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态势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992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我国外资引进量开始快速 增长,此后保持了一个恒定的高位, 1993 、1994 年成为了一个 发展的转折点。 由于目前高新区的主要活动仍然是吸引跨国公司的 生 产转移与研发机构, 在高新区的发展过程中外资在总投资中所占 比重越来越大, 从 1999 年与 1994 年的对比可以看出近年来外资 对我国高新区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高新区空间上的分异与跨国公 司资金和技术进入我国的流量和流向基本一致,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 江三角洲地区和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湾地区, 成为我国高新区发 展最为活跃的地方, 而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则随着外资 重心的转移,高新区的发展相对落后,并呈下降趋势。以苏州、无 锡、青岛、深圳为代表的一些沿海开放地区的高新区都有较快增长, 这些高新区的升幅都在 10 位以上,外资企业的大量进入促成了高
其行为实质上是一种城市开发行为, 还有赖于地方政府的推动。 因 此总体上, 高新区的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城市综合实力相一
致,表现出东部沿海地区好于中西部地区,大城市、特大城市好于
中小城市的特征。在Ⅰ、ⅡⅡ类等级,不过都比 1994 年的评价结
果略有下降。Ⅱ类等级以上的中西部地区高新区还有长沙和绵阳, 这两者升幅较大,长沙上升 10 位,绵阳上升 21 位。长沙的人均 在校大学生数位居全国第一, 而绵阳被誉为西南科技城, 较为雄厚
资料来源: 1994 ~2000 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表 2 中国 1991 ~1999 年实际利用外资量
年度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亿美元)
1991 1992
43.66 110.08
1993
275.15
1994
337.67
1995
375.21
1996
417.26
1997
452.57
1998
454.62
新区规模效应快速形成, 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有利于产业发展的环
境,而且这一时期这些地区外资引入的水平也逐渐提高,
开始面向
国内市场,对国内产业的 “外溢 ”作用明显。
概括起来, 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发展较 好,中西部地区特大城市周围的高新区的发展虽有下降但也算较为 稳定,东南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城市,如海口、珠海、南 宁、宝鸡、包头、乌鲁木齐等一直没有发展。
由于我国高新区是在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因此并不能以单纯பைடு நூலகம்发达国家后工业时代的科技园标准来衡量,

前高新区所采用的是技工贸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在这一发展结构 中,技术性收入只占 3.8% ,产品收入则达 82.6% (1999 年), 产业的技术特点仍然以常规技术为主。并且各高新区立足于城市,
1992 年底,
全国共形成 52 个国家高新区,除西藏和青海之外,各省、市、自
治区都已经有了高新区,全国高新区的布局基本成型;
1992 年至
今,为我国高新区的壮大期,形式出现多样化,并建立了面向科技
农业的杨凌专业性园区。 表 1 大致反映了我国高新区飞速壮大的过
程,总收入增长了 10 倍多。 与我国高新区建设同步发展的是,
1992 年以来外商投资飞速
增长, 并保持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很多高新区以其独特的禀赋成为
引进外资的主阵地,大量吸收外来技术,进行标准化产品的生产,
率先融入了全球分工体系。 区外企业的迅速集聚直接推动了高新区 的滚动发展,充实了区内产业,提高了高新区土地利用率,促进了 高新区的超常规发展, 使许多高新区的发展规模迅速突破其早期规 划。
通过这次高新区发展情况的定量分析, 可以较为直观地给出目
前各个高新区的发展情况, 在技术、人才流动性日益增强的情况下,
开发状况良好的高新区为其自身的再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是, 我国
高新区是在我国工业化的过程中建立并发展起来的, 具体工作落实
在城市, 因此它具有城市开发区和实现国家科技产业化战略的两重
性,即使定量分析给出了高新区目前的开发状况, 却无法反映各高 新区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 定量结果虽给出了一个参照, 但对 各高新区宏观政策的引导仍然需要分析各高新区内在发展机制与 周边环境的关系。
