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工艺规程(工艺参数)

合集下载

铝合金热处理的工艺

铝合金热处理的工艺

铝合金热处理的工艺铝合金热处理的工艺一、引言铝合金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然而,由于铝合金的晶粒尺寸较大且存在内部应力,需要经过热处理来改善其性能。

本文将介绍铝合金热处理的工艺流程及其影响因素。

二、铝合金热处理工艺流程1. 固溶处理(Solution Treatment)固溶处理是将铝合金加热至固溶温度,使其内部元素达到均匀分布并形成固溶体溶解。

该过程可以消除晶界和析出物,并增加材料的塑性和韧性。

2. 淬火(Quenching)在固溶处理后,需要快速冷却以保持固溶体中元素的均匀分布。

淬火可以通过水、油或气体等介质进行。

选择不同的淬火介质将影响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3. 时效处理(Aging)时效处理是通过再次加热铝合金至较低温度,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温度进行。

该过程有助于形成强化相,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三、影响铝合金热处理的因素1. 合金成分不同的铝合金具有不同的成分,其中包括主要元素和合金元素。

这些元素的含量和比例将直接影响到热处理工艺的选择和效果。

2. 加热温度加热温度是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可能导致材料性能下降。

选择适当的加热温度非常关键。

3. 冷却速率冷却速率对铝合金的组织结构和性能有很大影响。

快速冷却可以产生细小均匀的晶粒,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

但是,过快或过慢的冷却速率都可能导致不良效果。

4. 时效时间时效时间是指在时效处理中保持稳定温度进行的时间。

较长的时效时间可以使强化相更充分地析出,从而提高材料性能。

然而,过长时间也会导致晶粒长大和析出物过多。

四、铝合金热处理工艺优化1. 确定合适的热处理工艺参数根据铝合金的成分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加热温度、冷却速率和时效时间。

通过试验和实践,优化工艺参数以获得最佳的材料性能。

2. 控制加热和冷却过程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和时间,以确保材料达到所需的固溶度和组织结构。

同时,要注意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材料造成不利影响。

轴承钢热处理工艺参数

轴承钢热处理工艺参数

轴承钢热处理工艺参数(1)一、轴承钢的类型类型钢号备注高碳铬不锈轴承钢9Cr18, 9Cr18Mo GB3086-82渗碳轴承钢G20CrMo,G20CrNiMo, CG20rNi2Mo,G20Cr2Ni4,G10CrNi3Mo,G20Cr2Mn2MoGB3203-82高碳铬轴承钢GCr6, GCr9, GCr9SiMn, GCr15,GCr15SiMnYJZ84二、轴承钢预备热处理规范钢号工艺名称工艺要点硬度(HBS)9Cr18退火800~840℃保温3-6h,以10~30℃/h,冷至700℃保温3-6h,,以小于90℃/h冷至600℃,出炉空冷fficeffice" />正火850~870℃保温3-6h,以小于90℃/h冷至600℃,出炉空冷9Cr18Mo 退火850~870℃保温3-6h,以10~30℃/h,冷至700℃保温3-6h,,以小于90℃/h冷至600℃,出炉空冷≤255正火850~870℃保温4-6h, 以小于30℃/h冷至600℃,出炉空冷GCr6退火790~810℃保温3-6h, 10~30℃/h,冷至600℃,出炉空冷正火900~950℃保温后空冷,大件风冷GCr9退火790~810℃保温2-6h, 以10~30℃/h,冷至650℃以下,出炉空冷179~207等温退火790~810℃保温2-6h,炉冷至710~720℃保温1-2h,再炉冷至650℃以下,出炉空冷207~229正火900~950℃保温1-2h,,分散空冷,大锻件风冷270~390高温回火650~700℃保温后空冷229~285GCr15退火790~810℃保温2-6h, 以10~30℃/h,冷至650℃以下,出炉空冷170~207等温退火790~810℃保温2-6h, 炉冷至710~720℃保温1-2h,再炉冷至650℃以下,出炉空冷207~229正火900~950℃保温1-2h,,分散空冷,大锻件风冷270~390高温回火650~700℃保温后空冷229~285GCr15SiMn退火790~810℃保温2-6h, 以10~30℃/h,冷至600℃以下,出炉空冷179~207等温退火790~810℃保温2-6h, 炉冷至710~720℃保温1-2h,出炉空冷207~229正火900~950℃保温10~90min,出炉空冷270~390G20Cr2Ni4A退火800~900℃,炉冷≤269软化退火680~700℃,空冷≤321正火890~920℃,空冷高温回火640~670℃保温4-6h,空冷≤269Cr14Mo4V退火880~1000℃保温4-6h, 以15~30℃/h,冷至740℃再以15~30℃/h,冷至600℃保温2-5h,,出炉空冷197~2419Cr18Mo退火850~870℃保温4-6h, 以30℃/h,冷至600℃,出炉空冷≤255轴承钢热处理工艺参数(2 )三、轴承钢淬火回火工艺参数钢号淬火回火加热温度(℃)冷却方式硬度(HRC)回火方式硬度(HRC)9Cr18800~850(预油 ffice150~160℃3h,空冷≥60。

