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元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
元素推断题解题技巧解析

元素推断题解题技巧解析元素推断题解题技巧解析元素推断题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及元素化合物知识于一身,具有综合性强、思维容量大的特点,是化学高考的重要题型之一。
近年来,随着高考命题“稳中有变”及“知识与能力考查并重”改革的逐步深入,高考试题中元素推断题的灵活性和综合性也逐年增强。
主要表现在:抽象程度提高,条件渗透交叉。
题眼隐藏较深等。
学生已很难寻找、利用、推导出题中的“题眼”。
解答这些元素推断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相当的熟练程度;不仅要求学生有由此及彼的逻辑思维,还要求学生有亦此亦彼的辩证思维能力。
因此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笔者在近年高三教学过程中,探索总结出以下三条解答当前元素推断题的解题技巧。
一、直觉法所谓直觉,就是一种对问题直接的、下意识的、不经严密逻辑推理的思维。
它可以跨越复杂的推理过程,直接得出最终的结论。
但由于目前的教学过份强调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学生的思维存在某种定势,即只有当条理很清晰,因果关系很分明时,才敢确认结果,而缺乏自觉地去评价、去完善、去创造的欲望和能力。
因此对于直觉这种非理性的、离散的思维形式常常感到无从下手难以驾驭。
其实直觉是以对经验的共鸣和理解为依据的,来自于厚实而清晰的知识积累和丰富而熟练的思维经验。
因此扭转学生思维形式上的某种定势,打破固有因果链,通过适当的方法训练引发学生的直觉思维,是实现思维突破的重要途径。
例1(93年上海高考试题),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D同族,B、C同周期。
A、B组成的化合物甲为气态,其中A、B的原子数之比为4∶1,由A、C组成的两种化合物乙、丙都是液态,乙中A、C原子数之比为1∶1,丙中A、C原子数之比为2∶1,由D、C组成的两种化合物丁和戊都是固体,丁中D、C原子数之比为1∶1,戊中D、C原子数之比为2∶1,写出下列分子式:甲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_,丁________,戊________。
江西历届中考化学推断题经典赏析 .

江西历届中考化学推断题经典赏析2014-3-18赣县吉埠中学黄家盛推断题是每年中考的经典题型,它不仅能考查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能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很强的区分度与选拔功能。
它的特点是题面容量大,覆盖面广。
常涉及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和制备等知识内容。
另外题干中的信息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真正是“剪不断,理还乱,太难求,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所以造成了高失分的现象,对好多学生来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难关。
要越过这道难关,我认为要有清晰的思路,选择合适的突破口,应用合理的方法。
一、解题思路阅读题目→寻找突破口→各个击破→验证答案二、解题方法1、顺推法2、逆推法3、分层法4、剥离法三、经典例题赏析本文通过对06~12年江西中考化学推断题解析,使学生领会推断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学会熟练的解答推断题。
例题1.(06年)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为金属单质,E为非金属单质,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请回答:(1)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的化学式为;(3)写出物质E和B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右图转化中产生无色气体E的原因是。
解析:红色金属单质A是本题的突破口,A为Cu,B为CuO,CuO和稀硫酸生成CuSO4且硫酸过量,故X溶液的溶质是CuSO4和H2SO4,因为Fe和H2SO4、CuSO4都会反应生成浅绿色的FeSO4溶液,所以C是Fe,浅绿色溶液D是FeSO4溶液,E是H2。
例题2.(07年)A~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B为黑色固体,D为红色固体单质,F为红色固体,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1)物质B的化学式为;(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写一个能实现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3)某兴趣小组利用反应③在实验室制取物质G。
根据所得的物质G的质量,可求得参加反应的物质E的质量,但实际消耗的物质E的质量远远超过计算值,其原因可能是(从实验过程分析,任意答两点)、。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推断专题(含解析)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推断专题题型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对于原子)1.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X与元素Z的最高正化合价之和的数值等于8B.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r X>r Y>r Z>r W>r QC.离子Y2-和Z3+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都不相同D.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Q的强2. 如图是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A、B、C三种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的质量数,B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下面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是B<A<CB. A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具有强氧化性和不稳定性C. B元素的氧化物和氢化物的水溶液都呈酸性D. C元素的单质是非金属单质中唯一能跟水激烈反应的单质3. 