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水韵》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周庄水韵教案【优秀10篇】

周庄水韵教案【优秀10篇】

周庄水韵教案【优秀10篇】周庄水韵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的抒情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实情感;2.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3.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4.体会山川美丽多娇,享受美的乐趣,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让学生初步掌握游记散文的写法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

2、难点:理解“水韵”的含义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周庄镇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

春秋战国时称摇城。

至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

周庄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西晋文学家张翰,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就曾居住周庄,它也是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沈万三的故乡。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有一个周庄”。

若要在中国选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水乡古镇,毫无疑问,她就是“中国第一水乡”周庄。

正如著名画家吴冠中所言“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周庄被评为中国“第一水乡”。

今天就让我们随同作家赵丽宏,一起去领略这中国第一水乡的风韵。

今天让我们随散文家赵丽宏一起去游览周庄,感受周庄的水之韵。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解题。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许多人在“行万里路”后才写出优美动人的游记,本文作者赵丽宏三次神游周庄写下此篇《周庄水韵》,这个“韵”字指什么?周庄水的“韵”具体体现在哪儿呢?同学们要带着这个问题来欣赏本文。

2、复习游记知识,请学生完成下列填空。

游记,要点明、,交代、,抓住,并做到。

(答案:时间;地点;游踪;观赏顺序;景物特点;情景交融。

)3、朗读课文。

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并指出一些字词的音义。

(1)提出疑难字词。

(2)解释重点词语。

周庄水韵语文教案

周庄水韵语文教案

周庄水韵语文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周庄的地理位置和概况。

2. 引导学生关注周庄的水韵特色。

教学内容:1. 介绍周庄的位置、历史和风貌。

2. 探讨周庄的水系特点和水利工程。

教学活动:1. 展示周庄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周庄的美。

2.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周庄的概况。

3. 分组讨论,探究周庄的水韵特色。

作业布置:1. 让学生收集有关周庄的资料,了解周庄的历史和文化。

2. 写一篇关于周庄水韵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二章:周庄的水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周庄水系的形成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水乡文化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周庄水系的形成原因和历史背景。

2. 分析周庄水系的特点和功能。

1. 引导学生观察周庄水系的地图,了解其分布情况。

2. 分组讨论,分析周庄水系的特点。

3. 举办水乡文化讲座,让学生了解周庄水系的文化价值。

作业布置:1. 让学生绘制一幅周庄水系的简单示意图,标注其主要河流和桥梁。

2. 写一篇关于周庄水系的短文,描述其特点和自己在周庄的经历。

第三章:周庄的古建筑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周庄古建筑的历史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周庄古建筑的种类和特点。

2. 分析周庄古建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参观周庄古建筑,观察其建筑风格和构造特点。

2. 分组讨论,分析周庄古建筑的历史价值。

3. 举办古建筑保护讲座,让学生了解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1. 让学生拍摄一幅自己喜欢的周庄古建筑照片,并简要介绍其历史和特点。

2. 写一篇关于周庄古建筑的短文,表达自己对古建筑的感受和建议。

第四章:周庄的民俗风情1. 让学生了解周庄的民俗风情。

2. 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周庄的民俗风情,如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

2. 分析周庄民俗风情的特点和价值。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参观周庄的民俗风情,如民间艺术展览、传统手工艺制作等。

《周庄水韵》语文教案

《周庄水韵》语文教案

《周庄水韵》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周庄水韵》。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水乡”、“古镇”、“石桥”等。

(3)了解周庄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能力。

(2)通过朗读和模仿,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春光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建筑美、艺术美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周庄水韵》。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了解周庄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2)对周庄文化特色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周庄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周庄的美丽景色。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周庄的了解。

2. 朗读与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周庄水韵》。

(2)鼓励学生背诵课文,加强口语表达能力。

3. 生词与短语学习:(1)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水乡”、“古镇”、“石桥”等。

(2)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生词和短语的用法。

4. 课文理解:(1)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描述和细节。

(2)回答学生对周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的问题。

四、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抄写并背诵《周庄水韵》。

(2)收集有关周庄的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

2. 课堂作业:(1)完成生词和短语的练习。

(2)写一篇关于周庄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1)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完成质量。