锻件调质热处理工艺规程

锻件调质热处理工艺规程
Cr12.00~14.00
其它:
热处理后性能要求:
机械性能:
σb≥635Mpaδ5≥20%σ0.2≥440Mpaψ≥50%AK≥78J/㎝2
硬度(HB):240~280
其它:
工艺参数D:材料直径或厚度
工序号
工序内容
设备
装炉
温度
(℃)
加热
温度
(℃)
加热
时间
(min)
保温
时间
(min)
出炉
温度
(℃)
冷缺
介质
温度
(℃)
1
退火
<500
840~860
>100
(1.8~2.0)D
840~860
2
冷却
炉冷
<350
3
淬火加热
≤600
930~970
>60
2D
930~970
4
冷却
油槽

室温
5
回火加热
RT
≤500
600~630
>20
15~25+1D
600~630
6
冷却
空冷
室温
7
检查硬度
热处理工艺曲线
温度(℃)温度(℃)温度(℃)
昆山东吴阀门有限公司
(2Cr13锻件调质)工艺规程
公司名称:昆山东吴阀门有限公司
热处理工艺规程编号:0502-02日期:工艺评定纪录编号:0502-2002
修改号:日期:
热处理类型:调质处理
产品型号
零件图号
产品名称
零件名称
试件
材料:
毛坯种类:锻件
牌号:2Cr13标准号:GB1220-92

钢制压力容器热处理通用工艺规程(5篇)

钢制压力容器热处理通用工艺规程(5篇)

钢制压力容器热处理通用工艺规程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碳钢、低合金钢焊接构件的焊后热处理工艺。

本规程适用于锅炉、压力容器的碳钢、低合金钢产品,以改善接头性能,降低焊接残余应力为主要目的而实施的焊后热处理。

其他产品的焊后热处理亦可参照执行。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改,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9452-1988热处理炉有效区测定方法。

3、要求____人员及职责3.1.1热处理操作人员应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证,方可进行焊后热处理操作。

3.1.2焊后热处理工艺由热处理工艺员编制,热处理责任工程师审核。

3.1.3热处理工应严格按焊后热处理工艺进行操作,并认真填写原始操作记录。

3.1.4热处理责任工程师负责审查焊后热处理原始操作记录(含时间—温度自动记录曲线),核实是否符合焊后热处理工艺要求,确认后签字盖章。

3.2设备3.2.1各种焊后热处理及装置应符合以下要求:a)能满足焊后热处理工艺要求;b)在焊后热处理过程中,对被加热件无有害的影响;c)能保证被加热件加热部分均匀热透;d)能够准确地测量和控制温度;e)被加热件经焊后热处理之后,其变形能满足设计及使用要求。

3.2.2焊后热处理设备可以是以下几种之一:a)电加热炉;b)罩式煤气炉;c)红外线高温陶瓷电加热器;d)能满足焊后热处理工艺要求的其他加热装置3.3焊后热处理方法3.3.1炉内热处理a)焊后热处理应优先采用在炉内加热的方法,其热处理炉应满足GB9452的有关规定。

