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

消化道的特点: 消化道的特点:
发达的盲肠——有利于 发达的盲肠——有利于 消化植物纤维
兔盲肠发达,,粗且 兔盲肠发达 粗且 全长50-60cm) 长(全长 全长 ) 对粗纤维的消化率 很高,一般可达 一般可达65很高 一般可达 78%。 。 而人盲肠长度 39.7±1.51 mm ±
兔的盲肠连同蚓突, 兔的盲肠连同蚓突, 与体长相近, 与体长相近,里面生 活着大量的细菌和纤 毛虫。 毛虫。草料中的纤维 素就是依靠这些微生 物分泌的纤维素酶进 行发酵分解的, 行发酵分解的,分解 成的简单物质可被大 肠壁吸收入体内, 肠壁吸收入体内,不 能消化的残渣, 能消化的残渣,经肛 门排出体外
哺乳动物的种类很多,地球上大约有4000多 哺乳动物的种类很多,地球上大约有4000多 4000 种。除极个别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 除极个别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 哺乳等特征。 生、哺乳等特征。
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讨论: 讨论:这三种生 物的生活环境对换, 物的生活环境对换, 结果会怎样? 结果会怎样?
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的定义
恒温动物 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恒定的动物。 恒温动物: 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恒定的动物。 动物 如:哺乳类、鸟类 哺乳类、 变温动物 体温会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 动物: 变温动物:体温会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如: 鱼类、两栖类、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肺
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 体循环和 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输送氧的能力强, 输送氧的能力强,有利于有机物 的分解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 的分解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 可以调节和维持自身的体温恒定, 可以调节和维持自身的体温恒定, 适应环境。 适应环境。 用肺呼吸 强气体交换能里, 强气体交换能里, 更好的提供氧气
陆地生活的动物

哺乳动物—兔子
观察讨论:
1、观察兔的外表。想一想,光靠体表的毛就能使兔的体温恒定吗? 2、观察兔的运动并测量其前后肢的长度。想一想,兔的跳跃与其前 后肢长度有什么联系? 3、观察并比较兔和狼的牙齿。想一想,二者的不同说明了什么? 4、观察兔的内部结构图,并与人体内部结构相比较。想一想,兔的 心脏和肺的结构及部位与人体的相似吗?这说明了什么?兔的消化 道与人体的有什么差异?这说明了什么
B、跳跃
C、爬行 D、奔跑
3、下列动物不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D ) A、猫 B、麻雀 C、金丝猴 D、鲫鱼 4、兔的心脏包括( A、一心房一心室 C、二心房二心室 ) C B、二心房一心室 D、一心房二心室
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讨论:这三种生
物的生活环境对换, 结果会怎样?
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大熊猫的生存就是因为栖息地受 到破坏而受到威胁
牙齿的不同,表明动物的食性不同,兔 没有犬齿属于植性食.狼属于肉性食.
想 一 想
人的牙齿有几种?人属于什么食性的动物?
兔子的心脏:
右心房 右心室
左心房 左心室
兔与人进行比较:
1、兔与人的体表都有毛; 2、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3、都是用肺呼吸; 4、心脏结构相似都有四腔; 5、脑和神经系统相似;大脑发达; 6、都属于胎生,哺乳. 7、兔的消化道长,盲肠发达,人的盲肠几乎退化
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正在遭受 濒临灭绝的危险??
保护地球,
保护人类和动物的栖息地,
人人有责!
谢谢大家!!
兔与人的体表都有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 的分化;用肺呼吸;心脏结构相似都有四腔;大脑发 达;胎生,哺乳
作业:
1、家兔是植食性动物,其区别于肉食性哺乳动物的最大特点是( A、盲肠发达 C C、体表被毛 B、体温恒定 D 、 ABC都对 ) )
八年级生物 陆地生活的动物

三、环节动物 — 蚯蚓
1.土壤穴居生活。 2.身体是由许多彼此 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的。 3.通过肌肉和刚毛的 配合来运动。 4.要靠能分泌黏液而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四、兔
歌谣:小白兔,白又白,
两只耳朵竖起来,
爱吃萝卜和青菜,
蹦蹦跳跳真可爱。 思考:兔子是如何与环境相适应的?
