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诊疗指南

合集下载

CSCO肺癌诊疗指南2022

CSCO肺癌诊疗指南2022

CSCO肺癌诊疗指南2022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肺癌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

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和患者,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发布了最新的肺癌诊疗指南,该指南主要针对2022年。

第一部分:诊断与分期肺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治疗的成功至关重要。

CSCO肺癌诊疗指南2022建议在高风险人群中进行肺癌筛查,如长期吸烟者、家族遗传史和其他高危因素存在的人群。

筛查方法包括低剂量CT(LDCT)扫描和支气管镜检查。

一旦发现可疑病灶,进一步的诊断需要通过组织活检来确认病理类型和分期。

CSCO指南推荐尽量使用活检来获取组织样本,以便进行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检测,以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第二部分:治疗策略1. 手术治疗对于早期肺癌患者,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手术范围根据肿瘤的分期和患者的整体情况来确定,可能包括肺叶切除、肺叶楔形切除或肺段切除。

2. 放疗与化疗放疗和化疗常常在手术之前或之后用于治疗晚期肺癌或存在局部晚期侵袭的早期肺癌患者。

CSCO肺癌诊疗指南2022提供了详细的放疗和化疗方案,根据不同分期和病理类型进行选择。

3. 靶向治疗靶向药物是一种针对肿瘤细胞特定的变异基因或蛋白的药物。

对于肺癌患者,在进行基因检测后,如果发现存在特定的靶向基因突变,则可以选择靶向治疗。

CSCO指南列出了常见的靶向药物及其应用指南。

第三部分:随访与管理肺癌患者的长期随访和管理对于预防复发和实施早期干预非常重要。

CSCO肺癌诊疗指南2022强调了定期的随访和体检,包括胸部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监测和肺功能评估等。

指南还建议在随访期间进行心理支持和康复治疗。

第四部分:创新技术和展望肺癌的治疗领域在科技的推动下不断演进,包括免疫治疗、基因编辑和分子靶向治疗等新兴技术的应用。

CSCO肺癌诊疗指南2022对这些创新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总结:CSCO肺癌诊疗指南2022给出了全面且针对性的肺癌治疗建议,旨在引导临床医生和患者做出正确的治疗选择。

肺癌诊疗指南

肺癌诊疗指南

肺癌【范围】1.本指南规定了原发性肺癌(简称肺癌) 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2.本指南适用于具备相应资质的市、县级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对肺癌的诊断和治疗。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一)肺癌(lung cancer)全称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腺体或肺泡上皮的肺部恶性肿瘤。

1.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一种特殊病理学类型的肺癌,有明显的远处转移倾向,预后较差,但多数病人对放化疗敏感。

2.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除小细胞肺癌以外其他病理学类型的肺癌,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等。

在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病程方面具有一定差异。

(二)中心型肺癌(central lung cancer)生长在肺段支气管开口及以上的肺癌。

(三)周围型肺癌(peripheral lung cancer)生长在肺段支气管开口以远的肺癌。

(四)隐性肺癌(occult lung cancer)痰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影像学和纤维支气管镜未发现病变的肺癌。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1.CEA:(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癌胚抗原。

2 .NSE:(neurone specific enolase )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3.CYFRA21-1:(cytokeratin fragment )細胞角蛋白片段19。

【规范化诊治流程】图1 肺癌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一)高危人群有吸烟史和/ 或肺癌高危职业接触史( 如石棉) ,年龄在45 岁以上者,是肺癌的高危人群。

(二)症状1.肺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出现以下症状:(1) 刺激性干咳。

(2) 痰中带血或血痰。

(3) 胸痛。

(4) 发热。

(5) 气促。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外科治疗解读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外科治疗解读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外科治疗解读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解读《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中有关外科治疗的部分,为肺癌的临床外科治疗提供科学、规范、实用的参考。

肺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其临床诊疗的规范化、标准化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肺癌外科治疗的基本原则、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手术方式与操作流程、术后处理与随访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全面的肺癌外科治疗指导。

