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复苏:气管插管
第5课-新生儿复苏气管插管和喉罩气道讲解学习

准备喉镜
物品
首先选择适当型号的镜片 · 早产儿用0号 · 足月儿用1号 • 检查喉镜光源 • 调节吸引器的吸引压力到-100mmHg • 连接10F(或10 F以上)吸引管和导管,使其能吸
出口鼻内的分泌物 • 如需经气管导管作气管内吸引,则用较小号(5F或
6F)的吸引管
准备插管
• 准备一应复苏装置 • 产房及手术室应有空压机、空氧混
合仪及脉氧仪 • 需调节21%~100%氧浓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流量应
调到5至10升/min • 听诊器、胎粪吸引管、复苏囊及T组
合复苏器 • 剪胶布及准备固定气管导管。
准备插管-调整体位
• 新生儿颈部过度仰伸和屈曲将会阻挡气 道的观察,如肩下的肩垫太大或颈部过 度仰伸,则声门将会升至你的视线之上 。如颈部屈曲至胸部,你只能看到后咽 部而不能见到声门。如有必要,调整床 的高度,使新生儿的头部与操作者的上 腹部或下胸部在同一水平,这样可使新 生儿的头邻近操作者眼的水平,能使其 更好的观察气道。
气管插管: 第六步:撤出喉镜
• 将导管按在新 生儿上腭,撤 出喉镜
• 金属芯从气管 导管中撤出。
3
8-9
4
9-10
*1 指气管导管管端至上唇距离
*2新生儿体重 750g,仅需插入6cm
5-31
气管导管位于气管中点的四种方法
3. NTL 法:可有效地用于足月儿和早 产儿计算导管进入深度( 管端至气管 中点),NTL是指新生儿的鼻中隔至耳 屏的距离,用一个卷尺测量NTL,插入 的深度(cm)应是 NTL加1cm(见图) 。将测出的深度标记在气管导管上即 导管在唇端的位置。
当面罩正压通气效果不好及气管 插管不成功、不可用时是最好的替代 选择。
新生儿心肺复苏流程1

新生儿心肺复苏流程(一)、复苏的最初步骤要点(30秒内完成)1、快速完成最初评价:足月吗?有呼吸或哭声?肌张力好?2、摆正新生儿呈“吸气”体位,使其呼吸道保持开放状态。
3、适宜的触觉刺激方法有:拍打或弹足底轻柔摩擦新生儿的背部。
4、如新生儿有活力,只要吸引口咽和鼻腔,根据需要继续复苏。
如有胎粪,且新生儿无活力,在执行其它复苏步骤之前,吸引新生儿气管。
5、对持续的呼吸暂停,应立即开始提供正压人工通气。
(二)、复苏气囊和面罩的使用要点1、肺部人工通气是窒息新生儿心肺复苏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步骤。
2、需要正压人工呼吸的指征是:呼吸暂停/喘息有呼吸但心率<100次/分常压给氧下持续中心性紫绀3、正压人工通气6次后观察,如无胸廓扩张,需纠正通气步骤:调整面罩位置,轻轻向下加压罩紧;重新摆正体位;检查是否有分泌物,吸出口鼻分泌物;增大通气压力;重新检查或换一个复苏气囊;各种努力都无效时给新生儿气管插管。
4、频率40-60次/分,2秒钟内完成。
5、氧浓度:足月儿21%的氧;早产儿40%的氧。
6、压力:足月儿30-40cmH2O(三个手指压);早产儿25-30cmH2O(两个手指压)。
7、正压人工通气时,新生儿的情况好转表现在:心率加快;氧饱和度上升(肤色转红润);自主呼吸。
(三)、胸外按压要点1、指征:至少30秒有效正压人工通气后心率<60次/分2、部位:胸骨下段1/3,在双乳头连线和剑突之间避开剑突。
3、深度:胸廓前后径1/34、频率:每分钟90次按压和30次人工呼吸,120个动作/分,一个周期2秒钟。
5、45-60秒胸外按压和正压人工通气后测心率。
心率〉60次停止胸外按压继续正压人工通气。
6、并发症:肋骨损伤;肺、肝、心脏损伤。
(四)、气管插管要点(30秒内完成)1、气管插管指针:a、有胎粪污染,且新生儿的呼吸、肌张力或心率受到抑制;b、PPV不能充分改善临床症状,无良好的胸廓起伏时;c、PPV持续数分钟以上,可气管插管改善疗效并使正压通气容易进行;d、需胸外按压;e、需气管内给药;f、特殊情况,如极度早产儿,给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或怀疑有膈疝时。