(2)评估学生的课堂作业表现。

3. 学生反馈:(1)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

(2)根据学生反馈,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周庄的风景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水乡之中,增强他们的直观感受。

周庄水韵教案

周庄水韵教案

周庄水韵优秀教案第一章:周庄水韵的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周庄水韵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掌握周庄水韵的特点和魅力。

1.2 教学内容:周庄水韵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周庄水韵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周庄水韵的艺术表现和文化遗产。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周庄水韵的图片和视频。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关于周庄水韵的了解。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的情况。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表现。

第二章:周庄水韵的自然景观2.1 教学目标:了解周庄水韵的自然景观特点。

掌握周庄水韵的自然景观形成原因。

2.2 教学内容:周庄水韵的水系特点和形成原因。

周庄水韵的植被类型和生态价值。

周庄水韵的气候变化和季节特色。

2.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周庄水韵的自然景观图片。

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体验周庄水韵的自然景观。

2.4 教学评估: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表现。

学生参与实地观察和体验的情况。

第三章:周庄水韵的人文景观3.1 教学目标:了解周庄水韵的人文景观特点。

掌握周庄水韵的人文景观历史背景。

3.2 教学内容:周庄水韵的古建筑群和特点。

周庄水韵的古镇风貌和传统习俗。

周庄水韵的文化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周庄水韵的人文景观图片。

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交流周庄水韵的人文景观。

3.4 教学评估: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表现。

学生参与实地考察和交流的情况。

第四章:周庄水韵的艺术表现4.1 教学目标:了解周庄水韵的艺术表现形式。

掌握周庄水韵的艺术表现特点。

4.2 教学内容:周庄水韵的绘画艺术和摄影艺术。

周庄水韵的音乐艺术和戏剧艺术。

周庄水韵的民俗艺术和手工艺品。

4.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周庄水韵的艺术作品。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和展示周庄水韵的艺术作品。

4.4 教学评估: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表现。

学生参与创作和展示的情况。

第五章:周庄水韵的文化遗产5.1 教学目标:了解周庄水韵的文化遗产价值。

掌握周庄水韵的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周庄水韵》语文教案

《周庄水韵》语文教案

《周庄水韵》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周庄水韵》。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掌握其用法。

(3)了解周庄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风土人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培养学生对优美文字的感悟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通过描绘画面,表达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珍惜家乡美好风光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周庄水韵》。

2.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掌握其用法。

3. 了解周庄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风土人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表达方式。

2. 对课文中所描绘的景物进行生动描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周庄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周庄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简介周庄的历史背景和风土人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词和难点的理解和把握。

(2)学生互相讨论,解答疑惑。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优美文字和表达方式。

(2)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分享和讲解。

4. 教师讲解:(1)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2)重点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掌握其用法。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表达方式,描绘自己熟悉的景物。

(2)学生互相交流,评选出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

6. 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周庄水韵》。

2. 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表达方式,写一篇关于家乡风景的作文。

3. 收集有关周庄的资料,进行深入了解,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周庄水韵教案

周庄水韵教案

周庄水韵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周庄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和特色。

2. 培养学生对周庄水乡美景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介绍周庄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

2. 展示周庄水乡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和描述。

教学活动:1. 教师简要介绍周庄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

2. 展示周庄水乡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和描述,如河流、古桥、房屋等。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收集学生的描述和评论,了解他们对周庄水乡美景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章:周庄的河流和古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周庄河流和古桥的特点和历史。

2. 培养学生对周庄水乡独特景观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周庄河流的特点和流经的景点。

2. 介绍周庄古桥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周庄河流的图片,了解其特点和流经的景点,如富安桥、兴桥等。

2. 教师展示周庄古桥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其历史和文化背景,如钥匙桥、矛盾桥等。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收集学生的描述和评论,了解他们对周庄河流和古桥的认识和感受。

第三章:周庄的房屋和建筑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周庄房屋和建筑的特点和风格。

2. 培养学生对周庄水乡独特建筑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周庄房屋的建筑特点,如水乡特色的墙体、屋顶等。

2. 介绍周庄建筑的风格和代表性建筑,如沈万三故居、张居正故居等。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周庄房屋的图片,了解其建筑特点,如水乡特色的墙体、屋顶等。

