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化学校本课程案例厨房

合集下载

综合实践活动之厨房中的化学

综合实践活动之厨房中的化学

——厨房中的化学指点教师:窦逢霞赵思刚分解实践运动——厨房中的化学一.教授教养目标1.指点学生环绕问题开展摸索性的运动,从而造就学生质疑.探疑.体疑的才能.2.引诱学生应用各类手腕去收集.查找.选择.组合信息.3.造就学生的合作才能及实践才能二.问题产生的布景化学是一门有味的学科,一门丰硕多采的学科.在我们的生涯中有许很多多的现象可以用化学常识来解释,我们的厨房里也有很多常识与化学有关,研讨厨房里的化学很有须要,也很有意义. 厨房就像一个化学实验室,每一样器械都是化学物资.在厨房中,产生得最多的等于化学反响.存眷厨房里的化学,就是关怀我们的身材健康,让我们能更好的去工作和进修.按照本身日常平凡所学的化学常识和积聚的生涯常识,将理论与实践相联合,进一步懂得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常识.三.研讨办法实验研讨法.不雅察研讨法四.研讨进程(一)预备阶段(3月15日-17日)将组员分为四个小组进行对四种小课题的研讨.各小组上彀查找材料,将材料进行整顿.制订好可实行的实验计划,用纸笔记载下来,然后交给指点先生修正.(二)实行阶段(3月21日-22日)第一步:各小组分离预备本身的实验器材,做好实验预备,进行实验.第二步:(3月23日-27日)邀请指点先生介入,不雅摩实验进程.<1>.1小组经由过程将食醋与水垢混杂产生的现象得知水垢的成分.实验成员:冯璐然王淼袁静从网上材料懂得可知含有钙(Ca)镁(Mg)盐类等矿物资的水叫做“硬水”.水烧开后,一部分水蒸发了,本来不好消融的硫酸钙(CaSO4,石膏就是含结晶水的硫酸钙)沉淀下来.本来消融的碳酸氢钙(Ca(HCO3)2)和碳酸氢镁(Mg(HCO3)2),在沸腾的水里分化,放出二氧化碳(CO2),变成难消融的碳酸钙(CaCO3)和氢氧化镁(Mg(OH)2)也沉淀下来.这就是水垢的来历.醋除水垢:水壶有了水垢,用醋250克,烧热后灌入热水瓶内,浸泡几小时,再高低.阁下摇摆,瓶内水垢就会脱落.道理:醋酸和碳酸钙反响生成水,二氧化碳和醋酸钙.<2>.2小组经由过程将大理石与各类调料混杂产生的现象得知大理石的成分.实验成员:邢宝旭王宝倩杨青森进程:1、经由过程上彀查材料,知道大理石的成分主如果碳酸钙,约占50%以上,还有碳酸镁.氧化钙.氧化锰及二氧化硅等.而白色的大理石一般含有碳酸钙.碳酸镁.2、预备一些厨房罕有的调味品:食盐.味精.醋.酱油.再预备四个清洁的玻璃杯,四块差不久不多大小的白色大理石.3、把大理石放进被子里,再向每个被子里参加一种调味品,且量大致雷同.4、不雅察现象,发明只有加了醋的杯子里消失气泡,并且大理石在逐渐变小.解释大理石易和醋反响.目标:防止调料洒出而与大理石反响,使大理石受损.成果:懂得大理石的重要成分,并找出哪些调料会与大理石反响.<3>.3小组经由过程查材料得知自然气的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实验成员:王一鸣邢雨凡杨振坤姚志成经由过程上彀查材料得知自然气的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并且氧气浓度越高,自然气燃烧越充分.卖力做好实验,记下实验数据,多实验几回以达到成果准确的目标.整顿数据,得出初步结论.指点先生进行点评.目标:充分应用资本,削减糟蹋.成果:懂得自然气的燃烧程度与什么有关,并初步懂得其之间量的关系.<4>炊具及刀具生锈及除锈实验(4月1日-16日)实验成员:杨清旺王子涵杨静琪生锈的启事是刀及铁锅沾上了水气,在空气中放置后和氧气产生反响,临盆了三氧化二铁.防锈办法:1.用干布擦拭清洁,隔断水2.在用过的炊具及刀具上抹上一层油,起到隔断空气感化.(4月1日-3日)第三步:组员反思本身的实验,得出缺少的地方,在先生的指点下或同窗的帮忙下改良实验办法,再进行本实验,从而得出更准确的成果.(4月7日-9日)第四步:小组评论辩论,联合实验数据,网上材料,先生的点评,得出准确的结论.整顿材料,写成初步的实验陈述.(4月13日-16日)第五步:整顿材料,撰写实验陈述,预备结题.五.研讨成果1.水垢成分主如果碳酸钙.2.大理石成分主如果碳酸钙.3.自然气的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氧气浓度越大,自然气燃烧越充分.4.防锈办法:1.用干布擦拭清洁,隔断水2.在用过的炊具及刀具上抹上一层油,起到隔断空气感化.六.问题拓展在探讨剖析的进程中,同窗们懂得了厨房中的化学试剂.化学反响,并将生涯中的化学与教室接洽起来,并且积极在生涯中追求化学.发明化学.懂得化学.我们在此次研讨性进修中不单进步了对化学进修的兴致,并且养成了勇于摸索.勇于实践的优秀科学品德.让我们对“化学”与“生涯”有了从新的定位.在此次的课题研讨进程中,我们小组的组员充分施展了团队精力.我们在充实了自身的学业的同时,合作精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实践.我们熟悉到作为一个团队,只有齐心合力才干成功.当然,化学的课题研讨当然也丰硕了我们的化学常识,让我们懂得到了化学在生涯中的重要性.这个课题将化学常识应用到生涯之中,让我加倍扎实的学到了相干的化学常识.我以为只有将进修融入生涯,才干学的有味,学得稳固.教授教养反思:分解实践运动课,它是以“学会生计,学会进修”为目标,以进修者的兴致与关怀等内部念头为基轴,在课题进修中不受学科分科约束.经由过程实地查询拜访,亲自体验,信息技巧的应用等进程分解应用各个学科的常识和技巧,开展问题解决运动,经由过程交换.协作等运动,促进问题解决才能和信息活用才能的伸展,使得学生进修得到深化.扩大,创造与他人的协作化和共有化,实现进修者的临盆性进修.在本节课中,依据分解进修具有的特点,造就学生进修才能,问题解决才能,信息材料的收集和处理才能,介入意识.摸索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叫醒.在教室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让学活泼脑.着手.动心.动行,并将常识传授和才能造就寓于运动中.造就学生思维才能在摸索的进程中得到进一步成长;经由过程主体的.实践的.摸索的.体验的进修方法让学生达到一个整体的分解教导.造就学生在新时代情况下的新进修品德,从而进步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的才能.经由过程实践,开展社会查询拜访运动,在“凋谢”中锤炼本身的体力;在“凋谢”中坦荡本身的眼界,在“凋谢”中实践着进修做时代的主人.让学生既有书本的常识,又有实践生涯中取得的常识;既有控制常识的才能,又有应用常识的才能;既有本身的“主意”,又擅长汲取他人的“他见”,富有活气.强调尊敬学生在运动中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在选择中获得成功,给学生带来真正自立练习.自立设计和自立运动,带来了任学生自由飞行的辽阔寰宇.。