新生儿窒息的初步复苏步骤

《新生儿窒息的初步复苏步骤》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出生后不能建立正常的自主呼吸而导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全身多脏器损伤,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儿童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
及时、正确地进行新生儿窒息的初步复苏,对于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致残率至关重要。
一、引言新生命的诞生总是充满着喜悦和希望,但有时也会面临风险。
新生儿窒息就是其中一种可能危及新生儿生命的紧急情况。
在这种关键时刻,医护人员的正确操作和迅速反应可以为新生儿赢得宝贵的生存机会。
了解新生儿窒息的初步复苏步骤,不仅对医护人员至关重要,对于准父母和家庭成员来说,也能增加对新生儿健康的认识和保障。
二、初步复苏的准备1. 人员准备组建专业的复苏团队,包括儿科医生、助产士、护士等。
团队成员应熟悉复苏流程和操作技能,能够密切配合,迅速有效地进行复苏。
2. 物品准备准备好复苏设备和药品,如保暖设施、氧气源、复苏气囊、面罩、吸引器、气管插管设备、肾上腺素等。
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药品在有效期内。
三、初步复苏的步骤1. 保暖将新生儿放在预热的辐射保暖台上,以减少热量散失。
保持新生儿的体温在36.5℃-37.5℃之间,这对于维持新生儿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2. 体位将新生儿置于轻度仰伸位,即“鼻吸气”位。
这种体位可以使气道通畅,便于清理呼吸道和进行正压通气。
3. 清理呼吸道在新生儿出生后,立即用吸球或吸管清理其口腔、鼻腔和咽部的黏液和羊水。
先吸口腔,再吸鼻腔,避免过度吸引导致黏膜损伤。
吸引的压力应适中,一般不超过 100mmHg。
4. 刺激清理呼吸道后,用手轻拍或摩擦新生儿的足底或背部,以刺激其呼吸。
如果新生儿仍无呼吸或哭声,应立即进行正压通气。
四、正压通气1. 选择合适的面罩和气囊根据新生儿的体重和面部大小选择合适的面罩和气囊。
面罩应覆盖新生儿的口鼻,边缘与面部贴合紧密,无漏气。
气囊的容量应适中,能够提供足够的压力和潮气量。
2. 正确的操作方法将面罩紧贴新生儿的口鼻,用拇指和食指按压气囊,使空气进入新生儿的肺部。
新生儿气管插管复苏方法及注意事项

环丙沙星注射液的配伍禁忌王青妍1,王丽秀2(1.威海市妇女儿童医院,山东威海264200;2.荣城市埠柳中心卫生院,山东荣城264322)[摘 要]目的:总结环丙沙星注射液的配伍禁忌。
方法:取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碳酸氢钠注射液、维脑路通、氨茶碱分别于20m l注射器内,并将环丙沙星注射液分别与上述药液混合,静置后观察。
结果:静置5m i n后发现出现乳白色混浊、褐色混浊和黄色混浊现象。
结论:使用环丙沙星注射液和有关药物连续静脉滴注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关键词]环丙沙星;注射液;配伍禁忌[中图分类号]R96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5098(2008)0520661201 环丙沙星注射液属于喹诺酮类抗生素,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现已被临床广泛应用。
