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肺癌诊疗指南
肺癌诊疗指南

根据呼吸衰竭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吸氧、机械通气等, 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
心律失常与心力衰竭
预防措施
积极治疗患者原有心脏疾病,控制好心室率,避免使用对心 脏有毒性的药物。
处理方法
根据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用相应的抗 心律失常药物和强心药物进行治疗。
其他并发症
VS
新技术应用前景
液体活检技术有望在肺癌早期诊断和复发 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 习技术在肺癌影像诊断、预后预测等方面 的应用具有广阔前景;基于基因编辑技术 的精准治疗策略将为肺癌治疗提供新的思 路和方法。
THANKS
感谢观看
机遇
随着精准医学和个体化治疗的发展,肺癌诊疗的精准度和有效性不断提高;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新型治疗方法 的出现为肺癌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多学科协作和综合治疗模式的推广有助于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 质量。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新技术应用前景
发展趋势
精准医学将继续在肺癌诊疗中发挥重要 作用,包括基因测序、蛋白质组学等技 术的应用将更加普及;免疫治疗将成为 肺癌治疗的重要方向,包括CAR-T细胞 疗法、PD-1/PD-L1抑制剂等的研究和应 用将更加深入;多学科协作和综合治疗 模式将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完善。
化疗药物
铂类、紫杉醇类、长春瑞滨等,根据 病理类型和分期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 。
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 攻击肿瘤细胞,如PD-1/PD-L1抑
制剂等。
靶向治疗
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基因或蛋白质 进行干预,如EGFR抑制剂、ALK 抑制剂等。
适应症与禁忌症
根据患者的基因检测结果和病情选 择合适的药物,同时注意药物的副 作用和禁忌症。
肺癌临床诊疗指南

肺癌临床诊疗指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我国及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我国,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我国国家癌症中心统计,2014年我国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首位,其中新发病例约78.1万,死亡病例约62.6万;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发病率和死亡率亦存在区域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和西部。
早期肺癌多无明显症状,临床上多数患者出现症状就诊时已属晚期,致晚期肺癌整体5年生存率不高。
制定符合中国国情、多学科共同参与的肺癌临床诊疗指南,对规范防治措施、提高我国肺癌诊治水平起到重要的作用。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肺癌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给各级临床医师提供专业的循证医学意见,中华医学会组织全国呼吸内科、肿瘤内科、胸外科、放疗科、影像科和病理科专家,整合近年来肺癌病理、基因检测、免疫分子标志物检测和治疗手段等方面的新进展,同时考虑到中国的实际国情及诊治的可及性。
结合国际指南和我国的国情,本专家委员会制定了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根据循证医学级别进行了分类推荐,分4个级别:(1)1类推荐证据级别最高,为专家组一致推荐;(2)2A类推荐证据级别稍低,专家组一致推荐;(3)2B类推荐证据级别低,部分专家推荐;(4)3类推荐证据为专家分歧较大。
本指南旨在针对专业的各级临床医师提供循证、指导性意见。
内容覆盖肺癌的筛查、诊断、病理、治疗、随访等。
一、肺癌的筛查1.高危人群的选择:年龄55~74岁,吸烟量30包/年(如已戒烟,戒烟时间<15年)的个体推荐参加低剂量CT(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LDCT)肺癌筛查,或年龄45~70岁且有一项肺癌高危因素也可作为筛查的条件,包括吸烟史、职业致癌物质暴露(如石棉、电离辐射、二氧化硅等)、个人肿瘤史、直系亲属肺癌家族史、慢性肺部疾病史(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结核或肺纤维化)、有长期二手烟或环境油烟吸入史等(图1)。
肺癌诊疗指南