【教学设计】九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厨房里的化学》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九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厨房里的化学》精品教案
1、全班同学根据兴趣爱好自愿分成小组,如:燃料组、安全组、厨具组、食品组、调味品组、食品防腐剂组、洗涤剂组等
各组分别到厨房及实验室合作调查并探究,搜集各类用品与化学有关的知识
2、开展以"厨房中的化学"为主题的宣传日活动,用小小报、标语、倡议书、、张贴资料、板报等形式,让同学们认识厨房、关注生活。
板书设计
(2)调查采访
(3)查阅书籍
(4)上网查找
(5)社会调查
2、指导学生整理出最有价值的资料。
3、激发学生采取各种形式进行汇报,拟定汇报方式。学生按自由、自愿的方式,汇报自己归纳的关于厨房中的各种与化学有关的物质、性质、用途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向你熟悉的人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厨房中的化学。
活动记实:
2、板书主题:主题二《厨房里的化学》。
3、说说关于你想了解哪些问题?归纳问题
4、根据归纳的问题自由分组
(1)推选小组长
(2)确定要研究的问题
(3)填写并修改活动计划表
二、实施阶段
(一)收集资料
(二)、选择整理材料
(三)拟定汇报方式
三、总结阶段
(一)成果展示
(二)活动拓展
1、指导学生搜集资料的方法。
(1)现场观察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基本信息
学科
综合实践活动
年级
九年级
教学形式
活动探究
课题名称
厨房里的化学
学情分析
食品安全是我们追求健康生活的重要问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厨房中的物品也琳琅满目。肉素饮食结构不合理,甚至会出现中毒事件。所以确定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厨房里的化学》。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及其作用和副作用。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进行现场探究。

