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
朱元璋的小故事

朱元璋的小故事摘要:一、朱元璋简介二、朱元璋与小明王三、朱元璋与陈友谅四、朱元璋与张士诚五、朱元璋建立明朝六、朱元璋治国政策七、朱元璋的家庭生活八、朱元璋的功过评价正文:一、朱元璋简介朱元璋,原名重八,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
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史上称为明太祖。
朱元璋出身贫寒,从小失去父母,曾在寺庙为僧,后来投身义军,逐渐崭露头角。
二、朱元璋与小明王在投身义军之前,朱元璋曾遇到小明王。
小明王本名韩林儿,是红巾军领袖郭子兴的养子。
郭子兴欣赏朱元璋的才干,于是将女儿嫁给他,并让他担任了自己的副手。
后来,郭子兴去世,朱元璋继承了他的事业,成为了红巾军的主要领导人。
三、朱元璋与陈友谅陈友谅原是元朝官员,后来背叛元朝,建立了大汉政权。
朱元璋在发展过程中,与陈友谅发生了多次冲突。
经过鄱阳湖之战,朱元璋击败了陈友谅,吞并了他的势力,为建立明朝奠定了基础。
四、朱元璋与张士诚张士诚原是江苏泰州的一个盐贩,后来起义建立了天完政权。
朱元璋在发展过程中,与张士诚进行了多次较量。
通过击败张士诚,朱元璋夺取了江苏、浙江等地区,进一步扩大了势力。
五、朱元璋建立明朝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了明朝。
他改元洪武,开始了对全国的统一统治。
在位期间,朱元璋实施了一系列治国政策,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六、朱元璋治国政策朱元璋在治国过程中,实行了严格的中央集权制度。
他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将权力分散到六部。
此外,朱元璋还重视农业,减轻农民负担,推广移民政策,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
在他的领导下,明朝经济迅速恢复,国家繁荣昌盛。
七、朱元璋的家庭生活朱元璋共有二十六个儿子,十六个女儿。
他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亲自教导子女们读书写字。
在他的培养下,许多子女成为了杰出的政治家、文化家。
此外,朱元璋还提倡节俭,要求后宫嫔妃穿着朴素,不得奢华。
八、朱元璋的功过评价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卓越的皇帝。
他出身贫寒,凭借自己的才智和勇气,建立了统一的明朝。
朱元璋的名词解释

朱元璋的名词解释朱元璋(1328年-1398年),明朝的开国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人物之一。
他以其卓越的统治才能和杰出的政治成就,对于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朱元璋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
一、皇帝: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不仅具备了强大的个人魅力和统治能力,还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战略才能。
他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打破了当时的封建制度,推行了以皇室为核心的集权政治体制。
朱元璋的铁腕统治对于明朝的发展和巩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农民起义:朱元璋本身出身农民家庭,在经历了多年的苦难和磨难之后,率领农民起义军成功推翻了元朝的统治。
他通过激励农民的斗志和组织能力,成功地将起义军凝聚在一起,并将之转变为推翻元朝统治的有力工具。
农民起义的成功为朱元璋的后来的政治崛起铺平了道路。
三、太祖:朱元璋在成为皇帝后被尊称为"太祖",这个称号体现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作为明朝的开国君主,朱元璋通过其卓越的统治能力和政治洞察力,不仅巩固了国内的稳定,还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促进了国家的繁荣。
他的政治成就和个人魅力使得他被人们尊为"太祖",成为中国历史上备受推崇的伟大领袖之一。
四、中兴:朱元璋以其卓越的改革能力和领导才干,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中兴。
