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合集下载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曲线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曲线
CHJ
Y1
Y2 Y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宏观经济学·AD-AS· 20
政策含义:
水平的总供给曲线 的政策含义: 增加需求不会造成 物价上涨,只能增 加产出。
CHJ
P
AD1
AD0
P0
E0
AS E1
Yf
Y
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
宏观经济学·AD-AS· 21
(四)常规总供给曲线
P
C’ A
C
常规下,短期
B
总供给曲线位于
CHJ
宏观经济学·AD-AS· 25
三、AD-AS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P
在产品市场、货 币市场和劳动市场
P0
同时均衡条件下的 一般均衡模型。
CHJ
AS
E0
AD
Yf
Y
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
宏观经济学·AD-AS· 26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投资减少,AD左移。 P
AS
表明:经济萧条。就业
和价格水平都低于充分 P1
CHJ
宏观经济学·AD-AS· 5
3.所得税效应
价格水平上升,实际收入不变则名义 收入增加,所得税增加,可支配收入减 少,消费水平下降。
CHJ
宏观经济学·AD-AS· 6
4.开放效应(NX效应)
总价格水平上升,人们会用进口来替代出口 从而减少对国内商品的需求量,而总价格水平 下降,人们则会用出口来替代进口从而增加对 国内商品的需求量,这就是开放效应。当一个 经济对外开放时,开放效应就构成了总需求曲 线向下倾斜的另一个原因。
CHJ
Y=f(N,K)
N0
N
宏观生产函数
宏观经济学·AD-AS· 14

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第十七章 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第十七章  习题答案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由P(价格)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解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

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水平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

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

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

现用图17—1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17—1分上下两个部分。

上图为IS—LM图。

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

当价格P的数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于E1点,E1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1和r1。

将P1和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1。

现在假设P由P1下降到P2。

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P2)的位置,它与IS曲线的交点为E2点。

E2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2和r2。

对应于上图中的点E2,又可在下图中找到D2点。

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

于是就有许多P与y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的点。

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

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可以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向关系。

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第十七章ADAS模型

第十七章ADAS模型

• 当 际名 货义 币货 供币 给供量给减量少,MsL不M变曲,线价左格移上升时,实
Ms P
kY hr
• 在价格上涨时,决定IS曲线的变量都是实际
量,而不是随价格变化而变化的名义量,因 而IS曲线位置不变
I S 曲 线:
r
a
e
(1 )Y
d
14
A D 曲 线: Y
A P
B
P
Y
A
P
B
O
Y
15
3、AD曲线的移动
性。

在此假设前提下,市场自发均衡时有可能存在非自愿失
业或非自然失业,所以,经济中的产量有可能小于潜在产量
。 34
二、AS曲线的含义
总供给曲线是表示在影响总供给量的其他因素保 持不变的前提下,总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 系。
根据货币工资W 和价格水平P进行 调整所需时间的 长短,AS曲线分 为三种
P AS
非线性或线性 Y
36
短期总供给曲线(常规总供给曲线)
• 劳动市场:
Nd
N d(
W P
)
Ns
N s(
W P
)
N dNs
• 生产函数: Y f (N, K )
37
常规AS曲线的经济含义
1. AS曲线是描述一个国家总产出水平与价格水平 之间关系的曲线。
2. AS曲线表明在短期内总产出Y与价格水平P之间 存在着正向变化的关系
24
短期生产函数
Y f(N,K)
Y
Y f(N,K )
Y*
Y
A、技术水平不变下K为常数
B、总产出随总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
0
N N*
N

宏观经济学第17章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宏观经济学第17章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P0 (2)中对应于点B y1,P1 ,将
A、B等这类点用曲线连接起 来,就得到总需求曲线AD。
AD
2020年1月9日星期四4时59分2秒
16
(2)IS-LM 推导总需求曲线 由于总需求曲线描述的是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
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的关系,从而可以通过数学表达式推导 出来。下面,以两部门经济为例予以推导。
P
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 价格水平之间的反方向
P1
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
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价 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
P2
越小;价格水平越低,
需求总量越大。
2020年1月9日星期四4时59分2秒
E1
LM(P1)
E2 LM(P2)
IS
y1
y2
y
D1
D2
y1 y2
y
19
AD曲线的经济含义
描述总需求达到宏观均衡、即IS=LM时,一国总 产出水平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
向右移动;实行紧缩性政策,如缩减政府开支、提高税收等
政策,会直接减少总需求,总需求曲线就会向左移动。)
2020年1月9日星期四4时59分2秒
储蓄函数: s y 1 y 投资函数: ir e dr
产品市场均衡:s y ir
解得:
r

