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宗教
科学和宗教有什么区别?

科学和宗教有什么区别?在人类发展历程中,科学和宗教一直是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正如鲁迅所说:“所谓科学,就是因为试图用批判的方法,脱离任何信念或伦理的束缚,对所有现象进行探索和描述的一种系统的知识体系。
而宗教也是一种系统的思想体系,旨在解释人类存在的目的和意义,以及人们所应实践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
”那么,科学和宗教究竟有哪些本质上的区别呢?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基础理念不同科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实验、观察和推理,探究自然界的规律和本质。
它强调的是客观存在,关注的是事实和证据,具有可验证性和可重现性。
而宗教则侧重于信仰和超自然世界,主张灵魂和精神上的救赎。
它强调的是人的内在体验,甚至不可思议的神秘感受,常常是不可证明的。
二、认识方法不同科学是一种严谨的知识体系,遵循一定的科学方法论,包括实验、测量、模型和理论等。
科学家们通过不断的实验和验证,推翻或修正原有的理论和观点,逐渐揭示自然界的本质。
而宗教则采用神学和经验的方法,依赖于神的启示和圣经的讲解,通过信仰和祈祷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安慰。
三、结论性质不同科学的结论都是可证明的、可验证的,并且具有普适性和确定性。
这意味着,科学家们所得出的结论可以被其他科学家通过实验或模型验证,且在相同的情况下总是得出相同的结果。
而宗教的结论是信仰性的、主观性的,并且常常是矛盾的。
宗教信仰往往是基于个人的经验和感受,因此不同的人和不同宗教可能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四、发展历史不同科学和宗教的发展历史也不尽相同。
科学的发展源远流长,从古希腊的哲学思考开始,一直延续至今。
而宗教则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涵盖众多的信仰和神话,对人类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是,科学和宗教的发展方式和角色是不同的,科学是定期检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而宗教则是鞭策人们尽可能追求道德、精神和物质的平衡。
五、前景展望不同科学和宗教对人类文明的前景和未来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成就了很多科技奇迹,但也带来了许多的科技威胁。
科学与宗教的知识点

科学与宗教的知识点科学和宗教是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领域,但它们都试图回答人们对世界的疑问,并提供关于宇宙和人类存在的意义的解释。
科学以实证和理性的方法探索自然界的规律,而宗教通常通过信仰和灵性的方式提供启示和指导。
尽管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但科学和宗教在某些领域存在交集和相互补充的可能性。
本文将探讨科学与宗教的知识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评估这两个领域之间的关系。
一、宗教的定义和特点宗教是一种关于信仰和崇拜的系统,涉及人类对神、神灵或超自然存在的信仰和崇拜行为。
宗教通常包括对神性、信仰制度、仪式、道德规范和社会组织的探讨。
宗教还具有情感和灵性的特点,能够满足人类对安全感、意义和目的的需求。
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信仰内容和仪式,包括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
二、科学的定义和特点科学是一种基于观察、实验和理论推导的方式,系统地研究和解释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
科学的特点包括客观性、可验证性和可重复性。
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收集数据,并通过假设、实证和理论构建来解释和预测自然现象。
科学研究追求客观的真理,不受主观意识和情感的影响。
三、科学与宗教的关系科学和宗教在某些领域存在交集和相互影响的可能性。
一方面,科学可以提供对宗教信仰进行解释和理解的视角。
科学的发展揭示了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研究了地球、生命、宇宙等。
这些科学知识有时与宗教教义存在冲突,例如进化论与创世论的对立。
然而,许多科学家和宗教信仰者相信,科学和宗教可以共存,并提供了不同层面上对世界的认知。
另一方面,宗教也可以对科学提供精神支持和道德指导。
宗教信仰可以激励科学家追求解决人类问题、改善社会和环境的目标。
很多科学家都是虔诚的宗教信徒,他们相信科学和宗教可以互补,相互提供对宇宙和人类存在意义的答案。
四、科学与宗教的争议科学和宗教之间的关系也存在一些争议和冲突。
一些科学发现与宗教信仰相悖,例如地球自转、进化论等。
在一些历史时期,宗教对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压制和限制。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科学与宗教是人类思考和追求真理的两种不同方式。
