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语言舌位图及口图
国际音标发音舌位图

Consonants (辅音)Vowels(元音)四十八个音素发音图解暨口形及发音方法四十八个音素发音图解暨口形及发音方法1.//美式读音符号//英式读音符号/i/传统式的国际音标读音符号该音是个前元音,是字母i或y在重读闭音中的读音。
它是个短元音,故发此音要短促而轻快。
发音要领的是:舌尖抵下齿,舌前部抬高,舌两侧抵上齿两侧,口形偏平。
2./i/美式读音符号/i:/英式读音符号/i:/传统式的国际音标读音符号前元音,是字母ea,ee,ie或ei在单词中的发音。
此音是长元音,一定注音把音发足。
其发音要领是发音时舌尖抵下齿,前舌尽量抬高、舌位高于/i/:口形扁平。
3.//美式发音符号/e/英式发音符号/e/传统的国际音标的读音符号该音是个前元音,是字母e或ea在单词中的发音。
它是个短元音。
发音时舌尖抵下齿,舌前部稍抬起,舌位比/i:/低;唇形中常,开口度比/i:/大。
4.//美式读音符号//英式读音符号//传统的国际音标的读音符号该音是个前元素,是字母a在重读闭音节中的发音。
//是短元音。
发音时舌尖抵下齿;舌前部稍抬高,舌位比/e/更低;双唇平伸,成扁平形。
5.//美式读音符号//英式读音符号//传统的国际音标的读音符号该音是个后元音,是字母组合ar的读音,也是字母a在ss,st,th等字母前面的读音。
//是长元音。
发音时口张大,舌身压低并后缩,后舌稍隆起,舌尖不抵下齿。
双唇稍收圆。
6.//美式读音符号//英式读音符号//传统的国际音标的读音符号该音是个短元音,是字母o在重读闭音节单词中的读音。
发音时口张大,舌身尽量降低并后缩,双唇稍稍收圆。
7.//美式读音符号//英式读音符号//传统的国际音标的读音符号该音是个后元音,是字母o,or,al,oar,our或oor在单词中的发音。
它是长元音。
发音时舌后部抬得比//即美式//美式//高,双唇收得更圆更小,并向前突出。
8.//美式读音符号//英式读音符号/u/传统的国际音标的读音符号该音是个后元素,是英语字母u,oo或ou等在单词中的发音。
元 音 舌 位 图

元音舌位图1.//美式读音符号//英式读音符号/i/传统式的国际音标读音符号该音是个前元音,是字母i或y在重读闭音中的读音。
它是个短元音,故发此音要短促而轻快。
舌前部抬高,舌两侧抵上齿两侧,口形偏平。
发音要领的是:舌尖抵下齿,2./i/美式读音符号/i:/英式读音符号 /i:/传统式的国际音标读音符号前元音,是字母ea,ee,ie或ei在单词中的发音。
此音是长元音,一定注音把音发足。
其发音要领是发音时舌尖抵下齿,前舌尽量抬高、舌位高于/i/:口形扁平。
3.//美式发音符号/e/英式发音符号/e/传统的国际音标的读音符号该音是个前元音,是字母e或ea在单词中的发音。
它是个短元音。
发音时舌尖抵下齿,舌前部稍抬起,舌位比/i:/低;唇形中常,开口度比/i:/大。
4.//美式读音符号//英式读音符号//传统的国际音标的读音符号该音是个前元素,是字母a在重读闭音节中的发音。
//是短元音。
发音时舌尖抵下齿;舌前部稍抬高,舌位比/e/更低;双唇平伸,成扁平形。
5.//美式读音符号//英式读音符号//传统的国际音标的读音符号该音是个后元音,是字母组合ar的读音,也是字母a在ss,st,th等字母前面的读音。
//是长元音。
发音时口张大,舌身压低并后缩,后舌稍隆起,舌尖不抵下齿。
双唇稍收圆。
6.//美式读音符号//英式读音符号//传统的国际音标的读音符号该音是个短元音,是字母o在重读闭音节单词中的读音。
发音时口张大,舌身尽量降低并后缩,双唇稍稍收圆。
7.//美式读音符号//英式读音符号//传统的国际音标的读音符号该音是个后元音,是字母o,or,al,oar,our或oor在单词中的发音。
它是长元音。
发音时舌后部抬得比//即美式//美式//高,双唇收得更圆更小,并向前突出。
8.//美式读音符号//英式读音符号/u/传统的国际音标的读音符号该音是个后元素,是英语字母u,oo或ou等在单词中的发音。
/u/是短元音。
发音时舌后部抬起,舌身后缩,舌尖离开下齿。
现代说话舌位图及口腔图

国际音标简表现代汉语笔记绪论语言不能以国家概称,以民族称。
台湾称国语,明清叫官话,古代叫雅言、通语。
语言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语音:“读音统一会”管理语言,要在某一种方言基础上建立标准语,陈望道和北京人提出异议。
标准语条件:说这种方言的人口多;这种方言所写的典籍能够代表民族文化主流。
词汇:以北方近代……语法:以北方方言为标准语法规范,以典范的白话文著作为标准。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又叫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汉民族共同语的历史沿革:汉语历来有方言分歧,但早在先秦就已经存在共同语了。
春秋时称为雅言,汉称通语,明清称为官话,辛亥革命时叫国语,新中国叫普通话。
(标准语意识由来已久。
)汉语方言是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是从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
