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件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6.3 .1实数 课件(共21张PPT)

9,
•
0.6,
64, 0, 3
0.13
(5)正实数数集合:
9 , 3 5,
64,
,
0.
•
6,
3,
0.13
(6)负实数集合: 3 ,
4
(7) 实数集合: 9 , 3 5, 64,
,
•
0.6,
3, 4
0,
3, 0.13
解:
课堂小结
1. 无理数及实数的概念 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有理数与无理数统称实数. 2. 实数的分类
5 , 3 , 27 ,11, 9 2 5 4 9 11
它们都可以化 成有限小数或 无限循环小数 的形式
思考1:(1)整数能写成小数的形式吗?3可以看成是3.0吗?
可以 (2)由此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反过来,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也都是有理数. 思考2:除了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还有什么其他类 型的小数吗?
无限不循环小数 叫做无理数
它们都是无限 不循环小数, 是无理数
π
练一练
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内:
17 , 4
π
3,
4,
0.101,
, 3
2, 5
64, 2.121, 0.3737737773(相邻两个3之间7的个数逐渐加1)
...
有理数集合
...
无理数集合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实数的分类如下:
(1)按定义分
整数
有理数:
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实
分数
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含开方开不尽的数
π 含有 的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性质》PPT教学课件

c
1
a
2 b
∵ a∥b, ∴ ∠1 = ∠2.
例1 如图,a∥b,∠1 = 60°,则∠2 的度数为 ( D)
A.90°
B.100°
C.110°
D.120°
分析:
a∥b
∠1 = ∠3 ∠2+∠3 = 180°
∠2 = 120°
1a 23
b
能否利用两条直线平行来证明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 的数量关系呢?
交,标出如图所示的角. 任选一组同位角度量,把结果
填入下表:
c
角 ∠1 ∠2 ∠3 ∠4 度数 角 ∠5 ∠6 ∠7 ∠8 度数
21 a 34
65 b 78
如果改变截线位置,你发现的结论是否还成立?
c 21 a 34 65 b 78
总结 性质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 如图,如果 AB∥CD∥EF ,那么 ∠BAC +
∠ACE + ∠CEF = ( C )
A. 180°
B. 270°
C. 360°
D. 540°
2. 如图,一条公路两次拐弯的前后两条路互相平行. 若第一次拐弯时∠B 是 142°,则第二次拐弯时∠C 是多少度?为什么? C B
解:∠C = 14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3
4 2
a b
所以∠2+∠4 =
180°.
总结 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
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c 1
3 42
a
b
请尝试转化 成几何语言.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PPT课件全套

有序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
知 识 点 二
如图是某学校的平面示意图.如果用 (5,1)表示学校大门的位置,那么运动场表 宿舍楼 (6,8) ,(8,5)表示的场所是_____. 示为_____
有序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
知 识 点 二
如图3,甲处表示2街与5巷的十字路口,乙处表 示5街与2巷的十字路口,如果用(2,5)表示甲处的位 置,那么“(2,5)→(3,5) →(4,5) →(5,5) →(5,4) →(5,3) →(5,2)”表示从甲处到乙处的一种路线,请 你用 这种形式写出两种从甲处到乙处的最短路线.
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相关概念的内容。
2、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____、原点____的数轴, 垂直 重合 横轴 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称为____或____, x轴 y轴 习惯上取向_____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___ 右 _或____,取向____为正方向;两个坐标轴的_ 上 纵轴 ___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 交点 y轴
D
-4 -3 -2 -1 -1 4 3 2 1
y A
O1
2 3
4
x
C
-2 -3
B
4、如图所示,在第三象限的点是(C ) A.点A B.点B C.点C D.点D
(1)
学习目标
1
会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适当的坐 标系;
2
通过点的位置关系探索坐标之间 的关系及根据坐标之间的关系探 索点的位置关系.