科学通过实证和理性的方法来探索自然现象,而宗教则通过信仰和灵性的方式来探索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尽管二者在方法和目的上存在差异,但科学与宗教之间也有着相互作用和共同点。
本文将探讨科学与宗教的关系,讨论其相互影响和可能的和谐共存方式。
1. 科学的发展对宗教的挑战科学的迅猛发展给了人类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知识。
科学方法的运用使人们能够从客观的角度认识世界,并通过实证和逻辑推理来获取真理。
然而,科学的发展也给宗教带来了挑战。
科学解释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使得人们对神秘和超自然现象的解释产生了怀疑。
例如,进化论的提出和证实,使得创世论等宗教教义受到了冲击。
科学对自然的解释和探索,似乎让人们认为宗教无法提供令人满意的答案。
2. 宗教的探索对科学的启发与此同时,宗教对科学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宗教信仰使人们对世界产生敬畏之情,对自然和人类存在的意义进行深入思考。
这种思考激发了科学的研究动力,使得科学家们不断追寻更深层次的真相。
历史上,许多伟大的科学家都是虔诚的宗教信徒,他们通过对宗教和科学的融合,推动了人类知识的进步。
例如,牛顿相信上帝的存在,但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宗教信仰的鼓舞使得他能够探究自然的规律,并最终取得重大突破。
3. 科学与宗教的和谐共存虽然科学和宗教有着不同的方法和观点,但它们并不一定是对立的关系。
科学和宗教可以在某些层面上相互补充和协调。
科学可以回答人们关于自然世界的问题,而宗教则可以回答人们的道德和生活意义方面的问题。
它们可以各自在自己的领域中发挥作用,相互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
为了达到科学和宗教的和谐共存,我们需要尊重不同信仰和观点的存在。
我们应该意识到科学和宗教都有其局限性,不能将其作为相互否定的标准。
科学方法的运用需要严谨的实证和逻辑推理,但它不能回答所有的问题,也不能涵盖人类生存的所有方面。
同样地,宗教信仰是基于个人的灵性体验和信仰,它不能用严密的科学方法来验证和证明,但它在人类的精神世界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科学与宗教的冲突辩论辩题

科学与宗教的冲突辩论辩题正方:科学与宗教并不冲突首先,我认为科学与宗教并不一定存在冲突。
科学是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解释自然现象的方法,而宗教是通过信仰和灵性实践来探索人类存在的意义。
两者并不完全相同,但也并非彼此对立。
事实上,许多科学家本身就是虔诚的宗教信徒,比如伽利略和牛顿等。
其次,科学和宗教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相互补充。
宗教可以提供人类对于生命和宇宙意义的思考,而科学则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自然规律。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宗教和科学都需要信仰,但宗教需要信仰上帝,而科学需要信仰自然的智慧。
”这表明宗教和科学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可以和谐共存的。
最后,我们也可以看到历史上科学和宗教并不总是对立的。
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曾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许多著名的科学家都是基督教徒。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科学和宗教划分为对立的两个领域,而应该更加开放地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科学与宗教并不一定存在冲突,它们可以相互补充,共同促进人类对世界的理解和探索。
反方:科学与宗教存在冲突首先,科学和宗教的矛盾在于它们对于真理的追求方式不同。
科学是通过观察、实验和逻辑推理来寻求真理,而宗教则是通过信仰和神学来认识真理。
这种不同的方法论导致了两者在某些观点上的冲突,比如进化论和创世记的观点。
其次,科学和宗教在历史上也曾发生过许多冲突。
比如伽利略因为支持日心说而受到天主教会的迫害,达尔文的进化论也遭到了宗教界的反对。
这些历史事件表明,科学和宗教在某些观点上存在不可调和的冲突。
最后,我们也可以看到现代社会中科学和宗教的冲突。
比如在教育领域,一些宗教团体试图阻止学校教授进化论等科学知识,这就是科学和宗教冲突的一个体现。
因此,科学和宗教并不是和谐共存的关系,它们在某些观点上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冲突。
我们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这种冲突,而不是简单地将它们视为可以相互融合的领域。
综上所述,科学与宗教的冲突是存在的,它们在某些观点上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我们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这种冲突,而不是简单地将它们视为可以和谐共存的领域。
宗教和科学发展的关系如何?

