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合集下载

昆明的雨说课稿三篇

昆明的雨说课稿三篇

昆明的雨说课稿三篇《圆的认识》是要了解圆的有关特征,理解圆心、半径和直径的概念及其长度关系,能借助工具画圆,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培养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昆明的雨说课稿三篇,供大家借鉴与收藏。

【篇1】昆明的雨说课稿课标解读:课标原文: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逻辑起点:散文的特点;什么是语言的表现力?逻辑重点:文章怎样体现散文特点?怎样的语言具有表现力?逻辑终点:能根据散文特点选材,语言富有表现力难度要求:理解、运用课时数:1——2节教材分析:《昆明的雨》是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散文,本单元的文章或写人或写景,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作者深挚的情感。

作者汪曾祺在这篇散文中,用他特有的江南小令般的平淡而有味的语言,记下自己青年时代的足迹,倾诉着对昆明的雨的喜欢与怀念。

从内容上来说浅显易懂,但从写作手法上来说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

学情分析:绝大部分学生基础很差,没有主动思考的习惯,阅读积累较少,阅读内容科普类居多,文学素养低,掌握的现代文阅读专用词汇少,学习本篇文章需从点到面的演示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关于雨的诗句:志南和尚、贺铸、韩愈、余光中、戴望舒同样都是雨,传达出不一样的情,我们一起去看看汪曾祺先生“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逻辑起点)二、课堂学习补充写作背景:汪先生是江苏高邮人,为什么写的却是昆明的雨?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

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

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

汪曾祺73岁生日时曾作诗一首:“往事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

”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人、故土、故事的魂牵梦绕的怀念之情自主学习(预习反馈):1、文章中哪句话最能表达作者情感,为什么?我想念昆明的雨独立成段,有强调作用;出现了两次,第一次点明中心,第二次深化主题2、最能概括昆明雨季典型特点的是哪一句?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上课用

《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上课用
情感共鸣
在交际过程中,通过语言传递情感、分享经历,可以 拉近彼此的距离,增进相互理解。
06
提高语言表现力的途径
增强语感
语音感知
通过大量阅读和听力训练,提高对语音、语调、 节奏的敏感度。
语义理解
深入剖析词汇、短语、句子的含义,增强对语 言深层结构的理解。
文化背景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提高对语言差异的感知和适应能力。
3
想象有助于增强语言体验
通过想象,可以更加深入地体验到语言所表达的 情感和意境,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比较法
比较有助于辨别语言优劣
通过比较不同表达方式的优劣,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语言的特点和规律,提高语言表达能 力。
比较有助于发现语言创新
通过比较不同语言之间的异同,可以发现新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创新点,丰富自己的语言库 。
03
结构匀称
语言的句式结构匀称、平衡,既有整 齐划一的美感,也有错落有致的灵动 性。
03
品味语言表现力的方法
朗读法
朗读有助于培养语感
通过朗读,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语言的音韵美和节奏感,进而 培养对语言的敏锐感知能力。
朗读有助于理解文本
在朗读过程中,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容和情感,体会作者 的创作意图。
力,增强表达效果。
03
情境有助于培养语言应变能力
通过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语言,可以逐渐培养自己的语言应变能力和适
应能力,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04
各类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表现 力
诗歌中的语言表现力
意象生动
诗歌通过生动的意象表达情感和描绘景象,使读 者产生强烈的视觉和感官体验。
音韵和谐
诗歌注重音韵的和谐与美感,通过押韵、平仄等 手法营造出独特的音乐感。

如何赏析语言

如何赏析语言

欣赏文学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文章语言阅读及考查的要求是:“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能在通读文本的基础上,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因此在平时的文本教学中,语言的品味赏析是学习训练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

在平时的测试和中考中,语言品味赏析题也必考的内容,也是学生失分最多的题型之一。

语言赏析题是指对阅读文段的语言进行赏析、品味的试题。

学生遇到这样的题目往往脑子一片空白,无从下手,关键是没有掌握品味赏析的方法。

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如何进行语言品味赏析。

一、从用词的角度赏析赏析文学作品中优美、精彩、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可以从词语的角度来分析,一般可从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成语等入手。

