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_氨基葡萄糖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生物衍生材料的改性及医学应用进展

生物衍生材料的改性及医学应用进展生物衍生材料的改性与医学应用研究进展摘要:生物衍生材料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易降解且降解产物无毒副作用、炎性反应低等使其在医学里具有相当重要的使用价值,概述了透明质酸、甲壳素、壳聚糖、胶原的改性及其医学应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生物衍生材料改性医学应用一、生物衍生物材料在生物医用材料中的重要性生物材料是用于人体组织和器官的诊断、修复或增进其功能的一类高技术材料,即用于取代、修复活组织的天然或人造材料,其作用药物不可替代。
生物材料能执行、增进或替换因疾病、损伤等失去的某种功能,而不能恢复缺陷部位。
天然生物材料如结构蛋和生物矿物等医用金属材料生物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生物陶瓷材料生物医用复合材料生物衍生材料理想的生物医用材料应具备以下特点:(1)良好的组织相容性;(2)适宜的三维立体结构;(3)一定的生物可降解性,并降解成为对人体无害的小分子,可以通过代谢排出或作为营养物质被吸收;(4)良好的细胞生长界面,细胞能在材料表面良好粘附和增殖;(5)满意的可塑性和机械强度。
由于生物衍生材料其组成类似于自然组织,或者有类似于细胞外基质等自然组织的构型和功能,因此,它在维持人体动态过程的修复和替换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生物衍生材料的定义及应用概述生物衍生材料是由经过特殊处理的天然生物组织形成的生物医用材料,又称生物再生材料。
生物衍生材料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易降解且降解产物无毒 1 / 13副作用、炎性反应低、可诱导和促进组织结构再生和修复等特点。
生物衍生材料主要用于人工心瓣膜、血管修复体、皮肤掩膜、纤维蛋白制品、骨修复体、巩膜修复体、鼻种植体、血液系统、血浆增强剂和血液透析膜等。
对于因先天缺失、运动损伤、外伤、疾病等所致的组织损伤或缺损,组织工程技术已逐渐成为重要修复手段。
该技术将来还可能为目前尚无法治愈的疾病和组织变性提供解决方案,对人类健康具有深远影响。
目前,生物衍生材料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和应用最为广泛,包括天然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同种异体组织、胶原、壳聚糖、丝素蛋白、海藻酸盐等三、透明质酸的改性及医学应用研究进展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yaluronan,HA)又名透明酸或玻璃酸,是由β-D-N-乙酰氨基葡萄糖和β-D-葡萄糖醛酸为结构单元的以β-1,3和β-1,4糖苷链交替连接而成的一种直链线型阴离子粘多糖,其分子量数量级为104~107。
D-氨基葡萄糖衍生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的开题报告

D-氨基葡萄糖衍生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的开题报告
摘要:
D-氨基葡萄糖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以D-葡萄糖为原料,通过化学合成和生物转化的方法合成了多种D-氨基葡萄糖衍生物,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简介:
D-氨基葡萄糖衍生物是一类含有氨基基团的葡萄糖衍生物,具有多
种生物活性,如抗炎、抗菌、抗肿瘤等。
因此,它们在医药、农业、食
品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目前,已经有很多方法可以合成D-氨基
葡萄糖衍生物,如化学合成、生物转化等。
实验:
本实验以D-葡萄糖为原料,通过巴氏醇法合成了D-氨基葡萄糖,然后使用化学合成和生物转化的方法合成了多种D-氨基葡萄糖衍生物。
其中,通过将D-氨基葡萄糖和苯甲酸酐反应制备了D-氨基葡萄糖苯甲酸酯,利用H2O2氧化制备了D-氨基葡萄糖醛酸。
此外,还使用了酶催化的方
法将D-氨基葡萄糖转化为了N-乙酰-D-氨基葡萄糖和N-苯甲酰-D-氨基葡萄糖。
结果与讨论:
首先,通过NMR和IR等手段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表征,证实了
它们的结构和纯度。
然后,对它们的生物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实验结
果表明,D-氨基葡萄糖苯甲酸酯和D-氨基葡萄糖醛酸对细菌具有一定的
抑制作用,而N-乙酰-D-氨基葡萄糖和N-苯甲酰-D-氨基葡萄糖则对肝癌
细胞有抑制作用。
结论:
本实验成功地合成了多种D-氨基葡萄糖衍生物,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这些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开发新的医药、农业和食品应用。
d2-氨基葡萄糖单糖

d2-氨基葡萄糖单糖D-氨基葡萄糖(D-Glucosamine)是一种常见的葡萄糖衍生物,也是一种天然存在于人体中的物质。
它是由一个葡萄糖分子与一个胺基(氨基)分子组成的结构,属于葡萄糖胺类。