宗教和科学发展的关系如何?
宗教和科学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却一直备受争议。
宗教和科学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如追求真理、研究宇宙等。
同时它们
也存在很多的差异,如理论基础、方法论、研究领域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宗教和科学的关系。
一、宗教和科学在观念上存在分歧
宗教的信仰体系往往是基于神的存在和人的灵魂存在的,而科学则更
为理性和实证主义。
科学追求的是真实客观的世界,而宗教看待世界
往往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超自然性。
二、宗教和科学在历史上有不同的作用
科学的发展始于文艺复兴时期,随着实验方法和基础理论的发展,科
学开始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另一种力量。
宗教则主要扮演了一种精神、道德支持的角色。
三、宗教和科学的关系随时间演变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小,科学成
为了人们普遍接受的真理之一。
但是在某些领域(例如永恒的道德原
则),宗教仍然对于一部分人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宗教和科学的互补
宗教和科学在某些方面是互补的。
例如宗教可以填补科学认识上的空白,为科学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科学也可以辅助宗教的发展,如
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促进宗教传播。
总之,宗教和科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它们之间也存在很多差异。
但是在某些方面,它们是互补的。
深入了解这两者的关系对我们更好
地认识这个世界、探究宇宙的真实性非常有利。
宗教信仰如何与科学相结合?

宗教信仰如何与科学相结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宗教信仰的认识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如何将宗教信仰与科学相结合感到困惑。
该如何看待科学和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呢?是否可以同时拥抱科学和宗教信仰?下面就来一探究竟。
一、科学和宗教信仰的本质区别科学是一种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解释自然现象的方法,其追求的是客观真实和可证伪性。
宗教信仰则是人们对上帝或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其追求的是灵的领域和精神上的力量。
尽管宗教信仰和神秘力量无法通过科学方法进行证明,但这并不意味着科学和宗教信仰之间存在绝对的矛盾和冲突。
事实上,科学和宗教信仰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很多情况下,它们甚至可以互补。
二、宗教和科学如何相互支持1. 科学提供了理论支持尽管科学无法证明宗教信仰中存在上帝或神秘力量,但科学方法可以研究其背后的自然现象和规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然现象和规律的认识也日益深入,这为宗教信仰提供了理论支持。
2. 宗教信仰提供了道德指导科学无法回答“人生的意义”这一人类永恒的问题。
而正是宗教信仰提供了人生的道德指引,使人们在伦理道德和社会伦理方面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和引导。
3. 科学让宗教信仰更加合理化科学方法可以驳回一些荒谬的宗教主张,让宗教信仰更加合理化。
科学证明了大爆炸理论、进化论和地球历史的真实性,让人们更加认识到自然科学的伟大和神秘之处。
同时,科学方法也可以检验宗教信仰的真实性,减少迷信信仰的影响。
三、注意慎重对待科学与宗教信仰的关系1. 避免盲目迷信宗教信仰必须建立在科学和理性的基础上,否则人们就很容易产生迷信思想,导致错误的行为和决策。
2. 坚持人性的合理性宗教信仰必须培养人性的合理性,避免任何牺牲科学和现代文明的事情。
在信仰和实际生活之间,要有一个科学文明的平衡点。
3. 不要将科学和宗教相对立科学和宗教信仰之间并不存在对立的关系,它们可以相互支持和促进。
因此,我们不应该将科学和宗教信仰相对立,而是应该发扬宗教信仰对科学的尊重和科学对宗教信仰的关注。