e
d
1d
y

货币供给函数:
M P

m
货币需求函数: L ky hr
货币市场均衡:
M P

L
M
解得:
r

ky h

P h
M
联立①②两式,可得: P e 。
由于 P 上升,人们需要更多的货币才能购买相同 数量的物品与劳务;反之,P下降,人们的货币需 求减少。

宏观经济学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宏观经济学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对产品和劳 务的需求总量。 在开放经济中,社会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 (C)、投资需求(I)、政府需求(G)和国 外净需求(NX=X-M)。 即AD=C+I+G+(X-M) 其中国内需求=C+I+G,简称内需。 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可编辑ppt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7章
推翻物价水平不变的假定,考察物价水平和实 际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可编辑ppt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7章
第一节 总需求分析
一、总需求 二、总需求函数 三、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四、总需求曲线的斜率 五、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可编辑ppt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7章
第一节 总需求分析
一、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可编辑ppt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7章
第一节 总需求分析
r
r1
2、货币政策
r2
与AD曲线的移动 O
P
P0
O
可编辑ppt
E1 E2ຫໍສະໝຸດ LM 1 LM2IS y
AD
AD2
y1 y21
y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7章
第二节 总供给分析
一、宏观生产函数 二、劳动市场 三、总供给曲线
可编辑ppt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7章
第一节 总需求分析
二、总需求函数
在货币供给不变的前提下,考察产品市场和货币市 场同时达到均衡状态时,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的 对应关系。它表示在某个特定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社 会需要多高水平的产量。
y=AD=y(P)
反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价格水平和 总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就是总需求曲线。

第17章 总供给和总需求

第17章 总供给和总需求
P AD1 AD0 E1 E0 AD0 AD1
如果央行增加货币供给 AD1右移AD0
P0
P不变,Y
总需求增加在价 格水平不变的情况 下,实现国民收入 的均衡增长。
0
y0
yf
y
41
第六节 常规总供给曲线
42
一、常规总供给曲线 (线性的)
在通常的或常规的情况下,短期总供给曲线位于 两个极端之间。 P
第四节 古典总供给曲线
35
一、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函数是指总产量(物品和劳务总供给量) 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根据货币工资与价格水平进行调整所需要的时间 的长短,分为三种,即古典总供给曲线、凯恩斯 总供给曲线和常规总供给曲线。
36
二、古典总供给曲线图
假定:货币工资具有完全伸缩性,货币工资随劳 动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化。
47
一、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
在短期中,宏观经济企图达到的目标是充分 就业和物价稳定,即:不存在非自愿失业,同 时,物价既不上升也不下降。 P
P0
AS
AD AS
E0
AD
0
yf
y
48
二、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后果
P
P0 P1 AS E1 AD1 AD0 AS
E0
AD0
AD1
0
y1 yf
y
49
三、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后果
23
三、劳动市场
1、利润最大化的就业量(短期,最简单的情况)
假定只使用劳动一种要素,且劳动市场是竞争性的,为使利 润最大化,则雇佣劳动的原则是:劳动的边际产品等于实际 工资,即:
y
MP L P W
MP L W / P
Pf(N,K)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宏观经济学)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宏观经济学)

r
亦反是。
r1
结论: 扩张性财政政策使AD r0
右移。反之亦反是。
引申: i、g、x使IS右移,y
增加,称为“注入”;相 P 反,s、t、m使IS左移,y P0
减少,称为“漏出”。
E1 E0
IS0 IS1
Y0 Y1
Y
E0
E1
AD0 AD1
20
货币政策(LM移动)导致AD移动
r
前提: P不变,M变动
∵假设货币工资(W)和价格水平(P)可以迅 速或立即自行调剂, 使得实际工资(W/P)总处 于充分就业所应有的水平。
实际工资(W/P)处于充分就业应有的水平。 ∵古典学派一般研究事物的长期状态, 而在长
期中, 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被认为是具有充分 的时间来进行调整的。
40
四、古典总供给曲线的含义
10
国际替代效应(蒙代尔-弗莱明效应):
当一国价格水平上升时,在其它国家生产的 产品就会变得相对便宜,本国居民就会用外国产 品来替代本国产品,增加对进口品的需求;而外 国居民则会用本国产品来替代外国产品,减少对 出口品的需求,因此,净出口需求量减少。
P↑→本国商品相对昂贵,外国商品相对
便宜 →出口↓,进口↑
企业将选择一个就业水平
N0, 使劳动的边际产出等 y
于实际工资, 此时, 利润最
大。
利润
企业就业低于N0时, 劳动
的边际产品就将超过实际
工资, 因而存在着增加利 润的机会。反之, 利润会
O N0
减少。
Pf (N,K )
工资 总额WN
N
29
宏观经济学中的劳动需求
W
Nd Nd (
表示劳动需求量