本文将以《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为基础,结合国内外最新的肺癌外科治疗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对肺癌外科治疗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

本文还将重点关注肺癌外科治疗中的热点问题,如肺癌的早期诊断、微创手术的应用、术后康复与生活质量等,以期为临床医生和肺癌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精准的诊疗信息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解读,我们期望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肺癌外科治疗的相关知识,提高肺癌外科治疗的水平和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我们也期望通过本文的普及和传播,能够提高公众对肺癌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肺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为肺癌患者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和未来。

二、《指南》概述《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是一部集结了国内外肺癌临床研究与治疗经验的权威文献,旨在为医生提供全面、科学、实用的临床指导。

本指南着重强调了肺癌外科治疗的重要性,并从多个角度对肺癌的外科治疗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在概述部分,本指南首先明确了肺癌的定义、分类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指出了肺癌的高发性、致死性及其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

接着,本指南回顾了肺癌外科治疗的发展历程,包括手术技术的进步、手术适应症的拓宽以及围手术期管理的优化等方面。

本指南还强调了多学科协作在肺癌外科治疗中的重要性,提倡构建包括胸外科、肿瘤科、放疗科、影像科等在内的多学科治疗团队,以提高肺癌的治疗效果。

本指南提出了肺癌外科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精准手术、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新兴技术在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03 治疗策略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
针对早期肺癌、部分中期肺癌以及部分晚期肺癌的寡 转移病灶。
手术方式
包括肺叶切除术、全肺切除术、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 术等。
术后辅助治疗
根据病理分期和基因检测结果,制定个体化辅助治疗 方案。
放射治疗
放疗适应症
适用于各期肺癌,尤其是局部晚期不可手术 患者。
放疗技术
包括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立体定向放 疗等。
呼吸康复
针对肺癌患者常见的呼吸困难、咳嗽 等症状,进行呼吸康复训练,提高患 者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
运动康复
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合适 的运动康复方案,提高患者心肺功能 和体能。
营养支持
为患者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包括膳 食指导和口服或肠外营养补充,改善 患者营养状况。
长期随访监测策略
01
02
03
早期筛查与诊断
由于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 处于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3
治疗手段与效果
尽管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 肺癌患者的生存率仍然较低,尤其是晚期患者。
指南制定背景与目的
临床需求
针对肺癌诊疗现状,结合临床实践需求,中华医学会组织专家编写了《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 (2023版)》。
断和治疗方案制定。
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
01
通过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获取病变组织,进行显微镜
下观察和病理诊断,是确诊肺癌的金标准。
细胞学检查
02 通过痰液、支气管灌洗液等样本的细胞学检查,可发
现癌细胞,有助于肺癌的诊断。
基因检测
03
针对肺癌相关基因进行检测,有助于预测患者对靶向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解读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解读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解读一、本文概述《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是中国肺癌临床诊疗的重要参考标准,旨在为广大医疗工作者提供科学、规范、实用的肺癌诊断和治疗建议。

本文将对《指南》进行深入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指南》内容,提高肺癌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高效的治疗方案。

《指南》的制定基于国内外最新的肺癌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充分考虑了肺癌的流行病学特点、病理类型、分期、分子标志物、治疗方法以及预后评估等因素。

通过系统总结和分析肺癌临床诊疗经验,结合国际肺癌诊疗规范和标准,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肺癌临床诊疗指南。

本文将从《指南》的背景、制定过程、主要内容、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全面解读,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指南》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掌握肺癌诊疗的最新进展和实践经验,为肺癌的临床诊疗提供有力支持。

二、《指南》背景与制定过程《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的制定,源于我国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的严峻形势,以及广大临床医生和患者对规范化、标准化肺癌诊疗流程的迫切需求。

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日新月异,但临床上仍然存在诸多争议和不确定之处,急需权威的指南来指导临床实践。

在此背景下,中华医学会组织国内肺癌领域的专家,依据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这部《指南》。

制定过程中,专家们充分讨论、反复论证,力求确保指南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还广泛征求了临床医生和患者的意见,以确保指南能够真正满足临床需求。