科学与宗教的冲突辩论辩题

科学与宗教的冲突辩论辩题正方,科学与宗教并不冲突。
首先,科学和宗教并不是完全互相排斥的。
许多科学家本身也是虔诚的宗教信徒,比如伽利略、牛顿等。
科学研究和宗教信仰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它们可以和谐共存。
其次,科学和宗教有着不同的领域和目的。
科学是通过实证和推理来探索自然规律和现象,而宗教是通过信仰和神学来探讨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两者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不同,因此并不冲突。
再者,科学和宗教在历史上也有许多共同点和互相促进的关系。
许多科学理论和发现都受到宗教思想的启发,比如宇宙大爆炸理论和宗教中的创世说。
同时,宗教也在历史上对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中世纪的修道院对于天文学和医学的发展。
因此,科学和宗教并不冲突,它们可以和谐共存并相互促进。
反方,科学与宗教存在冲突。
首先,科学和宗教在对于自然界和人类起源等问题上存在根本的分歧。
科学是基于实证和证据的,而宗教是基于信仰和神学的。
这两种不同的方法论和观点导致了它们在认识世界和人类的本质上的分歧。
其次,科学和宗教在历史上也存在着许多的冲突和对立。
比如地心说和日心说的争论、达尔文的进化论和宗教的创世说等。
这些历史事件表明,科学和宗教在某些问题上是无法妥协的。
再者,科学和宗教对于道德和伦理的观点也存在分歧。
科学往往是客观的、中立的,而宗教往往是主观的、价值导向的。
这种价值观的不同也导致了科学和宗教在道德和伦理问题上的分歧。
因此,科学和宗教存在着根本的冲突,它们在认识世界、人类和价值观上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分歧。
名人名句及经典案例:正方,爱因斯坦曾说过,“宗教和科学之间并没有冲突,它们是互相补充的。
”这句话表达了科学和宗教可以和谐共存的观点。
反方,加缪曾说过,“科学和宗教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这句话表达了科学和宗教存在根本冲突的观点。
在历史上,伽利略因为支持日心说而遭到宗教的迫害,这是科学和宗教冲突的经典案例之一。
科学与宗教的冲突辩论辩题

科学与宗教的冲突辩论辩题正方,科学与宗教并不冲突,而是可以相互补充的。
首先,科学和宗教并不是互相排斥的。
科学是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解释自然现象的一种方法,而宗教则是通过信仰和灵性来解释人类存在的意义和目的。
两者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可以相互补充的。
其次,许多科学家和哲学家都认为科学和宗教可以共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和宗教之间并不存在冲突,而是可以相互促进。
”他认为,科学和宗教都是在追求真理和智慧,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来探索世界。
再者,许多科学发现也与宗教的教义相一致。
例如,宇宙大爆炸理论与宗教的宇宙起源观念相符合,进化论与宗教的创世观也可以相互融合。
这表明科学和宗教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印证的。
最后,宗教也可以为科学提供伦理和道德的指导。
宗教教义中的爱、宽恕、仁慈等价值观可以帮助科学家在研究和实验中保持良好的品德和行为。
因此,科学和宗教并不冲突,而是可以相互促进和补充的。
反方,科学与宗教存在着根本的冲突。
首先,科学和宗教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是完全不同的。
科学是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探索自然界的规律,而宗教是通过信仰和神学来探索人类的灵性世界。
两者的出发点和逻辑都是不同的,因此存在着根本的冲突。
其次,科学的发现往往与宗教的教义相悖。
例如,进化论与创世论相矛盾,宇宙大爆炸理论与宗教的宇宙起源观念不一致。
这表明科学和宗教在某些问题上存在着根本的分歧,无法相互融合。
再者,宗教的教义往往是基于信仰和神学,而科学是基于证据和实证的。
宗教的教义往往是不可证伪的,而科学的理论则是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的。
因此,科学和宗教的认知方式和真理标准也存在着根本的冲突。
