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抗干扰系统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抗干扰研究

MHz 频段的划分中,引入作为次要业务的卫星移动
( 地对空) 业务。
1. 2 S 频段规划使用现状
1. 2. 1 S 频段国际电联规划
国 际 电 联 在 世 界 无 线 电 大 会 ( World Radio
Congress,WRC) WRC - 07 和 WRC - 12 审议国际移动
图 1 中国 IMT 系统的频率划分情况
(2) 其他国家 S 频段频率规划情况
以美国、加拿大、日本和韩国等国为首,支持地面
蜂窝系统无限制条件使用 S 频段。 例如,2013 年 12
月发布的韩国“ 移动宽带规划 2. 0 版” ,明确于 2018
年将 2. 1 GHz 上下行( 2 × 30 MHz) 用于地面 IMT 业
配提供支撑,以达到规避、抑制干扰的目的。
2. 4 自适应调零天线技术
自适应调零天线技术也称为空间滤波技术,它利
用了扩频系统中扩频信号电平处于噪声电平以下的
特点,抑制对象为强干扰源信号。 自适应调零天线系
统由天线阵元和算法处理器组成,系统利用多元天线
的组合,控制接收端功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最终达
关键词:抗干扰;卫星移动通信;卫星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TN927 +. 2 文献标志码:A
0 引言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卫星通信日臻成熟,因其覆
盖和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等优势,应用日益广泛。 但
卫星通信全球覆盖、高低轨融合的发展趋势以及许多
卫星通信系统的密集建设部署,加之所需频谱资源的
限制,卫星通信面临的干扰问题日趋严重,因此在卫
通 信 系 统 ( 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卫星通信主要干扰及抗干扰技术探究

卫星通信主要干扰及抗干扰技术探究作者:孟超张昌穹陈永锋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29期摘要:卫星通信是现代社会和军事中重要的通信手段,但易受干扰。
分析了卫星通信面临的主要干扰,深入探讨了卫星通信抗干扰的相关技术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多波束天线1 引言卫星通信技术,是地球站之间或用户航天器与地球站之间利用通信卫星转发和反射无线电进行的通信。
通信卫星技术及其应用自上世纪60年代起步以来,由于其具有通信距离远、频带宽、容量大、质量好、组网灵活等诸多优点,自问世以来就广泛应用在军用、民用领域,极大的改变了战争形态及促进经济的发展。
由于其应用领域广阔,在需求的牵引下发展迅速,相关技术日新月异,卫星通信呈现产业化和系统化的发展趋势。
卫星通信存在着时延大、链路长衰减大、服务对象多以至于易受干扰等缺点,使得卫星在通信过程极易受到干扰,保障己方迅速获取信息、确保信道安全畅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对卫星通信抗扰保通相关课题的研究就显得愈加重要。
2 卫星通信面临的主要干扰分析目前主要的通信卫星是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地球站则包括固定站、车载/船载/机载站、便携/手持站等。
卫星通信主要干扰威胁包括地面干扰、空间干扰、自然干扰、人为干扰等[1]。
2.1 地面干扰1)地面站设备杂波干扰。
产生干扰的原因包括:上行设备杂散指标不合格以至于输出载波存在杂波;地面站功放处于多载波工作状态,产生新的频率分量;上行功率过高,导致卫星转发器处于非线性工作区。
2)电磁干扰。
由于存在着大量的微波、雷达波、工业电噪声等,相近频段的干扰分量通过上行信道上星或者进入下行信道接收。
用户站设备因为人为原因或者设备老化造成的接地不良、接地电阻过高等。
3)交叉极化干扰。
天线馈源极化隔离度指标不合格,或有异物进入馈源、未根据地球站所在地理位置调整极化角都是导致交叉极化干扰的原因。
2.2 空间干扰1)邻星干扰。
随着越来越多的同步地球轨道通信卫星发射部署,轨道资源愈加拥挤,相邻卫星收发信号就会造成邻星干扰。
卫星通信中的抗干扰技术研究与应用

卫星通信中的抗干扰技术研究与应用在当今信息时代,卫星通信凭借其覆盖范围广、不受地理条件限制等优势,在军事、民用等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卫星通信链路的开放性以及太空环境的复杂性,使其极易受到各种干扰的影响。
