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复杂难处理镍、钴金属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与 - 昆明理工大学

合集下载

复杂难处理资源可控加压浸出技术

复杂难处理资源可控加压浸出技术

江铜集团、金川公司、秘鲁 Toromocho、菲律宾 TVI 公司等工程建设项目,年产经济效益 22.5 亿元, 并与国内多家企业签署技术服务合同,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符合国家清洁生产相关政策,具有广 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曾获科技奖励情况: 本项目主要技术发明为国内外首创,经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鉴定的“红土镍矿常压-加压联合 浸出工艺”、“新疆阿舍勒铜矿全湿法冶金新工艺”、“中低品位复杂辉钼精矿全湿法提取技术”、 “铜冶炼过程中含砷物料综合利用”等 4 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加压浸出提升锌冶炼联合流 程”、“铁闪锌矿低温低压加压浸出新工艺”等 2 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获得 2014 年度中 国有色金属工业技术发明一等奖。 主要完成人及技术贡献: 1、蒋开喜,北京矿冶研究总院院长,教授级高工(第一完成人)。担任“复杂难处理资源可控加 压浸出技术”项目第一负责人,方案制定者和组织实施者。提出并制定红土镍矿常压—加压联合浸 出工艺、铜锌复杂矿低温低压加压浸出新工艺、复杂钼精矿全湿法提取技术、铜冶炼过程中含砷物 料综合利用技术及加压浸出提升锌冶炼联合流程的技术目标、研究思路和实施路线。曾获国家科技 进步一等奖 1 项,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 1 项,江西省科学技术奖 1 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 奖 3 项。 2、王海北,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冶金研究设计所所长,教授高工(第二完成人)。担任项目方 案制定者和组织实施者,提出中低品位复杂辉钼精矿全湿法提取技术流程。主持完成铜冶炼过程含 砷物料综合利用技术、阿舍勒铜锌混合矿低温低压加压浸出技术、中低品位复杂辉钼精矿全湿法提 取技术的开发及工程实施,对本项目的第 2、3、4 创新点做出创造性贡献。曾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 科学技术奖 4 项,新疆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 1 项。 3、刘三平,高级工程师(第三完成人)。作为项目组主要技术骨干,负责完成红土镍矿常压— 加压联合浸出工艺研究和实施,参与完成阿舍勒铜锌混合矿低温低压加压浸出技术的工程实施,对 本项目的第 1 创新点做出创造性贡献。 4、龙子平,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第四完成人)。担任本项目的主要组 织实施者,负责铜冶炼过程中含砷物料综合利用技术攻关及现场实施,对本项目的第 4 创新点做出 创造性贡献。 5、王玉芳,高级工程师(第五完成人)。担任本项目组主要技术骨干,负责完成铁闪锌矿低温 低压加压浸出技术研究实施,参与完成铜冶炼过程含砷物料综合利用技术、中低品位复杂辉钼精矿 全湿法提取技术及加压浸出提升锌冶炼联合流程的研发及推广,对本项目的第 2、3 创新点做出创造 性贡献。曾获中国有色金属建设协会优秀工程咨询奖一等奖 1 项。

云南省科技厅关于2024年昆明理工大学“双一流”科技专项(第四批)社会发展领域拟立项项目的公示

云南省科技厅关于2024年昆明理工大学“双一流”科技专项(第四批)社会发展领域拟立项项目的公示

云南省科技厅关于2024年昆明理工大学“双一流”科技专项(第四批)社会发展领域拟立项项目的公示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公布日期】2024.09.29
•【字号】
•【施行日期】2024.09.2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技计划
正文
云南省科技厅关于2024年昆明理工大学“双一流”科技专项(第四批)社会发展领域拟立项项目的公示根据《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云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库管理办法》等要求,经省科技厅厅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将2024年昆明理工大学“双一流”科技专项(第四批)社会发展领域拟立项项目进行公示。

公示时间自2024年9月29日至10月10日(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

公示期间,如有异议,请将有关情况反馈至省科技厅,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

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应提供书面材料并加盖本单位公章,写明联系人和联系电话;个人提出异议的,应签署真实姓名和有效联系电话。

匿名或超出期限的异议不予受理。

联系人及电话:省科技厅社会发展科技处,胡燕琴,*************。

监督电话:省科技厅机关纪委,*************。

通讯地址及邮编:昆明市北京路542号省科技厅大楼804室,650051。

附件:2024年昆明理工大学“双一流”科技专项(第四批)社会发展领域拟
立项项目清单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2024年9月29日附件
2024年昆明理工大学“双一流”科技专项(第四批)社会发展领域拟立项项目
项目清单。

