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九年级历史下《第一次世界大战》精品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围绕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展开,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情况,认识其主要参战国,掌握战争的过程和结果,并理解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战争和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深化对其起因、过程和结果的认识,理解战争对人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其主要参战国,认识战争的过程和结果,理解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痛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其主要参战国,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战争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战争的真实情况。
4.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从战争的历史中汲取教训,培养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战争过程的图片、地图和相关资料。
3.视频:准备相关战争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战争场景。
4.作业:准备相关作业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024版教案部编历史九下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凡尔登战役
德国企图攻占凡尔登要塞, 法军顽强抵抗,成为战争 转折点。
索姆河战役
英法联军发动大规模攻势, 双方伤亡惨重。
东线战场局势变化及影响
东线战场概况
俄国与德国、奥匈帝国在东线展开激 战。
布鲁西洛夫攻势
俄国退出战争
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新政府宣布退出 战争,对战争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俄国发动大规模攻势,一度取得优势。
VS
领土纷争问题
战后,由于《凡尔赛和约》等条约的不公 平性和不合理性,导致了许多领土纷争问 题。这些问题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 际局势紧张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社会影响
01
经济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使得各国经
济遭受重创,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02 03
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奥匈帝国向塞尔 维亚宣战,德国、英国、法国等相继卷 入战争,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各国备战情况与战争不可避免性
各国备战情况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各国都在加紧备战,扩大军队规模,提高武器装备水平, 制定作战计划等。
战争不可避免性
由于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不断激化和军事同盟的形成,以及萨拉热窝事件等突发 事件的影响,使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成为不可避免的历史事件。
教案部编历史九下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目 录
• 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及原因 • 战争进程与主要战役 • 各国在战争中表现及角色转变 •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与影响 • 反思第一次世界大战教训与启示
01 第一次世界大战 背景及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激化
1 2
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过 渡到帝国主义阶段,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人教部编版九下历史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设计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和基本情况二、过程与方法目标:3.运用问题讨论法或辩论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结局和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一战给各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还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阻碍了人类的发展与进步,从而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教学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性质,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从中我们了解到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但科技也是一柄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将会给人来造成更大的灾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场由于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人类空前的灾难。
本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
二、讲授新课:让学生带着下列问题通读教材,阅读时不仅要注意寻找问题的答案,还要注意章、节、目、段、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根据列出的问题,初步读懂教材内容,掌握基础知识,明确重点、难点,标出疑点,理出线索。
(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是什么?(根源:列强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改变了列强之间的力量对比。
实质:争夺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
)(2)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基本矛盾是什么?其中主要矛盾是什么?2.“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大战爆发的具体原因(叙述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建立的过程,并指出各自的核心国。
)(二)大战的爆发(概述大战爆发经过)经过与德国策划,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出了最后通碟,并于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炮击贝尔格莱德市,塞尔维亚被迫应战。
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德、俄、法、英四国也相继投入战争,大战爆发了。
交战一方是同盟国的德、奥匈;另一方是协约国的英、法、俄;意大利望风使舵,参加了协约国一方。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8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大战的经过,认识大战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从而引导学生树立和平、反对战争的观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战争和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全面了解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此外,学生对于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可能有较深刻的感受,但如何从历史事件中吸取教训,树立和平观念,仍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认识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和平、反对战争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史料、图片等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
4.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大战前后的国际形势,加深对大战影响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素材。
3.网络资源,如历史论文、纪录片等。
4.课堂讨论分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第一次世界大战。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对大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案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理解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了解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2、过程与方法:采用问题探究型教学模式,呈现史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问题,获取知识,使学生学会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的研究性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教学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凸显。
后起的帝国主义列强与老牌的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的矛盾日益激化,战争危机也日益逼近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究竟如何打响?给人类造成了哪些灾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讲授新课:(一)战争爆发的原因1.指导学生结合课本插图阅读教材,了解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有关情况。
垄断资产阶级控制某个行业的原料产地、产品的生产及销售,从而获得高额利润。
这就要求有更多的殖民地成为它的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
尤其是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
2.多媒体展示《英德法美比较表》,启发思考: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与实力对比变化相反,各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占有状况未变,还都是按旧的力量对比划分的。
这样矛盾就产生了。
作为帝国主义筵席上的迟到者──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决不满意仅仅得到一些残羹剩饭,他们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
正如列宁所说:“世界是第一次被分割完了,所以将来只有重新分割,也就是从一个‘主人’转归另一个‘主人’。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九年级下册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教材通过详细的叙述,使学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情况,认识帝国主义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重点关注战争本身,而对于战争背后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可能了解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这次战争,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发展的过程以及产生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影响,掌握战争的主要战役、重要人物和战争结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和平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2.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及其背后的帝国主义矛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