一、陆地上的动物分为:
1、地表生活的动物。如人、狮子等。 2、地下穴居的动物。如蚯蚓、蜈蚣等。 3、水陆两栖的动物。如犀牛、青蛙等。 4、空中飞行、陆地上休息活动的动物。 如丹顶鹤、鸽子等。
二、陆生动物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防止水分蒸发的结构。(鳞、甲等) 2、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
3、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各种器官。(气管、 肺等)
7、兔的心脏包括( C ) A.一心房一心室 C.二心房二心室
B.二心房一心室 D.一心房二心室
作业:课下查阅资料,列举出当地或中国
2~3种濒临灭绝陆生动物的名称, 并分析它们濒危的原因,提出合理 化的保护措施与建议。
3.内部结构
气管
(呼吸)肺
心脏 胃 肾脏 膀胱
肝脏 小肠 大肠
盲肠
兔是植物性动物, 有发达的盲肠, 人是杂食性动物, 调节而维持体温恒定的动物。
如:哺乳类、鸟类
变温动物:体温会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
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体温恒定对动物适应陆地环境有什么 意义? 保证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
野兔
家兔
毛 1.体表的观察:家兔体表被__,分为 __和__两种。__主要具有保护作用, 野兔 家兔 粗毛 __主要具有保温作用。 绒毛
2.身体各部分的观察:
陆地生活的动物

玛塔龟:这种大型淡水龟具有几大奇怪特征。 玛塔龟:这种大型淡水龟具有几大奇怪特征。它的外形看起来像一块浸透水的 树皮和残片,它有一个非常奇怪的向外突出的鼻子, 树皮和残片,它有一个非常奇怪的向外突出的鼻子,这个鼻子相当于潜水者的 通气管,有助于它潜水。它以不同寻常的方式吃小鱼。 通气管,有助于它潜水。它以不同寻常的方式吃小鱼。
美西螈:美西螈是一种火蜥蜴,这种两栖动物是动物界的彼得 潘 美西螈:美西螈是一种火蜥蜴,这种两栖动物是动物界的彼得·潘。 它一生都处于幼虫阶段, 它一生都处于幼虫阶段,这也说明了它为什么会有羽状鳃和没有眼 睑的眼睛。除此以外,它还具有非凡的再生能力。 睑的眼睛。除此以外,它还具有非凡的再生能力。
鲸头鹳: 鲸头鹳:这种大型非 洲鸟类长得很像鹭, 洲鸟类长得很像鹭, 拥有很大的嘴巴。 拥有很大的嘴巴。鲸 头鹳的喙非常有力, 头鹳的喙非常有力, 嘴宽10厘米 厘米, 嘴宽 厘米,长23厘 厘 米。大约跟一只中等 号码的鞋子大小差不 多。
• 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大 雨过后为什么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 • 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能分泌粘液而湿润的体 蚯蚓没有呼吸系统, 壁进行呼吸。蚯蚓体壁分布有毛细血管, 壁进行呼吸。蚯蚓体壁分布有毛细血管,血中含 有血红蛋白,可以携带氧气。 有血红蛋白,可以携带氧气。 • 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氧气排挤出 大雨过后, 去,于是穴居在土壤中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呼 吸
地斑纹马岛猬: 马岛猬来自马达加斯加岛,这里是很多奇怪生物的栖息地, 地斑纹马岛猬: 马岛猬来自马达加斯加岛,这里是很多奇怪生物的栖息地, 其中包括指猴(Aye-aye)和狐猴。马岛猬身上长满刚毛,并有颜色鲜艳的黄 和狐猴。 其中包括指猴 和狐猴 马岛猬身上长满刚毛, 褐色条纹装饰,它会进攻想要攻击它的动物, 褐色条纹装饰,它会进攻想要攻击它的动物,把脖子周围的致命毒刺刺入 攻击目标体内。 攻击目标体内。
陆地生活的动物知识要点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袋鼠:体重有90公斤左右,它能纵身跳过2.74米高的栏栅。
跳高冠军猎豹:奔跑100米只需3秒钟,平均时速为90——128千米。
短跑冠军虎: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华南虎也称中国虎,在中国各地动物园中现仅存40余只。
联合国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将华南虎列为第一号濒危动物。
森林之王金丝猴:金丝猴是我国特有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数量才700多只;背覆金丝“披风”攀树跳跃,深居山林,结群生活。
白熊:一口气能游20-30千米。
体重是老虎的两倍,直立的身高可达3.5 m。
白熊特能耐寒。
每根毛发都是中空的管子,把太阳光顺着管子传导到皮肤上去;白熊的皮肤像碳块那样黑,能够充分吸收太阳能。
游泳能手丹顶鹤:俗称仙鹤,寿命可达五六十岁。
我国在丹顶鹤等鹤类的繁殖区和越冬区建立了扎龙、向海、盐城等一批自然保护区。
“高雅,长寿”的象征的珍贵涉禽蚯蚓——人类的好朋友一、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1、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爬行动物:鳞、甲;昆虫:外骨骼)。
2、一般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
3、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
4、陆地生活的动物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二、蚯蚓(一)蚯蚓的外部形态:体形:呈圆长形身体:许多环状体节——使躯体运动灵活——环节动物:沙蚕、水蛭体表:有黏液——溶解氧气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刚毛),触摸有粗糙感觉——协助运动(二)蚯蚓的运动:粗糙纸上:运动快,身体变粗变细,往前蠕动玻璃板上:运动慢,身体变粗变细,但很难往前蠕动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
(三)蚯蚓的食物: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四)呼吸蚯蚓的呼吸靠能分泌黏液、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
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在体表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里的毛细血管,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初二生物“陆地跑水里游天上飞的动物”知识点总结

初二生物“陆地跑水里游天上飞的动物”知识点总结初二生物“陆地跑水里游天上飞的动物”知识点总结【陆地生活的动物】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的适应:(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一样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比如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