2. 教师展示周庄建筑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其风格和代表性建筑,如沈万三故居、张居正故居等。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收集学生的描述和评论,了解他们对周庄房屋和建筑的认识和感受。

第四章:周庄的民俗和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周庄的民俗和文化特色。

2. 培养学生对周庄水乡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及反思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及反思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了解周庄的历史文化背景•认识周庄的特色风景和水乡文化•学习周庄的传统建筑和手工艺品•培养学生欣赏和表达艺术的能力2. 教学内容•周庄的历史文化概述•周庄的水乡特色和风景介绍•周庄传统建筑和手工艺品的欣赏与学习•周庄画家的艺术创作欣赏3.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与预习•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周庄的风景和文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步骤二:分类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周庄的特色和魅力•每个小组挑选一位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的讨论结果步骤三:专题讲解•通过PPT或者教材介绍周庄的历史文化背景、特色风景和水乡文化•引导学生了解周庄的传统建筑和手工艺品步骤四:实地参观•带领学生到周庄进行实地考察和观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记录和思考步骤五:艺术创作•鼓励学生选择一个周庄的特色或者景点进行艺术创作•提供绘画、摄影、写作等多种形式的创作方式•指导学生在创作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4. 教学评价•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展示•评价学生对周庄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评价学生的艺术创作水平和表现力二、反思周庄水韵作为一篇教学设计文档,着重介绍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整个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导入与预习、分类讨论、专题讲解、实地参观和艺术创作等环节,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体验周庄的文化魅力。

在教学目标方面,通过了解周庄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特色风景,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欣赏能力。

同时,通过学习周庄的传统建筑和手工艺品,培养学生对艺术创作的兴趣和能力。

在教学步骤方面,通过导入与预习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学习环节做铺垫。

在分类讨论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在专题讲解环节,使用PPT或者教材进行系统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周庄的基本情况和特色文化。

在实地参观环节,带领学生亲身体验和观摩,加深对周庄的认识和理解。

周庄水韵教案优秀

周庄水韵教案优秀

周庄水韵教案优秀周庄水韵教案优秀周庄水韵教案优秀1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积累文中精彩的词语。

2.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与景的写景方法。

3.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4.欣赏祖国山河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教学难点: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课型:新授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看到这一幅幅精美的画面,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可能对周庄产生了无限的向往。

的确,那黛瓦粉墙,长街曲巷,小桥流水式的江南风光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过目不忘的。

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所描绘的周庄风光,那么在这节课上课之前呢,我想考考大家的眼力,看看周庄的小桥流水,波光倒影到底在你的心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老师会给大家提供几幅图片,看看哪一幅图片它不属于周庄。

一定要看仔细了,一定要根据周庄建筑的特点来进行判断,发现了就可以大声说出来。

(课件展示图片)学生观赏图片并找出不属于周庄的图片,并说出理由。

(找出水城威尼斯的图片)这是世界著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作者在游览周庄的过程中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

”的确,人们把周庄的景色看作是中国水乡的一个代表,所以人们说周庄是“中国第一水乡”。

那么这节课我们将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游览周庄,看一看作者在他三次游览周庄的过程中到底周庄给他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整体感知课文第二部分(课件出示问题)作者三次游周庄,都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印象如何?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三幅图,那么在他每一次游览周庄的时候所留下的印象都不太一样。

下面我们把书打开,浏览一下课文,看看作者到底对周庄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作者第一次到周庄是在一个怎样的季节?(仲春)第一次到周庄赶上了一个怎样的天气呢?(天下着小雨)课文中有一个词语说明了当时天气的状况,有同学找到吗?天下着小雨是一种怎样的情境啊?(雨雾朦胧)在一个雨雾迷蒙的春天作者第一次游览了周庄,所以周庄留给作者的印象是怎样的?就像什么?(像一幅水墨画)文章标题是《周庄水韵》,那它体现出周庄水的那份神韵了吗?体现在哪一个方面?(打着伞坐船游览)打着伞坐船游览有着一份诗情画意在里面,就是这样一个朦胧,诗意的周庄吸引着我们的作者第二次来到周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掌握有关游记散文知识的基础上来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游踪,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了解景物描写的时间和空间顺序,学习从不同角度来描写周庄水韵。