《指南》的制定过程严谨而科学,既体现了国际肺癌诊疗的最新进展,又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实际情况和临床需求。

它的发布,将为我国肺癌的临床诊疗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有助于提高肺癌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其寿命。

也为我国肺癌领域的医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指南》主要内容解读《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2版)是一份权威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文件,它为肺癌的临床诊疗提供了全面、系统、科学的指导。

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4(一)2024

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4(一)2024

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4(一)引言概述:肺癌临床诊疗指南的不断更新和改进在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介绍2024年肺癌临床诊疗指南的一些重要内容,包括早期诊断、治疗选择、手术治疗、放疗和靶向药物治疗。

正文:1. 早期诊断a. 细致的病史采集:医生应仔细询问患者的各项病史,如吸烟史、家族史和职业暴露史等,以便及早发现潜在的肺癌风险因素。

b. 影像学检查:根据患者的情况,胸部X线或CT扫描可以作为早期肺癌筛查的常规工具。

c. 病理学检查:对于可疑病灶,应进行组织活检以确定其良性还是恶性。

2. 治疗选择a. 个体化治疗:根据肺癌的分子分型和基因突变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或化疗。

b. 综合治疗:对于晚期肺癌患者,联合使用多种治疗方法,如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c. 监测疗效:治疗过程中应不断监测肿瘤的大小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手术治疗a. 完整切除:对于早期肺癌患者,可考虑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及周围淋巴结,以达到根治目的。

b. 术前评估:手术前应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肺功能、心脏功能和全身状况,以确定手术的可行性和风险。

c. 手术方式选择:根据肿瘤的位置和患者的情况,选择开放手术或胸腔镜手术进行肺部切除。

4. 放疗a. 辅助放疗:对于手术后高危患者,放疗可用于减少复发风险和提高生存率。

b. 根治放疗: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肺癌患者,放疗可以提供根治性治疗。

c. 基于影像引导技术:放疗治疗计划应基于3D影像和CT引导技术,以确保精确的照射。

5. 靶向药物治疗a. 分子靶向药物:针对不同肿瘤分子靶点的靶向药物在肺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b. 个体化药物选择:根据肿瘤分子特征和基因突变情况,选择最适合患者的靶向药物治疗。

c. 监测耐药性:靶向药物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肿瘤的基因变异和耐药性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结:2024年肺癌临床诊疗指南强调早期诊断的重要性,提倡个体化治疗策略,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和靶向药物治疗。

2023肺癌诊疗指南

2023肺癌诊疗指南

2023肺癌诊疗指南
1. 诊断
- 临床表现:肺癌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咳痰、胸闷、胸痛等症状。

- 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X射线、CT扫描和MRI等,可以帮助确定肺癌的位置和大小。

- 病理学检查:通过活检等方法获取组织样本,进一步确认肺癌的类型。

2. 分期
- 分期目的:确定肺癌的病情严重程度,指导治疗方案选择。

- 分期方法:采用TNM分期法,根据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受累(N)和远处转移情况(M)进行分期。

3. 治疗
- 手术治疗:适用于早期肺癌患者,通过手术切除肺部组织来
治疗。

- 化学治疗:使用抗癌药物杀灭癌细胞,可以作为手术前后的
辅助治疗。

- 放射治疗:利用放射线破坏癌细胞,可以作为手术前后的辅
助治疗或者作为独立治疗手段。

- 靶向治疗:通过靶向特定分子靶位,抑制癌细胞生长和扩散。

-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免疫系统,增强抗癌能力。

4. 随访
- 随访目的: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早期发现并处理复发和转移。

- 随访内容:包括定期的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
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 随访频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制定相应的随访计划。

以上是2023年的肺癌诊疗指南的简要内容,具体治疗方案和
操作细节应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

肺癌单病种诊疗规范

肺癌单病种诊疗规范

肺癌单病种诊疗规范一、前言为了提高我国肺癌的诊疗水平,规范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根据我国《医疗机构肺癌诊疗规范》及相关指南,我们制定了《肺癌单病种诊疗规范》。

