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加工与材料热处理
模具钢的热处理

模具钢的热处理1.引言模具钢是一种用于制造模具的重要材料,其性能直接关系到模具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
而模具钢的热处理是提高其性能的重要工艺之一。
本文将介绍模具钢的热处理工艺,主要包括淬火、回火和预硬化等处理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2.模具钢的热处理工艺2.1 淬火淬火是模具钢热处理中最重要的工艺环节之一。
淬火能够使模具钢迅速冷却到室温以下,使其获得高硬度和优良的耐磨性能。
淬火的条件主要包括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介质的选择。
加热温度决定了模具钢的组织和硬化深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则决定了淬火效果的好坏。
2.2 回火淬火后的模具钢通常会出现大量的残余应力和脆性,为了消除这些问题,需要进行回火处理。
回火可以改善模具钢的韧性和延展性,使其具有更好的综合性能。
回火温度和时间的选择是影响回火效果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回火温度越高,韧性越好,但硬度会相应降低。
2.3 预硬化预硬化是一种特殊的热处理方法,主要是为了提高模具钢的切削加工性能。
预硬化的目的是使模具钢在切削前达到一定的硬度,以提高切削效率和降低切削成本。
预硬化的温度通常较低,但时间较长,以保证钢材的组织细致均匀。
3.模具钢的热处理影响因素3.1 材料成分模具钢的化学成分直接影响其热处理效果。
高碳含量的模具钢通常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但韧性较差。
合理调整模具钢的成分可以使其具备理想的硬度和韧性。
3.2 加热温度加热温度是影响模具钢热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高的加热温度会导致组织异常粗大,从而影响硬度和韧性的平衡,而过低的加热温度又会导致淬火效果不佳。
3.3 冷却速度淬火的冷却速度直接影响了模具钢的硬度和耐磨性。
冷却速度过慢时,钢材的组织细密度低,硬度不够;而冷却速度过快则容易产生裂纹和变形。
3.4 回火温度和时间回火温度和时间的选择是影响模具钢回火效果的关键因素。
过高的回火温度和时间会导致模具钢变软,而过低则无法消除淬火时的残余应力和脆性。
4.结论模具钢的热处理对其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工程材料基础-模具材料及热处理实例分析案例-5

案例1 Tl0钢冲裁凹模的热处理组合凹模如图1-1所示,模具材料为Tl0钢,硬度为60~64 HRC,要求了解材料的性能并掌握热处理规范。
图1-1 Tl0钢组合凹模T10钢为过共析低淬透性冷作模具钢,含碳量在0.95%~1.15%之间,价格便宜,原材料来源方便,加工性能良好,淬火温度低,热处理后具有较高的表面硬度和较好的耐磨性。
由于碳素工具钢淬透性低、淬火温度范围窄、淬火变形大,因此不宜制作大中型和复杂的模具零件,只适宜制造尺寸较小、形状简单、负荷较轻、生产批量不大的冷作模具。
T10钢热处理性能较好,在780℃~800℃加热,仍保持细晶粒组织,而且淬火后钢中有未溶的过剩碳化物,有利于耐磨,所以应用较广,适宜制造耐磨性要求较高的模具,如冷冲模、拉丝模、切边模等。
碳素工具钢的淬透性依工件大小差异很大。
实践证明:截面尺寸小于4~5 mm时油冷可淬透;5~15 mm时必须水冷才能淬透,超过20~25 mm时水冷也不能淬透。
碳素工具钢淬火后存在较大内应力,韧性低,强度也不高,必须再经过低温回火,使钢中的残余内应力消除,力学性能得到改善,模具才能得以应用。
该模具是组合凹模,其中15mm处为配合尺寸,要求变形小。
因孔型多,尺寸较大,采用Tl0钢淬火变形开裂可能性较大,要保证T10钢淬火变形小,常采用碱浴分级淬火。