笔者在临床输液时发现环丙沙星注射液与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碳酸氢钠注射液持续静脉滴注时莫菲氏滴管内出现乳白色混浊,与维脑路通连接时出现褐色混浊,与氨茶碱混合时出现黄色混浊,尤其在莫菲氏滴管、输液管和头皮针导管中最严重,通过对药物进行配伍禁忌的试验,有效地避免药物的浪费,减少患者的损失,同时减少护士操作中不必要的麻烦和医疗缺陷。
1 方法取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碳酸氢钠注射液、维脑路通、氨茶碱分别于20m l注射器内,并将环丙沙星注射液分别与上述药液混合,静置5m in后进行观察。
2 结果环丙沙星与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碳酸氢钠注射液出现白色混浊,与维脑路通出现褐色混浊,与氨茶碱出现黄色混浊。
3 讨论环丙沙星注射液在静脉药物“配伍禁忌”表中查不到该药的配伍变化情况,说明书中也没有此项说明。
通过查阅文献,总结了几种与本药有配伍禁忌的药物,如:头孢哌酮钠、磷霉素钠、肝素钠、速尿、复方丹参等,没有提到上述几种。
经临床观察及实验证明环丙沙星注射液与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碳酸氢钠射液、维脑路通、氨茶碱确实存在配伍禁忌。
环丙沙星的生化分子结构式上有一羧基,pH值应为3.5~4.5,为酸性,禁止与碱性药物配伍。
新生儿气管插管术

声门线 根据不同内径的导管有一定的声门 线,将导管插入气管内,当声门线与声带吻 合时停插。因国产导管声门线距离不规范且 细,初学者常忽视看不清而插管太深
胸骨上切迹摸管法 助手或操作者左小指指 尖垂直放在患儿胸骨上切迹,当操作者将气 管内走行的导管管端抵达该处触及助手或操 作者自己左手小指时即停插,此深度正好位 于气管中点,因锁骨中点连线、胸骨上切迹 正好在气管中点线上
酸氢钠、10%葡萄糖、1:1万肾上腺素、 纳洛酮等
表:经口气管插管导管选择唇端距离
体重(g) 管端于声 门下距离 (cm)
<750g
1.5
1000
2.2
2000
2.4
3000
2.6
4000
2.8
导管内径 (mm)
2 2.5 3.0 3.5 4.0
唇端距离 (cm)
5.5 6 7 8 9
选用上下直接一致的弯曲直管,便于吸引, 又有厘米标记线及进声门的管端黑色粗线标 记,经口插管的内径、唇端(口唇至导管管 端)距离、声门下距离与体重的关系(见 上)。
随着急救复苏的进展和普及,气管插管术已成为 新生儿复苏及呼吸管理的一项不可少的技术,并 且它是急救成败的关键之一。作为基本技术的培 训,儿科医生尤其是新生儿专业医师必须熟练掌 握。
在产房或手术室现场窒息复苏 在急救室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
重度窒息需较长时间加压给氧人工呼吸者
胎粪粘稠或声门下有胎粪颗粒需吸净时,或 虽胎粪稀薄但新生儿呼吸抑制者
常规先进行胸部检查,插管后根据吸气时匀 称的胸廓活动及两腋下听及对称的呼吸音。 如不对称或呼吸音及胸廓活动幅度一侧比对 侧强则导管在支气管内,此时应将导管慢慢 向后退,直到胸廓活动对称后才能正压给氧
新生儿气管插管的处理

新生儿气管插管的处理2 我们医院危重产妇多,剖出的,遇到几个窥喉声门暴露良好,插管声门下有阻力,又不敢暴力插入,换管,但2.0的管都不能通过。
正常来说,2.0的管用于800~900克的小新生儿声门下是能通过的。
(我们最小插过700克的,2.0很顺利)。
,面罩通气胸廓无起伏,颈部渐粗,怀疑完全梗阻或解剖异常。
但我们没做过这种危重新生儿有创气道,说实话,也不敢轻易尝试。
关于这种危重新生儿复苏的呼吸道管理方面,如何处理为好?一、新生儿气管插管的处理1.气管导管的选择气管插管是新生儿心肺复苏的重要措施,选择气管导管的原则是插入后的气管导管远端应距气管隆突0.5~1cm。
这样即可以吸取气管深部和两侧主支气管开口处的分泌物,又不会把气管导管插入一侧主支气管而导致另一侧支气管阻塞和肺不张。
如果新生儿体重在 1.0kg以下,选用管径为2.0mm的气管导管;体重在1~1.5kg,选用管径为2.5mm的气管导管;体重1.5~2.5kg,选用管径为3mm的气管导管;体重2.5kg以上,选用管径为3.5mm 的气管导管。