这些干扰可能来自自然因素,如太阳风暴、电离层闪烁等,也可能来自人为因素,如恶意干扰、电磁频谱冲突等。
为了保障卫星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抗干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成为了关键。
卫星通信中常见的干扰类型多种多样。
其中,无意干扰主要包括同频干扰、邻频干扰等。
同频干扰是指在相同频率上的无用信号对有用信号造成的干扰,这可能是由于频谱分配不合理或者设备故障导致的。
邻频干扰则是相邻频率的信号相互渗透,影响了正常的通信。
有意干扰则更为恶劣,例如,敌方可能会使用大功率的干扰设备对卫星通信进行阻塞式干扰,使其无法正常传输信息;还有一些更为复杂的欺骗式干扰,通过发送虚假的信号来误导接收方。
针对这些干扰,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抗干扰技术。
扩频技术是其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扩频通信通过将信号的频谱扩展到很宽的频带上,使得单位频带内的功率降低,从而降低了被干扰的概率。
常见的扩频方式有直接序列扩频和跳频扩频。
直接序列扩频是用高速的伪随机码与信息码进行模二加,从而将信号的频谱扩展。
跳频扩频则是让载波频率按照一定的规律在较宽的频带上跳变,使得干扰方难以捕捉到通信的频率。
智能天线技术也是卫星通信抗干扰的一大利器。
智能天线能够根据信号的来波方向自适应地调整天线的方向图,使天线主瓣对准有用信号,零陷对准干扰信号,从而提高信号的接收质量和抗干扰能力。
此外,还有一些新兴的技术,如空时编码技术,它结合了空间和时间的维度,通过在不同的天线和不同的时间点上发送编码后的信号,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容量,还增强了抗干扰性能。
在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的应用方面,军事领域一直是需求最为迫切的。
在战场上,卫星通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作战指挥的有效性。
例如,军事卫星通信系统通常会采用多种抗干扰技术的组合,以应对敌方复杂的干扰手段。
卫星通信系统的干扰类型及应对措施

Telecom Power Technology运营探讨 2022年1月25日第39卷第2期137 Telecom Power TechnologyJan. 25, 2022, Vol.39 No.2王焕娟:卫星通信系统的干扰类型及应对措施输的信号和数据进行预处理,从信号空间将内容转移至观察空间,针对性选择通信系统所传输的特征信号和数据,并对这些特征信号和数据给予甄别,以达到有效识别卫星干扰的目的。
2 卫星通信系统的常见自然干扰2.1 环境中的干扰卫星通信系统常见的自然干扰主要包括日凌、雨衰、电离层闪烁,这部分干扰无法避免,只能通过一些有效措施来减少对卫生通信系统造成的影响。
日凌一般是指太阳、卫星在春分、秋分的中午将会与地球处于同一条直线上,这样就会诱发太阳产生巨大的噪声源,不同程度上干扰了卫星通信系统所接收的信号,甚至还有可能导致卫星信号接收中断。
该情况每年会出现两次,一次大概要持续6天。
雨衰则是因为电波穿过降雨区域时,电波能量将会被雨粒吸收,并且对电波产生散射,两者结合在一起就会诱发电波衰减,进而产生一定程度的无线电干扰。
针对雨衰现象对卫星通信系统运行产生的干扰,可以选择在上行站采用高纠错编码、加大发射机功率、优化上行功率控制手段、站指分级技术等方式来弥补由上行链路中雨、云、雪、雾等天气导致的卫星上行信号衰减现象[4]。
实际上,电离层闪烁主要是因为电离层结构上的随机时变性和不均匀性有可能使电波穿越电离层时信号的相位、振幅及到达角等出现短周期性改变,进而诱发了电离层闪烁现象。
通常情况下,解决电离层闪烁现象的对策包括两点,一是提高电离层闪烁衰落储备余量,二是选择编码分级或时间分级。
2.2 空间上的干扰空间上的干扰主要包括邻星干扰,邻星干扰又包括了上行邻星干扰和下行邻星干扰。
其中上行邻星干扰主要是因为天线对星错误进而将信号错误发射至相邻卫星或者因为天线旁瓣增益过高而对邻星产生了一定的干扰。
为了使上行邻星干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就需要保证天线对星准确,严禁选择口径过小或旁瓣指标超高的天线。
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的发展与扩频技术