2、仔细揣摩语言,品味文章中蕴含的情景之美,体会作者渗透在景物描写中的思想感情。

3、注意适时让学生了解祖国山川的壮丽可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让学生初步掌握游记散文的写法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

2、难点:理解“水韵”的含义。

教法学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游记散文的基本知识。

采用通读、讨论、交流见解、归纳总结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好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营造气氛:1、播放多媒体课件:一曲悠扬、和谐的笛声从远方悠悠响起,一艘乌篷木船慢慢从水面上滑过,木櫓在水面上轻轻搅动,两岸的楼房,头顶的石桥一一从身旁掠过……2、请同学们翻阅课前教学插图。

教师引导学了解两份课件内容:中国第一水乡——周庄。

请学生叙述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

要点:河水,波光,倒影,石桥,小舟,行人,古雅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3、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周庄水乡的美丽图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投影)周庄简介:周庄环境幽静,建筑古朴,有900多年的历史,虽历经沧桑,但仍保存着原来的水乡集镇的建筑,全镇60%以上的民居是明清及明初建筑风貌,仅0.4平方公里的古镇就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个砖雕门楼,同时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桥,共同营造出一幅动人的风景画。

这里有桥、有水、有人,同学们想到哪位作者的名句?(参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小桥流水人家”,非常写意。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解题。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许多人在“行万里路”后才写出优美动人的游记,本文作者赵丽宏三次神游周庄写下此篇《周庄水韵》,这个“韵”字指什么?周庄水的“韵”具体体现在哪儿呢?同学们要带着这个问题来欣赏本文。

2、朗读课文。

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并指出一些字词的音义。

(1)请几个同学朗读课文,学生现场评价,教师指导。

本文的感情基调是充满欢快和喜悦的,朗读时要语调舒缓轻柔,语音清晰自然,不要过于造作。

注意节奏与停顿,但语断情不断,个中韵味要把握好,朗读时以头脑出现一个个形象的画面为最佳。

(2)提出疑难字词。

(3)解释重点词语。

三、师生讨论课文内容。

1、复习游记知识,请学生完成下列填空。

游记,要点明、,交代、,抓住,并做到。

(答案:时间;地点;游踪;观赏顺序;景物特点;情景交融。

)2、把握文章整体脉络。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然后指出文章的整体脉络为总分结构,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3自然段)叙述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

第二部分:(4—6自然段)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

四、分析课文。

(一)讨论第一部分。

1、阅读第一自然段,讨论问题:(1)作者从几个方面来写周庄给他的总印象?学生讨论明确:从水中迷离的倒影、河道上应接不暇的拱桥及井字形的河道,这三个方面来写,突出周庄是东方的“威尼斯”。

(2)本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要点:本段描绘了一幅乌篷船水中摇橹时,水面出现倒影的美丽画面。

(3)这个画面体现了什么?要点:周庄水美:倒影如画(静态美),波动似绸(动态美)。

(4)找出文段中的比喻句,指出本体、喻体,并说出其作用。

2、阅读第二自然段。

(1)首先使用了一句反问句“什么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这句话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作者强调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最富有诗意,同时也引起读者的思考——如何有诗意?(2)请学生找出在周庄泛舟有诗意的景物。

要点:小小的木船,窄窄的河道;拱形的桥孔,古老的形状风格不同的石桥;桥上的行人,船上的乘客。

这些景物就如同诗中所描绘的一样,充满诗情画意。

3、阅读第三自然段。

(1)周庄布局有什么特点?请学生在原文中找出。

要点:河道呈“井”字形,街道和楼宅被河分隔,石桥巧妙地将古镇连为一体。

(2)“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这句话如何理解?要点:这是对周庄水乡整体的高度评价。

4、小结:第一部分叙述了周庄水乡给人们的总体印象。

河水、波光、倒影、石桥、行人、小舟,古雅幽美,充满诗情画意。

五、课后作业。

1、阅读课文。

2、背诵课文第4段“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3、课外阅读《远去的周庄》。

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

1、字词。

2、请学生背诵文章第4段“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二、讨论分析课文第二部分。

1、周庄美丽的风光吸引作者几次游玩周庄,近距离接触、欣赏周庄。

我们来看一下作者是如何与周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亲密接触的。

请同学们速读第二部分,完成下列表格。

(投影)(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次数时间观察角度作者感受特点详略安排第一次游览仲春雨中视觉(色彩)水墨画恬淡宁静概括写第二次游览冬天雪后视觉(色彩)听觉(声音)色如版画声似音乐色彩鲜明万般柔情略写第三次游览春夜旅游节视觉(色彩)光带、梦境多姿多彩详写2、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1)本段的结构形式是什么?讨论后归纳:总分的结构形式。

