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态势评价
国家级高新区行业分析报告

国家级高新区行业分析报告国家级高新区行业分析报告一、定义及分类特点国家级高新区是由国家批准设立的面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产业载体,其中不仅涉及高新技术产业,还包括加工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
它们是由国家工信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和经济信息化部等国家部委负责统筹规划、推进发展的。
根据相关规定和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划分,国家级高新区可以分为25个分类,其中包括IT产业、生命科学、先进制造、新能源等等。
国家级高新区的特点是:一是科技含量高,技术创新能力强;二是产业多元化,结构合理;三是模式创新,具有市场吸引力;四是有规划性、集聚化、服务化;五是具有高效的行政管理和优异的政策扶持。
二、产业链及发展历程国家级高新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起步期。
以1991年设立的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代表,这一时期的高新区大多集中在华南、长江中下游、京津冀三大经济区等地,以集成电路为主,发展较慢。
2、发展期。
主要集中在2000年至2010年,是国家高新区快速发展的阶段,以中原、东北三大经济区和沿海地区为代表,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为主,快速发展壮大。
3、成熟期。
以2010年至今为代表,是国家高新区进入稳定发展环境的阶段。
高新区开始向内陆地区、中西部地区进军。
光学机电、生物制药等新兴领域逐步成为国家级高新区的战略产业。
国家级高新区的产业链主要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研发、产业化生产、产品销售等几个领域。
这一产业链体系形成于2016年,高新区内这些产业链的发展呈现出日益庞大的趋势,不断创新、提升和发展。
通过这种产业链的结构,各类企业可以协同发展。
三、行业政策文件及其主要内容为了加强国家级高新区发展,国家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
以下是一些政策部分内容:1、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投入。
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财政投入不断增加,培育国家级高新区成为重要举措。
2、税收优惠政策。
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率减半,以及利润再投资可免征企业所得税政策等,是对缩小企业经营成本的重要优化。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1——2—指标解释为探索分类评价机制,体现评价指标体系标准基本统一又有所区别对待的原则,部分创新指标和绿色发展指标(用*标注的指标)对东部地区、中部和东北地区、西部地区的各高新区采取差别对待的办法。
方法是设置加分系数,对涉及的部分二级指标进行加分处理。
对于部分创新指标,东部基础得分*1,中部和东北基础得分*1.05,西部基础得分*1.1。
对于部分绿色发展指标,东部基础得分*1.1,中部和东北基础得分*1.0,西部基础—3—得分*0.9。
这5个二级指标为:1.8,2.6,3.1,4.5,5.6。
(一)创新能力和创业活跃度1.1国家级和省级研发机构数计算公式:国家或行业归口研究院所数+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国家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数*3+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数*1/10+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数+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国家工程实验室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数+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数*1/10+其它国家级研发机构数+国家级研发机构分中心数*1/10指标解释:鼓励园区积极引进和培育各类高水平研发载体,着力提升园区研发实力,特别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1.2从业人员中研发人员全时当量数占比计算公式:企业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核算值/从业人员期末数指标解释:衡量园区企业研发人员的实际投入强度,鼓励企业强化自主创新人力的投入。
1.3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计算公式: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核算值/企业营业收入指标解释:衡量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通用指标,反映园区企业对研发和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以及投入能力。
1.4每万人当年发明专利授权数计算公式:企业当年发明专利授权数/从业人员期末数指标解释:衡量园区企业的高质量创新成果的人均产出效率,引导企业开展具有较高原创性的创新活动。
1.5当年每千万研发经费支出的发明专利申请数计算公式:企业当年发明专利申请数/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核算值—4—指标解释:衡量园区企业高质量研发创新成果的单位经费产出效率。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瓶颈及对策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区 发展瓶颈及对策
文 /杨 晓 丽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以下简称高新区 ) 在世界各国和地 区都
近 年来 , 国高新 区基 础建设投 资加大步 伐 , 经济运行主 我 其
是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 的综合性基地 经济结构调整 的新兴力量和 要呈现 以下特点 :1经济基础扎实 ,企业活力增加;2 企 业纳税 ) )
从而使 主导型。设立开发 区管理委员会 .党委和管委会合 署办 公 . 采用 很难得到优化配置与组合 .土地及 自然资源低效率使用 .