厨房里的化学教案

厨房里的化学教案

食品添加剂的利与弊
辩证看待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了解其利与弊。
拓展延伸:探索更多厨房中的化学奥秘
自制指示剂
利用厨房中的食材制作酸碱指示剂,如红苋菜汁、葡萄酒等。
探究食品中的营养成分
通过化学实验探究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等。
创新实验设计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更多与厨房化学相关的实验,如研究不同 烹饪方法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影响等。
醋(乙酸)
酸性调味品,含有羧基,与碱 反应生成盐和水。
小苏打(碳酸氢钠)
碱性物质,与酸反应产生二氧 化碳和水,常用于烘焙中使面 点膨松。
油脂
由脂肪酸和甘油组成,高温下 可发生氧化、水解等反应,产
生香味和提供能量。
酸碱指示剂及其应用
01
02
03
酚酞
遇碱变蓝,遇酸不变色, 可用于检测碱性物质。
石蕊
遇酸变红,遇碱变蓝,可 用于检测溶液的酸碱性。
养成分损失和风味变化。不同脱水方法对食材品质影响不同,需根据具
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05
厨房安全与健康相关化学 问题
油烟产生原因和危害预防措施
高温烹饪
当油温过高时,油脂会分解产生油烟 。
食材水分
食材中的水分在高温下迅速蒸发,携 带油脂微粒进入空气形成油烟。
油烟产生原因和危害预防措施
呼吸道刺激
油烟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呼吸道,引发咳嗽、气喘等症状。
燃气泄漏检测和处理方法
闻味法
燃气中通常加入特殊气味物质,可通过闻味判断是否泄漏。
肥皂水法
将肥皂水涂抹在管道接口处,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来判断是 否泄漏。
燃气泄漏检测和处理方法
• 专业检测仪器:使用燃气检测仪等专业工具进行 检测。