最后,历史上也有许多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冲突案例。
例如,哥白尼的日心说和达尔文的进化论都曾经遭到宗教的强烈反对,这表明科学和宗教在某些问题上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综上所述,科学与宗教存在着根本的冲突,无法相互融合和共存。
结论,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科学与宗教关系李越 416627314005 软件工程自近代科学诞生以来,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就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
怀特海认为,影响人类最大的两种力量是宗教与科学。
然而,科学与宗教总是互相诟病,科学认为宗教的基本教义缺乏经验证据而不可靠,宗教则认为科学缺乏人文关怀的意义和价值。
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宗教信仰自由成为国家宗教政策,但人们还无法对宗教持肯定态度,仍然认为宗教是错误的思想和信仰。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对宗教的看法开始发生变化。
21 世纪,科学的迅速发展,人们以科技为手段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使人们对科学的信赖日益加强。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结构不断改变,社会出现了生态污染、生态破坏甚至是人类自我毁灭的危机。
有人认为宗教可以化解科学的道德危机。
21 世纪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再次引起学者们的关注。
综观近 15 年来,学界对宗教与科学的主要关注点为:二者的功能互补关系、科学的道德危机是否需要宗教、二者如何发展三方面的问题。
一、宗教与科学的关系(一)宗教与科学的互补关系21 世纪以前学界对宗教与科学的关系主要观点是对立或者是对立但相互促进两种。
21 世纪以来,学界对宗教与科学在本质上的对立关系已经争议不大,主要争议集中在二者的功能进而互相影响的二者关系,特别是关注科技发展时代的道德危机是否可以由宗教来消除这一问题。
也就是说当前学者不再将二者关系简单片面化,而是趋向理性。
多位学者在承认宗教曾经迫害科学家、阻碍科学发展的事实同时,也认为宗教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社会文化氛围等等,甚至二者在发展中可以相互促进。
杨足仪挖掘二者相似、相通之处。
他认为,科学追求知识的确定性,而宗教追求知识的完备性。
二者的相同之处:(1)同根同源:都开始于人类的惊疑。
面对浩瀚的宇宙和易逝的人生,我们产生了深深的敬畏和崇服之情。
这种感情体现为感性的情感和冷静的理智,前者积淀为宗教,而后者升华为科学。
(2)认识旨趣:都希望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满足人类的需要。
(3)终极追求的归一性:“对人类日常生活都表现为在世的关怀,但其最终指向都是对人类的终极关切”,终极追求是一致的。
以钱时惕、闵丽为代表的学者指出科学的缺陷性。
闵丽认为,科学并不能解决人类所面临的一切问题,不具有工具唯一性,有局限性,不是万能的,而宗教对科学的社会功能可以予以弥补。
只坚持科学而否定宗教是科学主义,会造成严重后果。
宗教作为一种非理性思维方式有情感慰藉、行为规范和理想社会导向的功能,同时对理性认识和科学研究有激发功能。
因此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是平行的、功能互补的。
刘立夫认为,宗教与科学二者在本质上是对立,但在功能上互补。
李申则从人类需要的角度出发,认为二者既有冲突,又有有限的包容。
他认为,科学与宗教是人类的需要的产物。
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产生了科学;人类需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产生了原始宗教,需要处理人与人关系时,产生了人为宗教。
宗教阻碍科学发展,因为它将人类的精力引向宗教而偏离科学。
但即使是在宗教占意识形态统治地位的时代,科学也未曾中止发展。
因此我们不可夸大包括宗教在内的文化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宗教与科学有冲突,也有包容。
科学旨在不断发展、创新,而宗教则追求稳定的教义以获取民众的信仰,因此二者会有冲突。
