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非智力因素

合集下载

简述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

简述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

简述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我们常说培养小孩的创造力可以和智力一起,那么智力与创造力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简述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简述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从1869年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出版《遗传与天才》,第一次对“创造性”进行研究以来,各国心理学家对“创造性”的研究给予了充分的关注,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创造性思维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心理学家们对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问题作了大量的研究。

吉尔福特对这些研究的结论是:◆从一般趋势来说,智力高的人,他们的创造力也是高的。

◆智力越高者与创造力的相关程度越低。

也就是说,那些高智力者,其创造力不一定是高的。

◆智商在130以上者,创造力测验所得分数甚为分散,有的很高,有的很低。

创造力不同于智力。

创造力包含了许多非智力因素,如人的个性和独立性等等都是非智力因素。

一个智商很高的人,可以是—个依赖性很强的人,一个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去摧毁常规障碍的人,甚至可以是—个个性有缺陷或者懒惰的人。

但是,一个创造力很强的人,必须是非常有独到见解、独立性很强的个性完善的人,必须是一个在常规势力面前百折不挠的人,同时又是一个具有很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思考力、清晰的判断力的人。

因此,创造力强的人智商一定高;但是智商高的人,不一定创造力就强。

智商极高的学生可以赢得国际奥林匹克知识竞赛奖,但是惟有创造力极强的人才可能获得诺贝尔奖!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学习好,智力强就自然有创造能力了,用不着专门培养,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

创造能力需要一定的、扎实的基础知识做依托,但是基础知识不等于创造能力,没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品质,一个人即使有广博的知识,超群的智力,出众的能力,也不一定具有很强的创造力。

如果知识多就能创造,那么大学毕业不就都成发明家了,中、小学生也就什么也创造不了了。

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由没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发明的,就说明这一道理。

创造也需要较高的智力,但一般的智力不等于创造力。

什么是非智力因素

什么是非智力因素

什么是非智力因素顾名思义,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来说的。

智力因素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智商,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二十世纪初,随着智力概念的提出和心理测验的蓬勃发展,非智力因素这一概念应运而生。

1935年,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Alexander, W.P.)在其论文《智力:具体与抽象(Intelligence, concrete and abstract)》中首次提出了“非智力因素”(nonintellective factors)这个概念。

在亚历山大的启迪下,美国另一位心理测验大师韦克斯勒(Wechsler,D)于1943年提出了“智力中的非智力因素”概念。

我们所说的智力系统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绪、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

影响企业员工工作和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包括的方方面面很多,兴趣、自制力、踏实、恒心、勤奋、刻苦、毅力、自我确认、自我觉察、自我约束、自我调适、忍耐性、顽强性、挫折承受力等都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

非智力因素如情绪、意志、兴趣、性格等,它们是怎样影响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呢?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反映。

情绪能使人的行为积极,也能使人的行为消极。

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

积极的情绪,使人心境好,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想象丰富,能够提高人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美好的心境又是灵感发生的一个重要条件。

好奇心、新奇感、自信心都与积极的心境分不开。

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学习和工作,尤其是创造性活动是长久而艰辛的过程,这种活动成功与否除了智力因素外,常常取决于人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人们常说的有没有毅力,有没有志向。

一个人"常立志",还是"立常志",反映了一个人的意志品质的强弱。

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内涵是什么

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内涵是什么

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内涵是什么影响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学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智力因素,还有非智力因素。

那么大学生非智力因素是什么呢?对学生学习有哪些影响呢?今天店铺为大家带来了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内涵,一起来看看吧!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内涵非智力因素作为人的基本心理品质之一,是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

非智力因素是与智力因素相对的概念。

智力因素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智商,是指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为认知事物、掌握知识而进行的注意、观察、思维、记忆和想象等心理因素的统称。

非智力因素是指在认知事物、掌握知识过程中,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信念等心理因素。

实践表明,人的学习和成才过程,是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非智力活动依赖于智力活动,但它又对智力活动起制约作用,可积极作用于智力活动,使智力因素充分发挥,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因素。

天津师范大学沈德立教授指出:“成长过程是一个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

”这说明非智力因素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能够起到定向、引导、调节和强化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原理告诉人们,兴趣导致欢快,学起来得到内在的满足,感到读书乐乐陶陶,这种内在精神的快乐是任何外在物质享受的快乐所不能比拟的。

