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肺癌诊疗规范版

合集下载

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22年版)

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22年版)

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22年版)原发性肺癌诊疗标准〔2022年版〕一、概述原发性肺癌〔primarylungcancer,PLC〕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从病理和治疗角度,肺癌大致可以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onmallcelllungcancer,NCLC〕和小细胞肺癌〔mallcelllungcancer,CLC〕两大类,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80%~85%,其余为小细胞肺癌。

由于小细胞肺癌独特的生物学行为,治疗上除了少数早期病例外,主要采用化疗和放疗结合的综合治疗。

如果没有特别说明,肺癌指代非小细胞肺癌。

二、筛查和诊断〔一〕肺癌的危险因素由于我国工业化不断开展导致空气污染日益加重,加之烟草流行率全球最高以及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越来越高。

在未来几十年中,肺癌将一直是我国癌症防治的重中之重。

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说明,肺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以下因素。

1.吸烟和被动吸烟吸烟是目前公认的肺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香烟在点燃过程中会形成60余种致癌物。

烟草中的亚硝胺、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苯并芘等,是对呼吸系统致癌性很强的物质。

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确定吸烟为肺癌病因。

吸烟与肺癌危险度的关系与烟草的种类、开始吸烟的年龄、吸烟的年限、吸烟量有关。

欧美国家吸烟者肺癌死亡率约为不吸烟者的10倍以上,亚洲那么较低。

2.室内污染室内污染主要包括室内燃料和烹调油烟所致污染。

室内煤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和烹调油烟均可产生苯并芘、甲醛、多环芳烃等多种致癌物。

室内燃煤与肺癌的关联首先由我国云南宣威进行的研究发现,两项病例对照研究报告了燃煤量与肺癌的阳性关联,随后队列干预研究中显示改炉改灶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当地肺癌发病率。

我国上海、甘肃、香港的研究也说明烹调油烟〔炒、炸〕与肺癌的发病危险相关。

近年来雾霾污染备受关注,雾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颗粒物,需进一步探索其对肺癌发病的影响。

卫生部印发的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卫生部印发的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卫生部印发的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一、概述原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2010年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05年,肺癌死亡率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1位。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肺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肺癌诊疗水平,改善肺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诊断技术与应用(一)高危因素(二)临床表现(三)体格检查(四)影像检查(五)内窥镜检查(六)其他检查技术(七)血液免疫生化检查(八)组织学诊断(九)肺癌的鉴别诊断三、病理评估(一)肺癌的标本固定标准(二)取材要求四、肺癌的分期(一)非小细胞肺癌1.肺癌TNM分期中T、N、M的定义2.肺癌TNM分期(IASLC 2009)(二)小细胞肺癌五、治疗(一)治疗原则(二)外科手术治疗1.手术治疗原则2.手术适应证3.手术禁忌证(三)放射治疗1.放疗的原则2.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的适应证3.小细胞肺癌(SCLC)放疗的适应证4.预防性脑照射5.晚期肺癌患者的姑息放疗6.治疗效果7.防护(四)肺癌的药物治疗1.晚期NSCLC的药物治疗2.不能手术切除的NSCLC的药物治疗3.NSCLC的围手术期辅助治疗4.小细胞肺癌(SCLC)的药物治疗5.肺癌化疗的原则(五)非小细胞肺癌的分期治疗模式1.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2.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3.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4.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六)小细胞肺癌分期治疗模式1.I期SCLC: 手术+辅助化疗(EP/EC 4-6周期)2.II-III期SCLC:放、化疗联合。

3.IV期SCLC: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以期改善生活质量六、诊疗流程和随访(一)肺癌诊疗流程(二)随访附件:1. 2004年WHO肺癌组织学类型2. Karnofsky评分(KPS,百分法)3. 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4. RECIST疗效评价标准5. 急性放射性肺损伤RTOG分级标准6. Zubrod-ECOG-WHO 评分(ZPS,5分法)7. 常用的NSCLC一线化疗方案2004年WHO肺癌组织学类型鳞状细胞癌鳞状细胞癌,乳头状亚型鳞状细胞癌,透明细胞亚型鳞状细胞癌,小细胞亚型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亚型小细胞癌复合性小细胞癌腺癌腺癌,混合型腺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细支气管肺泡癌,非黏液性细支气管肺泡癌。