然而,宗教徒将之对宗教的虔诚用于科学研究,教会的目的却不是发展科学而是自我教义的证明和解释,科学只能在宗教所允许的范围内活动,因此宗教对科学的包容是有限度的包容。
孙永艳和董群认为,“中世纪启蒙运动背景下的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并非单纯的对抗关系,而是以对抗为标志又兼具相容性的双向互动关系”。
高慧敏和毛瑶五认为,在中世纪长达1000多年的时间中,科学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对此,宗教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他们将科学与技术加以区分,中世纪的宗教对科学发展起过积极作用,与技术也关系融洽,宗教为技术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为它营造利于技术发展的社会价值导向,从而促进技术发展。
王萌和高慧敏、毛瑶五都认为基督教对科学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教会成为科学研究的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资助。
高慧敏、毛瑶五认为宗教为科学提供了物质基础、支撑体系的严格论证方法,提供了培养科学人才的组织机构,对科学的传播起了推动作用。
王萌则认为,教会是科学能够发展的最主要的资助者;基督教文化对现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孕育作用,三人都从近代科学产生于西方文明而没有在其他如中国或印度等文明产生来论证基督教对近代科学的孕育作用:近代文明是古希腊文明与中世纪文明的融合,西方文明则以基督教文化为依托的。
(二)宗教与科学的整合既然宗教与科学功能互补,二者是否可以整合呢?段新龙论述了肯·威尔伯关于宗教与科学的整合的观点。
肯.威尔伯认为,如果科学与宗教无法达成某种和解的话,人类未来将朝不保夕,因此二者需要和解和整合。
那二者如何整合?根据存有巨链,宗教放弃神话主题,以克服原教旨主义和唯科学主义的对立。
宗教的精髓要义在于灵性体验而非神话主题。
同时,科学要成为一种广义的经验论。
肯·威尔伯想让宗教也立足于实证,在科学中增添人类的终极关怀和智慧以克服其非价值立场的缺陷,从而使二者整合。
这种观点只能是启示,实现难度是相当大的。
二、宗教与科学关系的特点(一)具体性大多学者在论述这一问题时,都是以基督教与欧洲社会为依据来论说的。
因为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于欧洲,而所谓的宗教与科学冲突也主要发生在欧洲。
近代科学发源于西方,宗教与科学的矛盾最先在基督教国家爆发,而且西方文化以基督教为背景,学者往往以基督教为中心来关注宗教与科学。
21 世纪以来,一些学者们反对将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做一种抽象概括,而是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
王萌从历史的视角认为,“每一种宗教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思想、文化体系,它的核心的宗教观念及其经典诠释、神学思想、宗教仪规与组织形式也在不断演变过程中”,宗教与科学既不能是单纯的冲突或和谐关系,二者关系受客观的历史条件所制约,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历史内容。
钱时惕也将在分别论述基督教与科学在人类早期文明中、古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近代以及 20 世纪以来的关系,表达了相同的观点。
刘蓓探讨了 13- 17 世纪的宗教关系:13- 15 世纪,二者之间有冲突,但以融合为主;16- 17 世纪二者发生激烈交锋。
但是二者的接触促进了二者的发展。
刘立夫认为二者的关系有多样性,即使是同一种宗教,它与宗教的关系也并非一成不变,20 世纪以来基督教与科学的关系逐渐由对抗转为对话。
(二)复杂性刘立夫认为,二者的关系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我们不能在考察宗教与科学关系时,仅限于基督教。
宗教有多样性,基督教曾与科学在历史上发生过冲突,但并不是所有宗教都与科学冲突,如道教、佛教等东方宗教几乎都未与科学爆发过冲突而是有包容。
我们考察宗教与科学关系时不能忽视并非所有的科学学科都排斥宗教,像化学、医学、几何学、心理学的发展并未受到宗教干预而只是天文学和生物学受到宗教干预。