而该模具厚度为32 mm,超过了Tl0钢碱淬的临界尺寸,不能淬透;若采用水淬油冷,销钉孔处又易开裂,现采用预冷后三液淬火,其工艺曲如图1-2所示。
图1-2 T10钢组合凹模的淬火工艺曲线采取的热处理工艺措施有:(1)延迟淬火。
T10钢模具淬火过程中,热应力起主要作用。
延迟淬火是减少热应力的措施之一,其操作方法是模具钢奥氏体化后先空冷,使其冷却到740℃左右然后进行淬。
740℃左右时,模具呈樱红色,表面挂白盐。
(2)由于冲裁模要求刃口部位硬度高,其余非工作部位硬度要求不太高,可采用仅使刃口局部淬硬的方法,以减小模具淬火后的比容变化;有利于防止淬火变形。
常用模具材料及热处理

常用模具材料及热处理常用的模具材料有许多种,每一种材料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而热处理则是在模具制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从而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模具材料和热处理方法。
一、常用的模具材料:1.铝合金:铝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和成型性能,重量轻,价格便宜。
适用于制造小型模具或高精度的塑料模具。
2.铝青铜:铝青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耐磨性能和耐腐蚀性能,适用于制造高速冲压模和注塑模。
3.铜合金:铜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和热膨胀系数,适用于制造大型的冲压模和注塑模。
4.微晶玻璃钢:微晶玻璃钢具有高强度、耐磨性和抗腐蚀性能,适用于制造大型的冲压模和注塑模。
5.构造钢:构造钢具有高强度和耐磨性能,适用于制造大型的冲压模。
6.热作模具钢:热作模具钢具有优良的耐热性和抗热疲劳性能,适用于制造高温下工作的模具。
7.不锈钢: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和高温强度,适用于制造化学模具和食品模具。
二、热处理方法:1.淬火:淬火是常用的热处理方法之一,通过迅速冷却材料,使其获得高硬度和高强度。
淬火温度和冷却介质根据材料的不同而不同。
2.回火:回火是淬火后的一个步骤,通过加热材料到一定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降低材料的硬度和脆性,提高其抗冲击性和韧性。
3.淬火回火:将材料先进行淬火然后回火的组合处理,既能获得高硬度也能提高韧性。
4.预淬火:预淬火是在热处理之前先进行一次淬火,然后再进行其他热处理工艺,可以提高热处理的效果。
5.淬火再回火:在完全淬火和回火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淬火和回火,以进一步提高材料的性能。
6.等温淬火:将材料加热到一个特定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然后进行快速冷却,可以使材料获得均匀细小的组织和高硬度。
7.渗碳:通过在材料表面渗入一定的碳元素,提高材料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
总结:常用的模具材料有铝合金、铝青铜、铜合金、微晶玻璃钢、构造钢、热作模具钢和不锈钢等。
热处理方法包括淬火、回火、预淬火、淬火回火、等温淬火、淬火再回火和渗碳等。
模具材料及热处理

看 ,几乎所有的金 属零 件,如锻件 、冲压件 、铸件 、粉
未冶金零件 ,以及非 金属零 件 ,如塑料 、橡胶 、玻璃 、
陶瓷等制品都是用模具成形的 。从工业产品行业上看 ,
模具是 汽车 、摩托 车 、航 空 、航天 、机 电 、电器 、仪 表 、家电、兵器 、日用品和玩具等 工业必不可少的工艺
4 Cr M O ( s 0 Ni V7 I 0标 准 ) 2 Ni V ( 、 Cr 3 3 日本 ) 、 5 lCrO 、5 lNiCrMo V ( Mn 8 lV2 Mn 5 5 8 2 2 日本 )及低碳
高速钢 系列。