他通过稳定国内的秩序、加强中央集权以及减轻农民和商人的负担等政策,成功地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和稳定。
朱元璋的中兴政策对于明朝的后续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聪明智慧:朱元璋不仅具备出色的统治能力,还展现了非凡的智慧和聪明才智。
他善于分析和处理政治局势,善于运用儒家思想与实际国情相结合。
通过巧妙的策略和决策,朱元璋成功地实现了政权的稳定和国家的繁荣。
他的聪明智慧为他在政治舞台上的成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起来,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伟人,他的政治才能和领导魅力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洪武皇帝——朱元璋

而是对生活对自己 坐公交车坚决坐一元的 手机一用就是几年不换 家里什么电器
马氏为妻。在郭子兴部下期间,朱元璋不断扩大 自己的势力,并掌握了一只真正属于自己的队 伍,这使得在郭子兴死后,朱元璋很轻易地就击 败了郭子兴的儿子,取得了对整个队伍的控制 权。
此后,朱元璋利用刘福通在北方抗击元军之 际,扩充队伍,领兵南下。至正十五年(1355) 被小明王韩林儿的宋政权授为左副元帅。至正十 六年(1356)朱元璋占领集庆,将集庆改名为应
臣篡夺皇位。朱元璋规定诸王可以移文取奸臣, 举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君侧。同时为防止诸王跋扈难制,朱元璋 又允许以后皇帝在必要时可以下令削藩。从而为 后来的皇位之争埋下了祸根。
朱元璋屡兴大狱,滥杀功臣在历史上也留下 了重重的一笔,其中最大的两次是胡惟庸案和蓝 玉案。胡惟庸是左丞相,深得朱元漳的宠信,因 而权势日盛,遂专权跋扈,不知自忌。如朝中有 人命生死及官员升降等大事,往往不奏径行。凡
子各自镇守藩国,不必赴京奔丧,以防变乱。不 久病死于南京西宫。
朱元璋死后,被谥为高皇帝,庙号太祖。 相关 上传相关 0
cc0af1ca 易博
而是对生活对自己 坐公交车坚决坐一元的 手机一用就是几年不换 家里什么电器
而是对生活对自己 坐公交车坚决坐一元的 手机一用就是几年不换 家里什么电器
方民、刑、兵之权;十三年(1380),取消中书 省,废除宰相制度,分相权于吏、户、礼、兵、 刑、工六部。设都察院监察百官,设锦衣卫等特 务机构对朝臣和百姓进行监督,这一系列的措施 都使皇权得到大大的加强。
朱元璋一方面大力推行中央集权制度,又实 行与之相矛盾的政策,即分封诸皇子为王,使其 屏藩皇室。朱元璋实行分封制度的目的,一是在 于加强对北方蒙古的防御,一是为了防止朝中奸
朱元璋的一生

反元斗争
蒙元把全国的人民分为四等,蒙古人为第 一等,色目人为第二等,北人、南人为第 三、四等人 ,蒙古人无需劳动就可以享有 汉人和其他民族的所有财产,杀一个南人 只需罚交一头毛驴价钱。汉人甚至连姓名 都不能有,只能以出生日期为名。 生活困窘,走投无路的朱元璋只好投奔郭 子兴的红巾军。这一年,朱元璋25岁。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即吴王位 。 1368年元大都被攻占,元帝国宣布灭亡 , 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国号大 明...
忧劳而逝
“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 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 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 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 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 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 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 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 事。” ——朱元璋遗诏
统一江南
朱元璋入伍后,因为他作战勇敢,而且机 智灵活、粗通文墨,得到郭子兴的赏识 。 后郭子兴病逝,朱元璋接替元帅大权。 此时,朱元璋建立以应天为中心的根据地, 在长江上游有陈友谅,长江下游有张士诚, 东南邻方国珍,南邻陈友定。 经潘阳湖大战打败了其他军阀,确立了自 己的地位。
建立大明
后人评价
一代君王,太祖洪武,草介出身,终成枭 雄!