讲授新课
认真阅读课本第67至68页的内容,
分别为:A( 0,0 ),B(6,0),C(6,6 ),D(0,6). y 2、若以线段DC所在的直线为x轴,纵轴(y 轴)位置不变,则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 6,0 ), A( 0,-6),B( 6,-6 ),C( D( 0,0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7.1.1有序实数对课件(共42张PPT)

(3)甲地距我市29km
如图,写出表示下列各点的有序数对:
如图,写出表示下列各点的有序数对:
或者老师说一个数对,请代表相应位置的人站起来。
如图,写出表示下列各点的有序数对:
下列关于有序数对的说法正确的是( )
5排8号 5排6号 在数轴上,确定一个点的位置需要几个数据呢?
问题⑴: 新学期开始,老师要重新调整学生的座位,老师如何描述才能让学生准确地找到自己的新座位呢?
的方式表示出图中“怪兽”经过的其他几个位置吗?
排5
(4,5) (5,5)
4
(5,4)
(7,4)
3
(3,3)
(4,3)
在生活中,确定物体的位置,还有
其他方法吗2? (1,2)(3,2)(7,3) (8,3)
1 (1,1)
列
1
2
3
4
5
6
7
8
如图( 1 , 3 )表示 第一列第三排,请用 彩笔把以下位置的五 角星涂上颜色。
(4 ,6)
(3 ,4)
(5 ,4)
设计图案
排 7 6
5
4
3
(2 ,2)
2
(4 ,2)
1
(6 ,2)
12
34
5
6
7列
神州飞船的发 射和回收都那么成 功 ,圆了几代中国 人的梦想,让全中 国人为之骄傲和自 豪!但是,同学们知 道我们的科学家是 怎样迅速地找到返 回舱着陆的位置的 吗?
神州飞船
这全依赖于 “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
A.(7,4)
B.(4,7)
C.(7,5)
D.(7,6)
例1. 如图,点A表示3街与5大道的十字路口,点B 表示5街与3大道的十字路口,如果用(3,5)→(4,5) →(5,5)→(5,4)→(5,3)表示由A到B的一条路径,那么 你能用同样的方法写出由A到B的其他几条路径吗?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7.1.2 平面直角坐标系 (共22张PPT)

-3 -2 -1 0 1 2 3 4
A: -3; B: 2. 点C. 思考2 : 由(1)你发现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是什么关系?
一一对应. ①数轴上的每个点都对应一个实数(这个实数叫作这个
点在数轴上的坐标); ②反过来,知道一个数, 这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就确定了.
新课导入
1596-1650
数学家笛卡儿潜心研究能否用代数中的 计算来代替几何中的证明. 有一天, 在梦中他 用金钥匙打开了数学宫殿的大门, 遍地的珠 子光彩夺目, 他看见窗框角上有一只蜘蛛正 忙着结网, 顺着吐出的丝在空中飘动, 一个念 头闪过脑际: 眼前这一条条的横线和竖线不 正是自己全力研究的直线和曲线吗?
5 N
A
平面内的点就可以用一个
4
x轴上的点的
(3, 4)
有序数对来表示了.
纵坐标为0; y 3
轴上的点的 2 C 例如, 由点 A 分别向 x 轴、横坐标为0. 1
原点O的坐标 为(0, 0)
y轴作垂线, 垂足M 在 x 轴 上的坐标3, 垂足 N 在 y 轴 -4 -3
-2
-1 O
M 1 2 3456
y
D (0, 6)
6
C(6, 6)
5
4
3
2
1
A(O) (0,10)2 3 4 5 B (6, 0)
x
新知探究
请另建立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 这时正方形的顶点A, B, C, D 的坐标又分别是什么?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y
D (-3,3)
C (3,3)
A (-3,-3)
B (3,-3)
x
新知探究
由上得知, 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不同, 则各点的坐标也 不同. 你认为怎样建立直角坐标系才比较适当?
打包下载(40套)最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 精品课件PPT汇总

解:(1)点A到直线BC的距离是 线段AC的长,点B到直线AC的距离是 线段BC的长.