是人对客体的特殊的认识倾向,是对某种事物的一种积极的态度,表现为好感、乐闻、乐见、乐参与。

是忘掉疲劳、赶跑厌倦、驱散懒散的神秘力量。

乐趣是求知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能促使你保持旺盛持久的学习热情,加快获得知识的进程。

情感是一种内动力,人的活动是与情感相连的,一旦情感得到启动,其活动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情感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一个具有高度的学习热情的学生,就会津津有味,不知疲倦地进行学习,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什么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对小学生的成长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对小学生的成长有什么作用

1.什么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对小学生的成长有什么作用? 答:什么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来说的,一般认为智力因素 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

非智力因 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 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

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 视的作用。

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

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 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

我国著名的数学肖 张广厚(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他在小学、中学读书时智力水平并不出众,他 的成功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关。

他曾说:"搞数学不需太聪明, 中等天分就可 以,主要是毅力和钻劲。

"达尔文也曾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 的就是我对科学的热爱, 对长期探索的坚韧, 对观察的搜索, 加上对事业的勤奋。

" 从心理学上讲,感情、意志、兴趣、性格、需要、目标、抱负、世界观等,是 智力发展的内在因素。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 展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还可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

反之,如果人缺 乏意志,贪图安逸,势必影响其智力的发展。

对小学生的成长的作用: 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 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 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

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 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

良好 的情感是儿童成才的催化剂 情感总是与认识紧密相联。

消极情感阻碍智力发展, 积极情感推动人的智力 发展, 特别是理智感, 能使人不断地探索新的知识, 保持学习的主动性, 积极性, 努力克服困难。

情绪是情感的具体形式的直接体现, 美好的心境是儿童智力活动 的条件,能使人产生学习兴趣。

家长教育孩子的弊端有哪些

家长教育孩子的弊端有哪些

家长教育孩子的弊端有哪些很多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时会出现一些错误的教育方法与技教育弊端,一起来看看,你有哪些弊端吧。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家长教育孩子的弊端,希望可以帮到你!家长教育孩子的弊端第一、过分溺爱,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孩子是父母的爱情结晶,爱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溺爱孩子却是人类独创的一种另类之爱。

在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这种溺爱,是人性之中爱的光辉的一种畸形心理,在这种非常态的爱被放大以后,温柔变成一副枷锁,疼爱化做一个圈套。

人性被扭曲后的结果,甚至不如非洲一种到了年龄便把小狮子扔进茫茫草原之母狮释放出来的兽性。

对此,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段经典的话:“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除了溺爱,严格的中国父母们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忽视也相当可怕。

在这方面,很多父母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严重扼杀幼小孩子的心理、情感、意志和兴趣等非智力因素,从三四岁甚至更早,父母们便开始命令孩子们学汉字、念唐诗、背宋词、练算术,而不去顾及孩子爱玩的天性,一味地学死知识,一味地命令式教育,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和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抛之脑后。

可孩子毕竟是孩子,纵然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有无数个理由,又岂找出一个借口,去挑战和反对瞪着大眼、攥着拳头、携带着中国传统文化因子的家长的种种威严?第二、心灵施暴,扼杀独立人格的树立有一个关于教育的小故事很有意思,说的就是中国家庭教育和国外的区别:一个中国儿童拿着自己画的图画让父母鉴赏,他会说,你看,我画得象不象?同样,国外的孩子会向父母说,你看,我画得好不好?这一“象”一“好”,仅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

相同的环境下,异样的提问方式,得到截然不同的回答是肯定的。

道理自不必多解释什么,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理念跃然纸上。

自古至今,中国人从来不缺乏智慧,但我们对于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缺乏,却是毫无疑问的。

智慧树知到《教育学原理与应用》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教育学原理与应用》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教育学原理与应用》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书中主要是从目的和内容、方法和原则、形成和制度三个方面系统阐述其教学理论与思想。

