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第七单元)

合集下载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18古诗二首教案(pdf)新人教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18古诗二首教案(pdf)新人教版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古诗中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体验古诗的意境美,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例如,在教学《静夜思》时,可以模拟古诗中的夜晚情境,让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中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思乡之情。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分组讨论、问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欲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春晓》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古诗中所描述的春天的景象,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互动式教学法的实践:通过分组讨论、问答等形式,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欲望,培养了他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式教学法的融入:通过朗读、默写、表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提高了他的朗读能力和审美能力。
存在主要问题:
1.学生对生字词和抽象意象的理解存在困难。
2.学生在表达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时,可能难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随堂练习中的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二首》ppt课件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二首》ppt课件
天 似 穹 庐,笼 盖 四 野。
tiān cānɡ cānɡ yě mánɡ mánɡ
天 苍 苍,野 茫 茫,
fēnɡ chuī cǎo dī xiàn niú yánɡ
风 吹 草 低 见 牛 羊。
通假字:出现、显露 的意思。
◎古诗解读
交代了地点。
敕 勒 川,阴 山 下,
注释
【敕勒川】川:平地。敕勒川就是指敕勒族人居住的大 草原。
苍茫的大地
笔顺: 形近: 光芒 芒果 连忙
◎走进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 誉为“诗仙”。
代表作品:《望庐山瀑布》 《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 《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初读课文
听老师朗读课文,然后自己试着 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将会写字做 上标记!
宿:住,过夜。
yè sù shān sì
夜宿山寺
tánɡ lǐ bái
【唐】李白
wēi lóu ɡāo bǎi chǐ shǒu kě zhāi xīnɡ chén
危 楼/高/百 尺 ,手 可/摘/星 辰 。
bù ɡǎn ɡāo shēnɡ yǔ kǒnɡ jīnɡ tiān shànɡ rén
不 敢/高/声 语 ,恐 惊/天/上/人 。
代表作品:《木兰诗》《敕勒歌》等。
◎初读课文
听老师朗读课文,然后自己 试着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将 会写字做上标记!
chì lè ɡē
敕勒歌
běi cháo mín ɡē
北朝民歌
chì lè chuān yīn shān xià
敕 勒 川,阴 山 下,
tiān sì qiónɡ lú lǒnɡ ɡài sì yě

最新2023秋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第19课 古诗二首【教案】

最新2023秋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第19课 古诗二首【教案】

18 古诗二首第1课时《夜宿山寺》一、了解作者,读懂诗题师:李白是唐代的一位大诗人,被称为“诗仙”。

李白是一位热爱大自然、热爱写诗的人,他去过庐山,写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他到过天门山,写下“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有一次,李白在山西大同悬空寺游玩,晚上借宿在寺庙里。

夜深了,李白站在寺院的楼台上,仰望满天的星星,觉得美丽极了。

于是,他展开美妙的想象,写下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夜宿山寺》。

师:认识这个字吗?点击出示:“宿”师:一座屋子里,人睡在席子上过夜。

李白这天夜里住在哪儿的呢?点击“寺”变红,师:在哪个字里见过?点击出示:“等、待、诗、特”(2)师:现在谁能说说诗题意思(点击出示:夜晚在山上的寺庙里过夜,边说边画板书:山和寺)。

诗的题目就给我们交代了【点击出示圈圈】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还有事件。

(3)师:我们再来读一读诗题。

注意两个生字都是平舌音。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师: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按下暂停键,大声朗读一遍。