短周期元素A、B、C、D的位置如下图所示,B、C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A元素的4倍,各元素对应的物质相互比较,其中关系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C>D>AB.单质的熔点:B>C,D>AC.最高正价:B>D=A>C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B>C,D>A题型2:元素周期表 + 原子结构(涉及K、L、M的描述,内层电子数、次外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简单的物质知识4.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W>Z>Y>X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比Z弱C. Y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较Z的弱D.四种元素的单质中,Z的熔、沸点最高5. 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乙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乙位于第ⅤA族,甲和丙同主族,丁的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甲>丙B.单质的还原性:丁>丙C.乙的氢化物是同族中氢化物还原性最强的D.乙、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6. X、Y、Z、W、R是5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高三化学一轮专题复习---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高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元素或物质推断题1.一澄清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如表所示,为测定其含有的离子的种类,取该溶液进行实验:阳离子K+、Mg2+、Ba2+、Al3+、H+阴离子I-、Br-、CO23-、SO24-、OH-实验①:用pH试纸检验,测得溶液呈强酸性。
实验①:取2 mL原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CCl4及数滴新制氯水,经振荡,CCl4层呈紫红色。
实验①:取2 mL原溶液,逐渐向其中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变为碱性,滴加过程中和滴加完毕后,均无沉淀产生。
实验①:另取部分上述实验①中的碱性溶液,向其中加入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已知:Br2、I2易溶于CCl4,且Br2的CCl4溶液呈橙红色,I2的CCl4溶液呈紫红色。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实验①,可排除___________的存在。
(填离子符号,下同)(2)根据实验①,可证明含有的离子为___________,写出氯水中的氯气与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物质为___________ (填离子符号或化学式)。
(3)根据实验①,可确定肯定不含的离子为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①,可证明___________的存在,又排除___________的存在。
(5)综上所述,该溶液中上述离子尚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是___________。
2.现有A、B、C、D、E、F、G、H、M九种物质,其中A为淡黄色粉末,B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E为无色气体单质,F的水溶液与石灰水混合可得D的溶液,G为黄绿色气体单质,H是漂白液的有效成分,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他与题无关的生成物均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H的化学式:___________。
F的俗名是___________。
(2)①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①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元素推断题

元素推断题出题模式及解析元素推断题是中学化学习题中的一种重要题型,也是高考理科综合考试的必考内容,是对大家掌握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考察;它不但是我们学习中的重点,也是我们必须突破的难点,本章的重点在于掌握“元素性质、原子结构和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解答元素部分推断题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就几个例题看看这类试题的出题模式和解题技巧。
一、根据核外电子排布推断元素例1甲、乙、丙3 种元素,甲元素的+2价阳离子具有氩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乙元素比甲元素的原子少一个电子层,其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它们均可跟17号元素丙化合。
则甲丙组成的化合物为___________;乙丙组成的化合物为___________;[解析]根据“甲元素的+2价阳离子具有氩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可直接推导甲元素为第20号元素,为Ca元素。
又根据“乙元素比甲元素的原子少一个电子层,其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可推断乙元素为Na元素。
又由于丙为第17号元素,故可直接推断为Cl元素。
即可直接写出其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答案CaCl2;NaCl。
[点评]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来推断元素是元素推断题中的重要出题模式,其出题意图在于巩固大家对原子核及电子的分层排布相关知识,帮助大家真正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Pauli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洪特规则)。
二、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推断元素例2X、Y 、Z、W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这四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4。