术落后 ,模具 制造周期长 ,质量差 ,成本高 ,模具 的寿
国,但还 不是强国 ,模具的制造水平和使用 寿命与世界 上 发达 国家相比 ,还有很大的差距 。由于人 才匮乏 ,技
2 C iV S i、 6 C S i r3M O2 N r5M O 3 W 2 V i、 T 6 4 o Ni W V、 5 4 5 o V、 5 4 o S M n A 、 Cr M 3 2 Cr W M 2 Cr M 3 i V l
能。 目前 ,我 国常用冷 作模具材料大致分为 四大 类 :碳
素工具钢 、合金 工具钢 、高速钢 、硬质 合金 。市场 流通
以C lMo r2 V、C Mn r 、TIA等传统材料 为主,比较新 的 O
模具钢 , ̄ DS I 、GD、CH、LD、GM、E 5 5 、 ] R 、6 Nb
的高温 下工作 ,要求模具材料具有较高 的强度、硬度 、 耐磨性 、抗 冷热疲劳性能 、抗氧化性能 和抗 特殊介质的
类 ,并且都有 专门模具材料 ,但也不是绝对的 ,并非专
模具材料与热处理考点及题库

第一章模具材料与热处理概述1 .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决定于其:碳含量。
2 .钢的淬透性主要决定于其:合金元素含量。
3 .表征材料变形抗力和断裂抗力的性能指标是:强度。
4 .钢的硬度主要决定于其化学成分和组织。
在奥氏体、渗碳体、铁素体、珠光体等组织中硬度最大的是:渗碳体。
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提高,塑性、韧性变差。
5 .疲劳抗力:是反映材料在交变载荷作用下抵抗疲劳破坏的性能指标。
6 .可提高冷作模具钢的抗疲劳性能的因素是: 晶粒细小。
7 .反映冷作模具材料的断裂抗力常用指标是:抗拉强度。
(P8)8 .反映模具的脆断抗力常用的指标是:韧性。
(P8)9.【模具失效】是指模具模具丧失正常的使用功能,其生产出的产品已成为废品,模具不能通过一般修复方法(如刃磨、抛磨等)使其重新服役的现象。
10 .在模具中常遇到的磨损形式有:磨料磨损、粘着磨损、疲劳磨损和氧化磨损。
1 1 .钢的硬度和红硬性取决于钢的化学成分和热处理工艺。
【红硬性】1 2. 模具的主要失效形式有:断裂失效、过量变形失效、表面损伤失效和冷热疲劳失效。
冷热疲劳主要出现于热作模具,在冷作模具上不出现。
其它三种形式在冷、热作模具上均可能出现。
1 3 .模具材料热处理工艺性主要包括:淬透性;回火稳定性;脱碳倾向;过热敏感性;淬火变形与开裂倾向等。
14 .模具材料的淬火和回火是保证模具工作零件性能的中心环节。
1 5 .高碳高合金钢锻造时,锤击操作应掌握“二轻一重”和两均匀的操作要领,以减少内应力。
1 6 .钢的基体组织中,铁素体耐磨性最差,马氏体耐磨性较好,下贝氏体耐磨性最好。
对于淬火回火钢,一般认为,在含有少量残余奥氏体的回火钢马氏体的基体上均匀分布细小碳化物的组织,其耐磨性为最好。
1 7 .对于锻后出现明显沿晶链状碳化物的模坯,须正火予以消除后然后再进行球化退火。
18 .热疲劳开裂、热磨损和热熔蚀是压铸模常见的失效形式。
19 .在磨料磨损的条件下,影响耐磨性的主要因素有硬度和组织。
模具加工方法与热处理

1.模具加工方法:平面加工:龙门刨床刨刀牛头刨床刨刀对模具坯料进行六面加工龙门铣床断面铣刀车削加工:车床车刀数控车床车刀各种模具零件的回转面和平面立式车床车刀钻孔加工:钻床钻头、铰刀横臂钻床钻头、铰刀铣床: 钻头、铰刀数控铣床钻头、铰刀加工模具的各种孔加工中心钻头、铰刀深孔钻:深孔钻头镗孔加工:加工中心镗刀卧室镗床镗刀镗削模具中的各种孔铣床镗刀坐标镗床镗刀铣削加工:铣床立铣刀、断面铣刀数控铣床立铣刀、球头铣刀铣削各种模具平面和曲面加工中心立铣刀、球头铣刀仿形加工球头铣刀雕刻机小直径立铣刀磨削加工:平面磨床砂轮成型磨床砂轮数控磨床砂轮磨削模具精密孔光学曲线磨床砂轮坐标磨床砂轮内外圆磨床砂轮万能磨床砂轮电加工:型腔电加工电极电蚀切削难以加工的线切割加工线电极部位精密轮廓加工电解加工电极型腔和平面加工切削加工:抛光加工抛光机砂轮、锉刀、砂纸、油石和抛光剂。