2. 学字词。

(1)师:我们来看看这个字,出示:辰,和早晨的“晨”的读音是一样的,注意读准翘舌音和前鼻音。

古时候这个字也是早晨的意思。

在这首诗里是指“星辰”,是日、月、星的总称。

(2)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摘苹果的游戏,读准了字音就可以摘下一个苹果。

(课件出示生字苹果树)(播放孩子读的字音)小朋友们真是厉害,苹果树上的苹果都被你们摘完了。

3.师:生字宝宝全部回到古诗里了,小朋友们还会读吗?捧起书来朗读一遍吧。

三、想象画面,体会意境1.师:小朋友们读得这么认真,老师奖励你们来听朗读,(播放朗读录音)想象画面。

2.交流:出示课文插图。

师:哪个小朋友来说说山寺给你的印象。

(高耸入云)(1)找找句中有哪些字词写出了楼之高。

点击出示:百尺,真的就是一百尺高吗?师:这里运用夸张的写法,形容楼很高。

(2)师:还有一个词也说了这座楼的高:“危楼”变红出示:“危”的小篆字形:“危”的本义是人在高崖感到害怕,诗中“危楼”是什么意思?字典里有三个解释,你选哪个?对,“危楼”就是“高楼”。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二首》ppt课件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二首》ppt课件

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宿:住宿,过夜。
宿
寺(

诗(

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危: 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 百尺:这里形容楼很高。 星辰:指天上的星星。
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谁能用这些字组个词? 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字?
sù sì wēi
宿寺危
chén kŏng jīng
辰恐惊
恐:恐怕、惊恐 惊= 忄+京 ……
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1.想一想:李白登上了一座怎样的楼呢? 看到了什么?可能还做了什么动作? 2.画一画:用图画的形式把你的想法表达 出来。 3.说一说:小组内介绍自己的画。
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夜 景物 宿 山 寺 感受
楼高 高 百尺
星辰 手 可摘 不敢大声说话 害怕惊动天上人
心情愉悦 豪爽率直
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笼盖:笼罩。 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苍苍:青色。 天苍苍:天蓝蓝的。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见:同“现”,出现。
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谁能用这些字组个词? 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字?

lú lŏng gài cāng máng
似 庐 笼 盖苍茫
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把握特点,朗读古诗
《敕勒歌》是一首民歌,描绘了北 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发了敕勒人 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①听一听:欣赏音乐《美丽草原我的 家》。 ②想一想:你好像看到了草原怎样的景 色? ③说一说:小组内交流,把你想到的草原 美景说给大家听。
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敕 位置: 阴山下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18.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18.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18古诗二首(精读课文)【教学目标】1.认识“宿、依”12个生字,会写“危、敢”8个生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必备品格【教学重点】朗读和背诵古诗,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教师口述:介绍写作背景:诗人夜宿深山里面的一个寺庙,藏经楼,于是便登了上去。

凭栏远眺,星光闪烁,李白诗性大发,写下了这一首纪游写景的短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

(板书:危敢惊1.学生字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危”半包围结构,“敢”左右结构,左右等宽,“惊”左窄右宽。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危”,学生练写。

“危”的半包围结构,“⺈”居上居中,从竖中线起笔;“厂”横笔写在横中线上方,宽于“⺈”;横折钩的钩尖抵竖中线;“乚”的钩部超出上部横折钩。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多元认字,是部编版教材强调的重点,书写的指导,规范学生的书写习惯,使学生爱写字、会写字。

】五、品读释疑1.学习第一、二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1)解释词语“危”字,倍显突兀醒目,与“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组合,就确切、生动、形象地将山寺屹立山巅、雄视天空的非凡气势淋漓尽致地描写了出来。

“摘星辰”用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的高耸云霄。

“摘星辰”通过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

(2)结合课文插图,想象一下诗句的前两行给我们展现了怎样的景象?预设: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能摘下天上的星星。

3.学习第三、四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词语解释“恐惊”从诗人深“怕”的心理中,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极近,这样,山寺的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二首《敕勒歌》》 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二首《敕勒歌》》 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二首《敕勒歌》》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基础识记1、请用规范的正楷字默写《敕勒歌》: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敕勒..()()穹.庐()笼.盖()见.牛羊()3、《敕勒歌》选自,是时期北方族的一首(体裁)。