(动词能准确地抓住事物的动态;形容词能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所要描写对象的状态;副词则强调了所要描写事物的特点;叠词则增添语言的音韵美。

特别要注意词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词语。

)对这些关键性词语的赏析准确、到位了,也就完成了对句子的语言赏析。

例1: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的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赏析:本句用“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雪地捕鸟的全过程,也写出了儿童捕鸟时兴奋、惊喜之情,乐在其中。

例2:魏巍《我的老师》:“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我们的意思。

”赏析:这句话“狡猾”一词,原意是形容人很不老实,文中是“调皮,机灵”的意思,(贬义褒用),表现了一个孩子对老师的机敏观察和自以为把握了老师心理状态的得意心理。

答题格式:……词表现了(揭示了、突出了)……准确或生动或形象或富有情趣……二、从修辞角度赏析基本格式:修辞手法+内容+效果(表意效果和语言效果)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可以从修辞方法的角度来分析,一般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反复句、夸张句、设问句等,体味其作用。

湖心亭看雪课标要求

湖心亭看雪课标要求

湖心亭看雪课标要求
《湖心亭看雪》的课标要求包括以下几点:
1.学生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位,具备一定的审美情趣。

2.学生能够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学生能够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4.学生需要了解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5.学生需要了解白描这种表达方式,并加深对其的理解。

6.学生需要感受作者那种与众不同的心态和旷世独绝的孤怀雅兴。

这是一篇文言文,老师需要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字词的读音和意思,帮助学生疏通文意,背诵课文,并理解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和表达方式。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考点22语言品析-备战语文 专题

考点22语言品析-备战语文 专题

【2014中考说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言品析的要求是: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语言品析作为文学作品鉴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的创造性活动,它可以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近年来,古诗词的考查逐步与“新课标”对接,其试题在中考语文试卷上频频亮相,不断地得到重视和强化,成为了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命题角度也由一般性识记和理解的考查转向以欣赏能力为重点的考查,由单一的客观性选择题转向以主观性表述题为主的多类型考查,纵观2013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语言品析题考的特别多,2014年仍将是热点。

第一关【真题再现】------2013年全国中考真题1、【2013•浙江省丽水市】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偶题朱熹青山门外翠紫堆,幅巾①终日面崔嵬②。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③来。

【注释】①幅巾;古代文人用绢一幅束发,称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

②崔嵬(wéi):山高大不平。

这里指山。

③底处:何处。

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首句“堆”得精妙。

请说说“堆”字为何用得精妙。

2、【2013•江苏省扬州市】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村夜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首句中运用了叠词“苍苍”“切切”,好在那里?3、【2013•江苏省宿迁市】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宴词王之涣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宴词:写于送别宴席上的诗。

畎:田间小沟“悠悠”一词极具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4、【2013•江苏省南通市】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狼山观海》王安石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

阆苑①仙人何处觅?灵槎②使者几时回?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注释】①阆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②灵槎:古代神话中往来天上的木筏。

首联描绘了景物气势磅礴的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教学简案

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教学简案

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教学简案平沙一中熊建珍教学重点、难点:品味文学作品中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别是有一定特色的词语,运用相应的语文知识点进行赏析语言。

教学过程:一、课前小测。

仿写句子。

如果你种下的是葵花,秋天你将收获一片金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你种下的是苹果,秋天你将收获一簇圆满。

参考答案:如果你种下的是西瓜,秋天你将收获一份甘冽;如果你种下的是辣椒,秋天你将收获一团火红;如果你种下的是棉花,秋天你将收获一片雪白;……二、了解考纲要求命题特点:提供文学作品中的两个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往往是有一定特色的词语,运用相应的语文知识点进行赏析,考查运用能力。

