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食品中的化学
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方案

《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方案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代码:1141zy02课程适用专业(或专业方向):食品科学与工程课程总学分、总学时:3学分、54学时一、课程教学总体目标《食品化学》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学时较长(54学时)、学分比重较大(3.0学分)的课程。
食品化学是一个分类众多、应用广泛的食品科学体系,在整个人类生命知识体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食品化学是是一门研究食品(包括食品原料)的组成、特性及其产生的化学变化的科学。
食品化学与化学、食品化学、生理化学、植物学、动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有密切的关系。
食品化学依赖上述这些学科的知识有效地研究和控制作为人类食品来源的生物物质。
有关生物物质所固有的特征和研究它们的方法是食品化学家和生物科学家都感兴趣的。
生物科学家的主要兴趣包括在与生命相适应或几乎相适应的环境条件下,生物物质所进行的繁殖、生长和变化。
相反,食品化学家关心死的或将要死的生物物质(收获后的植物生理学和宰后的肌肉生理学),而这些生物物质暴露在变化很大的各种环境条件之中。
例如,在新鲜水果和蔬菜的保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适宜于维持残有的生命过程的条件是食品化学家所关心的问题;而在试图长期保存食品时,也就是在热处理、冷冻、浓缩、脱水、辐照处理和添加化学防腐剂时,食品化学家则主要研究不适宜生命生存的条件和在这些加工和保藏条件下食品(包括食品原料)中各种组分可能发生的物理、化学和食品化学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食品质量的影响。
食品化学所研究和解决的特殊问题,对于食品加工和保藏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食品化学》理所当然地列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关学科最重要的基础课之一,在培养具有良好现代食品专业素养的人才方面,它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二、章节教学目标与主要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本章教学目标:1. 明确食品化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2. 了解食品化学的发展史、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1.食品化学的概念2.食品化学的研究内容3. 食品化学发展史与研究方法4.食品化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5.食品化学的学习方法与要求本章重点及难点:1.食品化学的研究内容;2.食品化学在食品科学中的地位和意义;3.食品化学的最新进展和动态。
【校本教材】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化学与食品化学

校本教材名称:化学与食品化学高中高中化学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结合我校“明理”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学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主要目标,让课程适应学生的需要,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的发展。
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以及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充分利用学校的文化积淀、优厚的学校资源以及朱子故里丰富的图书资源与社区文化资源,引导学生继承、体悟和践履朱子理学中的伦理内蕴精髓,实现弘扬传统与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打造“明理”教育特色学校,积极做好化学课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与实施工作。
二、实施目标要实现“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这一课程目标,必须在利用教材这一课程资源的同时充分开发化学校本课程以弥补教材的不足,推动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
通过本次校本课程的研究学习,让同学们了解“生活中的化学”,在现实生活中,化学与之息息相关,可以说,我们每天都接触化学的有关内容,如衣、食、住、行都与化学有关,人们要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是离不开化学的。
三、课程内容1.绿色化学——一种新的化学理念。
2.酸雨。
3.居室污染——生命健康的隐形杀手。
4.化学废旧电池的利用。
5.日用洗涤剂和人类健康。
6 .酒与健康。
7. 氢能——人类发展的历史性选择。
8. 环境。
四、开发原则本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的指导思想主要是依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兼顾学生志趣与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个性发展;帮助学生在已经获得知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校本教材】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化学与食品化学

校本教材名称:化学与食品化学高中高中化学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结合我校“明理”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学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主要目标,让课程适应学生的需要,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的发展。