去除铣削痕迹,对模具零件进行抛光非切削加工:挤压加工压力机挤压凸模难以切削加工的型腔铸造加工铍铜压力铸造精密铸造铸造设备、石膏模型铸造设备铸造注塑模型腔电铸加工电铸设备电铸母型精密注塑模型腔表面装饰纹加工蚀刻装置蚀刻纹样板在注塑模型腔表面2模具零件的热处理工序1退火: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一定时间后随炉温或在土灰、石英砂中缓慢冷却的操作过程。
目的:消除模具的铸、锻件或冷压件的内应力,改善组织,降低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切削加工。
分类:扩散退火、完全退火、球化退火等。
扩散退火目的:适用于合金钢锭,消除合金钢锭中的成分不均匀性,故又称为均匀化退火。
完全退火目的:主要用于含碳量在0.77%以下的亚共析钢,降低硬度,细化晶粒,消除冷热加工应力。
球化退火目的:主要用于含碳量≥0.77%的钢,使碳化铁成球状,降低硬度,改善切削性能,为淬火做准备。
不完全退火目的:主要用于含碳量高于0.77%的高碳钢,降低硬度,消除内应力。
等温退火目的:改善金相组织,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模具材料及热处理

模具材料及热处理模具材料及热处理1.金属组织1.1金属具有不透明、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热和导电性并且其导电能力随温度的增高而减小,富有延性和展性等特性的物质。
金属内部原子具有规律性排列的固体(即晶体)。
1.2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组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相:合金中成份、结构、性能相同的组成部分。
1.3固溶体是一个(或几个)组元的原子(化合物)溶入另一个组元的晶格中,而仍保持另一组元的晶格类型的固态金属晶体,固溶体分间隙固溶体和置换固溶体两种。
1.4固溶强化由于溶质原子进入溶剂晶格的间隙或结点,使晶格发生畸变,使固溶体硬度和强度升高,这种现象叫固溶强化现象。
1.5化合物合金组元间发生化合作用,生成一种具有金属性能的新的晶体固态结构。
1.6机械混合物由两种晶体结构而组成的合金组成物,虽然是两面种晶体,却是一种组成成分,具有独立的机械性能。
2.金属硬度2.1硬度金属的硬度,是指金属表面局部体积内抵抗外物压入而引起的塑性变形的抗力,硬度越高表明金属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越强,金属产生塑性变形越困难。
硬度试验方法简单易行,又无损于零件。
实际常使用的硬度试验方法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三种。
三种硬度试验值有大致的换算关系,见表一。
布氏硬度HB:布氏硬度是用载荷为P的力把直接D的钢球压入金属表面,并保持一定的时间,测量金属表面上的压痕直径d,据此计算出的压痕面积AB,求出每单位面积所受力,用作金属的硬度值,叫布氏硬度,记作HB。
布氏硬度的使用上限是HB450,适用于测定退火、正火、调质钢、铸铁及有色金属的硬度。
2.1.1洛氏硬度HRA、HRC:洛氏硬度是工业生产中最常用的硬度测量的方法,因为操作简便、迅速,可以直接读出硬度值,不损伤工件表面,可测量的硬度范围较宽。
但洛氏硬度也有一些缺点,如因压痕小,对材料有偏析及组织不均匀的情况,测量结果分离度大,再现性较差。
洛氏硬度(HR)也是用压痕的方式试验硬度。
热加工模具的材料选择及热处理

热加工模具的材料选择及热处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发展,热加工用模也有了很迅速的发展。
本毕业设计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对热加工模模具进行阐述,针对热加工模用料及热处理进行分析,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热加工类模具用钢的材料分析热加工模是工业产品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工艺方法之一。