废旧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拆卸过程中的材料回收与再利用研究

废旧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拆卸过程中的材料回收与再利用研究

废旧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拆卸过程中的材料回收与再利用研究随着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不断增加。

而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作为其核心部件之一,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潜力。

然而,动力蓄电池的废旧处理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对废旧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拆卸过程中材料回收与再利用的研究进行探讨。

一、废旧动力蓄电池的资源价值废旧动力蓄电池不仅包含有价值的金属材料,还存在大量有机物和无机盐等材料,这些材料在适当的条件下具有很高的再利用价值。

1. 金属材料回收:废旧动力蓄电池中常见的金属材料包括锂、钴、镍等。

这些金属可通过适当的回收技术进行提取和再利用。

例如,通过化学和物理方法,可以分离出纯度较高的金属材料,供再次制造动力蓄电池或其他应用。

2. 有机物的回收:废旧动力蓄电池中存在大量的有机物,如液体电解质和聚合物等。

这些有机物可以通过适当的处理方法,如溶剂回收和热解等,转化为有用的溶剂或能源材料。

3. 无机盐的回收:废旧动力蓄电池中的无机盐主要指电解质中所含的盐类物质。

这些无机盐可以通过蒸发、晶化和离子交换等方法进行回收,用于制备新的电解质或其他工业应用。

二、废旧动力蓄电池拆卸过程中的材料回收技术废旧动力蓄电池拆卸过程中的材料回收需要采用一系列有效的技术手段,以确保回收效果和环境友好。

1. 拆卸技术:合理的拆卸技术是实现材料回收的基础。

拆卸过程应该精细且高效,以最大程度地保持材料的完整性,减少破坏和污染。

2. 分离技术:废旧动力蓄电池中的各个组件需要进行分离处理。

例如,电池外壳、电解液和正负极材料需要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分离,以便进一步提取其中的有用物质。

3. 提取技术:提取有价值的金属材料、有机物和无机盐是材料回收的关键步骤。

采用适当的化学和物理方法,如溶剂回收、电化学提取和热解等,可以实现有价值材料的有效提取。

4. 处理技术:废旧动力蓄电池中存在的有机物和无机盐需要通过适当的处理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转化和利用。

镍钴矿的选矿废渣资源化利用

镍钴矿的选矿废渣资源化利用

添加 标题
回收利用:将处理后的废渣进行回 收利用,如制作建筑材料、肥料等
Part Four
镍钴矿选矿废渣资 源化利用的应用实

实际应用案例
某镍钴矿选矿废渣资源化利用项 目,通过回收废渣中的镍、钴等 金属元素,实现资源再利用。
某公司采用先进的选矿技术,将 镍钴矿选矿废渣中的金属元素提 取出来,用于生产电池材料。
粒度细小:颗粒直径一般在0.110mm之间
02
含水量高:废渣含水量一般在10%30%之间
04
资源化利用价值:废渣中含有可回 收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具有较高
的资源化利用价值。
06
废渣的危害
环境污染:废渣中含有重 金属等有害物质,容易造 成土壤、水源和空气污染
安全隐患:废渣中含有易 燃易爆物质,如果不妥善 处理,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经济效益的提升
镍钴矿选矿废渣资源化利用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废渣资源化利用可以减少废渣处理费用,降低环境污染。 废渣资源化利用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废渣资源化利用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Part Three
镍钴矿选矿废渣资 源化利用的方法与
技术
废渣的预处理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镍钴 矿选矿废渣资源 化利用可以降低 生产成本,提高
经济效益。
添加标题
社会效益:镍钴 矿选矿废渣资源 化利用可以减少 环境污染,保护 生态环境,提高
社会效益。
添加标题
应用实例:某公 司通过镍钴矿选 矿废渣资源化利 用,每年节省生 产成本数百万元, 同时减少了废渣 对环境的污染。
利用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
THANKS
汇报人:

云南省科技厅关于组织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等4个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的通知

云南省科技厅关于组织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等4个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的通知

云南省科技厅关于组织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等4个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的
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公布日期】2024.09.18
•【字号】
•【施行日期】2024.09.1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技计划
正文
云南省科技厅关于组织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等4个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等4个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有关要求,为做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等4个重点专项2024年度指南项目的申报及推荐工作,现通知如下。

一、申报要求
请符合申报条件的单位,按照国家能源局的申报通知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填写并提交项目申报书,申报书中所需附件材料全部以电子扫描件上传。

网上填报的申报书将作为后续形式审查和项目评审工作的依据。

二、推荐要求
项目申报单位需填报完成后及时联系省科技厅或省能源局的负责同志审核。

符合条件的项目由省科技厅或省能源局推荐并上报。

相关联系人及电话如下:
附件:国家能源局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等4个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2024年9月18日。