D-氨基葡萄糖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尤其是在软骨、鱼类、贝壳以及微生物中。
它在人体内的含量是非常丰富的,主要分布在软骨和关节组织中。
因此,D-氨基葡萄糖在医学和保健品行业中被广泛应用于关节保健产品以及治疗关节炎等疾病。
D-氨基葡萄糖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和药理作用。
首先,它是软骨和关节液的重要组成成分,可以促进软骨的修复和再生。
它是软骨基质中重要的结构分子,可以增加软骨的弹性和韧性,减少软骨的损伤和磨损。
此外,D-氨基葡萄糖还可以刺激软骨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促进软骨细胞的合成和修复。
除了对软骨的维持和修复作用外,D-氨基葡萄糖还可以起到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有助于预防和减轻关节炎的症状。
研究表明,D-氨基葡萄糖可以抑制炎症细胞的产生和活化,减少炎症反应,从而减轻关节炎疼痛和炎症程度。
此外,D-氨基葡萄糖还可以提高关节液的粘稠度,增加润滑作用,减少关节磨损和摩擦,改善关节功能。
除了在关节保健领域中的应用,D-氨基葡萄糖还可用于其他方面的保健和治疗。
例如,在皮肤保养中,D-氨基葡萄糖可以提高皮肤细胞的水分含量,增加皮肤的保湿度。
它还可以刺激新陈代谢,促进皮肤的更新和修复,并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此外,D-氨基葡萄糖还可用于胃肠道保健和治疗方面,可以维护肠道黏膜的健康,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和吸收功能。
在临床应用中,D-氨基葡萄糖以口服剂形式最为常见,常用于治疗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髋关节痛等疾病。
此外,D-氨基葡萄糖还可以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如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合用可以增强药效,减少副作用。
总的来说,D-氨基葡萄糖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健品和药物,在关节保健和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D-氨基葡萄糖虽然是一种天然存在于人体中的物质,但并不意味着其无限制地摄入就能带来好处。
d-氨基葡萄糖硫酸盐与氨糖

d-氨基葡萄糖硫酸盐与氨糖1.引言1.1 概述概述d-氨基葡萄糖硫酸盐与氨糖是两种常见的生化物质,它们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d-氨基葡萄糖硫酸盐是一种硫酸盐化合物,它由氨基葡萄糖分子与硫酸分子结合而成。
而氨糖是一种氨基糖,它有着和氨基葡萄糖相似的基本结构,但它不含有硫酸基团。
这两种化合物在许多生物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d-氨基葡萄糖硫酸盐在生物体内主要存在于软骨、结缔组织和粘液中,对于维持正常的软骨和结缔组织功能至关重要。
它参与了多种重要的生化反应,如细胞信号传导、炎症反应、免疫系统调节等。
此外,d-氨基葡萄糖硫酸盐还具有抗凝血和抗炎作用,常被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等疾病。
与之相对应,氨糖在生物体内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是葡萄糖的衍生物,具有和葡萄糖类似的生化性质,但由于缺乏硫酸基团,其作用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氨糖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许多组织和器官中,尤其是在软骨、关节液和眼角膜等组织中含量较高。
它对维持软骨和关节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参与了软骨合成和修复过程。
此外,氨糖还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保健品等领域。
本文将重点介绍d-氨基葡萄糖硫酸盐与氨糖的结构、性质、功能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系统的总结和分析,旨在增进人们对这两种化合物的了解,并对其在医疗保健领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探讨。
同时,本文还将对它们的异同点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通过深入研究d-氨基葡萄糖硫酸盐与氨糖,有望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同时,对于这两种化合物的应用前景的探索,也将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因此,加强对这些化合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接下来,本文将从d-氨基葡萄糖硫酸盐的介绍开始,逐步展开对这两种物质的深入探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本文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文献综述】超声波作用下制备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的研究