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以及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充分利用学校的文化积淀、优厚的学校资源以及朱子故里丰富的图书资源与社区文化资源,引导学生继承、体悟和践履朱子理学中的伦理内蕴精髓,实现弘扬传统与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打造“明理”教育特色学校,积极做好化学课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与实施工作。
二、实施目标要实现“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这一课程目标,必须在利用教材这一课程资源的同时充分开发化学校本课程以弥补教材的不足,推动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
通过本次校本课程的研究学习,让同学们了解“生活中的化学”,在现实生活中,化学与之息息相关,可以说,我们每天都接触化学的有关内容,如衣、食、住、行都与化学有关,人们要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是离不开化学的。
三、课程内容1.绿色化学——一种新的化学理念。
2.酸雨。
3.居室污染——生命健康的隐形杀手。
4.化学废旧电池的利用。
5.日用洗涤剂和人类健康。
6 .酒与健康。
7. 氢能——人类发展的历史性选择。
8. 环境。
四、开发原则本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的指导思想主要是依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兼顾学生志趣与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个性发展;帮助学生在已经获得知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厨房中的化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以学生熟悉的厨房为例设置问题,充分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发散思维,并结合视频查找视频中或记忆中厨房中的物质,并给它们分类。
主
题
活
动
活动一:介绍铁锅,引出炊具问题
1.国际上推广使用中国铁锅,原因是什么?如果在炒菜时放入少量食醋补铁效果会更好,你知道原因吗?把铁做成铁锅利用了铁的什么性质?(讨论交流,成果展示)
3、放有关燃气泄漏中毒的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片段
为了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可以在家中安装报警器,根据使用燃气的情况你家中安装的报警器的位置应该是上面还是下面,原因是什么?(同学交流讨论,展示成果)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开展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分享,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利用介绍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其余学生及时补充,互相评议,促进同伴互助,智慧共享。
5、如何防止菜刀和铁锅生锈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给大家分享?(请同学交流分享)
利用身边所熟悉的事物来挑战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学习为主体,通过查找、搜集、合作、交流评价等环节,认识、了解铁锅做饭的好处。
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金属的性质回答。
这一环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用洗洁精,热水,纯碱哪种健康,哪种速度快,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能多角度进行比较
2、为什么世界卫生组织推广铁锅代替铝锅呢?(投影观看文字介绍:不用铝锅做饭的原因,请同学分享心得。)
3、能不能用铁锅长期盛放酸性食物,如酸梅汤、食醋,为什么?
4、(1)炒过菜的油锅用水很难洗净,如何快速的把油锅洗干净呢,请你利用厨房中的物品快速的把油锅洗净吧!(讨论交流,成果展示。)
(2)水瓶里的水垢又如何清洗呢?
由铁生锈的条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

端着金碗的乞讨者(打一化学元素) ——钙 金属之冠(打一化学元素) —— 钾 睡觉(打两种化学元素) ——铋钼
品德高尚(打三种化学元素)——锌磷镁 金先生的夫人(打一化学元素)——钛 水上作业(打一化学元素) ——汞 金库被盗(打一化学元素) ——铁或铥 大洋干涸气上升(打一化学元素) ——氧 孙悟空的眼睛(打一化学元素)—— 钼
你看到了,也许要把煤搬到院子里去 晒干。妈妈来了,她说:“别搬了,湿煤 才好烧哩!”
湿煤反而好烧,这是什么道理? 回答这个问题,还是从你最熟悉的事 情谈起吧。如果满满一壶水烧开了,往往 会有一点水溢出来,照理说,壶下面的炉 火该灭了吧?可是,真奇怪,水滴落下的 地方,火焰反而变的老高老高的。
水的分子中有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水 一遇上火热的煤,氧立刻被煤(碳)夺走了,生成 一氧化碳和氢气。对你来说,它们俩都不陌生。
要点炉子了。在蜂窝煤炉的炉膛底,自下而上一层层铺上刨花,引火炭和 蜂窝煤。用火柴或者打火机点燃碎纸片,依次引燃刨花、引火炭。最后,蜂窝 煤燃烧起来。
详细回忆一下点炉子的过程,划火柴,着火点很低的红磷烧起来,我们得 到了火。以后,各种引火材料一个接一个烧了起来,它们的顺序是:火柴头上 的药物——火柴杆——纸片——刨花——引火炭——蜂窝煤。排列在前的引火材 料着火点比较低,它点着以后,产生较高的温度,就把它后面的引火材料烧着 了。一次一次地提高温度,才能使着火点较高的煤点着。
所以,蒸锅水不能喝。
我国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短篇小说《聊斋志异》里,常 常谈到“鬼火”。旧社会迷信的人,还把“鬼火”添枝加叶地说 成是什么阎罗王出现的鬼灯笼。那么,“鬼火”究竟是怎么回事 呢?