它主要用于制造业和加工业。
它是和冲压、锻造、铸造成型机械,同时和塑料、橡胶、陶瓷等非金属材料制品成型加工用的成形机械相配套,作为成形工具来使用的。
热加工模具属于精密机械产品,因为它主要由机械零件和机构组成,如成形工作零件(凸模、凹模),导向零件(导柱、导套等),支承零件(模座等),定位零件等;送料机构,抽芯机构,推料机构,检测与安全机构等。
为提高模具的质量,性能,精度和生产效率,缩短制造周期,其零、部件(又称模具组合),多由标准零、部件组成。
所以,模具应属于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产品。
一副中小型冲模或塑料注射模,其构成的标准零、部件可达90%,其工时节约率可达25%~45%。
一、热加工用模模具的功能和作用现代产品生产中,热加工模具由于其加工效率高,互换性好,节约原材料,所以得到很广泛的应用。
现代工业产品的零件,广泛采用冲击、成型锻造、压铸成形、挤压成形、塑料注射或其他成形加工方法,和成形模具相配套,经单工序或多道成形工序,使材料或胚料成形加工成符合产品要求的零件,或成分精加工前的半成品件。
如汽车覆盖件,须采用多副模具,进行冲孔、拉深、翻边、弯曲、切边、修边、整形等多道工序,成形加工为合格零件;电视机外壳洗衣机内桶是采用塑料注射方法,经一次注射成型为合格零件的;发动机的曲轴连杆是采用锻造成形模具,经滚锻和模锻成形加工为精密机械加工前的半成品胚件的。
高精度、高效率、长寿命的冲模、塑料注射成形模具,可成形加工几十万,甚至几千万产品零件,如一副硬质合金模具,可冲压硅钢片零件(E型片、电机定转子片)上亿件,称这类模具为大批量生产用模具。
适用于多品种、少批量或产品试制的模具有:组合冲模、快换冲模、叠层冲模或成型冲模,低熔点合金成型模具等,在现代加工业中,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称这类模具为通用、经济模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與熱處理一、填空題1).金屬在加熱或冷卻過程中,發生相變的溫度稱為臨界點。
(H0200F001A)2).鐵素體為體心立方晶格。
(H0200F002A)3).自行回火是利用淬火冷卻后零件內部尚存的熱量,待其返回淬火層,使淬火層得到回火。
(H0200F003A)4)常用的熱處理“四把火”是指、正火、退火、淬火、回火。
(H0200F004A)5).過冷奧氏體是指冷卻到A1溫度下,尚未轉變的奧氏體。
(H0200F005A)6).碳在a--Fe中的過飽和固溶體稱為馬氏體。
(H0200F006A)7).工業用的金屬材料可分為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兩大類。
(H0200F007A)8).布氏硬度的符號用HR A和HRB 表示。
(H0200F008A)9).描述原子在晶體中排列方式的空間格架稱為晶格。
(H0200F009A)10).金屬在固態下,隨溫度的改變,由一种晶格轉變為另一种晶格的現象稱為同素異構轉變。
(H0200F010A) 11).鋼中最常見的雜質元素有S、Mn、Si、P等,其中Si和Mn是有益元素。
(H0200F011A)12).45鋼按碳的質量分數WC分類屬于中碳鋼。
(H0200F012A)13)淬火的目的是為了獲得馬氏體或貝氏體組織。
(H0100F013A)14).馬氏體的硬度隨著含碳量的增加而增高。
(H0200F014A)15).淬火溫度過高,滲碳體全部溶解,淬火后殘余奧氏體增多,硬度偏低,則性能變差。
(H0200F015A) 16).深冷處理的目的主要是提高硬度、穩定尺寸以及提高鋼的磁性。
(H0200F016A) 17).時效處理的目的,使馬氏體繼續析出碳化物降低其正方度,使殘餘奧氏體穩定化並消除殘餘應力。
(H0200F017A) 18).感應加熱淬火后的零件也需進行回火處理,這是減少內應力、防止裂紋發生及防止變形的重要工序。
(H0200F018A) 19)熱處理就是將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質中加熱、保溫和冷卻,通過改變金屬材料表面或內部的組織結構來控制其性能的工藝方法. (H0200F019A) 20)退火是將鋼加熱至適當溫度,保溫一定時間,然后緩慢冷卻以獲得近于平衡態組織的熱處理工藝。