现代汉语七大方言:1、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数的73%。
2、吴方言:以上海话为代表;3、湘方言:也称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4、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5、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6、闽方言:闽方言按其语言特点大致分为5个次方言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东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北方言:以建瓯话为代表;闽中方言:以永安话为代表;莆仙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
此外有学者还主张将皖南徽州方言独立出来称为徽方言;将山西保留入声的地区从北方方言中独立出来,称为晋语,与上述七大方言合称九大方言。
1.第一章语音2.第一节语音的性质3.4.(一)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
5.(二)语音的性质:物理性质:音高: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振频(人的听力范围在20~2000之间)男性声带宽厚,振动缓慢,约为80~200Hz;女性声带薄,约为400Hz音强: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发声体的振幅。
普通话音强为60~70Pb;音长:声音的长短,取决于音波存在时间的久暂;音色:声音的个性特色,取决于发音体、发音方法、共鸣器的形状。
现代汉语 上 第三节 (元音和韵母)

1 元音的发音
2.舌尖元音
1
舌尖。
普通话里有两个舌尖元音
-i[ ɿ ] 舌尖 前 高 不圆唇 -i[ ʅ] 舌尖 前 高 不圆唇
自私(zì sī)中的“i” 知识( zhī shi )中的“i”
1 元音的发音
2.舌尖元音
1
-i[ ɿ]只出现在辅音声母z、c、s后面
-i[ ʅ]只出现在辅音声母zh、ch、sh后面
出现条件
例字
[A]
单用时无韵尾时
啊[A55] 画[xuA51]
[a]
在韵尾[-i 、–n]之前
爱[ai51] 喊[xan214]
[ɛ]
在韵头i 和韵尾n之间
燕[iɛn51]
[ɑ]
在韵尾[-u、-ŋ]前
高[kɑu55] 长[tʂɑŋ35]
2 韵母的发音
/e/的音位变体和出现的条件
2
主要有4个
[ɤ][e][ɛ][ə]
单元音韵母(10个)
由单元音形成的韵母叫单元音韵母。
ɑ[A] o[o] e[ɤ] ê [ɛ]
er [ər]
-i[ ɿ ] i[i]
-i[ ʅ]
u [u]
ü [y]
2 韵母的发音
2
根据韵母内部结构特点的不同
复元音韵母(13个)
由复元音形成的韵母叫复元音韵母。
ɑi[ai] ei[ei] ɑo[ɑu] ou [ou] ia [iA] ie[iɛ] iɑo[iɑu] iou[ iou] uɑ[uA] uo [uo] uɑi[uai] uei [uei] üe[yɛ]
ou[ou]
uo [uo]
uei[ue i]
üe [yɛ]
现代语言舌位图及口腔图(可编辑)

---------------------------------------------------------------最新资料推荐------------------------------------------------------ 现代语言舌位图及口腔图(可编辑)国际音标简表国际音标简表现代汉语笔记绪论绪论语言不能以国家概称,以民族称。
台湾称国语,明清叫官话,古代叫雅言、通语。
语言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语音:读音统一会管理语言,要在某一种方言基础上建立标准语,陈望道和北京人提出异议。
标准语条件:说这种方言的人口多;这种方言所写的典籍能够代表民族文化主流。
词汇:以北方近代语法:以北方方言为标准语法规范,以典范的白话文著作为标准。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又叫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汉民族共同语的历史沿革:汉语历来有方言分歧,但早在先秦就已经存在共同语了。
春秋时称为雅言,汉称通语,明清称为官话,辛亥革命时叫国语,新中国叫普通话。
(标准语意识由来已久。
1 / 3)汉语方言是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是从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
现代汉语七大方言:1、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数的 73%。