在积累了炉温与被加热件的对应关系值的情况下,炉内热处理时,一般允许利用炉温推算被加热件的温度,但对特殊或重要的焊接产品,温度测量应以安置在被加热件上的热电偶为准。

b)被加热件应整齐地安置于炉内的有效加热区内,并保证炉内热量均匀、流通。

在火焰炉内热处理时应避免火焰直接喷射到工件上。

热处理工艺(预先和最终)

热处理工艺(预先和最终)

三、退火和正火的选取原则
( 1 )Wc< 0.25 %的低碳钢,正火代替退火, 利于切削加工;防止游离三次渗碳体的析出, 提高工件的冷变形性。 (2)Wc=0.25~0.5%的中碳钢,也采用正 火,硬度偏高,但因成本低,生产率高; ( 3 )Wc=0 .5 ~0 .75% 的中高碳钢,一般 采用完全退火,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 ( 4 )Wc>0 .75% 的高碳钢或工具钢,一 般采用球化退火。若有网状二次渗碳体,先正 火消除之。 ( 5 )含碳量、合金元素高,奥氏体稳定性高, 完全退火,易缓冷得到马氏体和贝氏体,应高 温回火。


2、淬火加热温度: 原则:得到均匀细小的A组织,以便冷却后 得到均匀细小的马氏体组织; 亚共析钢:Ac3+30~50℃ 共析钢、过共析钢:Ac1+30~50℃ 合金钢: 低合金钢:Ac1或Ac3+50~100 ℃; 高合金钢:温度更高; (合金元素的作用,淬火加热温度应相应的提 高,以使合金元素的作用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组织: 亚共析钢:细小的板条马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 过共析钢:隐晶马氏体+细小的碳化物 +残余奥氏体。
等温退火的等温温度根据钢的成分和要求的硬度,由该 种钢的C曲线确定。
Accm之间的两相区加热,保温,得到不完全奥氏体 后,缓慢冷却以得到近于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1)目的: 细化晶粒,均匀组织,降低硬度,减小内应力, 改善切削加工性。 (2)适用钢种:共析钢、过共析钢、亚共析钢中 无大缺陷; (3)工艺参数: 加热温度:AC1+20~30℃ 优点:加热温度低,易操作,节能、降耗, 提高生产率。
钢的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工艺: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方法改变钢 的组织结构以获得工件所要求性能的技术操作; 制定基础: 热处理原理 种类: 普通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 表面热处理(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 形变热处理 预备热处理,最终热处理

热处理工艺规程资料

热处理工艺规程资料

热处理工艺规程资料热处理是指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等工艺控制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物理性能的改变过程。

热处理工艺规程是指对于不同种类材料进行热处理时所需的具体工艺参数和要求的规定。

下面就热处理工艺规程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1.热处理流程:热处理工艺规程首先需要明确热处理流程,包括加热、保温和冷却等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和时间控制。

2.加热温度:加热温度是热处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参数。

不同材料的加热温度会有所区别,需要根据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

3.保温时间:保温时间是指材料在一定温度下保持稳定状态的时间。

保温时间的长短会对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产生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材料的特性和要求进行合理的设置。

4.冷却速率:冷却速率也是热处理的重要参数之一、冷却速率的不同会影响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需要合理地控制冷却速率。

5.热处理设备:热处理工艺规程还需要明确所采用的热处理设备,包括热处理炉、加热元件、温度控制系统等。

这些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对于热处理工艺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

6.热处理介质:一些特定的热处理工艺可能需要在特定的介质中进行,比如油、水、盐等。

这些介质的选择和使用方法都需要在热处理工艺规程中进行明确。

7.目标性能要求:热处理工艺规程还需要明确对于材料的目标性能要求。

这些要求可能包括硬度、韧性、耐磨性等,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和材料的要求进行合理的设定。