一般来讲,F2.0的气管导管在正常新生儿应用是没有问题的,但对于您提到的低体重新生儿,出现F2.0气管导管插入困难是十分可能的,出现这种问题可能是与以下因素有关:小儿气管的发育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并且环状软骨为其呼吸道的最为狭窄处。
气管导管的标准编号是以其内径(mm)进行的,F2.0气管导管的外径可因生产厂商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别(即气管导管管壁的厚度不同,尽管其内径相同),尽管管壁厚度的差别对成年人的气管导管选择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但对小儿,尤其是新生儿造成显著影响。
由于贵院是妇产医院,经常需要参加新生儿复苏,为了预防这种情况,您可自制一根紧急通气导管芯,即准备一根外径为2.0mm、长度为12-15cm的薄壁中等硬质的PVC管,内放一细金属丝作为管芯,必要时可在明视下将此PVC 导管插入新生儿气管内,然后通过以下方法即可进行紧急通气管理:①将一个18号粗针头连接在PVC导管远端,然后将给氧管连接在将粗针头的尾部即可气管内给氧。
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1)

新生儿复苏指南一、复苏准备1.人员准备:①每次分娩时至少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其职责是照顾新生儿。
②高危孕妇分娩时需要组成有新生儿科医师参加的复苏团队。
③多胎妊娠孕妇分娩时,每名新生儿都应有专人负责。
2.物品准备:室温25-28℃,远红外辐射保暖台温度设置32-34℃,清洁的塑料袋(小于32周的早产儿),预热的毛巾,肩垫, 吸引器(压力不超过100mmHg),吸球,12F或14F吸痰管,胎粪吸引管,氧源链接输氧管,氧流量5L/min,气囊面罩检查(气囊完整,储氧袋无破损,鱼嘴张开,减压阀弹起,处于功能状态),新生儿喉镜,早产儿0号镜片,足月儿1号镜片,光源充足,各种型号的气管导管,金属管芯,脐静脉导管,三通接头,手套,剪刀,止血钳,粗丝线,8号胃管,各种型号的注射器,听诊器,生理盐水,1:1000盐酸肾上腺素(配置成1:10000盐酸肾上腺素,抽起1ml肾上腺素加9ml生理盐水),脉搏氧饱和度仪,空氧混合仪,空气压缩仪,血气分析仪,T组合复苏器,喉罩气道。
3.复苏者洗手、穿手术衣,戴手套。
4.复苏整个过程的评估:呼吸,心率,脉搏氧饱和度。
三、复苏步骤(一)快速评估4项指标:①足月吗?②羊水清吗?③有哭声或呼吸吗?④肌张力好吗?如4项均为“是”,进行常规护理。
如4项中有1项为“否”,则需进行初步复苏。
如羊水有胎粪污染,进行有无活力的评估及决定是否需要气管插管吸引胎粪。
(二)初步复苏1.保暖:产房温度设置为25~28 ℃,足月儿辐射保暖台温度设置为32~34 ℃,早产儿根据其中性温度设置,胎龄<32周的早产儿,可将其头部以下躯体和四肢放在清洁的塑料袋内置于辐射保暖台上。
避免高温,防止引发呼吸抑制。
2.摆正体位:新生儿置于预热的辐射台上,头轻度仰伸位,肩胛下垫高2-3cm,肩垫放在热毛巾下面,使新生儿成鼻吸气位,即新生儿咽后壁、喉、气管在一条直线上。
3.吸引:必要时用吸球或吸管先口腔后鼻腔清理分泌物,限制吸管的深度和吸引时间,吸引时间小于10秒,吸引器负压不超过100 mmHg。
2016年版新生儿复苏指南

生后导管前氧饱和度标准
• 脉搏氧饱和度仪的传感器放在导管前位置 (右上肢,通常手腕或手掌的中间表面)
• 1min,60%-65% • 2min,65%-70% • 3min,70%-75% • 4min,75%-80% • 5min,80%-85% • 10min,85%-90%
2021/6/15
(二)初步复苏
• 1、保暖:置放在辐射保暖台上 • 提前预热辐射保暖台 • 足月儿辐射台温度设置为32-34℃ ,或腹部体表
温度36.5 ℃. • 预热毛巾包裹新生儿放置辐射台上,注意头部擦