朱元璋的一生
人物简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 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
1、出身布衣 2、反元斗争 3、统一江南 4、建立大明 5、忧劳而逝
出身布衣
朱元璋人物简介

朱元璋人物简介人物简介:朱元璋(1328~1398),汉族,字国瑞,原名朱重八,后取名朱兴宗,后改现名元璋。
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也是继汉高帝刘邦以来第二位平民出身并且统一全国的君主。
1368年——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庙号明太祖,执正31年,享年71岁,死后葬于明孝陵。
身平经历:朱元璋自幼出生于贫苦家庭,到10岁时,其父亲为了躲避沉重的赋役,举家搬迁,后来就在太平乡的孤庄为地主刘德种地,朱元璋就为刘德家放牛。
在放牛的过程中,朱元璋结识了徐达、汤和、周德兴等人,并成为要好的朋友。
日后,徐达、汤和、周德兴等人为建立明朝南征北战,立下了功勋,成为开国元老。
1344年淮北大旱,庄稼被蝗虫吃得干干净净。
祸不单行,接着又发生了瘟疫。
一时间,家家户户都死人,一个村子中一天中竟死去十几人,甚至几十人。
不久,朱元璋家也染上了瘟疫,不到半个月,其64岁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陈氏先后去世。
为了活命,朱元璋与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儿被迫分开,各自逃生。
朱元璋实在走投无路之下,想起幼时曾经许愿舍身的皇觉寺,于是就去投奔了高彬和尚,在寺里剃度为僧,做了小行童。
可是,朱元璋做行童不久,寺里的粮食不够和尚们吃了,寺里也得不到施舍,主持高彬法师只好罢粥散僧,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
没有办法,他也只好扮成和尚的样子,离开寺院托钵流浪。
这时朱元璋年仅17岁。
朱元璋边走边乞讨,他听人说哪里年景好就往哪里走,他从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后折向西进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阳,又往北走到汝州、陈州等地,东经鹿邑、亳州,于1347年又回到了皇觉寺。
在这流浪的三年中,他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触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见了世面,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社会生活经验。
艰苦的流浪生活铸就了朱元璋坚毅、果敢的性格,但也使他变得残忍、猜忌。
这段生活对朱元璋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元璋在外云游的三年,也正是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时期。
他目睹国是人非、人民生活恶化的现状,意识到天下大乱很快就会来临了。
朱元璋建立明朝

朱元璋建立明朝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个朝代。
它的成立,与朱元璋的杰出领导能力和智谋密不可分。
本文将从朱元璋的个人经历、夺取政权的过程以及明朝的建立和影响等方面,全面剖析朱元璋建立明朝的重要性和意义。
一、朱元璋的个人经历朱元璋,明太祖,出身贫寒,生于公元1328年,其家庭条件的贫困并没有阻挡住朱元璋追求知识和追求改变的热情。
他勤奋好学,聪明过人,尤其对军事策略和政治有着深厚的兴趣。
他青年时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当时著名的黄石学堂,这也为他日后的政治智慧打下了基础。
二、夺取政权的过程朱元璋在政治、经济、国防等各个方面展现出了出色的领导才能。
在获得丰富的军事经验后,他领导农民起义,成功击败了元朝统治者,最终夺取政权,建立了明朝。
首先,朱元璋在起义军里建立起了自己的军事指挥体系,有效地激发了农民的斗志。
他采用了一系列灵活多变的战术,利用地形和兵力优势,一次次取得胜利。
其次,朱元璋在政治层面上也展现出了出色的智谋。
他设立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使国家的治理更加稳定有序。
他还实行土地分配政策,提高普通农民的生活水平,增强了人民对他的支持。
此外,他还稳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通过清剿内乱和加强军力,保证国家安全稳定。