原来人类与动物身体中有很多磷,死后尸体腐烂生成一种叫 磷化氢气体在空气中自燃产生磷火,这就是旷野上出现的“鬼 火”。
食品化学说课稿

食品化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一起深入探讨食品化学这一重要主题。
食品化学是研究食品组成、性质、变化及其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科学,也是我们理解食品工业的基础。
在此,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说课,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食品化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一、课程目标学习食品化学,首先需要明确我们的课程目标。
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理解和掌握食品的化学组成和性质,更重要的是理解这些性质如何影响食品的加工、储存和消费。
同时,我们还要食品化学与营养、食品安全以及食品感官科学之间的。
二、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方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食品的化学组成:我们将深入探讨食品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了解这些成分的性质和含量,对于理解食品的加工、储存和营养价值至关重要。
2、食品的化学变化:我们将研究食品在加工、储存和烹饪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
这些变化可以影响食品的口感、营养价值和安全性。
3、食品与健康:我们将探讨食品化学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了解食物如何影响人体健康,以及如何通过调整饮食来预防疾病,是食品化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4、食品添加剂: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如防腐剂、色素、增味剂等,并讨论它们在食品工业中的作用和安全性。
三、教学方法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大家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大家了解食品化学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让大家亲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小组讨论:鼓励大家分组讨论,分享观点和经验,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计划本次课程计划为期10周,每周安排两次课程,每次课程时间为2小时。
前4周将重点讲解食品的化学组成和性质,第5周至第7周将探讨食品的化学变化和加工储藏原理,第8周至第10周将食品与健康的关系以及食品添加剂。
食品中的化学

食品中的化学食品中的化学篇一:生活中的化学之食品生活中的化学之食品化学是与生活联系极为密切的学科之一,随着化学的发展,生活中一些奥秘也逐渐被揭示。
生活中随处可见化学知识,化学课本也常涉及生活。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饮食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就从饮食方面来说说我们生活中的化学吧有一些东西我们本来对我们很有益处,但是由于我们的饮食搭配问题可能使我们本来应该获得的营养物质都被抵消,最严重的可能导致饮食中毒,甚至于危害我们的生命。
就拿我们好多女孩子都喜欢吃的巧克力来说把,巧克力甜香的味道、润滑的口感深为人们所倾心。
特别是吃黑巧克力还可有益心脏健康。
因为黑巧克力中含有可以提高血液中预防心脏病作用的抗氧化剂。
但是,你知道吗,吃黑巧克力时喝牛奶就会将这种好处全部抵消。
据苏格兰和意大利的研究人员对12名志愿者进行的实验发现,每吃100克黑巧克力的志愿者血液中抗氧化剂比例就会增加20%,而吃了含有同样分量牛奶巧克力的志愿者以及吃黑巧克力后又饮用200毫升牛奶的人却没有显示出此种增长。
因为巧克力主要在服食后的4个小时内发挥其有益作用。
而牛奶会妨碍黑巧克力、水果以及绿色蔬菜这些食物中有益于心脏的物质的吸收。
所以吃黑巧克力时最好别同时喝牛奶。
其实不管是在平时和朋友们的交谈中还是在网上,经常会看到类似这样的化学知识在平是饮食中的应用。
比如说下面这些小知识就是我平时有注意收集到的:蒸馒头时,馒头发黄,可在锅中加入适量醋,再蒸一会后,馒头就会变白;炖骨头汤的时候,先要加几滴醋,便于吸收.骨头的主要成分是羟基磷酸钙,加醋酸,可使羟基磷酸钙转换为便于人吸收的钙盐;醋的作用也很大啊,它除了调味外,还能帮助人体进行消化,另外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它有腐蚀性,能消除保温瓶及高压锅等内壁的污垢。
鸡蛋:富含优质蛋白,促进细胞再生,缓解黑眼圈;芝麻:富含对眼球眼肌具有滋养作用的维生素E;胡萝卜:富含维生素A滋养眼肌眼球,维持上皮组织机能,改善黑眼圈;海带:富含铁,改善眼周血液循环;绿茶:补充特异性植物营养素,消除电脑辐射引起黑眼圈。
《食品化学》教案

《食品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食品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 掌握食品中主要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3. 了解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食品安全知识。
4. 能够运用食品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食品化学概述食品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食品的感官性质和营养成分2. 食品中的主要成分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性质和作用维生素、矿物质的分类和功能3. 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和分类常见食品添加剂的性质和用途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和限量要求4.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食品污染的类型和来源食品安全标准和检测方法食品质量控制体系和认证5. 食品化学在实践中的应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化学变化食品保存技术的原理和应用食品营养强化和功能性食品的开发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食品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食品化学知识的理解。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 实验实践:进行食品化学实验,巩固理论知识。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食品化学教材或相关参考书籍。
