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旅游业发展规划范本

休闲旅游业发展规划范本
休闲旅游业发展规划范本

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规划

前言

农家乐休闲旅游是指依托农村自然生态环境、田园景观、民俗风情、农耕文化、农家庭院和农(林、牧、渔)业特色优势产业,以农民家庭为基本经营单位,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农家景、享农家乐”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休闲旅游方式,农家乐休闲旅游业顺应城乡居民消费新趋势,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农家景、享农家乐”为主要容,是集农业观光旅游、领略乡村风情、体验农耕文明于一体的农村新兴产业。

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促进农村二三产业联动,带动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完善旅游产品的供给层次,丰富城乡居民的业余生活;有利于增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加速城乡经济社会融合,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

自然条件良好,农业发达,农家乐休闲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的良好条件。为深入实施“农业双增”战略,加快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规管理,强化服务,提高经营服务水平,创建市农家乐特色品牌,做大做强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有效地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总量,解决农村就业,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和谐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概况

1、产业初具规模

2005年以来,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至今已形成功能类型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规化的良好局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态。据调查,截止2008年,市各类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达226处,其中省级农家乐特色村6个、省级农家乐特色点9个、市级农家乐特色村18个、市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示点38个。2008年全市农家乐共接待游客504.5万人次,综合营业收入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2%和29.7%。

2、示效应明显

通过树立各种示点,来带动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品质化发展道路。目前,有些示点开始在全国崭露头角,如被授于全球生态500佳、世界十佳和谐乡村的滕头村,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点的大桥生态农庄、柿林村等,以及天宫庄园、绿野农庄、四季山庄等一大批示点,不仅成为、省乃至全国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标兵,还提高了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在全国的地位,为探索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市场反响良好

市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的整体服务质量较高,游客满意度较好。

大多数游客认为农家乐的总体服务质量较好,对食、住、行、游、购、娱六方面的好评均超过50%。各类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还利用花木、果木生长期适时通过举办“梅节”、“桑果节”、“水蜜桃节”、“西瓜节”、“葡萄节”、“柿子节”等活动,为游客提供具有较强吸引力的采摘、种植等参与活动,不仅促进了农业与旅游的有机结合,满足游客体验生活的需求,也提高了景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了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良性发展。

4、政府积极引导

市各级政府部门还以市场为基础,相继出台政策,拨出一定财政资金,予以大力扶持,为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市农办和旅游局制定了市级农家乐特色村和休闲旅游示点的认定办法(试行),市农办和财政局还制定了《市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各地也纷纷出台政策扶持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如余市设立了专项资金,对经营业主基础设施建设予以补助,在税收、信贷等方面予以优惠,并对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实施星级管理,制定评定标准,每年进行星级评定,对达到一定星级的经营户,给予一定资金奖励;鄞州区在农业发展基金中每年安排400万元对百家园工程建设项目实行补助;象山县在符合产业规划和土地总体利用规划的前提下,对发展休闲农业的项目,优先立项,免收各种规费,安排专项资金,实行以奖代补,提供贷款担保等。

5、资金多元投入

由于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广阔市场前景,吸引了多种投资主体。在农户个体投资或合股投资经营“农家乐”的同时,乡村集体经济、农业龙头企业、工商企业和个私经营户也开始投资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如慈溪市的大桥生态农庄是一家由国资、集体、民资共同投资兴建、以民营资本投资为主的企业,民营资本占80%以上。从市目前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投资构成看,民间资本投资占了绝大部分,规模较大的休闲观光园区、特色村平均投资额都在数百万元。正是由于民间资本的大量进入,使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拥有强劲的发展势头。

(二)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主要开发模式

1、“公司+农户”模式

在开发农家乐休闲旅游资源时,充分利用当地农户闲置的资产、富余的劳动力、丰富的农事活动,招徕游客,从而增加农户的收入,丰富旅游活动,向游客展示了真实的乡村文化。同时,通过引进旅游公司的管理,对农户的接待服务进行规,避免不良竞争损害游客的利益。这种模式较典型的有江北绿野农庄、滕头生态旅游示区等。

2、“公司+集体+农户”模式

旅游公司先与当地社区(如村委会)进行合作,通过村委会组织农户参与农家乐休闲旅游,公司一般不与农户直接合作,但农户接待服务、参与旅游开发则要经过公司的专业培训,并制定相关的规定,以规农户的行为,保证接待服务水平,保障公司、农户和游客的利益。公司负责规划、招徕、营销、宣传和培训;村委会成立专门的协调办,负责选拔农户、安排接待、定期检查、处理事故等;农户负责维修自

家民居,按规定接待、导游服务、打扫环境卫生。这种模式较典型的有现代农业生态园、天宫庄园等。

3、“政府+公司+农村旅游协会+旅行社”模式

政府负责农家乐休闲旅游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农家乐休闲旅游公司负责经营管理和商业运作;农民旅游协会负责组织村民参与地方戏的表演、导游、工艺品的制作、提供住宿餐饮等,并负责维护和修缮各自的传统民居,协调公司与农民的利益;旅行社负责开拓市场,组织客源。该模式的特点是发挥旅游产业链中各环节的优势,通过合理分享利益,避免了农家乐休闲旅游开发过度商业化,保护了本土文化,增强了当地居民的自豪感,从而为旅游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这种模式较典型的有清潭古村落、象山茅洋民俗文化村等。

4、“农户+ 农户”模式

在远离市场的乡村,农民对企业介入农家乐休闲旅游开发有一定的顾虑,大多农户不愿把资金或土地交给公司来经营,他们更信任那些“示户”。在这些山村里,通常是“开拓户”首先开发农家乐休闲旅游并获得了成功,在他们的示带动下,农户们纷纷加入旅游接待的行列,并从示户学习经验和技术,在短暂的磨合后,就形成了“农户+农户”的农家乐休闲旅游开发模式。这种模式通常投入较少,接待量有限,但乡村文化保留最真实,游客花费少还能体验最真的本地习俗和文化,但受农户自身管理水平和资金投入的影响,旅游的带动效应有限。这种模式较典型的如北仑干岙村滩涂上的渔家乐。

(三)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农家乐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停车场、洗手间、亭等公共设施比较简陋,农家乐中的客房、餐厅等主要食宿设施条件、卫生状况和设施设备条件也有待提高。同时,许多乡村通往农家乐的道路比较狭窄、路面不平,自驾车行走比较艰难。

另外,由于许多经营户都是农民,对经营管理的认识有所欠缺,服务质量比较粗糙。例如,农家乐休闲旅游的用餐很多是在农户家中进行的,农户的清洁、卫生程度、健康状况、饮用水安全、食品安全都影响到游客的安全。目前,这些方面的管理均不完善,这种状况下开展的旅游接待活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2、产品系列化程度不够,有雷同现象

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产品比较单一,大多停留在浅层次的观光、餐饮、垂钓、时令性采摘等阶段,在发掘当地的民俗风情、提高活动的娱乐性和游客的参与性等深层次开发方面还做得不够。此外,各地区在一些水果采摘等产品类型方面出现了雷同现象。

3、生态环境有破坏现象

目前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利益性趋向比较严重,特别是农家乐休闲旅游的直接经营者,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不强。在调查中发现,农家乐接待设施的“三废”,即生活和餐饮污水排放、垃圾倾倒、炉灶油烟排放等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已经严重影响到当地的自然风貌,不利于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