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曹操教学设计
短歌行教学设计(精选5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短歌行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短歌行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短歌行教学设计1知识与技能:(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诵读诗歌。
(2)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教学方法1.读法:反复诵读,教师指导,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提问讨论:师生互动,解决反馈问题。
3.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古人说“诗言志,歌咏怀”,诗歌是文人抒发感情的一种载体。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兼文学家曹操的《短歌行》,感受曹操在这首诗歌当中要言的是何志,抒发何种感情呢?二、读1、品读诗歌,先从朗诵开始。
四言诗节奏:二二节拍,诗歌诵读,要注意语速、语调,要有抑扬顿挫之美感。
学生自由读,请一名试诵读,评。
2、注意个别句子的处理:一般感叹句、陈述句读降调,问句读升调,老师范读。
请学生找出诗文中的问句,加以诵读体会。
3、再请学生读,点评。
三、分析1、同学们再集体诵读一遍,在读的时候思考一个问题:这首诗给你传递出一种怎样的感情?(苦闷,忧愁)从哪里看出来?生1:标题生2:意象词“酒”,还有诗中的“忧”字。
生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写实,结合背景分析。
明确诗眼“忧”,找一找。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短歌行》曹操 高中教案

《短歌行》曹操高中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曹操的豪情壮志,理解诗中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2 教学内容1.2.1 诗歌背景介绍:《短歌行》是曹操在战乱年代创作的一首诗歌,表达了他的抱负和理想。
1.2.2 诗歌内容分析: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意象等,理解诗中的寓意和表达手法。
1.2.3 诗歌鉴赏: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诗歌的基本内容、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2 教学难点:诗中的寓意和曹操的抱负,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鉴赏能力。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的相关图片和背景资料,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曹操和《短歌行》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歌:学生齐读或分组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3) 分析诗歌:讲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4) 讨论与思考:学生分组讨论,回答与诗歌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2 时间安排:每章内容安排2课时,共4课时。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作业和考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5.2 反馈与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6.1 教学活动设计1)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诗歌,了解诗歌背景,准备相关问题。
曹操短歌行教案

曹操短歌行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legal docu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曹操短歌行教案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曹操《短歌行》教案设计

曹操《短歌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短歌行》的背景和作者曹操的生平等基本知识。
(2)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短歌行》。
(3)能够分析《短歌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短歌行》的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曹操的雄才大略和豪情壮志。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短歌行》。
(2)理解《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古文中生僻字、通假字、一词多义等词语的解释。
(2)对曹操及其历史的评价和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曹操的生平和历史地位。
(2)引出《短歌行》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短歌行》,理解字面意思。
(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生僻字、通假字等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短歌行》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分析曹操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表达。
4. 朗读感悟(1)学生齐读《短歌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短歌行》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短歌行》。
2. 写一篇关于《短歌行》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短歌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短歌行》中的深层含义。
2. 利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诗句解析曹操的情感表达。
3. 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结合比较法,将《短歌行》与其他诗歌进行对比,突出其独特之处。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及问题回答的准确性。
《短歌行》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短歌行》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体会诗句所流露出的曹操的思想感情。
2、学习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学习方法:诵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他曾经叱咤风云,几经起落,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无限风光。
作为军事家,官渡之战的辉煌难掩火烧赤壁,华容道败走的凄凉。
作为政治家,面对社会动乱、民生凋敝,他曾吟出“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千古悲音;但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也让人看到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枭雄姿态。
在三国鼎立的历史舞台上,他是一个个性极度张扬的英雄,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他就是—曹操。
他多重性格,让我们难以给他的品行下一个准确的定论,到底曹公何人?或许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掀开她神秘面纱的一角,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短歌行》,走近曹操。
二、作者简介采用简历形式介绍作者主要文学成就,代表作品,诗歌风格。
三、吟咏诗作,整体感知(1)自由诵读张开想象的翅膀,让自己的思绪回到1800多年前,想象自己就是一代枭雄曹操,入情入境的自由朗读。
(2)比较朗读生朗读,学生评价听录音,感受诗歌情感四、品析诗句,探寻情感诗言志,歌咏怀,大战前夕,曹操的心情如何呢?你能否用诗歌中的一个字概括诗人的情感?忧。
竟然是“忧”,这么一个具有豪迈气概,有着赫赫战功的人他到底因何而“忧”?你是从何处探知曹操心理的?人生苦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贤才难得(求贤才为己用,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壮志)从“青青……断绝”功业未就作者为了什么而“求贤”呢?“山不厌高……天下归心”(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问题探讨:1、诗人为何要感叹人生短暂?此时的曹操已54岁,忧人生短暂,是感慨自己的壮志没有实现,感叹得不到贤士来帮助自己实现统一霸业。
面对短暂的人生,人生态度却未必相同。
李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是一种及时行乐的`态度;辛弃疾说,“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一种积极进取,为国效力的人生态度,曹操面对人生短暂,他想到的不是及时行乐,而是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广招贤士,为我所用,实现一统天下的愿望。
曹操短歌行教案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曹操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通过学习《短歌行》体会曹操的文学成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短歌行》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曹操的豪情壮志,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曹操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
2. 《短歌行》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曹操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