2、吴方言:以上海话为代表; 3、湘方言:也称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 4、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 5、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 6、闽方言:闽方言按其语言特点大致分为 5 个次方言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东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北方言:以建瓯话为代表;闽中方言:以永安话为代表;莆仙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
此外有学者还主张将皖南徽州方言独立出来称为徽方言;将山西保留入声的地区从北方方言中独立出来,称为晋语,与上述七大方言合称九大方言。
1. 第一章语音语音2. 第一节语音的性质语音的性质3.4.5. (一)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
韵母发声舌位

舌位最低的单韵母当然是a。
(1)舌位高低舌位的高低一般分为七级,依次是:高次高半高中半低次低低发高元音时舌位就高,而开口度就小,发音不响亮;发低元音时舌位就低,而开口度就大,发音就响亮。
在较为宽松的标音方式中,可把舌位高低分为四个档次:高半高半低低a、高元音舌位最高时发出的元音叫高元音。
汉语普通话里有i[i]、u [u] 、ü [y] 三个高元音单韵母。
b、半高元音舌位位于高与中之间发出的元音叫作半高元音。
汉语普通话里有o[o]、e[]这样两个半高元音单韵母。
c、半低元音舌位位于低与中之间发出的元音叫作半低元音。
汉语普通话里有ê[]这样一个半低元音单韵母。
d、低元音舌位最低时发出的元音叫低元音。
汉语普通话里有a[A] 这个低元音单韵母。
一、韵母的构成和分类韵母按音素组成的不同情况,可分为由一个元音构成的10个单韵母、由两个和三个元音构成的13个复韵母和由元音带上鼻辅音构成的16个鼻韵母三类。
韵母可以分成韵头、韵腹和韵尾三部分。
韵头只有i 、u 、ü 三个。
它的位置在主要元音前;它的发音轻而短,只表示韵母发音的起点,一发音舌位就滑向另一个元音了。
韵头常常介于声母和韵母之间,所以叫介音或介母。
例如“jiā”(家)中的“i”,“ɡuāi”(乖)中的“u”,“jué”(绝)中的“ü”。
韵腹比起韵头、韵尾来,声音清晰、响亮。
韵腹是韵母的主干,也叫“主要元音”。
一般由ɑ、o 、e 、ê 充当,i 、u 、ü 、-i(知)-i(兹)也作韵腹。
韵尾指韵腹后面的iu(o),还有鼻辅音n 、nɡ。
一个韵母,可以有韵头、韵腹、韵尾;可以没有韵头,只有韵腹、韵尾;可以没有韵尾,只有韵头、韵腹;也可以只有韵腹,没有韵头、韵尾。
任何韵母都不能没有韵腹。
普通话的韵母有39个,按韵母开头的语音的不同给韵母分类,可以分成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这就是传统“四呼”的说法。
现代语言舌位图及口腔图

国际音标简表现代汉语笔记绪论语言不能以国家概称,以民族称。
台湾称国语,明清叫官话,古代叫雅言、通语。
语言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语音:“读音统一会”管理语言,要在某一种方言基础上建立标准语,陈望道和北京人提出异议。
标准语条件:说这种方言的人口多;这种方言所写的典籍能够代表民族文化主流。
词汇:以北方近代……语法:以北方方言为标准语法规范,以典范的白话文著作为标准。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又叫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汉民族共同语的历史沿革:汉语历来有方言分歧,但早在先秦就已经存在共同语了。
春秋时称为雅言,汉称通语,明清称为官话,辛亥革命时叫国语,新中国叫普通话。
(标准语意识由来已久。
)汉语方言是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是从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
现代汉语七大方言:1、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数的73%。
2、吴方言:以上海话为代表;3、湘方言:也称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4、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5、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6、闽方言:闽方言按其语言特点大致分为5个次方言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东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北方言:以建瓯话为代表;闽中方言:以永安话为代表;莆仙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