8.检测方法和标准:热处理工艺规程还需要明确热处理后材料性能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这些检测方法可以包括金相显微分析、化学成分分析、机械性能测试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9.工艺控制要求:热处理工艺规程还需要明确对于工艺过程的控制要求,包括温度的控制精度、时间的控制精度、冷却速率的控制精度等。

这些要求对于保证热处理效果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10.安全操作规程:热处理工艺规程还需要明确对于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规程,包括材料的装卸、炉门打开和关闭、温度调整等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操作规范。

钢制压力容器热处理通用工艺规程范文(二篇)

钢制压力容器热处理通用工艺规程范文(二篇)

钢制压力容器热处理通用工艺规程范文一、前言本文旨在制定钢制压力容器热处理通用工艺规程,以确保热处理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和产品质量稳定性。

本规程适用于钢制压力容器的热处理工艺。

二、材料准备1. 选用符合设计要求和制造标准的钢材作为原料。

2. 对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确保其满足标准要求。

3. 对材料进行外观检查,确保无裂纹、沟槽等表面缺陷。

三、热处理工艺1. 普通碳钢材料的热处理工艺:(1) 预热:将材料置于加热炉中,以100℃/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预定温度(取决于材料种类和规格)。

保持预热温度30分钟。

(2) 淬火:将预热至所需温度的材料迅速放入冷却介质(如水、油等)中进行淬火处理。

(3) 回火:在600-700℃温度范围内对淬火后的材料进行回火处理,保持时间根据材料规格和硬度要求而定。

保持温度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

(4) 退火:对需要软化处理的材料,可进行退火处理。

退火温度和时间根据材料种类和要求进行调整。

2. 合金钢材料的热处理工艺:(1) 固溶处理:将材料放入加热炉中,以100℃/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固溶温度。

保持温度1小时。

(2) 淬火:将固溶处理后的材料迅速放入冷却介质(如水、油等)中进行淬火处理。

(3) 回火:在450-600℃温度范围内对淬火后的材料进行回火处理,保持时间根据材料规格和硬度要求而定。

保持温度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

四、操作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经过相关培训,熟悉工艺要求和操作规程,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2. 加热炉和冷却介质的温度应定期校准,确保温度准确性。

3. 热处理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冷却介质的质量,如有杂质应及时更换。

4. 淬火工艺中,应控制冷却介质的冷却速率,以避免材料出现裂纹等缺陷。

5. 温度控制器和计时器的准确性需要定期检查和校准。

五、质量控制1. 热处理后的材料应进行硬度测试和金相组织检查,确保满足标准要求。

2. 对热处理过程进行记录,包括材料种类、规格、加热炉温度、保温时间等重要参数。

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工艺
F、Fe3C(球状)
使二次渗碳体或珠光体中的渗碳体球化,以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蔓延退火
熔点以下100~200℃
减少化学成份和组织的不匀称
去应力退火
Ac1线以下(普通为500~600℃)
消除工件中残留内应力
正火(空冷)
加热温度
组织
目的
亚共析钢
Ac3+30~50℃
F+S
(1)作为总算热处理:细化晶粒、匀称组织
(2)作为预先热处理:对结构较大的合金结构钢前,淬火或调质前常举行正火,消除魏氏组织和带状组织,并获得细小而匀称的组织。
(3)改善切削加工性能:调节硬度
过共析钢
Accm+30~50℃
S+ Fe3CⅡ
热处理工艺
组织
目的
彻低退火
(重结晶退火)
亚共析钢:Ac3+20 Nhomakorabea30℃F+P
组织匀称化和细化,得到临近平衡状态的组织,以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因为冷却速度缓慢,还可消除内应力。
等温退火
亚共析钢:高于Ac3
过共析钢:高于Ac1
快冷到A1~550℃之间,保温,然后再缓慢冷却。
同上
球化退火
过共析钢:高于Ac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处理工艺规程(工艺参数)
编制: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
受控标识处:
分发号:
目录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
2.常用钢淬火、回火温度 (1)
2.1要求综合性能的钢种 (1)
2.2要求淬硬的钢种 (4)
2.3要求渗碳的钢种 (6)
2.4几点说明 (6)
3.常用钢正火、回火及退火温度 (7)
3.1要求综合性能的钢种 (7)
3.2其它钢种 (8)
3.3几点说明 (8)
4.常用钢去应力温度 (10)
5.各种热处理工序加热、冷却范围 (12)
5.1淬火………………………………………………………………………………………………1 2
5.2 正火及退火 (14)
5.3回火、时效及去应力 (15)
5.4工艺规范的几点说明 (16)
6.化学热处理工艺规范 (17)
6.1氮化 (17)
6.2渗碳 (20)
7.锻模热处理工艺规范 (22)
7.1锻模及胎模 (22)
7.2切边模 (24)
7.3锻模热处理注意事项 (25)
8.有色金属热处理工艺规范 (26)
8.1铝合金的热处理 (26)
8.2铜及铜合金 (26)
9.几种钢锻后防白点工艺规范 (27)
9.1第Ⅰ组钢 (27)
9.2第Ⅱ组钢 (28)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为“热处理工艺规程”(工艺参数),它主要以企业标准《金属材料技术条件》B/HJ-93年版所涉及的金属材料和技术要求为依据(不包括高温合金),并收集了我公司生产常用的工具、模具及工艺装备用的金属材料。