肺癌诊疗常规

肺癌诊疗常规
1•原则
(1)应在外科、放疗科、肿瘤内科和/或呼吸内科共同研究和/或讨论后决 定肺癌患者的治疗方案。
(2)除急诊情况外,应在治疗前完成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全面的治疗计划。
(3)对因心肺疾患等原因不能手术的患者, 如果一般状况和预期寿命允许, 放疗应以治愈为目的。
(4)接受根治性放疗或化放疗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因为暂时和可处理的毒 性反应而中断治疗或减少剂量。这些毒性反应包括3度食管炎、血液学毒性等。 应在毒性出现前对患者进行解释。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治疗原则
在任一非急诊手术治疗前,应根据诊断要求完成必要的影像学等辅助检查, 并对肺癌进行c-TNM^期,以便于制订全面、合理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1)应由以胸外科手术为主要专业的外科医师来决定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和
制订手术方案。尽量做到肿瘤和区域淋巴结的完全性切除, 同时尽量保留有功能 的肺组织。
(2)NSE是小细胞肺癌首选标志物,用于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监测治疗反 应,根据检测方法和使用试剂的不同,参考值不同。
(3)CYFRA21-1是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标记物,对肺鳞癌诊断的敏感性可 达60%根据检测方法和使用试剂的不同,参考值不同。
3.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应包括胸部正位和侧位片。在基层医院,胸部正侧位
2•治疗效果
化学治疗的疗效评价参照WHOS体瘤疗效评价标准或RECIST疗效评价标准 (见附录B)。
3•常用方案
(1)小细胞肺癌
一线化疗方案:
PE方案(顺铂/依托泊苷,DDP/VP-16, CE方案(卡铂/依托泊苷,CBP/VP-16等。
二线化疗方案:
CAV方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CTX/ADM/VOR Topotecan单药方 案。

完整版版肺癌治疗方案总结诊疗规范CSCO指南NCCN指南

完整版版肺癌治疗方案总结诊疗规范CSCO指南NCCN指南

完整版版肺癌治疗方案总结诊疗规范CSCO指南NCCN指南肺癌治疗方案总结一、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__年版)1、放化疗同步治疗方案:适用范围:mA、HIB期患者建议同步放化疗方案为E(足叶乙甘+顺粕)方案或T(多西他赛+顺粕)方案。

女n果患者不能耐受,可以行序贯放化疗,培美曲塞联合顺钳或卡钳作为同步或序贯用药的方案之o2、晚期NSCLC的药物治疗(1)一线药物治疗:含钳两药方案是标准的一线化疗方案,在化疗基础上联合血管内皮抑素;于晚期无驱动基因,非鳞NSCLC患者,还可在化疗基础上联合贝伐珠单抗;癌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如EGFR基因突变阳性的患者,可选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包括吉XX、厄XX、埃XX、阿XX尼治疗,一线给予吉XX治疗时还可考虑联合培美曲塞和卡粕。

ALK或ROS1融合基因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选择克n坐替尼治疗表1非小细胞常用的一线化疗方案化疗方案剂量用药时间时间及周期N方案长春瑞滨225mg/m1、821天为1个周期46个周期顺钳275mg/m1T方案紫杉醇2135-175mg/m121天为1个周期46个周期顺钳275mg/m1或卡粕AUC=561G方案吉西他滨21000-1250mg/m、1821天为1个周期46个周期顺钳275mg/m1或卡粕AUC=561方案D多西他赛275mg/m121天为1个周期46个周期顺钳275mg/m1或卡粕AUC=561奈达钳(仅限鳞癌)2100mg/m1方案培美曲塞2500mg/m21天为1个周期46个周期顺钳275mg/m1或卡粕AUC=561表2非小细胞肺癌常用的抗血管新生药物和靶向治疗药物药物剂量用药时间抗血管生成药物血管生成内皮抑素27.5mg/m1-14,21天为1周期贝伐珠单抗27.5-15mg/m 周期1天为21,1靶向治疗药物吉非替尼2250mg/mQd厄洛替你2150mg/mQd埃克替尼2125mg/mTid阿法替尼240mg/mQd克嘎替尼2250mg/mBid对一线治疗达到疾病控制(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的患者,可选择维持治疗。

2022中国原发性肺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完整版) (1)精选全文

2022中国原发性肺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完整版) (1)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2022中国原发性肺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完整版)前言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显示,肺癌是我国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于首位的恶性肿瘤。

获益于病因预防意识的提高、筛查工作的推广和综合诊治水平的持续提高,我国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已大幅提升,但全国不同地区肺癌诊治水平仍存在明显差异,这也是制约我国肺癌患者生存进一步改善的关键因素之一。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于2012年成立,其目的为推进肿瘤诊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规范肿瘤诊疗行为。