题量分值:题量一般为2个小题,分值每题2分,共4分。

三、文学作品阅读。

(一)阅读《怯懦》,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

1、那视线里鲜明..的不屑,如一把尖锐的刀子,瞬间插入她的身体。

参考答案:这里有分明、明显之意(1分)(解释词语),既形象地表现出“话吧”老板对陈叶的歧视(1分)(概括内容),也表现了陈叶的敏感(1分)(赏析效果)。

2、她似乎被一根针给定住..了,想要挪动脚步,却发觉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

参考答案:.这里有固定不动之意(1分)(解释词语),形象地写出父亲的出现使陈叶极度震惊(1分)(概括内容),表现了陈叶想认又不敢认父亲的矛盾心理(赏析效果)(1分)。

四、课堂小结:思路清晰,规范作答词语赏析答题三部曲:1、解释词语:解释句子中“关键词语”的本义,语境义。

2、概括内容:写出了……内容2、赏析效果:表达了人物……心理、情感或表现了人物……性格特点五、课堂练习。

(一)阅读《集中营的课堂》,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

1、赛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一惊..,焦急地在屋里来回走着……参考答案:“一惊”是大吃一惊的意思(1分)(解释词语),描写了赛夫得知沙宁被捕后震惊的神态(1分)(概括内容),表现赛夫为地下组织遭破坏后如何完成任务的担忧。

品味散文的语言(用)

品味散文的语言(用)

•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 上前去。
答案一: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春天的特点,语言生 作用 修辞手法 动,富有感染力,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内容
(写出… … ) 答案二:通过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 情感 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是新的,有旺盛的生命力;是 美的、活泼生动的;是健壮有力的三个特点,表 现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 美。
(四)有关散文语言的其他题型
• 分析某个句子的作用。 • 〈积累感悟〉P244第5题:最后一段画线句在文中 起什么作用?(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 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 排除纷扰,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 答案: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用类比方法说明美德 对塑造人的灵魂的重要性。 • 答题格式: • 1、抓角度(词语、修辞、含义、表现手法、描写手 法。其 他) 2、作用3、概括内容4、分析情感或主 旨 • 5、结构上的作用
答题格式:表达方式(议论或抒情)+ 作用(点明了主旨,画龙点睛)+含义 (即主旨)+情感
品味句子的角度6
其他:句式、标点… …
品味散文句子的角度
1.词语:词语生动、准确,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2.修辞手法:排比、反问、设问、拟人、比喻、反复 3. 描写手法: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4.表现手法:象征、讽刺、对比、烘托、借景抒情、
有关品味散文语言的中考题型
• 1、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结合句子释词+作用 +情感 • 2、自选句子进行点评/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两方面欣赏句子。 手法+作用+内容+情感 • 3、为什么要写这几句话(这段话)?/这段话 的作用是什么? • 内容上的作用(手法+作用+内容+情感)+结构 上的作用 • 4、分析某个句子的深刻含义。 在心里分解提问,再回答+表达了XX情感

《藤野先生》教案

《藤野先生》教案

教学内容:《藤野先生》第一课时一、【课标导读】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欣赏文学作品时,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教材分析】《中学语文课标》要求,阅读文学类作品时,要体验情感,领悟主题,得到启示,能够正确评价作品,并且会品味语言。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习均是叙事类文学作品,它们或追忆作者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人文内涵深厚丰富,这次选用鲁迅的《藤野先生》我认为比较恰当,但是难度较大。

鲁迅在文中回顾了留学日本的经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赞美了藤野先生的的高贵品格,又把爱国情感融汇其中,很巧妙。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朗读-合作学习-讲授-探讨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感受鲁迅尊师好学的高尚品德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难点:弄懂有关的时代背景以及一些含义深刻难懂的句子。

五、【教具】多媒体六、【板书设计】藤野先生第一部分(1-3):在东京的所见及去仙台求医的缘由。

第二部分(4-35):在仙台学医,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及弃医从文的经过。

第三部分(36-38):离开仙台(回国)后对藤野先生的思念。

【课时设计】(新授大致按照导、讲、练、评模式;复习课则按照读讲练评模式。

)七、【课堂练习】见教学过程中的思考题八、【课外作业】《语文学习辅导》3.5.6.7.8小题教学内容:《藤野先生》第二课时一、【课标导读】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教学目标:能对文章的语言表现力,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我们的一模试卷中,考查语言的表现力这个知识点出现了五次,在二模试卷中出现了三次,包括去年的中考记叙文阅读《评语》也考到了,那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复习这个知识点。