文献综述应用化学超声波作用下制备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的研究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D-Glucosamine Hydro-choride,GAH)是一种白色结晶性粉末,稍有苦涩味,分子式为C6H13NO5HCl,化学名为2-氨基2-脱氧D-葡萄糖盐酸盐,是由甲壳素制备的一种的衍生物,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
它可以利用从废弃的虾、螃蟹和昆虫等节肢动物的外壳中提取的甲壳素在盐酸溶液中充分水解而制得。
氨基葡萄糖盐酸盐在医药、食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具有促进抗生素注射效能的作用,对风湿性关节炎、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而且还是合成新型抗癌药物氯脲酶素的主要原料。
它可以防止人体内胆固醇的积累,促进肠内有益菌双岐杆菌的生长,抗衰老,有延年益寿的效果。
国外已在医药界得到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治疗肠炎和溃疡,对人体内的恶性肿瘤细胞是有毒的,但对正常的体内细胞仅有小的影响。
氨基葡萄糖类化合物也是一类治疗骨关节炎的特异性药物。
氨基葡萄糖是人体关节软骨基质中合成氨基多糖所必须的重要成份。
外源性补充氨基葡萄糖类化合物可以促进氨基多糖与糖蛋白的合成,刺激软骨细胞再生,减缓或阻断关节炎的病理过程、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因此,可以应用于癌的化疗,它是人体抗流感病毒的活化剂,还可作为辅助剂有效地治疗风湿关节炎,且能增强抗生素的药效名,另外,还可以作为保健食品、饮料的添加剂,此外还可应用于化妆品、饲料添加剂中以及为食品的防腐剂。
它具有促进抗生素药剂的功能,可作为糖尿病患者的营养补助剂。
大量使用对身体无害。
氨基酸葡萄糖及衍生物在医学、轻工化妆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医药卫生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以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而我国目前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几乎还处于空白,因此对氨基葡萄糖盐酸盐制备工艺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医学、生物化工的发展,GAH的需求正在日益的增加,而传统通过水解甲壳素制氨糖的工艺,需耗大量的酸碱,腐蚀设备,造成环境的污染,且产率相对不高。
天然型N-乙酰-D-氨基葡萄糖的生理功效及市场前景

天然型N-乙酰-D-氨基葡萄糖的生理功效及市场前景王春茹;郭晓风;单胜艳【摘要】天然型N-乙酰-D-氨基葡萄糖(N-Acetyl-D-Glucosamine,简称GlcNAc 或NAG)是生物细胞内许多重要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在生物体内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能改善皮肤的保水性和弹性,预防和缓解皮肤粗糙,具有抑制细纹生成等作用;天然型N-乙酰-D-氨基葡萄糖也是软骨的组成成分之一,具有保护软骨及韧带等软组织,提升骨骼润滑等作用;能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抑制癌细胞或纤维细胞的过度生长,对癌症和恶性肿瘤起到抑制和治疗作用;能治疗各种炎症,降低体内胆固醇含量;作为合成双歧因子的重要前体,能够促进双岐乳杆菌的生长繁殖,起到调节肠道的作用.【期刊名称】《食品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4(035)002【总页数】4页(P131-134)【关键词】天然型N-乙酰-D-氨基葡萄糖;GlcNAc;保水性;软骨成分;免疫功能【作者】王春茹;郭晓风;单胜艳【作者单位】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生物工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8;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生物工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8;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生物工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8【正文语种】中文N-乙酰-D-氨基葡萄糖是构成昆虫和甲壳类动物的外骨骼中的甲壳素成分的最小组成单位,也是生物细胞内许多重要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
它是由葡萄糖分子内2位上的OH基被乙酰氨基取代后生成的一种氨基单糖。
在化学上、可以通过乙酰化氨基葡萄糖分子内2位上的氨基而容易合成,该物质在生物体内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
天然型N-乙酰-D-氨基葡萄糖可以通过生物技术水解甲壳类动物(如蟹和虾)的外壳后再经精制工程而取得。