1卫墨 通信 系统 抗干扰 由于利 用 了扩 展频 谱技 术 ,将 信 号扩展 到 很宽 的频 带上 ,在接 收端 对 扩 频信 号进 行 相 关处 理 即带 宽压 缩 ,对 干扰 信 号而 言 , 由于 与扩 频信 号 不 相 关 ,则 被扩 展 到一 很宽 的 频带 上 ,使 之进 入 信 号通 频 带 内的干 扰功 率 降 低 许 多相应 增加 了相 关器输 出端 的信号 / 扰 比 ,因而 具有较 强 的抗 干扰 能 干 力 扩频 系 统的 抗干 扰 能力 主 要取 决 于系 统 的扩频 增 益 。对 大 多数 人为 干
跳频频 台器
l
l跳频 频合器
中心控制器 L一 跳频图案产生器 j
1跳频图案产生器 l -
l同步控制器
很宽 的频带 内扩 展其 能量 ,从 而扩 散其 干扰 效 果 。
跳 频 技 术 ( r q e c o p n )是 常用 的一 种 扩频 技 术 , 它是 采 用 F eu ny Hp i g 图一
低噪声放 大器
跳频 卫星 通信 系统 的 组成示 意 图
多个 载波 频率 , 它 的载频 受 到 一伪 随机 码 的控 制 ,不 断 地、 随机 地跳 变 , 可 看成 载 频按 照 一定 规律 变 化 的多 频频 移 键控 (l K 。跳 频系 统 中 的伪 bS) F 随 机序 列 是用 来选 择 信道 的。跳 频 电 台具有 较 高 的抗 干扰 性 能 ,在卫 星 通 信 中 ,跳频 通信 的抗 干扰 能 力主 要表现 在 : 1 )跳频 用 躲 闪 的方 式对 抗 人 为 的干扰 。对 于 单频 干扰 来 说 , 只有 干 扰 频 率正 好位 于 跳频 的信 道 上 ,干 扰信 号才 有 效 ;对 于 频带 干扰 来 说 , 由 于 干扰 信 息 的量 要平 均地 分 配 在整 个跳 频 频带 内, 因此对 于 干扰 机 是一 个
浅谈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

复 原状 ,又 能把 干 扰 能 量 分 散 并 抑
引起 了 大 家 对 卫 星 通 信 干 扰 和 抗 干
扰技 术 的重 视 。
与 中 低 轨 道卫 星 之 间 的 干扰 等 。 2 .卫 星 通信 系统 与 地 面 无 线 电 系 统 之 间 的干 扰 包 括 :与 地 面 同 频 段 微 波 通 信
系 统 之 间 的 干 扰 ,来 自雷 达 系 统 的
其 实 ,卫 星 通 信 干 扰 和 抗 干 扰
技 术 的 发 展 已 经 有 很 长 一 段 历 史
了 ,可 以 说 是 伴 随 着 卫 星 通 信 的 发 展 而 发展 的 。早 在 冷 战 时 期 ,美 国 和前 苏联 就 开 始 了 军 事 卫 星 通 信 干 扰 与 抗 干扰 技 术 的研 究 。 美 国 历来 都 是 在 发 展 一 种 武 器装 备 时 ,同 时 研 制 对抗 它 的技 术 ,对 卫 星 的 干 扰 技 术 也 不 例 外 。 而前 苏 联 针 对 卫 星 的 干 扰 机 早 已装 备 部 队 。近 年 来 , 随 着 政 治 斗 争 和 商 业 竞 争 的 日益 激 烈 ,对 商 业 卫 星 通 信 的 干 扰 也 开 始
以上 四类 干 扰 又 可 分 为 非 故 意
干 扰 和 故 意 干 扰 两 类 ,卫 星 通 信 系
统 之 间 的 干 扰 、卫 星 通 信 系 统 与 地
面无线电系统之间的干扰和来 自自
然 界 的 天 电 干 扰 都 属 于 非 故 意 干 扰 ,而 对 卫 星 通 信 的人 为干 扰 则 属
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摘要;卫星通信本质上属于无线通信方式,即在地球轨道上借助卫星实现中继通信。
它广泛应用于定位、检测和通信。
随着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以及人们对通信需求的不断增加,卫星通信技术逐渐成熟。
然而,由于大多数通信卫星处于地球静止轨道,这种独特的限制导致大量卫星部署在地球轨道上。
因此,对频率资源的利用有很大的限制。
面对日益增长的通信业务需求,我们要积极推进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的创新和优化,在了解各种干扰因素的基础上有效应对,努力维护卫星通信的安全稳定。
关键词: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发展;趋势1 卫星通信的干扰因素1.1 电磁干扰电磁干扰是影响卫星通信质量的典型因素。
当今时代,随着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电子设备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这些电子设备发出的电磁信号必然会影响卫星通信信号的传输,尤其是雷达系统、广播信号和微波通信,这种电磁干扰功率大,影响不可忽视。