请回答下列问题:Array(1) 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2)Y 、Z、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弱得物质的化学式为[解析]根据这四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和“这四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4”,可计算出X、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 ,而在短周期中,根据四种元素的相对位置可知道这四种元素位于第2、3周期,则可直接推断出这四种元素分别为“O、P、S、Cl”,再根据中心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可知酸性最弱得物质的化学式为H3PO4 。
元素推断题题目大全高中

元素推断题题目大全高中1. 推断该元素是碱金属还是碱土金属2. 推断该元素的周期3. 推断该元素在同一周期中的布居规律4. 推断该元素的电子亲和能力5. 推断该元素的电离能力6. 推断该元素的电负性7. 推断该元素的原子半径8. 推断该元素的离子半径9. 推断该元素是单质还是化合物10. 推断该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11. 推断该元素的合成方法12. 推断该元素的物理性质13. 推断该元素的化学性质14. 推断该元素的氧化态范围15. 推断该元素的反应活性16. 推断该元素的应用领域17. 推断该元素对人体的影响18. 推断该元素的放射性质19. 推断该元素在核反应中的应用20. 推断该元素的稳定性。
1. 推断该元素是碱金属还是碱土金属这个推断可以根据该元素所在的周期表位置进行判断。
如果在第一和第二周期,这个元素很可能是碱金属;如果在第三到第八周期,这个元素可能是碱土金属或其他元素。
如果推断不出来,可以进一步查找该元素物理化学特征。
2. 推断该元素的周期这个推断可以根据该元素的原子序数进行判断。
每个元素原子序数都唯一,按顺序排列即为周期,可以通过周期表示或周期表来进行确认。
3. 推断该元素在同一周期中的布居规律元素在同一周期中的电子数相同,通常遵循A型布局规律,即元素的外层电子排布规律为$s^1$、$s^2p^1$、$s^2p^2$、$s^2p^3$、$s^2p^4$、$s^2p^5$和$s^2p^6$。
该元素的布局规律可以根据其所处的周期表序数来推断。
4. 推断该元素的电子亲和能力电子亲和能力指的是原子能够吸收电子形成阴离子的程度。
如果原子能够轻松地接受电子,那么它的电子亲和能力就会比较高。
可以通过该元素的电子结构、化学成分、原子数和元素周期来推断该元素的电子亲和能力。
5. 推断该元素的电离能力电离能力指的是从原子中脱离电子所需的能量。
如果原子的电离能力很高,说明它的化学反应比较不活泼;如果电离能力很低,说明它的化学反应比较活泼。
元素推断题解答技巧

该题型是高考的热点题型,命题落点是借助元素周期表的片段(某一部分) 推断元素,然后利用位一构一性”关系综合考查元素及化合物性质和化学反应原理的相关内容。
一、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1•根据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最外层电子规律(2)阴三阳四”规律某元素阴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相同,该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若为阳离子,则位于第四周期。
(3) 阴上阳下”规律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若电性相同,贝y位于同周期,若电性不同,则阳离子位于阴离子的下一周期一一阴上阳下”规律。
2•根据元素周期表结构与原子电子层结构的关系(1) 几个重要关系式①核外电子层数=周期数(对于大部分元素来说);②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 8 —|最低负价|③|最高正价|最低负价| =(2) 熟悉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特殊位置①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H、Be、Al。
②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C、S o③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0。
④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元素:Li、Ca o⑤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元素:Na、Ba o⑥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H、C、Si o⑦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S。
⑧除H夕卜,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F o⑨最高正价不等于族序数的短周期元素:0(F无正价)o二、由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推断(1)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C o(2)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N。
(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氢化物沸点最高的元素或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的元素:0。
(4) 等物质的量的单质最轻的元素:H ;最轻的金属单质:Li。
(5) 单质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Br;金属元素:Hg。
(6) 最高价氧化物及其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元素:Al(7) 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元素:N ;能起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S o(8) 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Li、Na、F o三、综合利用位”构”性”关系推断1.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2•推断元素的常用思路根据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及已知条件,可推算原子序数,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等,基本思路如下:四、元素推断的特殊技巧1•公式” +验证”巧推短周期相邻元素(1)若已知三元素的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之和经验公式:三种元素原子序数之和犬黒中某元素的原子序数注意:若整除则无解。