铟锌锡铜共伴生多金属矿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昆明理工大学

铟锌锡铜共伴生多金属矿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昆明理工大学

一、项目基本情况成果登记号:1072016Y0003项目名称铟锌锡铜共伴生多金属矿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候选人童雄、何庆浪、兰希雄、莫峰、谢贤、卢致明、尤腾胜、崔毅琦、朱俞仿、简胜、张旭东候选单位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昆明理工大学、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昆明冶金研究院推荐单位(盖章)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科学技术局推荐专业(学科)评审委员会地球科学国土资源与利用项目所属学科1 选矿工程项目所属学科2 项目所属学科3已呈交的科技报告编号所属国民经济行业采矿业任务来源 A.国家计划计划下达单位/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云南省科技厅计划名称和编号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1项:“难选锌锡铜铟多金属硫化矿综合回收共伴生金属的选矿关键技术”,编号:发改办高技【2009】606号;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项:“复杂多金属矿中稀贵金属铟、锗、银载体矿物选择性浮选的理论与应用”,编号:51174103;“综合回收文山都龙锌锡矿中稀贵金属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编号:50464003;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从锡矿山尾矿中综合回收有价金属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编号为U0937602;4、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都龙锌锡矿选矿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示范”,编号为2012AA008。

项目开始时间2005年1月1日项目结束时间2015年12月31日密级/期限(年)定密机构成果应用于生产时间2014年1月成果应用单位数量1成果类别应用技术类授权发明专利(项)6授权的其他知识产权(项)10二、项目简介云南文山都龙矿区是以铟、锌、锡为主的超大型复杂多金属矿床,并共伴生丰富的铜、铁、硫、银、镉等有价资源,其铟和锡资源探明储量均居全国第三、保有储量均居全国第一,潜在经济价值超过2000亿元。

然而,长期以来,都龙复杂多金属矿的选矿仅以锡石为主且回收率仅为30%-40%;铁闪锌矿由于难以活化、可浮性差异大而未被回收,而铜矿物则由于含量低、嵌布粒度细、精矿品质差等原因未能得到合理开发利用,造成大量的锡、锌、铟、铜、银、铁、硫、镉等资源损失在尾矿中。

复杂金属矿采选冶项目指引-国家科技部

复杂金属矿采选冶项目指引-国家科技部

附件1“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方案“复杂金属矿产资源采选冶关键技术与装备〞重大工程课题申报指南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开展,要求钢铁、有色、黄金工业同步增长。

但我国金属矿产资源供给处于严重短缺的状况,钢铁、有色金属工业对国外资源的依存度已超过50%,而且逐年增加,金属矿产资源供给的保障程度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开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复杂金属矿产资源采选冶关键技术与装备〞重大工程的实施,旨在解决我国复杂难处理金属矿产资源的关键技术难题,使目前难以利用的资源得到有效工业利用,利用效率低的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通过技术创新,扩大金属矿产资源的可工业利用量,以缓解供给严重缺乏的状况,从而提高我国金属矿产资源供给的平安保障程度。

工程共设置16个课题,包括采选冶及相关重大技术,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1. 复杂富水矿床开采关键技术开发与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复杂富水矿床平安高效采矿方法研究;全尾矿浓缩、充填材料、工艺设备及自控技术研究;长距离全尾砂—水淬渣物料泵送充填技术及自控技术研究;水患和地压突变规律及监测预报控制技术研究。

主要考核指标:形成富水难采金属矿床的成套平安高效采掘技术;建成尾矿高效浓缩和尾矿胶结充填自动控制系统的示范矿山;全尾砂充填料输送浓度≥70%;尾矿利用率≥80%以上;矿石回采率≥80%,矿石贫化率<10%;在示范矿山建立地压监测预报决策系统,实现智能化。

经费预算:本课题国家资助科技经费预算数为950万元,课题研究年限到2021年底。

申报要求:申报单位具备复杂富水矿床开采技术开发与研究的前期研究工作根底,有较强的研发力量。

课题研制内容应列入工程依托单位的基建或技改工程,经费落实。

工程依托单位具备承当和完成国家科技工程的条件和能力。

2. 松软破碎金属矿床平安高效开采综合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松软破碎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评价;松软破碎矿床采矿方案创新与优化研究;缓倾斜松软交替矿层与群脉矿体高效分采技术研究;松软破碎矿体回采崩落技术与工艺研究;采矿过程地压动态演化规律与灾害控制技术研究。