诗歌表达了草原牧民的情感。

同时,也表现了草原牧民们的生活景象。

二、理解运用蒙古人腾格尔洁白的毡房炊烟升起我出生在牧人家里辽阔的草原是哺育我成长的摇篮养育我的这片土地当我身躯一样爱惜沐浴我的那江河水母亲的乳汁一样甘甜这就是蒙古人热爱故乡的人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洁白的/毡房/炊烟/升起B、养育/我的/这片/土地C、当我身躯/一样/爱惜D、沐浴/我的/那江/河水5、歌词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是()和()。

整首歌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草原图画,有()色的毡房、()色的炊烟、()色的草原、()色的土地、()色的江河水,色彩明丽,对比鲜明。

6、对这首歌词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歌词由景及人,语言清丽,风格豪放,抒发了作者热爱故乡,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B、歌词中的“蒙古人”和标题上的“蒙古人”都指的是所有热爱自己家乡的蒙古人。

C、歌词通过对蒙古草原的描写,侧面表现了蒙古人豪爽、开朗、乐观、向往自由的性格特点。

D、歌词用“毡房”、“炊烟”、“草原”、“土地”、“江河水”这些鲜明的意象勾画了一幅清新的草原图画,意在表现自己和蒙古草原的深厚感情。

7、现今,草原沙漠化的现象已日益严重起来,这与人的破坏是分不开的,比如过度放牧,开挖田地,河流污染等等,请拟写一则标语,提醒、警示人们保护草原环境。

三、综合分析风景佚名我一直以为,好的风景一定在远方。

还是上大学的时候,有一篇东西获了个小奖,得到了一笔微薄的奖金。

我便做出了一个近乎奢侈的决定:到远方去。

其实也没有走上多远——时间和金钱的双重限制。

我来到了被无数诗人歌颂过的甘南草原。

那是十月之交,地草已经干枯了,但另有一番魅力——金黄色的,苍苍茫茫的,很像沙漠。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19课《古诗二首》课件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19课《古诗二首》课件
2. 悟诗情。(1)《夜宿山寺》一诗运用 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山寺 _________和夜晚的 _________得非常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夸张
楼高

【点拨】本题考查评价鉴赏的能力。“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楼高;“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一方面突出了楼高,另一方面突出了夜晚之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点拨】仔细读诗句,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根据这些景物去找对应的图片。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中的景物有“明月、松、清泉、石”等,和第三幅图中的景物相对应。
C
【点拨】A项的朗读节奏应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B 项的朗读节奏应为“天似/穹庐,笼盖/ 四野”。
1. 释诗意。(1)先补充诗句,再根据图片选择对应的诗句填空(填序号)。①危楼 _____________,手可摘星辰。② _____________穹庐,笼盖 _________。 ( ) ( )
读生字,识记:
似 庐 笼 盖 苍 茫
识记生字
联系生活识记:“苍苍、茫茫”
熟字相加的方法识记:“阴、似、野”
形声字构字特点识记:“苍、茫”
sì lú lǒng gài cāng máng
庐山 草庐 笼盖 笼罩 盖住
反义词:阴——晴
似:像、好像
敕勒族是南北朝时期活动在中国北方地区的游牧民族之一。他们生活在阴山脚下辽阔的大平原上,那里水草丰茂,牛羊肥壮。他们以放牧为生,居住在圆圆的毡帐中,就是现在草原上的蒙古包。草原上的蒙古包在古时候称“穹庐”。
后鼻音
前鼻音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二首》 PPT课件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二首》  PPT课件
恐惊
恐怕 惊恐 唯恐
忄京
你认识哪个字带领茫 艹
说一说这是什么? 蒙古包 穹庐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空就像一顶巨大 的帐篷,笼罩着草 原的四面八方。
广 户庐
竹 龙笼
羊皿

