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亡羊补牢原文及翻译

亡羊补牢原文及翻译亡羊补牢原文及翻译亡羊补牢成语出自“战国策·楚策”,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下面小编为你分享一下亡羊补牢原文及翻译吧!原文庄辛谓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为寿陵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
”襄王曰:“先生老悖乎?将以为楚国袄祥乎?”庄辛曰:“臣诚见其必然者也,非敢以为国袄祥也。
君王卒幸四子者不衰,楚国必亡矣。
臣请辟于赵,淹留以观之。
”庄辛去之赵,留五月,秦果举鄢、郢、巫、上蔡、陈之地,襄王流掩了城阳。
于是使人发驺,征庄辛于赵。
庄辛曰:“诺”。
庄辛至,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于此,为之奈何?”庄辛对曰:“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
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王独不见于蜻蛉乎?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俛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饮之,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
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胶丝,加已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
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俯啄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
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已乎十仞之上,以其颈为招。
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醎。
“夫雀其小者也,黄鹄因是以。
游于江海,淹乎大沼,俯啄鱼卷鲤,仰啮陵艹衡,奋其六翮,而凌清风,飘摇乎高翔,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
不知夫射者,方将修其卢,治其缯缴,将加已乎百仞之上。
彼礛磻,引微缴,折清风而抎矣。
故昼游乎江河,夕调乎鼎鼎。
“夫黄鹄其小者也。
蔡圣侯之事因是以。
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溪流,食湘波之鱼,左抱幼妾,右拥嬖女,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
不知夫子发方受命乎宣王,系已朱丝而见之也。
“蔡圣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
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为寿陵君,饭封禄之粟,而载方府之金,与之驰骋乎云梦之中,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不知夫穰候方受命乎秦王,填邑塞之内,而投已乎黾塞之外。
解释亡羊补牢的意思

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这是一句古话,意为“失去了羊,赶紧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这个成语的本意是告诉我们,在犯错或遭受损失之后,要及时反思并采取措施,以避免再次犯错或损失扩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疏忽或大意而犯错,有时候我们会面临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损失。
这时候,我们应该采取亡羊补牢的心态,及时反思并采取行动,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
举个例子,如果你在投资时犯了错误,导致投资亏损,你应该及时反思自己的错误,并采取措施来避免再次犯错。
这可能包括重新评估投资策略、调整风险控制措施,或者寻求专业投资建议。
如果你能够及时采取行动,你可能还能够挽回一些损失,甚至取得一些收益。
亡羊补牢的心态也可以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健康,导致身体出现了一些问题,你应该及时反思并采取行动,以保持身体健康。
这可能包括调整饮食、增加运动、改善睡眠等等。
如果你能够及时采取行动,你可能还能够避免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保持身体健康。
总结起来,亡羊补牢的心态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它告诉我们,在犯错或遭受损失之后,不要沉溺于悲伤和自责之中,而是要及时反思并采取行动,以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
文言文翻译_亡羊补牢

昔有一人,性好游猎,逐日不返。
家有一羊,日日牧之。
一日,羊走失,人不知也。
其人犹自游猎,终日不归。
至暮,其妻问之:“今日游何方?羊何在?”其人答曰:“羊已自归,何问之有?”妻不信,曰:“汝日日游猎,羊何由自归?”其人怒,不答而退。
明日,其妻往邻家探问,闻羊在邻家牧养。
妻归,以告其夫。
其夫惊曰:“羊果在邻家乎?”妻曰:“然也。
”其夫曰:“吾羊走失,乃吾之过也。
然吾不早知,以至于此。
今羊在邻家,吾宜速往取之,虽迟,犹未晚也。
”遂往邻家,与邻人商议。
邻人曰:“羊虽汝之羊,然吾已牧养数日,若不偿我牧羊之劳,吾不忍还汝。
”其夫曰:“吾知过矣,羊虽迟归,吾当赔偿汝牧羊之劳,愿勿吝惜。
”邻人许之。
其夫归,具言于妻。
妻曰:“吾闻之,人患不知其过,既知之,则当改之。
羊虽迟归,然吾夫能知过而改,吾甚喜矣。
”其夫闻之,亦喜。
自是之后,其夫悔过自新,不复游猎。
日以耕读为事,家道日隆。
羊亦复归,家室和睦,子孙繁衍。