2020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624号),将恶性肿瘤纳入单病种质控范围。

2021年2月《2021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国卫办医函〔2021〕76号)对恶性肿瘤规范化诊疗质控指标提出改进要求,2021年9月《关于印发肿瘤诊疗质量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1〕513号)进一步规范肿瘤诊疗行为,促进诊疗质量提升。

为进一步推动肺癌诊疗的质控工作,促进全国范围内肺癌诊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均质化,提高基层诊治水平,最终提高我国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委托肺癌质控专家委员会依据《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等国家级肺癌诊疗指南规范,结合循证医学证据、专家推荐、临床经验及我国国情,在符合科学性、规范性、普适性、可操作性指导原则下,起草并制定了《中国原发性肺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版)》,具体如下。

肺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一、肺癌患者首次抗肿瘤治疗前完成临床TNM分期评估率(一)肺癌患者首次抗肿瘤治疗前完成临床TNM分期诊断率1.指标代码:LC-01-01。

2.指标名称:肺癌患者首次治疗前完成临床TNM分期诊断率。

3.定义:肺癌患者首次抗肿瘤治疗前完成临床TNM分期诊断的病例数占接受首次抗肿瘤治疗的肺癌患者病例数的比例。

肺癌临床诊疗规范

肺癌临床诊疗规范

肺癌临床诊疗规范【定义】肺癌又称支气管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是肺部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

【诊断】(一)病史1.早期症状:早期多无症状,高年患者出现刺激性咳嗽(干咳),痰中带血或伴胸痛、反复同一部位的肺炎,应高度怀疑肺癌。

2.肺外症状:部分病人合并肺性骨关节病(关节疼痛、肿大、杆状指征),非转移性神经肌肉症状(多发性肌炎、肌无力、外周神经性感觉及运动障碍)及非转移性代谢性紊乱(柯兴氏征、高血钙、低血磷、男性乳腺肥大)。

3.晚期症状:肿瘤外侵或转移合并阻塞性肺炎、肺不张、声音嘶哑、胸水、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霍纳氏综合征、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肝、骨、脑等脏器转移征象。

(二)体格检查1.早期多无阳性体征。

2.随病情发展,可出现消瘦、乏力,食欲不振、贫血及肿瘤压迫或转移出现相应的体征(见上述病史3)。

3.部分病人出现肺外症状的相应体征(见上述病史2)(三)辅助检查1.X线胸部检查:中央型肺癌主要表现为肺门团块阴影,可伴有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周围型肺癌表现肺内有孤立性阴影,典型的肺内阴影呈分叶状或/和合并有短毛刺。

部分病人有胸膜皱缩“V”宇征,胸腔积液,癌性空调多为厚壁、偏心性,内壁不规则的空洞。

弥漫型(细支气管一肺泡癌)多是双肺弥散小结节或点片絮状影。

如膈神经受累则出现横膈上抬,运动缓慢,吸气时膈肌上升。

2.痰脱落细胞检查及胸水癌细胞检查阳性者可确诊。

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心型及周围型病变已累及亚段时可见肿物,支气管冲洗液及组织刷检找到癌细胞,支气管病变活检阳性者(找到癌细胞)均可确诊。

4.经皮针吸活检:周围型肺癌细针穿刺活检,病理检查阳性者可确诊。

5.锁骨上、前斜角肌淋巴结活检或纵隔镜纵隔淋巴结活检,阳性者可确诊。

6.胸部CT及CT-PET检查:有助于确定病灶范围,数量及性质,发现X线难以见到的心脏后,大血管及纵隔部位的肿瘤,了解有无纵隔淋巴结肿大。

7.放射性核素检查:构椽酸67G a静脉注射肺扫描阳性者有助于肺癌的诊断。

肺癌诊疗规范

肺癌诊疗规范

肺癌诊疗规范(2011年)一、概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2010年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05年,肺癌死亡率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1位。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肺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肺癌诊疗水平,改善肺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临床表现1. 肺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

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常出现刺激性干咳、痰中带血或血痰、胸痛、发热、气促。

当呼吸道症状超过两周,经治疗不能缓解,尤其是痰中带血、刺激性干咳,或原有的呼吸道症状加重,要高度警惕肺癌存在的可能性。

2. 当肺癌侵及周围组织或转移时,可出现如下症状:(1)癌肿侵犯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

