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套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轴承套的设计说明书

轴承套的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一零件的分析(一)零件的作用此轴承套是机械加工中常见的一种零件,在各类机器中应用很广泛,主要起支撑或导向作用。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此轴承套的主要加工表面为外圆表面和内孔表面,主要的技术要求为:表面粗糙度要求,尺寸精度要求,位置精度要求。

具体分析如下:1.Φ34js7mm的外圆表面。

表面粗糙度Ra=6.3um,尺寸精度为Φ34±0.0125mm,此外圆相对于轴心线的圆跳动公差为0.01mm2.Φ22H7mm的内孔。

此内孔主要工作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为Ra=1.6um,尺寸精度为Φ220021 .0mm。

3.Φ42mm的左端面与轴心线的垂直度公差为0.01mm。

4.Φ4mm孔等次要加工表面及内孔。

工艺规程设计(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零件材料为ZQSn6-6-3,因为轴承套在工作时主要起支撑轴承的作用,考虑到机器工作的连续性要求及零件的粗糙度、尺寸精度要求较高,所以选用热轧圆棒料作为毛坯。

(二) 基准的选择1. 粗基准的选择对于这种一般的零件而言,选择毛坯外圆作为粗基准即可。

2. 精基准的选择精基准的选择是相对于粗基准而言的。

对于此轴承套精基准的选择主要考虑到左端面与轴心线的垂直度要求、Φ34js7mm 的外圆与轴心线的圆跳动要求以及外圆和内孔的尺寸精度要求。

所以在加工外圆时用左端面和内孔作为精基准,用心轴定位,两顶尖装夹即可。

加工内孔时用已加工过的外圆表面作为精基准即可保证内孔的尺寸精度要求。

(三) 制定工艺路线工序一:按上工艺草图车至尺寸,6个零件同时加工,尺寸均相同; 工序二:用软卡爪夹住Φ42mm 外圆,找正钻孔Φ20.5mm 成单件: 工序三:1.用软卡爪夹住Φ35mm 外圆2.车左端面,取总长40mm 至尺寸3.车孔Φ2212.008.0--mm4.车内槽Φ24mmx16mm 至尺寸5.铰孔Φ22H7mm 至尺寸6.倒角工序四:1.工件套心轴,装夹于两顶尖之间 2.车Φ34js7mm 至尺寸 3.车阶台平面6至尺寸 4.倒角工序五:以端面和孔定位,钻Φ4mm孔工序六:检验入库(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此轴承套的材料为ZQSn6-6-3,零件的最大径向尺寸为42mm,查《工艺手册》得,机械单边加工余量1.5。

机械轴套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轴套课程设计说明书

准备教学资料: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 如教材、课件、实验器材等
设计课程内容:根据目标设计课程内 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
实施教学:按照教学计划实施教学, 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操作等
制定教学计划: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包括课时安排、教学进度等
评估教学效果: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包括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效 果等
机械轴套的强度计算
强度计算公式:σ=F/A 强度等级:根据材料和用途选择合适的强度等级 应力集中:考虑轴套上的应力集中现象,进行强度校核 疲劳强度:考虑轴套在长期使用中的疲劳强度,进行疲劳寿命计算
机械轴套的刚度计算
刚度定义:抵抗变形的能力 刚度计算公式:E=F/δ 影响因素:材料、截面形状、尺寸等 计算方法:有限元法、实验法等
增强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机械轴套的设计 原理和结构
机械轴套的材料 选择和加工工艺
机械轴套的装配 和调试方法
机械轴套的性能 测试和优化方法
课程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确定课程目标:明确课程要达到的目标 和效果
热处理: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改变轴套表面的组织和性能,提高耐磨性、耐腐蚀性和疲劳强 度。
喷涂:通过喷枪将涂料喷涂在轴套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提高耐磨性、耐腐蚀性和美观性。
化学处理:通过化学反应,在轴套表面形成一层化学物质,提高耐磨性、耐腐蚀性和美观性。
机械轴套的质量检测和控制
检测项目:尺寸、形状、表面粗糙度等
切割:将材料切割成所需的尺寸和形状
磨削:使用磨床对轴套进行磨削,提高其 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轴承套工艺设计说明书-第5组标准版

轴承套工艺设计说明书-第5组标准版

轴承套加工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12月目录一、概述 (3)二、零件工艺分析 (5)三、确定毛坯 (6)轴承套的工艺路线如下:下料→车两端面→粗车各外圆→精车各外圆,车槽,倒角→检验77.1 工序设计 (11)7.2 机床选择 (11)参考文献 (14)一、概述套筒类零件的加工工艺根据其功用、结构形状、材料和热处理以及尺寸大小的不同而异。