厨房中的化学材料教案学习

厨房中的化学材料教案学习

厨房中的化学材料教案学习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了解厨房中的化学材料的重要性认识常见的厨房化学材料掌握厨房化学材料的安全使用方法1.2 教学内容:介绍厨房中的化学材料的定义和作用列举常见的厨房化学材料,如盐、糖、酸、碱等强调厨房化学材料的安全使用注意事项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厨房中的化学材料的了解和经验展示图片和实物:展示常见的厨房化学材料,如食盐、糖、醋、苏打粉等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厨房化学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第二章:厨房中的盐2.1 课程目标:了解盐的化学性质和用途掌握正确使用盐的方法2.2 教学内容:介绍盐的化学成分和性质解释盐在烹饪中的应用,如调味、腌制、发酵等强调正确使用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实验演示:展示盐的溶解性质,让学生观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小组活动:让学生尝试使用盐进行调味和腌制,例如制作简单的咸菜或调味汁第三章:厨房中的糖3.1 课程目标:了解糖的化学性质和用途掌握正确使用糖的方法3.2 教学内容:介绍糖的化学成分和性质解释糖在烹饪中的应用,如甜味、保湿、抗氧化等强调正确使用糖的方法和注意事项3.3 教学活动:实验演示:展示糖的溶解性质,让学生观察糖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小组活动:让学生尝试使用糖进行甜味调配,例如制作糖醋排骨或糖霜蛋糕第四章:厨房中的酸4.1 课程目标:了解酸的化学性质和用途掌握正确使用酸的方法4.2 教学内容:介绍酸的化学成分和性质解释酸在烹饪中的应用,如调味、防腐、促发酵等强调正确使用酸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实验演示:展示酸的酸碱指示剂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酸的酸碱性质小组活动:让学生尝试使用酸进行调味,例如制作酸辣汤或醋溜菜心第五章:厨房中的碱5.1 课程目标:了解碱的化学性质和用途掌握正确使用碱的方法5.2 教学内容:介绍碱的化学成分和性质解释碱在烹饪中的应用,如蓬松剂、去腥味、调节酸碱平衡等强调正确使用碱的方法和注意事项5.3 教学活动:实验演示:展示碱的蓬松剂作用,让学生观察碱在面团中的反应过程小组活动:让学生尝试使用碱进行蓬松剂制作,例如制作碱水面包或蒸馒头第六章:厨房中的酶6.1 课程目标:了解酶的化学性质和用途掌握正确使用酶的方法6.2 教学内容:介绍酶的化学成分和性质解释酶在烹饪中的应用,如催化反应、保持食物新鲜等强调正确使用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实验演示:展示酶的催化作用,让学生观察酶在催化反应中的效果小组活动:让学生尝试使用酶进行催化反应,例如使用酶清洁蔬菜或水果第七章:厨房中的香料7.1 课程目标:了解香料的化学性质和用途掌握正确使用香料的方法7.2 教学内容:介绍香料的化学成分和性质解释香料在烹饪中的应用,如调味、防腐、抗氧化等强调正确使用香料的方法和注意事项7.3 教学活动:实验演示:展示香料的挥发性质,让学生观察香料在烹饪中的气味变化小组活动:让学生尝试使用香料进行调味,例如制作五香粉或咖喱菜肴第八章:厨房中的调味料8.1 课程目标:了解调味料的化学性质和用途掌握正确使用调味料的方法8.2 教学内容:介绍调味料的化学成分和性质解释调味料在烹饪中的应用,如增强味道、调整口感等强调正确使用调味料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实验演示:展示调味料的味道变化,让学生观察调味料在烹饪中的作用小组活动:让学生尝试使用调味料进行味道调配,例如制作番茄酱或酱油第九章:厨房中的保鲜剂9.1 课程目标:了解保鲜剂的化学性质和用途掌握正确使用保鲜剂的方法9.2 教学内容:介绍保鲜剂的化学成分和性质解释保鲜剂在烹饪中的应用,如防止食物腐败、延长保质期等强调正确使用保鲜剂的方法和注意事项9.3 教学活动:实验演示:展示保鲜剂的抗菌作用,让学生观察保鲜剂在食物保存中的效果小组活动:让学生尝试使用保鲜剂进行食物保存,例如使用保鲜袋或保鲜膜第十章:厨房中的清洁剂10.1 课程目标:了解清洁剂的化学性质和用途掌握正确使用清洁剂的方法10.2 教学内容:介绍清洁剂的化学成分和性质解释清洁剂在厨房中的应用,如去除油污、消毒等强调正确使用清洁剂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实验演示:展示清洁剂的清洁作用,让学生观察清洁剂在去除油污中的效果小组活动:让学生尝试使用清洁剂进行厨房清洁,例如清洁炉灶或洗碗池重点解析本教案以厨房中的化学材料为主题,涵盖了十个章节的内容。