间接的法制化管理。 ( :武汉高新 区、北京 中关村高新区和苏 得高新 区处于低附加价值产 出的状况 。 国一些发展 水平偏低 的 如 我
州高新区为代表等 ) :第二种是政企合一型 。这种类型 的管理模 高新 区目前 尚处于这一阶段 。 式由开发区管委 会与建设 发展 总公 司合署办 公. 在创建阶段政企
这一阶段 。
最终 实现经济和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 升产 业的国际竞争力 。 提 最 要 充分发挥文化 的功 能来推动 发展阶段 , 高新 区内新的 “ 财富级” 后 . 培育我 国高新区的创新文化 ,
4 财富凝 聚阶段 在 这 .
要素有序和有机地结台 , 使高新 区在竞争 中形成了 ” 高势能”的 技 术 的 创 新 。 优 势。这种 ” 高势能 优 势通过强有力的扩张 , 持续 发挥 着对 区
2 产业主导阶段 在这一阶段形成稳定 的主导产业和具有上 、 ,
合一 .利大于弊 第三种是企业主导型 , 高新 区由建设开发 总公 中、 下游结构特征 的产业链 , 并具备 了较好 的产业支撑与配套条 司来管理 ( :张江高科技园区 ) 如 .这种管理模式能较好利用经 件 在政府政策推动和企业市场竞争 力驱 动双 重动力作 用下 . 高
开发区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形势分析调研报告(3篇)

开发区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形势分析调研报告(3篇)开发区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形势分析调研报告(精选3篇)开发区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形势分析调研报告篇1当前,是__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__开发区作为国家级开发区,在全市及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增长级的重要地位,面临着拓展新的产业发展空间和提升总体功能的首要任务。
本文综合分析开发区产业发展的总体条件,明确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提出产业发展重点,为我区的产业招商提供参考依据。
一、产业现状目前,开发区具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4家,其中高新技术20家,已经形成以食品、医药、机械制造为主,化工、电子、纺织为补充的产业结构。
20__年,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1亿元,其中,食品、医药、机械制造行业分别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为46.2%(包括如意集团的25.9亿元)、19.3%和12%,合计占比77.5%。
化工、电子、纺织行业所占比重分别为7.4%、5.7%和4%。
以上六大行业占开发区产值比重达到95.7%。
1、从产业规模看:过50亿的产业一个,为食品产业93亿元(其中益海粮油58亿);过20亿的产业2个,为医药38.8亿元,机械制造24亿元;过10亿元的产业2个,为化工17.2亿元,电子11.4亿元。
2、从龙头企业看:年销售收入过20亿元的.企业2家,分别为益海粮油(58亿元)、如意集团(25.9亿元);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3家,为恒瑞集团(15.8亿元)、康缘制药(12.6亿元)、东方集装箱(17.4亿元);年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企业2家,为益海油化(5亿元)、豪森制药(8.1亿元)。
3、从产业水平看:①食品工业。
食品制造业是开发区工业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在全市工业也有突出的地位。
食品加工行业的如意食品是__市第一家上市公司;益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大豆深加工以及豆粕、油脂等相关贸易,日加工大豆能力达6000吨。
以味之素冷冻、雅玛珂紫菜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食品企业也在迅速做强优大,加快了海洋食品深加工。
高新区产业发展情况3篇

高新区产业发展情况第一篇:高新区产业发展概述高新技术产业是指运用高科技手段和科学技术创新,以生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质量的产品为主导的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节点,高新区产业发展态势喜人。
高新区产业毗邻各大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和优秀的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科技创新资源。
高新区产业发展以IT、生物医疗、航空航天等为主导产业,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下加速推进。
2009年,国务院批准的第三批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中,高新区跻身其中。
2017年,高新区GDP达到2495亿元,工业总产值为1392亿元,年上缴税金88亿元,成为济南市市级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
高新区产业发展重点在于创新力和发展速度。
区内的创新创业平台和实验室队伍规模庞大,例如国家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工程—天元超级计算机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科技创新中心等。
同时,高新区积极吸引大量优秀的企业和团队入驻,构建产业链和创新生态系统。