此外,工业生产设备的电气噪声、医疗设备的电磁波以及地球站设施质量问题造成的杂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卫星通信的信号传输质量。
1.2通信系统干扰在卫星通信系统运行过程中,地面站与卫星之间的信号传输主要依靠通信信号处理设备来实现。
随着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技术创新没有同步提高,导致现有卫星频率资源不足。
它们中的大多数只能在同一频率上独立运行。
此外,由于相邻卫星之间的隔离不够,卫星通信之间可能存在耦合效应,导致通信质量下降。
1.3自然环境干扰自然环境干扰难以避免,主要是因为卫星处于宇宙环境中。
无论是太阳噪声、行星运动、大气粒子散射、电离层闪烁、太阳黑子异常等,产生的射线或能力都有能力产生覆盖范围广的高能电磁波束,这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卫星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信号传输质量降低。
2 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分析2.1 扩展频谱技术扩频技术是将编码序列的频谱独立于信号进行扩展,使其带宽远远超过所需的最小范围。
扩频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干扰技术。
解析KU波段卫星通信网络抗干扰技术的应用

三 、 跳 频 技 术 的 发展 前 景
现在美 国 S a n d e r s公司 的 C H E S S 高速短波 跳频 电台已经实现 了 5 0 0 0 跳/ 秒 的跳频速率 , 最高数据数率 可达到 1 9 2 0 0 b p s 。 C H E S S 跳频 电台 较好解决了短波系统带宽有 限、信号间相互干扰 、 存在多径衰落等的问 题。同时,它的瞬时信号带宽很窄 , 对其它信号 的影响很小 。可以看到 ,
跳频的工作 原理是指收发双方传输信号的载波频率按照预定规律进
是在常规跳频 系统 的基础上 , 实时地去除固定或半 固定干扰 , 从而 自 适 应地 自动选择优 良信道集 , 进行跳频通信,使通信系统保持 良好 的通信
状态 。也就是说 ,它除了要实现常规跳频系统 的功能之外 , 还要实现实 时的自适应频率控制和 自适应 功率控制功能 ,因此就需要一个反 向信道 以传输频率控制和功率控制信息 。 利用信道质量评估算法 , 检测出被干扰频点后 ,应当在收发双方 的 频率表 中将其删除并替换 ,以维持频率表的固定大小 。这种检测和替换 是实时进行的。为增加跳频信号的隐蔽性和抗破译能力 ,跳频图案 除具
的均匀性 , 应 当依次用不 同的质量较好 的频点来分别替换被干扰的频点 。
为使收发端频率表保持一致性 ,需要制定相应的信息交换协议来保证频 表可靠的同步更新。 信道质量评估的另一个作用是进行 自 适应功率控制 。 功率控制就是要把有 限的发送功率最好地分配给各个跳频信道 , 使得各
个信道都能够 以最小发射机功率实现正常通信 , 从而提高跳频信号的隐
蔽性和抗截获能力。在 自 适应跳频系统 中,系统检测每个信道的通信状 况, 并 通过信道质量评估单元 中的功率控制算法对 每个跳频信道单独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星通信抗干扰系统一般可理解为,通信装备及系统为对抗干扰方利用电磁能和定向能控制、攻击通信电磁频谱,以提高其在通信对抗中的生存能力所采取的通信反对抗技术体系、方法和措施。
一般说,通信抗干扰的基本体系、方法、措施可分为三类:1、信号处理。
如直接序列扩频技术(DS-SS),其关键参量是作为时间函数的相位;跳频技术(FH-SS)其关键参量是作为时间函数的载频;等等。
2、空间处理。
如采用自适应天线调零技术,当接收端受到干扰时,使其天线方向图零点自动指向干扰方向,以提高通信接收机的信干比。
3、时间处理。
如猝发传输技术,由于通信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暴露的时间很短暂,从而大大降低了被干扰方侦察、截获的概率。
通信抗干扰技术研究的就是在已知或预测敌方的干扰手段情况下,在上述技术基础上(当然不排除以后有新的技术类别)选取适当的技术手段来消除或减轻敌方干扰,而使我方需要进行的通信能够延续的一项技术。
对敌方的干扰性质,强度、种类、手段、采用的体系,了解得越清楚,采取的措施越有针对性,取得的效果也越好。