2. 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3. 实验器材:食品化学实验室设备和材料。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报告质量。
4. 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食品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包括16次授课,8次实验实践。
2. 授课安排:每次授课2课时,实验实践每次2课时。
3. 实验实践:安排在第4、8、12、16次授课后进行。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食品中主要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用途和安全性。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
食品化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食品化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概念。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和限量要求的理解。
食品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
八、教学进度计划1. 第1-4次授课:介绍食品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讲解食品的感官性质和营养成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师范大学
研究生课程学习考试成绩单
任课教师签名:
批改日期:
注:
1、以撰写论文为考核形式的,填写此表,综合考试可不填;
2、本成绩单由任课教师填写,填好后与作业(试卷)一并送院(系)研究生秘书处;
3、学位课总评成绩须以百分制记分。
《食品中的化学》校本课程纲要
一、课程名称
食品中的化学
二、授课对象
高二年级学生
三、总课时数
30学时,每周2学时,共15周
四、课程目标
1、课程背景
“民以食为天”,但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不仅在社会上引发对食品安全的恐慌,更让中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产生了偏见,加之化学实验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学生很容易把化学与致癌、恶臭、剧毒、燃烧、爆炸、污染这些令人生畏的事相联,产生厌恶或恐惧心理。
所以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这三级课程开发和管理中强调化学对人类的积极贡献,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化学学科,有效地传递化学“正能量”。
而校本课程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作用。
校本课程“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的特点在完善和补充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可以灵活多样地针对学生实际出现的问题,及时有效地帮助其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消除个别极端案例对学生认知造成的负面影响。
2、具体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从生活经验出发,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通过学习并能结合化学知识来解释和判断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了解日常食品中所含的化学物质与其对应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3)通过合作交流,实验探究,提高基本实验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在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过程中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
2)掌握获取有用实验信息的方法,在实验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实验设计思路;
3)了解一些常见的食品的作用对应的化学内涵,理解一些食疗的化学内在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科学认识食品安全问题,端正对化学安全的认识;
2)体会化学知识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从而认识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五、具体内容
1、内容确定的原则
与“食品中的化学”有关的课程资源数不胜数:有些难度过大,原理太复杂,学生难消化接受;有些理论性强,难以将其趣味化或者设计成相关实验,不能激发学生兴趣;有些危险性高,不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因此,需要教师在众多与食品中的化学有关的案例中抽丝剥茧,选择适合高中生学习的课程资源,并将其设计成符合实际需要的校本课程。
在筛选过程中,笔者坚持以下几点原则来展开:1)基于生活背景对国家课程形成有效补充
教材对于食品中的化学的介绍既有理论层面的解释,也有实际操作层面的演示,能够为教学起到积极有效的指导意义。
但具体到学生实际,有些问题却是国家课程甚至地方课程都无法细化到的,比如学生在《化学与生活》教材中学习了糖类和蛋白质之后,可以很准确地说出糖的分类、蛋白质的结构,但是对于在生活中常见的用小麦做成的凉粉的主要成分却一片茫然。
实际上,小麦凉粉的主要成分就是淀粉,而作为小菜添加的面筋与凉粉“本是同根生”,和好的面粉经过不断揉洗,淀粉冲洗到了水中,加热糊化,即为凉粉,剩余的物质为蛋白质,蒸熟就变成了面筋。
因此在校本课程中,讲解一些与实际生活有关的食品化学知识,比如淀粉的糊化、不饱和脂肪酸的氢化、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将是对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