[鳞、甲、外骨骼(防止水分散失)](2)陆地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样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
[有专门的运动器官](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样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躯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
[有专门呼吸器官(蚯蚓除外)](4)陆地生活的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受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神经系统和感受器官发达]2、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潮湿土壤中,:一样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
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躯体蠕动,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潮湿的体壁呼吸。
可依照环带着生在躯体前端来判定首尾(环带也叫生殖带)。
3、蚯蚓躯体分节的意义:可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
4、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有粗糙不平的感受,用放大镜观看,看到腹面有许多小突起确实是刚毛,刚毛的作用是与肌肉配合完成运动。
5、蚯蚓在潮湿土壤的深层穴居的缘故:因为潮湿土壤能为蚯蚓提供适宜的生存、生活的环境及繁育的条件,一样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食物和便于避敌的栖息场所等。
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因此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6、在观看蚯蚓的实验中,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目的是使体表保持潮湿: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潮湿的体壁呼吸。
7、大雨过后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缘故: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因此穴居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9、蚯蚓的呼吸过程: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粘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
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七年级上册地理动物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动物知识点地理动物知识点地球上的动物物种非常丰富,有些生活在陆地上,有些生活在水中,它们的生活习性和行动方式也非常不同。
本文将从动物的类型、分布以及生活环境等方面,为大家介绍七年级上册地理动物知识点。
一、动物类型1.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是地球上最高等级的动物,它们会生产乳汁来喂养幼崽。
哺乳动物通常在陆地上生活,例如老虎、狮子、猴子、狗等。
2.鸟类:鸟类是羽毛动物,它们可以在天空中自由飞行。
鸟类的生活范围很广,有些生活在草原、有些生活在森林、有些则生活在水中,例如鹤、鹰、孔雀、鸭子等。
3.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动物之一,它们包括爬行蜥蜴和蛇等。
这类动物的生活环境很广泛,例如蝎子和蜥蜴可以在沙漠中生活,而鳄鱼和龟可以在水中和陆地上生活。
二、动物分布动物的生活环境和分布非常广泛,它们可以在各个大陆、洋流中自由活动。
本章节将从不同地理区域的动物类型为大家介绍动物的分布情况。
1.北极地区:北极地区是寒冷的极地地带,这里只有少数的动物生存,例如北极熊、海豹和企鹅等。
2.亚洲:亚洲是土著动物的主要区域,这里有印度象、犀牛、老虎、猴子和熊等。
3.非洲:非洲是世界上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
这里有斑马、长颈鹿、河马、野马、狮子和长毛猴等。
4.南极:南极地区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之一,只有很少的动物可以在这里生存,如企鹅、海豹等。
5.欧洲:欧洲的动物主要在北部和东部地带。
这里有北极狐、猫头鹰、马黛茶、鹿和熊等。
三、动物的生活环境动物的生活环境通常会对它们的生活习性和行为方式产生影响,因此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也是了解动物知识的重要一环。
1.水中生活的动物:水中生活的动物有鱼、海豚、鳄鱼等。
它们通常会在水生植物茂密的水域中生活,例如海洋、江河、湖泊等。
2.陆地上生活的动物:陆地上生活的动物有大象、狮子、老虎、麝牛等。
它们生活的地区通常是山区、平原、草原等。
3.空中生活的动物:空中生活的动物有鸟类、蝙蝠等。
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四)
陆地生活的动物还普遍具备发达的 感觉器官 和 神经系统 ,能够对多变的 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学习小结
陆地生活的动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如蝗虫的外骨骼)
(2)一般都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 (如蝗虫的足、哺乳动物的四肢)
(3)一般都具有各种呼吸器官 (如气管和肺, Nhomakorabea蚓除外)
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二)
马
陆地上的动物不受 水 的浮力作用,
一般都具有 支持躯体 和 运动 的器 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 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
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三)
除 蚯蚓 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具有 能在 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 呼吸 器官,比如 气管 和 肺 。
身体呈长柱形,由多个体 节构成;靠体壁和外界环境进 行气体交换完成呼吸;不能保 持恒定的体温。
学习感想
谢谢
深居山林
栖息于沼泽地带
“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包括
地表生活的动物 地下穴居的动物 水陆两栖动物 空中飞行但须在陆地上栖息活动
的动物
我能完成!