干和保暖。 • 胎龄<32周的早产儿可将其头部以下躯体和四肢
放入清洁的塑料袋内,或盖以塑料薄膜置于辐射 保暖台上
新生儿复苏指南
(2016年北京修订)
2021/6/15
第一部分复苏原则
• 在ABCDE复苏原则下,新生儿复苏可分为 4个步骤:
•
1,快速评估和初步复苏
•
2,正压通气和脉搏氧饱和度监测
•
3,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和胸外按压
•
4,药物和(或)扩容
2021/6/15
第二部分 新生儿复苏指南
• 一、复苏准备 1.每次分娩时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
• 如有自主呼吸,心率>100次/分,但有呼吸困 难和/或持续中心性紫绀,应清理气道,监测 脉搏血氧饱和度,可常压给氧或给予持续气道 正压通气,特别是早产儿。
2021/6/15
(三)正压通气
• 2.气囊面罩正压通气: • (1)压力:通气压力需要20~25 cmH2O
(1 cmH2O=0.098 kPa),少数病情严重 的初生儿可用2~3次30~40 cmH2O压力通 气。国内使用的新生儿复苏囊为自动充气 式气囊(250 ml),使用前要检查减压阀。 有条件最好配备压力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管插管的特殊指征
• 极度早产 • 给表面活性物质 • 怀疑膈疝
每次分娩如需插管都应有一位有插管经验的人 到场
准备插管
• • • • 准备复苏装置和面罩 打开氧气。 取听诊器。 剪胶布及准备固定气管导管。
插管的辅助工作
助手的工作 • 准备好器械 • 摆好婴儿位置,固定头部 • 常压给氧 • 吸引 • 给插管者递送导管 • 如插管者需要,压环状软骨
插管的辅助工作
助手的工作 • 两次插管的尝试之间给正压人工呼吸 • 连接气管导管与复苏装置 • 连接CO2 监测器 • 听诊心率评估是否有改善 • 注意 CO2 监测器 的颜色改变 • 听诊心音,观察胸廓运动 • 固定导管
Click on the image to play video
通过气管导管吸引胎粪
• 连接气管导管与胎粪吸 引管及吸引器。 • 堵住胎粪吸引管的手控 口用吸引器吸引气管导 管,边继续吸引在气管 内的胎粪,边慢慢撤出 导管。 • 必要时重复插管和吸引 直至不再发现胎粪或患 儿的心率显示需要正压 人工通气。
5-21
气管插管:
第五步:插入气管导管
• 沿着口腔右侧进入导 管,使导管的弯曲在 同一平面 • 如声门关闭,等待其 开放 • 插入导管顶端,直到 导管上的声带线达声 门水平。 • 操作时间不超过20秒
气管插管:
第六步:撤出喉镜
• 将导管按在婴儿上腭 ,撤出喉镜 • 如有金属芯,将其从 气管导管中撤出,
气管插管的替代方法
喉罩气道
气管插管的器械和用品
• 器械应保持清洁,防 止污染
气管导管的特征
• • • • 无菌,一次性使用 管径一致(管端无缩窄) cm标记和声带线有助于辨认导管位置 无肩
选择适当的气管导管
• 气管导管的大小依新生儿体重孕周而定 • 导管剪短 至 13 to 15 cm • 探针(可选)
喉罩气道的使用限制
–此装置不能从气道内吸引胎粪。 –当需要施行胸外按压及需要气管内给药 时,推荐喉罩气道依据尚不充分。 –最好不用于高通气压力,因空气可由喉 罩周围的空隙中漏出, –太大,不宜用于极低出生体重儿
喉罩气道如何安放?
1.像拿钢笔一样将气道管握在食指,边圈 不充气。 2.张开新生儿口腔,并引导喉罩的背部或 平坦部紧靠婴儿口腔顶部(硬腭)。喉罩 的背部是不开口的部分。 3.用你的食指引导喉罩沿着婴儿硬腭至喉 部直到你感觉有阻力。 4.用你另外一个手保持气道导管的位置, 由婴儿口腔撤出手指。
气管插管的替代装置:喉罩气道
•
喉罩气道
• 推荐应用喉罩气道,当面罩通气不成功, 气管插管不能进行或不成功时,可用喉 罩气道。也可用于腭裂、小下颌、大舌 等畸形患儿。 • 喉罩气道可作为第二选择的通道,成为 体重>2000 g或胎龄> 34周的新生儿气 管插管的替代物。而体重<2000 g或胎 龄<34周者应用尚无经验。
喉罩气道如何安放?