就其结构形状来划分,大体可以分为短套筒和长套筒两大类。

一般套筒类零件在机械加工中的主要工艺问题是保证内外圆的相互位置精度(即保证内、外圆表面的同轴度以及轴线与端面的垂直度要求)和防止变形。

套筒类零件的外圆表面多以过盈或过渡配合与机架或箱体孔相配合起支承作用。

内孔主要起导向作用或支承作用,常与运动轴、主轴、活塞、滑阀相配合。

有些套筒的端面或凸缘端面有定位或承受载荷的作用。

套筒类零件虽然形状结构不一,但仍有共同特点和技术要求,根据使用情况可对套筒类零件的外圆与内孔提出如下要求1)内孔与外圆的精度要求外圆直径精度通常为IT5~IT7,表面粗糙度Ra 为5~0.63um,要求较高的可达0.04 um;内孔作为套类零件支承或导向的主要表面,要求内孔尺寸精度一般为IT6~117,为保证其耐磨性要求,对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Ra=2.5~0.16 um)。

有的精密套筒及阀套的内孔尺寸精度要求为IT4~II5,也有的套筒(如油缸、气缸缸筒)由于与其相配的活塞上有密封圈,故对尺寸精度要求较低,一般为II'8—ITc),但对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Ra一般为2.5~1.6um。

2)几何形状精度要求通常将外圆与内孔的几何形状精度控制在直径公差以内即可;对精密轴套有时控制在孔径公差的1/2~1/3,甚至更严。

对较长套筒除圆度有要求以外,还应有孔的圆柱度要求。

为提高耐磨性,有的内孔表面粗糙度要求为Ral.6-0.1 um,有的高达Ra0.025um。

套筒类零件外圆形状精度一般应在外径公差内,表面粗糙度Ra为3.2~0.4um。

轴承套课程设计说明书

轴承套课程设计说明书

燕山大學課程設計說明書題目:“軸承套”機械加工工藝規程及“鑽6-Φ”夾具設計學院(系):機械工程學院機制系年級專業: 08級機制X學號:080101010XXX學生姓名:XXXXXX指導教師:XXXXXXXXXXXXXX教師職稱:目錄第1章零件の分析 (1)1.1 零件の功用及結構分析 (1)1.2 零件の工藝分析 (2)第2章軸承套零件機械加工工藝規程設計 (3)2.1 毛坯の選擇 (3)2.2 基准の選擇 (3)2.3 工藝路線の擬定 (3)の確定の確定2.4 加工餘量、工序尺寸及其公差の確定 (4)2.5 切削用量及工時定額の確定 (5)第3章鑽6-Φ工序夾具設計 (6)3.1 任務の提出 (6)3.2 定位方案及定位裝置の設計計算 (6)の確定の選擇の分析計算3.3 對刀或導引元件(裝置)設計 (8)3.4 夾緊方案及裝置の設計計算 (8)の確定の分析計算3.5 連接元件及夾具體設計 (10)3.6 夾具操作及維護簡要說明 (11)第4章鑽6-Φ工序夾具虛擬裝配 (12)4.1 Pro/E三維零件設計及虛擬裝配技術 (12)夾具主要零件虛擬創建 (12)虛擬裝配方法、順序及零件約束確定 (13)4.4夾具組件虛擬裝配及其分解................ . (13)參考文獻 (15)結束語 (16)附錄Ⅰ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卡片 (17)附錄Ⅱ機械加工工序卡片 (18)第一章零件の分析1.1、零件の功用及結構分析軸承套廣泛應用於輕負荷便於拆裝の地方。