1 N-乙酰-D-氨基葡萄糖的制造方法目前国内关于N-乙酰-D-氨基葡萄糖的生产方法基本上都是采用化学合成方法。
该方法是先将甲壳类动物的外壳在浓酸浓碱交替处理的条件下去除其所含的碳酸钙和蛋白质,使其生成甲壳素,然后再把甲壳素用浓盐酸分解,得到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之后在甲醇等催化剂的作用下与乙酰基作用生成N-乙酰-D-氨基葡萄糖,因此属于化学合成法,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D-氨基葡萄糖及其衍生物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维普资讯
第2 期
袁春桃等 : - I 氨基葡萄糖及其衍生物金属配合物 的研究进展 ) Z (I V 1其结构如 cat 所示 。 n 1) G 1 , hr 5
1 9
H
哮肇H
h r c a t4
构 进行 了研 究 。结 果表 明 , 同金 属 离 子 与 I 氨 基 不 ) - 葡 萄糖盐 酸盐 的配位 方 式 不 同 , C S 与 其 具 有 而 HO4
3及其与 C ( 形成的水溶性稳定 的配合物 。 ) u Ⅱ)
基 金项 目: 湖南省 教育厅基金资助项 目(4 2 8 0C 0) 作者简介 : 袁春 ̄ (9 4)女 , 17 一 , 硕士 , 师 , 讲 主要从事糖化学 的研究 , 联系方式 : . i c u n 13 cr; e:7 28 9 8 1 E ma :t a@ 6 .o T l0 3 2 1 1 l y n
特 殊 的配位 方 式 ( 合物 2 , 结 构如 cat 。 化 )其 hr 2
H
/
A \
・8 O H2
存在于动、 植物体 内。因此 , 2 年来 , - 近 0 I 氨基葡萄 ) 糖及其衍生物金属配合物这一研究领域 , 引了众 吸 多的学者从事研究并取得 了不错的进展。本文对此 做 一简 要 概述 。
融 图
D 氨基 葡 萄 糖 及 其 衍 生 物 金 属 配 合 物 的研 究 进 展 一
袁春桃 , 成奋 民 , 郭振 楚
( 湖南科技大学化 学系 , 湖南 湘潭 410 ) 12 1
摘
要: 综述 了近年来 I- ) 氨基葡 萄糖 及其 衍生物金 属配 合物的最新进展 , 对一些配合物的结构进行 了介 绍 , 并
D-氨基葡萄糖衍生物诱导Eca-109细胞凋亡的机制

( i , S 培 养液 中 , Sg U A) ma 培养 箱含 5 C 23 ℃ 、 % O 、7 完 全湿 度 , 2—3d传 代 , 形 态 良好 的 指 数 生 长 期 取
E a19细胞 用 于实 验 。 c一0 1 1 2 药物 .. C P D 中 国科学 院兰州 物 理化 学 O A G(
吴 静 , 国栋 , 杨 路 红 强 占荣 周永 宁 王爱 勤 薛群 基 , , , ,
70 0 ; 3 0 0 70 0 4 川北 医学院附属 医院消化科 , 30 0;. 四川 南充 6 70 3 00) (. 1 北京世 纪坛 医院 , 北京大学第九临床 医学院消化科 , 北京 10 3 ;. 00 82 兰州大学第一 医院消化科 , 肃 兰州 甘 3 中国科 学院兰州物理 化 学研 究所 , . 甘肃 兰州
凋亡 , 提高 E a19细胞 内 R S水平 , c. 0 O 并降低线粒体膜 电位 。 实验结果提示 C P DG提高 R S 降低 E a19细胞线粒 体 OA O, c- 0
膜 电位启 动细胞 凋亡通路促使 E a19细胞 凋亡 , c.0 并且线 粒
H
体膜 电位的下 降是通过提高 R S实现 的。 O
( 2×1 孔 ,0 .培 养 液/ ) , C P D 0/ 2 0 p 1 孔 中 按 O A G浓
度不 同分 为 3组 , 组 设 4个 复孔 , 组 终 浓 度 为 每 各 00 ,.300 m l・L 及 空 白对 照组 , 复 4 .200 ,. m o 4 重 次 。② C P D O A G分 别 作 用 2 0 h后 加 入 2 M1 0 T r ( L ) 3 ℃ 孵 育 4 h后 弃 去 上 清 , D O 5g・ ,7 加 MS 10 l微量 振 荡仪 振荡 1 i 0 , 0mn至结 晶完全 溶解 , 扫 描 分光 酶标 仪读 取 A 9 ( 值 即反 映活 E a19细 4o 该 c一0 胞 数量 ) 计算 各 浓 度 C P D 并 O A G对 E a19细 胞 的 c一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卷第1期化 学 研 究V o.l 18 N o .12007年3月CHE M I CAL RESEARC H M ar .2007D -氨基葡萄糖衍生物的研究进展赵永德1,王晓焕1,2(1.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2.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河南开封475001)收稿日期:2006-12-01.作者简介:赵永德(1959-),男,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有机合成.E O m ai:l wxh0377@.摘 要:D -氨基葡萄糖作为甲壳素的最终降解产物参与构造人体组织和细胞膜,是蛋白多糖大分子合成的中间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其分子内有多个反应中心(4个-OH 和1个-NH 2),对其进行化学修饰后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作者综述了D -氨基葡萄糖衍生物的研究进展.