第一课-厨房中的化学

第一课-厨房中的化学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第一课时2018-10-25第一课时厨房中的化学(1)姓名班级第组目录:前言知识篇第一课厨房中的化学第二课药物中的化学第三课生活中的酸和碱第四课超市中的化学第五课食物中的化学实验篇趣味实验一厨房化学物质的研究趣味实验二维生素C的研究趣味实验三自制酸碱指示剂趣味实验四当洁厕灵遇上消毒液趣味实验五酸爽的泡腾片课后家庭小实验一自制豆腐课后家庭小实验二香蕉蜡烛课后家庭小实验三法老的蛇前言知识篇——学生通过理论学习,懂得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从而对本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掌握了生活中许多关于生化方面的常识,通过学习,拓展了思维,增强了实践和应用能力。

从而达到在学习中认识化学,在生活中应用化学。

试验篇——共开设5个趣味实验和3个课外实验,涵盖了贴近学生生活以及现实所学内容的简单实验,以让学生更多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化学物质研究思想——分类一、调味品问题(一)资料:钙是人体的一种常用元素,人们每日必须摄入一定量的钙。

动物的骨头中含有磷酸钙[Ca3(PO4)2] ,但磷酸钙难溶于水,却能跟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钙盐。

(1)小明吃鱼时把骨头卡在喉咙里了,妈妈让他喝醋,说会化掉,爸爸让他吞饭团,说把骨头咽到胃里就没事了。

说说他们的理由。

(2)人们在熬骨头汤时,常常会加入少量食醋,这样做的理由是(3)铁锅烧菜时放些醋对人体有益(二)【相关新闻】1.广州白云区“假酒中毒”事件中已查明“毒酒”窝点有5桶工业酒精,每桶的质量为165千克,其中的质量分数为10%,饮用5~15克即可使人中毒甚至死亡。

2.石家庄市旅游用布印染厂37名职工集体食物中毒,经医院4个多小时紧急抢救,中毒职工症状均有所缓解。

初步判断中毒原因可能是厨师误将当做食盐放入菜中。

(三)【生活小妙招】1、老母鸡的肉不易煮烂,如灌点再杀,肉就容易煮烂2、能用于鱼肉防腐,其原理是高盐分使细菌等微生物(失水或吸水)而难以存活。

3、鲜花插在瓶中,一两日即会枯萎,若在花瓶中加少许,可以延缓凋谢。

综合实践活动之厨房中的化学

综合实践活动之厨房中的化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厨房中的化学辅导教师:窦逢霞思刚综合实践活动——厨房中的化学一、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围绕问题开展探索性的活动,从而培养学生质疑、探疑、体疑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手段去收集、查找、选择、组合信息。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实践能力二、问题产生的背景化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一门丰富多采的学科。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现象可以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我们的厨房里也有许多知识与化学有关,研究厨房里的化学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

厨房就像一个化学实验室,每一样东西都是化学物质。

在厨房中,发生得最多的便是化学反应。

关注厨房里的化学,就是关心我们的身体健康,让我们能更好的去工作和学习。

依照自己平时所学的化学知识和积累的生活常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了解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知识。

三、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法、观察研究法四、研究过程(一)准备阶段(3月15日-17日)将组员分为四个小组进行对四种小课题的研究。

各小组上网查找资料,将资料进行整理。

制定好可实施的实验方案,用纸笔记录下来,然后交给指导老师修改。

(二)实施阶段(3月21日-22日)第一步:各小组分别准备自己的实验器材,做好实验准备,进行实验。

第二步:(3月23日-27日)邀请指导老师参与,观摩实验过程。

<1>、1小组通过将食醋与水垢混合产生的现象得知水垢的成分。

实验成员:璐然王淼袁静从网上资料了解可知含有钙(Ca)镁(Mg)盐类等矿物质的水叫做“硬水”。

水烧开后,一部分水蒸发了,本来不好溶解的硫酸钙(CaSO4,石膏就是含结晶水的硫酸钙)沉淀下来。

原来溶解的碳酸氢钙(Ca(HCO3)2)和碳酸氢镁(Mg(HCO3)2),在沸腾的水里分解,放出二氧化碳(CO2),变成难溶解的碳酸钙(CaCO3)和氢氧化镁(Mg(OH)2)也沉淀下来。