高考化学卤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经典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卤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经典题及答案解析一、卤素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A、B、D、E、G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A与E同主族,A、B和E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B与G 的单质都能与 H2反应生成“HX”(X代表B或G)型氢化物,D 为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
(1)B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
(2)D 的两种常见氧化物中均含有____________(填“离子键”或“共价键”)。
(3)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和木炭共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D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与G的单质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用原子结构解释“B、G 单质都能与H2反应生成HX型氢化物”的原因:________。
【答案】第2周期第VIIA族离子键 2H2SO4(浓)+C CO2↑+2SO2↑+2H2O Cl2+2OH﹣═ClO﹣+Cl﹣+H2O 氟和氯同在VIIA族,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均可与氢原子共用一对电子形成共价键【解析】【分析】A、B、D、E、G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B与G同主族,B 与G 的单质都能与H2反应生成“HX”(X代表B或G)型氢化物,则B为F元素,G为Cl元素.D为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原子序数大于F而小于Cl,则D为Na元素.A与E 同主族,A、B和E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可知A与E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6,则A为O元素,E为S元素,结合对应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元素周期律知识的解答。
【详解】A、B、D、E、G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B与G同主族,B 与G 的单质都能与H2反应生成“HX”(X代表B或G)型氢化物,则B为F元素,G为Cl元素.D为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原子序数大于F而小于Cl,则D为Na元素.A与E 同主族,A、B和E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可知A与E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6,则A为O元素,E为S元素;(1)B为F元素,位于周期表第2周期第VIIA族;(2)D为Na元素,其两种常见氧化物为氧化钠、过氧化钠,二者均含有离子键;(3)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为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和木炭共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H2SO4(浓)+C CO2↑+2SO2↑+2H2O;(4)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O-+Cl-+H2O;(5)氟和氯同在VIIA族,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均可与氢原子共用一对电子形成共价键,单质都能与H2反应生成HX 型氢化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2008年元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
元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是2008年高考必考的一个题型之一,是以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合物性质、周期表结构及元素周期律、元素性质与化学实验等为信息来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化学简单计算等,综合性强,有一定的难度。
欲要提高解决此类题目的准确率,在训练中不仅要准确把握常见的题目类型而且还要理顺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思路.
一、框图型推断题
例1、(全国理综Ⅰ卷)V、W、X、Y、Z是由周期表中1~20号部分元素组成的5种化合物,其中V、W、X、Z均为两种元素组成。
上述5中化合物涉及的所有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35。
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下图:
(1)5种化合物分别是V 、W 、X 、Y 、Z ;(填化学式)
(2)由上述5中化合物中的某2种化合物反应可生成一种新化合物,它包含了5种化合物中的所有元素,生成该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是;(3)V的电子式是。
解析:固体V与水水反应可得Y白色固体与Z无色气体就是本题的“突破口”。
固体V可能是碳化钙、过氧化钠、氮化镁、硫化铝等,X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是由两种元素构成的化合物,且由固体V与氧气反应得到,可知X和W均是氧化物,我们比较熟悉的有CO2、NO、CO等。
并可由此确定V中含有碳元素或氮元素等。
W和Y均为白色固体,且W与H2O 反应生成Y,又W是氧化物,符合这些条件的物质常见的有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钠等。
据此可初步推断V为碳化钙、氮化镁一类的物质。
题目中又告诉我们:上述5种化合物涉及的所有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35。
可计算推知:V是CaC2。
Z是C2H2。
答案:(1)CaC2、CaO、CO2、C a(O H)2、C2H2、.(2)C a(O H)2+CO2=Ca(HCO3)2 ,
(3)
Ca2+[ C C ]2—
二、元素型推断题
例2、(全国理综Ⅱ卷)Q、R、X、Y、Z为前20号元素中的五种,Q的低价氧化物与X单质分子的电子总数相等,R与Q同族,Y和Z的离子与Ar原子的电子结构相同且Y原子序数小于Z。
.