关键词:D -氨基葡萄糖;衍生物;生物活性;医药;综述中图分类号:O 6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011(2007)01-0108-04Recent Progress in St udy of D -G l ucosa m i ne DerivativesZ HAO Yong -de 1,WANG X iao -huan 1,2(1.In stit u te of Che m ist ry,H e nan Acad e my o f S cie n ces ,Zh e ngzhou 450002,H e nan,China;2.C olle g e of Che m ist ry and Che m ic a l Engineeri ng,H enan Un iversit y,K ai feng 475001,H e nan,C hina )Abstract :A s ch itin s 'fi n al degradation produc,t and as part o f hu m an tissue and cellm e m brane co m po -nen,t D -g l u cosa m i n e is the i n ter m ed iate in the synthesis o f pr o teog l y cans .It has lots of b i o log ica l ac -ti v ity .There are several reacti o n centers(four hydroxy ls and one a m i d o)i n the m olecu l e ,and a fterche m ica lmodifica ti o n ,D -g l u cosa m i n e derivatives can be w ide ly used i n the field o f biology and m ed-ic i n e .The recent pr ogress in study o f D -g l u cosa m i n e derivati v es is rev ie w ed .Keywords :D -g l u cosa m i n e ;derivati v e ;b iolog ical acti v ity ;m edic i n e ;rev ie wD -氨基葡萄糖作为甲壳素的最终降解产物,不仅具有治疗关节炎、消炎、刺激蛋白多糖的合成等活性,而且可以活化NK 、LAK 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并参与构造人体组织和细胞膜,是蛋白多糖大分子合成的中间物质.由于此类化合物具有生理活性,因此在医药、生物领域应用较为广泛,相关领域的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D -氨基葡萄糖分子内有多个反应中心(4个-OH,1个-NH 2),故可制备成种类繁多的相关衍生物,并广泛应用于寡糖、多糖的生物、化学合成.自1898年首次报道N -乙酰氨基-2-脱氧-D -葡萄糖以来,国外迅速开展了其相关衍生物的合成、性质和生理活性、生物功能的研究,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到高潮.但迄今为止国内相关研究工作报道并不多.为此,作者就国内外D -氨基葡萄糖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在医药、生物领域的应用情况作一概述,并对其潜在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1 D -氨基葡萄糖盐类衍生物D -氨基葡萄糖盐类衍生物主要是氨基葡萄糖盐酸盐和硫酸盐.D -氨基葡萄糖盐酸盐是一种海洋生物制剂,具有参与肝肾解毒、抗炎、护肝、抗菌以及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症和胃溃疡等疾病的作用[1],难以用化学方法合成,通常通过甲壳素/壳聚糖经水解为单糖而制得.而硫酸氨基葡萄糖则是目前国际上治疗和预防骨性关节炎的药物,国内已从意大利进口,中文商品名为维骨力.2 D -氨基葡萄糖及其衍生物的金属配合物自从1969年Rosonber g 发现铂氨配合物有抗癌活性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氨的替代物以减小其毒性.第1期赵永德等:D-氨基葡萄糖衍生物的研究进展109D-氨基葡萄糖是高等动物糖蛋白链上一个重要的单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特别是对肿瘤细胞具有较好的杀伤作用,而对人体正常细胞毒性很小[2],将其引入Sc h iff碱及其金属配合物结构中,可望获得抗癌活性好而毒性小的药物.1988年B it h a等[3]合成了氨基葡萄糖与金属铂的配位化合物,此类由氨基葡萄糖及其衍生物与金属的配合物在抗癌药物及食品与功能性材料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因而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兴趣.近年来,叶勇等[4]对N-B-萘酚醛-D-氨基葡萄糖Schiff碱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较多,并对其与DNA作用的光谱学作了深入研究.3D-氨基葡萄糖的酰化衍生物D-氨基葡萄糖的酰化衍生物是指以氨基葡萄糖或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为原料,采用不同酰化试剂对其进行修饰而得到的衍生物.N-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是D-氨基葡萄糖研究最早的衍生物,是生物细胞内许多重要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具有较高甜度的特殊单糖,具有还原性,亦是合成双歧因子的重要前体,在生物体内具有许多重要生理功能,临床上是治疗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亦作为食品抗氧化剂及婴幼儿食品添加剂,糖尿病患者的甜味剂.