王萌也指出宗教功能的复杂性:宗教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动力,但是一个人的宗教信仰也会成为进一步科学成就的桎梏。
如科学家牛顿,他在生命后期花了大量时间、精力来证明和研究神学问题,以致科学方面则几乎没有成果。
早期的宗教信仰给他的是积极作用,晚年的却是消极影响。
不仅牛顿,其他科学家也有这样的经历。
科学就是在与宗教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发展的。
三、宗教与科学的概念进一步清晰化(一)宗教之前爱因斯坦所论述的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总被一些学者用来论证二者功能互补或者宗教功能的不可或缺。
钱时惕和宋慧芳对此更正:爱因斯坦所说的宗教并非基督教或传统意义上的任何一种宗教,而是一种他所信仰的宇宙宗教。
爱因斯坦对宗教与科学的关系认识得益于海森堡、约翰·霍顿、保罗·蒂利希。
这三人认为,宗教与科学的职能领域不同,二者并行不悖,应该互不干涉。
爱因斯坦非常支持上三者的双重文化价值观,认为宗教与科学界限分明,相互不可取代,而且相互依存。
宗教与科学有冲突,但特指传统宗教(恐惧宗教和道德宗教)而非他所信仰的宇宙宗教。
爱因斯坦认为,科学是表述事实的,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而宗教的职能是表达情感准则、确定道德标准等,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传统宗教之所以冲突重要的原因是二者没有明确二者的职能范围而相互干涉。
但事实上,海森堡、约翰·霍顿、蒂利希和爱因斯坦所说的宗教都是以道德目标和伦理价值构建而成的。
(二)科学当前学者所说的科学,不再仅就科学的狭义——自然科学而言,开始涉及科学的广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比如李申在论述宗教与科学关系时就说到,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
四、宗教与科学的当代关系:是否该大力发挥宗教的道德功能高度发展的科学,使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也给人们带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困境,使人们面临滥用科学技术有可能造成人类毁灭的危机。
宗教迫于科学的发展退出一个又一个的解释领域。
这些让一些人对社会上道德滑坡现象归咎于科学的快速发展、宗教的道德功能的未显现。
因为他们认为,曾经宗教盛行时代的道德状况优于宗教已经退居认识领域二线的当代。
那么宗教是否可以成为当代社会的道德救星?吕大吉、高师宁认为,科学确实产生了双重的社会效果,但科学是中性的,如何利用科学却是由社会阶层和利益集团决定的。
“一个对全人类全社会具有高度的道德责任感,又对科学技术应用的后果由全面准确的认知的社会84集体,可以应用科学技术造福于整个人类社会,但其操作在特殊的利益集团和反动的社会阶级之手,也会为他们自己的特殊利益服务,给人类社会带来比自然更严重的社会灾难。
”问题的根源不在于科学,而在于社会结构。
而宗教却未曾建立过合理的社会结构。
我们可以通过改造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使社会结构符合道德理性的要求。
因此我们应该致力于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进步而不是求助于宗教来消除科学的弊端。
李申认为,生态环境的破坏很大程度上在于利益集团在工业中的不负责。
而要消除人们所谓的科学的弊端——生态环境破坏,还有赖于科学来提供方法。
科学给人类提供着新道德,正如他给人类提供新的生产和生活手段一样。
没有宗教,人类也可以有道德。
因为经济学、伦理学、政治学、历史学、法学等这些社会科学可以提供比宗教更可靠的道德指导。
科学所需要的献身精神和人们的精神归宿都不是必须求助于宗教。
我们容许宗教组织使宗教向道德宗教的方向发展,但不可忽视自身创立道德的能力而去求助于宗教。
五、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二者发展关于如何看待二者的关系,刘立夫认为,科学要发展,但宗教不能人为消灭。
他说,“我们要在科学上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应该提倡科学精神,但也不能搞‘唯科学主义’,历史已经证明,近代实证主义那种取消宗教的企图是行不通的。
马克思主义相信宗教的消亡,但更重视宗教的自身消亡,因为宗教消亡的条件是人类的彻底解放和宗教反映的最终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