此外有学者还主张将皖南徽州方言独立出来称为徽方言;将山西保留入声的地区从北方方言中独立出来,称为晋语,与上述七大方言合称九大方言。
1.第一章语音2.第一节语音的性质3.4.(一)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
5.(二)语音的性质:物理性质:音高: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振频(人的听力范围在20~2000之间)男性声带宽厚,振动缓慢,约为80~200Hz;女性声带薄,约为400Hz音强: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发声体的振幅。
普通话音强为60~70Pb;音长:声音的长短,取决于音波存在时间的久暂;音色:声音的个性特色,取决于发音体、发音方法、共鸣器的形状。
现代语言舌位图及口腔图

十八韵:麻、波、歌、皆、支、儿、齐微、开、姑、鱼、侯、豪、寒、痕、唐、庚、东
十三辙:(明清以来北方用于说唱时押韵的韵部辙是韵的别称)发花、梭波、乜斜、
一七、姑苏、怀来、灰堆、遥条、油求、言前、人辰、江阳、中东辙
韵部的发展:
全朝金水人王文郁编的《平水新刊礼部韵略》,分汉字为106个韵部流传至今,就是平水韵。平水韵分为平声三十韵(上平、下平声各十五韵),上声二十九韵,去声三十韵,入声十七韵。元朝周德清《中原音韵》分十八个韵部,以北方语音为标准,无入声字。康熙年间官方颁布《佩文韵府》,也称《佩文诗韵》,仍是平水韵106个韵部,只是对各部所收录的字进行整理、修订和增补石使之更为完善和规范而已,仍可称为平水韵。清人戈载编撰了一部《词林正韵》将平水韵的106个韵部根据通押原则合并为十九部,如再按平仄分则为三十三部作为填词用韵的的规范。清中叶,京剧形成,他的韵是十三辙,即十三个韵部,押韵更宽但只适用于京剧和北方的地方戏。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华书局山海编辑所编辑出版了一部《诗韵新编》,后又经上海古籍出版社修订重版,这部韵书以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为标准,分十八个韵部,并规定有几个韵可以通押。2005年中华诗词学会颁布《中华新韵》,也是以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为标准的,共分十四个韵部。
调号: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1.第七节音节结构分析与汉语音节特点
2.
结构
音节
声母
韵母
声调
介音
韵腹
韵尾
调值
调类
调型
调号
大
d
a
51
去声
全降
﹨
鱼
ǔ
35
阳平
中升
/
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音标简表现代汉语笔记绪论语言不能以国家概称,以民族称。
台湾称国语,明清叫官话,古代叫雅言、通语。
语言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语音:“读音统一会”管理语言,要在某一种方言基础上建立标准语,陈望道和北京人提出异议。
标准语条件:说这种方言的人口多;这种方言所写的典籍能够代表民族文化主流。
词汇:以北方近代……语法:以北方方言为标准语法规范,以典范的白话文著作为标准。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又叫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汉民族共同语的历史沿革:汉语历来有方言分歧,但早在先秦就已经存在共同语了。
春秋时称为雅言,汉称通语,明清称为官话,辛亥革命时叫国语,新中国叫普通话。
(标准语意识由来已久。
)汉语方言是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是从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
现代汉语七大方言:1、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数的73%。
2、吴方言:以上海话为代表;3、湘方言:也称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4、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5、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6、闽方言:闽方言按其语言特点大致分为5个次方言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东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北方言:以建瓯话为代表;闽中方言:以永安话为代表;莆仙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
此外有学者还主张将皖南徽州方言独立出来称为徽方言;将山西保留入声的地区从北方方言中独立出来,称为晋语,与上述七大方言合称九大方言。