本标准适用于汽轮机、燃气轮机产品零件的热处理生产。

2.常用钢淬火、回火温度
2.1 要求综合性能的钢种:
注:①采用日本材料时,淬火温度为960~980℃,回火温度允许比表中温度高10~30℃。

②有效截面小于20mm者可采用空冷。

2.2要求淬硬的钢种(新HRC>30)
注:①回火后油冷。

②淬火加热时要加以保护,以防脱碳。

③回火脆性区为500~510℃,严禁采用。

④回火脆性区为470~530℃,严禁采用。

2.3 要求渗碳淬硬的钢种
2.4几点说明:
⑴表1~3中提供的淬火、回火温度范围,是供生产时按具体情况选定参数用的,不是某一炉允许的温度偏差。

⑵凡水冷的钢种(奥氏体钢除外)均应及时回火以防开裂。

⑶表1中的σs数值为σ0.2的数值。

⑷45、35CrMoA、40CrNiMoA为保证取样部位合格,毛坯送检硬度允许适当提高。

⑸对感应加热,快速加热的零件淬火温度允许适当提高。

⑹表中标有*者生产上尚未用过或较少用过,其参数不够成熟,尚待生产中进一步验证,生产中允许在验证基础上进行修改。

⑺表1~3中冷却为水→油者,允许用水→空→水代替,具体方法为:水冷一段时间后将零件提起空中(让零件反热后)再入水继续冷却。

3.常用钢正火、回火及退火温度
3.1要求综合性能的钢种
3.2其它钢种
注:①用于消除粗晶。

②Ⅰ用于软化;Ⅱ用于细化晶粒。

③用于消除粗晶。

④正火为消除过热组织及网状碳化物。

⑤模具翻新退火温度为720~740℃。

⑥模具翻新退火温度为710~730℃。

3.3几点说明:
⑴表5中列出的正火、回火、退火温度范围是供生产中在这区间内选用的,不是指一炉允许的温度偏差,一般情况下选用中限。

⑵表4规定的回火,根据技术条件要求,均在正火后进行。

表5规定的回火,根据具体情况,可在正火后进行,也可在锻后单独进行。

⑶渗碳钢消除渗碳层中网状碳化物的正火温度一律采用860~880℃。

4.常用钢除应力温度
表6
注:①经正火回火的铸件或型材件。

②用于Q235-A,对易变形焊接构件去焊接应力温度可选择中、下限,其余情况按上限温度选择,
但加热温度范围都应限制在±10℃。

③除焊接应力时按80℃/h升,≤60℃/h降,执行。

④正火后的回火温度
4.1几点说明:
(1)两种或两种以上钢材去应力并炉时,一般几种材料除应力温度温差不应超过20℃,并炉后的除应力温度应以几种材料中最低除应力温度为准。