(2)三条边AB,AC,BC中AB边 最长,因为垂线段最短.
四、小结 1.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 2.说一说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含义.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习题5.1第10题.
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1 相交线
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1 相交线
5.1.2 垂线
第2课时 垂线性质的应用
一、情境引入 在灌溉时,要把河中的水引到农田P处,如 何挖渠能使渠道最短?
P
一、情境引入 在灌溉时,要把河中的水引到农田P处,如 何挖渠能使渠道最短?
P
为什么沿着垂线挖渠道最短呢?
∟
二、探究新知
连接直线 l外一点P与直线 l上各点O,A1,A2, A3,…,其中PO⊥l(我们称PO为点P到直线l的垂线 段).比较线段PO,PA1,PA2,PA3,…的长短,这些 线段中,哪一条最短?
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1:两条直线a,b相交,形成了几个角? 这些角之间有什么关系?请举例说明.
b
43 a
12
问题2:这些角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具 有 邻 补 角 关 系 的 角
b
4 33 12
a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具 有 对 顶 角 关 系 的 角
四、练习与小结
2.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 的垂线.如图,请你过点P画出射线AB或线段AB的垂线.
过一点画一条线段的垂线,其实就是画这条线段所 在的直线的垂线.
四、练习与小结
小结:谈谈你对垂线的认识. (1)垂线的定义、几何符号语言. (2)垂线的性质及画法.
(2)三条边AB,AC,BC中AB边 最长,因为垂线段最短.
四、小结 1.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 2.说一说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含义.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习题5.1第10题.
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1 相交线
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1 相交线
5.1.2 垂线
第2课时 垂线性质的应用
一、情境引入 在灌溉时,要把河中的水引到农田P处,如 何挖渠能使渠道最短?
P
一、情境引入 在灌溉时,要把河中的水引到农田P处,如 何挖渠能使渠道最短?
P
为什么沿着垂线挖渠道最短呢?
∟
二、探究新知
连接直线 l外一点P与直线 l上各点O,A1,A2, A3,…,其中PO⊥l(我们称PO为点P到直线l的垂线 段).比较线段PO,PA1,PA2,PA3,…的长短,这些 线段中,哪一条最短?
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1:两条直线a,b相交,形成了几个角? 这些角之间有什么关系?请举例说明.
b
43 a
12
问题2:这些角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具 有 邻 补 角 关 系 的 角
b
4 33 12
a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具 有 对 顶 角 关 系 的 角
四、练习与小结
2.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 的垂线.如图,请你过点P画出射线AB或线段AB的垂线.
过一点画一条线段的垂线,其实就是画这条线段所 在的直线的垂线.
四、练习与小结
小结:谈谈你对垂线的认识. (1)垂线的定义、几何符号语言. (2)垂线的性质及画法.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部编版五·四学制)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部编版五 ·四学制)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目录
0002页 0056页 0084页 0138页 0156页 0204页 0206页 0231页 0256页 0304页 0332页
第15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15.2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15.4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6.1 不等式 16.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7.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7.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18.1 全等三角形 18.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19.1 数据的集中趋势 19.3 课题学习 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
第15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部编版五· 四学制)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15.1 二元一次方程组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部编版五· 四学制)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15.2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பைடு நூலகம்组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部编版五· 四学制)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15.3 二元一次方程组与实际问 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部编版五· 四学制)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目录
0002页 0056页 0084页 0138页 0156页 0204页 0206页 0231页 0256页 0304页 0332页
第15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15.2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15.4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6.1 不等式 16.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7.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7.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18.1 全等三角形 18.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19.1 数据的集中趋势 19.3 课题学习 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
第15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部编版五· 四学制)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15.1 二元一次方程组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部编版五· 四学制)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15.2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பைடு நூலகம்组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部编版五· 四学制)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15.3 二元一次方程组与实际问 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部编版五· 四学制)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课件ppt

相交就是平行; D.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有且只有一条 B、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经过一点有两条直线与某一直线平行 D、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3.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C )
A.因为a // d,b // c,所以c // d B.因为a // c,b // d,所以c // d C.因为a // b,a // c,所以b // c D.因为a // b,c // d,所以a // c
平行线基本事实的推论(平行线的传递性):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几何语言表达: ∵a//c , c//b(已知) a//b(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 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acb
工人师傅在架设电线时,为了检验三条电线是否平行,工人师傅只 检验其中两条是否与第三条平行即可.这种作法的依据是( )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D.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4.完成下列推理,并在括号内注明理由. (1)如图,因为AB // DE,BC // DE(已知),所以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A··B C·
D
E
(2)如图,因为AB // CD,CD // EF(已知),所以__A_B__ // __E__F__. (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
平行线的表示法:
我们通常用“//”表示平行.