(1)Q的最高价氧化物,其固态属于晶体,俗名叫:
(2)R的氢化物分子的空间构型是,属于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它与X形成的化合物可作为一种重要的陶瓷材料,其化学式为;(3)X的常见氢化物的空间构型是,它的另一氢化物X2H4是火箭燃料的成分,其电子式是;
(4)Q分别与Y、Z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的化学式是和;Q与Y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属于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解析:解答此类问题关键在于找解题的突破口,根据Q的低价氧化物与X单质分子的电子总数相等,可以推得Q为C,X为N,由R与Q同族推得R为Si,跟据Y 、Z 的离子与Ar
电子结构相同且Y 的原子序数小于Z,且Q 分别与Y、Z 形成的共价化合物推得Y、Z为S 和Cl。
其他都迎刃而解。
答案:(1)分子干冰。
(2)正四面体非极性Si3N4 。
(3)三角锥形
(4) CS2CCl4 非极性。
三、结构型推断题
例3、(四川卷)D、E、X、Y、Z是周期表中的前20号元素,且原子序数逐渐增大。
它们的最简氢化物分子的空间构型依次是正四面体、三角锥形、正四面体、角形(V形)、直线形。
回答下列问题:
(1)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上述5种元素中,能形成酸性最强的含氧酸的元素是___________,写出该元素的任意3种含氧酸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和Y形成的化合物,其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
(4)D 和X形成的化合物,其化学键类型属___________,其晶体类型属__________;
(5)金属镁和E的单质在高温下反应得到的产物是___________,此产物与水反应生成两种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试比较D和X的最高价氧化物熔点的高低并说明理由:
_______
解析:由于D、E、X、Y、Z是周期表中的前20号元素,且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并且它们的最简氢化物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三角锥形、正四面体、角形(V形)、直线形。
所以W、X为C、Si,E为N元素;Y为S,Z是Cl。
(1)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SO3。
⑵非金属性越强,其对于拟稿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在C、N、Si、S、Cl五种元素中Cl元素的非金属最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酸性最强。
对应的三种含氧酸为HClO、HClO3、HClO4。
⑶D和Y 形成的化合物为CS2,空间构型为直线型。
⑷D和X形成的化合物为Si3C4,通过共价键形成原子晶体。
⑸金属镁和E的单质N2在高温下得到Mg3N2,与水反应的方程式:Mg3N2十6H2O = 3Mg(OH)2↓+2NH3↑。
⑹D和X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别为CO2和SiO2因为CO2是分子晶体,SiO2是原子晶体,故SiO2熔点高于CO2。
答案:(1)SO3。
(2)Cl,HClO HClO2 HClO3 HClO4(任写3种酸)。
(3)直线形。
(4)共价键,原子晶体。
(5)Mg3N2Mg3N2十8H2O = 3Mg(OH)2↓+2NH3·H2O(Mg3N2十6H2O = 3Mg(OH)2↓+2NH3↑)。
(6)D的最高价氧化物是CO2,X的最高价氧化物是SiO2,前者比
后者的熔点低。
因为前者为分子晶体,由分子间力结合,而后者为原子晶体,由共价键结合;共价键强度大于分子间力。
四、综合型推断题
例四、(北京卷)常状况下,X 、Y 和Z 是三种气态单质。
X 的组成元素是第三周期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除外);Y 和Z 均由元素..R .
组成,反应Y+2I -+2H + I 2+Z+H 2O 常作为Y 的鉴定反应。
(1)Y 与Z 的关系是(选填字母)_______。
a.同位素
b.同系物
c.同素异形体
d.同分异构体
(2)将Y 和二氧化硫分别通入品红溶液,都能使品红褪色。
简述用褪色的溶液区别二者的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3)举出实例说明X 的氧化性比硫单质的氧化性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气体(CN )2与X 化学性质相似,也能与H 2反应生成HCN (其水溶液是一种酸)。
①HCN 分子中含有4个共价键,其结构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KCN 溶液显碱性,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加热条件下,足量的Z 与某金属M 的盐MCR 3(C 为碳元素)完全反应生成CR 2和M m R n (m 、n 均为正整数)。
若CR 2质量为ω1g ,M m R n 质量为ω2g ,M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 ,则M m R n 中m:n =_____________(用含12ωω、和a 的代数式表示)。
解析:⑴“X 的组成元素是第三周期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除外)”确定X 是Cl 2 ⑵四同概念的辨析。
“Y 和Z 均由元素..R .
组成,反应Y+2I -+2H + I 2+Z+H 2O 常作为Y 的鉴定反应。
”可回答设问⑴Y 与Z 的关系是同素异形体。
Y 被还原为Z ,且Y 能够漂白,可以确定Y 是O 3 ,Z 是O 2 , O 3的漂白是通过其强氧化性,使有色物质被氧化而褪色,漂白后不能够复原;SO 2的漂白是SO 2与有色物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后又恢复原来的颜色。
⑶根据非金属单质氧化性强弱的比较;⑷写HCN 的结构式和KCN 水解离子方程式 ;⑸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答案: (1) c 。
(2)加热褪色后的溶液,若溶液恢复红色,则原通入气体为SO 2;若溶液不变红,则原通入气体是O 3 (3)2Fe+3Cl 2 点燃2FeCl 3 Fe+S ∆FeS (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4)①H-C
N ② CN -+H 2O =HCN+OH - (5)1612144)a ωω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