动物名称
猴子 猎豹 白熊 蚯蚓 老虎
栖息环境
草原 森林 潮湿的土壤 北极
列表比较 陆生环境与水生环境有哪些不同?
思考提示
① 环境复杂情况? ② 昼夜温差变化情况? ③ 环境中水分多少情况? ④ ……
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第二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
热点联想
锡林郭勒大草原: 天苍苍, 野茫茫,
……
看见猴子了吗?为什么?
喜讯:内蒙古防
沙治沙工作有了重 大突破,在全国率 先实现了“整体遏 制,局部好转”的 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
【教学目标】:
1、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2、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活动,阐明蚯蚓和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概述环节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3、强化“生物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概括出陆地上的动物适于环境生活的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与思考等学习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总结和概括的能力,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陆地动物生活环境的图片;准备各种陆地环境中的动物活动的录像资料;进行“饲养和观察蚯蚓”的实验。
学生:制作观虫器,并饲养和观察蚯蚓;调查、搜集当地动物栖息地保护的现状及措施等资料;
【课时分配】: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师:善于观察、勤于动手、善于动脑是我们学好生物学的重要方法,接下来请你们仔细观察下面的录像(教师出示陆地环境中生活的各种动物),看到了哪些动物?描述一下它们各自的生活环境及运动方式。
生1:金丝猴攀援在树上,袋鼠在草原上跳跃,蚯蚓在土壤中穴居,白熊在雪地上行走。
生2:丹顸鹤在引吭高歌,猎豹在奔跑,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老虎在行走……
师:你们还能说出陆地上其他动物及其生活环境吗?
生1:两栖动物青蛙垢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成体过着水陆两栖的生活;
生2:沙漠中行走的骆驼;草原上的绵羊……
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陆地生活的动物包括在地表生活的动物,地下穴居的动物,水陆两栖的动物,能在空中飞行但需要在陆地上栖息活动的动物,它们都是陆地生活的动物,都是与各自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那么你们知道陆地环境与水环境相比有哪些不同点吗?(学生分组讨论质疑) 生1:陆地环境比较干燥,湿度较小;
生2:陆地环境的昼夜温差比较大;
生3:缺少水中的浮力;
生4:陆地环境中有气态的氧;
生5:陆地环境复杂多变……
师:那么陆地生活的动物有哪些结构特点与这样的环境相适应呢?(分小组观察讨论)
生1:陆地动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一般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等。
生2:陆地动物一般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于觅食和御敌。
生3:除蚯蚓外,陆地动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如:昆虫的气管和兔的肺。
生4:陆地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做出反应。
第2课时
师:由上节我们可以看出陆地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都是与它们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下面我们以蚯蚓和家兔为例进一步探究。
师:课前你们是在什么环境中找到蚯蚓的?
生:湿润的土壤中,有机物丰富的土壤中,有一定温度的土壤中……
师:你们各小组是怎样饲养观察蚯蚓的呢?下面请各小组汇报一下。
生1:纸箱里的土壤中饲养(一边湿土,一边土壤干燥)
生2:按照书本上介绍的方法制作观虫器饲养,具体做法是:两个套在一起的塑料瓶,在里面的塑料瓶壁上扎上一圈能使蚯蚓穿过的孔洞,内圈盛放湿土,外圈盛放比较干燥的土壤,观察蚯蚓的活动区域。
师:你们观察的结果如何呢?说明了什么呢?
生1:蚯蚓适于生活在湿润的、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
生2:蚯蚓钻到盛放湿土的塑料瓶中。
师:蚯蚓有哪些特点与环境相适应呢?各小组各取一条活蚯蚓,根据书上的提示设计探究的提纲。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补充) 各小组讨论的探究计划归纳如下:
(1)观察描述它的体形,身体是否分节;
(2)用手触摸感觉蚯蚓的体节腹面处,并进一步用放大镜观察;
(3)如何区分蚯蚓的前端和后端。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生1:蚯蚓的身体是圆长形,身体分为许多体节;
生2:触摸蚯蚓的体节腹面处有粗糙的感觉,这是刚毛,它在运动时起到协助作用。
生3 :靠近环带的是身体的前端,远离环带的是蚯蚓的后端。
师:右手触摸蚯蚓的体壁,是否感觉有粘液?知道为什么吗?
