下他是什么物质。

浮力实验报告及过程

浮力实验报告及过程

浮力实验报告及过程通过浮力实验,研究液体中物体的浮力大小和浮力的原理。

实验仪器及材料:1. 液体桶2. 弹簧测力计3. 金属块4. 液体(如水)实验原理: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公式为F = ρVg,其中F为浮力,ρ为液体密度,V为物体体积,g为重力加速度。

实验过程:1. 将液体桶中倒满液体(如水),保持液面平稳。

2.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金属块的重量,并记录下来。

3. 将金属块缓慢地完全浸入液体中,避免产生气泡。

4. 保持金属块静止,测量弹簧测力计示数,并记录下来。

此时示数为浮力的大小。

5. 将金属块部分浸入液体,确保仍然保持静止。

测量弹簧测力计示数,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和公式F = ρVg,可以计算出不同深度(金属块部分浸入液体)下的浮力大小。

根据测得的浮力和金属块的重力,可以计算出液体的密度。

实验讨论:1. 实验中是否存在误差?如何减小误差?实验中可能存在由于测量误差、液体不完全静止以及金属块表面的氧化等因素导致的误差。

为减小误差,可以使用更精确的测量仪器;保持实验环境稳定,并注意排除气泡;另外,如果金属块表面有薄层氧化物,可以尽量清理干净。

2. 实验结果是否与理论预期一致?如不一致,原因是什么?根据实验原理及公式,浮力应该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相等。

所以理论上,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应该一致。

然而,实际实验中,由于实验误差的存在,可能会导致一些偏差。

此外,还可能存在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液体的流动性等。

3. 实验结果对浮力的认识有何帮助?实验结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浮力的大小和浮力的原理。

浮力是物体在液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浮力的存在使物体可以在液体中产生浮力,从而能够浮在液体表面上。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可以通过实验测量来求得。

4. 该实验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为了进一步减小误差,可以重复实验多次并取平均值,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自制小船实验报告总结(3篇)

自制小船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日益浓厚。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我们开展了一次自制小船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动手制作小船,了解浮力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浮力原理,掌握浮力大小与物体形状、密度、体积的关系。

2.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实验原理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等于其排开的液体重量。

当物体的重力等于浮力时,物体处于漂浮状态。

本实验通过改变小船的形状、密度和体积,观察其对浮力的影响。

四、实验材料1. 纸张:A4纸、彩色纸、皱纹纸等。

2. 纽扣、胶带、剪刀、铅笔、尺子等。

3. 水容器、计时器、砝码等。

五、实验步骤1. 设计小船形状: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设计小船的形状,要求美观、实用。

2. 制作小船:根据设计图纸,使用纸张、纽扣等材料制作小船。

3. 测试浮力:将制作好的小船放入水容器中,观察小船的漂浮状态。

4. 改进小船:根据漂浮效果,调整小船形状、密度和体积,提高小船的稳定性。

5. 重复测试:将改进后的小船放入水容器中,再次观察其漂浮状态。

6. 数据记录:记录小船在漂浮状态下的时间和漂浮距离。

7. 分析总结: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多次实验,我们发现小船的形状、密度和体积对浮力有显著影响。

在保持小船重力不变的情况下,小船的体积越大、形状越流线型,其浮力越大。

2. 分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

因此,小船的体积越大,其排开液体的体积也越大,从而浮力越大。

同时,流线型的小船可以减少水阻,提高漂浮速度。

七、实验结论1. 浮力大小与物体形状、密度、体积有关。

2. 在保持物体重力不变的情况下,小船的体积越大、形状越流线型,其浮力越大。

3. 本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力实验报告
班别: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
1、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做了如下测量:
(1)写出以上探究中,不重复操作的合理顺序(只填代号) ;
(2)通过探究,得出的结论是 .
(3)由此还可算出物块的密度.F 1、F 2、G 1、G 2之间的关系式 请选用F l 、F 2、G 1、G 2、ρ水,表达它的密度:ρ=
2、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① 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② 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
③ 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
④ 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⑤ 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李明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他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铁块,其重力是_________N ,依次把它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请把数据填入下表中:
在这一实验中:
(1)物块从位置1-2-3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 ;从位置3-4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 。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G 1
G 2
F 2
(2)通过这一实验可以验证上述猜想是正确的,猜想是不正确的(填上面猜想的序号)。

(3)给你一杯清水、一个熟鸡蛋和适量的食盐(如图乙),请你设计实验验证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

简要写出你的实验验证的方法。

(4)依据表中数据,在图丙的坐标系中画出浮力F浮与深度h关系的图象;
通过对图象的分析,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_
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