2)关注社会和网络热点问题
在当前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学校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地引用网络中流传甚广的案例。
这不仅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
在校本课程的设计中,及时关注社会和网络热点问题可以很好地实现学校与社会的有效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比如:“兰州市民为抗辐射疯抢食盐”、“网络中关于‘食物相克’的流言”、“果壳网上多种有意思的家庭小实验”……这些素材不仅仅是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一些化学原理,也揭示了食品中的化学与社会发展是紧密相连的。
3)化学实验可不拘泥于化学实验室
校本课程“食品中的化学”探究的是食物中的化学原理,那么食物原材料的选择,加工过程中添加剂的使用,加工工艺中的温度和水分都会对食材的营养价值产生影响。
而在探究加工工艺的过程中,试管、烧杯、化学试剂这些具有浓郁学术气息的实验用品,完全可以用生活物品所替代。
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带锅碗
瓢盆和食材,将实验室改装成为临时厨房,通过制作凉粉、面筋、甜胚子等特色小吃,让学生逐渐体会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化学原理;还可以让学生走出实验室来到校园,用薄荷糖与可口可乐制作成“喷泉”,无形中将广阔的校园环境演变成为了天然的化学实验室。
化学实验在追求严谨性和真实性的过程中,这些灵活的变通,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2、课题确立和教学活动的开展
经过筛选,最终确定围绕以下15个课题来展开校本选修课“食品中的化学”的教学工作,共用15周来完成,每次课题以4人为一个小组来合作完成配套的活动内容。
具体的课题名称和配套的活动内容以及教学目标,见下表:
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程可采用灵活多变,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
比如:进行专题讲座、开展社会活动、进行学习研究、举行竞赛、撰写小论文等。
六、课程实施建议
1、阅读教材,利用表格归纳知识,便于记忆
选取该模块中的与生活和生产紧密结合的内容作为素材,来考查必修模块的知识,是新课程注重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的重要体现。
由于教材中很多内容以大量的文字叙述或图片来呈现化学物质的用途。
因此学习方式应以学生阅读为主,以学案的形式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归纳总结,抓住重点,通过列表、对比,易于记忆,不易产生混淆。
2、巩固旧知,紧扣必修模块的知识,落实基础
高二水平测试以考查必修模块为主,而《化学与生活》模块的考查也纳入了高二水平测试的内容。
因此,在该模块的教学中如何结合必修模块的知识要求进行教学,是我们要进行研究的重点,从而为接下来进行必修模块的复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3、重视实验,重点掌握实验的原理和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培养能力
教材中有4个验证性实验和6个科学探究实验,要求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提高化学学科素质的过程。
如设计实验的能力、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书写探究实验报告的能力等。
4. 研读课标,明确考核要求,关注弱势生
认真研读《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考试内容与学业考试要求双项细目表,
对弱势生要进行辅导,力求能根据考核内容逐项过关,加大选择题的训练力度。
用好两本书:教学用书——高中化学基础训练(化学与生活)
七、课程评价建议
高中化学课程评价既要促进全体高中学生在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又要有利于高中学生的个性发展。
积极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努力将评价贯穿于化学学习的全过程。
1.实施多样化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中化学课程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以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这些评价方式主要包括纸笔测验、学习档案评价和活动表现评价等。
纸笔测验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评价方式。
在高中教学中运用纸笔测验,重点应放在考查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上,而不宜放在开放性的实验评价上,在本课题中应采用多样化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和化学兴趣的养成。
2.根据课程模块的特点选择有效的评价策略
高中化学课程需要多种评价方式和策略的相互配合,应充分考虑不同课程模块的具体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合理有效的评价方式和评价策略。
例如,对于必修课程模块,应综合使用纸笔测验,学习档案和活动表现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化学与生活”课程模块的纸笔测验试题应提倡开放性、应用性,密切结合生活实际,考查学生对身边化学现象和生活中化学问题的分析能力。
在《食品中的化学》这一模块中,提倡通过开展辩论、角色扮演、小型调查等活动对学生进行表现性评价,该课程模块的学习评价应在实验过程中进行,从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实验操作、实验报告、交流讨论、合作意识以及实验态度等方面予以考察。
3.多学科相互联系,共同评价
与讲授国家课程相比,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既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挑战,也是对综合实力的一种考查。
校本课程的开发最好由多人合作完成,甚至在讲授过程中也可以与他人合作,集思广益,以提升质量。
在“食品中的化学”这门校本课程中,很多内容涉及到生物知识,也可以对其进行跨学科的协同教学,将其打造成为提升学生生物和化学综合能力的精品校本课程,从而通过各门学科的综合进行共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