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断句翻译练习题1.doc

合集下载

2014年文言文实词、虚词、断句及翻译

2014年文言文实词、虚词、断句及翻译

2014年文言文实词、虚词、断句及翻译2014年文言文实词、虚词、断句及翻译一、新课标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幼好学,善属文属文:撰写文章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践祚:帝王即位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励精:专心致志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荡覆:动荡倾覆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二、新课标2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振:救济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当:承担C.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临:面对 D.核所积金银,著.之籍著:彰显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韩)文力争乃止。

(2)(韩文)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三、大纲卷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数:屡次B.交通贵戚,吏莫敢绳绳:制裁C.凑按治,杖杀之,选近称伏伏:认罪 D.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忤:触犯11.(1)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2)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四、安徽(节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别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逸:散失B.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故事:先例C.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遇:得志D.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殷勤:周到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乃不敢引疾臣乃敢上壁B.御制诗以纪其事日削月割,以趋于亡C.四海好学能文者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D.去而人爱思之临清流而赋诗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

高考文言文翻译练习(1)

高考文言文翻译练习(1)

高考文言文翻译练习(1)二、(安徽省江南十校2009届高三素质测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

家世儒学。

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

思少学钟、胡①书及鼓琴,并不成。

雍谓友人曰:“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

”思遂感激勤学,兼善阴阳之术。

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

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造《齐都赋》,一年乃成。

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

遂构思十年,门庭籓溷②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

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

及赋成,时人未之重。

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

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

谧称善,为其赋序。

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曰:“观中古以来为赋者多矣,相如《子虚》擅名于前,班固《两都》理胜其辞,张衡《二京》文过其意。

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非夫研核者不能练其旨,非夫博物者不能统其异。

世咸贵.远而贱近,莫肯用心于明物。

”陈留卫权又为思赋作《略解》……自是之后,盛重于时,文多不载。

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

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

”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③,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

”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谧诛,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

及张方纵暴都邑,举家适冀州。

数岁,以疾终。

(选自《晋书·左思传》,有删改)【注】①钟、胡:即钟繇、胡昭,魏晋书法家。

②籓溷(fān hùn):篱笆边,厕所旁。

③伧父(fǔ):粗野鄙贱的人。

其他古文类一、(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忠臣者务崇君之德,谄臣者务广君之地。

何以明之?陈夏征舒弑其君,楚庄王伐之,陈人听令。

庄王以讨有罪,遣卒戍陈,大夫毕贺。

2022-2024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

2022-2024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

2022-2024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2024·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文侯受子夏经艺,客段干木①,过其闾,未尝不轼也。

秦尝欲伐魏,或曰:“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

”文侯由此得誉于诸侯。

(节选自《史记·魏世家》)材料二: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

吕后恐,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强要曰:“为我画计。

”留侯曰:“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

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

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

”汉十二年,上从击破布军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

及燕.,置酒,太子侍。

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

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

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

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

”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

”四人为寿..已毕,趋去。

上起去,罢酒。

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材料三:论者或曰:“魏文式.段干木之闾,秦兵为之不至,非法度之功。

虽全国有益,非所贵也。

”夫法度之功者,谓何等也?养三军之士,明赏罚之命,严刑峻法,富国强兵,此法度也。

六国之亡,皆灭于秦兵。

六国之兵非不锐,士众之力非不劲也,然而至于破亡者,强弱不敌,众寡不同,虽明法度,其何益哉?使童子变孟贲之意②.,孟贲怒之,童子操刃与孟贲战,童子必不胜,力不如也。

孟贲怒,而童子修礼尽敬,孟贲不忍犯也。

秦之与魏,孟贲之与童子也。

夫力少则修德,兵强则奋威。

秦以兵强,威无不胜。

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

高皇帝议欲废太子,吕后患之,子房教以敬迎四皓而厚礼之,太子遂安。

夫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议,犹魏文式段干木之闾,却强秦之兵也。

上学期语文一轮复习习题:文言文断句、翻译(无答案) Word版无答案.doc

上学期语文一轮复习习题:文言文断句、翻译(无答案) Word版无答案.doc

文言文阅读2016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李台州传宋]杨万里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