1.第一章语音2.第一节语音的性质3.4.(一)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
5.(二)语音的性质:物理性质:音高: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振频(人的听力范围在20~2000之间)男性声带宽厚,振动缓慢,约为80~200Hz;女性声带薄,约为400Hz音强: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发声体的振幅。
普通话音强为60~70Pb;音长:声音的长短,取决于音波存在时间的久暂;音色:声音的个性特色,取决于发音体、发音方法、共鸣器的形状。
前者决定绝对音色,后两者影响相对音色生理性质:(参考“发音器官图”)社会性质:(社会属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同一个事物在不同国家、地区有不同的判断,则有社会性;同一个事物在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判断,则有民族性;同一个事物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和看法,为历史范畴,有历史性1.第二节语音的几个基本概念2.音素:语言的最小单位,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同一个音素,就其自然属性来说,对于各种语言都是一样的,但在不同语言里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元音:发音时气流不受阻碍形成的音,普通话有十个元音;辅音:发音时气流受阻碍形成的音,普通话有22个辅音;音节:最自然的语音单位,从发音来说,是肌肉紧张一次所发的音。
一个汉字即一个音节。
1.第三节声母2.(一)声母:处于音节开头的辅音称为声母。
普通话中共有21个有声声母,1个零声母(零声母的设置,是为了便于系统描写简化)(结构定义功能定义)(二)发音部位:形成摩擦的部位,发音时气流受阻的部位(三)发音方法:(成阻——持阻——除阻)声母发音时构成阻碍与解除阻碍的方法,气流强弱以及声带振动与否。
(四)声母的分类:按发音部位分为七类:1、双唇音:b 【p】、p【p’】、m【m】2、唇齿音:f 【f 】3、舌尖前音:z 【ts】、c【ts’】、s【s】(舌尖上齿背)4、舌尖中音:d 【t 】、t【t’】、n【n】、l(舌尖上齿龈)5、舌尖后音:zh【t?】、ch【t?’】、sh【?】、r【?】(舌面前与硬腭偏前)6、舌面音:j 【?】、 q【?’】、 x【?】7、舌根音:g 【k 】、 k【k’】、h【x】按发音方法分为五类:1、塞音:发音部位完全阻断气流,然后突然打开,气流完全通过;b【p】、p【p’】、d【t】、t【t’】、g【k】、k【k’】2、擦音:成阻部位闭合,留出缝隙,气流从缝隙挤出,气流断时自然除阻;舌尖前音s【s】舌面音x【?】唇齿音 f 【f 】舌尖后音sh【?】、r【?】舌根音h【x】3、塞擦音:成阻像塞音(成阻部位紧闭),除阻像擦音(气流从缝隙挤出);舌面音q【?’】、j【?】舌尖前音c【ts’】、z【ts】舌尖后音ch【t?’】、zh【t?】4、鼻音:n【n】、m【m】、ng【?】(不做声母)5、边音:l【l】按气流强弱,塞音和塞擦音可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不是针对声母的全元分类)塞音中d【t】、b【p】、g【k】均为不送气音,t【t’】、p【p’】 k【k’】均为送气音塞擦音中z【ts】、zh【t?】、j【?】为不送气音,q【?’】、c【ts’】、ch【t?’】为送气音按发音时声带振动与否可分为清音和浊音(b在英语中为浊音,在汉语中有清浊之分)汉语声母中是浊音的仅为m【m】、n【n】、l【l】、r【?】呼读音本音为清音,如b【p】,【p?】为其呼读音从发音部位发音方法来界定:(见下表)1.第四节韵母韵母:音节中声母后边的部分。
按照韵母内部成分的特点,可分为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和鼻韵母三类(结构成分)单元音韵母(10个):舌面元音:元音发音时,舌头的某一部分会收紧而隆起,其最高点叫做舌位,发音时舌位位于舌面部分的元音,称为舌面元音,汉语舌面元音共有七个:a【A】舌面、央、低、不圆唇o【o】舌面、后、半高、圆唇e【?】舌面、后、半高、不圆唇i【i】舌面、前、高、不圆唇ǔ【y】舌面、前、高、圆唇u【u】舌面、后、高、不圆唇ê【?】舌面、前、半低、不圆唇舌面元音的不同取决于三个因素:舌面的前后,舌位的高低,唇形的圆展。
通常用舌面元音舌位图来反映不同元音的发音要求及其区别:(见下图)低ɑ【a】a【A】央后后ɑ【ɑ】e【?】高i【i】半高e半低ê【?】前圆唇ǔ【y】前央舌面元音舌位图圆唇o圆唇u【u】次高I正中 E次低æ?ø???舌尖元音:i【?】只出现于z、c、s后的韵母舌尖前、高、不圆唇i【?】zh、ch、sh、r后做韵母舌尖后、高、不圆唇卷舌元音:er【?】央、中、不圆唇,自成音节,不与声母相拼复元音韵母(13个):(响度序列:a>o>e)复元音韵母根据主要元音位置不同,可分为前响复韵母、中响复韵母和后响复韵母。