这就是水垢的来历。

醋除水垢:水壶有了水垢,用醋250克,烧热后灌入热水瓶,浸泡几小时,再上下、左右摇晃,瓶水垢就会脱落。

第四讲厨房中的化学演示文稿

第四讲厨房中的化学演示文稿
第二十八页,共44页。
燃料使用及安全
在冬季经常发生煤气中毒事件,其原因可能是???
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当煤不充分燃烧时,就会生 成一氧化碳,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察觉,血液中 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结合能力比与氧的结合能力要强200多 倍,过量吸入一氧化碳,氧便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 ,使织细胞无法从血液中获得足够的氧气,致使呼吸困难。
如苹果酸、柠檬酸等,另外还含有一种“菠萝酶”,这
种酶能够分解蛋白质。如果不用盐水先泡就吃,这种酶对 于我们口腔粘膜和嘴唇的幼嫩表皮有刺激作用,会使我们 感一种麻刺痛的感觉。食盐能抑制菠萝酶的活力。因此,
当我们吃鲜菠萝时,最好先用盐水泡上一段时间,就可 以抑制菠萝酶对我们口腔粘膜和嘴唇的刺激,同时也会 感到菠萝更加香甜了。
厨房家中庭我厨房们实接际触上到就的是化一学个.化...学.. 世界,“柴米油盐酱醋糖”
等都是化学物质。
第四页,共44页。
化学研究思想——分类
家庭厨房实际上就是一个化学世界,炊具、燃料、调味 品等都是化学物质,它们的背后蕴含有丰富的化学知识。
• 调味品 :醋、盐、糖、酒、油
• 食物:蔬菜、荤菜、面食、鸡蛋、水
第十三页,共44页。
小心亚硝酸钠成为“杀手” 亚硝酸钠是致癌物质,其不仅存在于午餐肉中,在香肠、火腿等一些 腌腊制品中都非常常见(主要作为一种增色剂、防腐剂使用,使肉颜色红润 );尤其是煮过的剩菜中也存有亚硝酸钠。虽然亚硝酸钠是剧毒物质,但只要
严格控制其食用量,对人体不会产生太大危害。人体不能摄入过量的亚硝酸钠
第四十二页,共44页。
厨房百汇
醋的其它妙用: (1)用醋配制的化妆品对皮肤有保健作用。
(2)洗衣时滴几滴醋,能增加去污力并使衣服软和。 (3)银制品日久变黑色,用醋洗涤可恢复原状。