()A:对B:错正确答案:对2、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A:四书五经B:六艺C:传统文化D:自然科学正确答案:六艺3、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正确答案:孟子4、下列哪些有关教育的论述出自《论语》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B:教,上所施,下所效C: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D:道可道,非常道正确答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5、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著作是A:论语B:孟子C:学记D:理想国正确答案:学记6、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A:大学B:中庸C:学记D:孟子正确答案:学记7、“官守学业”、“学在官府”体现了教育的A:强迫性B:民主性C:基础性D:阶级性正确答案:阶级性8、学校产生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正确答案:奴隶社会9、古希腊三大教育家是( )。

A:A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B:苏格拉底、柏拉图和昆体良C: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昆体良D: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正确答案:A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10、下列哪些有关教育的论述出自《学记》A:教学相长B: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C:教,上所施,下所效也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E: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正确答案:教学相长,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11、下列哪些有关教育的论述出自《论语》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B: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C:教,上所施,下所效也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E: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确答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第二章1、人的发展只是人的成长和才能在时间上变化的过程。

A:对B:错正确答案:错2、教育的发展最终要服务和归结于人的发展。

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同学们:毋庸讳言,我们的学习成绩并不好,或者是某一科,或者是某几科。

那么,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分析,寻求解决的办法。

在一般人看来,学习是一项智力活动。

即跟人的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有关。

我们承认,学习必须有智力的参与,但是,为什么在同一个教室里听课,由同样的教师授课,成绩却参差不齐呢?是智商低吗?坦白地讲,人的智商是有区别的。

根据科学家研究,人群的智力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态势。

就是说,我们大部分人的智力区别并不大。

那么,是不是智商高的人就一定能学有所成呢?请看下面几个例子。

大家一定记得初中学过的王安石的《伤仲永》吧,仲永年少时即能诵诗、写诗,足见其智商之高;年长后却“泯然众人矣”,没有任何建树。

因为其父把他的聪明才智当成了谋利的手段,不再让他学习。

即使你有再高的智商,如果不学习,也是无所成就。

再举一个例子:1983年前后,中国创办了少年科技大学,从全国招录少年大学生。

这个少年班中,最小的仅仅8岁,大的13岁。

让十八九岁考入大学的人既羡慕又嫉妒。

可是,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些人中有的成了有成就的学者、博士生导师,可也有少数几个只是个平凡的大学讲师,再无建树。

按理他们不该向仲永一样。

那为什么呢?有的少年大学生骄傲自满,有的迫于压力(社会的、家庭的),有的对所学学科根本没有兴趣,更甚者,连基本的生活能力都不具备。

最终也“泯然众人矣。

”我们来看一个外国的例子。

日本学者木村久一在《早期教育与天才》一书中介绍了一位奇才,名叫威廉。

詹姆士。

塞德兹,奇到什么地步呢?三岁便能用本国语言自由地阅读和写作,四岁就能写出一篇500字的文章,六岁又写成一篇解剖学论文。

上小学的那天上午9点被编入一年级,到中午母亲去接他时,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

八岁上中学,十一岁入哈佛大学。

可是,他后来离家出走了,在一家商店里当一名店员,碌碌无为。

多么让人惋惜。

以上的这些例子,告诉我们,智商高绝不是取得成就的根本或唯一的条件。

什么是课堂教学情境

什么是课堂教学情境

什么是课堂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情境不只存在于课堂教学伊始,而是充满课堂教学的整个时空,只要有学习活动的进行,就有相应的学习情境,它是多维度、全方位的,包括心智、情意、氛围、交往、问题背景、学习条件等各个方面。

情境的创设,总的来说可分为智力情境和非智力情境两大类。

智力情境的创设,主要是利用认知发展的同化与顺应机制激活思维,作用于思维的流畅性、广深性、发散性以及解决问题的搜索性和调控性,比如情境、变式情境,问题解决的发现探究式情境等。

非智力因素是指作用于学生的心向情境、内容呈现方式以及合作交往的过程的反馈调控等手段,营造生动直观、情趣共济的学习情景,充满激情、活泼热烈的交往场境,情真意切、陶冶心灵的艺术氛围,相互悦纳、宽松和谐的心理沟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非智力因素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复杂过程。

要提高学生学习的成绩,不仅需要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也需要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获取学习的成功都是不可缺少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呢?
对非智力因素的涵义,心理学家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认为非智力因素是指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和个性品质的心理因素;有的认为非智力因素是除智力以外的一切对学习有影响的心理因素;也有的认为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非认识因素”;还有人认为非智力因素就是“人格因素”。