(H0200F020A) 21)正火是將鋼材加熱到臨界點以上適當溫度,保溫一定時間,然后在空氣中冷卻,得到以索氏體為主的組織。
(H0200F021A)22)最常用的陽极氧化工藝是硫酸陽极氧化工藝。
(H0200F022A)23)淬火變形包括尺寸變化和形狀變化兩種。
(H0200F023A)24).灰鑄鐵中的碳是以片狀石墨形式存在的。
(H0100F024A)25).磨削裂紋的特征是,裂紋總是垂直於磨削方向或是裂紋呈龜甲狀。
(H0200F025A)26)變形校正的方法常用的有冷壓校正法、熱壓校正法、回火校正法和熱點校正法等。
(H0200F026A)27).熱硬性主要取決於馬氏體的回火穩定程度。
(H0200F027A)28)在指定的空間內,低於一個大氣壓的氣體狀態,統稱為真空。
(H0200F028A)29).感應加熱淬火后的零件也需進行回火處理,這是減少內應力、防止裂紋發生及防止變形的重要工序。
(H0200F029A)30).不銹鋼要達到耐腐蝕性的目的,其WCr必須大于12%。
(H0200F030A)31)淬火是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某一溫度,保溫一定時間,使之全部或部分奧氏体化,然后以大於臨界冷卻速度的冷速冷卻,以得到馬氏體組織的熱處理工藝。
(H0200F001B)32).晶格中原子偏离平衡位置的現象稱為晶格畸變。
(H0100F002B)33).實際生產中,在某一具體加熱條件下,所得到的奧氏體晶粒稱為實際晶粒。
(H0200F003B)34).金屬的結晶是指液態金屬凝固成為固態金屬的過程。
(H0100F004B)35).鋼加熱時珠光體向奧氏體的轉變過程,實質上是鐵和碳原子的擴散過程。
(H0100F005B) 36)變形校正的方法常用的有冷壓校正法、熱壓校正法、回火校正法和熱點校正法等。
(H0200F006B)37).熱處理加熱方式有等溫加熱和連續加熱兩种。
(H0100F007B)38).火焰加熱氧化焰的最高溫度可達到2300℃。
(H0100F008B)39).耐磨性不單單取決於高的硬度,它與碳化物的性質、數量、大小、形狀及分布等都有關。
(H0100F009B) 40)回火的目的是_減小應力和脆性、調整工件的機械性能、改善加工性能及穩定工件尺寸。
(H0100F010B) 41).STA V AX淬火溫度為1020~1050℃_,淬火冷卻方式有空冷﹑油冷﹑高壓氣冷。
(H0200F011B)42).鐵碳合金相圖上的共析線是PSK線。
(H0200F012B)43).有些淬透性較差的彈簧鋼,可采用水淬油冷,但要注意嚴格控制水淬時間,防止淬裂。
(H0200F013B) 44)要改善鋼材的性能,可以借助于兩個方法:一個是合金化的方法即調整鋼的化學成分;另一個是通過改變其內部組織從而改變其性能的方法即熱處理方法。
(H0200F014B)45).正火的目的之一是消除過共析鋼中的网狀碳化物﹐為下一步熱處理做準備。
(H0100F001C) 46).球化退火的保溫時間太長,造成碳化物過度溶解和奧氏體較為均勻化,會出現粗大的球化碳化物。
(H0200F002C) 47)淬火可以提高鋼的硬度、耐磨性、強度、疲勞強度以及韌性等。
(H0100F003C)48)正火与退火工藝的主要區別是冷卻速度.,正火后的組織比退火細﹐它的強度、硬度比退火高。
(H0100F004C)49)ASP23是高速鋼,其淬火溫度一般為1080~1180℃,回火溫度一般為540~570℃。
(H0200F005C)50)鍍硬鉻的目的主要是利用鉻的高硬度﹑耐磨性和抗腐蝕性。
(H0100F006C)二.判斷題1.金屬材料在受熱和冷卻時,若不考慮內部組織的變化,其體積變化規律一般都是熱脹冷縮。
(√) (H0200Y001A)2.導熱性差的金屬,加熱和冷卻時會產生內外溫度差,導致內外不同的膨脹或收縮,使金屬變形或開裂。
(√ ) (H0200Y002A)3.彈性變形隨外力的去除而消失。
(√) (H0200Y003A)4.金屬材料的力學性能,是由其內部組織結構決定的。
(√) (H0100Y004B)5.硬度相同的材料其機械性能也一樣。