5.用5ml注射器将2-4ml 空气注入面罩边圈, 使其扩张。 6.连接正压装置到15-mm 接管口上。 7.将CO2 监护仪装在接管 口与正压装置之间。 8. 像 固 定 气 管 导 管 一 样 固定喉罩
第5课结束
气管插管: 检查导管位置
如管导已在正确位置,应观察到:
• • • • 呼气时,雾气凝结在管内壁 每次呼吸时胸廓都扩张 胸片最后确认导管是否留在气管里。 直接观察到导管由声门穿过
CO2 检测
5-29
气管插管: 检查导管位置
如存在以下状况,导管很可能未插入气管: ·尽管进行正压人工呼吸新生儿仍紫绀及心动 过缓 ·CO2检测器未发现呼出CO2 ·未听到良好的双肺呼吸音 ·可见腹部膨胀 ·听到胃内有嘈杂声 · 导管内无雾气 · 每一次正压人工呼吸时无对称性胸廓运动
气管插管:
上部气道解剖
气管插管:解剖标志
气管插管: 摆放位置
5-15
气管插管:左手握持喉镜
气管插管 : 第一步:准备插管
• 稳定新生儿头部在 “鼻吸气位“ • 整个过程中应常压给 氧
气管插管:
第二步:插入喉镜 • 喉镜镜片应沿着舌面右边滑入 • 将舌头推至口腔左边, • 推进镜片直至其顶端刚超过舌根,至会厌 软骨谷。
胎粪吸引管
通过气管导管吸引胎粪
• 当撤出气管导管时,导管内吸引时间不要超 过3~5s。 • 如未发现胎粪,进行复苏。 • 如再发现胎粪,检查心率 :
– 如无明显的心动过缓— 再次插管吸引。 – 如有明显心动过缓—进行正压人工呼吸。
气管插管: 检查导管位置
导管位置正确的指征 • 生命体征改善(心率 . 颜色 . 氧饱和度) • CO2 检测器检出 CO2 存在 • 有双肺呼吸音,但胃区有很小或无声音 • 人工呼吸时胃区不扩张
第五课:气管插管
Neonatal Resuscitation Program Slide Presentation Kit
气管插管
课程内容: • 气管插管的指征 • 设备的选择和准备工作 • 应用喉镜插入气管导管 • 确定导管位置 • 经过气管导管吸引胎粪 • 使用气管导管进行正压通气
气管插管的指征
气管插管:导管在气管内的位置
体重 (kg) 1* 2 3 4 插入深度 (cm 端唇距离) 6-7 7-8 8-9 9-10
*新生儿体重 750g,仅需插入6cm
气管插管: X 线确认
正确
不正确
避免插管时的低氧血症
• 在气管插管前预先给正压人工呼吸 (插管吸引胎粪除外) • 气管插管时常压给氧 • 插管努力限制在20秒内完成
导管内径(mm)新生儿体重(g)妊娠周数(w)
2.5 3.0 <1,000 1,000~2,000 <28 28~34
3.5
3.5~4.0
2,000~3,000
>3,000
34~38
> 38
准备喉镜
物品
首先选择适当型号的镜片 · 早产儿用0号 · 足月儿用1号 • 检查喉镜光源 • 调节吸引器的吸引压力到100mmHg • 连接10F(或10 F以上)吸引管和导管,使其能吸 出口鼻内的分泌物 • 如需在气管内保留气管导管,经导管内吸引,则 准备较小号的吸引管
气管插管:
第三步: 左移镜片
• 提起整个镜片, 不仅是尖端 • 暴露咽喉区 • 不可用旋转动作
气管插管:
第四步:寻找解剖标记
• 寻找解剖标记,声带 看起来象声门两侧的 垂直条纹,或象反向 的字母“V” • 向下用力压环状软骨 有助于看到声门 • 吸出分泌物也有助于 改善视野
会厌软骨谷
小指的两个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