第一句话先总括三次去周庄,每次的印象各不相同。

后几句话分述前两次去周庄的印象。

(2)学生从描写的顺序、角度、方法、语言等方面,重点分析本段写得较精彩的一两个句子或表现力较强的词语。

(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畅所欲言,教师从中点拨)参考:① “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这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雪后的周庄令人目眩的色彩,却仍旧蕴含着凝重的历史韵味。

②用词丰富。

雪融化的声音用“滴、淌、渗”等动词形容,不单调,足见作者文学功底。

③“抚摸”一词用得极为准确,把阳光拟人化,突出阳光的温暖、轻柔,给人以舒适感。

3、分析第5、6自然段。

讨论、归纳:(1)第三次游周庄描绘了哪些景物?参考:第三次游周庄描绘了节日夜景,如岸上的彩灯、倒影、花船、丝竹管弦之声、礼花等。

(2)细读第5自然段,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述旅游节欢乐气氛的。

分组讨论后归纳:作者先由岸上写到河中。

写河中景物先写河中倒映的光带,再写河中张灯结彩的花船,写船上传来的丝竹管弦之声,再写到小船划到古镇尽头所见的景色和突然看到的缤纷礼花,听到四面八方传来的欢呼声。

有条有理,顺序井然。

(3)这样的描写与作者所要表露的情感有何联系?参考:文中描绘了节日夜景下五彩缤纷的周庄,表现了改革开放后的人们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及对改革开放的讴歌之情。

(4)作者为什么写三次游周庄?第三次为什么详写?要点:作者多次游周庄水乡,这正表明周庄景色情韵深深吸引了作者。

有些景点,单凭一次游览,浮光掠影,感受肤浅,难以领悟其奥妙,体会其神韵。

两次,三次,仔细观赏,细细品味,才能多角度地领悟其境界之妙处。

故而本文写了三次游周庄水乡的情景,感受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文章的详略也就自然形成了。

小结:文章的第二部分,写了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

从不同的季节时间,选择不同的景物,多角度描写,详略得当,充分体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也表现了周庄这个古镇在改革开放后的勃勃生机,更表现了周庄人民的幸福生活,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总结。

(1)学完《周庄水韵》,请同学们谈谈这个“韵”字的含义。

(各抒己见)参考:古朴,宁静,清幽,柔美,多姿多彩……最主要指的是一份柔美。

(2)归纳本文的特点。

与《巴东三峡》不同,这篇游记随着时间转移,记叙的对象、空间虽相同,但景色各异,三次游周庄所见所感也各不相同,可见游记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

四、比较阅读,思考问题。

课外已布置同学们阅读《远去的周庄》,现在思考:文章为何称周庄是“远去的”,谈谈你的看法。

(各抒己见)参考:周庄原本是以它的清幽、别致、宁静、柔美的水乡神韵闻名于世的,是与外界尘嚣互不沾染,超尘脱俗的,如今匠气的装饰,喧哗的商贾,使清静的地方变成奢靡浮躁之所。

一切都人让“现代化”的色彩涂抹、淹没。

周庄已“远去”,已日渐失去了它的宁静,它的灵魂,商业铁踢粗暴地践踏着我们文明与文化的命脉。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我们文明与文化的命脉?同学们有何见解与措施?留待同学们课外探讨,作为今天的书面作业。

五、结语。

播放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优美的旋律中结束课程。

附板书设计:第一课时水中倒影——美丽对周庄水乡的总体印象小河泛舟——诗意只有威尼斯才能见到整体布局——巧妙第二课时第一次游周庄:仲春水墨画恬静宁静第二次游周庄:冬天版画色彩鲜明、声音柔美多姿多彩第三次游周庄:春夜旅游节仿佛进入了梦境动人心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