三、明朝的建立和影响明朝的建立,不仅带给中国以新的统治者,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明朝初期,朱元璋积极推行一系列改革政策,如改革税赋制度、实行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军队建设等,使国家逐渐恢复和繁荣起来。
明朝政权的建立和发展,为中国带来了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艺术、文学、科技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起来,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过程和他在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的杰出表现,不仅让朱元璋成为了一个人们敬仰的伟大领袖,还让明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明朝的建立,给中国带来了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繁荣的社会经济,同时也对后世的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元璋简介资料

朱元璋简介资料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别名朱重八、朱国瑞、朱洪武、洪武帝,明朝开国皇帝。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朱元璋简介,希望对你有用!朱元璋简介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别名朱重八、朱国瑞、朱洪武、洪武帝,明朝开国皇帝。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朱元璋推翻蒙元统治,恢复华夏政权,结束民族压迫制度,恢复民族平等,统一中国;废丞相、设三司、加强中央集权,澄清吏治,发展经济,恢复生产,开创洪武之治。
1398年,朱元璋驾崩,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紫金山孝陵。
朱元璋生平事迹出身布衣朱元璋出生于1328年(天历元年)在家里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
所以叫朱重八,后改名朱元璋。
朱元璋生长在濠州钟离孤庄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其父为朱世珍,母为陈氏。
在明代徐祯卿的《翦胜野闻》中,他引用了朱元璋自己作的《朱氏世德碑》碑文,那上面是这样记载的:朱元璋这一朱姓宗族,出自金陵之句容,家住朱家巷,地属通德乡,其地在今江苏省句容,朱元璋以上几代人都以农业为生。
他的父亲和祖父以及曾祖父等数辈人都是拖欠税款者,在淮河流域到处躲债,想找一个地方做佃户,以便在这里能过仅能糊口的生活。
他在兄妹中是大难不死的最小的孩子,除了最大的孩子外,其余孩子都因无力抚养而送人或嫁出。
由于家里贫困无法读书,朱元璋从小就给村里的地主放牛为生。
反元斗争加入义军元朝末年腐败,压榨百姓,把人分为四等,蒙古人统治下的汉人、南人是贱民。
蒙古人无需劳动就可以享有汉人和其他民族的所有财产,杀一个南人只需罚交一头毛驴价钱。
北人之所以地位还稍微高一点,仅仅因为他们被杀得剩下不多了。
汉人甚至连姓名都不能有,只能以出生日期为名,不能拥有武器,连一把菜刀也必须几家合用。
赋役沉重,再加上灾荒不断,广大民众在死亡线上挣扎。
1343年,濠州发生旱灾。
不料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朱元璋家也染上了瘟疫,不到半个月,他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陈氏先后去世。
朱元璋简介资料

朱元璋简介资料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别名朱重八、朱国瑞、朱洪武、洪武帝,明朝开国皇帝。
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朱元璋简介,希望对你有用!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别名朱重八、朱国瑞、朱洪武、洪武帝,明朝开国皇帝。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朱元璋推翻蒙元统治,恢复华夏政权,结束民族压迫制度,恢复民族平等,统一中国;废丞相、设三司、加强中央集权,澄清吏治,发展经济,恢复生产,开创洪武之治。
1398年,朱元璋驾崩,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紫金山孝陵。