肺癌【范围】1.本指南规定了原发性肺癌(简称肺癌) 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2.本指南适用于具备相应资质的市、县级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对肺癌的诊断和治疗。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一)肺癌(lung cancer)全称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腺体或肺泡上皮的肺部恶性肿瘤。
1.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一种特殊病理学类型的肺癌,有明显的远处转移倾向,预后较差,但多数病人对放化疗敏感。
2.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除小细胞肺癌以外其他病理学类型的肺癌,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等。
在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病程方面具有一定差异。
(二)中心型肺癌(central lung cancer)生长在肺段支气管开口及以上的肺癌。
(三)周围型肺癌(peripheral lung cancer)生长在肺段支气管开口以远的肺癌。
(四)隐性肺癌(occult lung cancer)痰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影像学和纤维支气管镜未发现病变的肺癌。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1.CEA:(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癌胚抗原。
2 .NSE:(neurone specific enolase )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3.CYFRA21-1:(cytokeratin fragment )細胞角蛋白片段19。
【规范化诊治流程】图1 肺癌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一)高危人群有吸烟史和/ 或肺癌高危职业接触史( 如石棉) ,年龄在45 岁以上者,是肺癌的高危人群。
(二)症状1.肺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出现以下症状:(1) 刺激性干咳。
(2) 痰中带血或血痰。
(3) 胸痛。
(4) 发热。
(5) 气促。
中文版NCCN指南(2015_v 2版)

T4:不论肿瘤大小,直接侵犯胸壁和/或皮肤(溃疡或 皮肤结节) N2: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表现为固定或相互融 合;或缺乏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但临床 上发现有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 pN2:4~9个腋窝淋巴结转移;或临床上发现内乳淋巴 结转移,但腋窝淋巴结无转移,转移病灶>2.0 mm pN2b:临床上发现内乳淋巴结转移,但腋窝淋巴结无 转移 任何T N3: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淋巴结转移; 或临床上发现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伴腋窝淋巴结转移; 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或内乳淋巴结 转移 N3a: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 N3b:同侧内乳淋巴结及腋窝淋巴结转移 N3c: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pN3:≥10个腋窝淋巴结转移
原发肿瘤≤0.5 cm或 原发肿瘤微浸润 pT1, pT2,或 pT3; pN0或pN1mi(腋窝 淋巴结转移灶≤2 mm)
pN0 PN1mi
组织学类型: 导管癌 小叶癌 混合型癌 化生性癌
BINV-5
仅供内部学习使用
浸润性乳腺癌
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的乳腺癌患者的全身辅助治疗
原发肿瘤≤0.5 cm 或原发肿瘤微浸润 pT1, pT2,或 pT3; pN0 或 pN1mi(腋窝 淋巴结转移灶≤2 mm) 组织学类 型: 导管癌 小叶癌 混合型癌 化生性癌 pN0 PN1mi 考虑辅助内分泌治疗(2B类) 辅助内分泌治疗(2B类) ±辅助化疗(2B类)
• • •
专家普遍认为,大于10 mm的切缘属阴性(但此切缘宽度也许过大,而且可能影响美观) 小于1 mm的切缘被认为不足够 对于范围在1~10 mm之间的切缘,一般切缘越宽,局部复发率越低。但是对于位于乳腺纤维-腺分界部 位(如靠近胸壁或皮肤)的肿瘤,手术边缘不足1mm并不一定要进行再次手术,但可以对肿块切除部 DCIS-1 位进行较大剂量推量照射(2B类)。 仅供内部学习使用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解读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解读一、本文概述《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是中国肺癌临床诊疗的重要参考标准,旨在为广大医疗工作者提供科学、规范、实用的肺癌诊断和治疗建议。
本文将对《指南》进行深入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指南》内容,提高肺癌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高效的治疗方案。