本规范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肺癌诊断、治疗和管理的标准化流程,以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二、肺癌的诊断1. 临床表现肺癌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咳嗽、痰中带血或咯血、胸痛、呼吸困难、体重下降等。

对于有以上症状的患者,应高度怀疑肺癌的可能。

2. 影像学检查(1)胸部X线片:作为肺癌筛查的首选方法,可以发现肺部阴影和局部胸膜增厚等改变。

(2)胸部CT扫描:对于高度怀疑肺癌的患者,应进行胸部CT扫描,以评估肿瘤的大小、位置、侵犯范围及淋巴结转移情况。

3. 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支气管镜检查、经皮穿刺活检、胸腔积液检查等方法,获取肺癌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明确肺癌的类型和分化程度。

4. 分子生物学检查针对肺癌组织进行基因突变、融合基因、分子标志物等检测,以指导临床治疗。

三、肺癌的治疗1. 非小细胞肺癌(NSCLC)(1)手术治疗:对于早期NSCLC患者,手术治疗是首选。

术前应进行完善的术前评估,包括心肺功能、营养状况等。

术后根据病理结果选择辅助化疗、放疗或靶向治疗。

(2)化疗: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

对于晚期NSCLC患者,化疗可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3)靶向治疗:对于EGFR突变或ALK融合基因阳性的NSCLC患者,靶向治疗效果显著。

(4)免疫治疗:对于PD-L1阳性的NSCLC患者,免疫治疗可作为一线治疗。

2. 小细胞肺癌(SCLC)(1)化疗:SCLC对化疗敏感,化疗是首选治疗。

对于局限期SCLC,可联合放疗进行化疗。

(2)放疗:对于广泛期SCLC,放疗可作为主要治疗手段。

(3)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SCLC患者,可选择靶向治疗。

PD-L1阳性的SCLC患者,可尝试免疫治疗。

四、肺癌的随访和管理肺癌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应定期进行随访,评估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及时发现复发或转移,调整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癌【范围】1.本指南规定了原发性肺癌(简称肺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2.本指南适用于具备相应资质的市、县级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对肺癌的诊断和治疗。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一)肺癌(lung cancer)全称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腺体或肺泡上皮的肺部恶性肿瘤。

1.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一种特殊病理学类型的肺癌,有明显的远处转移倾向,预后较差,但多数病人对放化疗敏感。

2.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除小细胞肺癌以外其他病理学类型的肺癌,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等。

在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病程方面具有一定差异。

(二)中心型肺癌(central lung cancer)生长在肺段支气管开口及以上的肺癌。

(三)周围型肺癌(peripheral lung cancer)生长在肺段支气管开口以远的肺癌。

(四)隐性肺癌(occult lung cancer)痰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影像学和纤维支气管镜未发现病变的肺癌。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1.CEA:(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癌胚抗原。

2.NSE:(neurone specific enolase)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3.CYFRA21-1:(cytokeratin fragment)細胞角蛋白片段19。

【规范化诊治流程】图1 肺癌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一)高危人群有吸烟史和/或肺癌高危职业接触史(如石棉),年龄在45岁以上者,是肺癌的高危人群。

(二)症状1.肺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出现以下症状:(1) 刺激性干咳。

(2) 痰中带血或血痰。

(3) 胸痛。

(4) 发热。

(5) 气促。

当呼吸道症状超过2 周,经对症治疗不能缓解,尤其是痰中带血、刺激性干咳,或原有的呼吸道症状加重,要高度警惕肺癌存在的可能性。

2.当肺癌侵及周围组织或转移时,可出现如下症状:(1) 肿瘤侵犯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