朱元璋生平事迹出身布衣朱元璋出生于1328年(天历元年)在家里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
所以叫朱重八,后改名朱元璋。
朱元璋生长在濠州钟离孤庄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其父为朱世珍,母为陈氏。
在明代徐祯卿的《翦胜野闻》中,他引用了朱元璋自己作的《朱氏世德碑》碑文,那上面是这样记载的:朱元璋这一朱姓宗族,出自金陵之句容,家住朱家巷,地属通德乡,其地在今江苏省句容,朱元璋以上几代人都以农业为生。
他的父亲和祖父以及曾祖父等数辈人都是拖欠税款者,在淮河流域到处躲债,想找一个地方做佃户,以便在这里能过仅能糊口的生活。
他在兄妹中是大难不死的最小的孩子,除了最大的孩子外,其余孩子都因无力抚养而送人或嫁出。
由于家里贫困无法读书,朱元璋从小就给村里的地主放牛为生。
反元斗争加入义军元朝末年腐败,压榨百姓,把人分为四等,蒙古人统治下的汉人、南人是贱民。
蒙古人无需劳动就可以享有汉人和其他民族的所有财产,杀一个南人只需罚交一头毛驴价钱。
北人之所以地位还稍微高一点,仅仅因为他们被杀得剩下不多了。
汉人甚至连姓名都不能有,只能以出生日期为名,不能拥有武器,连一把菜刀也必须几家合用。
赋役沉重,再加上灾荒不断,广大民众在死亡线上挣扎。
1343年,濠州发生旱灾。
不料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朱元璋家也染上了瘟疫,不到半个月,他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陈氏先后去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的必然,功劳大于过失。特别是初期对于贪 官的严厉坚持和经济法,对改善民生,政治清明祈祷 一定作用。还有取消丞相制,分设三司,六部也是一 种创举。并且严厉的法律制度对于刚建国的大明来说, 起到了很好的稳定作用,而杀功臣这方面只能说人无 完人了,而后面明朝的腐化,只能说子孙不孝了。总 之他功大于过。
主要成就
在郭子兴部下期间,朱元璋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并掌握了一只 真正属于自己的队伍,这使得在郭子兴死后,朱元璋很轻易地就打败了 郭子兴的儿子,取得了对这只队伍的控制权。 朱元璋并不满足以得的 地盘,他要大占宏图就要有稳定的根据地,这样集庆(南京)就走入了 他的视线。 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并改名应天府,自称吴国公。同时采 纳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大力发展生产,为今后的更 大的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他在南京外围大败陈友亮,鄱阳 湖血战彻底击溃比自己强大的陈友谅军团,消灭浙江的张士诚,沈杀韩 林儿,派徐达、常遇春北伐。逐个消灭了各个势力,1368年,朱元璋 在应天称帝,国号大明。同年将元顺帝赶出北京。
治国
1、发展生产,阜民之财 2、节约开支,省民财力 3、节省工役,减轻负担 4、宣传教化,加强法治 5、打击贪官,澄清吏治宫廷成员
出身布衣
朱元璋在1328年10月21日生于濠州县钟离村的一家赤 贫农家,所以他的幼年非常困苦。他的父母和祖父母都是 拖欠税款者,在淮河流域到处躲债,想方设法找一个地方 做佃户,以便在这块干旱和时疫肆虐的土地上过仅能餬口 的生活。年轻的朱元璋的外祖父—一个算命先生和在13世 纪70年代反抗过蒙古最后征服阶段的汉人军队的老战士— —给这个童子的耳朵里灌满了魔法事件和高度冒险的种种 奇妙故事。这些就是朱元璋幼年成长时期的环境。
朱元璋的座右铭:“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功臣 死。” 朱元璋的自私是勿容质疑的,他不分功臣有无忠心,不分功劳大 小,不顾从小的情谊,把凡是有威信的功臣不分青红他为了自己的私心对别人是多么残忍与 无辜。打天下他总是很伟略的,很宽大的,需要他们为自己服务嘛,一 得到天下就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开国帝王一般都是有些心胸的, 但他是最自私的开国帝王。
胡惟庸是凤阳定远人,1373年由右丞相升任左丞相。胡门生 故吏遍于朝野,形成一个势力集团,威胁皇权。1378年,朱元 璋对中书省采取行动。一天,胡惟庸的儿子骑马在大街上横冲直 撞,结果跌落马下,被一辆过路的马车压了,胡惟庸将马夫抓住, 随即杀死。朱元璋十分生气。十一月又发生了占城贡使事件。占 城贡使到南京进贡,把象、马赶到皇城门口,被守门的太监发现, 报与朱元璋,朱元璋大怒,命令将左丞相胡惟庸和右丞相汪广洋 抓进监狱。但是,两丞相不愿承担罪责,便推说接待贡使是礼部 的职责,于是,朱元璋便把礼部官员也全部关了起来。 两相入狱,御史们理解了皇上的意图,便群起攻击胡惟庸专 权结党。于是,1380年,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的罪名处死了胡惟 庸和有关的官员,同时宣布废除中书省,以后不再设丞相。 朱元璋以专权枉法之罪杀了胡惟庸后,胡案就成为他打击异 己的武器,以致受牵连而被杀者达三万多人,最后太师韩国公李 善长也受牵连,77岁的李善长全家被杀。
