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氧平衡

合集下载

八年级生物上册 6.18.2《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教案1 (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6.18.2《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教案1 (新版)苏科版

第2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教学目标1.回顾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说出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变化过程。

2. 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3.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节的探究活动。

4.认同绿色植物对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重要意义,自觉形成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通过参加绿化校园或社区活动,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1.教学重点:运用实验设计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节的探究活动。

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意作用。

2.教学难点:独立设计并完成本节的探究活动。

三、课前准备1.教师与学生共同准备“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的学生实验。

课前布置学生设计“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放出的气体”的实验方法,准备课上交流。

2.教师准备有关课件。

四、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出示图片请学生看图说话,由此引出“温室效应”,并提出下列思考题: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哪一种?它是怎么产生的?有没有什么途径可以减少这种气体?新课讲授【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学生实验)实验步骤:(其中1、2两步,课前教师与学生一起准备,第3步课上学生分组完成。

)1)取甲、乙、丙三只塑料袋,在甲、乙内装入新鲜菠菜,丙内不放。

通过导管向各个袋内深吐气,使袋内含有大量二氧化碳。

扎紧袋口。

2)将甲袋放在黑暗处,乙、丙放在光照下。

3)将甲、乙、丙三只塑料袋内气体分别通入三支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内,观察、记录石灰水的变化,分析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步骤1)、2)思考:本实验中有几个变量?在各组中分别是什么情况?复习对照实验的概念,帮助学生弄清甲、乙是一组对照实验,说明光照的作用;乙、丙是另一组对照实验,说明植物的作用。

学生分组完成实验步骤3),记录现象,并分析实验结果:由此得出结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吸收二氧化碳作原料。

进一步提出问题: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是什么气体?你能否设计实验证明。

初中生物碳氧平衡教案

初中生物碳氧平衡教案

初中生物碳氧平衡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碳氧平衡的概念,知道碳、氧在生物体内的循环过程;
2. 掌握生物体内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并能够解释二者之间的关系;
3. 知道环境中的碳氧平衡对生物体生存和环保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1. 碳氧平衡的概念和作用;
2. 生物体内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3. 碳氧平衡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碳氧平衡的概念和作用、生物体内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难点:尤其是生物体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碳和氧在我们身体内是如何循环的吗?
2. 通过图片展示或视频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碳氧平衡的概念和作用。

二、讲解:
1. 简要介绍碳氧平衡的概念和作用;
2. 详细讲解生物体内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强调二者之间的关系;
3. 结合实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碳氧平衡的重要性。

三、实践与讨论:
1. 给学生布置作业或实验任务,让他们亲自观察并探索生物体中的碳氧平衡;
2. 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碳氧平衡的理解和体会。

四、总结与拓展: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碳氧平衡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碳氧平衡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以及影响环境的因素;
3. 拓展延伸讨论其他相关内容,如温室气体、气候变化等。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碳氧平衡的概念和作用方面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更多的实例和实践来帮助他们建立深刻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初二生物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生物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生物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试题答案及解析1.在生态系统的碳——氧循环中,能使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中,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A.分解者B.植食动物C.绿色植物D.肉食动物【答案】C【解析】地球上种类繁多的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气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生物圈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同时绿色植物也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指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释放出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绿色植物有利于保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首先明确什么是碳氧平衡.2.下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2)图中甲代表的生物是,它在碳循环能将生物遗体中有机物分解、水和无机盐。

(3)写出图中的食物链:,此食物链中含某些重金属浓度最高的生物是。

【答案】(1)呼吸(2)腐生细菌和真菌;成二氧化碳(3)乙→丙→丁;丁【解析】该图图示了生物圈中的碳循环,生态系统的组成中生物成分在碳循环中的作用,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了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腐生细菌和真菌)、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植食动物和肉食动物).绿色植物呼吸和动物的呼吸③呼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①和水转变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②.(1)③所示动物的呼吸作用.(2)腐生细菌和真菌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呼吸,腐生细菌和真把动植物等残体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归还到环境中.(3)食物链的写法是生产者乙开头箭头指向初级消费者(植食动物丙)次级消费者(肉食动物丁),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毒物质(某些重金属等)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渐增加.【考点】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3.下列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认识不正确的是A.通过光合作用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B.直接或间接的为其它生物提供能量C.通过蒸腾作用促进和参与水循环D.通过呼吸作用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答案】D【解析】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绿色植物通过吸水和蒸腾作用影响生物圈的水循环;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故选D。

《植物与碳氧平衡》 知识清单

《植物与碳氧平衡》 知识清单

《植物与碳氧平衡》知识清单一、什么是碳氧平衡碳氧平衡是指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稳定状态。

在自然界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而生物的呼吸作用以及各种燃烧过程则会消耗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

当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与生物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大致相等,且植物释放的氧气量与生物消耗的氧气量大致相等时,就达到了碳氧平衡。

这种平衡对于维持地球的生态环境和生命的正常生存至关重要。

如果碳氧平衡被打破,例如二氧化碳排放过多而植物吸收不足,可能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等。

二、植物在碳氧平衡中的作用1、光合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维持碳氧平衡的关键过程。

在光合作用中,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如葡萄糖)和氧气。

这个过程不仅为植物自身的生长和代谢提供了能量和物质基础,同时也向大气中释放了大量的氧气。

不同类型的植物在光合作用的效率和能力上可能会有所差异。

例如,一些大型的乔木类植物由于叶片面积较大,光合作用的总量相对较高;而一些小型的草本植物虽然个体光合作用量较小,但由于数量众多,总体的贡献也不可忽视。

2、呼吸作用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会进行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是指植物细胞分解有机物,产生能量并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