夫羊之走失,虽非其夫之过,然其夫能知过而改,故羊得归。
此所谓“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人若有过,能知而改之,虽迟,犹未晚也。
《亡羊补牢》者,言人有过,能知而改,则可免于大患。
羊走失,虽小失也,然不及时补之,则羊不可复得。
人有过,不及时改之,则祸患将至,不可追也。
吾辈宜以此为鉴,常自省其过,知过即改,勿使过积而成大患。
孔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故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人皆见之,而君子自省,知过必改,故得为君子。
然世之愚者,往往不知自省,过而不改,以至于大患。
如一人之羊,走失不归,虽知其过,而不急补之,终至于羊不可复得。
此乃愚者之所以为愚也。
故《亡羊补牢》之道,非独羊之失可补,人之为过,亦宜及时补之。
古人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吾辈宜铭记此言,常怀谦卑之心,勇于自省,知过即改,以免后悔。
夫羊之走失,固不足为患,然人之一生,若有过而不改,则患将无穷。
是以古人有言:“知过必改,从善如流。
”吾辈宜以此为座右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负此生。
谚语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谚语亡羊补牢犹未晚也谚语是一种传统智慧的结晶,流传至今,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心中。
其中之一,“亡羊补牢犹未晚也”,告诉我们在事情发生之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是明智之举。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这一谚语的内涵和应用。
1. 战略规划与危机处理在企业管理中,制定适应变化的战略规划至关重要。
而当危机发生时,亡羊补牢的精神能够帮助企业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以阻止危机的进一步扩大。
举个例子,餐饮行业的饭店如果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可以立即停业整顿,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重新赢回消费者的信任,从而化解危机。
2. 知识教育与学生发展在教育领域,亡羊补牢的精神也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们应该在学习中掌握好基础知识,及时查漏补缺。
例如,当学生发现在某一学科上有某个知识点没有理解透彻,他们应该立即补上这个知识点的学习,以免后续学习出现问题,影响整体的学习成绩。
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亡羊补牢的精神也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显著的适用性。
当我们发现环境出现问题时,比如水污染或者空气污染,我们应该立即采取措施来修复环境,并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政策。
只有及时采取行动,才能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使其更加适宜居住。
4. 人际关系与沟通修复亡羊补牢的精神在人际关系中同样有着深刻的意义。
在冲突或误解发生之后,我们应该主动采取行动来修复双方关系,而不是采取逃避的态度。
比如,如果我们意识到自己在与朋友之间出现了误解,我们应该及时与朋友进行沟通并道歉,以维护友谊的长久。
5. 政府治理与社会管理亡羊补牢的精神在政府治理和社会管理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政府应该在问题出现之后,及时采取行动来修复社会秩序中的漏洞。
例如,对于出现的社会安全问题,政府应该加强法制建设,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恢复社会的安宁与秩序。
亡羊补牢犹未晚也,这句谚语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适用性。
不论是在企业管理、教育领域,还是在环境保护、人际关系和政府治理方面,我们都应该时刻牢记这句谚语。
只有及时采取行动,才能消除潜在风险,修复问题,达到更好的发展与进步。
亡羊补牢文言文翻译注释

昔者,宋人有亡羊而不知者。
其狗逐之,不得,止于道傍。
羊既亡,其人归,因问其狗曰:“尔逐羊,得无伤之乎?”狗对曰:“无伤也。
羊已亡矣,何伤之有?”其人曰:“吾闻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吾羊亡,未为病也,今犬止于道傍,必为患也。
吾将补牢,未晚也。
”《亡羊补牢》翻译:从前,有一个宋国人丢失了羊却不知道。
他的狗去追赶,但没有追上,停在了道路旁边。
羊丢失之后,这个人回到家,就问他的狗说:“你追赶羊,难道没有伤害到它吗?”狗回答说:“没有伤害它。
羊已经丢失了,还伤害什么呢?”这个人说:“我听说,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必然会有近期的忧虑。
我的羊丢失了,现在还不算什么大问题,但现在狗停在道路旁边,这一定是个隐患。
我将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亡羊补牢》注释:1. 亡羊:丢失羊。
2. 宋人:宋国的人,这里指一个具体的人。
3. 不知:不知道,这里指没有意识到羊已经丢失。
4. 狗逐之:狗去追赶它。
5. 不得:没有追上。
6. 止于道傍:停在道路旁边。
7. 归:回家。
8. 问:问。
9. 犬:狗。
10. 对:回答。
11. 无伤也:没有伤害它。
12. 吾闻之:我听说。
13.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必然会有近期的忧虑。
这是一句成语,意思是人应该有长远的打算,以免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
14. 未为病也:现在还不算什么大问题。
15. 必为患也:这一定是个隐患。