1344年,当朱元璋16岁的时候,时疫伴随着 夏季的蝗虫和旱灾夺去了他家大部分成员——他的 父亲、母亲和还生活在家里的已婚长兄的生命。他 的长嫂及其幼子和另一分居的已婚哥哥是除他以外 仅有的幸存者。苟活下来的人因太穷而不能很好地 埋葬已逝的亲人,更不用说去扶养朱元璋了。10 月末,他因此被送入了附近的一个佛教寺院做小行 童,当杂差,以实践他在幼儿生病时他父亲许下的 愿。与此同时他已长大成人,变成了一个高大强壮 的小伙子,其显著特点是脸面有皱纹而痘点斑斑, 颚部突出,这副奇异的样子使人望而生畏,而且看 起来预示将来有不凡的品质。
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 暴政,在郭子兴手下,率兵出征,有攻必克; 因此郭便把养女马氏嫁与了他,这便是历史上 有名的“马大脚”马皇后。郭死后统率郭部, 任小明王韩林儿的左副元帅。接着以战功连续 升迁,至正十六年诸将奉朱元璋为吴国公。至 正二十四年即吴王位。
至正二十七十月甲子日,吴王朱元璋命中书右 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 军25万,北进中原。北伐中发布告北方官民的文告, 文告中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 济斯民”的纲领,以此感召北方人民起来反元。朱 元璋顺应时代潮流,凭借其雄才大略、远见卓识对 北伐又作出了精心部署,提出先取山东,撤除元朝 的屏障;进兵河南,切断它的羽翼,夺取潼关,占 据它的门槛;然后进兵大都,这时蒙古势孤援绝, 不战而取之;再派兵西进,山西、陕北、关中、甘 肃可以席卷而下。北伐大军按计而行。
朱元璋自己是农民起义,说白了自己以前是暴民,是 造反派。自己当权了他十分害怕自己的朱姓政权被推翻, 一方面采取文化高压政策,钳制读书人的思想,采取八股 取士的方法,这个行动对中国产生了极大的,深远的极其 消极的影响,导致中国文化科技人才逐渐落后于西方 落后 于时代的发展潮流。同时又加强特务统治,让人民官员人 人自危,社会恐怖。 另一方面朱元璋也治国有方,在中央取消延续千年的丞 相制度 设六部统一中央行政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分 财权 军权这一系列措施对维护中国长期统一独立起到了巨 大作用,一些措施并沿用至今。 总之朱元璋有功有过,在中国历史是算是一位比较有作 为的皇帝了
建国后,他采取与民安息的政策,减免赋税,颁 布《大明律》稳定社会秩序。同时他废除丞相,实行 六部制,改御史台为督察院,实行卫所制,使武将与 兵权分离,设立锦衣卫,对朝臣和百姓进行监督,这 一系列的措施都使皇权得到大大的加强。 朱元璋的屡兴大狱在历史上也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洪武时期的功臣除了耿并文等少数几个外,其余全部 被杀。胡惟庸一案,牵连被杀者达三万人,朱元璋晚 年的蓝玉案又牵连了一万五千人。以至于到了靖难之 役南京朝廷竟无将可派,可以说朱元璋的分封外藩和 大杀功臣直接导致了靖难之役中建文帝的失败。1398 年5月,明太祖朱元璋病死于南京,在位31年,终年 71岁。
这两道旨意下发之后,南京和上海的地方官很快地执行了,朱元璋很 高兴,认为试点成功,在当年年底,又给中央的官员下了一道旨意:“令天 下郡县访穷民,无告者,月给以衣食,无依者,给以屋舍。” 没饭吃的, 国家给饭食;没衣服穿的,国家给衣服;没房子住的,国家给房子。 明初,官僚机构基本上沿袭了元朝,朱元璋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病, 于是进行了改革。首先是废除行省制。1376年,朱元璋宣布废除行中书省, 设立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别担负行中书省的职 责,三者分立又互相牵制,防止了地方权力过重。 在军事上,朱元璋废除了管理全国军事的大都督府,将其分为中、左、 前、后、右五军都督府,并和兵部互相牵制。兵部有权颁发命令,但是不 直接统帅军队,都督府掌管军队的管理和训练,但是没有调遣军队的权力。 这样,军权便集于皇帝之手。
明朝建立伊始,中华大地经过近二十年战乱的破坏,一片凋敝。对 此情形,朱元璋实行了发展生产,与民休息的政策。1368年,朱元璋称 帝不久,外地州县官来朝见,朱元璋对他们说:“天下初定,老百姓财 力困乏,像刚会飞的鸟,不可拔它的羽毛;如同新栽的树,不可动摇它 的根。现在重要的是休养生息”。 1370年,朱元璋接受大臣建议,鼓励开垦荒地,并下令:北方郡县 荒芜田地,不限亩数,全部免三年租税。他还采取强制手段,把人多地 少地区的农民迁往地广人稀的地区;对于垦荒者,由政府供给耕牛、农 具和种子;并规定免税三年,所垦之地归垦荒者所有;还规定,农民有 田五至十亩的,必须栽种桑、棉、麻各半亩,有田十亩以上者加倍种植。 这些措施大大激发了农民垦荒的积极性。