題目中給出の零件如圖:二維圖如下:有許多軸承在裝配和拆卸中會遇到困難,特別在箱體內部軸承の裝配受到條件限制,應用軸承套解決了裝配和拆卸の難題。

零件上6個Φ上緊定螺絲,用於聯接軸承套和本體,以達到內圈周向、軸向固定の目の但因為內圈內孔是間隙配合,一般只用於輕載、無沖擊の場合。

零件外圓壁上4個Φ4の孔為油孔,用以通潤滑油。

外圓面與法蘭下表面與本體相配合,內圓面與內圓臺階面用以安裝滾動軸承,承受軸向和周向力。

CA6140轴套设计说明书

CA6140轴套设计说明书

CA6140轴套工艺规程设计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课程设计题目CA6140轴套工艺规程设计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CA6140轴套工艺规程设计目录前言 (1)一、零件的分析 (2)1、零件的作用 (2)2、零件的工艺分析 (2)3、零件的生产类型 (2)二、工艺规程设计 (3)1、毛坯的设计 (3)1.1、毛坯的种类 (3)1.2、选择毛坯 (3)1.3、毛坯锻件公差等级 (3)1.4、毛坯锻件材质系数 (3)1.5、毛坯锻件质量及复杂系数 (3)1.5.1、毛坯锻件质量估算 (3)1.5.2、毛坯复杂系数计算 (4)1.6、确定毛坯尺寸及加工余量 (4)1.6.1毛坯高度方向尺寸加工余量 (5)1.6.2毛坯锻件圆角的选择 (5)1.6.3模锻斜度的选择 (5)2、定位基准的选择 (5)2.1、粗基准的选择 (5)2.2、精基准的选择 (6)CA6140轴套工艺规程设计3、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6)3.1、CA6140车床轴套表面加工方案 (6)3.2工序安排原则 (7)3.3工序的拟定 (7)3.4加工余量、工序尺寸以及公差的确定 (8)4、切削刀具的选择 (13)5、量具的选择 (14)6、机床的选择 (14)三、专用夹具的设计 (15)1、凸缘槽5H9工艺性要求 (15)2、定位基准的选择 (17)3、定位误差的计算 (17)4、夹具尺寸确定及零件选取 (18)5、非标准件的设计 (17)6、夹具操作方法 (18)总结 (19)参考文献 (19)CA6140轴套工艺规程设计前言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课、专业课以及实习之后进行的。

这是让我们在毕业设计之前进行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这次课程设计在我们的大学四年生活中占有重要作用。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得到了得到下述各方面的锻炼:1 能熟练运用机械制造工艺设计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与换算等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轴套锻模设计说明书1 (1)

轴套锻模设计说明书1 (1)

《锻造工艺学及模具设计》题目轴套模锻设计专业班级材料11002班16学生姓名李雄飞指导教师杨雄日期2013年12月28日目录锻造工艺学及模具设计 (1)一、原始数据 (3)2、根据零件图设计冷锻件图 (4)3、终锻模膛的设计 (7)4、确定锻造变形工步 (9)5、坯料尺寸的确定 (9)6、制坯型槽的设计 (10)7、锻模结构的设计 (10)8、模具外挂及起重孔尺寸的确定 (12)9、确定锻造温度范围及加热冷却规范 (13)10、锻造工艺规程 (13)11、参考文献 (13)1、设计任务书轴套模锻设计一、原始数据如图,是轴套的零件图生产条件:在2吨模锻锤上模锻,生产批量为成批生产。

材料选用45钢2、根据零件图设计冷锻件图1.1确定分模面的位置根据零件的形状采用上下非对称直线分模,分模简图如下图所示1.2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和公差(1)计算锻件质量m锻件的体积()22213290463610036100222V πππ⎛⎫⎛⎫⎛⎫=⨯⨯+⨯⨯--⨯⨯ ⎪ ⎪ ⎪⎝⎭⎝⎭⎝⎭=733.24cm 345号钢的密度ρ=7.85g/cm 3M =V ρ=5.76kg(2)计算锻件形状复杂系数S()2222132904636100361002220.5361321002S ππππ⎡⎤⎛⎫⎛⎫⎛⎫⨯⨯+⨯⨯--⨯⨯⎢⎥⎪ ⎪ ⎪⎝⎭⎝⎭⎝⎭⎢⎥⎣⎦==⎛⎫⨯⨯⎪⎝⎭S 在0.32~0.63G C =范围内,所以复杂系数为2S 级。