16. 补牢:修补羊圈,以防羊再次丢失。
17. 未晚也:还不算晚,意思是及时修补还有机会挽回损失。
《亡羊补牢》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应该有预见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以防患于未然。
即使事情已经发生了,只要及时补救,还有机会挽回损失。
这是一种积极面对问题、勇于改正错误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亡羊补牢的典故及启示

亡羊补牢的典故及启示一、典故亡羊补牢的故事源自《战国策·楚策四》。
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楚襄王因昏庸无能,导致秦国占领了大片楚国领土。
楚襄王逃亡到城阳后,才想起大臣庄辛曾进谏的话,于是征求庄辛的意见。
庄辛以“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来鼓励楚襄王,意思是看到兔子才回头召唤猎犬去追捕,还不算晚;羊丢了再去修葺羊圈,也不算迟。
楚襄王采纳了庄辛的建议,最终收复了淮北之地。
另外,还有一个更贴近生活的版本:有一个牧羊人,他养了许多羊。
有一天早上,他准备去放羊时,发现少了一只羊。
原来羊圈破了一个洞,邻居劝告他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
但他认为羊已经丢了,修羊圈也没有意义,就没有接受邻居的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时,发现又少了一只羊。
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于是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被狼叼走过。
二、启示及时改正错误:亡羊补牢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不怕做错事情,怕的是做错了事情之后不及时改正。
做错了事情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及时认识到错误,并采取行动去改正,就能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
不要抱有侥幸心理:牧羊人一开始没有接受邻居的劝告,是因为他抱有侥幸心理,认为狼不会再来了。
但事实证明,他的这种心理只会导致更大的损失。
因此,我们在生活中也不能抱有侥幸心理,要正视问题,及时采取行动。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即使犯了错误,只要我们愿意及时改正,仍然有机会挽回损失。
就像楚襄王一样,即使他的国家已经遭受了重大的损失,但他仍然能够采纳庄辛的建议,最终收复了淮北之地。
综上所述,亡羊补牢的典故及启示告诉我们要正视错误、及时改正,并相信只要付出努力,仍然有机会挽回损失。
这个成语不仅在教育领域中被广泛使用,还在企业管理、个人行为纠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醒人们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
亡羊补牢文言文原文和译文

亡羊补牢文言文原文和译文1. 亡羊补牢文言文原文庄辛谓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为寿陵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
”襄王曰:“先生老悖乎?将以为楚国袄祥乎?”庄辛曰:“臣诚见其必然者也,非敢以为国袄祥也。
君王卒幸四子者不衰,楚国必亡矣。
臣请辟于赵,淹留以观之。
”庄辛去之赵,留五月,秦果举鄢、郢、巫、上蔡、陈之地,襄王流掩了城阳。
于是使人发驺,征庄辛于赵。
庄辛曰:“诺”。
庄辛至,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于此,为之奈何?” 庄辛对曰:“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
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王独不见于蜻蛉乎?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俛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饮之,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
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胶丝,加已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
小鸭子很小,黄雀也不过如此。
它们啄食白色的谷粒,栖息在高大的树上,拍打着翅膀,自以为无害,与人无争。
我不知道我老公的儿子王孙,左臂挨子弹,右臂射药丸。
他会加到差不多十次,把脖子当绝招。
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醎。
“夫雀其小者也,黄鹄因是以。
游于江海,淹乎大沼,俯啄鱼卷鲤,仰啮陵艹衡,奋其六翮,而凌清风,飘摇乎高翔,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
不知夫射者,方将修其卢,治其缯缴,将加已乎百仞之上。
被监刂磻,引微缴,折清风而抎矣。
故昼游乎江河,夕调乎鼎鼎。
“夫黄鹄其小者也。
蔡圣侯之事因是以。
南游高贝,北陵巫山,饮溪水,吃项伯鱼,左拥小妾,右拥少女,与高材驰骋,不以社稷为念。
我不知道主人一方奉命宣王,但已经被朱斯看到了。
“蔡圣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
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为寿陵君,饭封禄之粟,而载方府之金,与之驰骋乎云梦之中,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不知夫穰候方受命乎秦王,填邑塞之内,而投已乎黾塞之外。
”襄王闻之,颜色变作,身体战栗。
于是乃以执珪而援之为阳陵君,与淮北之地也。