《指南》的制定基于国内外最新的肺癌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充分考虑了肺癌的流行病学特点、病理类型、分期、分子标志物、治疗方法以及预后评估等因素。
通过系统总结和分析肺癌临床诊疗经验,结合国际肺癌诊疗规范和标准,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肺癌临床诊疗指南。
本文将从《指南》的背景、制定过程、主要内容、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全面解读,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指南》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掌握肺癌诊疗的最新进展和实践经验,为肺癌的临床诊疗提供有力支持。
二、《指南》背景与制定过程《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的制定,源于我国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的严峻形势,以及广大临床医生和患者对规范化、标准化肺癌诊疗流程的迫切需求。
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日新月异,但临床上仍然存在诸多争议和不确定之处,急需权威的指南来指导临床实践。
在此背景下,中华医学会组织国内肺癌领域的专家,依据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这部《指南》。
制定过程中,专家们充分讨论、反复论证,力求确保指南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还广泛征求了临床医生和患者的意见,以确保指南能够真正满足临床需求。
《指南》的制定过程严谨而科学,既体现了国际肺癌诊疗的最新进展,又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实际情况和临床需求。
它的发布,将为我国肺癌的临床诊疗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有助于提高肺癌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其寿命。
也为我国肺癌领域的医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指南》主要内容解读《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2版)是一份权威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文件,它为肺癌的临床诊疗提供了全面、系统、科学的指导。
肺癌诊疗指南PPT【24页】

药物治疗
靶向治疗
针对肺癌细胞特有的基因突变, 使用特定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
免疫治疗
通过调节患者免疫系统,增强其 对肿瘤的识别和攻击能力。
化疗
使用化学药物对癌细胞进行杀灭 或抑制其生长。
放疗与化疗
放疗
使用高能射线对肿瘤进行照射,破坏其细胞结构,达到缩小 或消除肿瘤的目的。
化疗
通过全身给药的方式,利用化学药物对快速生长的肿瘤细胞 进行杀灭或抑制。
肺癌诊疗指南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0
目录
• 肺癌概述 • 肺癌诊疗流程 • 肺癌治疗方法 • 肺癌诊疗效果评估 • 肺癌诊疗新进展
01
肺癌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肺癌是起源于肺部支气管黏膜或 腺体的恶性肿瘤,是全球最常见 的恶性肿瘤之一。
分类
肺癌主要分为非小细胞肺癌( 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 ,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80%以上 。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基因突变情况 ,选择最适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中晚期肺癌
以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为主,根据 具体情况选择手术介入。
03
肺癌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
通过手术将肿瘤及周围组织切除 ,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淋巴结清扫
在手术过程中,对淋巴结进行清扫 ,以降低癌细胞扩散的风险。
术后护理
手术后需进行必要的护理和康复, 以促进患者恢复。
疗技术推广。
国际合作研究
03
多个国家共同开展肺癌研究项目,共享研究成果,提高全球肺
癌诊疗的整体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发病机制与病因
发病机制
肺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
完整版版肺癌治疗方案总结诊疗规范CSCO指南NCCN指南

完整版版肺癌治疗方案总结诊疗规范CSCO指南NCCN指南肺癌治疗方案总结一、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__年版)1、放化疗同步治疗方案:适用范围:mA、HIB期患者建议同步放化疗方案为E(足叶乙甘+顺粕)方案或T(多西他赛+顺粕)方案。