研究性学习-厨房里的化学

研究性学习-厨房里的化学

ら厨房里的化学。
总结:
ら厨房里的化学。
1
通过这次研究活动我组 成员收获了很多,今后我 们在煮菜时,不会盲目地 添加调味料.我们深信关 于厨房里的化学"的研究 将对我以后的生活造成 极大的影响.我们要对自 己的健康与生命负责.
2
让我们行动起来,研究厨 房里的化学.让厨房更好 的的服务我们.
爱化学谢Biblioteka 观赏小苏打小苏打即为NaHCO3,也是一种水溶液呈碱性的物 质。碳酸氢钠的热稳性差,受热易分解为CO2、 H2O和Na2CO3,所以NaHCO3可用于制馒头饼干 等糕点。利用这一原理,NaHCO3常用于做蓬松剂。 除此之外, NaHCO3还用于冷饮、汽水的制作。 NaHCO3还可与酸反应,因此,NaHCO3在医学上 用来治疗胃酸过多。NaHCO3会热解出CO2,是一 种不可燃的气体,因此还会用于灭火。
食盐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通常还会加一些微量元素如:碘、钙、锌等物质。食盐并 没有特殊之处,但食盐中的Na+和Cl-是人体必需的元素,生理盐水( NaCl含量0.9 %)是一种很实用的盐溶液,医学上的一种药品。不过由于食用过多会引起高血压, 食盐食用最好不要过量。人体严重脱水时更不能马上饮用大量盐水来补充Na+和 Cl- ,应少量多次的饮用生理盐水来恢复人体机能。许多人奇怪,工业用盐为什么 不能食用?工业用盐很多是亚硝酸盐,误食会危害人体健康。所以千万不能将工业 用盐当食盐食用。
• 我是躺在路边的 碳酸钠
• 被你捡起在手中 • 一边失水 • 一边风化
• 我是放在水边的 碳酸钠
• 因为你的冷漠淡 化
• 溶解度不大
• 我是馒头里的碳 酸钠
• 为你撑起馒头 • 一边分解 • 一边消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厨房中的化学
【情景与需求】
新课标和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必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化学观,学会用化学的视角认识身边的物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
1.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用化学的视角认识厨房中本来熟知的物质;
2.从物质的组成,性质等方面对所介绍的物质有新的认识,了解某些物质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学会综合运用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和已有生活经验解释身边发生的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 【重点难点】
学会用化学的视角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注意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在解释身边发生的现象的过程中体验到化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教学方法】问题引导,实验设计,总结归纳等方法
【课程实施】
引入:
民以食为天,厨房是人们获得食品的重要场所.我不知道咱们班中有多少同学进厨房做过饭,但我们的爸爸妈妈每天都会在厨房中忙碌.我们或多或少都对厨房有一些了解,对厨房中的物品有一定的认识.
1、请同学们想一想,在你家的厨房中都有哪些食品,燃料,材料?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做好记录,在真实的情境中,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的兴趣.
1.1达标过程
厨房中有很多的物质,它们都是化学物质,都可以从化学的角度来分析它的组成成分,有的我们还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它.
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将你们小组所列举的物质,从化学的角度对它们进行分分类,看一看其中的哪一些或哪一种物质你知道它的组成成分,最好能用化学式表示出来.
⑴实物展示,学生书写结果
以小组为单位对本组列举的物质进行分类,对其中的物质表示其组成成分,写出化学式
⑵小组汇报结果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2达标过程
同学们列举了许许多多的物质,它们有一些是很容易区分的,但也有一些却不容易区分.动动脑思考一下:
⑴如何区别酒精和白醋?
⑵如何区别牛奶和米汤?
⑶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被流放西伯利亚时,曾经用米汤来书写"无字密信".请问:
①如何读出该密信中的内容?
②用酚酞试剂是否可以书写密信如果可以,该如何读出?
③你还有其他方法书写密信吗?
2、与同学交流,说明书写和阅读的方法.
教师实物演示,学生讨论思考;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1达标过程
厨房中有这么多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在我们的生活中当然会发生许许多多的变化.同学们想一想,对于厨房中的这些物质,你所知道的它们发生的化学变化有哪些,其中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有哪些.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书写结果.
小组汇报,复习所学知识.
2-2达标过程
除了同学们列举的反应外,还发生着很多很多的化学变化.下面列举的问题,同学们能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吗?
⑴我们可以用食醋制作软壳鸡蛋,用食醋清除暖瓶中的水垢;
⑵自来水和矿泉水当然是不同的,同学们,你知道它们不同什么地方吗?谁能用化学的方法将它们区分开.
⑶(想一个其它的题目)
3、学生讨论
回答问题,扩大知识面.