A
B
AB ∥ CD
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有且只有一条 B、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经过一点有两条直线与某一直线平行 D、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3.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C )
A.因为a // d,b // c,所以c // d B.因为a // c,b // d,所以c // d C.因为a // b,a // c,所以b // c D.因为a // b,c // d,所以a // c
平行线基本事实的推论(平行线的传递性):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几何语言表达: ∵a//c , c//b(已知) a//b(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 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acb
工人师傅在架设电线时,为了检验三条电线是否平行,工人师傅只 检验其中两条是否与第三条平行即可.这种作法的依据是( )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D.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4.完成下列推理,并在括号内注明理由. (1)如图,因为AB // DE,BC // DE(已知),所以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A··B C·
D
E
(2)如图,因为AB // CD,CD // EF(已知),所以__A_B__ // __E__F__. (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
平行线的表示法:
我们通常用“//”表示平行.
A
B
AB ∥ CD
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是
2.下列各图中, ∠1 ,∠2是邻补角吗?
1 (2
不是
12
是
12
不是
3.找出图中∠AOE的邻补角及对顶角,若没有请画出.
A
解:邻补角是∠EOB和∠AOF; 对顶角是∠BOF.
C
E D
O B
F
4.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 (1)写出∠AOC, ∠BOE的邻补角; (2)写出∠DOA, ∠EOC的对顶角; (3)如果∠AOC =50°,求∠BOD ,∠COB的度数.
∠AOC和∠AOD有一条公共边
A
C AO,且∠AOC的另一边是∠AOD
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
O
∠AOC和∠BOD有公共顶点,
且∠AOC的两边分别是∠BOD两
边的反向延长线. DB
一、邻补角的概念
邻补角:如果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 一边互为_反__向__延__长__线___,那么这两个角互为邻 补角.图中∠1的邻补角有__∠__2_,_∠__3___.
邻
邻补
补
角 互
角补
对
对
顶
顶角
角相
等
例2 如图,直线a,b相交,∠1=40°,求 ∠2,∠3,∠4 的度数.
解: ∵∠3=∠1, ∠1=40°,
b 1( (2
∴∠3=40°,
a 4) )3
∴∠4=∠2=180°-∠1=140°.
方法 掌握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 变式训练: 1.若∠1+∠3= 60º,则∠1,∠2,∠3,∠4的度数分别 为___3_0_º__、__1_5_0_º_、__3_0_º、__1_5_0_º__ .
例3 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1= 40°,∠BOC=110°,求∠2的度数. 解:因为∠1=40°,
∠BOC=110°(已知), 所以∠BOF=∠BOC-∠1
=110°-40°=70°. 因为∠BOF=∠2(对顶角相等), 所以∠2=70°(等量代换).
注意:隐含条件“对顶角相等”.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1 相交线
5.1.1 相交线
情境引入
合作探究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学习目标
1.理解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 2.掌握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性质,并能运用它们的性 质进行角的计算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重点、难点)
导入新课
视频引入
观察思考
观察下列图片,说一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你发现了什么? 直线与直线相交于一点,并形成了四个角.