二、教学过程例1:2015年上海市中考卷《评语》:原文:①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

寒假前到学校拿学期成绩单。

回家时我和六七个没带书包的好友同行。

刚领的成绩单拿在手上,已经被我们折得皱巴巴了。

②“老师给你们什么评语?”阿益问。

“还没看,不知道。

”包括我,好几个人都这么说。

反正不会是什么好话,我心想。

③“来猜我的是什么?”阿益掀开成绩单一角,露出老师的评语的最后一个字:“马”。

④“害群之马?”我说。

⑤“没那么糟!”阿益掀开成绩单。

⑥我刚刚看错了,是“焉”。

“心不在焉”的确比“害群之马”好多了。

⑦“你的呢?”他们问。

我也翻开一小角,露出评语最后两字:“用功”。

“上一个字是‘不’吧!”大家起哄说,“不用功。

”⑧我再翻开一些,看到的字出乎意料,是“又”。

聪明又用功?礼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不管前面是什么,总之,是个好评语。

我高兴又害羞,便把成绩单压着,不让同学看。

直到走到家门口,才翻开看整句评语:活泼又用功。

⑨活泼,我当之无愧,但实在想不起自己哪里用功了?我上课时玩磁铁、涂鸦……老师看到我们,总是皱着眉头,怎么觉得我用功?难道老师在开玩笑?⑩整个寒假期间,那句“活泼又用功”的评语,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还自动变成歌词,配的是《无敌铁金刚》的旋律。

我也就手舞足蹈、心甘情愿地收拾玩心写作业。

⑪开学后,即使成绩单缴回给了老师,那句评语还是经常出现在脑海中。

我开始专心上课、写作业,从进步奖领到前五名、前三名的奖状、还参加作文、朗读比赛……⑫一学期过去了。

放暑假的前一天,从老师手中接过成绩单时,也多了些期待。

我翻开成绩单内页,右边是交错的“优”和“甲”,左边则是这学期的评语“努力进取”,就在上学期评语“活泼又用功”的旁边。

⑬回家的路上,阿益接过我的成绩单,说:“我这学期的评语跟你上学期的一样!”⑭“活泼又用功?”我有点惊讶。

他挑起一边的眉毛,说:“活泼欠用功啦!”他厌恶我无意的挖苦,丢还我成绩单。

⑮我这才仔细看清楚,原来墨渍下那个“又”字其实是“欠”字。

突然,脑海里伴我整学期的旋律变得荒腔走板。

⑯十多年后,我自己当了老师,在给学生写评语时,我用快干墨水工整书写,学生不必透过误解或猜测,就能直接感受善意和鼓励。

⑰学生也把对我的“评语”,写成节日小卡。

我仔细读过以后,把它们收在纪念品盒子里,也收藏在心里。

跟我小学三年级的成绩单一起。

思考:第⑭段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选择一点简要分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句中“挑”“丢”等动作描写(2分),传神地写出了阿益对“我”所说话语的不满。

(2分)归纳方法:从句中生动的人物描写入手来理解,抓住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来分析。

还可以从正面与侧面描写、从不同的感官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分析,以及环境描写。

例2: 2015年闵行区一模卷《在树上看自己的村庄》:原文:(1)我照例走进我的小树林,爬上那棵高高的老榆树。

但计划中,我今天不是去小树林看书的,而是想看看自己生活的那个村庄,看看在树上看村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2)我挑选了一个粗壮牢固的枝桠,爬上去,骑在上面,让繁密的枝叶包围自己——别人看不见我,我却能透过枝叶看到别人,看到树下,看到不远处的整个村庄。

(3)我就这么在繁密的枝叶里静静地呆呆地看着,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4)不一会儿,我看到母亲扛着锄头远远地走过来。