女n果患者不能耐受,可以行序贯放化疗,培美曲塞联合顺钳或卡钳作为同步或序贯用药的方案之o2、晚期NSCLC的药物治疗(1)一线药物治疗:含钳两药方案是标准的一线化疗方案,在化疗基础上联合血管内皮抑素;于晚期无驱动基因,非鳞NSCLC患者,还可在化疗基础上联合贝伐珠单抗;癌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如EGFR基因突变阳性的患者,可选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包括吉XX、厄XX、埃XX、阿XX尼治疗,一线给予吉XX治疗时还可考虑联合培美曲塞和卡粕。
ALK或ROS1融合基因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选择克n坐替尼治疗表1非小细胞常用的一线化疗方案化疗方案剂量用药时间时间及周期N方案长春瑞滨225mg/m1、821天为1个周期46个周期顺钳275mg/m1T方案紫杉醇2135-175mg/m121天为1个周期46个周期顺钳275mg/m1或卡粕AUC=561G方案吉西他滨21000-1250mg/m、1821天为1个周期46个周期顺钳275mg/m1或卡粕AUC=561方案D多西他赛275mg/m121天为1个周期46个周期顺钳275mg/m1或卡粕AUC=561奈达钳(仅限鳞癌)2100mg/m1方案培美曲塞2500mg/m21天为1个周期46个周期顺钳275mg/m1或卡粕AUC=561表2非小细胞肺癌常用的抗血管新生药物和靶向治疗药物药物剂量用药时间抗血管生成药物血管生成内皮抑素27.5mg/m1-14,21天为1周期贝伐珠单抗27.5-15mg/m 周期1天为21,1靶向治疗药物吉非替尼2250mg/mQd厄洛替你2150mg/mQd埃克替尼2125mg/mTid阿法替尼240mg/mQd克嘎替尼2250mg/mBid对一线治疗达到疾病控制(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的患者,可选择维持治疗。
延续性护理对肺癌化疗出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84
2017.12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护理经验
表 1:2 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
组别
角色
功能评分
躯体
社会
认知
情绪
症状评分
疼痛
疲劳
恶心呕吐
总体健康 状况
对照组(n=40) 52.15±11.27 49.27±14.15 52.16±27.07 62.36±17.44 62.14±11.46 39.06±11.41 37.18±9.17 28.44±7.48 31.28±9.12
排除标准:患者存在精神病史、药物 过敏史、酒精依赖史、肝肾障碍严重,纳 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2015 年肺癌诊疗 指南 : 共识和争议》[3] 中相关诊断标准; ②患者均经病理活检确诊为肺癌;③患者 均为 Miles 术后化疗。本研究经过我院医 学伦理会批准同意,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 知情同意书参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 次 研 究 对 象 为 我 院 2014 年 9 月 到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2015 年 9 月收治的 80 例肺癌化疗出院患 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 和对照组各 40 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 男 26 例,女 14 例,年龄 31 ~ 68 岁,平 均(46.3±2.9)岁;肿瘤分期:1 例Ⅰ期, 2 例Ⅱ期,37 例Ⅲ期。观察组行延续性护 理干预,男 28 例,女 12 例,年龄 32 ~ 68 岁, 平均(47.6±2.4)岁;肿瘤分期:2 例Ⅰ期, 2 例Ⅱ期,36 例Ⅲ期。一般资料比较显示, 2 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
【关键词】肺癌;延续性护理;化疗;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肺癌诊疗指南:共识和争议原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最新的卫生统计年鉴显示,肺癌死亡率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一位。
目前常用的肺癌临床诊疗指南包括: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肺癌诊疗指南、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CCN)肺癌诊疗指南、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肺癌诊疗指南以及中国卫生部(现国家卫生计生委)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
各个指南在总体原则上并无明显差异,但在具体的处理细节上有所区别。