文献报道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的合成方法中具有代表性的有:(1)W hite改进的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乙酸银-无水甲醇-乙酸酐法[5].(2)Rose m an等人[6]用DO W EX-1树脂对氨基葡萄糖盐酸盐脱盐酸,然后与乙酸酐反应得到目标产物.(3)由甲壳素经浓盐酸温和水解并经柱层析分离得到目标产物[7].(4)采用有机碱脱除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的盐酸,然后进行酰化反应[8],该方法产率较高且后处理过程简单,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方法.2-乙酰氨基-D-葡萄糖-3,4,6-三乙酸酯是合成类脂A(L i p i d A)结构类似物的重要中间体,它的合成一般是通过2-乙酰氨基-D-葡萄糖-1,3,4,6-四乙酸酯的区域选择性脱去一个乙酰基得到[9-11].赵先英等[12]以三乙胺为碱,先合成2-乙酰氨基-D-葡萄糖-1,3,4,6-四乙酸酯,然后向其乙腈溶液中通氨气选择性去乙酰化得到目标产物.郭瑞霞等[13]则以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为原料,在乙酸酐和浓硫酸的作用下合成1,3,4,6-四乙酰基氨基葡萄糖硫酸盐,然后使其在无水醋酸钠和氢氧化钡的作用下进行乙酰基转移反应,合成2-乙酰氨基-3,4,6-三乙酰葡萄糖.1,3,4,6-四-O-乙酰基-D-氨基葡萄糖分子中有游离的氨基而活泼的羟基全部被保护,这就有利于氨基葡萄糖上氨基的选择性反应.它是合成氨基葡萄糖衍生物的重要中间体[14-16].其合成方法有两类:一类是将糖上的羟基和氨基用乙酸酐同时进行保护,然后利用试剂选择性地脱去氨基上的乙酰基;另一类是先将氨基保护起来,在保护其余羟基的基础上脱去氨基上的保护基团,如邻苯二甲酸酐法[17]、二乙基乙氧基亚甲基丙二酸法[18]、对甲氧基苯甲醛法[19]以及苯甲醛法等.2-氨基-1,2,3,4,6-O-五乙酰葡萄糖的合成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目前多采用有机碱一步合成法.另外,乔岩等还采用有机碱-酸酐体系合成了N-己酰氨基葡萄糖[20],并合成了2-(3-羧基-1-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21],Jones等[22]还制备出了D-氨基葡萄糖的高级脂肪酸类衍生物.4D-氨基葡萄糖的氨基酸类衍生物Doherty等[23]利用氨基酸的苯甲氧甲酰基衍生物在吡啶中与1,3,4,6-四乙酰基-D-氨基葡萄糖作用,然后再经过脱乙酰作用以及氢解作用合成了D-氨基葡萄糖的氨基酸衍生物.其反应历程见图1.图1D-氨基葡萄糖的氨基酸衍生物的合成路线F i g.1Syn t hesis route fo r D-g l ucosam ine-am ino ac i d derivati ves目前国内关于D-氨基葡萄糖氨基酸类衍生物的合成未见报道.110化学研究2007年5D-氨基葡萄糖磷酸酯糖基磷酸酯是一类比较重要的糖类衍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糖基磷酸酯类化合物特别是葡萄糖基磷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早有报道.研究表明,磷酸酯类衍生物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菌和免疫调节剂等生物活性.在糖基上引入磷酸根,使一些本无活性的糖类化合物具有了活性,并能提高某些多糖、寡糖的生物活性.2-氨基-2-脱氧-D-葡萄糖-6-磷酸酯是一些重要多糖的组成成分,具有特殊的生物活性[24].早期是用ATP酶对氨基葡萄糖进行磷酰化来制备D-氨基葡萄糖-6-磷酸酯.M aley等人[25]后来用化学方法合成了D-氨基葡萄糖-6-磷酸酯和N-乙酰基-D-氨基葡萄糖-6-磷酸酯.在此基础上,他们[26]又用化学方法合成了D-氨基葡萄糖-1-磷酸酯和N-乙酰基-D-氨基葡萄糖-1-磷酸酯.其合成路线见图2.图2A-D-氨基葡萄糖-1-磷酸酯和N-乙酰基-A-D-氨基葡萄糖-1-磷酸酯的合成F i g.2Sche m e for synthesis of A-D--glucosa m i ne-1-phosphate and N-acety-l A-D-g l ucosa m i no-1-phosphateN-乙酰基-D-氨基葡萄糖-1-磷酸酯参与细菌细胞壁的形成,是N-键连糖蛋白的生物合成过程中重要的中间体.这种糖蛋白能够识别细胞-细胞或细胞-病原体,并且可以应用到新近兴起的动力学糖基化过程研究.鉴于此,Caser o等[27]采用化学方法合成了N-乙酰基-D-氨基葡萄糖-1-磷酸酯的类似物.另外,P lante 等[28]曾利用糖基磷酸酯来形成B-氨基葡萄糖和B-甘露糖键,清华大学赵玉芬院士等人[29]曾用硅烷化的二磷酸核苷和三磷酸核苷与包含多种官能团的硅烷化胺反应合成了化学选择性的氨基磷酸酯.6其它类型的衍生物氨基葡萄糖分子中的-NH2和-OH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因此,在-NH2上可直接引入基团,也可在-NH2引入基团的基础上再引入其他活性分子.罗宣干等[30]以A-氨基酸作为连接,将5-氟脲嘧啶衍生物与D-氨基葡萄糖相接,合成了4种5-氟脲嘧啶衍生物.