明太祖朱元璋最重要的功绩是驱逐鞑虏,除暴乱,拯救汉民 族和其他各民族于水火,雪中国近百年之亡国耻,废除了蒙古人 制定的种族等级政策,恢复了汉人国家。 朱元璋生在今安徽淮 河平原一个赤贫的佃农之家。当时蒙古对汉民族以及其他民族的 压迫奴役已经到了无可复加的程度,朱元璋从未经历过中国富饶 安定的农业社会的正常生活环境,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儒家教育, 但是他通过自己的才智、信念和统帅力推翻了蒙古的统治和奴役, 重新建立了汉族国家并指导国民脱离野蛮,重新恢复自信、尊严 和荣誉。 这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从天灾人祸和饥寒交迫的钟离村,一直 到南京登基,他和他的文臣武将所走的这条道路,不仅仅是为私 清朝康熙皇帝评价 人和某个阶级的利益,如同他的自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与 朱元璋“治隆唐宋”。 我何加焉。
明朝开国皇帝
——————
朱元璋,大明王朝第一任皇帝。汉族, 原名朱重八。出生于元朝文宗天历元年九月 十八日丁未时濠州钟离太平乡的一个贫苦农 民家庭。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他 自幼贫寒,父母兄长均死于瘟疫,孤苦无依, 入皇觉寺为小沙弥,兼任清洁工、仓库保管 员、添油工。入寺不到二个月,因荒年寺租 难收,寺主封仓遣散众僧,朱重八只得离乡 为游方僧。后于至正八年又回到皇觉寺。因 其友汤和的一封信,参加了起义军,并改名 “朱元璋”意为诛(朱)灭蒙元的璋(璋, 古代的一种玉器)。
徐达率兵先取山东,再西进,攻下汴粱, 然后挥师潼关。朱元璋到汴梁坐镇指挥。明 洪武元年,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 武。洪武元年七月,各路大军沿运河直达天 津,二十七日进占通州。残军开健德门逃出 大都,经居庸关逃奔上都。八月二日,明军 进入大都,蒙古至此北迁,蒙古在南方的统 治结束,明朝取得了在长城以内地区的统治 权。 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推翻了蒙元的暴 政,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明朝。
四海称臣,万邦来贡——这八个字是中国所有帝王的最大座右铭。但英明神武的明太祖朱元璋却吃了小小 岛国的一记耳光,使臣被怀良亲王当场斩首!假设朱元璋是头老虎,日本就是一头豪猪,又臭又硬,一心想吃 却硬是无法下口。无奈之下,朱元璋忍了这口气,断绝了和日本的往来,同时告诫子孙:日本是“不征之国。” 朱元璋的书房里挂着把日本扇子,是明军一次剿灭倭寇战斗中缴获献上的。他以此为题写过一首《倭扇行》, 里面有这样的句子:“国王无道民为贼,扰害生灵神鬼怨,观天坐井亦何知,断发斑衣以为便。君臣跣足语蛙 鸣,肆志跳梁于天宪。”诗中斥责日本国王无道,民众都是盗贼,还鄙夷地称日本君臣平时光着脚,说话像青 蛙叫。 光是心里鄙视也就罢了,有一次,朱元璋接见日本使者答里麻,居然当面出了一件让他火冒三丈的事。 明初来朝贡的外国使者很多,一般使者来华先被礼部官员接到京师的会同馆住下,第二天到奉天殿接受皇帝 的接见。接见时,朱元璋先问:“尔国王安否?”再问:“尔使者远来勤劳?”然后使者磕头,贡献方物,完 毕。 这天接见答里麻,朱元璋一时起了兴致,多问了第三句:“尔国风俗如何?”可以想象,这纯粹是上国之君 对夷狄小国的敷衍之问,不料答里麻早有准备,直着脖子撅着脑袋吟诗作答:“国比中原国,人同上古人。衣 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银瓮储清酒,金刀脍素鳞。年年二三月,桃李自阳春。” 日本如此无礼,朱元璋为什么不征讨? 非不能也,是不为也。从政治上考虑,天下初定,朱元璋深知休养生息的重要,不愿再起干戈,在祖训里他 不厌其烦的告诫后代不要“穷兵黩武”。从战略上考虑,北方的蒙古残余才是心腹之患,日本虽然不臣,但远 在大洋深处,劳师远征,胜败难料,他不愿意冒这个风险。当然,如果朱元璋能预知他一手开创的大明江山后 世屡遭倭寇侵犯,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出动百战之师,不惜一切为子孙拔掉这根荆棘。 朱元璋忍下了这口恶气,不过从此对日本派来的朝贡一概拒绝接受,宁愿与日本老死不相往来。不过,担心 后代不能像自己一样能忍,朱元璋把朝鲜、日本、等15国列为“不征诸夷”,并写入《祖训》传后世子孙。 朱元璋在“日本国”旁特意添加了小字注释:“虽朝,实诈,暗通奸臣胡惟庸谋为不轨,故绝之。” 怒日本,但持重不敢出兵,这恐怕是朱元璋一生的最大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