本文将结合最新的诊疗指南,介绍肺癌临床研究的共识与争议,并通过相关的临床证据进行解读。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Ⅰ期、Ⅱ期)共识一:对于早期肺癌,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以期实现R0 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式。
在尽可能实现R0 切除的前提下,施行电视辅助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术也是可行的。
争议一:NCCN 指南认为,除行纵隔淋巴结清扫外,可进行系统淋巴结采样;IASLC 则具体规定最少清扫6 组淋巴结,其中3 站必须是纵隔淋巴结包括隆突下淋巴结。
如何在完整切除肿瘤病灶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存患者的正常肺组织,减少手术创伤是我们的目标,尤其对于肺功能差的患者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由此提出了亚肺叶切除的概念,包括解剖性肺段切除和肺楔形切。
早期研究显示与肺叶切除相比,肺段切除和楔形切除显著增加局部复发的风险,因此肺叶切除仍是当前标准切除方式。
但由于CT 筛查技术的运用,更多的小结节磨玻璃样(GGO)病灶被发现,最近大样本的回顾性研究显示:Ⅰ期患者亚肺叶切除vs. 肺叶切除的荟萃分析:14 项研究(12 项回顾性研究;1 项配对研究;1 项随机研究);903 例亚肺叶切除患者;1887 例肺叶切除患者。
1 年、3 年和5 年生存率差别分别为0.7%、1.9% 和3.6%,虽然这些差异显示亚肺叶切除更优,但均无统计学意义。
以上回顾性研究结果提示我们经过严格的选择符合以下标准的手术人群是可以考虑接受亚肺叶切除的,如仅为ⅠA 期,直径不超过2——3cm 的小肿瘤,周围肺肿瘤(可以扩大切除边缘),CT 图像表现为以GGO 为主。
但若要评价在早期的ⅠA 期患者中亚肺叶切除是否具有相对于传统肺叶切除的更大的优势?目前还缺乏确切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数据,而正在进行的亚肺叶切除的临床试验CALBG 140503 和JCOG0802/WJOG4607L或许能帮助我们回答这一问题。
共识二: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包括我国指南在内的几大治疗指南也都推荐进行放疗,尤其是将立体定向放疗(SABR)作为根治Ⅰ期肺癌的可行手段。
争议二:对于术后辅助放疗的适用人群目前还存在争议:ESMO 指南推荐:肿瘤直径>5cm 和(或)中央型肺癌,推荐进行常规放疗或者加速进程的放疗。
我国的指南及NCCN指南推荐:切缘阳性(R1 或R2)的IB-ⅡB 患者之后可考虑辅助放疗。
但是常规使用术后放疗(PORT)未经证实,Ⅰ期和Ⅱ期不推荐PORT.对于立体定向放疗(SABR)作为根治Ⅰ期肺癌手段,是否优于传统的手术治疗,目前存在较大争议,最近来之MD.Anderson 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提示,SABR 的长期疗效可能更好,至少是一种选择,值得更大样本的随机研究。
共识三:关于辅助化疗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地位。
目前的共识都认为完全切除的ⅠA 期患者不推荐辅助化疗,Ⅱ期患者常规应行辅助化疗。
争议三:但对于ⅠB 期患者适用辅助化疗的指针目前还存在争议,我国的指南认为:完全切除的IB 期患者,不推荐常规应用术后辅助化疗。
这与ASCO 的推荐意见一致。
ESMO 的观点认为:IB>4cm 可考虑性辅助化疗。
NCCN 则推荐:IB 期含有以下危险因素的患者需行辅助化疗:如低分化(肺神经内分泌肿瘤)、血管侵犯、肿瘤直径>4cm、楔形切除等。
关于辅助化疗所采用的化疗方案,目前的指南都推荐均推荐以顺铂为基础的方案,仅在用药方法和用量上存在细微差异。
并且不以ERCC1 等分子的表达情况来作为选择辅助化疗的依据,也成为几大指南的共识。
至于新辅助化疗的地位,目前还存在争议。
ESMO:由于新辅助化疗与辅助化疗在总生存期上无显著差异,目前一致支持选择辅助化疗;NCCN则支持对合适的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的推荐方案与辅助化疗同为以顺铂为基础的两药方案。
目前的主流观点都不倾向于将靶向治疗药物列入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的辅助用药的范畴,需要前瞻性随机研究的结果。
可切除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共识四:对于可切除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如(T3N1,T1-2N2),目前首选的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术后性辅助化疗。
在通过术前纵隔镜等明确N2 期诊断的前提下,我国的指南与ESMO 及NCCN 指南均认为:可考虑化疗或放化疗作为新辅助治疗。
争议四:目前术后放疗目前还存在争议,不做常规推荐。
但ESMO 和NCCN 指南推荐:ⅢA(N2)期可考虑术后放疗。
早期的一份系统回顾及荟萃未能证明术后辅助放疗的地位;N2 患者是否获益不确定。
但最近的包括7465 例患者的SEER 观察性研究:术后辅助放疗可使N2 患者死亡风险降低14.5%,(P=0.0077)。
正在进行的肺癌辅助放疗(ART)临床试验或许能为我们给出一个明确的回答。
不可切除Ⅲ期疾病的放疗共识五:不可手术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包括影像学检查提示纵隔的团块状阴影,纵隔镜检查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