第十七章 习题答案

第十七章  习题答案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由P(价格)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解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

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水平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

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

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

现用图17—1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17—1分上下两个部分。

上图为IS—LM图。

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

当价格P的数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于E1点,E1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1和r1。

将P1和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1。

现在假设P由P1下降到P2。

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P2)的位置,它与IS 曲线的交点为E2点。

E2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2和r2。

对应于上图中的点E2,又可在下图中找到D2点。

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

于是就有许多P与y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的点。

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

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可以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向关系。

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S2 IS1
Y1
Y2 Y
AD1
AD2
Y1 Y2
Y
小结:扩张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总需求 曲线的影响
AD曲线水平移动。价格水平不变,其他原 因导致总产出变化,可看作AD曲线的水平移动。
主要原因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4
财政政策(IS移动)导致AD移动
过程:g↑、t↓→IS右移 r
→y↑、若P不变 → AD右
在古典区域:IS曲线的移动不能移动AD曲线:扩张性财 政政策产生的挤出效应极大,以至于总需求不变。 (结 合图形)
扩张性财政政策对AD的影响
增加政府支出, IS右移。
r
r2 r1
在原价格水平下
,形成新均衡,
利率升高,收入
增加。
P
相同价格下,收 入增加后AD曲线
P1
右移。
E2 E1
LM(P1)
劳动s供给是实际工资的增函数。 W
实际工资率高,劳动供给量大;
( P
) 0
实际工资率低,劳动供给量小。
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O
W NS NS ( P )
N0 N1 N
43
3、劳动市场均衡
Nd N s
N
d
Nd
(W P
)
N
s
Ns
(W P
)
润的机会。反之,利润会 O
减少。
利润
N0
Pf (N,K)
工资 总额WN
N
37
微观中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厂商使用要素的一般原则: MRP = MFC。 对于完全竞争市场,由于MR = P,所以
MRP = MR·MP = P ·MP = VMP VMP 称之为边际产品价值,是MRP的一个特
例,即当MR为常数时,产品价格与要素的 边际产量的乘积。 完全竞争厂商实现均衡的条件: VMP = W
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VMP即边际产品价值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 倾斜W 的曲线。
A
W1
B
W2
C
W3
VMP
O
L1
L2
L3
L
图8-1 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产品市场
完全竞争要素市场
MPL ∙P = MRP = MFC = w
W MPL P
劳动的边际产量
实际工资率
宏观经济学中的劳动需求
∴ x-m与P负相关
11
∵ 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即AD = c + i + g + (x-m), 且c、i、x-m均与P负相关
∴ AD与P负相关。
即总需求曲线的斜率是负数, 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12
价格水平导致的总需求变化的其 他效应
税收效应: P↑=> 名义收入↑=> T↑=>YD↓=> C↓,I↓=> AD↓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本章教学目的:掌握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基本形状 与基本含义,了解总供求曲线的得出过程,掌握总供求的 均衡模型和总供求曲线移动产生的效应,掌握用总供求模 型去分析经济波动的凯恩斯主义的理论。
1
宏观经济学三大模型: 简单凯恩斯模型 IS-LM模型 AD-AS模型
2
简单凯恩斯模型
➢ 又称“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 研究在利率和价格水平都不变的条件下,使
产品市场均衡的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 ➢ 独立地研究产品市场,实质上属于总需求分
析。因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是由利率联系 起来的。
3
IS-LM模型
➢ 又称“扩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 它研究了在利率可变,价格水平不变的条
P1
D2
P2
AD
Y1 Y2
Y
18
AD曲线的经济含义
描述总需求达到宏观均衡,即IS=LM时,一国总产出水 平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
表明总产出与价格水平之间存在反向关系。
反映价格水平影响实际货币供给,实际货币供给影响利 率水平,利率水平影响投资水平,投资水平影响产出水 平水平这样一个传导机制。
三、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及其移动