2. 对《短歌行》深层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曹操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
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学习《短歌行》,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析《短歌行》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4. 情感教育法:通过感悟曹操的豪情壮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曹操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短歌行》的背景及创作动机,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3.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短歌行》,体会诗歌的意境及情感。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短歌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表现手法等。
5. 讲解与赏析: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讲解,深入剖析《短歌行》的艺术魅力。
6.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悟曹操的豪情壮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曹操的文学成就及《短歌行》的艺术特色。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任务,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拓展:1. 比较曹操的《短歌行》与唐代杜甫的《登高》similarly, both poems express the poets' concerns over the times and their own fates, but they differ in their expressions and artistic styles.2. 分析《短歌行》中的名句,如“对海而唱《短歌行》”,“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等,体会曹操的豪情壮志及诗歌的美感。
《短歌行》教学设计(15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15篇)《短歌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了解曹操及其在诗歌发展的中的作用。
⑵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2、能力目标:⑴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一些技巧。
⑵培养学生借助注解,疏通、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⑶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
3、德育目标:⑴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理想,珍惜学习时间,⑵使自己锻炼成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教学重点】1、品味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求贤若渴的思想。
2、学习诗中用典的流畅自然。
3、分析本诗构思上的深入细巧。
【教学难点】诗歌在用典上如何跟主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教学方法】1、点拨法(对学生通过自读、自解、自悟等方式解读课文时留下的问题进行启发和点拨)2、朗读法(让学生通过听、读,加深对__的理解)3、讨论法(教师对__内容进行激疑,开启学生思维,并由学生充分讨论后明确)4、综合探究法(引导学生探究“古诗中的酒文化”)【教具准备】录音机和课文朗读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实施过程】师:中国古代有四部非常有名的小说,也就是我们后来经常说到的四大名著。
那么,这四部小说分别是什么呢?(学生纷纷举手。
)生:我国的四大名著分别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承恩的《西游记》。
师:说得很好。
看来大家的文学常识还是挺扎实的。
那请问在座的同学有多少人看过《三国演义》。
(学生纷纷举手,反应强烈。
)师:好。
《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中的经典之作,特别是它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是相当成功的,如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等。
那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曹操这一个人。
下面由哪位同学来介绍这一人物?(学生小声议论,陆续有人举手。
)生1:曹操乳名阿瞒,字孟德。
他曾率军镇压黄巾起义,后起兵讨伐董卓,又相继灭掉了袁绍和袁术,“挟天子以令诸侯”,最终统一了北方,与吴、蜀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生2:曹操,东汉沛国谯郡人,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刘备等人视之为“汉贼”,后人评价为“一代枭雄”。
2024年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通用

2024年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诗歌”,具体内容为曹操的《短歌行》。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短歌行》的背景、意义、艺术特色以及诗歌的表现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短歌行》的背景,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领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曹操的豪放情怀,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如对仗、用典、意象等。
2. 教学重点:《短歌行》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及表现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引出《短歌行》。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短歌行》,了解诗歌的背景,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4. 例题讲解:以“对仗”为例,讲解其特点及作用,引导学生运用到其他诗句的分析中。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句诗句,分析其艺术特色,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1. 《短歌行》2. 诗人:曹操3. 主题:豪放情怀,忧国忧民4. 艺术特色:对仗、用典、意象5. 教学重点:背景、主题、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短歌行》中的意象,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 答案示例:意象分析:《短歌行》中的意象丰富,如“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等。
这些意象展现了曹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曹操的其他作品,如《观沧海》、《龟虽寿》等,进一步了解曹操的诗歌创作特点。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创作比赛等活动,提高诗歌鉴赏和创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歌行曹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和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 》“忧”中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希望能为学生学习古诗 文提供一个一般性的样例(诵读熟悉-解决词句疑难-领悟思想情感-诵读巩 固)。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句 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2、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 的方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设想: 1、贯彻两个思想:诵读是基础,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
2、本诗的思想感情还是较明显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却是个难点;应该通过 分析曹操的生平、 为人及写作背景来评析, 给学生一些相关的补充阅读材料是必 要的。
3、全课教学分为三块:初步体味(熟悉内容),深入体味(讨论分析其思想感 情),巩固体味(诵读)。
深入体味部分用三个问题来结构(你对诗中哪个句子 有感触?“忧”、“求贤”各为了什么?曹操何许人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怀天下、壮志凌云的英雄。
可以说,曹操的功绩是 非常大的。
但是为什么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呢?当时的汝南名士许邵 shào 曾说, 曹操是“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
戏曲舞台上也给曹操画上了代表奸臣的白 脸。
其实, 站在客观历史的角度上来看, 曹操确实对历史做出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作家介绍及背景 (一)作家介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 军事家、文学 家。
说他是政治家呢,是因为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知人善察,唯 才是举;说他是军事家呢, 是因为他指挥了官渡之战, 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说他 是文学家呢, 则是因为他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既然我们现在知道他是 个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那么今天,我们就从文学家的角度上来看一看他作 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抱负和情怀。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 随章命题。