(3)材质系数的确定45钢含碳量c%=0.42~0.50%<0.65%所以材质系数为1M 级。

(4)零件加工余量的确定由【2】表2.2-2,表2.2-3查得锻件厚度尺寸100mm ,余量2.0~2.5mm ,取2.5mm 。

锻件长度尺寸132mm ,余量2.0~2.5mm ,取2.5mm 。

内孔直径尺寸φ46mm ,单边余量为2.0mm 。

(5)确定锻件的公差根据锻件的基本尺寸、质量、复杂系数S 以及材质系数M ,由【2】表2-4、2-6查公差锻件尺寸132mm ,公差 2.11.13.2mm +-; 锻件尺寸90mm ,公差 1.90.92.8mm +-; 厚度尺寸100mm ,公差 2.40.83.2mm +-; 厚度尺寸36mm ,公差 2.40.83.2mm +-;内孔直径46mm ,公差0.81.72.5mm +-;错差1.2mm ;残留飞边公差1.2mm ;1.3确定锻件的模锻斜度该锻件为对称锻件,上下模型槽深度不相等根据锻件各部分高度与宽度之比值H/B ,以及长度与宽度的比值L/B100360.71190H B -== 90190L B == 查【2】表2.2-16得外斜度α=5°,内斜度应比外斜度大一级故β=7°1.4确定锻件的圆角半径锻件上的圆角半径可使金属容易充满模腔,脱模方便和延长模具寿命对于外圆角半径可按公式:r=余量+零件相应处圆角半径或倒角=2.5+3=5.5mm ;取r 1=6mm 若零件无倒角按r 2=余量=2.5mm 对于内圆角半径R=,其应比外圆角r 大,一般取R=(2~3)r=12mm1.5确定锻件的冲孔连皮由于锻件内孔直径<60mm,因此采用平底连皮,连皮厚度S和圆角半径R值主要与设备吨位有关。

CA6140轴套设计说明书

CA6140轴套设计说明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程设计题目CA6140 轴套工艺规程设计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目录前言⋯⋯⋯⋯⋯⋯⋯⋯⋯⋯⋯⋯⋯⋯⋯⋯⋯⋯⋯⋯⋯⋯ 1一、零件的分析⋯⋯⋯⋯⋯⋯⋯⋯⋯⋯⋯⋯⋯⋯⋯⋯⋯ 21、零件的作用⋯⋯⋯⋯⋯⋯⋯⋯⋯⋯⋯⋯⋯⋯⋯⋯⋯ 22、零件的工艺分析⋯⋯⋯⋯⋯⋯⋯⋯⋯⋯⋯⋯⋯⋯⋯23、零件的生产类型⋯⋯⋯⋯⋯⋯⋯⋯⋯⋯⋯⋯⋯⋯⋯2二、工艺规程设计⋯⋯⋯⋯⋯⋯⋯⋯⋯⋯⋯⋯⋯⋯⋯⋯ 31、毛坯的设计⋯⋯⋯⋯⋯⋯⋯⋯⋯⋯⋯⋯⋯⋯⋯⋯⋯ 31.1、、毛坯的种类⋯⋯⋯⋯⋯⋯⋯⋯⋯⋯⋯⋯⋯⋯⋯⋯ 31.2、选择毛坯⋯⋯⋯⋯⋯⋯⋯⋯⋯⋯⋯⋯⋯⋯⋯⋯⋯ 31.3、毛坯锻件公差等级⋯⋯⋯⋯⋯⋯⋯⋯⋯⋯⋯⋯⋯ 3 1.4、、毛坯锻件材质系数⋯⋯⋯⋯⋯⋯⋯⋯⋯⋯⋯⋯⋯ 31.5、毛坯锻件质量及复杂系数⋯⋯⋯⋯⋯⋯⋯⋯⋯⋯ 31.5.1、毛坯锻件质量估算⋯⋯⋯⋯⋯⋯⋯⋯⋯⋯⋯⋯ 31.5.2、毛坯复杂系数计算⋯⋯⋯⋯⋯⋯⋯⋯⋯⋯⋯⋯ 41.6、确定毛坯尺寸及加工余量⋯⋯⋯⋯⋯⋯⋯⋯⋯⋯ 41.6.1毛坯高度方向尺寸加工余量⋯⋯⋯⋯⋯⋯⋯⋯51.6.2毛坯锻件圆角的选择⋯⋯⋯⋯⋯⋯⋯⋯⋯⋯⋯⋯ 51.6.3模锻斜度的选择⋯⋯⋯⋯⋯⋯⋯⋯⋯⋯⋯⋯⋯⋯ 52、定位基准的选择⋯⋯⋯⋯⋯⋯⋯⋯⋯⋯⋯⋯⋯⋯ 52.1、粗基准的选择⋯⋯⋯⋯⋯⋯⋯⋯⋯⋯⋯⋯⋯⋯⋯⋯ 52. 2、精基准的选择⋯⋯⋯⋯⋯⋯⋯⋯⋯⋯⋯⋯⋯⋯⋯ 63、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63.1、CA6140车床轴套表面加工方案⋯⋯⋯⋯⋯⋯⋯⋯⋯ 63.2工序安排原则⋯⋯⋯⋯⋯⋯⋯⋯⋯⋯⋯⋯⋯⋯⋯⋯⋯7 3.3工序的拟定⋯⋯⋯⋯⋯⋯⋯⋯⋯⋯⋯⋯⋯⋯⋯⋯⋯⋯7 3.4加工余量、工序尺寸以及公差的确定⋯⋯⋯⋯⋯⋯⋯84、切削刀具的选择⋯⋯⋯⋯⋯⋯⋯⋯⋯⋯⋯⋯⋯⋯⋯⋯135、量具的选择⋯⋯⋯⋯⋯⋯⋯⋯⋯⋯⋯⋯⋯⋯⋯⋯⋯⋯146、机床的选择⋯⋯⋯⋯⋯⋯⋯⋯⋯⋯⋯⋯⋯⋯⋯⋯⋯⋯14三、专用夹具的设计⋯⋯⋯⋯⋯⋯⋯⋯⋯⋯⋯⋯⋯⋯⋯151、凸缘槽5H9工艺性要求⋯⋯⋯⋯⋯⋯⋯⋯⋯⋯⋯⋯⋯152、定位基准的选择⋯⋯⋯⋯⋯⋯⋯⋯⋯⋯⋯⋯⋯⋯⋯⋯⋯173、定位误差的计算⋯⋯⋯⋯⋯⋯⋯⋯⋯⋯⋯⋯⋯⋯⋯⋯⋯174、夹具尺寸确定及零件选取⋯⋯⋯⋯⋯⋯⋯⋯⋯⋯⋯⋯⋯185、非标准件的设计⋯⋯⋯⋯⋯⋯⋯⋯⋯⋯⋯⋯⋯⋯⋯⋯⋯176、夹具操作方法⋯⋯⋯⋯⋯⋯⋯⋯⋯⋯⋯⋯⋯⋯⋯⋯⋯⋯18总结⋯⋯⋯⋯⋯⋯⋯⋯⋯⋯⋯⋯⋯⋯⋯⋯⋯⋯⋯⋯⋯⋯⋯1 919参考文献前言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课、专业课以及实习之后进行的。