其实生命活动本身就是化学反应的结果. 化学反应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比如:看似没有什么变化的静静放置着的鸡蛋也在发生着化学变化;食物在烹煮过程中也在发生着化学变化(如炒菜,炒肉,煮鸡蛋等等).
4、音像资料:炒菜的学问
学生倾听,了解新知识,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从化学变化的角度认识物质发生的变化:
在前边同学们提到燃料燃烧发生化学变化.同学们知道近十几年来家庭燃料发生怎样的变化吗
事实上,从我国改革开放至今30年来,尤其是近二十年,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吃穿住用,通信交通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5、展示各种燃料:
从柴草开始……学生回答,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对于天然气的利用我们广大农村应用的还不多,但城镇居民已广泛使用.对于天然气以及家庭所用燃料问题同学们知道多少呢?考一考大家!
⑴"西气东输"指的是从大西北把天然气向东部沿海城市输送.所输送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与管道煤气的成分是不相同的.请同学们说说它们的不同:
⑵实验证明,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含有的气体分
子数相同,根据此结论,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
a、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上述两种气体分别完全燃烧,消耗氧气较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燃气灶由灶体,进空气管,开关等部件组成.使用煤气的用户在改用天然气时需对燃气灶加以改造,改造后的燃气灶与原来相比,进空气管的直径应__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少")
c、根据以下提供的材料,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部分燃料的热值与价格表
燃料热值(J/kg) 价格(元/kg)
原煤 2.1×107 0.8
天然气 3.9 × 107 2.8
煤气 1.56 × 107 4.0
液化气 4.7 × 107 3.0
酒精 3.0 × 107 4.0
汽油 4.6 × 107 4.3
柴草 1.7 × 107 0.3
6、学生思考
书写化学方程式,比较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如果你是一家之主,在选择家用燃料时,你通常会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2)请你分析,上述哪种燃料是最理想的家用燃料?
(3)新能源的开发应用是当今全球性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发展氢能源有着广泛的研究前景,有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太阳能,以水为原料,大量生产氢气,并用作各种机械的动力燃料"这一设想:
a、你认为这一设想能否实现若认为能,理由是________.
b、氢气作为燃料,与现在的化石燃料相比有哪些优点?
(4)你还知道有哪些更好的能源吗?
如果把青岛市消耗的燃料全部按热值折算成消耗天然气,假若此值为日耗天然气5.5×106立方米,从产生同样热量的角度分析,相当于消耗多少吨原煤(天然气的密度为0.66kg/m3,天然气热值为3.9×107J/kg, 原煤的热值为2.1× 107J/kg ).假设上述原煤平均含硫元素2.5%,则改用天然气后相当于每天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多少吨?
7、学生列出计算式
教师给出计算结果,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从数字上感受到加强环保的重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8、小结
简单回顾本节课新学到的知识,说出自己新学习到的、最感兴趣的知识,巩固所学,培养兴趣.
【教学反思】
1、本堂课以学生非常熟悉的厨房为线索,以已有的化学知识为基础,从厨房中的化学材料, 化学反应, 化学燃料, 化学与安全为专题,结合日常生活中有趣的实际问题,多角度地教给学生独立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
预期的效果.
2、教学中不能仅满足于课本,而应该在扎实领会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将化学的视觉放开,着眼于化学发展新成果,着眼于化学与科学技术,工、农业生产,社会的联系;着眼于化学发展的新成就,应用课本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

教师应努力创设松宽和谐的氛围,培养人人善问的习惯,激发人人求新的欲望,提供人人动手的机会,给予人人成功的条件.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互动,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多种器官并用,发挥自身的创新潜能.讲,议,辩,练相互穿插,各种媒体有机结合,不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创新能力.
3、这节课需改进的东西很多,问题的设计,环节的衔接,语言的精炼,时间的安排等诸方面都需要更精益求精.另外,教师可考虑增加探究性的题目.
【课堂评价】
1、实践能力:A ( ) B ( ) C ( ) D ( )(自评打分)
A ( )
B ( )
C ( )
D ( )(教师评价)
2、创新能力:A ( ) B ( ) C ( ) D ( )(自评打分)
A ( )
B ( )
C ( )
D ( )(教师评价)
3、评价等级:甲( ) 乙( ) 丙( ) 丁( )(教师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