由于敌方的对抗手段往往是综合的、多变的,有的可能是完全新颖的,所以抗干扰的手段也必须采取多种方式的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通信抗干扰技术的特点:1、对抗性强,技术综合性强,难度高,发展快,某种程度上说是敌我双方智慧和技术的斗争。
通信的成败关系着战争的胜负,所以此技术对抗性很强。
通信抗干扰有了新技术,搞对抗的就想新的对策,反过来也一样,这样就促进了技术的发展和难度的提高。
2、对技术的实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高,通信抗干扰必须在战场上实际解决问题。
指标高而不可靠或不实用是不能容忍的,其后果不堪设想。
[相关技术]通信对抗;扩频技术;抗干扰电台;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难点]1、提高跳频速率有利于抗干扰,但跳速提高需解决如下问题:接收机中频滤波器产生的瞬时扰动问题;发射机功率输出截止状态产生的过渡问题;频率合成器高速频率切换问题;对邻道的干扰问题;同步问题。
在短波跳频时,高速跳频的频率合成器、宽带天线、宽带功放都是技术上应当解决的问题。
2、扩频系统中常用的专用高速集成电路(例高速PN码发生器、调制器等)及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开发和研制生产是通信抗干扰技术突破的重要保证。
3、新型扩频码的研究和工程化。
这既是发展方向,又是技术难点。
4、自适应天线对于干扰信号的抑制原理已如前述,目前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正在成为通信抗干扰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在H F/VHF/UHF实现自适应调零天线,目前尚有一定困难。
[国外概况]在电子对抗中,谁赢得了通信的主动权,谁就可以取得战争的胜利。
抗干扰通信是电子战的一部分,国外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通信抗干扰技术的发展,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通信抗干扰技术的研究。
由于扩展频谱技术具有信号频谱宽、波形复杂、参数多变、安全隐蔽等显著特点,已成为当代通信抗干扰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和体制,也成为通信对抗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与体制。
国外常用的有跳频技术、直接序列扩频技术、跳时技术、混合扩频技术等。
当然还有非扩展频谱类的抗干扰技术,如自适应天线技术、猝发通信技术、纠错编码与交织编码技术、分集技术等。
我们以扩展频谱技术为主,适当结合其它方式来介绍通信抗干扰技术。
一、扩展频谱抗干扰技术1、跳频技术(FH)跳频技术是用扩频码序列去进行频移键控,使载波频率不断跳变而扩展频谱的一种方法。
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抗干扰技术,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已在战术通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国外自六十年代起就对跳频体制的理论和技术进行了研究,七十年代即研制出实用的跳频电台,到了八十年代,跳频电台已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的重要通信装备。
随着调制技术、编码技术、微电子技术、特别是DSP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跳频技术在90年代又有了新的发展,目前正向着自适应、高速、变速率和宽带的方向发展。
初期跳频电台大多采用分频段跳频,其跳频带宽也较窄,跳频速率也较低。
例英国450系列UHF/SSB电台的带宽为5MHz,跳频速率仅30跳/秒。
专家们分析,快速跟踪式干扰很难对中高速跳频电台进行有效干扰,可采用a.提高跳频速率;b.加大跳频带宽,既可分频段跳,也可全频段跳;c.变速跳频;d.适当增加跳频组网数目等方法来对付快速跟踪式干扰。
而对于宽频段阻塞式干扰则除同上a、b外,还可米用自适应跳频的办法。
例如,美国的Milstar 军事星在EHF频段因频谱资源丰富,可在1GHz 的频带内实现快速宽带跳频,使得现有的干扰技术无法对它实施有效的干扰。
法国Thomson —CSF公司的350H系列电台和SYSTEM—3000系列中的TRC—3500电台都利用了S KYHOPPER自适应跳频模式。