轴套设计说明书

轴套设计说明书

篇一:接轴套设计说明书攀枝花学院学生课程设计(论文)题目:接轴套零件的工艺规程及钻8-φ17孔夹具设计所在院(系):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2011级先进制造1班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2014年 12 月 10 日攀枝花学院本科学生课程设计任务书攀枝花学院学生课程设计摘要本次设计内容涉及了机械制造工艺及机床夹具设计、金属切削机床、公差配合与测量等多方面的知识。

接轴套加工工艺规程及钻孔的夹具设计是包括零件加工的工艺设计、工序设计以及专用夹具的设计三部分。

在工艺设计中要首先对零件进行分析,了解零件的工艺再设计出毛坯的结构,并选择好零件的加工基准,设计出零件的工艺路线;接着对零件各个工步的工序进行尺寸计算,关键是决定出各个工序的工艺装备及切削用量;然后进行专用夹具的设计,选择设计出夹具的各个组成部件,如定位元件、夹紧元件、引导元件、夹具体与机床的连接部件以及其它部件;计算出夹具定位时产生的定位误差,分析夹具结构的合理性与不足之处,并在以后设计中注意改进。

关键词:工艺,工序,切削用量,夹紧,定位,误差i篇二:带铜衬轴套设计说明书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制定带铜衬轴套件的加工工艺,设计铣20台面的铣床夹具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陶福春机械工程系2012年11月15日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制定带铜衬轴套零件(图5-17)的加工工艺,设计铣设计要求: 1、中批生产;设计内容: 1、绘制加工工件图,计算机绘图;2、制订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填写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卡一张和铣34两侧面工序的工序卡。

3、设计指定的工序夹具,绘制夹具全套图纸;艺过程卡和工序卡,并交电子文稿。

设计时间:2012答辩时间:年11月12日至11月23日班级:陶福春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系主任:2012年11月6日序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接轴套设计说明书攀枝花学院学生课程设计(论文)题目:接轴套零件的工艺规程及钻8-φ17孔夹具设计所在院(系):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2011级先进制造1班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2014年 12 月 10 日攀枝花学院本科学生课程设计任务书攀枝花学院学生课程设计摘要本次设计内容涉及了机械制造工艺及机床夹具设计、金属切削机床、公差配合与测量等多方面的知识。