大部分的T4 和N3 的非小细胞肺癌。
对于此类患者各指南推荐的首选治疗方式是同步放化疗:放疗剂量不得少于60Gy,每次2.0Gy;身体状态不佳不能耐受同步放化疗的患者,可考虑进行序贯放化疗。
争议五:同步或序贯放化疗中所选择的化疗方案常规推荐使用以顺铂为基础的两药联合方案化疗;以卡铂为基础的方案疗效较差,但存在伴随疾病时考虑此方案。
没有研究提示何种含铂两药方案更好。
至于同步放化疗或序贯放化疗之前的诱导化疗以及之后的巩固化疗的获益目前尚缺乏证据。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我国的指南推荐Ⅳ期肺癌在开始治疗前,建议依据患者的临床特征先行检测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否突变的检测,根据EGFR 突变状况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
共识六:EGFR-TKI 推荐作为EGFR 敏感突变患者的一线治疗,而不推荐作EGFR 野生型或状态不明患者的一线治疗。
程中发现EGFR 突变,则在中断或完成化疗后继续TKI 治疗,或在化疗进行的同时加用TKI.阿法替尼也适用于EGFR 敏感突变的患者。
争议六:目前关于TKI 耐药后的后续治疗还缺乏大样本的Ⅲ期前瞻性临床随机实验的数据,没有形成广泛的共识。
大部分患者在接受一代TKI 治疗后会出现继发耐药,其中T790M 约占60%。
针对T-790 突变的第三代EGFR-TKI 的研究是当前热点,但都尚未被批准用于临床。
共识七:克唑替尼适用于携带有间变淋巴瘤激酶(ALK)重排的患者。
在开始化疗前发现ALK 基因重排,首选克唑替尼作为一线治疗药物。
若在化疗中或在化疗结束后发现ALK基因重排可在中断或完成化疗方案后继续克唑替尼治疗。
争议七:NCCN 指南提出对于克唑替尼不耐受的患者可换用ceritinib,这并没有在其他指南中被提及。
FDA 最近批准ceritinib 用于ALK 阳性但克唑替尼治疗后进展或不能耐受的患者。
之所以批准是根据最近一个扩大的Ⅰ期研究显示在以往接受过克唑替尼的患者中的总有效率为56%,并且某些中枢系统转移的患者也对ceritinib 有反应。
共识八:对于EGFR 野生型或未携带ALK 融合基因改变的患者,且PS 评分在0—2 之间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首选含铂的两药联合方案化疗。
汇聚16 项随机对照研究,2714 例NSCLC 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化疗有显著生存获益,HR=0.77,p≤0.0001);MST 增加1.5 个月;1 年生存率提高了9%,顺铂或卡铂均可[15].可与铂类联合的第三代药物包括健择、力比泰、多西他赛、伊立替康、紫杉醇和长春瑞滨;顺铂或卡铂与下列药物联合时有效:健择、力比泰、紫杉醇、多西他赛、依托泊苷、长春瑞滨、长春碱、长春瑞滨、伊立替康、丝裂霉素、异环磷酰胺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对于非鳞癌患者,力比泰/ 顺铂优于健择/ 顺铂。
并根据需要或患者的状况考虑是否同步添加贝伐单抗(禁忌证包括鳞癌、脑转移、临床显著的咯血、器官功能不全、PS>1 分、抗凝治疗、有临床症状的心血管疾病或药物未控制的高血压)。
PS 评分为2 的患者可以考虑化疗,PS 评分3——4 只能考虑最佳支持治疗。
争议八:对于鳞癌患者,可选择的治疗药物是局限的。
铂类有禁忌证的患者,才考虑使用不含铂类的三代药物联合化疗方案。
顺铂+ 多西他赛是晚期鳞癌的一种标准治疗方案。
奈达铂是二代铂类,相比顺铂,奈达铂的恶心、呕吐、肾毒性等副作用更轻。
在奈达铂的肺癌Ⅰ期临床中表现了良好的疗效,尤其是鳞癌,其剂量限制性毒性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降低。
奈达铂+ 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鳞癌的Ⅱ期研究显示了良好的疗效和可控的副作用。
在今年的ASCO 会议上报告了奈达铂+ 多西他赛比较顺铂+ 多西他赛治疗晚期/ 复发肺鳞癌Ⅲ随机临床研究结果(WJOG5208L)。
结果发现ND 组有明显更长的OS(P=0.037),ND 组和CD 组的中位OS 分别为13.6 和11.4 个月,OS 的HR 为0.81(90%CI,0.67——0.98)。
ND组同样有更长的PFS(p=0.050),ND 组和CD 组的中位PFS 分别为4.9 和4.5 个月,HR 为0.83(0.69——1.00)。
ND 组和CD 组的RR 分别为54.5% 和52.9%(P=0.829)。
ND 组更常见3 级及以上的不良事件为中性粒细胞减少(82.5% vs. 70.3%)和血小板减少(9.0% vs. 0.0%)。
ND 方案将被考虑作为晚期/ 复发鳞癌一种新的标准治疗方案。
维持治疗继续维持是指在一线治疗4—6 个周期后,至少使用一种一线治疗方案中的药物,而没有疾病进展。
维持治疗需考虑组织学类型、对铂类化疗的敏感程度、一线治疗后残留的毒性作用、PS 评分及患者的意愿。
共识九:对非鳞癌、PS 0—1 分的患者指南都推荐在经过4周期含铂方案化疗后,继续以培美曲塞维持。
与安慰剂相比,培美曲塞维持治疗可延长PFS 和OS.争议九:NCCN 指南指出贝伐珠单抗可持续应用至PD 或不可耐受的毒性。
非鳞癌患者4——6 周期贝伐珠单抗/力比泰/卡铂或顺铂化疗后继续力比泰/贝伐珠单抗。
对于鳞癌患者在含铂双药方案化疗4—6 周期后继续健择单药维持治疗。
换药维持:指的是在患者疾病没有进展的前提下,在初始的4—6 周期一线治疗后,采用一线治疗方案中未曾使用过的化疗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