(2)癌肿侵犯上腔静脉,出现面、颈部水肿等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表现。

(3)癌肿侵犯胸膜引起胸膜腔积液,往往为血性;大量积液可以引起气促。

(4)癌肿侵犯胸膜及胸壁,可以引起持续剧烈的胸痛。

(5)上叶尖部肺癌可侵入和压迫位于胸廓入口的器官组织,如第一肋骨、锁骨下动、静脉、臂丛神经、颈交感神经等,产生剧烈胸痛,上肢静脉怒张、水肿、臂痛和上肢运动障碍,同侧上眼脸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汗等颈交感神经综合征表现。

(6)近期出现的头痛、恶心、眩晕或视物不清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应当考虑脑转移的可能。

(7)持续固定部位的骨痛、血浆碱性磷酸酶或血钙升高应当考虑骨转移的可能。

(8)右上腹痛、肝肿大、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应当考虑肝转移的可能。

(9)皮下转移时可在皮下触及结节。

(10)血行转移到其他器官可出现转移器官的相应症状。

三、辅助检查(一)影像检查。

1.胸部X线检查:胸片是早期发现肺癌的一个重要方法之一。

2.胸部CT检查:胸部CT可以进一步验证病变所在的部位和累及范围,也可大致区分其良、恶性,是目前诊断肺癌的重要手段。

3.B型超声检查:主要用于发现腹部重要器官以及腹腔、腹膜后淋巴结有无转移,也用于双锁骨上窝淋巴结的检查,可鉴别其囊、实性,还常用于胸水抽取定位。

肺癌诊疗规范

肺癌诊疗规范

肺癌诊疗规范
引言
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为了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制定规范的诊疗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完整的肺癌诊疗规范,帮助临床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肺癌。

诊断
1. 基于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症状,肺癌的诊断应综合考虑。

2. 确诊肺癌需要通过组织学检查,建议采用组织活检或细针穿刺活检。

分期
1. 肺癌的分期可以帮助确定治疗策略和预后评估。

2. 肺癌的分期应基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远处器官转移等因素进行。

治疗
1. 根据肺癌的分期和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可以选择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疗或其它治疗方式。

2. 综合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多学科团队应共同制
定治疗方案。

跟踪和管理
1. 治疗后应定期进行随访和影像学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和早
期复发。