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001

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001

附件1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ickel and Cobalt Resources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2016年度开放基金课题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2016年10月目录1复杂镍钴矿床深部安全高效开采技术 (1)1.1 大面积充填体下崩落采矿法覆盖层形成技术研究 (1)1.2 深部充填管道减压增阻技术研究 (2)2难选镍钴矿石选矿新技术 (3)2.1 深部硫化镍矿石浮选矿浆溶液化学研究 (3)2.2 提高硫化镍矿石伴生钴回收率的研究 (3)2.3 低镍高镁精矿用选矿方法降镁的研究 (4)2.4 尾矿库渗漏检测及防护处理技术研究 (4)3镍钴资源高效清洁冶金技术 (5)3.1 氯化电积阳极液脱氯工艺及设备技术研究 (5)3.2 镍锍浸出液中高含量铁的高效萃取分离技术研究 (6)3.3 航空航天用高温合金GH4169线材产品开发与应用研究 (7)3.4 耐高温腐蚀钴合金垫块组织性能及成形工艺开发研究 (8)3.5 不同焊接工艺条件下的镍及镍合金管焊缝耐蚀性研究 (9)3.6 高温强腐蚀条件下镍基合金的应用开发研究 (10)3.7 二次电池镍钴等有价金属回收技术研究 (11)4伴生贵金属及稀散元素分离提取技术 (12)4.1 贵金属精矿氯化液中硒的分离技术研究 (12)4.2 铜阳极泥加压浸出液中硒碲的分离技术研究 (12)4.3 铑铱渣氯化液中铑的高效提取技术研究 (13)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1复杂镍钴矿床深部安全高效开采技术1.1 大面积充填体下崩落采矿法覆盖层形成技术研究1.1.1课题背景我国镍钴资源主要采用充填采矿法开采,但充填采矿法成本居高不下。

崩落采矿法是目前降低采矿成本最有效措施,但对于已经使用充填采矿法的矿山,必须进行大面积充填体下崩落覆盖层形成技术研究,这是决定矿山能否从充填采矿法转为崩落采矿法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名称:复杂难处理镍、钴金属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推荐奖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完成单位:金川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昆明理工大学、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中南大学、东北大学、西北矿冶研究院
完成人:杨志强、万爱东、王华、武浚、周民、陈自江、刘玉强、邵剑辉、蒋开喜、段希祥、汪海
洲、李尚勇、包国忠、申勇峰、陈爱良
简介:随着镍钴生产能力日益扩大,镍钴资源的供给呈现矿石品位低、氧化镁含量高、成分复杂且不稳定的态势。

如何高效率、低成本、无污染处理复杂镍钴资源已成为世界性难题。

本项目针对复杂难处理镍钴资源高效利用的问题进行了长达20年的持续技术创新,重点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金川独有的闪速炉-顶吹炉-自热炉三炉共用的镍钴火法冶炼联合新工艺及其配套的以下关键技术:
1、在对复杂难处理镍钴资源进行降镁选择性磨矿-浮选工艺处理的基础上,构建了闪速炉-顶吹炉-自热炉三炉共用的镍钴火法冶炼联合新工艺。

2、首次发现了金川矿床侧列尖灭再现成矿规律,新探明镍、铜金属量分别为50万吨和30万吨;研究并建立了铜镍矿级差品位指标体系,实现了盲、残及低品位高氧化镁镍矿资源化开发。

首次开发了短柱形铸铁段磨矿介质的选择性磨矿技术,研发了高镁难选硫化铜镍矿的高效浮选药剂,实现了高镁铜镍矿的降镁增效。

3、发展了复杂非金属化高镍锍原料在富氧高压条件下
有价金属的选择性浸出理论体系,实现了非金属化高镍锍原料浸出-萃取-电积工艺的大规模工程化应用,开发了复杂镍原料浸出-净化-萃取-脱除油类杂质生产高品质镍盐技术。

4、在国内率先开发了全氯化介质不溶阳极电积钴技术和喷雾热解法生产电池级四氧化三钴技术,解决了阳极材料腐蚀、氯气捕集问题,使我国的钴精炼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本项目已申请专利36项,授权14项。

经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专家鉴定认为:复杂难处理镍钴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可以高效处理氧化镁含量高、镍钴品位低的复杂原料,为全球的复杂难处理镍钴资源提供了经济、节能、清洁的工艺技术,对推动镍钴冶炼行业的技术进步具有重大意义,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完成人贡献:杨志强:项目总负责人,《复杂难处理镍、钴及铂族金属原料高效提取关键技术与应用》第一完成人,对创新点1.1、1.2、2.1有重要贡献。

万爱东:《金川富氧顶吹浸没喷枪镍精矿熔池熔炼JAE技术开发与应用》主要完成人,对创新点1.1、1.3有重要贡献。

王华:完成了自热炉炉内温度场研究,撰写论文“Mathematical model of pyritic smelting process for copper-nickel mineral in oxygen top-blown furnace”;对创新点1.3有重要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