他的文学成就颇高,与其子曹丕、曹植成为建安文坛的领袖,开创了 一代文风,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被称誉为“建安风骨”, 他用乐府古题写时事, 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 真实反映 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
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
有反映战乱和 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 》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讌倡和, 形成一个文学集团。
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作家起着更具体的 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二)解题 我们先看下题目,了解些基本知识,这是一首乐府诗,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 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
一般是根据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
一般 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 愁和苦闷。
因此我们从题目可以知道这首诗的音节较短。
行,则是古代诗歌的一 种体裁,可配乐歌唱。
这些,大家作为常识了解即可。
(三)、相关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
这年冬天,亲率 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 败。
当时曹操已经五十余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 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但他并不灰心,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 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诗《短歌行》。
三、整体感知 诵读熟悉-解决疑难 1、朗读感知:所谓诗歌是“三分诗,七分读。
”下面我们听下《短歌行》 的配乐诗朗诵,体会诗歌的情感基调,听后我请同学来谈谈有什么感觉体会?看 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给红色的字标音) 2、字词点拨:朗读诗歌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用自己的情感去解读诗歌,与 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现在请同学们扮演一次曹操,来次横槊赋诗。
如今你就 是那位文才武略,领军出征,欲一统天下的曹操,你该怎么去读?请学生翻译。
3、明确“忧”和“求贤”的思想情感内涵。
提问:你以为在本诗中曹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忧)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呢?忧的是什么呢?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 板书: (人生苦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贤才难得)(求贤才为己用, 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壮志)从“青青……断绝” (功业未就)作者为了什么而“求贤”呢?“山不厌高……天下归心” (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 4、解决“忧”和“求贤”的统一问题: 既然曹操那么“忧”, 又深知“人生苦短”, 为什么没有真的“唯有杜康” 了呢, 还要那么辛苦地“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 还要去“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呢,还要去“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呢,还要去“周公吐哺”呢?要做什么“统 一大业”呢?岂不很苦吗?因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 多的是庸庸碌碌但 较安逸的人。
(曹操何许人也?) 要求学生讲讲自己所知道的曹操。
(可以是对曹操的评价,也可以是曹操的 人生态度,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一些故事 ) 结论: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
(板书:英雄之慷慨悲歌) 5、诗歌的主旨 : 这首诗感慨光阴易逝,功业难成,抒发了作者求贤若渴,共图大业的急切心 情。
表现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6、解决疑难(内容、手法、情感) ①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
感情? 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不懈追求的理想。
“对酒当歌”,猛一看很象是《古 诗十九首》 中的消极调子, 而其实大不相同。
这里讲“人生几何”, 不是叫人“及 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
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 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
实际上却是在巧妙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 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
在这四句诗中, 诗人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 “愁”到需要用酒 来消解的地步。
“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 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 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
由于自私、颓废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 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种积极的 情感。
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 曹操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而苦苦追求。
这个“愁”是追求中的痛苦, 是远大理想还没有实现时所产生的烦恼, 是一种积 极的情感。
②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四句诗的思 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
“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 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 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周公为了接 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 了。
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能突出地表现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多多益善。
7.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⑴巧用比兴。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贤才难得而忧虑 不绝的心情。
“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比喻贤 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 ;乌鹊南飞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 ,流露诗人惟恐贤才 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
“山不厌高”, 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
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 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多多益善。
⑵巧用典故。
“青青子衿”二句,因子《郑风·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贤才。
本意是传达 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
这里诗人化用诗意, 比喻热烈期待贤士 的到来。
古朴深沉,自然妥贴。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表达诗人礼遇贤才的态度 周公吐哺: 作者以周公自比, 表达求贤之诚恳, 用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
(3)借代。
唯有杜康:以发明酒的人名来代指酒 四、思想教育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是啊,人生苦短,韶光易 逝。
身处乱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业的坚定信念, 我们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发愤 图强,铸造绚丽辉煌的人生。
五、课外探究 (1) 鲁迅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 酒之关系》) (2)、许绍对曹操的评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3)、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
太祖自以背卓命,疑 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武 帝纪》 以上是一些关于曹操的资料,请你结合《短歌行》诗人的形象来评价历史人 物曹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