母展,妾也,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母子相失,宗质以父荫,既长,仕所至必求母,不得,姻家司马季思官蜀,宗质曰:“吾求母,东南无之,必也蜀乎?”从之西,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曰展婆,展婆,至暮,哭而归,不食,司马家人哀之,必宽警之,乃饮泣强食,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竞不得。

至荆州,复然。

日旦夕号呼,嗌痛气惫,小憩于茗肆,垂涕。

坐顷之,一乞媪至前,揖曰:“官人与我一文两文。

”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既饮茗,问其里若姓。

媪勃然怒曰:“官人能与我几钱,何遽问我姓名?我非乞人也。

”宗质起敬,谢曰:“某皇恐,上忤阿婆,愿霁怒,试言之,何害?怒火乡邻或亲族也,某倒囊钱为阿婆寿。

”媪喜曰:“老婆姓异甚,不可言。

”宗质力恳请,忽曰:“我姓展。

”宗质瞿然起,抱之,大哭曰:“夫人,吾母也。

”媪曰:“官人勿误,吾儿有验,右腋有紫痣,其大如杯。

”宗质拜曰:“然。

”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观者数十百人,皆叹息涕下。

宗质负其母以归,季思与家人子亦泣,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母以高年终,宗质亦白首矣。

宗质乾道庚寅为洪倅,时予为奉新县令,屡谒之,不知其母子间也。

明年,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

朝士云:“李台州,曾规姻家也,规无子,子台州之子。

”予一见不敢再也,亦未知其孝。

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予生八年,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

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

赞曰:孔子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

”若李台州,生而不知失母,壮而知求母,求母而不得,不得而不懈,遍天下之半,老而乃得之。

昔东坡先生颂朱寿昌,至今咏歌以为美谈。

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非至孝奚而通神明,非通神明奚而得母?予每为士大夫言之,闻者必泣。

人谁无母?有母谁无是心哉?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10.文末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A.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B.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C.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D.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左传-晋灵公不君》阅读答案翻译译文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

《左传-晋灵公不君》阅读答案翻译译文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

《左传|晋灵公不君》阅读答案翻译译文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雕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腼熊蹯不孰,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赵盾①、士季②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三进,及溜③,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君能补过,袞不废矣。

”犹不改。

宣子骤谏。

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晨往,寝门辟矣。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

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

公嗾夫獒焉。

明搏而杀之。

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食之,舍其半。

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今近焉,请以遗之。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

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

”问其名居,不告而退。

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

宣子未出山而复。

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

”以示于朝。

宣子曰:“不然。

”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诗》曰:‘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赵盾,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

惜乎,越竟乃免。

”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

(节选自《左传》)【注】①赵盾:晋国正卿(首席大臣)。

谥宣子。

②士季:晋大夫,名会。

③溜:屋檐下滴水的地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宣子骤谏急切B.贼民之主,不忠刺杀C.宣子田于首山打猎D.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迎接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问其故而患之其我之谓矣B.公嗾夫獒焉今近焉C.弃人用犬,虽猛何为问何故D.请以遗之置诸橐以与之7.下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赵盾“良大夫”形象的一项是(3分)A.①三进,及溜。

高考文言文语段对照翻译练习

高考文言文语段对照翻译练习

高考文言文语段对照翻译练习【一】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计,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

”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

”王曰:“以为大将。

”何曰:“幸甚。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

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拜大将。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史记·淮阴侯列传》【参考译文】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论(大事),萧何认为他的才能出众。

(刘邦的军队)到了南郑,部下的将领在半路上逃跑的就有几十个人,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已经多次向汉王(按:此处“上”指刘邦,当时称为汉王)推荐自己,汉王不任用自己,就逃跑了。