(2) 肿瘤侵犯上腔静脉,出现面、颈部水肿等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表现。

(3) 肿瘤侵犯胸膜引起胸膜腔积液,往往为血性;大量积液可以引起气促。

(4) 肿瘤侵犯胸膜及胸壁,可以引起持续剧烈的胸痛。

(5) 上叶尖部肺癌可侵入和压迫位于胸廓入口的器官组织,如第一肋骨、锁骨下动、静脉、臂丛神经、颈交感神经等,产生剧烈胸痛,上肢静脉怒张、水肿、臂痛和上肢运动障碍,同侧上眼脸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汗等颈交感神经综合征表现。

(6) 近期出现的头痛、恶心、眩晕或视物不清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应当考虑脑转移的可能。

(7) 持续固定部位的骨痛、血浆碱性磷酸酶或血钙升高应考虑骨转移的可能。

(8) 右上腹痛、肝肿大、碱性磷酸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应考虑肝转移的可能。

(9) 皮下转移时可在皮下触及结节。

(10) 血行转移到其他器官可出现转移器官的相应症状。

(三)体征1.多数肺癌病人无明显相关阳性体征。

2.病人出现原因不明,久治不愈的肺外症状、体征如:杵状指(趾)、非游走性关节疼痛、男性乳腺增生、皮肤黝黑或皮肌炎、共济失调、静脉炎等,应作肺部X线检查。

3.临床诊断为肺癌的病人出现声音嘶哑、头面部浮肿、Horner征、Pancoast综合征等提示局部晚期的可能。

4.临床诊断为肺癌的病人近期出现头痛、恶心或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骨痛,肝肿大,皮下结节,颈部淋巴结肿大等提示远处转移的可能。

(四)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1)实验室一般检测:患者在治疗前,需要行实验室常规检测,以了解患者的一般状况以及是否适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 血常规检测;(2) 肝肾功能等检测及其他必要的生化检查;(3) 如需进行有创检查或手术治疗的患者,还需进行必要的凝血功能检测。

(2)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检测:目前美国临床生化委员会和欧洲肿瘤标志物专家组推荐常用的原发性肺癌标志物有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tokeratinfragment,CYFRA21-I) 和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astrin-releasing peptide,ProGRP),以及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 等。

以上肿瘤标志物联合使用,可提高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1) 辅助诊断:临床诊断时可根据需要检测肺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行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并了解肺癌可能的病理类型。

①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NSE 和ProGRP 是诊断SCLC 的理想指标。

②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在患者的血清中,CEA、SCC 和CYFRA21-1 水平的升高有助于NSLCL 的诊断。

SCC 和CYFRA21-I 一般认为其对肺鳞癌有较高的特异性。

若将NSE、CYFRA21-1、ProGRP、CEA 和SCC 等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鉴别SCLC 和NSCLC 的准确率。

2) 疗效监测:治疗前(包括手术前、化疗前、放疗前和分子靶向治疗前)需要进行首次检测,选择对患者敏感的2-3 种肿瘤标志物作为治疗后疗效观察的指标。

患者在接受首次治疗后,根据肿瘤标志物半衰期的不同可再次检测。

SCLC 患者在接受化疗后NSE 和ProGRP 较之前升高,提示可能预后不良,或生存期较短;而治疗后明显下降则提示预后可能较好。

仅有血清标志物升高而没有影像学进展的依据时,不要改变肺癌原有的治疗策略。

3) 随访观察:建议患者在治疗开始后1-3 内,应每3 个月检测1 次肿瘤标志物;3-5 年内每半年1 次;5 年以后每年1 次。

随访中若发现肿瘤标志物明显升高(超过25%),应在1 个月内复测1 次,如果仍然升高,则提示可能复发或存在转移。

NSE 和ProGRP 对SCLC 的复发有较好的预测价值,超过50% 的患者复发时NSE 和ProGRP 水平升高(定义:连续2 次NSE 和ProGRP 升高水平较前次测定增加>10%,或1 次测定较之前增加>50%);对于NSCLC 患者,术后CEA 水平仍升高提示预后不良,应密切随访。

2.影像学检查肺癌的影像检查方法主要包括:X 线胸片、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超声、核素显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 等方法。

主要用于肺癌诊断、分期、再分期、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估等。

在肺癌的诊治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检查目的,合理、有效地选择一种或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