利用季铵盐正电荷与软骨蛋白多糖负电荷的相互作用,可以将含有季铵盐基团的化合物作为抗风湿药物的靶向载体.为此,李英霞等[31]合成了N-吡啶乙酰基-B-D-葡萄糖胺.二茂铁及其衍生物具有抗癌、杀菌、补铁等诸多医疗作用,但因其毒性偏高,在医药应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刘丽荣等[32]将其进行二乙酰化,然后与氨基葡萄糖和甲醛进行M annich反应合成了葡糖胺丙酰二茂铁,以期降低二茂铁的毒性,增强其水溶性、免疫力和修复细胞的能力.近年来,以N-乙酰氨基葡萄糖为糖基受体的低聚糖和多糖的合成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糖基化合物被合成出来[33].小结:D-氨基葡萄糖及其衍生物都具有特殊的生物活性,对D-氨基葡萄糖进行化学修饰后应用在抗风湿、消炎以及皮肤病的治疗中,或作为免疫调节剂、肿瘤细胞诱导分化剂等都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参考文献:[1]曹根庭.盐酸氨基葡萄糖的研制[J].化学世界,1998,39(5):250-253.[2]K obayash i S,Fukuda T,Y uki m asa H,et al.Synthes i s and the ad j uvant and t umo r-suppressive activities o f qu i nonyl mura m y ld i peptides[J].Bull Che m Soc Jpn,1984,57(11):3182-3196.[3]B it ha P,Ch ild R G,H l avka J J,et al.Sturct ure character i zati on on t wo(d i am ine)(1,1-cyc l obutane-dica rboxy lato)plati nu m(Ⅱ)anticancer drugs[J].Inorg Ch i m A cta,1988,151(2):89-93.第1期赵永德等:D-氨基葡萄糖衍生物的研究进展111[4]叶勇,胡继明,曾云鹗.N-B-萘酚醛-D-氨基葡萄糖席夫碱金属配合物与DNA作用的谱学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00,16(6):951-958.[5]W h ite T.Stud i es i n the a m i no-sugars.PartⅡ.T he action of dilute al ka li so l uti on on N-acy l g lucosam ines[J].J Che m So c,1940,12:428-437.[6]R ose m an S,L udo w ieg J.N-A ce t y lati on of the hexo sa m i nes[J].J Am Che m Soc,1954,76(1):301-302.[7]Copo m B,Foster R L.T he prepa ra tion o f ch iti n o li go sacchar i des[J].J Che m Soc,1970(C):1654-1659.[8]乔岩,王爱勤.N-乙酰氨基葡萄糖合成方法的改进[J].化学试剂,2002,24(3):162-190.[9]Idaho T,T aka m ura H.A fac ile producer for reg i oselecti ve1-O-deacy lati on o f f u lly acy l a ted sugars w ith sodiu m m ethox i de[J].Carbohy Res,1986,156:241-246.[10]W atanane K,Itoh K.A co m par ison of b is(tr i buty lti n)ox i de,potassi u m cyan i de and potassi u m hydrox i de as reagen ts for the reg-ioselecti v e1-O-deacety lati on of f u lly acety l a ted sugars[J].Carbohydr R es,1986,154:165-176.[11]R av indranathan K artha K P,R obert A.A versatile reagent i n carbohydra te che m istry IV.Per-O-acety lati on,reg i oselecti ve acy l a-ti on and ace t o lysis[J].T etrahe dron,1997,53(34):11753-11766.[12]赵先英,郑江,季伟刚,等.2-乙酰氨基-D-葡萄糖-3,4,6-三乙酸酯的合成[J].精细化工,2002,19(12):732-734.[13]郭瑞霞,李纬,方志杰,等.2-乙酰氨基-3,4,6-三乙酰葡萄糖的合成方法改进[J].合成化学,2004,12:6-8.[14]Boull ang er P,Jou i neau M.T he use o f N-alkoxycarbony l der i vatives of2-a m i no-2-deoxy-D-g l ucos as donors i n g l ycosy lati on reac-ti on[J].Carbohydr Res,1991,202:151-164.[15]R itter T K,W ong C.Synt hesis o f N-acety-l g l ucosam ine t h iazo li ne/li p iⅡhybr i des[J].T etrahe dron Lett,2001,42:615-618.