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卫海杨孟萍

社会学习理论是本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理论。它的创始人是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阿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 1925—)。班杜拉于1952年获得博士学位。

由于他的创造性研究工作使他在心理学界树立了很高的声望。1974年他当选为美国心

理学会的主席。他于1977年出版的《社会学习心理学》(Social Learning Theory)一书,是社会学习理论及其研究成果的一本总结性的著作。从这部著作中,不仅可以看到

他的理论的基本观点、主要研究成果,而且也可以看出其理论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社会学习理论

二、社会学习理论是阐明人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他的个

性的理论。社会学习是个体为满足社会需要而掌握社会知识、经验和行

为规范以及技能的过程。班杜拉将社会学习分为直接学习和观察学习两

种形式。直接学习是个体对刺激做出反应并受到强化而完成的学习过程。

其学习模式是刺激—反应—强化,离开学习者本身对刺激的反应及其所

受到的强化,学习就不能产生;观察学习是指个体通过观察榜样在处理

刺激时的反应及其受到的强化而完成学习的过程。如果人们只通过第一

种方式进行学习,那是非常缓慢而费力的,有时还要付出很大代价。幸

好,人类可以通过观察榜样进行学习,实际上人类的大部分行为是通过

观察学习而获得的。正因为人类具有观察学习的能力,所以人们才能不

依靠尝试错误一点一点地掌握复杂的行为,而很快地学到大量的复杂的

行为模式。由此可以看出,观察学习在人类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在青少年儿童的学习中,观察学习的地位就更为重要。因此,班杜

拉对观察学习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证资料。他的

社会学习理论是以观察学习为核心而建立的。

三、 二、社会学习中的观察学习

四、 (一)观察学习的实验研究

五、 班杜拉以儿童的外部行为作为研究的出发点,通过一系列实验对儿

童的社会学习行为做了大量的研究。下面介绍班杜拉关于观察学习的两

个经典实验。

六、 模仿学习的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将被试儿童分为甲、乙两组,在实

验的第一阶段让两组儿童分别看一段录像片,甲组儿童看的录像片是一

个大孩子在打一个玩具娃娃,过一会儿来了一个成人,给大孩子一些糖

果作为奖励。乙组儿童看的录像片开始也是一个大孩子在打一个玩具娃

娃,过一会儿来了一个成人,为了惩罚这个大孩子的不好的行为,打了他一顿。看完录像片后,班杜拉把两组儿童一个个送进一间放着一些玩具娃娃的小屋里,结果发现,甲组儿童都会学着录像片里大孩子的样子打玩具娃娃,而乙组儿童却很少有人敢去打一下玩具娃娃。这一阶段的实验说明对榜样的奖励能使儿童表现出榜样的行为,对榜样的惩罚则使儿童避免榜样行为。在实验的第二阶段,班杜拉鼓励两组儿童学录像片里大孩子的样子打玩具娃娃,谁学得象就给谁糖吃。结果两组儿童都争先恐后地使劲打玩具娃娃。这说明通过看录像,两组儿童都已经学会了攻击行为。第一阶段乙组儿童之所以没有人敢打玩具娃娃,只不过是因为他们害怕打了以后会受到惩罚,从而暂时抑制了攻击行为,而当条件许可,他们也象甲组儿童一样把学习到的攻击行为表现出来。

七、班杜拉的另一项实验研究,比较了口头劝说和榜样行为对儿童利他行为

的影响。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先让小学三、四、五年级的儿童做一种滚木球游戏,作为奖励,他们在游戏中都得到了一些现金兑换券。然后,把这些儿童分成四组,每组有一个实验者的助手装扮的榜样参与。第一组儿童和一个自私自利的榜样一起玩,这个榜样向儿童宣传要把好的东西留给自己,不必去救济他人,同时也带头不把得到的现金兑换券捐献出来。第二组儿童和一个好心肠的榜样一起玩,这个榜样向儿童宣传自己得了好东西还要想到别人,并且带头把得到的兑换券捐献出来。第三组儿童和一个言行不一的榜样一起玩,这个榜样口里说人人都应该为自己考虑,实际上却把兑换券放入了捐献箱。第四组儿童的榜样则是口里说要把得到的兑换券捐献出来,实际上却只说不做。实验结果是第二、三组捐献兑换券的儿童比第一组和第四组均明显地多。这清楚地表明劝说只能影响儿童的口头行为,对实际行为则无影响;行为示范对儿童的外部行为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八、 班杜拉的一系列实验研究为其社会学习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这

里需要说明,观察学习并不只限于所观察到的具体事物,还可以迁移到同一类或相似的事物上去。例如学生看到一个同学因捣乱而受到惩罚,他在交作业方面就不敢迟交或不交,作业与捣乱并不是同一件事,但都属于是否守纪律一类,因此发生了迁移。可见,观察学习的过程是复杂的,实际上远远超过了简单的模仿。此外示范过程除了通过身体演示传递外,还可以通过语言符号的描述来传递。人们从“抽象的示范模式”中学到的思维和行为的一般规则,对行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九、 (二)观察学习的过程

十、 社会学习理论将观察学习过程分为四个主要的组分部分:注意过程、

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

十一、 注 保 动 动

十二、 意 持 作 机

十三、注意学习的对象是观察学习的第一步,观察学习的方式和数量都由注意过程筛选和确定。什么样的榜样更容易引起人的注意从而加以模仿呢?

班杜拉认为,应该从观察者的心理特征、榜样的活动特征和观察者与榜

样的关系特征三方面考虑。三方面中,观察者与榜样之间的关系在某些

方面对注意的影响更重要。如果榜样与观察者经常在一起,或者二者相

似,那么观察者就经常或容易学会榜样行为。如:子女较多地模仿父母,学生较多地模仿教师,斗殴分子则更易于模仿电视剧中的攻击行为,其

原因就在于此。其次,观察者的特征如觉醒水平、价值观念、态度定势、强化的经验也会影响观察学习的注意过程。例如,观察者对榜样行为价

值的认识直接影响他是否集中注意观察榜样的行为。如果他认为榜样行

为非常重要,注意就会集中;反之,注意则容易分散。这显然是心理因

素对行为的影响,班杜拉称之为自我调节。第三,榜样的活动特征,如

行为的效果和价值,榜样人物具有的魅力,示范行为的复杂性和生动性

等,也影响注意过程。

十四、 2.保持过程

十五、 学习者对榜样行为的注意是观察学习的第一步,要使榜样行为对学习者的行为发生影响,学习者还必须记住榜样的行为,即将其保持在头

脑中。班杜拉认为这种保持过程是先将榜样行为转换成记忆表象,然后

记忆表象再转换为言语编码(形成动作观念),表象和言语编码同时贮

存在头脑中,对学习者以后的行为起指导作用。

十六、 3.动作再现过程

十七、 动作再现过程是将记忆中的动作观念转换为行为,这是观察学习的中心环节。动作再现过程主要包括动作的认知组织、实际动作和动作监

控三步。动作的认知组织就是将保持中的动作观念选择出来加以组织。

实际动作就是将认知组织的动作表现出来。动作监控是对实际动作的观

察和纠正,它分为自我监控和他人监控两种。观念在第一次转化为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