前响复韵母:ai、ei、ao、ou 前一个是主要元音,清晰响亮,为韵腹;后一个是次元音,短促轻微,称为韵尾,只代表滑动方向并不是发音终点。
中响复韵母:iao、iou、uai、uei 主要元音居中为韵腹,前一元音为韵头,后一元音为韵尾。
声调标在响元音上。
后响复韵母:ia、ie、ua、ǔe 前一个元音短而微弱,是韵头,是介音,只代表发音起点发音不完足;后一个元音响亮而清晰,称韵腹。
鼻韵母:带有鼻音韵尾的韵母(16个)前鼻音韵母八个:an、en、in、ǔn、ian、uan、ǔan、uen后鼻音韵母八个:ang、eng、ing、ong、iang、uang、ueng、iong 按起始元音发音口型分类是中国传统韵母分类,分为“四呼”:1.齐齿呼:i或以i开头的韵母(i行韵母);2.合口呼:u或以u开头的韵母(u行韵母);3、撮口呼: ǔ 或以ǔ 开头的韵母(ǔ行韵母);4、开口呼:不以i、u、ǔ开头的韵母。
此四范围的存在意义在于使得普通话声韵拼合规律的说明编的简便。
1.第五节押韵2.押韵:把两个或两个以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诗词的相同位置,称为押韵,使声音和谐悦耳。
各自押韵的字称为韵脚。
隋代陆法言《切韵》分汉字为193个韵部,唐朝在其基础上编写《唐韵》,宋修《广韵》,为了便于押韵,使作诗的人有所依据,把同韵的、可以相押的字归为一类,称为韵部。
根据现代北京语音归纳的韵部常见的为十八韵和十三辙:十八韵:麻、波、歌、皆、支、儿、齐微、开、姑、鱼、侯、豪、寒、痕、唐、庚、东十三辙:(明清以来北方用于说唱时押韵的韵部辙是韵的别称)发花、梭波、乜斜、一七、姑苏、怀来、灰堆、遥条、油求、言前、人辰、江阳、中东辙韵部的发展:全朝金水人王文郁编的《平水新刊礼部韵略》,分汉字为106个韵部流传至今,就是平水韵。
平水韵分为平声三十韵(上平、下平声各十五韵),上声二十九韵,去声三十韵,入声十七韵。
元朝周德清《中原音韵》分十八个韵部,以北方语音为标准,无入声字。
康熙年间官方颁布《佩文韵府》,也称《佩文诗韵》,仍是平水韵106个韵部,只是对各部所收录的字进行整理、修订和增补石使之更为完善和规范而已,仍可称为平水韵。
清人戈载编撰了一部《词林正韵》将平水韵的106 个韵部根据通押原则合并为十九部,如再按平仄分则为三十三部作为填词用韵的的规范。
清中叶,京剧形成,他的韵是十三辙,即十三个韵部,押韵更宽但只适用于京剧和北方的地方戏。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华书局山海编辑所编辑出版了一部《诗韵新编》,后又经上海古籍出版社修订重版,这部韵书以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为标准,分十八个韵部,并规定有几个韵可以通押。
2005年中华诗词学会颁布《中华新韵》,也是以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为标准的,共分十四个韵部。
52135434211.第六节声调2.声调:音节的高低升降变化,其物理学基础是音高变化。
调值:声调的实际读法。
普通话有四种调值。
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调类:声调的种类,是根据调值确定的。
有几种调值就有几种调类。
调型:汉语有高平、中升、降升、全降四种调型。
赵元任“五度标调法”:调号: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1.第七节音节结构分析与汉语音节特点2.记音符号:1、国际音标: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 (IPA)1888年8月国际语音学会公布,按照“一音一符,一符一音”的原则制定。
2、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2月第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包括字母表、声母表、声母表、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
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用于汉字注音和汉字不便使用的地方,并不是取代汉字的方案。
3、注音字母:1918年公布,是一套笔画式字母,笔顺方向错乱,不便于连写汉语拼音方案实行后,此方案已废止。
4、反切:切者,拼也。
关于双声与叠韵:两字声母相同叫双声,韵母相同称叠韵。
5、直音:如:值,音直。
第八节音节的拼写规则1、y、w的用法:(1)当齐齿呼、撮口呼韵母前无韵母时,音节用y开头,有三种情况:Ⅰ、当i后还有元音时,将i改为y;Ⅱ、当i后无元音时,在其前面加上y;Ⅲ、撮口呼韵母自成音节时,在其前面加上y,并省略ǔ上两点;(2)合口呼云韵母前无韵母时,音节用w开头,有三种情况:Ⅰ、合口呼韵母自成音节时,在其前面加上w;Ⅱ、u后有韵母时,将u改为w;Ⅲ、当u后无元音时,在其前面加上w。
使用y、w的目的是使得按词连写时的音节界限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