[16]Z i eg l e r T,P antko w sk iG.The2-(ch l o roacetoxy m e t hy l)benzoyl group as a nov el pro tecti ng g roup for carbohydra tes[J].L ieb i gsAnn Che m,1994:659-664.[17]Inouge Y,Onode ra K,K itaoka S,et al.A n acy lm i g ra ti on i n acetoha l ogenog l ucosam ine[J].J Am Che m Soc,1957,79:4218-4222.[18]A valosM,Babiano R,C i ntas P,et al.Synt hesis o f acylated th i o l ened i saccharides[J].J Che m Soc P erk in T rans1,1990:495-501.[19]Berg m ann M,Ze rvas L.Synthsen m it g lucosa m i ne[J].Che m B er,1931,64:973-980.[20]乔岩,李安,王爱勤.N-己酰氨基葡萄糖合成方法的改进[J].化学试剂,2002,24(5):298-312.[21]乔岩,王爱勤,王哲,等.2-(3-羧基-1-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的合成[J].化学试剂,2004,26(2):107-108.[22]Jones A S,K aye M A G,Stacey M.T he condensation o f long-chai n fa tty ac i ds w ith po lysacchar i des and prote i ns[J].J Che mSoc,1952,5106-5020.[23]D oherty D G,Ed w i n A.Am ino ac i d de rivati ves o f D-g l ucosa m i ne[J].J Am Che m So c,1953,75:3466-3468.[24]G orbach V,Luk PA,Y anov TF,et al.Synthesis o f som e2-acy la m i no-2-deoxy-1,3,4-tr-i dodecanoy-l B-D-g lucopy ranose-6-phos-phate[J].Carbohydr Res,1982,101(2):335-340.[25]M aley F,La rdy H A.Phosphor i c esters o f b i o log i ca l i m po rtance.Ⅳ.The synthesis of D-g lucosam ine-6-pho sphate and N-acety-lD-g lucosam i ne-6-pho sphate[J].J Am Che m Soc,1956,78:1393-1397.[26]M aley F,M a ley G F,Loardy H A.T he synthes i s of A-D-g l uco sa m i ne-1-phosphate and N-acety-l A-D-g lucosa m i ne-1-phosphate.Enzym atic for m ation o f uri d i ne di phosphog l ucosa m i ne[J].J Am Che m S oc,1956,78:5303-5307.[27]Casero F,C i po lla L,N ico tra F,et al.S tereoselecti ve synthesis o f the isoster i c phosphono analogues of N-ace t y-l A-D-g lucosa m i ne1-pho sphate and N-acety-l A-D-mannosam ine1-phospha te[J].J O rg Che m,1996,61:3428-3432.[28]P l ante O J,P a l m acc i E R,Seeberg er P H.Forma ti on of B-g l ucosa m i ne and B-m annose li nkages usi ng g l ycosy l phosphates[J].O rg L ett,2000,2(24):3841-3843.[29]Z hu J G,Fu H,Zhao Y F,et al.A general and che m ose l ective syn t hesis of pho sphoram i da tes through reacti on o f silylated nuc l eo-si de d-i and tr i phosphates w ith sily l ated a m i nes conta i ning mu ltif uncti onal groups[J].J O rg Che m,2006,71:1722-1724. [30]罗宣干,卓仁禧,李满庆.5-氟脲嘧啶的D-氨基葡萄糖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6,17(9):1416-1420.[31]李英霞,宋妮,管华诗,等.N-吡啶乙酰基-B-D-葡萄糖胺的合成[J].中国海洋药物,2001,20(5):9-10.[32]刘丽荣,张所信,张田林,等.葡胺糖丙酰二茂铁的合成[J].淮海工学院学报,2001,10(4):39-46.[33]L i ao L,A uzanneau F.The a m i de group in N-acety l g l ucosam ine g l ycosy l acceptors affects g l ycosy lati on outco m e[J].J O rg Che m,2005,70:6265-6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