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业的现状与问题(一)
中国出版业的市场结构现状及未来走势分析

中国出版业的市场结构现状及未来走势分析作者:梁之磊来源:《中国学术研究》2012年第12期摘要:本文试图运用市场结构理论分析中国出版业当前现状、存在的问题、未来走势等。
以期优化出版产业市场结构,推动制度创新,充分利用产业融合和战略联盟来提高新闻出版产业经济效益和竞争活力,建构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
关键词:出版业;市场结构;现状;未来走势市场结构是反映市场竞争和市场垄断关系的一个概念,是指对市场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特征,其决定因素是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进入退出壁垒。
前两个因素主要描述出版业中出版社之间的相互关系,或出版市场的规模、数量分布特征。
后一因素主要描述出版社与市场外的潜在竞争对手的关系。
一、出版业市场结构存在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业不断发展壮大。
在市场规模日益扩大,竞争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出版业市场结构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市场集中度偏低市场集中度是衡量产业或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一种分析产业竞争结构与格局的方法,常用绝对集中度来衡量。
绝对集中度一般用在规模上处于前几位企业的生产、销售、资产等累计数量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来表示。
美国产业经济学家贝恩对美国产业垄断和竞争程度进行了划分,他认为“CR4(指某一行业中规模最大4家企业占该行业的市场份额)在65%以上、CR8(指某一行业中规模最大8家企业占该行业的市场份额)在85%以上的属于极高或高度集中寡占型,CR4在35%—65%之间的、CR8在45%—85%之间属于中集中寡占型,CR4在30%—35%之间、CR8在40%—45%之间属于低集中寡占型,低于这一指数的为原子型”。
虽然通过改企转制、集团化的加强,集中化程度有一定的加强,我国出版产业集中度还属于原子型(见表一),在周蔚华看来,我国出版业呈现一种很矛盾的现象:“出版业是高度垄断的行业,应该是高度集中的寡占型企业,但现实确实原子型,高度分散,这就客观上造成了市场上企业规模小,企业之间难以形成竞合关系,从而导致宏观上竞争不足、微观上竞争过度的局面。
中国出版产业国际化现状及战略研究

Pr s Ci e e I SN 0 es r |s S l 07— 38 24 NO 5 2Ol 0( . 0 l . . 0. ・ 2 0 t
中 国 出版 产 业 国 际 化 现 状 及 战 略 研 究 ¨
A b t a tChn ur n ne n t n l tt so ep b ihn n u t smie . ia Sp bihn n u tyh st s r c ia Sc re titrai a au ft u ls igid sr i o s h y x d Chn u l igid sr a o s
表 一 的 数 据 表 明 在 20 — 0 9 这 5 问 , 国 图 书 、 0520 年 年 中
竞 争 力 的 出版 产 业 不 仅 可 使 国 家 获得 经 济利 益 , 且可 以 而 报 纸 和期 刊 的进 几呈 现 以下 几 个 特 点 : 效 传 播 本 国的 思 想 文 化 , 升 国家 的 文 化 软 实 力 中 目 的 提 l r 利1 在 减 少 , 几种 次在 缓 慢 增 长 。 口种次 从 、 I 次 进 版产 业 经 过 几 十 年 的 努 力 在 国 际 E已 逐渐 成为 出版 大 国 , 但 2 0 年 的 1 种 次 , 少 05 141 种 09 034 减
关 键 词 中国 出版 产 业 国 际化 现 状 挑 战 与 机 遇
中 图 分 类 号 G2 6 文 献 标 识 码 A 0
A e e r h o R s a c fChi e ePub ihi g I n s ls n ndusr n e na i na t t y I t r to l uato d St a e y Si i n an r t g
中国图书出版业的现状分析与展望

中国图书出版业的现状分析与展望面对新的世纪,面对知识经济、网络时代的到来,中国图书环境将逐渐由单一性、封闭性走向多元化、开放化。
面对目前中国图书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产业竞争程度低。
专业人才匾乏、“劣币驱逐良币”的现状,21世纪的中国图书市场任重而道远。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加入WTO的日益临近,中国出版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出版社在经营理念、经营方式产业化的思路都要经历依次的变革,国内出版资本(包括民营和其他行业)以及国际出版资本对国营出版社的冲击,入世后出版资源的横向流动和重新配置,最终势必形成优胜劣汰的高效的出版市场机制和一个充满活力、逐鹿群雄的图书市场。
目前的中国图书市场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这是一个充满了挑战的市场,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市场。
一、面临的挑战1.图书供给市场迅速膨胀,但有效需求不足改革开放20年是中国出版业迅速成长壮大的20年。
全国的出版社数量较20年前增长5倍以上,出书种类猛增,总印数也在飚升,报刊的种类、期刊的数量增加了近10倍(这里仅指由国家正式批准的出版单位和出版物,其它名目繁多的出版品尚未计入)。
一方面图书供给市场迅速膨胀,另一方面,图书有效需求不足。
1997年我国图书需求的收入弹性为 1. 97,美国为 1. 45,这表明图书消费受国民经济发展和居民收人水平的影响很大。
众所周知,图书的替代品和消费的替代形式很多,人们想了解某一方面的信息时途径很多,并不一定需要通过某一特定的出版物。
图书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其消费自然要受到居民收入水平的制约。
尤其是一般图书,作为一种必需品,受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程度更大一些。
近几年来,由于企业效益下滑,下岗职工的增多,福利分房制度的取消,医疗保险和教育制度的改革,居民的预期收入减少。
储蓄倾向加强,图书市场需求不旺,但其迅速膨胀的规模超过了市场本身的消化能力。