特殊情况下,在不影响材料原性能前提下,并炉范围可酌情放宽。

但氮化零件氮化前除应力时,温度不准低于表6规定,因而不准与除应力温度低于氮化件除应力温度的零件并炉。

(2)两种或两种以上钢材组合焊接时,除焊接应力温度应为几种材料中最低的除焊接应力温度。

必要时采用专用工艺。

(3)除焊接应力的回火温度原则上为调质回火温度下限减(20~30℃),如表中未列除焊接应力回火温度的材料牌号需进行除焊接应力时,可按此原则自行选定。

(4)氮化件氮化后校直时,去应力的温度应低于氮化温度,即:Ⅰ组钢为450~480℃。

Ⅱ、Ⅱ组钢为500~520℃(钢的组别分类见表7)。

5. 各种热处理工序加热、冷却规范
5.1 淬火
⑴碳素、合金结构钢
⑴正火
5.4 工艺规范的几点说明:
⑴“透”系指工件装炉后,炉子到温起至工件与炉膛火色一致止的时间。

⑵装炉温度栏之“不限”一般系指不超过曲线中保温温度以下的各温度。

(如曲线中有两个保温温度,则应不超过第一段的保温温度)
⑶38CrMoAlA钢淬火保温时间应按规定再延长30%。

⑷要求淬硬零件的回火保温时间至少不小于1小时。

⑸除应力的时间:除机械加工和校直应力不得小于3小时;除焊接及铸造应力不得小于4小时。

⑹氮化件氮化后除校直应力时,除应力的整个过程均需通氮。

⑺按Z75.22-86 GH2136时效热处理为≤300℃入炉,随炉升温至710±10℃,保温烧透+12~16h 出炉空冷,达HRC32~42。

6. 化学热处理工艺规范
6.1氮化
⑴氮化技术要求
⑵工艺规范
热处理工艺规程(工艺参数)页码:19 共27 页
⑶注意事项:
①零件氮化前必须清除表面锈斑,用汽油清洗表面油污。

②零件装炉时,所有要氮化的表面,不许互相接触,特别注意大工件不要放在热电偶的附近,严禁工件靠在热电偶上。

对于局部氮化的零件,要检查镀锡部位是否正确。

对M16以下的螺孔和¢16以下的盲孔、通孔及经镀锡保护有螺纹的氮化件的螺纹部分、退刀槽,氮化前均进行涂料保护。

③氮化件入炉后应先通氮30分钟排除箱内的空气,氨气压力控制在100~150mm油柱,待空气排除后按工艺要求调节压力控制分解率。

氮化过程中氨气自始至终不得中断。

④氮化冷却时,先停电随炉冷却至≤150℃时停氨,取出零件。

⑤炉内氨气压力只做参考,操作时以控制分解率为准。

(b)* 煤油+酒精各50%,滴速与苯同。

首次使用时先进行试验,确定合适的滴速。

③渗碳保温时间到达前1~1.5小时看预测试样,根据测得的结果决定出炉时间。

④气体渗碳装炉时零件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至少要保持5~10mm。

固体渗碳装箱零件间或箱壁
间距不得小于15~20mm。

⑤渗碳后如果发现渗碳层有网状碳化物存在,均应进行正火处理以消除。

7. 锻模热处理工艺规范
7.1锻模及胎模:
表8
7.2切边模
淬火
色一致为止的持续时间。

8. 有色金属热处理工艺规范
8.1铝合金的热处理
⑴热处理方法代表符号
T1-人工时效;T4-固溶+自然时效;
T5-固溶+不完全时效;
T6-固溶+完全时效;
⑵铸造铝合金
8.2铜及铜合金
⑴温度
⑵时间:
铜及铜合金保温时间依温度及装炉量不同而异。

高温退火加热系数一般按碳钢退火加热系数的0.7~0.8计,低温退火按去机械及校直应力的加热系数而计,此外,还有依装炉量的多少而适当调整。

热处理工艺规程(工艺参数)页码:26 共27 页
9. 几种钢锻后防白点工艺规范
9.1 第Ⅰ组:34CrNi1Mo 34CrNi3Mo 12CrNi3A工艺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