总体来说,高新区的产业发展已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需继续打造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双轮驱动模式,不断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第二篇:高新区IT产业发展情况IT产业是高新区重点打造的产业之一,已经发展成为引领济南市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高新区的IT产业发展从2001年开始,借助政府的扶持和各类创新平台的推动迅速崛起。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高新区的IT产业已形成了智能驾驶、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和智慧城市等新兴产业,成为全国领先的“互联网+”创新示范区之一。
高新区IT产业的发展主要围绕“互联网+”新型经济轴心展开,探究碰撞交流新型经济,构建出一个以数据为基础、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创新新生态圈。
目前,该区募集了1000多家顶尖的IT企业,拥有一大批人工智能、5G通讯、云计算、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优秀企业和技术团队。
总体来说,高新区IT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功,并成为高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逆势而上稳中求进——唐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半年经济运行态势良好

太 阳 石 药 业 整 合 的 完 成 ,怡 安 生物 的 转 型 改 造 完 入 住 率 : 1 5  ̄ J %, 引 进 了 汇 丰 银 行 、 承 德 银 行 、 中 6 成 , 出现 较 大 幅 度 的增 长 。其 中 ,太 阳石 药 业 产 石 油 华 港 燃 气 公 司 等 一 批 总 部 企 业 和 现 代 服 务 业
值 同 比 增 长 8 %, 同 比 增  ̄1.4 2 1 1L元 , 成 为 拉 动 区 项 目 。 : 2 域 经济 增 长 的主 力 。
坚 持 以城 市 建 设 为 基 础 , 不 断 提 高城 市 承 载
4 、新 材料 产 业 稳 定增 长 。16 份 ,海 螺 型 材 能 力 。城 市 建 设 是 高 新 区经 济 发 展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月
锻 、 建 华 工 程 检 测 中 心 等 项 目已经 竣 工 ,盛 世 花
3 生 物 医 药 产 业 受 宏 观 政 策 影 响 较 小 。 1 6 园 五 星 级 酒 店 、大 陆 青 年 都 会 、 中 国 电信 唐 山通 、 -
月 份 实 现 产 值 48 元 , 同 比 增 长 8 %。 并 且 随 着 信 机 房 枢 纽 等 项 目正 在 主 体 施 工 。 高 科 总 部 大 厦 .亿 0
产 值 同 比 增 长 2 .% , 同 比增 加 1 元 , N K 瓷 分 和 载 体 , 良好 的 城 市 形 象 和 完 善 的生 产 要 素 配 49 亿 G 电
逆 势 而上 稳 中 求进
唐 山国家高新 技术产业 开发 区上半年 经济 运行 态势 良好
◎ 邸 力 韩伟
求 进 、又 好 又快 发 展 的任 务 依 然 艰 巨 。 同 时 , 我 们 也 应 看 到 高新 区 产 业 结 构 优 势 相 对 显 著 , 中 小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以其快速发展的态势和广阔的前景备受关注。
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各种高新技术企业纷纷涌现,不断推动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来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
当前,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对传统产业进行了深度融合和升级。
无论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还是新能源等领域,都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高新技术企业。
这些企业不仅推动了科技创新的进步,还为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动力。
同时,高新技术产业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推动了就业增长和经济增长,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支撑力量。
其次,我们需要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将进一步向前沿领域发展。
例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将成为未来的新热点。
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和研发投入的增加,这些领域有望取得巨大突破,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将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加深。
传统产业将通过引入高新技术、推动技术创新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实现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然后,我们来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首先,科技人才的供给与激励是一个重要问题。
高新技术产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来支撑创新研发和技术应用,而目前高素质人才的供给并不足够。
此外,科技人才在激励机制上也有待完善,需要提供更多的激励措施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其次,高新技术产业的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较高。