能有效地对付阻塞干扰和点频干扰,提高信道利用率(达50%),并改善通信质量。
另外,英国Racal公司生产的Panther-H 高频电台有通用定频、自适应定频和智能跳频三种方式。
在智能跳频方式中可对128个频率扫描,从中选出一组静噪频率。
据称这种智能跳频方式在传输质量上优于传统方式,而且比SKY HOPPER自适应跳频能力有所提高。
采用跳速多变的方式,可不断打乱敌方的侦察和跟踪部署,是有效的抗跟踪干扰措施之一。
目前,国外报导的变速跳频电台多是半自动变速或有限种跳速随机可变,有些可通过随机性信令实现跳速索引。
如美国Litlon 公司早在80年代中期就推出多速率的7680抗干扰通信设备。
法国Thomson —CSF公司1 996年推出的海军电台ERM—9000 (VHF/UHF )亦具有低速和快速跳频能力。
PR4G系列电台之一TRC9600机载跳频电台具有快速/中速跳频速度变换能力。
南非Grinel通信公司生产的TRC—1600背负电台是一种多速率(慢、中、快)多波形抗干扰电台,该公司推出的另一种TRC—1600多模式背负电台具有可变跳频带宽(5MHz—175MHz )和可变跳速(4 —33Hz (SSB),70Hz (FM/AM))功能,同时还有智能AF C (自动频率控制)、AGC (自动增益控制)等功能。
瑞典Shadow技术公司于1995年推出的SFH—41型CHAMELEON#频VHF手持电台有3个跳频速率(分别为12.5、20、50跳、秒),且跳速在任何频率上的驻留时间都很短。
现有扫描器还很难锁定这样的信号,因此其防窃听、抗干扰能力更强。
功率自适应跳频是通信方对每个有效频率自适应地调整发射功率,使功率输出在满足收端正常接收的情况下达到最低,提高信号的隐蔽性,从而达到抗干扰目的,其关键技术是宽带、大动态范围的可变增益功率放大器。
以色列Yadira n 通信公司的HF—6000自适应HF /SSB跳频电台,可在全频段自适应跳频,其跳速在15 —20跳/秒范围可变。
具有自适应射频功率输出,自动化信道频率选择,机内自动建立链路等功能。
此外,跳频空闲信道搜索跳频(跳频FCS)是一种新的跳频自适应技术。
法国Thomson —CSF公司的新型战术通信系列电台PR4G在1 996年的改进中增加了跳频空闲信道搜索功能,这种方式在每次通话前对全部信道进行空闲信道检测,即使大部分频率被干扰,仍可保持通信。
分跳频(DFH)技术是一种新的跳频技术,美国Lockheed Sande rs公司1995出品的HF增强型相关跳频电台(CHESS是一种能保障低截收和检测概率及高抗干扰能力的高速短波跳频系统。
它是新一代短波扩展频谱技术的代表。
跳速5000跳/秒,信道探测每秒开销200 个频率,其余4800个频率用于传数据。
无纠错时最高数据率可达19. 2kbit/s 。
当以4.8kbit/s 速率发射时,电台误码率为1 x 10 —5。
2、直接序列扩频技术(DS)直接序列扩频是一种真正对抗的抗干扰体制,它将有用信号在很宽的频带上进行扩展,使单位频带内的功率变小,即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变低,通信可在信道噪声和热噪声的背景下,用很低的信号功率谱进行通信,使信号淹没的噪声里,敌方不容易发现信号。
该技术的特点是信号隐蔽性好,截获概率低,并能抗多径干扰,而且容易实现码分多址体制。
直接序列扩频技术在卫星通信,例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微波通信、数字蜂窝通信中结合CDMA多址技术及军用电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提高了通信的抗干扰能力。
由于器件的进步及混沌理论的直接序列的出现,使直接序列系统更利于同步和减少码间串扰,为实现超宽带序列扩频创造了条件。
典型的产品有美国SICOM公司1995年在美国95年联合武士互通性演示验证(JWID'95 )演示会上演示它开发的宽带短波收发信机。
而西德TST公司生产的TST—2007无线保密电台,采用直接序列扩频技术,在29MHz带宽上编码,使每赫兹的功率很少,以致在近距离上也难以检测到传输信号。
为了增加直扩系统的处理增益,常可采用M元扩频的方法,M元扩频(或称软扩频)方式将基带信号的K个比特分成一组,从而形成一个K位的地址信号,总共有2k地址,每个地址对应一个伪随机码。
使用的伪随机码的数目比直扩方式增加了2k —1个,码长增加了K 倍,处理增益增加了10lgkdB ,因而其抗干扰能力也相应提高,但设备复杂度也提高。
直接扩频技术(包括M元扩频)虽得到广泛应用,但在VHF战术通信等场合往往有明显的远近效应,因此一般应用时要采取混合方式,同时还需采取增加扩频码码长,直扩码型的种类以及采用交织编码和纠错编码技术等增强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