今年以来,由于受国家整个宏观经济有所好转,国企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环境的影响,图书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有所改变。
我国网络图书出版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0 00年 3月 1 4日, 国畅销 小说 作家斯 蒂芬 ・ 美
量 的 4 %左右 , 0 从业人 数 超 过 4万 人 。 最新 统 计显 ”
中国网络出版总销售收入超过 10亿元人民币, 3 金 的作品《 骑弹飞行》 网上出版, 在 由此引发美国第 示 , 50亿元左右 。 网络出 ” 二大电脑软件供应商 A oe 出“ 网络 出版” 并带动相关产业增加产值 10 db 提 泛 的
第 5期
No 5 .
河 南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Jun lo n nIsi t fS in ea dT c n lg o r a fHe a n tueo ce c n e h oo y t
21 0 0年 5月
Ma . 0 0 v2 1
di1 .99 ji n 17 o:0 36 /. s.63—66 .0 00 .3 s 00 2 1 .5 02
社, 也有后 来居 上 的 网络 公 司和 门 户 网站 。在 开 展 网络 出版业 务之 前 , 多 数 出版 单 位 都 是从 经 营 网 大
、
我国网络出版 的现状
我 国的 网络 出版始 于 19 95年 , 经过 十多 年 的发 上 书店开始 的 , 培养 了 网络读 者 , 不仅 而且 为技 术 的 展, 网络 出版产 业 取得 了 巨大 的 发 展 。网络 出版 逐 成熟准备了过渡时期 , 为真正的网络图书出版奠定
所存在的 f ̄进行初 国网络 出版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i 网络 出版 ; 书 出版 ; 统 出版 ; 图 传 版权 保 护
中图分类号 : 20 7 G 3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i6 3— O O 2 1 )5一 14一 4 17 6 6 (0 0 0 O l o
“双循环”新格局下中国数字出版“走出去”的现状、挑战与对策

“双循环”新格局下中国数字出版“走出去”的 现状、挑战与对策 文/黄卫 颜小虎 闫昱锦2003年,新闻出版总署首次提出新闻出版业要“走出去”,鼓励国内出版业加强对外开放,把中国出版“走出去”上升到国家层面。
2011年,国家首次将数字出版产品出口纳入新闻出版“走出去”的范畴中。
2020年,全国累计出口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数字出版物3577.46万美元,全国数字出版物出口金额增长11.5%。
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成功向海外输出网络文学作品超过1万部[1]。
2021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的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180.13亿美元,同比增长16.59%。
至此,以网络文学和移动游戏为代表的数字出版“走出去”成为我国出版“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复杂多变的贸易环境,中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数字出版产业如何促进“双循环”发展,持续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传播能力,是所有数字出版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一、中国数字出版“走出去”的现状伴随我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迈向纵深,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2011年至2020年,我国数字出版收入规模从1377.88亿元增长到11781.67亿元,十年间,我国数字出版收入翻了三番,增速远超传统出版行业,成为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一支新生力量。
我国数字出版“走出去”也随着数字出版产业的壮大,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1.数字出版“走出去”的产品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自2003年新闻出版总署提出新闻出版业要“走出去”以来,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开启了一系列重大工程,以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
2011年,国家明确将数字出版产品出口纳入新闻出版“走出去”的范畴中,之后发布的《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走出去”发展规划》《新闻出版业“十三五”时期“走出去”专项规划》,指出要积极推动数字出版产品“走出去”。
我国图书出版行业环境分析【最新】

我国图书出版行业环境分析一、图书出版业的PEST模型1.政治环境国家法规政策,推进了图书行业的发展。
党的十四大以后,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出版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明确了出版者、印刷者和发行者的权利和义务。
1990 年我国正式颁布著作权法,并于次年开始实施。
1992 年我国加入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正式进入全球化时代的图书业出版角逐中。
这一时期的图书出版开始受到法律约束,对以引进出版海外作品为主的出版社影响巨大。
自1995 年至1999 年4月,我国与国外的图书版权贸易超过1. 5 万项,购买对象国也从美、英、日等少数国家拓展到更多国家。
几十年来年来,我国新闻出版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和健全,我国出版业的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并日趋完善。
与此同时,版权贸易结构逐年改善,实物出口总量逐年增加,图书出口达730 多万册,是进口图书的两倍。
出版行业经历着深刻的制度转型和结构重组。