然而,在正常的生长条件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通常大于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从而实现了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净吸收。

需要注意的是,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光照、水分等。

在环境条件不利时,植物的呼吸作用可能会增强,从而对碳氧平衡产生一定的影响。

3、植物的碳储存除了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和转化二氧化碳外,植物还能够将一部分碳以有机物的形式长期储存起来。

例如,树木的木材部分主要由纤维素等有机物质组成,这些物质中的碳可以在树木生长的过程中逐渐积累并长期保存。

当植物死亡后,如果没有被迅速分解,其体内的碳也可能在土壤或其他环境中储存较长时间。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最全版)PTT文档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最全版)PTT文档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燃料燃烧需要消 耗大量的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可 我们并没有感到缺氧。为什么?
一、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演示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 二氧化碳从气孔进入细胞; 植物和小白鼠都正常生活 二氧化碳从气孔进入细胞; 如果没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无法进行。 有机物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 2、答:水是植物的根吸收的,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运输到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 二氧化碳从气孔进入细胞; 有机物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 2、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1、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 如果没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无法进行。 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呼吸作用就无法进行。 有机物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 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的浑浊的空气 2、答:水是植物的根吸收的,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运输到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 3、答:因为虽然在冬天北方的大多数绿色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了,但是南方的植物仍然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1、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
金鱼藻
实验现象: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或竹 签),在遇到金鱼藻在光下释放出来 的气体,立刻猛烈燃烧起来 实验结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 物除了有机物外,还有氧气。
水草进行光合 作用,叶片产 生许多气泡。
普利斯特利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① 蜡烛熄灭 小鼠死去

植物生长
蜡烛不熄灭③ 植物和小Fra bibliotek鼠都正常生活
3、答:因为虽然在冬天北方的大 多数绿色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了, 但是南方的植物仍然可以通过光合 作用制造氧气。生物圈是一个整体, 大气在不停的运动,氧气可以从含 量多的地方向含量少的地方扩散。 所以,……

【生物课件】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生物课件】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实验过程: 1、取两支大小相同的枝条插入盛有清水的小烧杯中,
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2、如图设置甲、乙两套实验装置。 3、将装置在光下照射几小时。 4、打开装置取下叶片,检验叶片内有无淀粉产生。
实验结果: 甲装置叶片不变色, 乙装置叶片变蓝色。 实验结论: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 必需的原料。
光合作用
原料:二氧化碳 原料ຫໍສະໝຸດ 水观察下图,说明在农业生产上,怎样保证 作物有效的利用光进行光合作用?
作物
产量 种植过稀 种植过密 合理密植
课后 思考
你还了解人们采取哪些与光合作用有关 的措施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吗?
练习
1、说说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怎样到达叶绿体、 产物又是怎样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的?
2、在我国北方,到了冬季许多树的叶子都掉光 了,光合作用的能力大大下降。为什么北方的 人们没有感觉缺氧呢?
实验3
现象? 原因?
实验结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 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植物能产生氧气,消 耗二氧化碳)
思考
为什么普利斯特利要设计三 个实验才能得出结论?
经实验证明:蜡烛燃烧、动物呼吸产生的二 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除了满足植物自己 呼吸的需要外,还供给了动物以及燃料的燃烧等。
3、列表比较可以将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下面 请列表比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提示:
光合作用
部位
含有叶绿体的细胞 光
呼吸作用
所有活的细胞 有光无光均可


条件 原料 产物
能量转变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钢水碳氧平衡规律

钢水碳氧平衡规律

钢水碳氧平衡规律
钢水碳氧平衡规律是指在钢水中的碳含量与氧含量之间的关系。

在铁炉内冶炼钢水时,炉渣中的氧气会与钢水中的碳发生反应生成CO气体,这个过程称为碳氧反应。

碳氧反应的平衡可以
用以下方程式表示:
C + O2 = CO2
根据化学平衡定律,碳氧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比会满足一定的关系。

具体来说,钢水中的溶解碳含量与氧含量之比通常是一个固定的值,称为碳氧平衡比。

钢水的碳氧平衡比通常在1.5左右。

钢水的碳氧平衡规律可以在冶炼过程中用来控制钢水的化学成分,以达到所需的碳含量。

根据碳氧平衡规律,当钢水中的溶解碳含量低于平衡比时,可以通过给钢水中通入适量的氧气来增加碳含量;反之,当钢水中的溶解碳含量高于平衡比时,可以通过适当减少氧气的通入来降低碳含量。

总之,钢水碳氧平衡规律是铁炉冶炼过程中的重要理论依据,可以用来控制钢水的化学成分,实现钢水的精确配制。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三单元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三单元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三单元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说课稿第一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三单元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说课稿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三单元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教材分析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是在学习了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利用有机物的基础之上对绿色植物如何进行制造和利用有机物的进一步学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圈的平衡和稳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课节内容的学习也是学生掌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及其应用的关键,能够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下一章学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打下一定的基础。

它不仅在教材的学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作用,而且在整个生物学的学习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目标我将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三维目标位基准,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都还处在一个比较直观的层面,因此我把理解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重要作用,作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在使学生掌握重点知识的同时,培养其爱护植物,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

我将把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作为学习的难点,通过让学生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实验,培养其科学素养,创新精神以及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教法学法为了较好的达到学习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根据本节课内容实验多和理解抽象的特点,结合教学设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以直观教学法和探究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地思考问题,主动地参与实验。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我将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宗旨,以学法为中心,让学生从传统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