2. 随访期间应关注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结论
本文档提供了一份完整的肺癌诊疗规范,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和
患者更好地管理肺癌。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可
能会有所变化,请临床医生根据最新的研究和指南做出决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检测: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 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I)和胃泌素释 放肽前体(ProGRP),以及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等。
辅助明确诊断
疗效检测:下降提示治疗有效,仅有血清标志物升高而没 有影像学进展的依据时,不要改变肺癌原有的治疗策略。
(5)上叶尖部肺癌可侵入和压迫位于胸廓入口的器官组织→ 颈交感神经综合征表现。上肢静脉怒张、水肿、臂痛和上肢 运动障碍,同侧上眼脸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 汗等(horner综合征) (6)脑转移→头痛、恶心、眩晕或视物不清等神经系统症状
(7)持续固定部位的骨痛、血浆碱性磷酸酶或血钙升高应考 虑骨转移的可能。
(8)右上腹痛、肝肿大、碱性磷酸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 酶、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应考虑肝转移的可能。
(9)皮下转移时可在皮下触及结节。
(三)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最基本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常包括胸 正、侧位片。当对胸片基本影像有疑问,应有针对性地选 择进一步的影像检查方法。
2.胸部CT检查:胸部CT能够显示许多在X线胸片上难以 发现的影像信息,可以有效地检出早期周围型肺癌,进一 步验证病变所在的部位和累及范围,也可鉴别其良、恶性, 是目前肺癌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及治疗后随诊中最重要 和最常用的影像手段。
高危人群筛查
高危人群中开展肺癌筛查有益于早期发现早期肺癌,提高 治愈率。 低剂量CT(LDCT)发现早期肺癌的敏感度是常规胸片的4-10 倍,美国全国肺癌筛查试验证明,LDCT筛查可降低20% 的肺癌死亡率,是目前最有效的肺癌筛查工具。 LDCT年度筛查能发现85%的I期周围型肺癌,术后10年预 期生存率达92%。
5.胸腔镜检查:可以准确地进行肺癌诊断和分期,对于TBLB和经胸 壁肺肿物穿刺针吸活检术等检查方法无法取得病理标本的早期肺癌, 尤其是肺部微小结节病变行胸腔镜下病灶楔形切除,可达到明确诊断 及治疗目的。
(六)其他检查技术
1.痰细胞学检查:是目前诊断肺癌简单方便的无创伤性 诊断方法之一。
2. TTNA:可在CT或超声引导下进行胸内肿块或淋巴结的 穿刺。
危险度分级
风险状态分3组 (年龄 吸烟) (1)高危组:年龄55~ 74岁,吸烟史≥30包年,戒烟史< 15
年(1类);或年龄≥50岁,吸烟史≥20包年,另外具有被 动吸烟除外的项危险因素(2B类)。 (2)中危组:年龄≥50岁,吸烟史或被动吸烟接触史≥20包年, 无其他危险因素。 (3)低危组:年龄<50岁,吸烟史<20包年。NCCN指南建议 高危组进行肺癌筛查,不建议低危组和中危组进行筛查。
3.MRI检查:MRI检查在胸部可选择性地用于以下情况: 判定胸壁或纵隔是否受侵;显示肺上沟瘤与臂丛神经及血 管的关系;区分肺门肿块与肺不张、阻塞性肺炎的界限; 对禁忌注射碘造影剂的患者,是观察纵隔、肺门大血管受 侵情况及淋巴结肿大的首选检查方法;对鉴别放疗后纤维 化与肿瘤复发亦有一定价值。
MRI特别适用于判定脑、脊髓有无转移,脑增强MRI应作 为肺癌术前常规分期检查。MRI对骨髓腔转移敏感度和特 异度均很高,可根据临床需求选用。
(二)临床表现
早期无明显症状 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 可出现以下症状:(1)刺激性干咳 (2)
痰中带血或血痰 (3)胸痛 (4)发热 (5)气促; 当肺癌侵及周围组织或转移时,可出现如下症状: (1) 喉返神经→声音嘶哑。 (2) 上腔静脉→出现面、颈部水肿等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
表现。 (3) 胸膜→引起胸膜腔积液(常为血性);可引起气促。 (4) 胸膜及胸壁→持续剧烈的胸痛。
4.超声检查:主要用于发现腹部实性重要器官以及腹腔、 腹膜后淋巴结有无转移,也用于双侧锁骨上窝淋巴结的检 查;对于邻近胸壁的肺内病变或胸壁病变,可鉴别其囊、 实性以及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超声还常用于胸腔积 液及心包积液抽取定位。
5.骨扫描检查:用于判断肺癌骨转移的常规检查。当骨 扫描检查提示骨可疑转移时,对可疑部位进行MRI、CT或 PET-CT等检查验证。
3.胸腔穿刺术:胸腔穿刺术可以获取胸腔积液,进行细 胞学检查。
4.胸膜活检术:对于诊断不明的胸腔积液,胸膜活检可 以提高阳性检出率。
5.浅表淋巴结及皮下转移结节活检术:对于伴有浅表淋 巴结肿大及皮下转移结节者,应常规进行针吸或活检,以 获得病理学诊断。
(七)实验室检查
1.实验室一般检测: (1)血常规检测;(2)肝肾功能等检测 及其他必要的生化检查;(3)如需进行有创检查或手术治疗 的患者,还需进行必要的凝血功能检测。
3.经支气管肺活检术:可在X线、CT、气道超声探头、虚拟支气管 镜、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和细支气管镜引导下进行,适合诊断中外2/3 的肺外周病变(PPL),在诊断PPL的同时检查了管腔内情况,是非外科 诊断肺部结节的重要手段。
4.纵隔镜检查:作为确诊肺癌和评估淋巴结分期的有效方法,是目 前临床评价肺癌纵隔淋巴结状态的金标准。
6. PET-CT检查:有条件者推荐使用。是肺癌诊断、分期
与再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评估的最佳方法。
(五)内窥镜检查
1.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肺癌最常用的方法,包括支气管镜直视下 刷检、活检、针吸以及支气管灌洗获取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
2.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和超声支气管镜引导的经支气管针吸 活检术(EBUS-TBNA):可以穿刺气管或支气管旁的淋巴结和肿块,有 助于肺癌诊断和淋巴结分期。
中国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
孙任成
一、概述
(一)前言
1.肺癌我国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居恶性肿瘤首位(男性首位,女性第2位)
2.发病率:35. 23/10万(男性49.27/10万,女性21.66/男性41.63万,女性 18.96万)占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19.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