天似穹庐
你能给似换个意思相近的词吗?
似——像、仿佛 sì 似乎、骄阳似火 shì 似的
展开想象,读出意境
山上寺院的楼是怎样的?看 图,你有什么感觉?读出楼 的高。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想象一下,你来到了无边无际的草原上,抬头 往上看,看到了什么?环顾四周,大草原里看 到了什么?风儿一吹,草一低,出现了什么? 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敕勒歌
A. It's white and pink
B.It's an eraser
Each coin has two sides. Studying abroad also has many disadvantages. For one thing, it will cost
. For another, it is difficult to . For another, it is difficult to . For another, it is difficult to
再见
填诗背诵
夜宿山寺
【唐】 李白
(危)(楼)高 百 尺, 手可(摘)(星)(辰 )。 (不)(敢)高 声 语, (恐)(惊)天 上 人。
填诗背诵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 勒 川,(阴 )(山)(下 ), 天 似(穹)(庐),笼 盖(四)(野)。 天 苍 苍,(野)(茫)(茫) , 风 吹 草 低(见)(牛)(羊)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的:
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运用联想和想象,深入诗歌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
3、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加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

4、体会边塞诗的风格,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目的1、2
教学难点:目的3、4及背诵、默写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

在这笔丰厚的文学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其中有吟诵边塞风光的(如王维的《使至塞上》),有叙述边关战事的(如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有借以倾诉思乡之情的(如范仲淹的《渔家傲》,更有畅谈从军壮志抒发爱国之情的(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那么我们今天来看一看这两首诗歌又是从哪方面来反映战争的?
一、交流资料
乐府诗:乐府,原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规模较大。

后来将其演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

二、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大意
1、诵读:可教师范读、学生诵读、自由散读、全班齐读
2、诗歌大意:
《十五从军征》这首乐府诗描述的是一位少年从征65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

一位衣衫褴褛、鬓发全白、手拄拐杖的老人茫然地站在曾经是那么熟悉,而今却家破人亡的,绝望地望着东方……这首诗通过主人公的遭遇揭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

三、讨论探究:
1、请同学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所喜欢的诗句,及喜欢的理由。

2、诗歌是怎样揭示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的?(板书)
3、你是怎样看待战争的?
四、学生小结
五、推荐阅读
王昌龄——从军行(一、二)
王翰——凉州词
六、作业背诵默写
板书:
兵役的残酷
无限的凄凉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
不尽的悲哀
教后记:
第二课时
导入: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始终有战争在相随,无论是哪一个朝代都有战争的刀痕,印在文学的诗词中,反映战争的作品便不可封盖地长成为一颗艺苑奇葩。

其中无论是用剑和心抒写的豪情,还是用弓和刀叙述的征战,或是用白发和眼泪表达的思念……都像晶莹、细润的珍珠撒在诗海的托盘上,让人长吟,使人苦叹,让人流泪,使人感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出塞》。

一、交流资料
1、王昌龄(689—757):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字少伯,京兆万年人。

安史之乱,避难江淮,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

他是盛唐时期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有“诗家天子”之称。

七绝与李白齐名,被视为“神品”。

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闺怨》、《芙蓉楼送辛渐》等。

2、飞将:指汉代飞将军李广,李广曾任右北平太守,因其英勇善战,匈奴称其为“汉之飞将军”。

3、阴山:即阴山山脉,起自甘肃,延绵内蒙古,是古代中原地区北方的屏障。

4、互文: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彼此拼合,相互补充,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内容
二、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大意
1、诵读:可教师范读、学生诵读、自由散读、全班齐读
2、诗歌大意:
《出塞》一诗描绘了边关无良将驻守,致使匈奴频繁入侵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痛恨和对良将的思慕。

三、比较探究:
1、请同学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所喜欢的诗句,及喜欢的理由。

2、这两首诗歌各是从什么角度出发来写战争的?(板书)
四、学生小结
五、作业
1、背诵默写
2、搜集关于反映战争的诗词
板书设计:
十五从军征——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

出塞——对战乱的痛恨和对良将的思慕
教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