由于技术更新迅速,市场需求不稳定,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和商业化过程中需要面对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再次,产业链的匹配和配套服务也是一个挑战。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配套的产业链和深度整合的配套服务,而目前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最后,我们来展望高新技术产业的未来前景。
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高新技术产业将在未来持续蓬勃发展。
中部六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与展望

金 融危 机 背 景 下 的 中部地 区 高
新技 术产 业发 展态 势
2 0 年 以 来 , 国 际 金 融 危 机 的 冲 击 究 中心 3 , 级 工 程 实 验 室 2 , 家 级 现 增 加 值 14 3 元 , 长 2 .% ; 物 医 08 在 个 省 个 国 9. 亿 4 增 44 生 下, 中部 地 区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规 模 持 续 扩 大 , 企 业 技 术 中 心 1 个 , 级 企 业 、 业 技 术 药 产 业 实 现 增 加 值 8.O亿 元 , 长 7 省 行 28 增 活 力 不 断 增 强 , 群 化 趋 势 日益 明 显 , 力 中心9 个 , 级企业技术 中心 24 集 有 1 市 0 余个 , 基 2 .% ; 进 制 造 产 业 实 现 增 加 值 3 51 03 先 3. 6 地 促 进 了 中 部 地 区 产 业 结 构 的 优 化 和 升 本 形 成 了 以 国 家 级 创 新 平 台 为 龙 头 , 级 亿 元 , 比增 长 1 .% 。 截 至 2 0 年 7 , 省 同 66 08 月 级 , 为 推 动 新 型 工 业 化 和 中 部 崛 起 的 生 创新 平 台为两翼 , 成 市级 创新平 台为基 础 的 省级 以上 高新 区数量 累计达到 1 个 , 4 全省
换器 ”产业升 级“ 推器 ” 强大作 用 , 、 助 的 对 2 0 年 的2 _亿 元提升为 2 0 年 的约 3 0 比 上 年 提 高 1 7 百 分 点 。 电子 信 息 、 00 33 08 5 . 个 2 生 于 中部 地 区优 化 产 业 结 构 , 快 构 建 现 代 亿 元 , 加 占全 省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的 比 重 由 2 0 物 医 药 、 材 料 、 进 制 造 、 能 源 等 特 色 00 新 先 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2002-04-05
【参考文献】 1 王学伟 . 论我国开发区城市化功能开发 [J]. 南开经济研究,
1998 (增刊)
2 顾朝林 . 中国高技术产业与园区 [M]. 北京:中信出版社, 1 998
3 郑静. 城市开发区发展的生命周期 [J]. 城市经济, 1999(1)
(7)1992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我国外资引进量开始快速 增长,此后保持了一个恒定的高位, 1993 、1994 年成为了一个 发展的转折点。 由于目前高新区的主要活动仍然是吸引跨国公司的 生 产转移与研发机构, 在高新区的发展过程中外资在总投资中所占 比重越来越大, 从 1999 年与 1994 年的对比可以看出近年来外资 对我国高新区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高新区空间上的分异与跨国公 司资金和技术进入我国的流量和流向基本一致,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 江三角洲地区和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湾地区, 成为我国高新区发 展最为活跃的地方, 而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则随着外资 重心的转移,高新区的发展相对落后,并呈下降趋势。以苏州、无 锡、青岛、深圳为代表的一些沿海开放地区的高新区都有较快增长, 这些高新区的升幅都在 10 位以上,外资企业的大量进入促成了高
1992 年以来外商投资飞速
增长, 并保持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很多高新区以其独特的禀赋成为
引进外资的主阵地,大量吸收外来技术,进行标准化产品的生产,
率先融入了全球分工体系。 区外企业的迅速集聚直接推动了高新区 的滚动发展,充实了区内产业,提高了高新区土地利用率,促进了 高新区的超常规发展, 使许多高新区的发展规模迅速突破其早期规 划。
1992 年底,
全国共形成 52 个国家高新区,除西藏和青海之外,各省、市、自
治区都已经有了高新区,全国高新区的布局基本成型;
1992 年至
今,为我国高新区的壮大期,形式出现多样化,并建立了面向科技
农业的杨凌专业性园区。 表 1 大致反映了我国高新区飞速壮大的过
程,总收入增长了 10 倍多。 与我国高新区建设同步发展的是,
由于我国高新区是在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因此并不能以单纯的发达国家后工业时代的科技园标准来衡量,
当
前高新区所采用的是技工贸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在这一发展结构 中,技术性收入只占 3.8% ,产品收入则达 82.6% (1999 年), 产业的技术特点仍然以常规技术为主。并且各高新区立足于城市,
双软认定:/ 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十分发达的信息社会。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 类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专家预言,21世纪,不仅高新技术发展迅猛,而且高新技术在医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也将会更为广泛。届时,随着高新技术 应用程度的广泛深入,人类将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新时代。目前,科学家们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译生命的基因密码,以进一步揭开生物进化的奥秘。“人类基因组计 顺利,美国科学家前不久公布了最新的基因图谱。利用基因科学和遗传科学,科学家们现在已经发现了导致癌症和多种遗传疾病的基因,有人预测,基因疗法将取代外 和化疗,从而成为人类21世纪攻克癌症的希望。