她是在棉花地里锄草,现在收工了,要赶回家做晚饭。

母亲走过自家自留地时,顺便弯进去拔了一把大蒜,又摘了几个番茄。

我顿时流出了口水,知道今天晚饭的菜,肯定有大蒜炒鸡蛋和番茄土豆榨菜汤。

(5)小林根和罗铭思也走过来了。

这两个家伙裤腿卷得高高,浑身都是泥浆,就像两条黑泥鳅!小林根提着一只铅桶乐滋滋地走在前面,罗铭思则提着拷斗和面盆,傻乎乎地紧随其后。

他们肯定又去拷浜头捉鱼虾了,看他们喜笑颜开的样子,大概收获不小吧。

(6)随着扁担“咯吱咯吱”响,堂叔挑着两筐青菜,也从树下走过。

堂叔在上海市区小菜场有个摊位,所以每天下午挑菜,晚上洗菜,隔天天蒙蒙亮到市区小菜场卖菜,是他的必修课。

(7)就像看电影,我津津有味地看着这一幕幕从我的树下出现,表演,然后谢幕消失……(8)他们都是我的亲人,是我最熟悉最亲密的伙伴,可是从树上看下去却变得那样陌生、新鲜,那样奇异,就像不认识似的。

(9)真是奇怪,把自己藏在老榆树的繁密枝叶里,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

(10)这时,突然一道红光照进小树林,我知道已到傍晚,夕阳驾到了!我的心情不由得兴奋起来,因为每逢夕阳驾到,村庄就会兴奋起来。

你看,天空红了,房子红了,房子前面的场地红了,场地边上的河浜红了,河浜两岸的树木、柴垛也红了,门口摇着尾巴的狗和等待归宿的鸡鸭也红了,就连人们的脸也是红的,整个村庄都笼罩在红光里。

而这红光,就像幕布拉开后骤然出现的舞台灯光,把村庄照得格外温柔鲜艳,甚至有点朦胧浪漫。

我看见,村里的人们,尤其是我的那些小伙伴们,都不约而同地来到了场地。

那个场地是村里的娱乐中心,聚会、唱戏、婚丧喜事,都离不开这个场地。

它更是我们孩子的游戏场所,冬天晒太阳挤墙角跳绳踢毽子……夏天乘凉讲故事玩金龟子萤火虫……每天都会有精彩节目吸引你。

而此刻,小伙伴们正在红红的夕阳里,嘻嘻哈哈地玩着“老鹰捉小鸡”。

我家的西门正对着这个场地,所以场地上发生了什么,玩什么游戏,我总是最先知道;当然,我也必定是其中的一员;我跨出门就可以加入各种游戏的行列。

(11)让人觉得滑稽的是,我现在却高高地骑在老榆树的枝桠上,远远地看他们“老鹰捉小鸡”,就像看一个美丽的童话,我的那些小伙伴变成了童话世界里的小矮人!(12)这个童话是看不够的,它不断地更换着内容,让你永远也不会觉得厌倦。

(13)再过了一会儿,夕阳谢绝了炊烟的盛情邀请,慢慢落山回家了。

天,渐渐暗了下来,家家户户厨房的烟囱里冒出了炊烟。

炊烟慢慢悠悠地飘向天空,不知是在送别夕阳回家呢,还是想盛情邀请夕阳吃晚饭?(14)又过了一会儿,各种各样的香味,从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飘出来,有韭菜大蒜的香味,有辣椒炒豆腐干的香味,有红烧肉的香味,有煎鱼的香味……我想,母亲大概已经做好了大蒜炒鸡蛋,小林根捉到的鱼虾,也可能已经被他母亲端上了餐桌……(15)大人们开始喊叫各自的孩子回家吃饭,场地上的人越来越稀少。

(16)于是我从老榆树上爬下来,慢慢地走回家,心里却还在兴奋地幻想:太神奇太有趣了!把自己藏在老榆树的枝叶里看自己的村庄,怎么就看到了那么多以前看不到的美丽呢?……(17)我沉浸在幻想里,几乎是漂浮着回家的。