r e 1 y
d
d
Hale Waihona Puke r ky 1 M h hP
15
方程式联立,消去r。则所求得的y的解式一般 包括P这一变量,即:
y Md 1 h eh h h kd P h h kd
该解式表示了不同价格(P)与不同的总需求 量(y)之间的函数关系,即总需求函数。
16
用代数法推导总需求曲线
35
二、劳动市场均衡理论(完全竞争的要 素市场)
1.劳动需求函数
微观经济学中的劳动需求 宏观经济学中的劳动需求
36
微观经济学中的劳动需求
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上, 企业将选择一个就业水平
N0,使劳动的边际产出等 y
于实际工资,此时,利润 最大。
企业就业低于N0时,劳动 的边际产品就将超过实际 工资,因而存在着增加利
W
Nd Nd ( P )
W
Nd 表示劳动需求量 P
W/P为实际工资
W ( P )0
Nd 与W/P成反方向变 W 动关系,即劳动的需求 ( P )1
函数是实际工资的减函
数。
W Nd Nd ( P )
N0
N1 N
42
2.劳动供给函数
Ns
Ns
(W P
)
(W ) P
N
为劳动供给总量。
(W )
P1
过程:M↑→LM右移
r1
→y↑,若P不变→AD
右移。反之亦然
O
结论:扩张性货币政策 P
使AD上升;反之亦反 是。
P0
O
E E’ y0 y’
LM’
IS y
E’
E AD AD’
y0 y’
y
26
结论:
无论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还是扩张性的货币政 策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在同一价格水平下,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使产 出水平增加,于是总需求曲线会向右移动。
r2
E2
IS’
IS
0
Y1
Y2
Y
P
P1
D1
P2
AD’ D2 AD
0
Y1 Y2
Y
2、AD曲线的移动
在中间区域:任何移动IS、LM曲线的因素,都将移动AD 曲线 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AD右移 紧缩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AD左移
在凯恩斯区域:LM曲线的移动不能移动AD曲线:货币 供给的增加,不会降低利率,增加投资,从而增加总需 求。(结合图形)
1、决定AD曲线斜率大小的因素
第一,IS曲线的斜率。同方向
货币政 策效果
越大
i越大 IS斜率绝对值越小,越平坦 AD越平坦
c越大 IS斜率绝对值越小,越平坦 AD越平坦
第二,LM曲线的斜率。反方向
货币政策 效果越小
h越大 LM斜率绝对值越小,越平坦 AD越陡峭
r r1
E1
LM(P1)
LM(P2)
由于劳动市场上的就业量是由劳动的供求关系确定的,在 探讨劳动市场供求关系之前,区分名义工资(W)与实际 工资(W/P)是必要的。名义工资W就是以货币单位表示 的一定数额的工资。实际工资(W/P)是根据物价水平调 整后的工资,它衡量了工人提供单位劳动所赚到的具有不
变购买力的收入 。
41
宏观经济学中的劳动需求
一般而言,总供给主要取决于投入经济社会的所有经济资 源,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本和技术水平等。
按照价格在不同时期变动的情况,宏观经济学将总产出与 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分为两种情况,即长期总供给曲线和 短期总供给曲线。
29
一、短期与长期宏观生产函数
1.宏观生产函数的概念:
宏观生产函数又称总量生产函数,是指整个 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它表示总量投入和总
5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及总需求函数 1.总需求:
总需求是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 主体按一定价格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产品和 劳务总量。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 求和国外需求构成。
AD=C+I+G+(X-M),其中国内需求=C+I+G, 简称内需。domestic demand
6
件下,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 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 ➢ 重点分析利率的决定及其变动对宏观经济 的影响。属于总需求分析。
4
AD-AS模型
➢ 又称“完全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 研究在利率和价格水平都可变的条件下,
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国民收 入是如何决定的。 ➢ 引入了劳动力市场和总生产函数,重点分 析了价格的决定及其变动对总供给乃至宏 观经济的影响。不仅进行了总需求分析, 还进行了总供给分析。
2.总需求函数:
在货币供给不变的前提下,考察产品市场和货 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状态时,价格水平与国民 收入的对应关系。
函数表达式:Y=AD=f(P)
函数关系: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之间呈反?正? 向变动
7
3.总需求量与单个商品的需求量的区 别
总需求量是指总支出,而单个商品的需求量是 指具体商品的数量;
27
总供给与总供给曲线
一、总供给与宏观生产函数 二、均衡就业量的决定 三、货币工资、实际工资与一般价格水平的关系 四、古典(长期)总供给曲线及其推导 五、凯恩斯主义(短期)总供给曲线及其推导 六、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AS)是指在任一价格水平, 社会的收入总量(或总产出),它描述了经济社会的基本 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的产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