1992年6月国务院颁布《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明确了企业应享有的经营权。
出版业在整个国有经济部门的制度转型和结构调整中明显落后,出版社仍然停留在事业单位、企业管理模式上。
近些年来的出版集团的建立才标志着现代企业制度在逐步建立。
由图标可知,04年我国出版行业企业公有资本远远大大非公有资本。
由事业单位变成了独立企业法人,在转制改革的道路上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适应了市场的考验,不断发展壮大。
出版、发行集团的成立、高校出版社转制、教材招投标,这些适应市场发展的改革措施,演绎着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也让中国书业更加成熟和有力,这几年来的书业改革将对今后的竞争格局和发展方向起到关键作用。
表4 2004年出版行业企业实收资本构成(%)施了“走出去”战略,2003年中国对外开放图书零售业务、2004年图书发行批发业务也开始向外资开放。
越来越多的外资出版企业进入中国:德国贝塔斯曼、英国DK公司、加拿大汤姆森公司、英国培生集团、荷兰爱思唯尔、日本讲谈社等世界著名出版业巨头分别在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了代表处或办事处。
中国出版市场分析

中国出版市场分析中国出版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出版市场之一,拥有庞大的读者基础和潜力巨大的市场需求。
近年来,中国出版市场呈现出多元化、数字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对中国出版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
一、市场现状中国出版市场的规模庞大,拥有众多的读者群体。
根据中国出版协会的数据,2019年中国的图书销售总额达到了4500亿元人民币。
其中,教育类图书、文学类图书和科技类图书是市场销售的三大主力。
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娱乐类图书、艺术类图书以及生活类图书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二、发展趋势1. 多元化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阅读需求的多元化,中国出版市场正朝着多元化发展的方向迈进。
不仅出现了更多类型的图书,如幼儿读物、青少年文学、心理学等,还涌现出了音频书籍、电子书和在线阅读等新的阅读形式。
这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将为读者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并丰富了市场的内涵。
2. 数字化转型中国的数字化浪潮也对出版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今,越来越多的读者倾向于使用电子书、阅读软件和在线平台等数字化的方式获取图书信息。
这不仅提升了图书的传播效率和便捷性,也刺激了网络文学和在线阅读市场的快速增长。
数字化转型使得图书产业更加高效、便利,并提升了用户体验。
3. 国际化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出版市场正逐渐向国际化发展。
越来越多的外文图书被引进到中国市场,而中国也积极推动本土作品走向国际舞台。
国际版权贸易的日益活跃为中国的出版界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促使中国图书产业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三、面临的挑战1. 盗版和侵权问题虽然中国政府加大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但盗版和侵权问题仍然是中国出版市场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
侵权行为不仅损害了出版社的利益,也影响了图书创作和出版的正常运营。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同时加强对盗版行为的打击力度。
2.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出版市场的不断扩大,竞争也越发激烈。
我国版权贸易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版权贸易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服务贸易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
版权贸易作为服务贸易的一种,涉及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层面,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影响很大,已经成为各国不可或缺的贸易内容。
自1992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版权公约》和《伯尔尼公约》以来,我国的版权贸易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版权贸易体制不断完善发展,版权贸易的数量和质量显著提升,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出版物市场。
但由于我国的图书版权贸易起步较晚,发展还很不成熟,存在着图书版权进出口持续失衡、逆差现象严重、国内地区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图书盗版猖撅等问题,影响着我国版权贸易的健康发展。