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非智力因素是指人的智力因素之外的那些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并产生影响的个性心理的因素,如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

非智力因素也可以称作对心理过程有着起动、导向、维持与强化作用,又不属于智力因素的心理因素。

所以非智力因素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复杂的概念,包含了除智力因素以外的所有的其他心理因素。

((一)国外研究
对非智力因素的早期研究,认为天赋高的儿童除智力以外,其他方面都比普通的正常儿童要差。

天才儿童总被认为是身体虚弱、病态、情绪不稳定、神经过敏、性情古怪和离群独处的人。

对非智力因素的近期研究(20世纪50年代以后)否定了早期研究的观点。

如布雷(D.W.Bray)在他的《天才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一书中认为,人的杰出成就的产生是能力、个性和环境三种因素有力配合的结果。

许多研究都还认为:各种个性的不同方面与各种能力结合后会导致有高度成就的特性“结合体”。

许多研究者注意到天赋高的儿童在情绪和心理上具有很高的稳定性,还具有幽默感、独创性、好奇心和新异感。

有的研究还指出,天赋高的儿童在礼貌、纪律、自我批评、合作性、独立性和敏感性诸方面都超过了一般儿童。

近期的研究中还有人提出以下观点。

1.对活动的强烈需要和爱好是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

他们认为一个学生有学好某学科的能力,但由于缺乏兴趣,学习成绩并不突出,只有当学生对这门功课发生了兴趣,有了强烈的需要时,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取得优良的成绩。

2.对学科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热情也是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

包达列夫(А.А.Водалев)的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对一门学科的态度会在他的知觉、思维、记忆和想象等心理特性上留下痕迹。

学生缺乏积极的态度,就会阻碍他的活动潜能的发展。

他们认为成功的取得与热烈的情感是分不开的。

冷漠无情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创造者的。

3.焦虑与学习成功有一定的关系。

斯皮尔伯格(Spleberger)认为:能力中等而焦虑低的学生,其成绩较同等能力而焦虑高的学生为优;能力低的学生,无论焦虑高低,其成绩均劣;能力强的学生,无论焦虑高低,其成绩均优。

这与能力强的学生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也强有
关。

4.人的意志、性格与能力发展有关系。

赛尔金娜(В.И.Сулнкина)指出:性格特征对能力发展,尤其是意志对科学家的创造力的发展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品质。

有的研究还指出,开朗的性格,对自己的潜力和成就能保持谦虚态度的品质,是一个真正学者必需具备的一种性格特征。

(二)国内研究
近十几年来,国内心理学工作者对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学习成功中的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

这些研究着重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与智力、学业和人格有关的测试,作出相关分析,以获得关于某种个性品质在学习成功中所起作用的数据。

主要的研究有以下几种。

1.丛立新在《教育研究》1985年第4期发表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普遍影响》一文中指出:“在智力水平不同的三个组中,非智力因素优秀者达到高考分数线的人数,都高于非智力因素不良者。


2.祝蓓里在《心理科学通讯》1986年第5期上发表的《对青年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研究》一文,通过对85名普通大学生和74名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生非智力因素进行的比较研究,发现:少年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更有耐力和坚韧性。

这些智力优秀的大学生,看书能坐上几小时,根本不顾气候炎热,也不顾身体的疲劳以及外界对他们的诱惑。

3.吴福元在《教育研究》1987年第5期上发表的《大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一文中指出: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比智力因素的影响还要大;这种影响随入学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强。

他通过对中学生的研究发现智力和入学考分中等的人,性格特征为审慎、冷静、理智、自立自强、不依赖别人,学习上采用“笨鸟先飞”的方法,后来他们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而智商高、性格特征更顺从、缺乏信心、畏缩退却、不愿独立创新、学习上表现为喜安逸,只求过得去的学生,结果学习成绩处于全班中下的水平。

4.笔者近几年来,以中国少年智力、非智力个性测验为课题在北京市的十几所中学进行了测试,研究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智力的测查方面主要对学生进行了五种能力的测量:①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②正确使用书面语言的能力;③在掌握一定常识的基础上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④对词汇的理解能力;⑤符号记忆能力。

每项最高分为20分,15分以上为优,10分以下为差。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