通过这次高新区发展情况的定量分析, 可以较为直观地给出目
前各个高新区的发展情况, 在技术、人才流动性日益增强的情况下,
开发状况良好的高新区为其自身的再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是, 我国
高新区是在我国工业化的过程中建立并发展起来的, 具体工作落实
在城市, 因此它具有城市开发区和实现国家科技产业化战略的两重
性,即使定量分析给出了高新区目前的开发状况, 却无法反映各高 新区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 定量结果虽给出了一个参照, 但对 各高新区宏观政策的引导仍然需要分析各高新区内在发展机制与 周边环境的关系。
13 位、青岛上升到 1
4 位外,其它各高新区在全国的位置与 1994 年相比变化不大,北 京仍然有较大的优势, 科技实力是它的保障, 如中关村以发展民营
科技企业为主体, 培育形成的中小科技企业集群对在我国国情下发
展高新区创新机制有很大借鉴意义。
(6) 东南沿海地区与 1994 年相比,深圳、佛山和厦门分别上 升 13 、17 和 6 位,广州下降 13 位,但这一地区在Ⅰ、Ⅱ类中所 占的比例仍然很小。这与该地区城市规模小、重工业基础差、科技 力量薄弱有很大的关系。 整个地区发展与外贸关系密切, 从珠江三 角洲到闽东南再到环北部湾逐步随外资引入的减少而呈趋弱的态 势。这一地区虽然有开发较早的优势,但早期外资多数为港资、台 资和东南亚投资,属 “三来一补 ”型,多为单纯制造基地,所发展的 外向型加工业虽然促进了许多专业性城镇的发展, 但普遍技术含量 低、规模小、布局分散,对高新区的促进意义不大,随着投资中心 的转移,优势也在丧失。
的科技资源和以长沙远大、 绵阳长虹为代表的支柱企业的壮大促进 了
它们的发展。 其它中西部地区的高新区的发展虽有所变动, 但都
处于Ⅲ类等级内。
(5) 环渤海地区作为我国智力资源的密集区和最重要的工业基 地 之一, 发展高新区的条件得天独厚, 高新区的发展也基本与城市
规模相一致,其中除石家庄、济南分别下降
我国高 新技术产 业开发区 发展态势 评价
作为开拓高新技术产业、 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 我
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文简称高新区)发展至今已有
10 年的
历史,其功能日益丰富和完善, 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科技成果产业化,
成为了一种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共生的经济、社会现象。本文试
图通过对近期( 1999 年)高新区发展态势与其建立之初( 1994 年)的基本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对我国高新区的发展动态做出一个
总体评价,旨在为开发区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1 评价的背景 1.1 我国高新区发展的回顾 到目前为止,我国高新区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
3 个阶段: 1
983 ~1988 年为孕育期,国家先后建立 13 个经济技术开发区, 为高新区建设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1988 ~ 1992 年为诞生和成型
期,开始实施高技术产业开发计划(火炬计划),至
其行为实质上是一种城市开发行为, 还有赖于地方政府的推动。 因 此总体上, 高新区的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城市综合实力相一
致,表现出东部沿海地区好于中西部地区,大城市、特大城市好于
中小城市的特征。在Ⅰ、ⅡⅡ类等级,不过都比 1994 年的评价结
果略有下降。Ⅱ类等级以上的中西部地区高新区还有长沙和绵阳, 这两者升幅较大,长沙上升 10 位,绵阳上升 21 位。长沙的人均 在校大学生数位居全国第一, 而绵阳被誉为西南科技城, 较为雄厚
表 1 中国高新区 1993 ~ 1999 年总收入变动表 年度 总收入(亿) 比上年增幅 (%)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563.6 942.6 1528.9 2300.2 3387.7 4839.6 6774.8
67.2 62.2 50.4 47.3 42.8 40.0
新区规模效应快速形成, 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有利于产业发展的环
境,而且这一时期这些地区外资引入的水平也逐渐提高,
开始面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国内市场,对国内产业的 “外溢 ”作用明显。
概括起来, 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发展较 好,中西部地区特大城市周围的高新区的发展虽有下降但也算较为 稳定,东南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城市,如海口、珠海、南 宁、宝鸡、包头、乌鲁木齐等一直没有发展。
1999
403.18
①空间规模,即已开发面积和已建成建筑面积;②经济实力,包括
企业数、人员数、全年总产值、全年总收入和全年
R&D 支出;③
人才实力,即大专以上学历人数、中高级职称人数和研发人员数;
④开发效益,为全年出口创汇、全年利润总额和利税总额。
2.3 高新区发展现状评价
根据得分情况,可以看出,北京、上海发展情况最好,珠海、 包头、宝鸡、海南和乌鲁木齐等高新区发展不甚理想。为此,本文 将全国 52 个高新区(不含杨凌)的发展现状分为三个等级:Ⅰ级 —— 发展良好、Ⅱ级 —— 中等、Ⅲ级 —— 较差,其中Ⅰ级分为两个 层次,Ⅱ、Ⅲ级分为三个层次(见表 3 )。
资料来源: 1994 ~2000 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表 2 中国 1991 ~1999 年实际利用外资量
年度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亿美元)
1991 1992
43.66 110.08
1993
275.15
1994
337.67
1995
375.21
1996
417.26
1997
452.57
1998
454.62