历年高考优秀作文: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历年高考优秀作文:亡羊补牢,未为晚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难免会犯一些错误。
面对错误,有人选择及时纠正,有人则认为已经太晚。
这两种观点各有其道理,但在我看来,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错误的不可避免性。
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有时候即使再小心谨慎,也难免会犯错。
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害怕犯错而停止前进,而是要勇敢地面对错误,从中吸取教训,不断成长。
正如古人所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只有敢于承认错误并及时改正的人,才能不断进步。
其次,我们要明确“亡羊补牢”的真正含义。
这里的“亡羊”是指失去的东西或犯下的错误;“补牢”则是指采取补救措施以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因此,“亡羊补牢”并不是说我们要等到失去了很多东西之后才去弥补损失,而是在发现错误时就应该立即采取措施加以改正。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和更严重的后果。
那么,为什么说亡羊补牢未为晚矣呢?这是因为及时改正错误可以帮助我们避免更大的损失和更严重的后果。
如果我们能够在发现问题时迅速采取行动加以解决,那么即使已经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也可以将其降到最低程度。
相反,如果我们拖延不决或者放任不管,那么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最终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此外,亡羊补牢还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经验和教训。
通过反思自己的错误并找出原因所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能力和素质,还可以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亡羊补牢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随意犯错而不承担后果。
相反,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和谨慎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细节和环节以避免犯错的发生。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以便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动。
总之我认为亡羊补牢未为晚矣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它告诉我们要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并及时加以改正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和成长同时也可以避免更大的损失和更严重的后果让我们共同努力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如果孙杨成名之初能够持续获得指导和帮助,如今之事或许能够避免。
今年以来,孙杨就像肥皂剧里的男主角,不断地领衔着新剧情,身份也在“问题男孩”和“金牌选手”中反复变换。
而这次,其青春阳光的形象,终是被自己廉价地挥霍了,着实令人惋惜。
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一纸“国家队内停赛、停训、停止社会活动和新的商业活动”的处罚书,不知是否会令他反思。
按道理说,运动员对规则的理解要比我们常人更深、更透,因为比赛中稍微触犯规则,就意味着所有的努力可能付之东流。
因此可以说,运动员是体育规则的高度遵守者。
不过,作为一个社会个体,运动员仅仅遵守体育规则是远远不够的,更大范围的社会规则也不能轻易触碰。
孙杨无证驾驶,显然违犯了交通法规,无论理由有多么动听,受到处罚理所当然。
可能孙杨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件事却成为了一条导火索,将其过往的种种“劣迹”曝露给公众,自身形象也随即跌到冰点。
其实,从伦敦奥运夺金之后的种种表现来看,孙杨摊上“大事”似乎在早晚之间。
超强的运动禀赋和傲人的成绩让其有点过度膨胀,在诸多光环的照耀下,年少成名的他开始不断出现负面新闻,直至这个事件的发生。
这其中固然有孙杨本身素养不足的原因,但深层次看,在孙杨的培养和管理中缺少相应的指导和帮助,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首先是对个人素质的培养不够。
在运动成绩决定一切,金牌论英雄的背景下,运动员文化修养常常被忽视,这容易导致运动员素养不高。
其次是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
像孙杨这样的“90后”运动员已经成为我国运动员的主体,这些运动员更具个性,更爱表现自我。
尤其当他们具备了较高的明星效应之后,个性化需求会越来越多,势必会与传统的培养体制产生摩擦。
当摩擦产生时,靠压制运动员的个性需求并不能解决问题,适度的引导和帮助反而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孙杨成名之初,能够在个人职业规划、素质和形象提升、社会交往、应对媒体和赞助商等方面持续获得指导和帮助,如今之事或许能够避免。
“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孙杨之事既然已经发生,口诛笔伐也没有必要,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倒应认真思考。
当然,我们更不希望孙杨就此沉沦,而是希望他能尽早恢复青春阳光的健康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