(× ) (H0200Y005A)6.合金鋼只有經過熱處理,才能顯著提高其力學性能。
(×)(H0200Y006A)7.受力小、形狀簡單的模具,常用碳素工具鋼制造。
(√) (H0200Y007A)8.深冷處理的目的主要是提高硬度、穩定尺寸以及提高鋼的磁性。
(√)(H0200Y008A)9.鋼中所有碳化物都是硬而脆的,尤其是特殊碳化物更為硬而脆、碳化物是提高鋼的強度、硬度的強化相。
(√) (H0100Y009A)10.凡用於制造刀具、量具和模具的鋼,統稱工具鋼。
按其化學成分可分為碳素工具鋼、合金工具鋼和特殊鋼三類;按其用途又可分為刃具鋼、量具鋼和模具鋼三類。
(×) (H0200Y010A)11.開裂產生於工件表面最大拉應力處,開裂是心部較大深度的裂痕,開裂的走向一般平行於軸向。
(√) (H0200Y011A)12.DAC是屬于冷作模具鋼,SLD是屬於熱作模具鋼。
(×) (H0200Y012A)13.當淬火內應力超過鋼的屈服強度時,工件便發生開裂。
(× )(H0100Y001B)14.鋼的強化是通過淬火熱處理實現的,屬於擴散型強化。
(× ) (H0200Y002B)15.厚度30mm的45鋼工件淬火冷卻時可採用水冷或油冷。
(× ) (H0200Y003B)16.習慣上把淬火加回火稱為調質處理。
(× ) (H0200Y004B)17.機械加工殘餘應力是造成熱處理變形的重要因素之一。
(√) (H0200Y005B)18.工件表面的染黑處理,在現代化學表面處理當中得以廣泛的應用. (×)(H0200Y001C)19.鋼淬火后的馬氏體和殘餘奧氏體組織在回火時直接轉變為鐵素體和滲碳體的混合物。
(×) (H0100Y002C)20.殘餘奧氏體是不穩定的組織,工件在存放和使用過程中會引起尺寸變化。
(√) (H0100Y003C)三.選擇題1.拉伸試驗時,試樣拉斷前能承受的最大應力稱為材料的b。
(H0200C001A)a.屈服點b.抗拉強度c.彈性极限2.金屬材料在外力作用時,對變形和破裂的抵抗能力稱為c。
(H0200C002A)a.塑性b.硬度c.強度3.材料的 B 越好,則可鍛性越好。
(H0200C003A)a.強度b.塑性c.硬度4.影響金屬材料可加工性能的主要因素是a。
(H0200C004A)a.硬度b.塑性c.強度5.由於鋼中的碳及合金元素量的增加,導致鋼的加熱時間增加,影響因素是鋼的b。
(H0200C005A)a.均勻性b.導熱性c.紅硬性6.工具的使用壽命與b質量有著极其密切的關系,因此必須掌握其熱處理特點,根據不同的性能要求采用不同的熱處理方法。
(H0200C006A)a.機加工b.熱處理c.鍛造7.冷作模具在工作中,由於被加工材料的變形抗力比較大,模具的工作部位要承受高的壓力,彎曲力和沖擊力,同時又不斷地與b發生強烈的摩擦,所以模具應具有高的硬度、強度、耐磨性和足夠的韌性。
(H0200C007A)a.工件b.坯料c.金屬8.壓鑄模是使c金屬成形的模具,在工作中承受高溫並與600~1000℃液態金屬接觸,反复受熱和冷卻,並受液態金屬的沖刷和腐蝕,因此要求壓鑄型用鋼應具有優良的高溫力學性能,如熱疲勞性、淬透性、導熱性、耐腐蝕性和微小的熱處理變形等。
(H0200C008A)a.冷態b.熱態c.液態9.熱處理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機械零件的 a b。
(H0200C009A)A.使用性能B.加工性能C.表面粗糙度D.導電性10.金黃色切削刀具的表層物質是A產生的.(H0200C010A)A.鈦的涂層B.鍍鈦C.鍍銅D.鍍金11.完全退火的目的是b改善加工性能,消除內應力。
(H0200C011A)a.降低硬度、降低塑性韌度b.降低硬度、增加塑性韌度c.提高硬度、提高塑性韌度12.SLD鋼淬火加熱溫度為 A B C。
(H0200C012A)A.980℃B.1000℃C.1020℃D. 780℃13.為使刃具在使用中不致折斷或C,要求熱處理后應具有高的強度和足夠的韌性。
(H0100C001B)a.磨損b.裂紋c.崩刃14.金屬化合物的性能特點是C硬度高、脆性大。
(H0100C002B)a.熔點低b.強度高c.熔點高15.工件在淬火過程中導致尺寸變化的根本原因是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