讲授新课
一 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
活动:握紧剪刀刀柄时,随着两个刀柄之间的角逐渐 变小,剪刀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小直到剪开布片.如 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两条相交的直线,这就关系到两 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
思考 剪刀剪东西的过程中,你能说说∠AOC与∠AOD, ∠AOC与∠BOD这两对角的位置保持怎样的关系吗?
只有两条直线相交时,才能构成对顶角.
二 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性质
在上学期我们已经知道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的和 为180°,因而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和为180°. 问题:∠1 与∠3在数量上又有什么关系呢?
C
猜想:对顶角相等 A
2 1
B
4O 3
D
思考:你能利用有关知识来验证∠1 与∠3的数量关
对顶角相等
总结归纳
考虑角的位置关系可从角的顶点和角的边入手!
两直线相交
归类
位置关系
C
2O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4
A
∠1和∠2、 1.有公共顶点 ∠2和∠3、 2.有一条公共边 B ∠3和∠4、 3.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4和∠1
D
∠1和∠3、
1.有公共顶点 2.没有公共边
∠2和∠4、 3.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名称 数量 关系
系吗?
已知:直线AB与CD相交于O点(如图),试说明:∠1=∠3,
∠2=∠4.
解:∵直线AB与CD相交于O点,
C
∴∠1+∠2=180°
∠2+∠3=180°, A ∴∠1=∠3. 同理可得∠2=∠4.
2
1
B
O3
4
D
应用格式:∵直线AB与CD相交于O点,
∴∠1=∠3,∠2=∠4.
想一想:图中是对顶角量角器,你能说出用它 测量角的度数的原理吗?
解:(1)∠AOC的邻补角是∠AOD和 ∠COB;∠BOE的邻补角是 E ∠EOA和∠BOF.
(2)∠DOA的对顶角是∠COB; A ∠EOC的对顶角是∠DOF.
D
B O
F
(3)∠BOD=∠AOC= 50°;
C
∠COB=180°-∠AOC=130°.
5. (应用题)在下图中,花坛转角(红色标注 的角)按图纸要求为135°;施工结束后,要求你检 测它是否合格?请你设计检测的方法.
2.若∠2是∠1的 3倍,则∠1,∠2,∠3,∠4的度数分别 为___4_5_º_、__1_3_5_º_、__4_5_º_、__1_3_5_º__.
3 .若 1: 2 = 2: 7 ,则∠1,∠2,∠3,∠4的度数分别 为___4_0_º_、__1_4_0_º、__4_0_º_、__1_4_0_º___.
• 变式训练:
1.如图,直线AB、CD、EF相交,若∠1 +∠5=180°, 找出图中与∠1 相等的角.
解:∵ ∠1= ∠3(对顶角相等)
∠5+∠8=180 °且∠1 +∠5=180°
∴∠8= ∠1 ∵ ∠8= ∠6(对顶角相等)A
∴∠6= ∠1.
C
2 13
4 56
87
F
2.如图,直线AB、CD、EF、MN相交,若∠2=∠5,
解:方法一: 检测∠1是否为45°; 方法二: 检测∠2是否为135°.
1 2
6.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 ∠EOC=70°, OA平分∠EOC,求∠BOD的度数.
解:∵OA平分∠EOC,
E
D
∴∠AOC= 1∠EOC=35°,
C
A
12 3O
B
D
二、对顶角的概念
对顶角: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定点,并且其中 一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 反向延长线, 那么这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图中∠1的对顶角是 _∠__2___.
C
A
1
B
O2
D
典例精析 例1 下列各图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 D )
1 2
A
12
B
2 1
2 1
C
D
方法总结:对顶角是由两条相交直线构成的,
找出图中与∠2 互补的角.
解:∵ ∠1+∠2=180°
∠2+∠3= 180° ∴∠2的补角有∠1和∠3 E ∵ ∠5+∠8=180°, ∠5+∠6=180 °且∠2=∠5 ∴∠2的补角有∠6和∠8
12 43
58 67
当堂练习
1.下列各图中, ∠1 ,∠2是对顶角吗?
1( 2
1( 2
1( )2
不是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