(1)胸部X 线检查:胸片是肺癌治疗前后基本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常包括胸正、侧位片。

当对胸片基本影像有疑问,或需要了解胸片显示影像的细节,或寻找其他对影像诊断有帮助的信息时,应有针对性地选择进一步的影像检查方法。

(2)胸部CT 检查:胸部CT 能够显示许多在X 线胸片上难以发现的影像信息,可以有效地检出早期周围型肺癌,进一步验证病变所在的部位和累及范围,也可鉴别其良、恶性,是目前肺癌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及治疗后随诊中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影像手段。

对于肺癌初诊患者胸部CT 扫描范围应包括双侧肾上腺。

对于难以定性诊断的胸部病变,可采用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来获取细胞学或组织学诊断。

对于高危人群的肺癌筛查,推荐采用胸部LDCT 扫描。

CT 和薄层重建是肺结节最主要的检查和诊断方法。

对于肺内≤2 cm 孤立性结节,应常规进行薄层重建和多平面重建;对于初诊不能明确诊断的结节,视结节大小、密度不同,给予CT 随诊间隔;随诊中关注结节大小、密度变化,尤其是部分实性结节中的实性成分增多和非实性结节中出现实性成分。

(3)MRI 检查:MRI 检查在胸部可选择性地用于以下情况:判定胸壁或纵隔是否受侵;显示肺上沟瘤与臂丛神经及血管的关系;区分肺门肿块与肺不张、阻塞性肺炎的界限;对禁忌注射碘造影剂的患者,是观察纵隔、肺门大血管受侵情况及淋巴结肿大的首选检查方法;对鉴别放疗后纤维化与肿瘤复发亦有一定价值。

MRI 特别适用于判定脑、脊髓有无转移,脑增强MRI 应作为肺癌术前常规分期检查。

MRI 对骨髓腔转移敏感度和特异度均很高,可根据临床需求选用。

(4)超声检查:主要用于发现腹部实性重要器官以及腹腔、腹膜后淋巴结有无转移,也用于双侧锁骨上窝淋巴结的检查;对于邻近胸壁的肺内病变或胸壁病变,可鉴别其囊、实性以及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超声还常用于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抽取定位。

(5)骨扫描检查:用于判断肺癌骨转移的常规检查。

当骨扫描检查提示骨可疑转移时,对可疑部位进行MRI、CT 或PET-CT 等检查验证。

(6)PET-CT 检查:有条件者推荐使用。

是肺癌诊断、分期与再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评估的最佳方法。

3.其它检查(1)痰细胞学检查目前肺癌简单方便的无创诊断方法,连续涂片检查可提高阳性率约达60%,是可疑肺癌病例的常规诊断方法。

(2)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肺癌诊断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对于肺癌的定性定位诊断和手术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作用。

对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必需的常规检查项目。

而经支气管镜穿刺活检检查(TBNA),虽利于治疗前分期,但因技术难度和风险较大,有需要者应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

(3)其他如经皮肺穿刺活检、胸腔镜活检、纵隔镜活检、胸水细胞学检查等,在有适应证的情况下,可根据现有条件分别采用以协助诊断。

4.基因检测对于鳞癌、腺癌或含腺癌成分的其他类型肺癌,应在诊断的同时常规进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 基因突变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 融合基因等检测,检测标本类型包括活检组织、细胞学标本和细胞蜡块。

【分类和分期】(一)肺癌的分类。

WHO肺癌组织学分类(2004)(二)肺癌的分期。

肺癌TNM分期中T、N、M的定义(UICC 2002)1.原发肿瘤(T)TX 原发肿瘤不能评估,或痰、支气管冲洗液找到癌细胞但影像学或支气管镜没有可见的肿瘤。

T0 没有原发肿瘤的证据。

Tis 原位癌。

T1 肿瘤最大径≤3 cm,周围被肺或脏层胸膜所包绕,支气管镜下肿瘤侵犯没有超出叶支气管(即没有累及主支气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