3.合作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搜集相关历史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影响,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战争的基本情况。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战争背后的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战争爆发的根源。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强调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的一课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战争的起因、战争的进程和战争的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战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了解可能较为肤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战争的起因和影响,以及战争对人类社会的警示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理解战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和平的珍贵,增强对战争的警惕性,培养热爱和平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战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难点:战争的原因和影响,以及战争对人类社会的警示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战争的历史背景、起因、过程和结果。
2.案例分析法:分析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战争的性质和影响。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战争的理解和看法。
4.史料教学法:运用历史文献、图片等史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短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战争的起因和影响。
2.呈现(10分钟)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包括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以及萨拉热窝事件等。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到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战争的理解和看法。
引导学生从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冲突、战争进程和结局;(2)理解当时世界格局的变化与影响,认识到战争的危害;(3)掌握历史知识的分期,了解历史的长河和文明的进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文本,调研、教学展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注重史实与概念的结合,发扬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历史观。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爱国主义:反对侵略、维护国家尊严和领土完整;(2)和平主义:珍视世界和平,反对战争;(3)国际主义:尊重不同文明、文化、国家的差异和平等。
二、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内容是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冲突、战争进程以及结局。
首先介绍了三个导致战争爆发的原因:国家主义、军备竞赛和同盟体系。
然后,介绍了战争起始时期各国的军事计划和激战,紧接着还说到了战争过程中出现的荒诞行为和新式武器的使用。
最后,讲述了战争结束的过程以及对战争带来的影响。
本课程旨在通过这些内容让学生深入了解远近闻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历史意义和历史影响,从而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痛苦,并进一步增强对和平的珍视和推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诱导学生认识战争的危害和重要性,了解战争对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事业的影响,并强调珍视和平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解释和阐述学生对当时的国际政治、文化差异、民族关系以及经济、财政基础的认识。
四、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细节和重要概念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思考和分析的能力,鼓励学生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形成自己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照片和视频,用图像让学生更直观了解战争的影响,并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对战争的看法。
2. 提出问题:你认为战争有哪些危害?为什么珍视和平如此重要?学生回答并解释自己的回答。
(二)学习开始(35分钟)1. 通过讲述和讨论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冲突、战争进程和结局,让学生对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集合有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原因;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战争的大概过程;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播放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关的影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文明的破坏和战争的残酷性,认识到和平的可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分析和评价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法国郊外的华工墓地,100年来都在等待亲人的出现。
距离巴黎市中心200公里外的小村庄,迎来了几个少见的中国面孔,他们最终停在了一处叫博朗库尔的公墓前。
50多岁的程玲在丈夫和女儿的陪伴下来到这里,她被告知,这里就是爷爷毕粹德的安葬之处。
她一度对从未见面的爷爷一无所知,后来才了解到,在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有14万中国劳工登陆欧洲、加入战事。
爷爷毕粹德也在其中,他最终死在了异乡,只有一块纪念章被带回了中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爆发的?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公民毕粹德为何牺牲在欧洲战场?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帮助学生认识“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材料展示:1913年英、法、德、美的比较(注:英、法为老牌殖民国家,美、德为后起殖民国家)
项目英法德美
19世纪中期工业
1 2 4 3
产量所占位次
1870—1913年工
1.3 1.9 4.6 8.1
业增长倍数
1913年工业产
3 4 2 1
量所占位次
1913年殖民地
1 2 4 5
面积所占位次
设问:与19世纪中期相比,1913年英、法、德、美在工业产量(经济实力)和殖民地面积上有何变化?
提示:在经济上,美、德工业产量跃居第一、第二位,英、法下降到第三、第四位;在政治上(殖民地占有面积),英、法占有殖民地面积处于第一、第二位,德、美处于第四、第五位。
归纳总结: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认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材料展示:在错综复杂的争夺霸权的斗争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三对基本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其中英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1879年,德奥结盟,1882年,意大利加入德奥集团。
1904年、1907年英国协调了与法国、俄国的矛盾,签订了英法协约、英俄协约,三国协约最终形成。
设问:指出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各自的盟友国。
提示: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
归纳总结:两大军事集团之间扩军备战、展开激烈争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与影响。
归纳总结: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直接原因)。
目标导学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局
1.阅读教材,引导学生了解大战的参战国、主要战场等史实。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遭到炮轰后的凡尔登》图片,说说凡尔登战役的影响。
归纳总结: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通过此战役,德国企图打破僵持局面的企图破灭。
3.结合教材和相关史实,说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
目标导学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材料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美国是见义勇为者,应该表扬;塞尔维亚参与战争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是正义的,但从整体上来说,它无法改变一战的帝国主义战争性质。
设问:材料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四种势力参战性质的评价是否正确?为什么?
提示:前三种评价是不正确的。
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交战双方都是非正义的。
英、法、俄、美都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才参战的,所以没有所谓的“保护者”和“见义勇为者”,它们都是非正义的。
后一种评价是正确的。
虽然塞尔维亚参战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是正义的,但从整体来说,这场战争是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因而是非正义的。
总结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说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材料一:
材料二:这场战争历时4年多,先后参战的国家共计30多个,牵涉人口约15亿,超过当时世界总人口数的一半。
材料三:各种枪炮朝自动化方向发展……大战期间,列强火炮总数由2.49万门增至8.48万门,火炮射程大大增加。
1916年,英国研制的坦克开始使用,其防护力和冲击力很强。
在一战期间,英国失去了1/4的对外投资,法国失去了1/3的对外投资,德国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英国丧失了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美国在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
日本经济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提示:(1)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多,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损失,还对世界各国人民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创伤。
(2)因战争需要,科学技术得到发展,战争装备不断更新。
(3)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旧有的国际关系,例如:欧洲地位下降;美国与日本开始在国际关系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4)战争对世界殖民体系产生了巨大冲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世界殖民体系开始陷入危机。
总结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这场战争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是这次战争给我们留下的思考还远远没有结束,战争总是残酷的。
在联合国广场上,有一尊引人注目的雕塑——铸剑为犁,它象征着全世界人民盼望“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愿望。
在世界各国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了很多学生合作探究活动,提供了许多课外资料,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符合九年级学生的特点。
但是,本课设计的内容太多,上课时节奏较快。
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让学生“动起来”,如何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这个问题有待我们历史教师持续不断地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