双软认定:http://www.zhisoon.com/ 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十分发达的信息社会。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 类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专家预言,21世纪,不仅高新技术发展迅猛,而且高新技术在医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也将会更为广泛。届时,随着高新技术 应用程度的广泛深入,人类将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新时代。目前,科学家们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译生命的基因密码,以进一步揭开生物进化的奥秘。“人类基因组计 顺利,美国科学家前不久公布了最新的基因图谱。利用基因科学和遗传科学,科学家们现在已经发现了导致癌症和多种遗传疾病的基因,有人预测,基因疗法将取代外 和化疗,从而成为人类21世纪攻克癌症的希望。
表 1 中国高新区 1993 ~ 1999 年总收入变动表 年度 总收入(亿) 比上年增幅 (%)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563.6 942.6 1528.9 2300.2 3387.7 4839.6 6774.8
67.2 62.2 50.4 47.3 42.8 40.0
1999
403.18
①空间规模,即已开发面积和已建成建筑面积;②经济实力,包括
企业数、人员数、全年总产值、全年总收入和全年
R&D 支出;③
人才实力,即大专以上学历人数、中高级职称人数和研发人员数;
④开发效益,为全年出口创汇、全年利润总额和利税总额。
2.3 高新区发展现状评价
根据得分情况,可以看出,北京、上海发展情况最好,珠海、 包头、宝鸡、海南和乌鲁木齐等高新区发展不甚理想。为此,本文 将全国 52 个高新区(不含杨凌)的发展现状分为三个等级:Ⅰ级 —— 发展良好、Ⅱ级 —— 中等、Ⅲ级 —— 较差,其中Ⅰ级分为两个 层次,Ⅱ、Ⅲ级分为三个层次(见表 3 )。
总体评价,旨在为开发区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1 评价的背景 1.1 我国高新区发展的回顾 到目前为止,我国高新区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
3 个阶段: 1
983 ~1988 年为孕育期,国家先后建立 13 个经济技术开发区, 为高新区建设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1988 ~ 1992 年为诞生和成型
期,开始实施高技术产业开发计划(火炬计划),至
我国高 新技术产 业开发区 发展态势 评价
作为开拓高新技术产业、 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 我
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文简称高新区)发展至今已有
10 年的
历史,其功能日益丰富和完善, 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科技成果产业化,
成为了一种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共生的经济、社会现象。本文试
图通过对近期( 1999 年)高新区发展态势与其建立之初( 1994 年)的基本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对我国高新区的发展动态做出一个
13 位、青岛上升到 1
4 位外,其它各高新区在全国的位置与 1994 年相比变化不大,北 京仍然有较大的优势, 科技实力是它的保障, 如中关村以发展民营
科技企业为主体, 培育形成的中小科技企业集群对在我国国情下发
展高新区创新机制有很大借鉴意义。
(6) 东南沿海地区与 1994 年相比,深圳、佛山和厦门分别上 升 13 、17 和 6 位,广州下降 13 位,但这一地区在Ⅰ、Ⅱ类中所 占的比例仍然很小。这与该地区城市规模小、重工业基础差、科技 力量薄弱有很大的关系。 整个地区发展与外贸关系密切, 从珠江三 角洲到闽东南再到环北部湾逐步随外资引入的减少而呈趋弱的态 势。这一地区虽然有开发较早的优势,但早期外资多数为港资、台 资和东南亚投资,属 “三来一补 ”型,多为单纯制造基地,所发展的 外向型加工业虽然促进了许多专业性城镇的发展, 但普遍技术含量 低、规模小、布局分散,对高新区的促进意义不大,随着投资中心 的转移,优势也在丧失。
收稿日期: 2002-04-05
【参考文献】 1 王学伟 . 论我国开发区城市化功能开发 [J]. 南开经济研究,
1998 (增刊)
2 顾朝林 . 中国高技术产业与园区 [M]. 北京:中信出版社, 1 998
3 郑静. 城市开发区发展的生命周期 [J]. 城市经济, 1999(1)
的科技资源和以长沙远大、 绵阳长虹为代表的支柱企业的壮大促进 了
它们的发展。 其它中西部地区的高新区的发展虽有所变动, 但都
处于Ⅲ类等级内。
(5) 环渤海地区作为我国智力资源的密集区和最重要的工业基 地 之一, 发展高新区的条件得天独厚, 高新区的发展也基本与城市
规模相一致,其中除石家庄、济南分别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