研究我国版权贸易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此提出相关的对策,对促进我国版权贸易的发展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了版权贸易的概念、特性,将版权贸易在我国和欧美发达国家的发展现状作比较,把我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摆出来,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版权贸易,发展状况,发展对策Abstract:Service trade includ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is being given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the era of increased international connection. As a sort of service trade, copyright trade involves each term of the politics, economics, culture and technology of a certain nation, and exerts a tremendous influence on the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the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has become the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trade of each country. Since China officially joined the Universal Copyright Convention and the Berne convention in 1992, copyright trade of our country has made substantial progress, the development of Copyright trade system is constantly optimized, and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copyright trad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hich greatly enriched the publications market in our country. However, there exist some problems which affect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opyright trade in our country such as continued unbalance of foreign trade, adverse tremendous trade deficit, unbalanced developmentof external trade of domestic region, and serious pirate phenomenon since the “late start” and the immaturity of t copyright trade of our country. To research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copyright trade of our country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ccordingly makes tremendous positive mean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pyright trade of our country.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characteristics of copyright trade, and makes comparison betwee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pyright trade in our country and in Euramerican Developed Countries; it also se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defects of the copyright trade in our country,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 copyright trade, state of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一、知识产权与版权贸易的概述(一)知识产权的概述根据TRIPS规定,知识产权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人们对基于自己的智力创造出的成果所享有的独占权,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知识产权是依法对创造性劳动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产生的权利的统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中国出版业的现状与问题(一)
中国的出版集团化进程已经走过了6年时间。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出版集团规模的扩大仍然主要是低水平的数量累加,而没有进行根本性的业务整合,原先粗放经营的色彩也并没有褪去。
借鉴国际经验,下一步中国的出版集团的业务发展不应再是各出版
社独自分散作战的模式,而应按不同内容产品生产线的要求进行结构调整和资源重新配置,对品牌进行组合,实行产品细化和专业化生产,从而促进内容创新的深化,最大程度地利用内容资源、降低成本、创造新产品和新品牌,以提高生产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覆盖面。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出版业出现了一些并不美好的现象:图书品
种急剧上升,平均印数急剧下降;成本持续上升,利润率持续走低;图书发行折扣愈打愈大,图书退货率不断上升;图书库存金额直线上升,资金周转明显放缓;图书贷款结算期愈来愈长,信用问题开始出现。
与此同时,中国出版业的改革正在集团化建设的基础上,深入地向前推进,出版单位开始转企改制,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步显现。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出版业的现状以及发展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成为了业内普遍关心的事情。
一、中国出版业现状分析
从总量和结构做分析,可以清楚看到,现阶段中国出版业总体上仍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