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消息)报告(给汉王),自己就去追韩信。

有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

”汉王非常生气,如同失去了左右手一样。

过了一两天,萧何来拜见汉王,汉王又生气又高兴,骂萧何说:“(听说)你逃跑了,为什么呢?”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我是去追赶逃跑的人。

”汉王说:“你所追的是谁?”萧何说:“是韩信。

”汉王又骂说:“(我部下的)众将逃跑的有几十个,你一个也没有追;(现在说)追赶韩信,(这是)说谎。

”萧何说:“(像其他)将领(这样的人才)容易得到。

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天下的人才没有比得上他的。

[精品]202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训练:文言语段翻译(1)含答案&nbsp

[精品]202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训练:文言语段翻译(1)含答案&nbsp

[精品]202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训练:文言语段翻译(1)含答案&nbsp二轮复习文言语段翻译训练(江苏)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方干,字雄飞,桐庐人。

大中中,中进士不第,隐居镜湖中。

王大夫廉问浙东,礼邀干至,王公嘉其操,将荐于朝,托吴融草表。

行有日,王公以疾逝去,事不果成。

干早岁偕计,往来两京,公卿好事者争延纳,名竟不入手,遂归,无复荣辱之念。

……古黔娄先生死,曾参与门人来吊,问曰:“先生终,何以谥?”妻曰:“以‘康’。

”参曰:“先生存时,食不充腹,衣不盖彤,死则手足不敛,傍无酒肉。

生不美,死不荣,何乐而谥为‘康’哉?”妻曰:“昔先生国君用为相,辞不受,是有余贵也。

君馈粟三十钟,辞不纳,是有余富也。

先生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遑遑于富贵。

求仁得仁,求义得义,谥之以‘康’,不亦宜乎?”方干,韦布之士,生称高尚,死谥玄英,其梗概大节,庶几乎黔娄者耶!(选自《唐才子传·卷七》,有删改) (1)公卿好事者争延纳,名竟不入手,遂归,无复荣辱之念。

译文:(2)先生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遑遑于富贵。

译文: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吾湘乡,当乾隆时,人才殷盛。

邓笔山为云南布政使,罗九峰为礼部侍郎,而谢芗泉先生为御史。

三人者皆起家翰林,而御史君名震天下。

是时和珅柄国,声张势厉,家奴乘高车,横行都市无所惮。

御史君巡城遇焉,捽之出而鞭之,火其车于衢,世所称“烧车御史”者也。

(谢)吉人,御史君之孙,将之官,乃索予为序,而乞言以纠其不逮。

于是拜手告曰:“古人之学,莫大乎求贤以自辅。

小智之夫,矜己而贬物,以为众人卑卑,无足益我。

(左)青峙,子之辅也。

抑吾闻江南为仕宦鳞萃之邦,或因青峙而得尽交其贤士大夫,是尤余所望也。

”(选自《曾国藩文集》,有删改)(1)御史君巡城遇焉,捽之出而鞭之,火其车于衢。

译文:(2)乃索予为序,而乞言以纠其不逮。

高中文言断句检测

高中文言断句检测

好的,以下是一些高中文言断句的练习题目:
1.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0.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请尝试为这些句子断句,断句位置用斜杠表示。

1.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0.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翻译练习题1 -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翻译练习题1
1.将下面一段文字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1)今不问王而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

苟无岁,何以有民?(2)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邪?”
(1)今不问王而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言断句:给下面一段文言文加上标点符号
辞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子产有辞诸侯赖之若之何其释辞也诗曰辞之辑矣民之协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
[注]”辞”,辞令、口才。

”怿”,喜悦。

”莫”,安定。

请用/给下边的句子断句。

3.祥符中禁中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远土乃令凿通衢不日皆成巨堑。

4.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5.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6.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7.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8.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9.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10.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