思考:第⑩段画线句“夕阳驾到了”富有表现力,请分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夕阳驾到了!”一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描绘了夕阳给整个村庄带来的温柔鲜艳、朦胧浪漫的神圣感和神秘感,(2分)表达了作者对夕阳充满了期待和憧憬的情感。

(1分)归纳方法:从修辞手法入手来理解,抓住句中或段落中的比喻、排比、拟人、夸张等分析。

例3: 2015年杨浦区一模卷《快乐的蒲公英》:⑴那天阳光明媚,路边一大片一大片的蒲公英开着黄灿灿的花朵,给我沉重的心情带来一丝安慰。

在进入村子的前20多公里是不通车的,只能步行。

路越走越难,先前那蒲公英带来的安慰也如同杯水车薪,失去了功效。

⑵得知自己被分配到大后部落做小学教师后,我觉得完全有必要先去考察一下。

这可是关系到我一辈子前途的大事。

于是,便有了此次的出行。

⑶总算走到村子了,眼里看到的都是低矮破旧的房子,鼻子闻到的都是火烧粪便的味道,偶尔传来几声犬吠,算是给这个死寂的世界敲敲门提个醒儿:我们还活着。

⑷这一派萧条荒凉的景象让我顿时傻了眼,我在心里暗暗发誓:哪怕动用所有关系,也要逃离这个苦海。

⑸我向一个小姑娘询问学校的位置,她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放下手里的猪食桶,在裤子上抹了抹手,说她领我去。

这是个大概有10来岁的孩子吧,扎着两个活泼的小辫子,脏兮兮的小脸上缀满了灿烂的微笑,一双大眼睛写满了好奇。

她欢快地走在我的前边,热情地问我为什么来这里。

我嗫嚅着说:“哦,没啥事,就想到处走走看看。

”“哦。

”不知道为什么她忽然间显得有些失望。

⑹到学校了。

与其说那是学校,不如干脆说就是一间稍微大一点的房子和一个稍微大一点的可以勉强当操场的院子,一根旗杆和一面有些破旧的国旗,证明着这里的与众不同。

⑺教室里,黑板干干净净,座椅整整齐齐,窗户纤尘不染,但就是没有一个人。

我问她怎么没人上课呢?“没有老师啊,大概有两个月了,老师们一个个的来了又走了。

大人们说,没人愿意来我们这里当老师。

”小姑娘说。

⑻“那这里怎么会这么干净呢?”“我和我那几个好朋友说好了的,每天都要有一个人来这里打扫卫生,我们要把这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样老师来了,就不会嫌弃这里脏,就会留下来了。

”⑼孩子的话,好似在我心头猛地扎了一针。

⑽“好几次,几个淘小子在黑板上乱写乱画,我们和他们吵了好久呢,最后,到底是我们赢了,现在他们也经常来帮我们呢。

”她一脸骄傲地说着,“正好今天轮到我了,您先坐着歇会儿,我要开始打扫卫生了。

”⑾我看她拿着一块抹布,开始忙碌起来。

那小小的身影,在阳光下闪着动人的光芒……⑿从学校回来,小姑娘在路边小心翼翼地折下一朵蒲公英递给我,她说:“吹蒲公英的时候,先许一个愿,然后一口气吹下去,要把蒲公英吹得一丝不剩,愿望就会实现的。

”我看她自己也折了一朵,然后很虔诚地闭上眼睛,把蒲公英缓缓地送到自己的唇边,然后“呼”地一下吹散。

“您吹啊,快,赶紧许个愿。

”她催促着我。

⒀我闭上眼睛,在心里默念了很久,然后真的就很认真地一口气吹过去,那蒲公英的种子漫天飞舞,像轻盈的雪花,霎时间丝丝缕缕荡漾开去。

小姑娘灿烂地笑着,好像每个人许下的愿望,都可以实现一样。

⒁她微笑着问我:“您许下的是什么愿望呢?”我微笑地反问她:“你呢?”她说她的愿望是来一位好老师,她想回学校上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