生1:有粘液可能与蚯蚓的呼吸有关。
生2:蚯蚓是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
师:对,体壁干燥的蚯蚓会无法呼吸而窒息死亡。
那么你们现在知道
为什么在实验的过程中要使蚯蚓的体表保持湿润了吧!
生:利于蚯蚓的呼吸,体表干燥的蚯蚓会窒息而死。
师:你们知道蚯蚓的身体分节有何意义吗?
生:使身体的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
师:在运动时刚毛是怎样协助肌肉运动的?有什么好的实验办法证明吗?
生:可以对比观察蚯蚓在粗糙的纸上和光滑的玻璃板上运动的情况。
具体的内容如下:
(1)将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观察它运动时身体粗细及长短的变化,并思考其原因;
(2)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运动时身体粗细的变化,并与它在粗糙的纸上的运动作对比。
生1:在粗糙的纸上蚯蚓身体变粗变细,往前蠕动。
这与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以及刚毛的固定和支持作用有关;
生2:在玻璃板上蚯蚓身体变粗变细,但很难往前蠕动;在粗糙的纸上蚯蚓身体的运动比玻璃板上运动的要快,因为在光滑的玻璃板上刚毛无法起支撑和固定的作用。
师:实验结束后你们准备怎样处理蚯蚓呢?
生1:放归到适于它生活的环境中;
生2:湿润的土壤中……
师:除了蚯蚓外,你还知道哪些环节动物的?
生:水中的水蛭、海边泥沙中的沙蚕……
师:你们能否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生: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这样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
作业﹕资源与学案P7第1----7题
第3课时
师:请你们看下段录像(教师播放兔的录像)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兔在跳跃,在吃草……
师:兔是陆地生活的动物,因为它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因而属于哺乳动物。
生活中你们对兔子知道多少呢?
生:生活中穿的兔毛毛衣;吃的兔肉很香且脂肪少,歇后语“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师:让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一下可爱的兔子是如何与环境相适应的。
先观察兔的外形,想一想,光靠体表的毛就能维持兔子的恒定体温吗?体温恒定对它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
生1:体表有毛,有保温作用。
它的体温恒定可能与毛、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的密切协调作用有关。
生2:恒定的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提高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师:观察兔子的前后肢长度,思考一下:兔的跳跃与其前后肢长度的关系?
生:兔的前肢短,后肢长且肌肉发达。
由于兔的前后肢长短不一,虽然前后肢可交替行动,但更适于跳跃。
师:跳跃是兔的主要运动方式。
请你们再来观察兔和狼的牙齿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生1:兔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而狼的牙齿分为门齿、臼齿和犬齿;
生2:门齿的功能是切断食物;犬齿的功能是撕裂食物;
生3:牙齿的不同表明这两种动物的食性不同,狼是肉食性的动物,有发达的犬齿,有利于撕裂食物。
兔是草食性的动物,没有犬齿。
师:牙齿的不同是与它们的食性密切相关的。
你们再来观察兔的内部结构,它的心脏和肺的结构及部位与人的相似吗?这说明了什么?
生:相似,这说明了人与兔的分类地位很接近,都属于哺乳动物。
师:兔的消化道与人的有什么差异?说明了什么?
生:兔有发达的盲肠,这与兔子以植物为食有关,而人是杂食性的,
盲肠退化。
师:对,草食性动物一般有发达的盲肠,有利于消化粗大的植物纤维。
师:下面各小组讨论一下:兔的内部结构还有哪些特点?有什么意义?
生1:心脏四腔,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备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并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恒定的体温。
生2:兔有发达的大脑及遍布全身的神经,有发达的四肢使它们能够对外界不断变化的环境灵敏地感知,并迅速地作出反应。
师:综上所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生:体表被毛,心脏四腔,用肺呼吸,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胎生哺乳等。
师: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怎样保护陆地生活的这些动物呢?
生1:保护动物的栖息地是保护动物的根本措施;
生2:保护它们的生活环境。
师:具体怎样保护呢?你准备如何从自身做起呢?
生1: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自然保护区;
生2:看到不良的行为及时地制止;加强宣传工作。
师:希望你们把所说的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因为保护动物以及栖息地,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作业﹕资源与学案P10第1---9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