接轴套加工工艺规程及钻孔的夹具设计是包括零件加工的工艺设计、工序设计以及专用夹具的设计三部分。

在工艺设计中要首先对零件进行分析,了解零件的工艺再设计出毛坯的结构,并选择好零件的加工基准,设计出零件的工艺路线;接着对零件各个工步的工序进行尺寸计算,关键是决定出各个工序的工艺装备及切削用量;然后进行专用夹具的设计,选择设计出夹具的各个组成部件,如定位元件、夹紧元件、引导元件、夹具体与机床的连接部件以及其它部件;计算出夹具定位时产生的定位误差,分析夹具结构的合理性与不足之处,并在以后设计中注意改进。

关键词:工艺,工序,切削用量,夹紧,定位,误差i篇二:带铜衬轴套设计说明书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制定带铜衬轴套件的加工工艺,设计铣20台面的铣床夹具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陶福春机械工程系2012年11月15日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制定带铜衬轴套零件(图5-17)的加工工艺,设计铣设计要求: 1、中批生产;设计内容: 1、绘制加工工件图,计算机绘图;2、制订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填写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卡一张和铣34两侧面工序的工序卡。

3、设计指定的工序夹具,绘制夹具全套图纸;艺过程卡和工序卡,并交电子文稿。

设计时间:2012答辩时间:年11月12日至11月23日班级:陶福春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系主任:2012年11月6日序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

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了解并认识一般机器零件的生产工艺过程,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并且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大好基础。

由于能力所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教。

目录设计任务书 ............................................................................. ................... i 序言 ............................................................................. ............................. ii 课程设计说明书正文:第1章零件的分析 ............................................................................. . (1)1.1 零件的作用 ............................................................................. .. (1)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1)第2章工艺规程设计 (1)2.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2)2.2 基面的选择 ............................................................................. .. (2)2.3 制定工艺路线 ............................................................................. . (3)2.4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3)2.5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3)第3章专用夹具设计 (6)3.1 设计主旨 ............................................................................. .. (6)3.2 夹具设计 ............................................................................. .. (6)参考文献 ............................................................................. . (8)致谢 ............................................................................. (9)第1章零件的分析1.1 零件的作用衬套轴是回转类零件,主要用于和别的零件进行装配。

所以芯轴要有一定的配合精度以及表面接触强度,还有要有足够的刚度和耐磨性,以满足使用要求。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该零件是轴类零件,形状不太复杂,尺寸精度要求比较高。

如图一,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分析如下:(1)φ95的外圆和φ50的内圆,都有很高的尺寸精度要求,主要是为了和其装配件很好的装配。

(2)在φ95的外圆切了一个槽,槽的两面有一定的粗糙度要求。

(3)在φ95的端面上打了2个m8的螺纹孔,要注意他们的相互位置。

图一带铜衬轴套1篇三:带齿轴套设计说明书论文题目:带齿轴套指导教师:武燕系别:专业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姓名学号:机电工程系 0901 日期:2012年11月目录第1章零件的工艺分析.............................................................................. . (1)1.1带肩轴套的二维零件图和三维图 (1)1.2带肩轴套的工艺分析.............................................................................. .. (1)第2章注塑机的选用.............................................................................. .. (3)2.1模具结构形式确定.............................................................................. (3)2.1.1塑件成形方案选择.............................................................................. .. (3)2.1.2确定型腔数量及排列方式 (3)2.1.3确定模具结构形式.............................................................................. .. (3)2.2注塑机型号的选择.............................................................................. (3)2.2.1塑件的计算.............................................................................. .. (3)2.2.2注塑机型号的选择.............................................................................. .. (3)2.2.3成形参数的选择.............................................................................. (5)第3章 ug中模具机构的设计 ............................................................................. (6)3.1利用注塑模向导进行模具分型设计 (6)3.2利用注塑模向导进行模架内部设计............................................................10第4章注射机参数的校核.............................................................................. . (15)4.1最大注射量校核.............................................................................. .. (15)4.2锁模力的校核.............................................................................. (15)4.3模具与注射机安装部分相关尺寸的校核 (15)4.3.1模具闭合高度校核.............................................................................. (15)4.3.2模具外形.............................................................................. . (15)4.4开模行程的校核.............................................................................. .. (15)第5章带齿轴套模具的三维图.............................................................................. .. 16参考文献.............................................................................. . (18)第1章零件的工艺分析1.1带齿轴套的二维零件图和三维图如下图1-1和1-2所示图1-1图1-21.2带齿轴套的工艺分析图1-1是塑件的零件图,其主要尺寸如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